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 地图 >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8-07 来源:互联网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1000范文。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也许以下内容“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1000范文”合你胃口!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从李开复老师的信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亮点,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缺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1000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读后感1000字范文6篇一

诚信是一种美德,干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做人德为先,诚实是最古老的道德义务,是具普遍意义的道德义务,又是初始社会化必须完成的文化教化内容,世界各民族无一不把诚实作为少年儿童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对诚实品质的培养是道德社会化的最早项目和最重要的内容。具不具备诚实品质,已成为道德社会化完成与否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合格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诚实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能不能做到守信,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道德素质。诚实不说谎就是全人类的道德诉求,是亘古以来回响在一切文化形式中的庄严的道德呐喊,是照射在人类良知上的一束红色道德之光。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当前,诚信危机正侵蚀一代学子的心灵,扭曲其灵魂,扰乱了学生正常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是助学贷款到期不还,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二是考试作弊获得虚假成绩,违返了公平竞争规则。三是不诚信行为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这篇文章,是学生度过大学四年的一盏明灯。作者在指出“大学:人生的关键”的同时,详尽的从自修方式、打好基础、运用实践、培养兴趣、形成主动、把握时间、为人处世等多方面为青年学生的大学四年做了规划,文章切合实际、通俗实用,如作者期望的那样,相信该篇文章会为大学生们成为“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指明前进的方向。

品性修炼,对一个人的成才有着极大的助益。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华裔美国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写给中国学生的一封长信里,详细地谈了该如何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获得成功,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这往往不被人放在眼里,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会理解品性的价值。

进行品性修炼,不仅要特别重视品德,而且要特别重视性格和态度。后者与品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更加全面,更加实际,更易操作。爱默生说:“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的抉择,这一观点并非是宿命论的。人虽然与其它一切生物一样,受制于决定他的力量,但人是唯一赋有理性的动物,是唯一有能力认识这种力量的生物,而且,依靠这种认识,他能积极参与对自身命运的安排,并加强寻求善的因素。”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如果你不想改变你现有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命运。

《辞源》把性格解释为“性情品格”,《辞海》对性格另解释为:“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断、刚强、懦弱等。”《现代汉语词典》对性格的解释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英勇、刚强、懦弱、粗暴等。”仅仅是乐观与否的性格,就会有极大的差异。乐观的推销员比悲观的推销员的业绩高出许多倍。以至于招聘推销员的标准随之改变,不是像以往那样注重学科成绩,而是看重是否具有积极乐观的性格。

性格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态度问题,即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学习、对工作、

对事业持有的较为稳固的态度。

我们在校读书期间是生活在集体之中,我们今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了,也无法不生活在集体之中。你是工人,你就必须生活在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一个办公室的集体中;你是城市居民,你就必须生活在一个小区的上百户人、一幢楼房的几十户人、一个单元的十多户人的集体中;你去参军,你就必须生活在一个连队、一个排、一个班、一个集体宿舍的集体中。集体会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方便、给我们财富,但集体也一定会给我们纪律、给我们约束。只要是在集体之中,你就必须遵循集体的秩序和规则,你的个人自由就必须以不损害、不影响集体中其他成员为前提。否则,你就只能被集体抛弃,回到只有你一个人的完全封闭的空间里去,那将是你人生的悲哀!

所以,我们要随时想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

所谓主动的人就是思想上积极,行动上主动,永远以行动说话的人,这是掌握人生命运的最根本的法则—主动出击法则。自古至今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成功都是通过这一法则取得的。并不是有七十二个人无端地跟随着一个人,那人成了孔子,孔子从一开始就主动地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向人传播,而且是向王侯将相传播,有人接受了他的理念,相信他的理念,为他的主动精神所感召,也开始主动传播他的理念,于是成了他的门徒。如果他从没有向一个人说起,谁知道他肚子里有什么东西,可以说那七十二个人是他一遍遍地说一遍遍地化缘化缘来的。同样耶稣的十亿信徒也是他花了两千年的时间一遍遍地布道布来的,共产主义的传播都是主动出击的结果,没有哪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不是主动出击的结果。一个人再伟大,如果你不主动接触他都跟你没关系。书里所说的成功八大资源,如果你不主动攫取,一样也不会凝聚到你身上。请你相信没有任何东西会自动落在你手上,如果不主动,你就两手空空!

主动出击法则用于我们自身,首先就要克服行动的恐惧,用于教育子女,首先就是不要干预,让孩子形成敢作敢为的行为模式。如何克服恐惧呢?心理学家告诉你:立即去做让你恐惧的事!

而如何脱离恐惧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人都在思考和解答的问题,它是人性丰满的标志。梁启超说被别人剥夺自由,自己还能恢复,要是自己禁止了自由,那就一辈子也不容易恢复了。是的,这就是恐惧在人格心理学所具有的意义,即是丧失自由的人。主动的人不是不恐惧,而是他们以行动征服恐惧,他们获得了自由,成了主宰命运的人。我们可以这样说,那些不主动的人也就是丧失自由的人,也就是永远被命运捉弄的人。天下苍桑,人生一世,是莫大的奇迹,不要让奇迹在空想中变成苦恼!不要让奇迹在苦恼中带进坟墓。如果有什么想法,赶快去做!把自己变成一团原生质整体行动起来,把自己变成江河奔腾起来!

最后献给大家一条咒语:生命在于运动,人生在于主动!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会随着素质的提高而日渐突显。一个人想要气质高雅,追求又与众不同,那就更要多读书,陶冶性情,让书的精华提升你的性格、思想、内涵、素质、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过滤掉世事的尘埃,还心灵以纯净。

当然,阅读的重要性不只如此。在今天,给自己充电的理念越来越被大家认同和践行,许

多新入职场的毕业生就已经感到了危机的存在。不给自己进行充电,自己就会慢慢贬值。刚刚毕业的高学历的人才,在进入一个领域之后,往往会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都是过时的大学教材,其内容、结构、知识面无法与时代接轨。在职场中重新学习专业技能,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必然阶段。

因此,在大学期间就未雨绸缪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准备把自己变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权,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知识的稳定和更新,就业过程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阅读过程。这是新一代年轻人应树立的不断给自己充电的正确理念。在学习的时候,寂寞其实是对内心的一种砺炼,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是面对诱惑的从容镇静。耐得住寂寞才不会被生活所操纵,才会掌握人生的主动权。生活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不要太在意生活的得失。人生结束时,你带不走任何东西;而你能为社会留下什么,才是你人生的价值所在。

不要以现在的大学生活太花花绿绿为借口而放纵自己。耐得住寂寞是人生的一种自我超越,可以利用寂寞做一次短暂的小憩,抖落满身的尘埃,把整个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给自己一份清纯和潇洒,待到春暖花开了再作新的抉择。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读后感1000字范文6篇二

昨晚一直看到很晚,一口气读完了开复老师的七封信,。从第一封信,一直到最后一封,虽然读得不甚细致——当然有时间我还会拿出来细细品读,但我还是收获挺大的。虽然是隔了一天,但依然记得当读到每一句话时,感觉就像是面对面开复老师对我的个人剖析,从为人处世,精神追求,到大学学习,兴趣培养,深入细致地教诲,正如导师般不倦。

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文中,开复老师提到了坚持诚信正直。扪心自问,我是否是一个那样的人,我觉的做的不够。从诚信来说,基本的诚信莫不是言行如一,从正直来说,莫不是坚持道德,也许并不准确,但从这样的理解来说,不论是背后讨论别人缺点,对他人不坦诚,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我身上存在的也不少。“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开复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像我也该如是去做,做一个诚信正直的人。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归结起来就是,挑战自我,永无止境。这让我想起,学办旁边考研自习室里写的一句话:“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志远领航”,单纯地从学习方面来说,很励志,当然,万千汗水的奋斗,也许才能得到一滴清泉,这中间支撑的,就是梦想。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这是健康的必要元素。

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样度过),我常想这样一句话:“人就这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听起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坚强,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也变得欢愉,能够在任何时候拿得起也放得下。此时遥不可及的梦想也变得渐渐清晰。大学四年,说短了是生命中一个片段,说长了,是一个精巧的人生,如若想起,还有什么不能拼搏的,还有什么牵扯放不下的呢?

第五封信(写给家长的一封信),这一段我并未细读,但想起家长,我眼前浮现出了父母的身影,熟悉而亲近,我想不出他们在对我的教育上有任何缺点。我也想不相出,他们有别他人的优点,正如万千父母一样,我的父母给我的,已经如爱般完美。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这就足以让我幸运......

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的姑婆,一生从来没穿过合脚的鞋子,常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果问她,她就说:“大小鞋都一个价,为什么不拿大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姑婆”,不思学习,却偏爱买一大堆书,把书架收拾的很干净,但一摞一摞的书,不仅一尘不染,更是连指纹也不沾。没思想的作家,却偏爱写厚重苦涩的作品。选择是成功的开始,当选择正确的时候,成功也会初见端倪,但选择不正确,却是要多走些弯路,多吃些出头的。无论买什么样的鞋子,合脚最重要,无论追求什么,都应该认真抉择。

第七封信(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7中人才),创新实践者、跨领域合成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开复老师所描述的人才,并不是专业或是领域的优秀,而是性格优秀,这就会让人反思,怎样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成就呢?努力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这才是该走的道路。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自己的路,还需要自己去诠释.....

姜舰航2014.2.28

天津工业大学动画系1304班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读后感1000字范文6篇三

诚信是一种美德,干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做人德为先,诚实是最古老的道德义务,是具普遍意义的道德义务,又是初始社会化必须完成的文化教化内容,世界各民族无一不把诚实作为少年儿童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对诚实品质的培养是道德社会化的最早项目和最重要的内容。具不具备诚实品质,已成为道德社会化完成与否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合格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诚实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能不能做到守信,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道德素质。诚实不说谎就是全人类的道德诉求,是亘古以来回响在一切文化形式中的庄严的道德呐喊,是照射在人类良知上的一束红色道德之光。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当前,诚信危机正侵蚀一代学子的心灵,扭曲其灵魂,扰乱了学生正常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是助学贷款到期不还,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二是考试作弊获得虚假成绩,违返了公平竞争规则。三是不诚信行为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这篇文章,是学生度过大学四年的一盏明灯。作者在指出“大学:人生的关键”的同时,详尽的从自修方式、打好基础、运用实践、培养兴趣、形成主动、把握时间、为人处世等多方面为青年学生的大学四年做了规划,文章切合实际、通俗实用,如作者期望的那样,相信该篇文章会为大学生们成为“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指明前进的方向。

品性修炼,对一个人的成才有着极大的助益。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华裔美国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写给中国学生的一封长信里,详细地谈了该如何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获得成功,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这往往不被人放在眼里,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会理解品性的价值。

进行品性修炼,不仅要特别重视品德,而且要特别重视性格和态度。后者与品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更加全面,更加实际,更易操作。爱默生说:“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的抉择,这一观点并非是宿命论的。人虽然与其它一切生物一样,受制于决定他的力量,但人是唯一赋有理性的动物,是唯一有能力认识这种力量的生物,而且,依靠这种认识,他能积极参与对自身命运的安排,并加强寻求善的因素。”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如果你不想改变你现有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命运。

《辞源》把性格解释为“性情品格”,《辞海》对性格另解释为:“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断、刚强、懦弱等。”《现代汉语词典》对性格的解释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英勇、刚强、懦弱、粗暴等。”仅仅是乐观与否的性格,就会有极大的差异。乐观的推销员比悲观的推销员的业绩高出许多倍。以至于招聘推销员的标准随之改变,不是像以往那样注重学科成绩,而是看重是否具有积极乐观的性格。

性格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态度问题,即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持有的较为稳固的态度。

我们在校读书期间是生活在集体之中,我们今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了,也无法不生活在集体之中。你是工人,你就必须生活在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一个办公室的集体中;你是城市居民,你就必须生活在一个小区的上百户人、一幢楼房的几十户人、一个单元的十多户人的集体中;你去参军,你就必须生活在一个连队、一个排、一个班、一个集体宿舍的集体中。集体会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方便、给我们财富,但集体也一定会给我们纪律、给我们约束。只要是在集体之中,你就必须遵循集体的秩序和规则,你的个人自由就必须以不损害、不影响集体中其他成员为前提。否则,你就只能被集体抛弃,回到只有你一个人的完全封闭的空间里去,那将是你人生的悲哀!

所以,我们要随时想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

所谓主动的人就是思想上积极,行动上主动,永远以行动说话的人,这是掌握人生命运的最根本的法则—主动出击法则。自古至今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成功都是通过这一法则取得的。并不是有七十二个人无端地跟随着一个人,那人成了孔子,孔子从一开始就主动地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向人传播,而且是向王侯将相传播,有人接受了他的理念,相信他的理念,为他的主动精神所感召,也开始主动传播他的理念,于是成了他的门徒。如果他从没有向一个人说起,谁知道他肚子里有什么东西,可以说那七十二个人是他一遍遍地说一遍遍地化缘化缘来的。同样耶稣的十亿信徒也是他花了两千年的时间一遍遍地布道布来的,共产主义的传播都是主动出击的结果,没有哪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不是主动出击的结果。一个人再伟大,如果你不主动接触他都跟你没关系。书里所说的成功八大资源,如果你不主动攫取,一样也不会凝聚到你身上。请你相信没有任何东西会自动落在你手上,如果不主动,你就两手空空!

主动出击法则用于我们自身,首先就要克服行动的恐惧,用于教育子女,首先就是不要干预,让孩子形成敢作敢为的行为模式。如何克服恐惧呢?心理学家告诉你:立即去做让你恐惧的事!

而如何脱离恐惧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人都在思考和解答的问题,它是人性丰满的标志。梁启超说被别人剥夺自由,自己还能恢复,要是自己禁止了自由,那就一辈子也不容易恢复了。是的,这就是恐惧在人格心理学所具有的意义,即是丧失自由的人。主动的人不是不恐惧,而是他们以行动征服恐惧,他们获得了自由,成了主宰命运的人。我们可以这样说,那些不主动的人也就是丧失自由的人,也就是永远被命运捉弄的人。天下苍桑,人生一世,是莫大的奇迹,不要让奇迹在空想中变成苦恼!不要让奇迹在苦恼中带进坟墓。如果有什么想法,赶快去做!把自己变成一团原生质整体行动起来,把自己变成江河奔腾起来!

最后献给大家一条咒语:生命在于运动,人生在于主动!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会随着素质的提高而日渐突显。一个人想要气质高雅,追求又与众不同,那就更要多读书,陶冶性情,让书的精华提升你的性格、思想、内涵、素质、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过滤掉世事的尘埃,还心灵以纯净。当然,阅读的重要性不只如此。在今天,给自己充电的理念越来越被大家认同和践行,许多新入职场的毕业生就已经感到了危机的存在。不给自己进行充电,自己就会慢慢贬值。刚刚毕业的高学历的人才,在进入一个领域之后,往往会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都是过时的大学教材,其内容、结构、知识面无法与时代接轨。在职场中重新学习专业技能,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必然阶段。

因此,在大学期间就未雨绸缪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准备把自己变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权,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知识的稳定和更新,就业过程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阅读过程。这是新一代年轻人应树立的不断给自己充电的正确理念。在学习的时候,寂寞其实是对内心的一种砺炼,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是面对诱惑的从容镇静。耐得住寂寞才不会被生活所操纵,才会掌握人生的主动权。生活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不要太在意生活的得失。人生结束时,你带不走任何东西;而你能为社会留下什么,才是你人生的价值所在。

不要以现在的大学生活太花花绿绿为借口而放纵自己。耐得住寂寞是人生的一种自我超越,可以利用寂寞做一次短暂的小憩,抖落满身的尘埃,把整个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给自己一份清纯和潇洒,待到春暖花开了再作新的抉择。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读后感1000字范文6篇四

在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中,他有提到生活在群体中这一观点。我觉得这一点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像我这种比较内向的人来说很重要,理由如下:

第一、大学是我们新一阶段学习的开始,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环境……

一切都是陌生的,只有很快的融入其中,才能适应这种生活。

第二、高中的生活是单调的,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大学更多的是自

主学习,同时伴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拓宽我们的视野多参加些

活动是必然的,当然就离不开群体。每一个活动都有不同的群体,只

有学会生活在群体中,才能在活动中交到真心朋友,获得真正的快乐,同时还能增加我们的实践能力。

第三、大学不比家里,没有人叫你起床,没有人管你三餐,一切全部自理。

大学不比高中,一天的课全部排满,面对的永远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而是不同的面孔,或许昨天是路人,今天就在一个教室里上课了。所

以为了使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要学会生活在群体中。

第四、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还有这

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够生活在群体中是先决条件之一。而大学正是我

们迈入社会的一个基石,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平台,让我们提前

体会社会。

信中还提到,要想生活在群体中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很重要,确实是这样。一个人的世界是孤独的,寂寞的,我深有体会……所以,尽量和更多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心理的恐惧,锻炼我们的能力。

在我们学校四大学生组织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台,为我们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舞台。在学习之余,我们可以参加各种活动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锻炼我们的团队精神,与人交往能力,为我们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这些,学习上我们也应融入到集体中。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大方一点,把好的思路,想法,结果等与别人分享,在这种氛围下,大家都会乐于与他人分享,这样,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财富。

生活在群体中,我们可以从小的群体开始。大学生活是从宿舍开始的,先融进宿舍里,在融进班级里,再融进系里,院里,慢慢的大学生活就适应了,以后在社会上也一样。

读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受益匪浅,对我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我也会这样做,过一个有意义而又充实的大学。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读后感1000字范文6篇五

我是在去年才知道并开始关注李开复的。我想如果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今天我就会错过了《李开复给中国大中学生的七封信》。这七封信不仅鼓励了我的意志让我懂得了如何去过好剩余的大学生活,还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发现生活的真谛。

李开复1961年出生台湾,1998年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在苹果工作六年后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2005年加入Google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2009年Google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曾经说过: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李开复写给大学生写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是这样度过的》让我从懵懂中清醒过来,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刚开学的时候,我对计算机这个专业没有任何的了解,对学校安排的课程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于是就考虑转专业,可是我知道广商对于转专业的要求很高,自己没有多大的希望,并且鉴于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所以就抱着不得已的态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么一个关键的阶段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开始了,所以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生活处于迷茫时期。幸运的是,我发现自己并不讨厌计算机,随着不断的学习,越来越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专业,所以不再为自己的专业苦恼了。我知道很多中国大学生都在学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可是但你无力改变这个事实的时候,何不试着去接受、去喜欢它,就像李开复说的:爱你所选。可能要求自己爱上并不喜欢的专业有些难度,但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专业都是在同一个领域的就我们计算机而言,计算机可以跟很多别的专业联系形成了一门新的专业,比如说计算机与生物学结合生成了基因分析,与经济学结合生成了计量经济学。可以说很多专业都具有跨领域的性质,这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

这七封信中李开复曾多次提到并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诚信、主动、敢于挑战自我的重要性,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结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只是智商的高低,而是智商(IQ)、情商(EQ)与灵商(SQ)的平衡。不管是在大学阶段还是在以后的事业中,我们都不会是一个人生活,我们需要同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交流交往,我们需要真诚的去对待别人,那么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想要成功,就要主动一点,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看到机会的时候要用于把握机会。也许把握住机会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老是错过机会,你怎么可能成功?要相信自己的潜能,当你真正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它也许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艰难,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成功总是更亲睐于那些敢于挑战自我的人。

李开复的七封信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如何不去浪费大学这段光阴,可是能否做到还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但是我相信自己。最后,我想将这段李开复赠给中国大学生的话写下来: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要被信条所迷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要被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你内在的心声。

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读后感1000字范文6篇六

当我们这些正在接受中国最高层次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彷徨的时候,当我们在思考自己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的时候,当我们在思考毕业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的时候,我们收到了李开复给我们的信。李开复是全球IT业最顶尖的专家之一,他的学识、修为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需要向他学习,但我们又不能一味的模仿,我们更需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们研究的话题,当代中国人的诚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国人在国外因贪图小利而背信弃义的比比皆是,导致他国人已经对中国人的诚信已经不再“感冒”了。所以无论你的学识如何诚信都是根本,只有做一个诚信的人才能立足于世界否则即便你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也必将失败。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恪守“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生活在群体之中,曾经日本人说我们中国是“一个中国人一条龙,十个中国人一条虫。”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一句话。其语义是一个中国人有很强的能力,但是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团队就不能展现出其应有的实力来。为何小小的日本敢侵略我们呢?不仅仅是他们有现代化的武器,更重要的是中国内部的四分五裂,蒋介石的一句“襄外必先安内”使鬼子更加有恃无恐的侵略中国。以前很多人能够依靠其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闯出了一番天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团队协作能力日趋显得重要。我们需要协作,需要团队,需要用团队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需要的是“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做一个主动的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造就了礼仪之邦的中国,同时也使中国的“谦谦君子”们过于含蓄,缺乏主动意识,采取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才动的行为方式,殊不知在高速信息化的今天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哪怕晚一秒钟也足以让你失败。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同时还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人只有一次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个春秋,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不断的挑战自己,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要相信自己张扬而不张狂,时刻准备着迎接属于我们的世界。“在二十一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我们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珍惜校园生活。我们每个人的大学生活就这短暂的四年,但这四年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的话相信这必将使你人生进步最快的时期,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校园生活,这四年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规划铺好道路,扎实的打下基础。李开复在信中提到反对大学生打工,但是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去打工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为解决生活困难的,打工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全面提升自己。在第二封信中李开复主要针对个人品质作出了详尽的描述。人要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呢?做一个城实、正直、主动、客观、谦虚的人。具有这写品质要想达到卓越还是还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真诚的以他人相处搞好人际关系。严格的要求自己,宽容的对待他人,设身处地的从他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办事情。成功、自信、快乐简简单单的三个词却富含这时刻的人生哲理,因为成功而自信,因为成功而快乐;因为自信而成功,因为自信而快乐;因为快乐而成功,因为快乐而自信。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如何获得成功,如何自信在李开复的信中都已作了详尽叙述,自信+快乐=成功。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努力的学习基础学科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学会自学地方法,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为人处事。把握时间,积极主动的像自己的目标方向前进。

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一代,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

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被动消极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只要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其实,许多年轻人并不是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做出自己的决定,而是不习惯在重大问题上做出自己的决定。如果我问一位中国的大学生:“你最常做的决定是什么?”他的回答很有可能是决定买什么样的电脑,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等等。这些事情固然需要做出决定,但是,许多更重要的决定更需要由你自己做出。例如,像读什么专业,读什么学校,考研还是出国等决定,大家可能习惯于听父母的安排,或参考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殊不知,在这些最重要的问题上,只有你自己的决定才能帮助你迈向真正的成功。自己做无关紧要的决定,但是对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决定却听他人的。这是多么不合逻辑呀!此外,就算你自己做出了决定,也不见得你事先已经花了足够的时间调查和研究。鲁莽或草率的决定可能会让你后悔一辈子!

沉默不一定是金,谨小慎微也不一定总是为人处世的经验之道。在机遇稍纵即逝的21世纪里,如果不能抱着乐观的态度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机会也许就再也不会降临到你的身边。如果不能主动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与才干,你也许就会永远与你心仪的工作无缘。

所以,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心,你必须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

我们应该细细的品味这七封信,吸收其中的精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从现在起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向胜利的港湾起航。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李开复的七封信读后感


【篇一:李开复的七封信读后感】

读完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感慨颇多却不知怎么用语言来表达。李开复谈了很多现在中国人不重视的品德,首先是诚信。诚信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在世界上便寸步难行。读完之后心里有太多的感想却不知道怎么表达,这也是我们很多人都有的一项通病,那就是不善于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地融入到集体中去,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而不能默默地躲在角落。我是一个在陌生人面前十分内向的人,总是不敢表现自己,比如说吧,班里69个人,有47个人都去竞选班委而我却始终没勇气站上讲台。这是我以后要努力的地方。

当然,他还谈到了很多使我们受益终生的优秀品质,比如对学习的兴趣、处理好人际关系等,我就不在一一列出了。但他说的话却是不能只看这一遍的,如果我们多看几遍必定能获益很多。而能做到他说的大部分,那就离成功的人生不远了。

其实我们也不能只顾自己努力,还要学会跟同学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诚信和自信使我们在社会的通行证,拥有了这两样,我们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多读读李开复的信,会让我们学会很多。

【篇二:读《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有感】

带着好奇与希望进入大学,却发现自己很无知,也很迷茫。经过这么多天的了解,看了李开复老师的信之后,我感觉自己开朗了许多。

首先,要成功必须有方向,最忌讳犹豫不决,那样既浪费时间,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有一个大方向还要有规划,有对现实和许多客观因素分析后做的一个个小目标,在达到目标后也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在实现这些目标之前,要注重培养许多品质。其中诚信占首位,否则免谈精诚合作,诚信是做人之本,在此基础上和老师、同学、朋友们客观沟通,直截了当,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合作更需要诚信,把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同伴,同样也会很多,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快乐。还要满怀热忱,这样学习和工作对自己来说就是享受了,有了这种境界,也就预示着成功了一半了。要自信还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要学会管理自己,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现在就是不够大胆,不喜欢跟别人表达我的想法;做事缺乏毅力,总是半途而废;缺乏探究意识,发现问题也不去深入思考,肤浅地看一下就以为自己懂了;有时候还会想我们现在学的东西可能没用,或者说不重要但是看完信后就知道了我的想法是错的。所以从现在起我会努力用勇气改变这一切,尽最大努力跟老师同学们交流,锻炼自己;为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天看十页课外书,坚持决不放弃;一旦发现问题一定查阅相关资料或向老师请教,举一反三,弄懂为止;还要注重实践,因为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会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现在我知道了以后我们的许多专业知识都是建立在现在学习的东西的基础上的,一定要打牢基础,才能建造更高的大厦。还要懂得这个世界不是每件事都是公平的,要学会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用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用只会分辨二者的不同。还要有创新意识,出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这就是我读第一遍的感受,以后我还会再读,希望我会有更深的体悟!

【篇三:李开复的七封信读后感作文】

上个学期就读过这本由文传学院编印的《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了,当时感触就很大,在组织部内部学习的时候还申请讨论了选择的智慧。大家都谈到很多,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哲理课。

今天再次打开这本书,有很多要说的,却又不知道从何处说起。辛辛苦苦奋斗了十二年,很不容易地走到了今天,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脚下的路还有很远很远。今天的社会竞争不言而喻,就这样停止,一切都会从你的身边消失,仅仅只能做个对社会无用,对家庭无用,对自己都无用的无用之人。心里明白,也对自己说过一万遍:Go!Go!加油!要奋不顾身地向前走!

一路向前也应有人的指点,李开复博士的话总能告诉我些东西,可能平时会一时忘记,我却提醒自己经常去看看,经常去想想,希望能让道路更加平坦。

李开复博士说:要从诚信谈起!要从优秀到卓越!要做到成功、自信、快乐!我读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诺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从记事开始,我就被告知,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的一举一动最能看清一个人,时时都不能松懈,积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最好,却一定要努力做更好,不能做到完美,却一定要努力去接近完美!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拼,努力去博,不畏惧,只是勇敢向前!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只说只想却不做,一切都没用,没有一点意义,行动永远比语言有效果。我也将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做语言上的巨人,更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总结上个学期,确实还有很多的不如意,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学习。一个学期下来,以各种理由挤掉学习时间的情况不知出现了多少,还是在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才发现不踏踏实实学习是真的出现不了天才的,没有人能只靠聪明战胜别人。付出真的很重要,我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在某一小方面松懈。在学习上,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我应是个积极主动的人;在生活上,我必须乐观热情做一个坚守诚信、正直的人,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坚信: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坚信: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加油加油!努力努力!成为最好的我自己就是我的成功!

【篇四:读《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有感】

大学生活是令人憧憬与期待的。年少的我,期待着大学生活,憧憬着理想的大学,满怀希望与喜悦。如今,我已为一名大学生,在开学的一个月中,我是迷茫的,崭新的面孔,崭新的校园,崭新的每一天。令我感到欣喜又担忧。在手足无措时,我经老师推荐,阅读了《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一文,让我感触颇深。

①李开复先生的话让我感触尤为深刻,智者的言论就如同黑夜中海洋中的灯塔,引领迷途者的方向。作为一代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有着良好的操守是每个大学生,每个公民的底线。我们应当坚守正直,讲究诚信,遵守人生底线,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②来到大学,经历了高三艰苦的磨砺,与十年寒窗苦的洗礼。迎来了崭新的大学生活。但是,来到大学,也不可忘记,自己仍为一名学生,学生的职责便是学习。艰苦只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和荆棘,我们所走的路仍未结束,我们迈出的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剩下的我们依旧应当努力!从无知到无所不知,我们依旧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升华使自己更加卓越。

③自信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我们当代青年应当是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憧憬未来,把握现在,勇于挑战,积极进取,这才是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我们应当学会自信,把握自信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④兴趣是培养的,大学是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各种有能力有实力的人云集之地,大学给你一个机会好好认清自己绽放自己。社团活动也是促进人与人交流的好平台,积极参加活动会让你受益颇多。把握友情,朋友在生命中,成长中必不可少。好朋友,一起走。珍惜友谊,善待他人。

⑤我们从年幼迈入了成熟,已为成人的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学会独立,学会自制,学会自律,学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处事规律。离开家,来到学校,不可再继续依赖家人,如同鸟儿,迟早有天要展翅翱翔蓝天,离开巢穴是人生必经之事。独立才会让自己真正成熟。

⑥懂得选择,学会正确选择,选择也是一种智慧,选择就像十字路,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选择也是一种智慧,一种成功的索引与方法。

⑦21世纪讲究创新,懂得创新,国家需要的这样的人才,作为新时代国家的后备力量,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篇五:《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昨晚一直看到很晚,一口气读完了开复老师的七封信。从第一封信,一直到最后一封,虽然读得不甚细致当然有时间我还会拿出来细细品读,但我还是收获挺大的。虽然是隔了一天,但依然记得当读到每一句话时,感觉就像是面对面开复老师对我的个人剖析,从为人处世,精神追求,到大学学习,兴趣培养,深入细致地教诲,正如导师般不倦。

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文中,开复老师提到了坚持诚信正直。扪心自问,我是否是一个那样的人,我觉的做的不够。从诚信来说,基本的诚信莫不是言行如一,从正直来说,莫不是坚持道德,也许并不准确,但从这样的理解来说,不论是背后讨论别人缺点,对他人不坦诚,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我身上存在的也不少。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开复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像我也该如是去做,做一个诚信正直的人。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归结起来就是,挑战自我,永无止境。这让我想起,学办旁边考研自习室里写的一句话: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志远领航,单纯地从学习方面来说,很励志,当然,万千汗水的奋斗,也许才能得到一滴清泉,这中间支撑的,就是梦想。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这是健康的必要元素。

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样度过),我常想这样一句话:人就这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听起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坚强,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也变得欢愉,能够在任何时候拿得起也放得下。此时遥不可及的梦想也变得渐渐清晰。大学四年,说短了是生命中一个片段,说长了,是一个精巧的人生,如若想起,还有什么不能拼搏的,还有什么牵扯放不下的呢?

第五封信(写给家长的一封信),这一段我并未细读,但想起家长,我眼前浮现出了父母的身影,熟悉而亲近,我想不出他们在对我的教育上有任何缺点。我也想不相出,他们有别他人的优点,正如万千父母一样,我的父母给我的,已经如爱般完美。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这就足以让我幸运

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的姑婆,一生从来没穿过合脚的鞋子,常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果问她,她就说:大小鞋都一个价,为什么不拿大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姑婆,不思学习,却偏爱买一大堆书,把书架收拾的很干净,但一摞一摞的书,不仅一尘不染,更是连指纹也不沾。没思想的作家,却偏爱写厚重苦涩的作品。选择是成功的开始,当选择正确的时候,成功也会初见端倪,但选择不正确,却是要多走些弯路,多吃些出头的。无论买什么样的鞋子,合脚最重要,无论追求什么,都应该认真抉择。

第七封信(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7中人才),创新实践者、跨领域合成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开复老师所描述的人才,并不是专业或是领域的优秀,而是性格优秀,这就会让人反思,怎样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成就呢?努力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这才是该走的道路。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自己的路,还需要自己去诠释。

【篇六:《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感触很大: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诚信天下,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做一个融会贯通,创新实践,跨领域融合,三商兼高,沟通合作,热爱工作,积极乐观者。

融会贯通者: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能真正掌握。创新实践者: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跨领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领域的合成。三商兼高者: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贡献了什么。沟通合作者:只会思考而不会表达的人与不会思考的人没什么两样。热爱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你就会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积极乐观者: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

作为一名学生,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总结上个学期,确实还有很多的不如意,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学习。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在某一小方面松懈。在学习上,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我应是个积极主动的人;在生活上,我必须乐观热情做一个坚守诚信、正直的人,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坚信: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坚信: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辛辛苦苦奋斗了十年,很不容易地走到了今天,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脚下的路还有很远很远。今天的社会竞争不言而喻,就这样停止,一切都会从你的身边消失,仅仅只能做个对社会无用,对家庭无用,对自己都无用的无用之人。心里明白,也对自己说过一万遍:加油!要奋不顾身地向前走!

一路向前也应有人的指点,李开复博士的话总能告诉我些东西,可能平时会一时忘记,我却提醒自己经常去看看,经常去想想,希望能让道路更加平坦。

李开复博士说:要从诚信谈起!要从优秀到卓越!要做到成功、自信、快乐!我读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诺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从记事开始,我就被告知,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的一举一动最能看清一个人,时时都不能松懈,积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最好,却一定要努力做更好,不能做到完美,却一定要努力去接近完美!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拼,努力去博,不畏惧,只是勇敢向前!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只说只想却不做,一切都没用,没有一点意义,行动永远比语言有效果。我也将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做语言上的巨人,更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当我们这些正在接受中国最高层次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彷徨的时候,当我们在思考自己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的时候,当我们在思考毕业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的时候,我们收到了李开复给我们的信。李开复是全球IT业最顶尖的专家之一,他的学识、修为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需要向他学习,但我们又不能一味的模仿,我们更需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们研究的话题,当代中国人的诚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国人在国外因贪图小利而背信弃义的比比皆是,导致他国人已经对中国人的诚信已经不再感冒了。所以无论你的学识如何诚信都是根本,只有做一个诚信的人才能立足于世界否则即便你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也必将失败。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恪守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生活在群体之中,曾经日本人说我们中国是一个中国人一条龙,十个中国人一条虫。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一句话。其语义是一个中国人有很强的能力,但是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团队就不能展现出其应有的实力来。为何小小的日本敢侵略我们呢?不仅仅是他们有现代化的武器,更重要的是中国内部的四分五裂,蒋介石的一句襄外必先安内使鬼子更加有恃无恐的侵略中国。以前很多人能够依靠其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闯出了一番天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团队协作能力日趋显得重要。我们需要协作,需要团队,需要用团队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需要的是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做一个主动的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造就了礼仪之邦的中国,同时也使中国的谦谦君子们过于含蓄,缺乏主动意识,采取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才动的行为方式,殊不知在高速信息化的今天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哪怕晚一秒钟也足以让你失败。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同时还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人只有一次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个春秋,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不断的挑战自己,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要相信自己张扬而不张狂,时刻准备着迎接属于我们的世界。在二十一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我们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珍惜校园生活。我们每个人的大学生活就这短暂的四年,但这四年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的话相信这必将使你人生进步最快的时期,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校园生活,这四年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规划铺好道路,扎实的打下基础。李开复在信中提到反对大学生打工,但是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去打工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为解决生活困难的,打工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全面提升自己。在第二封信中李开复主要针对个人品质作出了详尽的描述。人要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呢?做一个城实、正直、主动、客观、谦虚的人。具有这写品质要想达到卓越还是还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真诚的以他人相处搞好人际关系。严格的要求自己,宽容的对待他人,设身处地的从他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办事情。成功、自信、快乐简简单单的三个词却富含这时刻的人生哲理,因为成功而自信,因为成功而快乐;因为自信而成功,因为自信而快乐;因为快乐而成功,因为快乐而自信。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如何获得成功,如何自信在李开复的信中都已作了详尽叙述,自信+快乐=成功。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努力的学习基础学科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学会自学地方法,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为人处事。把握时间,积极主动的像自己的目标方向前进。

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一代,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被动消极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只要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其实,许多年轻人并不是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做出自己的决定,而是不习惯在重大问题上做出自己的决定。如果我问一位中国的大学生:你最常做的决定是什么?他的回答很有可能是决定买什么样的电脑,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等等。这些事情固然需要做出决定,但是,许多更重要的决定更需要由你自己做出。例如,像读什么专业,读什么学校,考研还是出国等决定,大家可能习惯于听父母的安排,或参考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殊不知,在这些最重要的问题上,只有你自己的决定才能帮助你迈向真正的成功。自己做无关紧要的决定,但是对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决定却听他人的。这是多么不合逻辑呀!此外,就算你自己做出了决定,也不见得你事先已经花了足够的时间调查和研究。鲁莽或草率的决定可能会让你后悔一辈子!

沉默不一定是金,谨小慎微也不一定总是为人处世的经验之道。在机遇稍纵即逝的21世纪里,如果不能抱着乐观的态度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机会也许就再也不会降临到你的身边。如果不能主动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与才干,你也许就会永远与你心仪的工作无缘。

所以,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心,你必须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

我们应该细细的品味这七封信,吸收其中的精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从现在起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向胜利的港湾起航。

【篇七:李开复第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博士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国台北,11岁时游学美国。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内容提要: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现在,他已经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内容提要:这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是为那些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领导艺术的人所写的。第一部分重申了《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讨论过的有关个人素质的话题;第二部分阐释了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情商;第三部分给出了卓越的领导所必须具备的、有别于普通人的基本特质。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内容提要:我这一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读者一个关于成功的崭新定义,鼓励读者认识和肯定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也希望这封信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这样过

内容提要: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致学生的父母

内容提要:我的理念就是:如何培养一个理智讲理、成功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中国的家长:最重要的不是你认可多少我这些理念,而是希望你知道你的孩子心中有话。如果这封信能够促使一些家长问问你们的孩子心里的话,彼此沟通理解,甚至成为朋友,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就达到了。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内容提要:我能帮你做的不是选择,因为你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未来也只有自己最在意。我能做的只是传授给你选择的智慧,帮你聆听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声音,帮助你做出智慧的选择。

我提出选择成功的智慧共有8种: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内容提要:在过去21世纪之前,在工业时代,更多的需要脑力的工作,21世纪我们更多需要的是脑力的创造,带来公平的竞争、共享的信息,还有放权的关系,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世界可以不断改变。我看到越新的公司,越是互联网的公司,他们会越放权,给员工更多的选择,以平等的方式运作一个公司,所以二十一世纪其实最需要的人跟过去时期需要的人有相当大的变化,过去我提到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篇八:《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我是在去年才知道并开始关注李开复的。我想如果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今天我就会错过了《李开复给中国大中学生的七封信》。这七封信不仅鼓励了我的意志让我懂得了如何去过好剩余的大学生活,还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发现生活的真谛。

李开复1961年出生台湾,1998年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在苹果工作六年后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2005年加入Google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2009年Google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曾经说过: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李开复写给大学生写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是这样度过的》让我从懵懂中清醒过来,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刚开学的时候,我对计算机这个专业没有任何的了解,对学校安排的课程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于是就考虑转专业,可是我知道广商对于转专业的要求很高,自己没有多大的希望,并且鉴于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所以就抱着不得已的态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么一个关键的阶段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开始了,所以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生活处于迷茫时期。幸运的是,我发现自己并不讨厌计算机,随着不断的学习,越来越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专业,所以不再为自己的专业苦恼了。我知道很多中国大学生都在学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可是但你无力改变这个事实的时候,何不试着去接受、去喜欢它,就像李开复说的:爱你所选。可能要求自己爱上并不喜欢的专业有些难度,但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专业都是在同一个领域的就我们计算机而言,计算机可以跟很多别的专业联系形成了一门新的专业,比如说计算机与生物学结合生成了基因分析,与经济学结合生成了计量经济学。可以说很多专业都具有跨领域的性质,这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

这七封信中李开复曾多次提到并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诚信、主动、敢于挑战自我的重要性,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结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只是智商的高低,而是智商(IQ)、情商(EQ)与灵商(SQ)的平衡。不管是在大学阶段还是在以后的事业中,我们都不会是一个人生活,我们需要同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交流交往,我们需要真诚的去对待别人,那么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想要成功,就要主动一点,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看到机会的时候要用于把握机会。也许把握住机会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老是错过机会,你怎么可能成功?要相信自己的潜能,当你真正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它也许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艰难,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成功总是更亲睐于那些敢于挑战自我的人。

李开复的七封信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如何不去浪费大学这段光阴,可是能否做到还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但是我相信自己。最后,我想将这段李开复赠给中国大学生的话写下来: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要被信条所迷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要被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你内在的心声。

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李开复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七封信读后感(一)

上个学期就读过这本由文传学院编印的《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了,当时感触就很大,在组织部内部学习的时候还申请讨论了选择的智慧。大家都谈到很多,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哲理课。

今天再次打开这本书,有很多要说的,却又不知道从何处说起。辛辛苦苦奋斗了十二年,很不容易地走到了今天,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脚下的路还有很远很远。今天的社会竞争不言而喻,就这样停止,一切都会从你的身边消失,仅仅只能做个对社会无用,对家庭无用,对自己都无用的无用之人。心里明白,也对自己说过一万遍:Go!Go!加油!要奋不顾身地向前走!

一路向前也应有人的指点,李开复博士的话总能告诉我些东西,可能平时会一时忘记,我却提醒自己经常去看看,经常去想想,希望能让道路更加平坦。

李开复博士说:要从诚信谈起!要从优秀到卓越!要做到成功、自信、快乐!我读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诺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从记事开始,我就被告知,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的一举一动最能看清一个人,时时都不能松懈,积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最好,却一定要努力做更好,不能做到完美,却一定要努力去接近完美!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拼,努力去博,不畏惧,只是勇敢向前!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只说只想却不做,一切都没用,没有一点意义,行动永远比语言有效果。我也将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做语言上的巨人,更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总结上个学期,确实还有很多的不如意,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学习。一个学期下来,以各种理由挤掉学习时间的情况不知出现了多少,还是在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才发现不踏踏实实学习是真的出现不了天才的,没有人能只靠聪明战胜别人。付出真的很重要,我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在某一小方面松懈。在学习上,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我应是个积极主动的人;在生活上,我必须乐观热情做一个坚守诚信、正直的人,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坚信: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坚信: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加油加油!努力努力!成为最好的我自己就是我的成功!

我是在去年才知道并开始关注李开复的。我想如果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今天我就会错过了《李开复给中国大中学生的七封信》。这七封信不仅鼓励了我的意志让我懂得了如何去过好剩余的大学生活,还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发现生活的真谛。

李开复1961年出生台湾,1998年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在苹果工作六年后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2005年加入Google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2009年Google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曾经说过: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李开复写给大学生写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是这样度过的》让我从懵懂中清醒过来,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刚开学的时候,我对计算机这个专业没有任何的了解,对学校安排的课程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于是就考虑转专业,(.org)可是我知道广商对于转专业的要求很高,自己没有多大的希望,并且鉴于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所以就抱着不得已的态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么一个关键的阶段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开始了,所以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生活处于迷茫时期。幸运的是,我发现自己并不讨厌计算机,随着不断的学习,越来越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专业,所以不再为自己的专业苦恼了。我知道很多中国大学生都在学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可是但你无力改变这个事实的时候,何不试着去接受、去喜欢它,就像李开复说的:爱你所选。可能要求自己爱上并不喜欢的专业有些难度,但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专业都是在同一个领域的就我们计算机而言,计算机可以跟很多别的专业联系形成了一门新的专业,比如说计算机与生物学结合生成了基因分析,与经济学结合生成了计量经济学。可以说很多专业都具有跨领域的性质,这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

这七封信中李开复曾多次提到并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诚信、主动、敢于挑战自我的重要性,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结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只是智商的高低,而是智商(IQ)、情商(EQ)与灵商(SQ)的平衡。不管是在大学阶段还是在以后的事业中,我们都不会是一个人生活,我们需要同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交流交往,我们需要真诚的去对待别人,那么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想要成功,就要主动一点,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看到机会的时候要用于把握机会。也许把握住机会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老是错过机会,你怎么可能成功?要相信自己的潜能,当你真正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它也许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艰难,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成功总是更亲睐于那些敢于挑战自我的人。

李开复的七封信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如何不去浪费大学这段光阴,可是能否做到还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但是我相信自己。最后,我想将这段李开复赠给中国大学生的话写下来: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要被信条所迷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要被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你内在的心声。

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读后感


篇一:《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读完李开复的信之后深有感触。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脚下的路还有很远很远。今天的社会竞争不言而喻,就这样停止,一切都会从你的身边消失,仅仅只能做个对社会无用,对家庭无用,对自己都无用的无用之人。

在这七封信中,李开复博士在其中分别为我们讲述了:坚守诚信对于社会立足的重要性、从优越到卓越的价值观前进方向,成功、自信、快乐间必然的联系,大学生活我们应当如何充实的度过,我们应当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老师一起规划自己的人生,有智慧的选择成功的路线和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七种人才。

人生一路向前也应有人的指点,李开复的话总能告诉我些东西,可能平时会一时忘记,但是如果我们经常去看看,经常去想想,也许会让我们的道路更加平坦。李开复博士说:要从诚信谈起!要从优秀到卓越!要做到成功,自信,快乐!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的一举一动最能看清一个人,时时都不能松懈,积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最好,却一定要努力做更好,不能做到完美,却一定要努力去接近完美!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拼,努力去博,不畏惧,只是勇敢向前!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只说只想却不做,一切都没用,没有一点意义,行动永远比语言有效果。我也将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做语言上的巨人,更不做行动上的矮子。李开复老师在第一封信中提到的主动,积极的态度我更是深有同感,对于我们读行政管理专业的我来说,积极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品质,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心,你必须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要学会选择,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四年的时间可以造就一个人才,也可以造就一个庸才,其关键就在你选择你这四年的时间要怎么去度过。所以必须学会选择。所以我们一定不会浪费青春,要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力争全面发张自己,选择对了,加之付出,是顶峰;选择错了,即使付出再多,也是深谷。在第二封信中李开复主要针对个人品质作出了详尽的描述。人要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呢?做一个城实,正直,主动,客观,谦虚的人。具有这写品质要想达到卓越还是还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真诚的以他人相处搞好人际关系。严格的要求自己,宽容的对待他人,设身处地的从他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办事情。成功,自信,快乐简简单单的三个词却富含这时刻的人生哲理,因为成功而自信,因为成功而快乐;因为自信而成功,因为自信而快乐;因为快乐而成功,因为快乐而自信。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如何获得成功,如何自信在李开复的信中都已作了详尽叙述,自信+快乐=成功。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们研究的话题,当代中国人的诚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国人在国外因贪图小利而背信弃义的比比皆是,导致他国人已经对中国人的诚信已经不再感冒了。所以无论你的学识如何诚信都是根本,只有做一个诚信的人才能立足于世界否则即便你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也必将失败。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恪守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

作为一名学生,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总结已经过去的大半个学期,确实还有很多的不如意,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学习。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在某一小方面松懈。我希望我可以在学习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我应是个积极主动的人;在生活上,我必须乐观热情。做一个坚守诚信,正直的人,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坚信: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李开复的学识、修为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需要向他学习,但我们又不能一味的模仿,我们更需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珍惜校

园生活。我们每个人的大学生活就这短暂的四年,但这四年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的话相信这必将使你人生进步最快的时期,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校园生活,这四年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规划铺好道路,扎实的打下基础。在机遇稍纵即逝的21世纪里,如果不能抱着乐观的态度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机会也许就再也不会降临到你的身边。如果不能主动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与才干,你也许就会永远与你心仪的工作无缘。所以,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心,你必须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我们应该细细的品味这七封信,吸收其中的精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从现在起用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每一天。

篇二:读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后的感想

读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后的感想

2007-11-16 16:56:18|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

在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中有这么一段:.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似乎我们都是这样的。李开复似乎很了解我们中国大学生,在信中给了我们很多建议。读过他的信我感触很深。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他还告诉我们: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

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我们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在大学期间,我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

我们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李开复还建议我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

价值”是我们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对于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李开复给我们的建议是:第一,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第二,培养真正的友情。第三,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第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第五,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

经过大学四年,我们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交流就读大学时,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篇三: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读后感

机制四班 林文超 021100419

进入大学已然有了一个半学期了。对于大学,我也有了些许了解吧。李开复先生在他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中说到了“自主”。我深有感触。大学之前,我是为了考上初中,奋斗高中,为好大学拼搏。这过程中,我都是被动消极的学习。不会主动去选择自己的学习,上了大学,明显不一样了。进入大学之前,专业的选择,这也许并非完全是你自己的意志,但其中还是包含有你自己的意志。大学之后,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又是得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选择。

除了选择,还需要积极自主。大学中,老师只是一个一路人。俗话说:“师傅领进门,道行靠个人”。大学的学习更多的取决于你的积极性。

李开复先生说:“21世纪是选择的世纪。”所以要设法让自己潜意识里的“我感觉,我想要...”体现出来,不要被动,不要从众,答应自己,当认为必须说“NO”的时候千万不要说“YES”,时刻听从自己的意愿,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在过去,我们都有面对着很多的选择。也许在将来,我们会面临更多更大的选择,并且他们会关乎我将来的命运,甚至会关乎我的整个的生命。我不能够肯定我曾经做过的每一个选择都正确,因为年轻所有难免会有一些冲动及感性的因素存在,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去思考过我所做的这些选择会给我带来一些什么,他们真的可以带给我有用的并使我受益的东西。

如果在你做每一件事情的同时都能够那么清楚的预测到将来的回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那么自信的告诉自己这一次的选择我能够得到什么,因为生活的不可预知,因为生命当中有太多的变故。我们都有选择做于不做一件事情的权利,有付出还是不付出的权利,慢慢的积累,最终也就构成了你对自己将来命运的最终选择。如果选择错了,没有关系大不了重新开始,没有什么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只要这件事还能够让你在这个世界里得以存在下去。但是生于死原本就不能够由自己来做决定,我们真正能够决定的只有自己生命的深度,而不能左右自己生命的长度。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把一些曾经做过的不重要的决定看得那么重要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坦坦荡荡的去迎接自己生命下一段的开始,去勇敢的作出自己应该做的,自己想做的决定呢?

生命的意义其实不在于长短,也不在于深浅,而在于你的选择。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七封信读后感


七封信读后感(一)

读完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感慨颇多却不知怎么用语言来表达。李开复谈了很多现在中国人不重视的品德,首先是诚信。诚信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在世界上便寸步难行。读完之后心里有太多的感想却不知道怎么表达,这也是我们很多人都有的一项通病,那就是不善于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地融入到集体中去,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而不能默默地躲在角落。我是一个在陌生人面前十分内向的人,总是不敢表现自己,比如说吧,班里69个人,有47个人都去竞选班委而我却始终没勇气站上讲台。这是我以后要努力的地方。

当然,他还谈到了很多使我们受益终生的优秀品质,比如对学习的兴趣、处理好人际关系等,我就不在一一列出了。但他说的话却是不能只看这一遍的,如果我们多看几遍必定能获益很多。而能做到他说的大部分,那就离成功的人生不远了。

其实我们也不能只顾自己努力,还要学会跟同学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诚信和自信使我们在社会的通行证,拥有了这两样,我们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多读读李开复的信,会让我们学会很多。

读了这七封信我深有感触,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在为人处事方面,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一个人最基本的处事原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诚信和讲信用。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在群体之中是我们在学校乃至在社会中都应该努力做到的。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他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就需要我们永远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要想把握机会就必须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 ,我们可以更好的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威廉福克纳说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它教会我们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的潜能,给自己设立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有人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的存折。拥有客观的眼光和独特的思考能力,心里想什么就讲什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人开诚布公,勇敢说不,用适当的方法和口气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开复老师祝所有的学生成功自信快乐。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自信的人既不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也不轻易低估自己的潜能。做到了以上两点,我们也就拥有了快乐。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记住开复老师提到的21世纪的人才所具备的条件:

1 融会贯通者: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真正掌握。

2 创新实践者: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

3 跨领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领域的合成。

4 三商兼高者: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贡献了什么。

5 沟通合作者:只会思考而不会表达的人与不会思考的人没什么两样。

6 热爱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你就会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

7 积极乐观者: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是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_1000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00字

朱先生是我在学艺术学最大的启蒙老师,当然还有宗白华老师,我学艺术学理论并不是因为喜欢,可能因为偏向文学,也许有一部分美学的因素。我喜欢文字,文字的把捏,我觉得充满了兴趣。可去年那么长的时间,我做定了一个没得选择的选择,时间不允许自己考别的地方,去选择别的可能性。而东南这里有全套的资料,我可以选择放手一搏的去耍。

今日,在办党员材料,又一次联系了战友,虽然平时不联系战友,可那些个战友,有求必应的,可能是经历过一种同样的生活,遭遇过同样的境遇。有些人敢于冒险为你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就难度而言,很了不起。朱先生在信里谈过很多对于青年的意见,时隔近一个世纪,又有何异?人生老病死,不就这么回事嘛?青年,就是该学习得时间。就像昨天班长告诉我的,好好学习吧,一声班长一辈子的情分,我是个感性的人,与你处久了,也许记不得你的不好,但你的好我会惦记着。

能适应,叫做锻炼,不能适应,叫做磨练。就像有的时候读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书,读的很多书应该是为了兴趣,还是为了考试。我简直了,为了少修学分,选的都是好几门博士课,真的是为了混而混。应该来说,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就像读书,没有特别的爱好,差不多的我觉得读起来有感觉,都可以。

读书应该心静,心里乱糟糟的肯定不行。我看到学校更多人读博的选择,是因为高工资与去高校工作,人都错了,读博是为了读书,写论文都是为了核心,写论文不应该是为了学术著作嘛?还有为什么不读博,因为家里经济问题,还有读不下去,以及单身问题。其实归结起来很少因为感情,更多的都是钱。

朱先生谈青年应该只为钱嘛?并不是。可人变了,人在当今环境下,博士扩招,学术造假,还有汇率下降,还有各种娱乐至死,明星事天下知。日本人的诺贝尔一年一个,中国人到底怎么了?日本的演员,最火的折合人名币才一百来万,我们的动辄一个亿,小孩子都像当网红。

很不幸,我曾经也被当过一次,我很不喜欢被曝光的感觉,觉得很愤恨,学生时代,无论好坏,都应该“雪藏”。

但你要说,经济压力谁解决呢?是呀,活在现实中,谁能“读书不为稻粮谋”,哈哈,算了吧,都是鬼扯,谁能够“为艺术而艺术”,我做不到。

我们只能试着放着心,尝试着将追求与现实分开对待,心中永远要有理想,要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国”,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优秀范文)


看这本书之前我特别好奇: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一位关心后生的前辈会对青年朋友们说一些什么呢?看过后,如果把十二封信的忠告总结一下,那就是:青年人要能沉下心,做学问做事业都要从根本上下功夫,要从自己本心出发,戒骄戒躁、不贪容易,不随波逐流亦不急功近利。这样的人生态度何止当时的青年人要具备呢?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也不论是否是青年,凡是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理应如此。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作者自传》中曾言:“这本书反映当时一般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理现状,所以我和广大的青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我在读书后最有感触的莫过于朱光潜先生所言的谈动、谈静、谈摆脱、谈人生与我......恰好反映了我们在成长历程中所面对的读书学习、道德、个性、人生等多方面的问题。虽然不尽相同,却大致如此。先生娓娓道来,读来让人如沐春风。仿佛遥远的一位长者在用谦逊又诚恳的语言关切着,既想指出一条明路,又不忍重言,只将自己的肺腑之言尽数道尽,期望小辈们能有所收获。

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欢的是谈动和谈静。古诗中曾写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闲愁,多半是因为太闲了!当代青年人若谈起闲愁,必定会被说过于矫情,当你读了孟石先生的这篇谈动,便会释然。他承认了“朋友,闲愁最苦!”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于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于动”。无论你是怎样的心情,世界还是按照既定的轨迹在运转。若想排解心中的闲愁,就要以动制静,享受生活中质朴的乐趣,去跑跑跳跳、谈谈笑笑一番,烦恼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如果说谈“动”是跑跑跳跳,那么谈“静”则是感受、是领略趣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生活节奏随之加快,心性难免浮躁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信中的一首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读到这里才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悠然无虑的静趣。小时候还觉得诗人是在凑字数,现在仅仅是读一读都觉得心静下来了。在浮世中保持一颗镇静的心是难能可贵的,愿我们即便溺于周而复始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巍峨江山的壮观和寻常巷陌的温暖。

每当在一封信的最后看到署名“你的朋友孟石”时,内心便充盈着感动。看完书后甚至心中一丝惋惜,为什么只有十二封信呢,我想,哪怕是二十封三十封我也一定会一封一封的细细读完,或许是为了在这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吧。

孟石先生的十二封信,穿越时空而来,犹如挚友,言真词切,能感到先生真诚地期盼年轻的朋友们能有美好的生活。大道至简,这些朴素的道理在如今时代依然适用,任时光流转,难的始终是践行。生活忙碌,偶尔忘记,好在有这样的好书帮助我们回忆。(韩飞)

读罢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感触颇多,话语虽平易近人,似多年挚友娓娓道来,却处处给人惊喜,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众多感触不便一一道来,便选取一些印象颇深之处发表一点陋见吧。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朱光潜先生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我深以为是。网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不思进取,却又不甘堕落”。正好处于低潮期的我感触良多。在浑浑噩噩度过了一个大一后,原本光鲜的梦想变得模糊,清晰规划好的前途开始渺茫,我渐渐坠入柔软却阴冷的泥淖,看得见光却又攀不上枝条。“愁”字漫上心头,挥之不去又不可视而不见。

但朱先生这时又恰似知道我的烦恼之处一般,谈到动静相宜的解愁之道。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朱先生如是说。其实这话说的略微有些晦涩了,颇有一点道家阴阳调和的味道在里面,但先生贴心至此,作了浅显的解释:

“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不过“尽性”二字,这一点我深以为然。但是,人生约束颇多,并不是时时可尽性而为的,而愁思偏偏就生在这不得尽性之处。我如一卷洪流,却偏偏郁于一方浅潭,四周怪石林立,高山巍然,奈我如何有十八般本领,也只能在这窄室中横冲直撞以泄心中怨气,久而久之便也成一汪死水。

对于这一点,朱先生又言:“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我有七情六欲在身,四面八方的纷扰扑面而来,想要提炼出“不屑”这一情绪,非长期修炼不可得呀。而若不顾自己本来心绪强行选择“不屑”,或又徒生其他心蛊。总而言之,这条解愁之道,我还需得边行边修炼。

虽说先生的“动”我学习得颇为艰难,但对“静”却得心应手。“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先生是这么说的。或许与我本身的性格有关吧,我平生最好之事,便是精致地“消磨时光”。一壶清茶,一卷诗书,一架藤椅,一帘好景,加一年数百变幻的岁月与一日更替不绝的时光,所为神仙逍遥,我怡然自得。对我而言,“静”比“动”更能纾解愁情,原是那袅娜的青烟,是可以燃尽世间纷扰繁杂的吧。先生在第一封信里就提到了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如今,无论我们想要看什么书几乎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就这一点,不知要羡煞多少前人。怪就怪在,选择多了,我们反倒不知道怎么选了。诚如先生所说,读了一本没价值的书就等于丧失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对于选书,我们更是应该慎之又慎,就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是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而非只是看过就忘,消遣娱乐的工具。

在谈“静”中,朱先生指出人生乐趣的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静”是指心灵的空灵。唯有做到心灵的空灵,才能在这嘈杂的世界中去领略,去感悟。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所以在忙里偶然偷闲,闲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在前头曾提到,最近由于学习之事,我有些许烦恼,而我与朱先生也在文章会友中渐渐熟识,他便在《升学》一信中告诫:“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可能我之前错误地定义了学习在人生中的位置,它是一件需要我去认真完成的事情,却不是一件务必完成的事情,我的选择取决于我的兴趣,取决于我想过怎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我需要对我的选择负责,而我的选择服务于我的生活,我将学习看作一种义务而将其与我的生活分割开来,那它必然成为我的负担,那我便不可能将其杰出地完成了。

论述至此,大都为鄙陋之言,观点浅薄,不曾有条理。我才疏学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阅罢此书,我在前行路上便会多一位挚友了吧。(叶晓静)

受资助大学生的感谢信


尊敬的xxx:

您们好!

我叫xx是xxx的学生。感谢您们为我伸出的援助之手。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中父亲在我还小时去世了。家中的重任落到了妈妈的肩上。家中有四人,奶奶和爷爷已过古稀之年,不能外出干活。家中的地有多,劳动力又少,不管轻活重活都得妈妈去干,一年的收入很少,还要供我上学,所以家中特别困难。有时妈妈想外出找活干,来维持点生计,但由于爷爷奶奶不放心妈妈,担心妈妈在外面不安安全,所以不让妈妈去。所以有时我在学校的生活费都没有着落。再加上爷爷和奶奶身上都还带着病,一年的收入都不够给爷爷奶奶治病,加上购买化肥的钱,一年的收入也就开支完了。

虽然,我生活在这样一个艰苦的家庭中,但是生活中的任何困难都没有使我放弃努力学习,我克服着种种困难继续着我的求学之路。

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全年级中也在前列,我很刻苦的学习,积极进取,力求向上,精益求精,来使我的学习越来越好。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资助,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们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在黑暗的谷底之中感受到了一丝阳光和温暖。古人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这并不是滴水的恩情。

我会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来回报你们这些关心帮助过我的人。

大学生励志奖学金感谢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我是xxx职业技术学院07级管理工程系经济管理二班的xxx,我来自于xxx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次能到励志奖学金,我很开心,终于可以为父母减轻负担,完成我心中的一个目标,同时也为我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换回成功而感到喜悦,我真的是激动万分。首先,我得感谢国家和党;其次,我还要感谢培养我的老师,同时我要感谢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是你们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有学问,有知识。

你们带给我希望,我一定会还你们一个精彩。于国家,我立志做一个栋梁之材,为国家的发展做一番作为,做一个巾帼女英雄。话不光是说的还要做,我一定会加倍努力,让自己早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于老师,我一定抱着感恩的心,一定让你们坚信“你们的学生是好样儿的”;于同学,我们彼此牵挂,学习,相信我们之间的同学情,友情会天长日久,真的很感谢你们给我的支持和栽培。

我曾多次做过暑期工,知道钱来之不易,我一定会妥善处理这些钱的,这些钱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会用它的一部分来做学费,这样父母就不会奔波劳累于各家,向亲戚朋友借钱,每次看到父母劳累的身影真的很辛酸,我终于可以替他们分担痛苦和忧愁了,我长大了。另一部分钱我会用他来当生活费,这样父母就不会每日节省生活费,不用每个月都为钱忧愁,我仍然记得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他们那喜悦的声音,是那么的激动。同时,我终于可以为自己买两件耐穿而又保暖的衣服。从小节约的我一定会把这些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让父母,老师,同学都放心。

从今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有才,更有益于社会,相信我一定会做到,朝着我梦想的彼岸和心中的目标而奋斗,及时道路坎坷崎岖,艰难险阻,从小就磨练出来的我一定会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再次感谢国家,老师,同学。没有你们也没有我的今天,我谢谢你们,我会更加努力,一定会还你们一个精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

这两次的文章推荐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来拜读。但是谈读书里的第一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我没有决心。有了决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会把读书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坚持了。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减不下肥来了,原来是我没有下定要减肥的决心,也没有拿出要减肥的魄力,更没有做到所谓的坚持。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一诱,原来平时老是觉得无聊的时候,漫无目的地看着网络的各种是是非非时,也可以把这种漫无目的转变为自己的饶有兴趣。人的心智空间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占满了,那么你就不会被不一良嗜好所影响。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当然我们平时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总是有各种大理想,大的抱负,但是扪心自问,这些都只是空口而谈,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又有哪些呢?可能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其所说的决心问题上吧。

玖到一谈读书,觉得文字颇好理解,并且都会有上句话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读到二谈动,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现在一谈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较好,用字谨慎云云,其实对于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一说到底的文章,一遍读过,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义,不需要像散文那样来回斟酌了,不过或许正是如此才显示出了中国文字的一精一神吧。

虽然这十二封信我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我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读得,虽然里面有些章节感觉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一精一华。也希望群里的朋友们能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地读读这十二封信,不是希望你们来完成某些任务,而只是希望你能从中发现某一个触一动你内心深处的句子足已。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二)

这十二封信首先是写给我们的,写给现世的青年。也给前世的先辈,后世的小辈。我向来不以别人的标准来衡量我的为人处世,相应的,也不轻易遵循别人的原则来影响我对待周遭一切的态度。说我顽固也好,执拗也罢,我在信中反复游离,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被人牵制和引导的局促,是意识到迷途知返而方向全无的纠结,是想要改变而难以改变的无奈。让我陷入一场既想有所突破而又无药可救的自我否定之中,别无选择。写下它们之前,我心情沉重,不知为何,情不由衷。这种不安加剧了我的浮躁,我急需寻找能让自己沉得住气,静得下心的某些情愫,来让我安稳,让我安静。十二封信,也带给这个甚嚣尘上的世界一些关于回归安宁的启迪。

书海里的安顿

倘若一个慵懒的午后,斑驳的树影摇曳着零星的温暖的一陽一光,一炉沉香屑袅袅燃起的时候,那一杯热气腾腾的茗茶便开始引你进入浩浩茫茫的书海,灵魂停歇之处,与古人神交,与今人同游,自是怡然。

总觉得孟实先生似那身披长袍,脑续长辫的满清遗老,站在疮痍满目的金銮殿堂给后世的青年娓娓道来那些沧桑过际辉煌不再的神明历史,无限的怅惘,无穷的忧患,还掺杂着无边的期冀,无尽的希望。我总在想,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标志:第一封信未必是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但放在开头,决定是有其存在的理由。朱先生是文人,是学者,不光是在冠以这样的身份和名义之下才有此之举,教育问题的根本从来都被国人摆在固定的高度奉如神明,谈读书,这是一个必经的切入点,也是现今阶段攻克诸多教育流弊的准难点。当然,也是教育问题附属之下永不过时的话题。在此,就勿需赘言。

先生在信中侧重谈及读书兴趣的培养,选择一性一读书的问题,并推荐了很多书目以供参阅。其实,之前有写过一点关于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大概是从林语堂先生的文章里得到的一点启发,在这里有触类旁通的妙处。所以,同而不论,便来说说我一点新的看法。

我并不特别关注读书的一精一深的内在价值和显一性一的外在效用,我比较在意的是读书于人身心的调和。为什么有那么多乐意沉溺书中不愿自拔的人?我记得贾平凹先生说过,好读书就得受穷,好读书还得伤身,好读书没当官的好命。好读书不是好丈夫,好读书没有好人缘,读书人一性一古钻。照此看来,读书真是烂事一桩,读书人真是衰人一个。但是,我就看中一点,读书,调和身心。这不是虚夸,例证之多如牛一毛一,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在一党一的,野一党一的,未亲闻,也耳闻。奔着读书而去的,为着读书而来的,生息不止。

玖书真真是好,在这个世界里,你任意驰骋,随意想象,恣意挥洒,肆意宣泄;在这里,你看透伪善,看清虚假,看遍嘴脸,看懂人心。于是在这之后,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对你来说最佳的生活方式就是还原自我,冷暖自知。只是因为,你身处尘嚣,心在物外。你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喧嚣尘世之中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此刻领悟时,方解书中意。

愿更多的人于书海中安顿,携一份雅致,觅一份宁谧。

这是我丰富安静中最璀璨的闪光点,是安静的灵魂。

我想,这一定是孟实先生藏匿的夙愿,未曾道明却格外强烈。

女孩,你要沉得住气奋斗

驹不起,请原谅我的冒昧。这个标题兴许偏离中心太远,实则不然。待我细细道来,请您慢慢聆听。

名誉校长掀起的狂潮风行整个教育界,甚至跨越四海,纵横五洲,在不大不小的地球村里越炒越火,越炒越热。完全是以一副甚嚣尘上的架势拉开诸多大学之间的争夺战,凶猛异常,盛气凌人,毫无余地。而今,大学和人,就像橱窗和商品。包装再怎么一精一美绝伦,光鲜靓丽,也只是抬高一下商品的外在水平,使人驻足观望,望而却步,步而不前。对于商品的内在价值当然不是于事无补,至少赚取了足够的唬头,吸引了更多的眼球,最终目的是要进纳相应的报酬,且是多多益善。这就是名牌大学惯用的伎俩,也使得平庸大学盲目跟风。我当然不是一口咬定每所大学都如法炮制,但至少者作为一种越渐招摇过市的不一良风气,持总体上的否定态度毋庸置疑。那么,一味的追求闪亮的外表,一味的竞逐响亮的招牌,对于大学体质的深化和改革,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和探索,对于学生技能培养和人格塑造孰轻孰重的判别,对于学风的整顿和修缮又该何去何从?它们在那些不该去追逐的追逐当中只能退居幕后,排场式面子工程便明目张胆的大行其道。所以,在此种情况之下,莘莘学子还能有多少经得住类似于此的摧一残?这本身就是一种足够惨绝人寰的酷刑,不亚于任何一场硝烟弥漫的侵略,而且这竟然是一场自一杀式自取灭亡式自我毁损。慢一性一毒一药,在解药供给不断的折磨中归于消亡。

所以,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我不想也没有心思当机立断的谈及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冲突。因为在这个位置,我感到的是遗落的梦想都无处搁浅的深深绝望。一种被现实堵住生的路,被虚幻关上死的门,在清醒与虚幻的局促空间里痛苦挣扎,等待未知的救赎。

想要不沾染时下的习气,侈谈高远而不注意把根基打得宽大稳固。这是先生的原话。语言的先锋派和行动的保守派向来是中国人的普遍共一性一,言行一致,谈何容易。不去适应环境就让环境改变你,风潮席卷半个天下的时候,光靠一颗足够坚定地内心来抵制未免太过强人所难。所以,怎么样才能在如此弥满浓重金属味道的空气中呼吸,那是自己的抉择。只要你有剥一开一陰一霾的果敢,就有获得新生的机遇。

给自己的心灵留一方净土,只让安静来播种,收获丰富的安静。

所以,诱一惑那么多,每一个人,都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奋斗。

静驻得失之间

沉默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面对厄运处惊不变的坦然和镇定,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宁静和自信。留一份沉默给自己,生命自有独特的美丽,属于你的不会无缘无故失去,不属于你的再强求也无无济于事。为什么要沉默?因为沉默是安静最优雅的表达方式,也是最具说服力和杀伤力。

我们的一生,就是在得与失的无限循环当中度过的。得到了,我们还想得到更多;没得到,我们在想如何得到;失去了,我们会想怎么挽回;挽回了,我们又想还会失去。我们为尘世纷纭所羁绊,为名利之争所疲累。为已经错过的而懊悔不已,为现时拥有的而胸怀遗恨;为想做而不敢为之之事至今抱憾,为不得已而为之之事至今扼腕,在这个颠簸的社会里,一切都充满了变数,亲情可以割断,一爱一情可以背叛,誓言可以遗忘,我们又何必太过执着于永恒呢?

释迦牟尼那棵普度众生的菩提,庇佑了后世多少迷途的生灵,又繁衍出多少思悟以供后世来琢磨揣度。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克制欲一望的哲学,就算深谙其理也未必能逐一践行。卓文君为一爱一敢于舍弃荣华富贵,张翰兴起野味而弃官归里,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青莲居士不须眉折腰向权贵,还有我最欣羡的王子酋兴起而来,兴尽绝返的那份遵循内心的天然之美,实在是美至极致。他们,遗世独立,在背负起沉重的嘲弄,迫害,压抑,苦闷以及不解的同时,却赢得了一个完整的自我,没有什么比这更踏实的。

跨一步是梦想的终结,退一步是现实的泥沼。此案与彼岸就在一念之间,需要用静下来的一颗本心作舟来摆渡,于是有了天堂,乌托邦和桃花源。有了另一个世界的拯救,说这是一种超前也好,是一种逃避也罢,至少追逐新世界使人的一精一神得到了真正的寄托和归属,我们又何必苦苦纠缠于人世设置的层层欲网,还是自己给自己束缚永远无法挣脱?因为这个世界真的很难找到灵魂的安顿,所以我们要选择自己应该站立的姿态来拒绝麻木。

在慨叹生活如此艰辛苦卓如此单调乏味如此肤浅无聊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而且是马不停蹄的奔波,直至磨损至完全消失?就是因为人活着啊,是多么无聊有多么有意义,人世间啊,是多么简单又多么复杂,只要看透这个道理,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心胸就不要那么窄,目光就不要那么短,得失就不要那么计较,不要为蝇头小利去勾心斗角,不要为一时荣辱而狂妄和消沉,人既然像蚂蚁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遵循本心,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所以现在,你还认不认同一颗安静的心可以俘获任何世间的一切呢?孟实先生,这一定是你在信中一条贯穿的主线,你一定也希望我们还有后来的他们都拥有这样的一颗心,去从容面对生活,学习,事业,社会这些我们正在接触和即将来临的一切。最后,但愿那些点点滴滴储存起来的丰富的安静,无论是书海里的安顿,审美时的宁谧,得失之间的取舍,动静之间的转换,创造力的生生不息,想象力的源源不断,世界的美好在丰富的安静之中会更好。

安静之中,别有洞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三)

昨天,因为要到校本部参加几个活动,而且活动时间安排的特别分散,所以早早就决定在那里呆上一整天不回校区。早晨天刚刚亮,睁眼便是淅淅沥沥的小雨,雨点虽然不大,但是刮个不停的秋风把人整的够呛。这更加坚定了我之前的决定:妹的绝对不能在周末还傻一逼一呵呵的捧本四级单词书死去活来的背,得一抽一出点时间来看看闲书了。说是一抽一出点时间来看闲书,其实一天的时间下来基本上只干了三件事:早晨的体检、中午到天津电视台充当群众演员和晚上听关于一党一团一知识的讲座。虽然这些事看起来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是带给我的感触和收获特别的多。至于这些收获和感触究竟是什么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因为我发现我啰嗦了这么一大段的话,还是没有写到关于朱光潜先生【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半个字。

先生的几篇小文被我用零零散散的一个多小时给看完了。看完之后,我由衷的感受到了久违的一种内心的安顿,这种感受最近一次出现是在我高考之后读周国平散文的时候才出现的。我不像一些才人一般,能够在拜读过先生的作品后,论古述今、引章摘句、洋洋洒洒的写下上万字的溢美之词。但是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描绘一下我拜读过先生作品后的感受,一则为了和朋友们一同分享我的感受,一则为了能够再次品味一番内心久违的安顿。

在第一封信中,先生便向我们提出了关于读书的问题。他认为当时的(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的青年)青年在读书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总是抱着非本专业的书不读的态度;第二,以为时常读课程规定的书便是一种读书习惯;第三,过分盲目的相信青年必读书目的谎话。在先生看来,读书至关重要的是兴趣,青年人读什么书应依赖青年人自己的兴趣选择,而非盲目听信青年必读书目的误导,这一则是因为人只有对自我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有深入下去的倾向,一则是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的推荐书目的人所推荐的书目大相径庭。此外,先生还建议青年人每天一抽一出一点儿空闲时间读书,特别是读非本专业的书籍,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培养青年人读书的习惯,因为这种习惯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是十分难以培养出来的。读书的习惯,一经培养出来,对人是十分有益的,它不仅能够帮助人开阔自己的眼见,拉近在世之人与业已辞世之人的距离,而且还能够使我们养成潜心静气、平稳踏实的心一性一。先生在第一封信中就向青年朋友提出读书的问题,可见先生对我们良苦的用心以及读书对于青年人人生发展的重要一性一。

在谈完关于读书的问题后,先生紧接着在第二封和第三封信中谈到了动与静。所谓动,就是尽一性一,再说通俗一点就是放纵自我,从而使自我感到原始的满足。当然了,这种放纵必须是于己于他人都无害的。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常住草堂后,开始每天早晨把屋内的砖头搬到屋外,晚上的时候又把砖头搬回屋内。或许有人听完这样看似傻X的行为后要开始议论了:这不是脑子有病吗?搬来搬去什么也没有改变。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的想一想,就会发现并不是什么也没有改变。虽然砖头依旧是在屋内与屋外间移动,但是陶渊明本人达到了动的效果。终日下来,可以说这位老人从中获得了不少原始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外部的物质的增益无法带来的。青年在寻找动的乐趣的同时,还不应当忘记静的享受。所谓静,是指一个人的感受力。看看从古到今的一些诗人作家,他们的感受力都是超乎常人的,也正因此,他们才能从一些在常人看来稀疏平常的事物中找到乐趣。正如一句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平平的一汪活水,便可在诗人的笔下造出如此美景。青年,就是应该动静结合,过得朴实平淡,但却乐在其中。

在第四封(【谈学生与社会运动】)与第五封【谈十字街头】)信中,先生开始关注起青年与当时国情的联系。他鼓励青年人能不畏强权,站上十字街头向不合理的传统与习俗宣战,亦即,他强调青年人要打破俗规陈矩,敢于创新。这在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十分适用的。同时与之联系紧密的是先生鼓励青年们为国家、为民族大胆的做贡献。他援引蔡孑民先生的话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来告诫青年人时时刻刻想着为祖国做贡献,时时刻刻不忘靠读书来为祖国做贡献。在当时的形势下,青年们是极易激动的,他们频频出现在各类的反对列强军阀的运动中。先生用此语既肯定了青年们的一爱一国热情,又深刻的指出了青年学生运动的方向:并非盲目的运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运动。在读到这两封信的时候,先生的一句话对我印象十分深刻:一种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个中意思,需要我们细细品味。通过这两封信,先生教导了青年应该如何处理自我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从第六封信开始,先生给青年们的教导就主要着眼于他们自我的内在修养与人生发展了。关于青年的内在修养,第六封【谈多元宇宙】、第九封【谈情与理】和第十封【谈在卢浮宫的一个感想】分别教导了青年三种内在修养:对待不同事物的合理态度、理智与情感的抉择、正确的对待效率价值观。

先生是用多元宇宙的概念展开青年对待不同事物的合理态度的指导的。多元宇宙指每个人都存在于几个宇宙中,有道德宇宙、科学宇宙和情感宇宙等等。在不同的宇宙中,应当有不同的评判事物的标准。比如说在道德宇宙中,对某个事物的评判应基于其是善是恶,而在科学宇宙中,对某个事物的评判则应基于其是真是假。任何宇宙都不得侵犯其它宇宙,否则会引起难以想象的结果。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际,正是因为伽利略与哥白尼被本应用科学宇宙的评判标准评判,但却被教会的道德宇宙的评判标准评判而受难。可见,青年在自我的生活中,应当时刻谨记采取合理的态度与方法来评判一件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事物的合理发展并体现出青年的自身修养。

在理智与情感的抉择中,先生是提倡青年多加关注情感的。根据佛洛依德一派的看法,理智永远都无法胜过情感,因为在某个人的行为发生的时段,它往往是内发不自觉的动用情感,只有当行为结束后,他才有可能用理智来给行动作评价甚至是下定义。先生通过隐情感这一理论以及为孝应当发自内心的观点(问理道德与问心道德之辩)解释了他提倡青年多加关注情感的原因。其中种种教诲,不但有强烈的说服力,而且还不失强大的感染力,让青年既在感情上、又在理一性一判断上深深信服。

至于合理的效率价值观,先生给青年指出了盲目追求效率之蔽,这种为美国人欢迎并推广至世界效率价值观让人失去了平心静气享受生活的耐心。当紧密的时间表成为一个人行动的唯一依据时,他将再难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即使找到,也无法享受。试想想,如果一个人连生活的乐趣都找不到,他还可能做好什么唯需深入耐苦才能做得到的事。【蒙娜丽莎】或许会成为绝迹,因为观赏它的人只是花费一分钟的时间在画像面前感叹、赞美和拍照,人们从来都不能静静的伫立一会儿,仔细看看这世上最美的微笑。艰苦卓绝的品质,往往是与享受生活的一性一情结伴而行的。

先生剩余的四封信,一封为【谈升学与选课】,在那个时代就指出了枉以欧美学校自称的一些大学诓骗学生的现象,只不过那时的学生大部分是不了解实情,被骗进去的。而非至今愈演愈烈的留学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几十年前的问题,何以当今仍旧存在而且还过分变一态?这值得我们思考。再说【谈读书】一文,先生明确的否定了作文需要天赋的看法,鼓励青年可以积极的练习作文,从临摹和写实开始,一直到写情,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这也是法国作家福楼拜教导其徒莫泊桑写作技巧中的一点,个中原因,无需多述。

至此,我已将近叙述完我从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其中的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由于当时图书馆闭馆时间已到,没能读完。只剩下第十封信(【谈摆脱】),也是我体会最深的一封信,需要啰嗦几句。在这第十封信中,先生以一部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的【安提戈涅】为引子,提出了青年应当如何处理矛盾的问题。【安提戈涅】整剧,共有三处矛盾,一处是国王身份的克瑞翁与家长身份的克瑞翁的矛盾,一处是国民身份的安提戈涅与妹妹身份的安提戈涅的矛盾,还有一处是儿子身份的海蒙与未婚夫身份的海蒙的矛盾。总之,每个矛盾都需要其面对者作出坚决的选择,要么成就其一,毁弃其二,要么成就其二,毁弃其一,如果矛盾面对者在选择方面犹豫不决的话,那就可能出现二者都被毁弃的情况。因此,先生告诉我们,处理矛盾最忌讳的不是权衡矛盾双方的利弊,而是优柔寡断的不肯做出选择。想想现在的大学生活,何尝不是如此?上帝给了我们每个人二十四个小时的时间,这是公平的,这种公平不仅仅督促着我们要加倍努力的学习、成长或是工作,而且还暗示着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学会知足,决不能既掰玉米、又摘西瓜,把二十四个小时妄想成一年来办事。

玖罢先生的文章,虽说只是明白了一些简简单单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但这世间行的通的大道理,又有哪个不是简单易懂的呢?就算是一些复杂的道理,不也是要被学者们逐步剖析,直到化解为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道理才能够被社会接受吗?因此,学问无复杂与简单之分,就算是有,也是简单学问占主导地位的。写来写去,总是一些闲言碎语,最后还是比不过我们亲力亲为,真正的拜读先生的文章,只有这样,各人才能获得各人的感受,朋友也才可以拿他的感受与我的对比吧。因此,诸君须记,闲暇之余,不妨拿出先生文章一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读后感1000字


读书是一场人生的修行,读书是一场心灵的旅程。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是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是心灵的和平与精神的慰藉。

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正是这样一本充满着人生智慧的好书,它如圣水般洗涤着我们浮躁的心。书中无论是关于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朱先生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一位长者的口吻,循循善诱,引发着我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先生说道: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些拖延症患者而言,是再对不过了。我们常常觉得读书是要在集中的大块时间,而不在乎碎片时间,并不停找理由推脱,但这只是你还未下定决心去读书。这便是第一个要点。先生于是为我们举出孙中山先生虽忙但仍不忘读书的例子,来告诉我们:这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但他们的学问仍在忙中做成了。所以你必须抓住点滴时间多看书。而看书,你又需看好书。如果它未随你成长让你领悟更多,没有触动内心,没有挺住时间推敲,它就不是一本好书,它就不能与你灵魂共鸣,指引你人生前行。

先生谈读书方法:读书至少两遍,第一遍须尽快读,领会大旨;第二遍须精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而这些都是让我惭愧的,在我的读书的过程中,没有一次是符合要求的,只是停留在表面,蜻蜓点水,浅入浅出。甚至是语文的课文,我也没有如此细致的阅读,深入了解,而记笔记这件事更不用说了。因此我平时无论是讲话的逻辑性,还是做阅读理解题总是十分混乱。如果我能做到朱先生所说的,那么在这些方面必然有所提升。

朱先生认为:真正的谦虚就是清醒认识自己,但清醒中也蕴含着对自己的尊重。我们通过谦虚认识自己的渺小,从而用宽广的胸襟来包容万物。自尊则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价值,获得人性的尊严。将自谦和自尊相结合,拥有自强不息的人生!这其实对我们这些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很重要。因为这时我们身心发展不平衡,又正是遇到许多压力、危机的人生时期,易变的走两个极端:自卑或自我中心。这时就要坚定内心,不可被动摇。但人都有低谷和陷入自傲的困境,如果你自卑,你可以不断磨练自己短板,相信勤能补拙和以长板弥补短板;如果你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你需要对自己、对他人有正确认知,当分歧发生时,先不找理由,不为自己辩护,尝试站在别人角度思考,将心比心、理解别人。这样你就可以快乐而又健康的渡过青春期。

沉浸在朱先生的循循善诱中,于浮躁的社会里如浴清泉,享受长者相伴的心灵之旅。在这心的旅程中我们会不由丢开一切,悠然遐想。这本书如指点我们走出人生迷雾的导航灯,想必朱先生通过它告诉浮躁的我们的就是,只有静心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吧!

相信《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1000范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