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鲁迅的Q的读后感100字 > 地图 > 鲁迅的Q的读后感100字

鲁迅的Q的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1Q84》读后感10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1Q84》读后感100字,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这真的是一部非常长的小说,终于看完了,因为文章很多发人深省的东西,所以花了很长时间慢慢读。每一句话都需要认真去看。

看完之后,我觉得心情很愉快,同时也有一点疲劳感,还有种终于看完的满足感。

这个小说就是村上春树的世界。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村上春树的小说,真的非常有趣。

《1Q84》里,故事是在现实世界和别的世界交错进行的。

陆续登场。

作者到底想通过这本书表达什么呢?他是想描写男女之间纯粹的爱情的尊贵和顽强?还是想描写现实世界的无情和丑恶?

虽然我不太明白,不过这的确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1Q84》读后感


《1Q84》读后感(一)

这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出版于2009年,这本小说是我第一次读村上的书,总得感觉细节描写很生动,很容易让人把作者写的画面在脑海中构想出来,例如青豆收紧下巴直视前方,挺直后背,浑身感觉周围的视线,步履坚定的走着。栗色查尔斯。卓丹高跟鞋在路面上敲击出枯燥的声响,风荡起风衣的下摆。通过简单几句描写,就把一个女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而这本书要表达的主题也是很复杂的。我只能读懂部分,而有些只有再细心品读了。

作者把很多看似无关的人和事通过巧妙的布局,合理的联系到了一起。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合情合理。作品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青豆(女)和天吾(男)。第一章的标题叫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给人留下了悬念。一首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空气蛹》这本书,两个月亮,小小人,通过暗埋各种伏笔,引人入胜,故事本身似乎没有说太多,但是却让你明白很多。比如爱情,能让人念念不忘的爱情是初恋,即便你已成年,即便你的身边换过形形色色的男人,其他人都只是像青豆说的那样过眼云烟罢了(这和青豆的经历有关)。

同时作者也写了现代男女在道德伦理上的放纵,一个偏爱秃顶的中年男人,与各种这样的男人发生一夜情,而另一个与是有夫之妇的女朋友在一起。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84年,但是之所以叫1Q84是因为作者要描写的是另一个世界,不同于现在这个世界,为了区分。Q是question mark的Q,背负着疑问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

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去品度的书,尽管它主题复杂,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反省的空间。


《1Q84》读后感(二)

2年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显然没有用心,也不够耐心,甚至读了几章便放弃了。昨天,合肥的天气从多日梅雨中放出阳光的香气,再加上星期天,放松的心情格外美好,捧本书半倚在床头,就这样读起了《1Q84》。

村上春树不愧为大作家,看了这样的小说,总是会让人思考,一步步伏笔,读的过程中尤为惊叹,在读小说过程中处处就像在探险,故事的一开始就埋下来因子,只有走到那一步,你才会思考之前的那一幕,环环相扣,人物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主角,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形象虽不起眼却深刻。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女人青豆的角度,男人天吾的角度,不同主线,看似两条平行线,却在环环伏笔中隐隐相关,引发思考。


《1Q84》读后感(三)

每次看村上春树这位大叔描写独自,忍耐,悲伤,痛苦的情节时,蛮有共鸣的。每次都更加坚信,为了保留自己的独特性,孤独有时是无可避免的。虽然孤独并不代表特别,不过人不能为了脱离孤独,而失去理性的活着。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思考自己的人生,不去强求的话,空虚也无法侵蚀内心。

耐着性子等了许久,终于看到了美满的结局,也许也不算太美满,因为有太多疑点没有解释,也许作者觉得比起两个人的内心的演变,其他的并不那么重要,但是始终觉得似乎幌子埋的太大,有种尿不尽的感觉。

最后,牛河这个人,我非常的在意,不会让人产生好感的外表和一系列牛河的自言自语很有画面感。牛河是另一种孤独的人,只因相貌而孤独。天生格格不入的相貌,他不得不去追求功利的事物,除此以外他还能奢求什么呢?比起多数同样自私自力的人(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无意识的),牛河却还有着别人没有的韧劲,和强大的逻辑思维。除了面目可憎,他无疑是成功人士的楷模,也许还可以写一本激励年轻人的成功学类型的书。可惜他生活在1q84的世界里,属于他的只有那个突兀却又是他归属的结局。青豆小姐,我正在慢慢的接近你呢,身边有多少人不是抱着一样的态度呢,只是他们没有自言自语,没有那么醒目的外表。

总之,看完1q84,没有感受到什么大智慧,故事也有些虎头蛇尾,还是很喜欢部分人物心理的描述以及人物性格。

《1q84》读后感200字


今天是阅读《1Q84》第一天大概了解这本书里的故事的发生和几个主要人物。故事从青豆杀害先驱领袖一案展开来的青豆一名年轻的妙龄女杀手牛河与黑社会有关系的侦探??麻布老夫人和青豆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不可告人的秘密?天吾有为青年数学家小说家柔道冠军。他与青豆之间有着说不清的情愫彼此一直寻找着对方~此时我已阅读到青豆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是谁的接下来她会怎么办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放下书本明天再继续阅读了~

我想我得承认一个我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事实就是:我是一个伪学者若作为一个学生而言我肯定是个不及格的学生作为文学爱好者来说我是个不合格的学者。因为我对文学的爱好是随性随心而定的。或许这是我的本性随心随性!

今天家里很吵麻将声争吵声游戏机声参杂在一起着实热闹~也就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我完成了今天的阅读这对于我而言绝对是件不容易的事儿难得坚持了一回值得表扬一下。。我这样去夸奖自己多少显得有些矫情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了呵呵~

今天是远离电脑的第一天打了三次盹最后一次醒来还觉着自己没有睡够真是有点汗颜。。。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了一天的阅读真是惭愧~~少上网多看书终归是个好的决定只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也希望他日自己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来这样就够了仅此而已就够了~~

《1Q84 BOOK 1-3》读后感_1100字


《1Q84 BOOK 1-3》读后感1100字

村上春树的《1Q84》。

花了12天,终于看完这本达长4千多页的电子书,相当于看了一部红楼梦。

我也在想,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想给我一个什么启示?

一对在十岁时初萌好感的少男少女,在分开后的漫长的二十年时光里,各自成长、生活,孤独地走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失去联系,又彼此挂念。

二十年后,他们因为不同的机缘,进入到了一个由小小人控制的,逻辑思维失去力量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平常的世界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但天上挂着两个月亮。一个是平常的黄月亮,傍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绿月亮。多出来的月亮,改变了世界的潮涨潮落,也改变着世界正常的规则:这里的小主人是六个小小人,他们通过制作空气蛹将人进行分身,分出子体与母体。控制子体,从而控制母体,然后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子体传递给母体,操纵这个世界。一旦进入这个有月亮两个世界,身边就会发生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而又不能自己。当然,都是恐怖的成人间的事情,不是好玩的童话故事。为这个世界代言的,其实是一个邪教组织,叫“先驱”。

男主奈川天吾,一补习学校的热爱写作的数学教师,是因为与“先驱”领袖的女儿深惠理——一位从邪教组织出逃的十七岁美少女,合作了一本揭露小小人的书《空气蛹》,而不知不觉被扯进去的。

女主青豆,一位美丽高冷的健身教练,因为被派去暗杀“先驱”领袖而被卷进了两个月亮的世界。

他们俩原本生活在不同的生活轨道上,过着平常安静的生活,为需要,有固定的或不固定的性伴侣。他们却坚信,这都不是爱,他们内心深处爱的是十岁那年教室里握住小手的少男和少女。

总有一种感情就是这么固执!

尽管如此,他们却从来没想过去寻找彼此。就这么一直单身,也一直孤独着。

直到二十年后,他们不知不觉误入了那个有两个月亮的奇幻的不正常的世界。青豆在暗杀前与那位领袖作了交换:以自己的死,换天吾的生。

而天吾也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变故后,萌生了强烈地寻找青豆的欲望。

于是,俩个人在不合逻辑的挂着两个月亮的世界里,彼此寻找,彼此守望。

漫长的时光,缓慢的情节发展,历练艰难,他们终于找到了对方,幸福地依偎在一起。最后也成功地从两个月亮的世界里逃了出来,回到了以前的正常的世界。

天上挂着一个,只有一个,黄月亮,千古不变。两个人牵着手,如二十年前一样,一起凝望夜空,凝望着这轮不多不少的一个黄月亮,多么平静、幸福!

故事就这样结束。又是我喜欢的美好结局!

看得太久,肩颈和眼睛太累了!

村上春树到底想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其实有很多地方我没看懂,让我慢慢想想……

《1Q84 BOOK 1-3》读后感_700字


《1Q84 BOOK 1-3》读后感700字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小说,环境、神态、外貌包括整个心理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算上今晚已经不知道熬过几个晚上了。
但是呢,读完还是有一些未能理解的东西。比如:小小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天吾的亲生父亲是谁、养父又隐藏了什么秘密?深绘里的母体在哪里、最后去了哪里?天吾的婚外女友莫名的失去?如何看待安达久美说自己死过一次?NHK收款员为何分别出现在深绘里、青豆和牛河的房间之外?(都是一个人单独在屋子里面)为何会暗示牛河的世界里也出现了两个月亮呢?牛河死后出现的小小人还在编织空气蛹,有什么含义?逃出1Q84世界并未返还原来的世界之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一排浩浩荡荡的悬念滞留空中,全然不顾。只将镜头切换到高速公路上那一段生了锈的避难阶梯,最后结局。可见,村上大师的手法,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还真是高超呀!
我觉得作者是想通过这些人的言行和命运,如天吾那偏执的NHK收款员的父亲、青豆那狂热的证人会信徒的家庭、牛河被嫌弃相貌而疏远自己的家人、Tamaru颠沛流离的异乡生活等等童年的苦涩记忆。揭示出社会控制通过怎样的十字架和苦难内化在人们身上,并让人们自觉地规训自己的身体和意识,以顺应”社会“这头怪兽的进化步伐,并最终成为它血肉的一部分。但是这些人开始反思,通过种种努力有意识地反抗被强加在自身上的不公,反抗那些不适于自己成长的累世积习。借用一段话表达最终观点:“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是通过何种手段将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强加到其个体成员身上的”,以及“个体成员是通过何种努力去摆脱这些强加与控制,并最终达成个体的进化。”
最后结局还是很暖心的,即便是在一个未知的世界,只要有你的手就不再孤单

《1Q84 BOOK 1-3》读后感_900字


《1Q84 BOOK 1-3》读后感900字

终于看完了村上1Q84的第一部,篇幅不算短,但终究满怀期待的看完了,直到结尾青豆和天吾十指交叉处戛然而止,停留在美好的瞬间,但是对于心中的谜底还有很多。
觉得村上这本书写出了东叔的感觉,悬疑推理,中间某些环节还是很紧张害怕的,被村上极致的人物塑造和环境刻画所折服,所有的画面都感觉像近在眼前的一幅油画,逼真又充满灵性。
全文起初以两个主人公青豆,天吾分别描写,会觉得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的生活而已,后来出现了麻布的老夫人,tamaru ,出版社的小松,有表达障碍的深绘里,还有出现在中间篇幅带着大家慢慢靠近真相,长得比较独特的牛河君,永远不会让你猜到下一趴是什么逆转,很大程度上吸引着我一直看下去。同时采取了空气蛹这种新鲜又抽象的事物穿插其中,无疑是深深的魅力。
特别喜欢Tamaru这个人设,忠诚,做事井井有条,一直在老夫人青豆身边保护着他们,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是保镖的存在,但更打动人的是他有一种让你先入为主,觉得他具备作为朋友的温暖和安心。自律自知,一直都清晰明确自己的使命,喜欢男生,果断决然。生活中大概不会有这样的存在吧,整篇文章有很多交杂在一起的故事线,但Tamaru一直是让我觉得温暖的存在。
其实一直觉得结尾会说明真相,毕竟前面为大家一步一步拨开真相的牛河被解决了,后期青豆和天吾成功见面,成功回到了原来的世界,一如十岁那年,握着彼此的双手,温暖纯良,一切看似平静美满,还有一个小东西的存在,但总觉得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还惊叹于天吾青豆上学时候某种程度上相似的生活环境和背景,两人十岁之后,竟冥冥中都把彼此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经历过生命中好的坏的,美好的残缺的风景,还对彼此深深吸引,一如当初。
觉得阅读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它会慢慢的让心静下来,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之前觉得一个人的生活会充斥着同一种色彩,没有闪光点,后来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周末早起看电影,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散步,一个人看书,慢慢的找到了和自己相处的方式,会发现其实很多事也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希望自己终有一天活的通透 一生温暖纯良
期待天吾君写了一半的手稿以后的故事

《1Q84 BOOK 1-3》读后感_1200字


《1Q84 BOOK 1-3》读后感1200字

读完长篇巨作之后巨大的空白和深深的无力感

写下这段书评之前,我特意查了一下,全书三册共计91万2千字。如果不是这个冗长的故事构思奇妙情节特殊,甚至别有所指但还是引人入胜,我很难想象自己可以读完那么长的小说。轮番切换的视角,不同世界的故事主线,维系在青豆和天吾之间的,是十岁握过手失散之后想要找到彼此的强烈愿景,这种乌托邦式的爱情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十岁是青豆雅美和川奈天吾的人生转折点,从十岁起他们或脱离了所谓宗教的枷锁或脱离了来自原生家庭的束缚,开始了孑然一身却并不孤单的生活。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也会有那么一个脱离的时刻,不过更多的来源于心灵的想要脱离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真正脱离,因为你看,只有一个月亮在照耀着大地。

初读完这本书,心中的空白就像牛河被深绘里注视时一样。我是第一次读村上春树,村上的比喻句每一个都很巧妙,对于人物以及环境的描述细微到位,每一次都能在脑海中完整勾勒人物形象或是故事场景,非常棒的阅读体验。因而我愿意更多更深的去阅读,去获取能量打败缠绕的无力感,无力感是可以毁掉一个人的。

这是一本超现实的小说,一方面他超越了现实虚构出一个以两个月亮为特征,存在小小人和空气蛹的世界,而另一方面小说也超级现实,对于现实的描绘和抨击也充满了力度。接近一百万字里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然而主人公最终还是历经千辛万苦返回这个只有一轮明月的现实世界。因为只有当规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或是以前熟知的才称得上一个相对安全的世界。我们应当只遵循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乐于充当接受者或是聆听者,如若迷失,像青豆一样勇敢地逆着迈入错乱的方向,再回到开始的地方。

超过一定的年龄之后,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而已。宝贵的东西,便会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手中滑落下去。你所爱的人就会一个接着一个,从身旁悄然消逝。

人生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我们能做的,比他们要多,我们要对抗的,只是自己而已。但作者也说了,事与愿违,才是人世的常态啊。

但事与愿违才是人世的常态。他不希望的是什么,世界似乎反而了如指掌。

1q84的读后感7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1q84的读后感”。

即使阅读的是同一本书,每个人在阅读之后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感悟,也许大家都读过作者写的作品吧。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以下由栏目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1q84的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1q84的读后感 篇1

《1Q84》读后感800字!

世界与你的交集,大于0。

《1Q84》这本小说分为三本书,前面两本都是由天吾和青豆两条线进行描述,第三本加入牛河这个角色,变为三条线同时进行,故事内容很新颖,每个人的角色很鲜明,然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牛河”这个角色,也许是因为近因效应,作者在第三本书加大对他的描述,又因为角色过分鲜明,而让人难以释怀。对于他的遭遇只能用怜悯同情来表达,一般情况坏人只有让人痛恨的份,但对他却只有怜悯和同情,就像深绘里对他的感觉一样。他外貌的丑,让人“过目不忘”,我们不禁怀疑这世界真的不公平。他也许也想当好人,但美的世界似乎容不下丑陋的他,似乎丑陋只能和邪恶或者说坏的世界类聚,他们才是匹配的。

以貌取人,牛河无疑是无奈的,自己的“貌”竟然将人生从白天阳光下直逼到夜晚的阴影里,他找谁说理去,要是谁说,“外表不重要”我想牛河大概都能棺材里跳出来和你反驳,用他无懈可击的语音组织能力,把你说服的吐不出一个字来。所以不能怪他为什么不与善为伍,他被家人抛弃,被正义的社会抛弃,“无论如何在黑暗中大声悲鸣,喊声也不会传进任何人的耳朵”,所以他只能与“恶”为伍,就像他说的,“即使不算值得褒扬的活法,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生存方式”。人生有时并没有很多的选择,有时只能被迫选择,那也得用行动证明,至少自己活过……。以上的话是为牛河而说的,他在故事里,没有人为他说过话,也许别人都把他当做丑恶的化身,但我想替他发个声,“以貌取人”的这些个人或群体自以为优越性的傲慢与偏见,才是社会丑陋邪恶的开始,“种族偏见”“性别偏见”也同理可得。

对于这本书,它叫《1Q84》和《1984》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风格不同,写作手法不同,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都分别描述了一个可怕的世界:一个有“老大哥”的世界,一个有“先驱”的世界。不去讨论他们的性质,但都给人带来不寒而栗的效果,当世界不一样时,当你不想接受时,当你无能为力时,你又该何去何从?就像书中所言:“我被包含在这个世界内部,这个世界被包含在我自身中。”我们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但我们同时“不能永远像一个胆怯的小孩子,总是不敢正视眼前的东西”“有希望之处定有磨练”。

1q84的读后感 篇2

这是我读村上的第十二本书,依旧是熟悉的行文节奏,超现实主义的构思,双线人物的设定,细腻贴心的生活状态描写,活灵活现极富特色的人物形象,以及若有似无的隐晦意义。如果把它当作社会派推理小说来读,不免觉的漏洞重重,逻辑失真,缺少些必要的元素。然而它是一部村上风格的超现实主义浪漫爱情故事。整本书将近百万字,数十个个性鲜明描绘出色的人物,跨越两个世界的真切场景,这些构架,只不过是为了让青豆和天吾重逢。直到现在我的心脏依然在为青豆和天吾能够从逃生阶梯爬上高速公路返回原来的1984年而跳动不已。村上笔下的人物就是具有相当的魅力。不足的是剧情拖沓,节奏过于缓慢,情节显得繁杂无序,使得整本书冗长臃肿而缺乏相应的阅读快感。远没有青春三部曲或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那种手不释卷的吸引力大。因此即使是十分热爱村上小说的我,也是几个月来间歇性地读,一路走走停停,最终于感动之中读完这部鸿篇巨制。总体而言,它是一部值得村上迷花时间拜读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1q84的读后感 篇3

这本书看完结尾很失望,感觉烂尾了。其次书里面很多事情没有交代清楚,挖坑不埋,读完满肚子的疑问。

我只读了一遍,而且实在不想看那些冗长的不论是风景也好,心理也罢的描述,读的很快,仅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请原谅我这个肤浅的俗人,实在无法理解两个10岁的少男少女仅仅握了一次手,就对彼此念念不忘,花费20几年寻找对方,强行煽情。

其次,文章过于冗长,其实感觉一部书就能交代的清清楚楚,非得写成3部。这大概是要写平行时空吧,但是这个平行时空毫无逻辑,装神弄鬼,无性生殖,凭空怀孕,不知哪里冒出的NHK收费员天天敲你家大门,您这是讲鬼故事呢吧?有故弄玄虚之嫌。

其三,很多人物其实可以交代的更清楚。比如天吾年长的女朋友,安田恭子到底去哪了?天吾的生父到底是谁,天吾的母亲为什么背叛他的父亲?深绘子的父亲到底经历了什么,从一开始的领袖,变成了“聆听声音者”?小小人到底是什么?子体可以被制造出生,那可以消亡吗?作为巫女,他们有感情吗?还是他们只有充气娃娃的功能?许多地方写的极其暧昧,半猜半读,也能懵懵懂懂读懂一点点。

文章最后,青豆拒绝了“先驱”的谈判的要求,那先驱是怎么反抗的?他们还能找到继承人吗?深绘子以后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知道,文章戛然而止,我也是一脸懵逼。

但是这个文章也有相当不错的地方,它讲了1984年日本的社会背景,一群有思想的青年革命,让人热血沸腾。还有空气蛹这个故事,真的充满了童话色彩,很浪漫。总之前两部还行,第三部嘛,很失望。

人生就像一条单行道:《1Q84》读后感


篇一:《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近日,读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郭子鹰先生执笔的作品-----《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作者细腻的文笔和精美的照片,让我也跟随作者做了一次旅行。

缅甸蒲甘的小和尚,他们七岁便剃度出家就读佛教学院。化缘归来的他们如同五线谱上零落的音符,慢慢消失在夕阳落下的方向。那神情严肃的面部表情背后,蕴藏的却是缅甸是亚洲受教育程度最高,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东京郊外盛放着鲜红如血的“曼珠沙华”,血红色彼岸花,花和叶子不能见面,叶落花开,花落叶发,永不相见。就像命中注定错过的缘分,永远只有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日本人的鬼魅清洁,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村上春树的作品《1Q84》。

意大利Stromboli火山岛,火山爱好者和火山恐惧者们历经危险,聚集在火山口,或满足自己最终的梦想,或直面自己最大的恐惧。喜欢作者那段话-----“喜欢冒犯危险之地的人,大多是这样吧,不为证明自己的伟大,只为明了自己的渺小,感恩活着的幸运,喜欢犯险,因为它能消磨你的不知足。”

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希腊式的简慢生活。希腊上班族,上午8时左右出门,9时达到工作场所,下午2时就离开办公室,回家了。作者说“这种希腊式的简慢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希腊人生活在极其简单的环境中,把家务减低到尽可能少,因为他们懂得闲逸的价值,要腾出时间来享受生活,进行文学和艺术鉴赏。他们想使自己身心‘自由’,他们更注重精神的享受。”读到此处,我不仅莞尔一笑,想到古希腊文化,想到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正是这样的简慢生活,苏格拉底才有时间在街上和人辩论,才孕育了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和伟大的古希腊文化。

一场安静的旅途,的确会让人成长不少,嗅着那长满青苔的古树,尝着那流淌的江水,躺在沁骨的江石上,听着海鸥的鸣叫 ,吹着江边的风,走过落满桐花的小路,躺在草地上,看顶针草直直追寻天空的足迹,生命就在大自然中又获得了重生,那些失落,那些浮躁,飘到了天际。看那年过花甲的老人走过古镇的石板路,阳光从树缝中洒下斑驳的身影,看他们的银丝在风中飘过,纵然想着我们也将走这么一遭,但看着他们的安定慈祥,年迈又不再是那么可怕。

作者说,好的旅行是孤独的,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旅行是内心深处的远游。旅行,能帮助你遇到更好的那个自己。就让我们从心出发,去寻找最美的时光,从现在出发,趁着这美好的年华,不辜负青春,不辜负着芳华岁月,把最好的时光,抛洒在路上,出发吧。或短途,或跋涉,让初心在清风中荡漾,让灵魂在草地的露珠上闪亮,出发吧,我的朋友。

篇二:《静默有时 倾诉有时》读后感

《静默有时 倾诉有时》读后感

这是一本以读书笔记为主打的散文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艳曳》、《绿锈》、《水印》、《莲悦》。

黎戈似乎很喜欢读人物传记,尤其是作家、艺术家等的自传或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即便是读纯粹的小说也要把作者的生平拎过来比对比对。因为她看的这些书我大多没看过,所以读黎戈的文字常常给我一种感觉:无论这些作者写了多少部作品,他们永远都在影射自己,用不同的作品展现自己不同的方面,把一个作家的所有作品都看完,你就能勾勒出作家完整的形象,从外在到灵魂。

在黎戈的笔下,她谈及的这些作家总给我一种病态的感觉。问题永远出现在童年,无论贫穷富贵,父母总是不够关爱子女,或者爱的方式有问题。子女对父母总是怨恨多于感恩。两代人的关系总是充斥着冷漠和无视。无论这些作者的家庭在形式上是否完整,精神上永远支离破碎。缺少爱的童年加上或敏感脆弱、或倔强叛逆的性格,这些作家成年后总是活的离经叛道,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他们生前无论是否成功、是否富贵、是否结婚、有无子女,唯一相同的是不能用幸福来描述他们的一生。这可不是艺术家的幸福我们凡夫俗子看不懂能解释的,如果他们的作品真是影射自己,那恰恰说明人类测试幸福的试剂是相同的,连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奇葩人生冠上幸福二字。

黎戈还常常给他们冠以永远长不大,拒绝长大的帽子。以至于我心里有了这样的阴影,是不是所有艺术家或作家的童年都是不幸的,都是长不大的?这未免太牵强了吧。所以,只有两种情况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第一、黎戈偏爱这种作家偏爱这种题材。我必须承认在作家艺术家这两个群体中,性格怪异的人很多,这叫个性,换作普通人就叫有病;第二、黎戈看问题的角度有问题,她太喜欢在作者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和作者自身的性格特点中找寻作者创作的土壤和动力了,以至于有些走火入魔。那些为了反应社会现实而创作的作家和作品都被忽略了。在黎戈的笔下,作家的关注点永远是自己,他们不仅仅在生活中表现的很自私,在文学创作上也懒得看看这个世界和别人,他们的主角永远是他们自己。书写自己是他们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动力和终极目标。我无法相信黎戈提及的这些作家真如她所描述的那样。

黎戈女士,你确认你的理解准确吗?当然,你只负责写出你的感受不负责正确!

村上春树,终于看到了一位我熟悉的作家,我看过他的《挪威的森林》和《1q84》。不过,在这篇专门谈村上的稿子里黎戈根本没提到这两本书。前者是村上的代表作,后者则是村上的最新力作。黎戈照旧把光圈聚焦在作者身上,偶尔穿插几部作品,都是寥寥数语,既没把作者说清楚也没把作品写明白。文字也不像前面那样精雕细琢,正如她自己说的:应小张的要求写写村上,难怪敷衍的痕迹如此浓重,以致文章轻薄的就像风中的絮语,似乎听见了,又什么也听不清。

后来,黎戈终于拿出了专门的一篇来谈《挪威的森林》。果然比专门谈村上的那篇强了不少。由此我看出来了,黎戈对于那些活得相对正常的作家艺术家没兴趣。

前三部分的内容比较单纯,就是读书笔记。《莲悦》的内容就比较杂乱了,关于绍兴的、南京的,关于动物保护的,还有关于星座的内容。我比较喜欢第一篇《水墨绍兴,水样的幸福》,抒情散文的调子,尤其是那句:在绍兴,我是一滴散步的水墨。一派江南小女子的悠然自得。其他几篇实在不敢恭维,文字一如既往的优美,但思想性太差,比如关于动物保护的。黎戈列举了不少爱心人士的善言善举,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佩,但并没有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如同油落在水面上,永远飘着。圣母路线好走,但现如今也不安全了,一不小心就成了胸大无脑(只有爱心不走脑子)的代名词。

再如黎戈谈星座问题,她写到:我觉得星座的正面意义,是一种对人类心理的辅助摸索方式,和对超验事物的尊敬,但是星座的负面效应,则是在于,它很容易和其他迷信一样,被偷换成一种算命,继而沦为心理暗示。就像信宗教的人,也是分布在人类智力金字塔的各个段位,高端的非常睿智通透,低端的全是图个现实回报的愚民。这是我很排斥的星座功用。凡是要求批流年的,看运势,合盘看婚恋取向,甚至宫位判断生儿还是生女的,我通通不搭理。

这段话貌似很理性,但什么叫对人类心理的辅助摸索方式,对超验事物的尊敬?因为某人出生于11月份,所以是天蝎座,继而根据星座理论推断出该人的性格:神秘、性感、极端、多疑。这就是所谓的对人类心理的辅助摸索方式?这和后文提到的迷信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法避免的看到某些星座信息,什么星座有什么性格特点,有什么运势等等。如果说一个人出生在某个月份就注定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那世界未免太简单了。

其实我觉得事情应该是这样的:虽然人类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60多亿人口,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沉静有的活泼,有的憨厚有的奸诈,貌似纷繁杂沓,其实真的分分类大概也就几十种,如同戏剧与小说的情节基本上只有36种一样。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逐渐把人类的性格和心里与星座、生肖联系起来,最终以星座、生肖的形式把人类性格和心里的分类具象化、固定化。因为具有神秘、性感、极端、多疑等性格特点,你才是天蝎座,而不是因为你出生在11月所以你就是天蝎座,进而你就具备了神秘、性感、极端、多疑的性格特点!

另外,把星座和宗教信仰放在一起也是黎戈糊涂的地方。现在流行的12星座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和苏美尔时期,主要为了占星和航海。而宗教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目前信众最多最广的三大宗教都具有完整的教义和理论,不少理论已经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星座算什么呢?!

所以我觉得女作家女文青什么的,还是写个小札抒发抒发感情自娱自乐完了,千万别沾什么热点问题、社会时事,文笔好真不代表看问题透彻。

篇三:1Q84读后感

1Q84----一个异样的世界

这是村上春树第二次用年数当书名。第一次是《1973年的弹子球》。这次,书名纯粹到只有年份,他把“9”变成“Q”。“1Q84”的书名令人联想乔治?奥威尔的《1984》。借小说人物之口,这个特殊的年份也屡屡被提及。《1Q84》的主题更多地指向当前这个世界。

青豆说:“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并顺应1Q84的规则。”这是村上春树小说《1Q84》里的一段话。“1Q84”代表时间,也代表空间。Q代表疑问。青豆决定把这个新世界称为“1Q84”。1984这一年,许多事情改变了,是一个充满疑问的新世界。

有人说只要看第一行,就知道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从《1Q84》的书名来说,是一个字就点出了村上春树的特色。 它充分显示村上春树不断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书名无论是视觉、听觉上一眼就让人惊奇不已,一听就印象深刻,令人思考探索它的多义性内涵。村上春树从开始写作第一本作品,就打定主意,要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文体,写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即使是一个单字,即使是一个数字。4个阿拉伯数字形成的一个年号,变造出一个新单字。一个不需要翻译,便通行全球的新单字。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和想象力的多义性新字。这

就是村上春树。基于这样的精神,他不但建立起独自的问题风格,也建立起独特的文学世界。村上春树喜欢把异质性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如“1Q84”的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结合,也有动物与人结合的“羊男”。打破界限,不按分门别类的序列,跨越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将现实与超现实糅合,这就是村上春树。小小人、两个平行的世界、天上的两个月亮??这些都是《1Q84》中匪夷所思的事物。

在《1Q84》里,男主人公天吾,受雇于一家公司,长年为其工作。他兼职的工作是补习学校的老师。天吾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担心随时被解雇,也可能随时辞职。他改写深绘里的小说《空气蛹》,波及他所在社会很重要的部分。换句话说,他个人的行为不仅仅影响到自己个人和周围人,也影响到了更大的范围。这让小说能从更多的社会意义来解读,也让《1Q84》的主题更多地指向当前这个世界,它已经不再像早年村上春树所创作的小说形态——私人化的主人公生活在逼仄的世界—在冷战、热战、天灾人祸所团团包围的混沌世界里,从一对纯真的小儿女出发,如何扩大到整个社会,如何从现实世界进入想象的超现实世界?村上春树从过去的第一人称进入第三人称的书写。

从另一方面来说,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的关联使得《1Q84》可以被解读为针对“某一种意识形态”写的小说。我们已经走进1Q84,一个被置换的,一个错误的年代。我们没有‘老大哥’,但有‘小小

人’,但是‘小小人’是什么呢?村上在向奥威尔致敬的时候,用了独特的村上方式,也就是描写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虚幻,一个现实;真实的1984年,虚幻的1Q84年。我们以为的这个现实世界其实是虚幻的,已经出问题的,已经有待怀疑需要打问号的。从这个角度说,村上春树的批判力很强,直指现在这个世界。通过这部小说,村上春树想告诉我们,为什么‘1984’已经到了?我们是怎么进入‘1984’的世界里的?我认为‘小小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象征。

在写《1Q84》时,村上春树提到了地下铁沙林毒气事件、奥姆真理教。在审判沙林毒气案时,村上春树有去旁听。他说“他普普通通的,罪犯所有的特质从他身上看不出来。但是由于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让本不具有犯罪意识的人转变为罪犯”。

终究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在第一、二册的《1Q84》里,村上春树给出的答案是有趣的。原本周密策划的刺杀,因为教主的一番话而变得滑稽好笑,原本应该有的崇高意义被彻底消解。青豆、天吾的所作所为也都不再成为小说的终极意义。所谓“善”与“恶”的界限就这么被模糊掉了。

村上春树认为奥姆真理教在地铁里撒沙林毒气,因此害了很多人的行为“当然是恶的”,而且“没有争论的余地”。在耶路撒冷文学奖的演讲里,村上春树说道:“有一句话请允许我说出来,一句个人性质

的话。这句话在我写小说时总在我脑袋里挥之不去。它并非写在纸上贴在墙壁,而是刻于我的脑壁。那是这样一句话:‘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村上春树坚持长跑,坚持过一种很有规律的生活,从来不到俱乐部里面找女人、喝酒,一辈子只爱他老婆一人。不仅仅是他的写作方式,他的生活方式也颠覆了日本传统文人的形象。这也是村上春树作为一个现代小说家的与众不同之处。

之前看过村上的其他作品,但都没有如此期待下一部的心情,《1Q84》大BOOK3我还没有看,但是通过别人的介绍,我对故事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平淡的文字叙述了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用一句别人的话来评价《1Q84》------世界是如此荒谬也是如此真实 因为是传递到人心的故事。

1Q84----一个异样的世界

[推荐读后感]《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汇集(5篇)


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悟。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你收集了多少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推荐读后感]《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汇集(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一】

这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出版于20xx年,这本小说是我第一次读村上的书,总得感觉细节描写很生动,很容易让人把作者写的画面在脑海中构想出来,例如青豆收紧下巴直视前方,挺直后背,浑身感觉周围的视线,步履坚定的走着。栗色查尔斯。卓丹高跟鞋在路面上敲击出枯燥的声响,风荡起风衣的下摆。通过简单几句描写,就把一个女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而这本书要表达的主题也是很复杂的。我只能读懂部分,而有些只有再细心品读了。

作者把很多看似无关的人和事通过巧妙的布局,合理的联系到了一起。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合情合理。作品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青豆(女)和天吾(男)。第一章的标题叫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给人留下了悬念。一首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空气蛹》这本书,两个月亮,小小人,通过暗埋各种伏笔,引人入胜,故事本身似乎没有说太多,但是却让你明白很多。比如爱情,能让人念念不忘的爱情是初恋,即便你已成年,即便你的身边换过形形色色的男人,其他人都只是像青豆说的那样过眼云烟罢了(这和青豆的经历有关)。

同时作者也写了现代男女在道德伦理上的放纵,一个偏爱秃顶的中年男人,与各种这样的男人发生一夜情,而另一个与是有夫之妇的女朋友在一起。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84年,但是之所以叫1Q84是因为作者要描写的是另一个世界,不同于现在这个世界,为了区分。Q是question mark的Q,背负着疑问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

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去品度的书,尽管它主题复杂,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反省的空间。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二】

某一天晨间,耳畔回旋着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荡气回肠。

某一天午夜,翻开《1Q84》,村上春树善用古典音乐开篇往往是他小说的基调。从分离到相聚,从现实到虚幻,20年的岁月,为了久别后的重逢,支撑男女主人公活下去的核心是“我们还有爱”。

23:30到家,竟也无眠,手捧书,思绪游离在那红绿交汇的CAD线条里。异常忙碌的五月,每天四个小时的睡眠,工作之余仍坚持26个小时阅完68万字数的1984延展1Q84。阅读后的收获,在书中找到了适合自己价值观的东西。

有人说,村上春树的生命已经到达‘天凉好个秋’的圆熟阶段,绕不开的1984和1Q84,文浅意深,像从一粒沙可以看一个世界一样。

杨绛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而我们,在过着怎样的每一天?是忙碌?是充实?是被迫谋生?是追求梦想?是升华自己?是完善人生?

冷澈的世界,孤独的,冷静的,笃定的坚持寻找,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事情。

书写结束,已是20xx年5月18日。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三】

这是我读村上的第十二本书,依旧是熟悉的行文节奏,超现实主义的构思,双线人物的设定,细腻贴心的生活状态描写,活灵活现极富特色的人物形象,以及若有似无的隐晦意义。如果把它当作社会派推理小说来读,不免觉的漏洞重重,逻辑失真,缺少些必要的元素。然而它是一部村上风格的超现实主义浪漫爱情故事。整本书将近百万字,数十个个性鲜明描绘出色的人物,跨越两个世界的真切场景,这些构架,只不过是为了让青豆和天吾重逢。直到现在我的心脏依然在为青豆和天吾能够从逃生阶梯爬上高速公路返回原来的1984年而跳动不已。村上笔下的人物就是具有相当的魅力。不足的是剧情拖沓,节奏过于缓慢,情节显得繁杂无序,使得整本书冗长臃肿而缺乏相应的阅读快感。远没有青春三部曲或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那种手不释卷的吸引力大。因此即使是十分热爱村上小说的我,也是几个月来间歇性地读,一路走走停停,最终于感动之中读完这部鸿篇巨制。总体而言,它是一部值得村上迷花时间拜读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四】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写爱情,生活,宗教故事的一本书。

写两个在十岁分散的少男少女——天吾和青豆,历经二十年之后找回对方的爱情故事。

十岁的你在干什么?十岁能懂什么是爱情吗?十岁种下的种子二十年后不是永远沉在沉重牢固的深土中,竟是破开了土层向外生长,成为一颗散发着爱情信号般的大树卫星。

青豆和天吾的存在和交际像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条相交线相交过后,本会是再不相逢,却被1Q84世界的力量硬生生的掰转90度,又重新相遇了。

其实自己清楚,在看完整本书之后对他们两个人的爱情并没有什么触动,真正给我触动的是有另外几个地方。

一个是描写大冢环的死,以及年长天吾十岁的女友安田恭子的丧失那两个章节。

这两个人的故事都表现出对生活的一种无奈一种妥协。

大冢环在自己的爱情观中丧失,遭受来自丈夫和公婆的家暴,却为自己选择的爱情忍气吞声,对青豆声称自己过的很幸福,公婆丈夫都待自己很好,丈夫温柔,公婆热心肠,生活没有不如意的地方,而转身就用一缕白布来解脱自己。这个章节给我感触很深,仅凭外表选择的婚姻,内心毫无交流,放弃自己的工作,婚后的家暴,如章名——天生的受害者。

安田恭子嫁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和丈夫的关系并不和睦,因为孩子的关系,不得不继续在家中委曲求全。和天吾的婚外情被发现之后,丈夫打来电话,告知\妻子已经丧失了,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不可能去拜访您了\听着心底不由冒出一丝丝寒气,这是安田恭子选择将就却又想有自己那么一份小爱情被发现后丧失,不知道丧失是否代表死亡,但知道丧失不是一个好词。

在这个章节中还提到牛河说过的话,\他们有很长很长的手臂,又长又强壮的手臂\,让我感到天吾对生活周围的一种无力,让我也有点感同身受。似乎不听他们的安排,周围的一切都会被这两个手臂一个一个的摘除,丧失,到最后,只剩下沉沉暮气

仿佛我就在这个手臂之下,我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力,那么压抑,那么的喘不过气。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

1Q84里有许多的细节和暗喻都没有看懂。可能作者还有更深层的表达,不仅仅是在爱情方面,例如宗教,谋杀,性爱,个性等等

只不过在我看完之后留在脑海里的一些东西很杂乱无章却很震撼也让我无法深信。

就好比把1Q84当成其他悬疑类书籍一样,试着分析情节,但却又有许多事情无法用逻辑来解释清楚,就像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杀害领袖的那个晚上,和他做成了交易,是他用他那摇动钟摆的力量使青豆怀孕吗?解释不通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领袖说他求死的时候,我想,是不是他这回变成了一个人,不是声音的聆听者,摆脱声音对他的侵扰,他想起他死去的妻子,离家的女儿,以及组织的存在其实是个危害,总之想帮帮这个了结了自己的女人,送她一个生命吧,送一个她和天吾的结晶。在之后漫长的逃亡岁月中,让这个孩子陪伴她吧。

故事的结局算是圆满吧,天吾和青豆在一起了,只不过我还沉浸在大冢环和安田恭子的不幸婚姻中,以及那又长又强壮的手臂之下。

从故事学到的,终应用到生活之中,愿我们都以我们有限的心力,以温柔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哈哈,不管怎么样,已经把村上春树的1Q84看完了。

剧终。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五】

读简介时有这样一段话:

“《1Q84》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村上春树

最开始只是觉得是个总结,当读完这本书,再次回望,才知道树上给了我们怎么读这本书的线索,故事很简单,就是两个互相守望的人,在寻找对方。小小人就是一条线,系在青豆与天吾之间,树上在这条线上再次划线,立体的划线,就像他说的“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树上给我呈现了子女与父母,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个人的各种态势,想法,自己作为,以及其中的恶与善。

“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再次看到这句话,个人感觉,树上对于现在社会存在的“人”或者说活着的方式方法,有些气馁,树上把青豆与天吾为了对方执着等待牺牲,老夫人对于妇女的保护,戎野先生对于友人真诚自己保护他的幼女等等有血有肉有情有想的事物,放到这个越发成为空壳的社会,去丰富这个我们存在的社会。

最后还想说,确实是挺百科的一本说,你会了解很多东西。

《阿Q正传》读后感(1)


鲁迅的《阿Q正传》我已经读过许多次了,至今依然还没能完全弄懂其中的深意。大概是我自己头脑特别笨的缘故吧,不像有些人那样,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一眼就能挖掘出它的现实意义来,并让它创造出价值,带来丰厚的社会财富(其实就是他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宣传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的建设垒了n块砖,加了m片瓦。我实在是非常佩服这些高明人士的头脑和眼光的。

也许是因为我曾经读了几本古书,中了旧思想的毒,思想比较保守,属于呆子一类,故从来只知道有为圣人立祠(如武侯祠——武侯可能是“智圣”),为鬼神立庙(如文昌庙、药王庙等),而从不知竟会有人为阿Q这样的不知名氏不知行状更无丰功伟绩且曾被拉到十字路口枪毙示众的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建祠立庙的。然而,在我国的灵秀山水地绍兴,却有一家“土谷祠”专门为阿Q建立起来了。土谷祠是鲁迅小说里阿Q住过的地方,是在未庄的。它何以会出现在绍兴,我不得而知,也许这是分店或者连锁店吧。但我又太孤陋寡闻了,没听说过哪里还有一家土谷祠,这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也许未庄就是绍兴,绍兴就是未庄吧,但我又不懂考古,也没有考证过。究竟土谷祠为什么会开在绍兴,那就只好等渊博的学者们来考证考证了。总之,现在绍兴就是有这样一家土谷祠。

那么土谷祠里供奉的是什么呢?我没去过,不大清楚,大概就是社神谷神吧,好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我们精明的商家,好像还没这么博爱,眷顾到上至神只,下及黎民。但里面又不供奉阿Q,因为他不是圣人,他们为阿Q立这一家土谷祠,只是因为这是阿Q曾经“下榻”的地方。就这问题我想来想去,最后总算想通了:所谓的“土谷”者,土地和稻谷者也。而现在保佑土地和稻谷之神,就是钱爷爷、孔方兄,亦即财神爷。试想那土谷祠的老板、庙祝,不就是在这万能之神的保佑之下获得建屋买房的土地和吃饱肚子的稻谷吗?至于阿Q和鲁迅,只不过是财神爷香案上的香炉罢了,就专门等待那些热爱鲁迅、热爱文化、热爱旅游的“香客”们前来上一炷香。想通了这些,我就更是对那些老板和庙祝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们既保佑了自己的土谷,也给当地带来了土谷,而且让“香客”们获得了无价的精神享受,就像是善男信女们礼拜祷告完毕之后的精神上的舒坦一样。他们建立了这土谷祠,真是利己利人,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真足可为圣人矣!

上面说了这么多,仿佛都是从“耳听为虚”的东西上引发的。绍兴土谷祠的情况,我只是从那些写得绘声绘色的旅游指南中的介绍和游人的叙述中得知的,自己并未去过,看什么时候去瞻仰瞻仰吧。然而,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却是“眼见为实”的。阿Q有一些名言,那就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或者是“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可是阿Q先前是不是很阔,他的儿子(不知道他有没有儿子)会不会更阔,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阿Q的现状很糟,这从小说中就能看出来,不用多说。阿Q的这些名言我好像不只是在小说里看过,仿佛在现实的世界里也能经常看到、听到过。也许是人们引用了阿Q的名言,并发扬了阿Q的精神吧。有时候,我很觉得咱们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很像阿Q对未庄人的态度,很落实了他名言里的精神。每当我们提起——尤其是在外国人面前提起——我们祖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所创造的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都总会禁不住油然而生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我们的祖先繁荣起来之时,外国“诸夷”还处在蛮荒落后的时代——这种遥遥领先于外国的局面,从秦汉一直持续到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康乾盛世”。因此,现在我们能很自豪地在老外面前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鉴于友好和礼貌,我们省略了“你算是什么东西”,但有冲突时,这不客气的话仍然是不会省略的)。所以,我们老是炫耀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然而,现在,我们却总是对外国人——不管是哪一国的——青眼有加,几乎到了谄媚讨好的地步了;而对本国的同胞,却动辄白眼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就像阿Q对小D和王胡。也许他们都学过阮籍发明的特殊眼球运动,或者这早就成了一种遗传功能了。

不过,尽管我们习惯了炫耀过去,陶醉于n年前的繁荣昌盛,习惯于今天对外国人点头哈腰,但我们毕竟还是自强不息的,这看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势头就知道了——如果连这点也没有,那距离亡国就不远了。因此,我们有些乐观的预言家便断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或曰:“未来的全球化就是中国化!”我听了这些伟大的预言,感觉好像是听着阿Q在喊:“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可是既然那些预言是出于那些思维清晰头脑聪明的分析家、预言家之口,我仿佛就没理由不相信了。因为我没有他们那样的清晰的思维、聪明的头脑和敏锐而且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而且我看着国家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这仿佛也就印证了那些伟大的预言了。是的,我们的儿子会阔得多!然而,这又像是以前有些同样伟大的预言家看着这世界一天比一天坏,就预言1999年某一日(忘了是哪一日了)是世界末日一样,那时也确实有很多人相信的。但我是从上世纪走过来的,也经历了1999年的那一天。而我到现在居然还没有死,世界居然也还在。

话说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扫了各位游客的雅兴;或者妨碍别人眯缝着眼睛享受几百年前的繁荣盛世和梦想着几十年后一统天下的大同世界;或者打扰了诸君做眼球运动。所以我还是尽快闭嘴吧,否则要该枪毙的就不是阿Q,而是我了——而我是知道我死了之后是没有机会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女)的。而且我也要学得聪明一点了,与人们一起高唱:“土谷祠不倒,阿Q万岁!”;也只能与人们一起陶醉于我们祖先的繁荣盛世,并神往于那些伟大的预言了。

但是,我只想说:“鲁迅精神万岁!”

阿q正传读后感100字


阿q正传读后感100字(一)

阿Q是悲哀的。他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一精一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他并不懒惰,他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的。一个胆小的人受到别人的欺辱,嘴上虽然不敢说,但心中一定是愤愤不平,在背后说那人的坏话,将那人骂得体无完肤了。

阿q正传读后感100字(二)

竣生在阿Q身上的,不仅是一个特例,这是农民的典型,是当时风雨飘摇时期中中国人民的典型。当时的中国人民就是一直沉迷于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过分良好的憧憬,对革命还很模糊。作者就是借阿Q的悲剧,来揭示长期存在于中国人民内心的封建恶习和劣根一性一,也借此来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为他们开启一扇窗,让黎明的一陽一光照亮他们的双眼。这大概也就是【阿Q正传】经久不衰,被传颂为鲁迅最好的作品的原因吧!

阿q正传读后感100字(三)

鲁迅高度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面貌,为阿Q这一典型人物提一供了典型环境。尤其是,鲁迅深刻反映出辛亥革命一党一人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意识到农民的革命要求和力量,没有去启发和发动他们,终于被封建势力篡夺了胜利果实,而没有发生真正的变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Q最终被所谓革命政一府诬指为抢匪,被绑上法场,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阿q正传读后感100字(四)

这无疑是中国20世纪文坛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主人公阿Q更是20世纪小说史上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短短的九章,数十页纸,竟把中国国民的劣根一性一刻画得如此形象。阿Q着实像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有些人,再反省一下自己,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也像极了阿Q。

阿q正传读后感100字(五)

阿Q,鲁迅笔下的悲剧,他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阶层,展现出现代中国国民麻醉的灵魂。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国人啊,不要让鲁迅先生对我们失望!自立、自主、自强,让我们挺一起腰杆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阿q正传》读后感100字


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小编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尽在小编,欢迎您的关注阅读!

【篇一】

阿Q是悲哀的。他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他并不懒惰,他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的。一个胆小的人受到别人的欺辱,嘴上虽然不敢说,但心中一定是愤愤不平,在背后说那人的坏话,将那人骂得体无完肤了。

【篇二】

发生在阿Q身上的,不仅是一个特例,这是农民的典型,是当时风雨飘摇时期中中国人民的典型。当时的中国人民就是一直沉迷于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过分良好的憧憬,对革命还很模糊。作者就是借阿Q的悲剧,来揭示长期存在于中国人民内心的封建恶习和劣根性,也借此来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为他们开启一扇窗,让黎明的阳光照亮他们的双眼。这大概也就是《阿Q正传》经久不衰,被传颂为“鲁迅的作品”的原因吧!

【篇三】

鲁迅高度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面貌,为阿Q这一典型人物提供了典型环境。尤其是,鲁迅深刻反映出辛亥革命党人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意识到农民的革命要求和力量,没有去启发和发动他们,终于被封建势力篡夺了胜利果实,而没有发生真正的变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Q最终被所谓革命政府诬指为抢匪,被绑上法场,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篇四】

这无疑是中国20世纪文坛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主人公阿Q更是20世纪小说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短短的九章,数十页纸,竟把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刻画得如此形象。阿Q着实像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有些人,再反省一下自己,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也像极了阿Q。

【篇五】

阿Q,鲁迅笔下的悲剧,他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阶层,展现出现代中国国民麻醉的灵魂。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国人啊,不要让鲁迅先生对我们失望!自立、自主、自强,让我们挺起腰杆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喜欢《《1Q84》读后感1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鲁迅的Q的读后感1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