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地心游记1到3章读后感 > 地图 > 地心游记1到3章读后感

地心游记1到3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1Q84 BOOK 1-3》读后感_1200字。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Q84 BOOK 1-3》读后感_1200字”,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1Q84 BOOK 1-3》读后感1200字

读完长篇巨作之后巨大的空白和深深的无力感

写下这段书评之前,我特意查了一下,全书三册共计91万2千字。如果不是这个冗长的故事构思奇妙情节特殊,甚至别有所指但还是引人入胜,我很难想象自己可以读完那么长的小说。轮番切换的视角,不同世界的故事主线,维系在青豆和天吾之间的,是十岁握过手失散之后想要找到彼此的强烈愿景,这种乌托邦式的爱情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十岁是青豆雅美和川奈天吾的人生转折点,从十岁起他们或脱离了所谓宗教的枷锁或脱离了来自原生家庭的束缚,开始了孑然一身却并不孤单的生活。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也会有那么一个脱离的时刻,不过更多的来源于心灵的想要脱离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真正脱离,因为你看,只有一个月亮在照耀着大地。

初读完这本书,心中的空白就像牛河被深绘里注视时一样。我是第一次读村上春树,村上的比喻句每一个都很巧妙,对于人物以及环境的描述细微到位,每一次都能在脑海中完整勾勒人物形象或是故事场景,非常棒的阅读体验。因而我愿意更多更深的去阅读,去获取能量打败缠绕的无力感,无力感是可以毁掉一个人的。

这是一本超现实的小说,一方面他超越了现实虚构出一个以两个月亮为特征,存在小小人和空气蛹的世界,而另一方面小说也超级现实,对于现实的描绘和抨击也充满了力度。接近一百万字里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然而主人公最终还是历经千辛万苦返回这个只有一轮明月的现实世界。因为只有当规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或是以前熟知的才称得上一个相对安全的世界。我们应当只遵循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乐于充当接受者或是聆听者,如若迷失,像青豆一样勇敢地逆着迈入错乱的方向,再回到开始的地方。

超过一定的年龄之后,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而已。宝贵的东西,便会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手中滑落下去。你所爱的人就会一个接着一个,从身旁悄然消逝。

人生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我们能做的,比他们要多,我们要对抗的,只是自己而已。但作者也说了,事与愿违,才是人世的常态啊。

但事与愿违才是人世的常态。他不希望的是什么,世界似乎反而了如指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1Q84 BOOK 1-3》读后感_700字


《1Q84 BOOK 1-3》读后感700字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小说,环境、神态、外貌包括整个心理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算上今晚已经不知道熬过几个晚上了。
但是呢,读完还是有一些未能理解的东西。比如:小小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天吾的亲生父亲是谁、养父又隐藏了什么秘密?深绘里的母体在哪里、最后去了哪里?天吾的婚外女友莫名的失去?如何看待安达久美说自己死过一次?NHK收款员为何分别出现在深绘里、青豆和牛河的房间之外?(都是一个人单独在屋子里面)为何会暗示牛河的世界里也出现了两个月亮呢?牛河死后出现的小小人还在编织空气蛹,有什么含义?逃出1Q84世界并未返还原来的世界之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一排浩浩荡荡的悬念滞留空中,全然不顾。只将镜头切换到高速公路上那一段生了锈的避难阶梯,最后结局。可见,村上大师的手法,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还真是高超呀!
我觉得作者是想通过这些人的言行和命运,如天吾那偏执的NHK收款员的父亲、青豆那狂热的证人会信徒的家庭、牛河被嫌弃相貌而疏远自己的家人、Tamaru颠沛流离的异乡生活等等童年的苦涩记忆。揭示出社会控制通过怎样的十字架和苦难内化在人们身上,并让人们自觉地规训自己的身体和意识,以顺应”社会“这头怪兽的进化步伐,并最终成为它血肉的一部分。但是这些人开始反思,通过种种努力有意识地反抗被强加在自身上的不公,反抗那些不适于自己成长的累世积习。借用一段话表达最终观点:“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是通过何种手段将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强加到其个体成员身上的”,以及“个体成员是通过何种努力去摆脱这些强加与控制,并最终达成个体的进化。”
最后结局还是很暖心的,即便是在一个未知的世界,只要有你的手就不再孤单

《1Q84 BOOK 1-3》读后感_900字


《1Q84 BOOK 1-3》读后感900字

终于看完了村上1Q84的第一部,篇幅不算短,但终究满怀期待的看完了,直到结尾青豆和天吾十指交叉处戛然而止,停留在美好的瞬间,但是对于心中的谜底还有很多。
觉得村上这本书写出了东叔的感觉,悬疑推理,中间某些环节还是很紧张害怕的,被村上极致的人物塑造和环境刻画所折服,所有的画面都感觉像近在眼前的一幅油画,逼真又充满灵性。
全文起初以两个主人公青豆,天吾分别描写,会觉得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的生活而已,后来出现了麻布的老夫人,tamaru ,出版社的小松,有表达障碍的深绘里,还有出现在中间篇幅带着大家慢慢靠近真相,长得比较独特的牛河君,永远不会让你猜到下一趴是什么逆转,很大程度上吸引着我一直看下去。同时采取了空气蛹这种新鲜又抽象的事物穿插其中,无疑是深深的魅力。
特别喜欢Tamaru这个人设,忠诚,做事井井有条,一直在老夫人青豆身边保护着他们,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是保镖的存在,但更打动人的是他有一种让你先入为主,觉得他具备作为朋友的温暖和安心。自律自知,一直都清晰明确自己的使命,喜欢男生,果断决然。生活中大概不会有这样的存在吧,整篇文章有很多交杂在一起的故事线,但Tamaru一直是让我觉得温暖的存在。
其实一直觉得结尾会说明真相,毕竟前面为大家一步一步拨开真相的牛河被解决了,后期青豆和天吾成功见面,成功回到了原来的世界,一如十岁那年,握着彼此的双手,温暖纯良,一切看似平静美满,还有一个小东西的存在,但总觉得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还惊叹于天吾青豆上学时候某种程度上相似的生活环境和背景,两人十岁之后,竟冥冥中都把彼此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经历过生命中好的坏的,美好的残缺的风景,还对彼此深深吸引,一如当初。
觉得阅读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它会慢慢的让心静下来,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之前觉得一个人的生活会充斥着同一种色彩,没有闪光点,后来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周末早起看电影,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散步,一个人看书,慢慢的找到了和自己相处的方式,会发现其实很多事也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希望自己终有一天活的通透 一生温暖纯良
期待天吾君写了一半的手稿以后的故事

1q84书评


1q84书评(一)

在《1Q84-BOOK3》中文简体版的腰封上,有鲜明的“突破性终结”字样,这让不少读者以为它就是大结局。读罢书,读者发现很多事情村上春树并没有给出解答,比如小小人是什么东西?天吾的母亲为什么被杀、被谁所杀等等。

《大方》杂志首刊独家翻译、全文刊载了日本杂志《思考者》前总编辑松家仁之于2010年5月对村上春树长达三天两夜的深度专访。其间,村上透露可能会续写《1Q84》BOOK4、BOOK0,只是他目前已被前三部掏空了,不会马上动笔。他说:“这些故事在我脑海里还很模糊,但是已经受孕了。如果继续写的话,那也不是进行解谜,而是作为故事展开必须上的台阶。”村上认为,如果有提问、有解答,那就不是故事了,而变成了说明书。他说:“我自己写小说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换句话说,我是站在与读者同一位置上写小说。”

止庵认为,村上春树写《1Q84》采用的不是传统作家的写作路子。“传统作家都是先有结论再写东西,先设定终点,再从起点写起,将读者引向终点。村上春树不是这样,他是从起点写起,没有终点。从本质上来说,这不是写作手法的问题,而是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问题。传统作家认为自己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整个社会在自己掌控之中,但是现代作家却认为,现实世界是无法认识的世界,明天会怎样根本不知道。”止庵说,不存在“知道”这件事,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已经成为现代作家的共识,村上春树并不是先锋。“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着名作家狄德罗(1713-1784),在小说《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中就这么做了,小说一开篇就写道,他们是谁,他们要到哪里去。”

止庵直言,《1Q84》第三部中的牛河就是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反讽。“侦探小说中的侦探,从福尔摩斯到马洛,几乎没有什么案子破不了。但牛河不是这样的,他调查青豆、天吾,认为自己会把一切搞清楚,最后却被杀了。”

止庵说,没有终点,没有答案,这正是现代小说的魅力所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她为什么笑,没人知道,但充满了魅力。作为读者,也不能再以往常的阅读方式读《1Q84》,穷追谜底将徒劳无功。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秦刚认为,《1Q84》的确有很多能够吸引读者的东西,它的特点就在于“能够让你不知疲倦地读下去”,到处都是象征、到处都是悬疑,但是一切都没有答案,也根本找不到答案。“村上春树是一个语言高手,语言技巧高超,而且设谜技巧也是一流的。所以,他能营造出一座煞有介事的语言迷宫,但其中没有一个是能走出去的出口。”

1q84书评(二)

《1Q84》是我所接触的第一部村上先生的作品,尽管看完已有一年时间,因近来看过《1984》,故又重新浏览一遍,并在此写下读后小记。

一般公论似乎都认为《1Q84》是村上春树冲击诺贝尔的野心之作,因为其有一个向《1984》致敬的书名,而且涉及新兴宗教,致使很多人期待这将会是一部反乌托邦巨着。然而,就如一些书评所说,“但还是几乎什么都没有说,作为隐喻的小小人和空气蛹,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意味着什么?教主的想法、意图又是如何?他们的命运会迈向哪里?很遗憾,在书里这并不是一个被解开的谜底。”

创作一部涵盖宗教与时空观念的小说,的确要触碰到未知领域中的感悟。林少华在为自己无法第一时间翻译《1Q84》的时候辩解说“村上还没有想明白。”整部小说给我一种没有明晰指向性的感觉,“还没有想明白”也许是作者在自我设定的这条轨迹中不间断的迷失以致产生出来的困惑。

小说抽取掉杂质留存的其实是个爱情故事。但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把读者更多的心思牵扯到谜底的寻觅中。这个非常规的爱情故事,关于时间、空间、身体。主人公在异样的时空内无法交汇,在丧失了所有可以把握的东西之后找到了生命的平衡点。也许是现代主义所一贯倡导的人性回归思想,使小说的结尾部分,天吾用弗洛依德式的自我剖析和父亲达成了和解,这一幕让人动容。村上兜了一个大圈子,用“平衡本身是善”这样一个形而上学的理念完成了人生另一个阶段的感悟。

主人公以“穿越”的方式映衬了现代人的感情底线。在一个对精神和肉体都麻木不仁的年代,青涩的爱恋回忆竟然可以成为最不能舍弃的东西。理想主义的爱情用一个色彩亮丽的外壳包裹起来,使爱情本身的意义变得弥足珍贵,这是另一种看待爱情的方法:绝对地、纯粹地、毫无保留地。爱情就像一个空气蛹,“进入这个世界的门是单向开放的。”

我走进了故事,却走不出小说的迷雾,说不定还真有BOOK4呢?不过,有没有都无所谓了,结果和事实并不重要,想象和追寻的过程才最耐人寻味。

1q84书评(三)

虽然没怎么看村上春树的作品,我却一向不怎么喜欢这人;大概是他的读者写的书评或者引用他的文章时总是一副极其文艺、极其小清新的态度,让我觉得这个人或许也是同样类型。因此,我虽然用kindle下了《1Q84》的三本书,但却毫无阅读的欲望。甚至于,2、3个月之前我我终于翻开《1Q84》第一章时,却因为觉得太无聊,看了3页就睡着了。

然而,2周前我看到玥的微博,她引用了《1Q84》里的一句话:虽然孤身一人,我却并不孤单。于是我再次对《1Q84》产生了兴趣。当我读完这本书的第一章时,我便已不能放下它。

作为一个很容易入戏的读者,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村上想说什么。《1Q84BOOK1》的结构很清楚,奇数章节讲的是青豆(女主)的故事,偶数章节则讲的是天吾(男主)的故事。在这一本结束的时候,我终于看出男主和女主一定有联系;而正是这种极其模糊的联系,吸引着读者看下去。

这种带有悬疑味道的情节设计当然很吸引人,但我不认为这是人们如此追捧这本书的原因。人们喜欢这本书,我想更重要的是因为两位主人公,跟他们的生活。

女主青豆的生活是孤独的。她只有一个好朋友环,几年前环就自杀死了;《1Q84BOOK1》后面的章节里青豆认识了女警亚由美并与她产生了友谊(我多么希望她俩能好好的生活下去),可显然亚由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青豆有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还能接收入不菲的私活;可是她的个人生活非常简单,房间里没有太多装饰,没有太多衣服,自己做饭,有钱也不怎么乱花。她的一切都说明了她的孤独。但有意思的是,她的私活是杀手,一个不被社会认同的职业。

男主天吾也是如此。他的生活极其稳定,过着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搞文学创作,什么时候跟女朋友幽会:一切都已经确定好了。而且,他还很享受这种生活。但是,在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捉刀者,另一个不被社会认同的工作。

我认为,青豆和天吾的状态,非常像现在很多在城市里生活、有了几年工作阅历的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活着,却不被认同。当然,这些青年多数是有时间读书也爱读书的文艺青年(此处无贬义)。在那些忙着结婚生子过日子的普通青年们眼中,这些人自然是213且极其孤单的;但是在这些人自己看来,他们正如青豆所说:

虽然孤身一人,我却并不孤单。

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这本书在日本卖疯了,因为它太能反映许多日本年轻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令他们感同身受。

如果一本书仅仅只是有悬念、主人公能引起读者共鸣,那么即使好看,也只能落入流行小说的俗套。但《1Q84BOOK1》有着更多。关于这个我要说的实在太多太多,这里只能写出目前我感受最强烈的部分:整本书给我的感受。我感觉,《1Q84BOOK1》里有着村上自己创造的两个平行世界,他用书里数不清的各种小细节引导着读者(比如青豆和天吾都能看到的两个月亮,比如小小人和空气蛹),就像是两根平行线,慢慢的、不断地相互接近,最终融合成一个。他那种悠长、细密、淡然的描写,正是传统的日本风格,让我觉出一种缓缓的美好。

当然啦,书中还包含了村上自己想要放入的许多东西,有些是很私人的,比如他对交响乐的爱好,有些则是有寓意的,比如1984这个年份;当然更少不了那许多时不时出现的美好句子,都是我爱这本书的原因。

《1Q84》读后感


《1Q84》读后感(一)

这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出版于2009年,这本小说是我第一次读村上的书,总得感觉细节描写很生动,很容易让人把作者写的画面在脑海中构想出来,例如青豆收紧下巴直视前方,挺直后背,浑身感觉周围的视线,步履坚定的走着。栗色查尔斯。卓丹高跟鞋在路面上敲击出枯燥的声响,风荡起风衣的下摆。通过简单几句描写,就把一个女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而这本书要表达的主题也是很复杂的。我只能读懂部分,而有些只有再细心品读了。

作者把很多看似无关的人和事通过巧妙的布局,合理的联系到了一起。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合情合理。作品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青豆(女)和天吾(男)。第一章的标题叫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给人留下了悬念。一首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空气蛹》这本书,两个月亮,小小人,通过暗埋各种伏笔,引人入胜,故事本身似乎没有说太多,但是却让你明白很多。比如爱情,能让人念念不忘的爱情是初恋,即便你已成年,即便你的身边换过形形色色的男人,其他人都只是像青豆说的那样过眼云烟罢了(这和青豆的经历有关)。

同时作者也写了现代男女在道德伦理上的放纵,一个偏爱秃顶的中年男人,与各种这样的男人发生一夜情,而另一个与是有夫之妇的女朋友在一起。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84年,但是之所以叫1Q84是因为作者要描写的是另一个世界,不同于现在这个世界,为了区分。Q是question mark的Q,背负着疑问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

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去品度的书,尽管它主题复杂,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反省的空间。


《1Q84》读后感(二)

2年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显然没有用心,也不够耐心,甚至读了几章便放弃了。昨天,合肥的天气从多日梅雨中放出阳光的香气,再加上星期天,放松的心情格外美好,捧本书半倚在床头,就这样读起了《1Q84》。

村上春树不愧为大作家,看了这样的小说,总是会让人思考,一步步伏笔,读的过程中尤为惊叹,在读小说过程中处处就像在探险,故事的一开始就埋下来因子,只有走到那一步,你才会思考之前的那一幕,环环相扣,人物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主角,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形象虽不起眼却深刻。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女人青豆的角度,男人天吾的角度,不同主线,看似两条平行线,却在环环伏笔中隐隐相关,引发思考。


《1Q84》读后感(三)

每次看村上春树这位大叔描写独自,忍耐,悲伤,痛苦的情节时,蛮有共鸣的。每次都更加坚信,为了保留自己的独特性,孤独有时是无可避免的。虽然孤独并不代表特别,不过人不能为了脱离孤独,而失去理性的活着。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思考自己的人生,不去强求的话,空虚也无法侵蚀内心。

耐着性子等了许久,终于看到了美满的结局,也许也不算太美满,因为有太多疑点没有解释,也许作者觉得比起两个人的内心的演变,其他的并不那么重要,但是始终觉得似乎幌子埋的太大,有种尿不尽的感觉。

最后,牛河这个人,我非常的在意,不会让人产生好感的外表和一系列牛河的自言自语很有画面感。牛河是另一种孤独的人,只因相貌而孤独。天生格格不入的相貌,他不得不去追求功利的事物,除此以外他还能奢求什么呢?比起多数同样自私自力的人(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无意识的),牛河却还有着别人没有的韧劲,和强大的逻辑思维。除了面目可憎,他无疑是成功人士的楷模,也许还可以写一本激励年轻人的成功学类型的书。可惜他生活在1q84的世界里,属于他的只有那个突兀却又是他归属的结局。青豆小姐,我正在慢慢的接近你呢,身边有多少人不是抱着一样的态度呢,只是他们没有自言自语,没有那么醒目的外表。

总之,看完1q84,没有感受到什么大智慧,故事也有些虎头蛇尾,还是很喜欢部分人物心理的描述以及人物性格。

《1q84》读后感200字


今天是阅读《1Q84》第一天大概了解这本书里的故事的发生和几个主要人物。故事从青豆杀害先驱领袖一案展开来的青豆一名年轻的妙龄女杀手牛河与黑社会有关系的侦探??麻布老夫人和青豆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不可告人的秘密?天吾有为青年数学家小说家柔道冠军。他与青豆之间有着说不清的情愫彼此一直寻找着对方~此时我已阅读到青豆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是谁的接下来她会怎么办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放下书本明天再继续阅读了~

我想我得承认一个我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事实就是:我是一个伪学者若作为一个学生而言我肯定是个不及格的学生作为文学爱好者来说我是个不合格的学者。因为我对文学的爱好是随性随心而定的。或许这是我的本性随心随性!

今天家里很吵麻将声争吵声游戏机声参杂在一起着实热闹~也就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我完成了今天的阅读这对于我而言绝对是件不容易的事儿难得坚持了一回值得表扬一下。。我这样去夸奖自己多少显得有些矫情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了呵呵~

今天是远离电脑的第一天打了三次盹最后一次醒来还觉着自己没有睡够真是有点汗颜。。。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了一天的阅读真是惭愧~~少上网多看书终归是个好的决定只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也希望他日自己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来这样就够了仅此而已就够了~~

《1Q84》读后感100字


这真的是一部非常长的小说,终于看完了,因为文章很多发人深省的东西,所以花了很长时间慢慢读。每一句话都需要认真去看。

看完之后,我觉得心情很愉快,同时也有一点疲劳感,还有种终于看完的满足感。

这个小说就是村上春树的世界。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村上春树的小说,真的非常有趣。

《1Q84》里,故事是在现实世界和别的世界交错进行的。

陆续登场。

作者到底想通过这本书表达什么呢?他是想描写男女之间纯粹的爱情的尊贵和顽强?还是想描写现实世界的无情和丑恶?

虽然我不太明白,不过这的确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1q84的读后感7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1q84的读后感”。

即使阅读的是同一本书,每个人在阅读之后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感悟,也许大家都读过作者写的作品吧。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以下由栏目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1q84的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1q84的读后感 篇1

《1Q84》读后感800字!

世界与你的交集,大于0。

《1Q84》这本小说分为三本书,前面两本都是由天吾和青豆两条线进行描述,第三本加入牛河这个角色,变为三条线同时进行,故事内容很新颖,每个人的角色很鲜明,然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牛河”这个角色,也许是因为近因效应,作者在第三本书加大对他的描述,又因为角色过分鲜明,而让人难以释怀。对于他的遭遇只能用怜悯同情来表达,一般情况坏人只有让人痛恨的份,但对他却只有怜悯和同情,就像深绘里对他的感觉一样。他外貌的丑,让人“过目不忘”,我们不禁怀疑这世界真的不公平。他也许也想当好人,但美的世界似乎容不下丑陋的他,似乎丑陋只能和邪恶或者说坏的世界类聚,他们才是匹配的。

以貌取人,牛河无疑是无奈的,自己的“貌”竟然将人生从白天阳光下直逼到夜晚的阴影里,他找谁说理去,要是谁说,“外表不重要”我想牛河大概都能棺材里跳出来和你反驳,用他无懈可击的语音组织能力,把你说服的吐不出一个字来。所以不能怪他为什么不与善为伍,他被家人抛弃,被正义的社会抛弃,“无论如何在黑暗中大声悲鸣,喊声也不会传进任何人的耳朵”,所以他只能与“恶”为伍,就像他说的,“即使不算值得褒扬的活法,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生存方式”。人生有时并没有很多的选择,有时只能被迫选择,那也得用行动证明,至少自己活过……。以上的话是为牛河而说的,他在故事里,没有人为他说过话,也许别人都把他当做丑恶的化身,但我想替他发个声,“以貌取人”的这些个人或群体自以为优越性的傲慢与偏见,才是社会丑陋邪恶的开始,“种族偏见”“性别偏见”也同理可得。

对于这本书,它叫《1Q84》和《1984》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风格不同,写作手法不同,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都分别描述了一个可怕的世界:一个有“老大哥”的世界,一个有“先驱”的世界。不去讨论他们的性质,但都给人带来不寒而栗的效果,当世界不一样时,当你不想接受时,当你无能为力时,你又该何去何从?就像书中所言:“我被包含在这个世界内部,这个世界被包含在我自身中。”我们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但我们同时“不能永远像一个胆怯的小孩子,总是不敢正视眼前的东西”“有希望之处定有磨练”。

1q84的读后感 篇2

这是我读村上的第十二本书,依旧是熟悉的行文节奏,超现实主义的构思,双线人物的设定,细腻贴心的生活状态描写,活灵活现极富特色的人物形象,以及若有似无的隐晦意义。如果把它当作社会派推理小说来读,不免觉的漏洞重重,逻辑失真,缺少些必要的元素。然而它是一部村上风格的超现实主义浪漫爱情故事。整本书将近百万字,数十个个性鲜明描绘出色的人物,跨越两个世界的真切场景,这些构架,只不过是为了让青豆和天吾重逢。直到现在我的心脏依然在为青豆和天吾能够从逃生阶梯爬上高速公路返回原来的1984年而跳动不已。村上笔下的人物就是具有相当的魅力。不足的是剧情拖沓,节奏过于缓慢,情节显得繁杂无序,使得整本书冗长臃肿而缺乏相应的阅读快感。远没有青春三部曲或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那种手不释卷的吸引力大。因此即使是十分热爱村上小说的我,也是几个月来间歇性地读,一路走走停停,最终于感动之中读完这部鸿篇巨制。总体而言,它是一部值得村上迷花时间拜读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1q84的读后感 篇3

这本书看完结尾很失望,感觉烂尾了。其次书里面很多事情没有交代清楚,挖坑不埋,读完满肚子的疑问。

我只读了一遍,而且实在不想看那些冗长的不论是风景也好,心理也罢的描述,读的很快,仅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请原谅我这个肤浅的俗人,实在无法理解两个10岁的少男少女仅仅握了一次手,就对彼此念念不忘,花费20几年寻找对方,强行煽情。

其次,文章过于冗长,其实感觉一部书就能交代的清清楚楚,非得写成3部。这大概是要写平行时空吧,但是这个平行时空毫无逻辑,装神弄鬼,无性生殖,凭空怀孕,不知哪里冒出的NHK收费员天天敲你家大门,您这是讲鬼故事呢吧?有故弄玄虚之嫌。

其三,很多人物其实可以交代的更清楚。比如天吾年长的女朋友,安田恭子到底去哪了?天吾的生父到底是谁,天吾的母亲为什么背叛他的父亲?深绘子的父亲到底经历了什么,从一开始的领袖,变成了“聆听声音者”?小小人到底是什么?子体可以被制造出生,那可以消亡吗?作为巫女,他们有感情吗?还是他们只有充气娃娃的功能?许多地方写的极其暧昧,半猜半读,也能懵懵懂懂读懂一点点。

文章最后,青豆拒绝了“先驱”的谈判的要求,那先驱是怎么反抗的?他们还能找到继承人吗?深绘子以后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知道,文章戛然而止,我也是一脸懵逼。

但是这个文章也有相当不错的地方,它讲了1984年日本的社会背景,一群有思想的青年革命,让人热血沸腾。还有空气蛹这个故事,真的充满了童话色彩,很浪漫。总之前两部还行,第三部嘛,很失望。

人生就像一条单行道:《1Q84》读后感


篇一:《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近日,读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郭子鹰先生执笔的作品-----《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作者细腻的文笔和精美的照片,让我也跟随作者做了一次旅行。

缅甸蒲甘的小和尚,他们七岁便剃度出家就读佛教学院。化缘归来的他们如同五线谱上零落的音符,慢慢消失在夕阳落下的方向。那神情严肃的面部表情背后,蕴藏的却是缅甸是亚洲受教育程度最高,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东京郊外盛放着鲜红如血的“曼珠沙华”,血红色彼岸花,花和叶子不能见面,叶落花开,花落叶发,永不相见。就像命中注定错过的缘分,永远只有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日本人的鬼魅清洁,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村上春树的作品《1Q84》。

意大利Stromboli火山岛,火山爱好者和火山恐惧者们历经危险,聚集在火山口,或满足自己最终的梦想,或直面自己最大的恐惧。喜欢作者那段话-----“喜欢冒犯危险之地的人,大多是这样吧,不为证明自己的伟大,只为明了自己的渺小,感恩活着的幸运,喜欢犯险,因为它能消磨你的不知足。”

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希腊式的简慢生活。希腊上班族,上午8时左右出门,9时达到工作场所,下午2时就离开办公室,回家了。作者说“这种希腊式的简慢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希腊人生活在极其简单的环境中,把家务减低到尽可能少,因为他们懂得闲逸的价值,要腾出时间来享受生活,进行文学和艺术鉴赏。他们想使自己身心‘自由’,他们更注重精神的享受。”读到此处,我不仅莞尔一笑,想到古希腊文化,想到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正是这样的简慢生活,苏格拉底才有时间在街上和人辩论,才孕育了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和伟大的古希腊文化。

一场安静的旅途,的确会让人成长不少,嗅着那长满青苔的古树,尝着那流淌的江水,躺在沁骨的江石上,听着海鸥的鸣叫 ,吹着江边的风,走过落满桐花的小路,躺在草地上,看顶针草直直追寻天空的足迹,生命就在大自然中又获得了重生,那些失落,那些浮躁,飘到了天际。看那年过花甲的老人走过古镇的石板路,阳光从树缝中洒下斑驳的身影,看他们的银丝在风中飘过,纵然想着我们也将走这么一遭,但看着他们的安定慈祥,年迈又不再是那么可怕。

作者说,好的旅行是孤独的,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旅行是内心深处的远游。旅行,能帮助你遇到更好的那个自己。就让我们从心出发,去寻找最美的时光,从现在出发,趁着这美好的年华,不辜负青春,不辜负着芳华岁月,把最好的时光,抛洒在路上,出发吧。或短途,或跋涉,让初心在清风中荡漾,让灵魂在草地的露珠上闪亮,出发吧,我的朋友。

篇二:《静默有时 倾诉有时》读后感

《静默有时 倾诉有时》读后感

这是一本以读书笔记为主打的散文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艳曳》、《绿锈》、《水印》、《莲悦》。

黎戈似乎很喜欢读人物传记,尤其是作家、艺术家等的自传或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即便是读纯粹的小说也要把作者的生平拎过来比对比对。因为她看的这些书我大多没看过,所以读黎戈的文字常常给我一种感觉:无论这些作者写了多少部作品,他们永远都在影射自己,用不同的作品展现自己不同的方面,把一个作家的所有作品都看完,你就能勾勒出作家完整的形象,从外在到灵魂。

在黎戈的笔下,她谈及的这些作家总给我一种病态的感觉。问题永远出现在童年,无论贫穷富贵,父母总是不够关爱子女,或者爱的方式有问题。子女对父母总是怨恨多于感恩。两代人的关系总是充斥着冷漠和无视。无论这些作者的家庭在形式上是否完整,精神上永远支离破碎。缺少爱的童年加上或敏感脆弱、或倔强叛逆的性格,这些作家成年后总是活的离经叛道,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他们生前无论是否成功、是否富贵、是否结婚、有无子女,唯一相同的是不能用幸福来描述他们的一生。这可不是艺术家的幸福我们凡夫俗子看不懂能解释的,如果他们的作品真是影射自己,那恰恰说明人类测试幸福的试剂是相同的,连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奇葩人生冠上幸福二字。

黎戈还常常给他们冠以永远长不大,拒绝长大的帽子。以至于我心里有了这样的阴影,是不是所有艺术家或作家的童年都是不幸的,都是长不大的?这未免太牵强了吧。所以,只有两种情况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第一、黎戈偏爱这种作家偏爱这种题材。我必须承认在作家艺术家这两个群体中,性格怪异的人很多,这叫个性,换作普通人就叫有病;第二、黎戈看问题的角度有问题,她太喜欢在作者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和作者自身的性格特点中找寻作者创作的土壤和动力了,以至于有些走火入魔。那些为了反应社会现实而创作的作家和作品都被忽略了。在黎戈的笔下,作家的关注点永远是自己,他们不仅仅在生活中表现的很自私,在文学创作上也懒得看看这个世界和别人,他们的主角永远是他们自己。书写自己是他们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动力和终极目标。我无法相信黎戈提及的这些作家真如她所描述的那样。

黎戈女士,你确认你的理解准确吗?当然,你只负责写出你的感受不负责正确!

村上春树,终于看到了一位我熟悉的作家,我看过他的《挪威的森林》和《1q84》。不过,在这篇专门谈村上的稿子里黎戈根本没提到这两本书。前者是村上的代表作,后者则是村上的最新力作。黎戈照旧把光圈聚焦在作者身上,偶尔穿插几部作品,都是寥寥数语,既没把作者说清楚也没把作品写明白。文字也不像前面那样精雕细琢,正如她自己说的:应小张的要求写写村上,难怪敷衍的痕迹如此浓重,以致文章轻薄的就像风中的絮语,似乎听见了,又什么也听不清。

后来,黎戈终于拿出了专门的一篇来谈《挪威的森林》。果然比专门谈村上的那篇强了不少。由此我看出来了,黎戈对于那些活得相对正常的作家艺术家没兴趣。

前三部分的内容比较单纯,就是读书笔记。《莲悦》的内容就比较杂乱了,关于绍兴的、南京的,关于动物保护的,还有关于星座的内容。我比较喜欢第一篇《水墨绍兴,水样的幸福》,抒情散文的调子,尤其是那句:在绍兴,我是一滴散步的水墨。一派江南小女子的悠然自得。其他几篇实在不敢恭维,文字一如既往的优美,但思想性太差,比如关于动物保护的。黎戈列举了不少爱心人士的善言善举,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佩,但并没有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如同油落在水面上,永远飘着。圣母路线好走,但现如今也不安全了,一不小心就成了胸大无脑(只有爱心不走脑子)的代名词。

再如黎戈谈星座问题,她写到:我觉得星座的正面意义,是一种对人类心理的辅助摸索方式,和对超验事物的尊敬,但是星座的负面效应,则是在于,它很容易和其他迷信一样,被偷换成一种算命,继而沦为心理暗示。就像信宗教的人,也是分布在人类智力金字塔的各个段位,高端的非常睿智通透,低端的全是图个现实回报的愚民。这是我很排斥的星座功用。凡是要求批流年的,看运势,合盘看婚恋取向,甚至宫位判断生儿还是生女的,我通通不搭理。

这段话貌似很理性,但什么叫对人类心理的辅助摸索方式,对超验事物的尊敬?因为某人出生于11月份,所以是天蝎座,继而根据星座理论推断出该人的性格:神秘、性感、极端、多疑。这就是所谓的对人类心理的辅助摸索方式?这和后文提到的迷信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法避免的看到某些星座信息,什么星座有什么性格特点,有什么运势等等。如果说一个人出生在某个月份就注定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那世界未免太简单了。

其实我觉得事情应该是这样的:虽然人类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60多亿人口,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沉静有的活泼,有的憨厚有的奸诈,貌似纷繁杂沓,其实真的分分类大概也就几十种,如同戏剧与小说的情节基本上只有36种一样。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逐渐把人类的性格和心里与星座、生肖联系起来,最终以星座、生肖的形式把人类性格和心里的分类具象化、固定化。因为具有神秘、性感、极端、多疑等性格特点,你才是天蝎座,而不是因为你出生在11月所以你就是天蝎座,进而你就具备了神秘、性感、极端、多疑的性格特点!

另外,把星座和宗教信仰放在一起也是黎戈糊涂的地方。现在流行的12星座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和苏美尔时期,主要为了占星和航海。而宗教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目前信众最多最广的三大宗教都具有完整的教义和理论,不少理论已经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星座算什么呢?!

所以我觉得女作家女文青什么的,还是写个小札抒发抒发感情自娱自乐完了,千万别沾什么热点问题、社会时事,文笔好真不代表看问题透彻。

篇三:1Q84读后感

1Q84----一个异样的世界

这是村上春树第二次用年数当书名。第一次是《1973年的弹子球》。这次,书名纯粹到只有年份,他把“9”变成“Q”。“1Q84”的书名令人联想乔治?奥威尔的《1984》。借小说人物之口,这个特殊的年份也屡屡被提及。《1Q84》的主题更多地指向当前这个世界。

青豆说:“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并顺应1Q84的规则。”这是村上春树小说《1Q84》里的一段话。“1Q84”代表时间,也代表空间。Q代表疑问。青豆决定把这个新世界称为“1Q84”。1984这一年,许多事情改变了,是一个充满疑问的新世界。

有人说只要看第一行,就知道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从《1Q84》的书名来说,是一个字就点出了村上春树的特色。 它充分显示村上春树不断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书名无论是视觉、听觉上一眼就让人惊奇不已,一听就印象深刻,令人思考探索它的多义性内涵。村上春树从开始写作第一本作品,就打定主意,要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文体,写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即使是一个单字,即使是一个数字。4个阿拉伯数字形成的一个年号,变造出一个新单字。一个不需要翻译,便通行全球的新单字。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和想象力的多义性新字。这

就是村上春树。基于这样的精神,他不但建立起独自的问题风格,也建立起独特的文学世界。村上春树喜欢把异质性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如“1Q84”的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结合,也有动物与人结合的“羊男”。打破界限,不按分门别类的序列,跨越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将现实与超现实糅合,这就是村上春树。小小人、两个平行的世界、天上的两个月亮??这些都是《1Q84》中匪夷所思的事物。

在《1Q84》里,男主人公天吾,受雇于一家公司,长年为其工作。他兼职的工作是补习学校的老师。天吾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担心随时被解雇,也可能随时辞职。他改写深绘里的小说《空气蛹》,波及他所在社会很重要的部分。换句话说,他个人的行为不仅仅影响到自己个人和周围人,也影响到了更大的范围。这让小说能从更多的社会意义来解读,也让《1Q84》的主题更多地指向当前这个世界,它已经不再像早年村上春树所创作的小说形态——私人化的主人公生活在逼仄的世界—在冷战、热战、天灾人祸所团团包围的混沌世界里,从一对纯真的小儿女出发,如何扩大到整个社会,如何从现实世界进入想象的超现实世界?村上春树从过去的第一人称进入第三人称的书写。

从另一方面来说,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的关联使得《1Q84》可以被解读为针对“某一种意识形态”写的小说。我们已经走进1Q84,一个被置换的,一个错误的年代。我们没有‘老大哥’,但有‘小小

人’,但是‘小小人’是什么呢?村上在向奥威尔致敬的时候,用了独特的村上方式,也就是描写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虚幻,一个现实;真实的1984年,虚幻的1Q84年。我们以为的这个现实世界其实是虚幻的,已经出问题的,已经有待怀疑需要打问号的。从这个角度说,村上春树的批判力很强,直指现在这个世界。通过这部小说,村上春树想告诉我们,为什么‘1984’已经到了?我们是怎么进入‘1984’的世界里的?我认为‘小小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象征。

在写《1Q84》时,村上春树提到了地下铁沙林毒气事件、奥姆真理教。在审判沙林毒气案时,村上春树有去旁听。他说“他普普通通的,罪犯所有的特质从他身上看不出来。但是由于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让本不具有犯罪意识的人转变为罪犯”。

终究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在第一、二册的《1Q84》里,村上春树给出的答案是有趣的。原本周密策划的刺杀,因为教主的一番话而变得滑稽好笑,原本应该有的崇高意义被彻底消解。青豆、天吾的所作所为也都不再成为小说的终极意义。所谓“善”与“恶”的界限就这么被模糊掉了。

村上春树认为奥姆真理教在地铁里撒沙林毒气,因此害了很多人的行为“当然是恶的”,而且“没有争论的余地”。在耶路撒冷文学奖的演讲里,村上春树说道:“有一句话请允许我说出来,一句个人性质

的话。这句话在我写小说时总在我脑袋里挥之不去。它并非写在纸上贴在墙壁,而是刻于我的脑壁。那是这样一句话:‘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村上春树坚持长跑,坚持过一种很有规律的生活,从来不到俱乐部里面找女人、喝酒,一辈子只爱他老婆一人。不仅仅是他的写作方式,他的生活方式也颠覆了日本传统文人的形象。这也是村上春树作为一个现代小说家的与众不同之处。

之前看过村上的其他作品,但都没有如此期待下一部的心情,《1Q84》大BOOK3我还没有看,但是通过别人的介绍,我对故事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平淡的文字叙述了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用一句别人的话来评价《1Q84》------世界是如此荒谬也是如此真实 因为是传递到人心的故事。

1Q84----一个异样的世界

喜欢《《1Q84 BOOK 1-3》读后感_12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地心游记1到3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