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巨人传1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巨人传1000字读后感

巨人传10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2900字。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290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2900字

“巨人的陨落” - 百年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复盘推演

书的作者肯.福莱特(Ken Follett),英国的悬疑小说和历史小说家,自1978年成名以来,他的小说售出了将近1亿5千万本。2010年代,肯.福莱特创作了世纪三部曲系列:《巨人的陨落》、《世界之冬》、《永恒边缘》,分别概括了上世纪的一战,二战,和美苏之间的冷战。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有那么大的野心和实力去涵盖如此宽阔的时空,并在全世界拥有那么多的粉丝?害人的好奇心,让我做好了牺牲三个通宵的准备。

巨人的陨落(Fall of Giants),除了重点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包括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一战后英国的女权运动和工党崛起等重要的历史时刻。煌煌巨著开篇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1911年6月22日, 英王乔治五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那天,比利.威廉姆思在南威尔士下了矿井。

这样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陈述,从一开局便设下整了部书的基调。不可调和的矛盾两端,一边是开创温莎王朝的国王加冕,一边是不满十四岁的贫困少年去煤矿下工。做为历史小说家,福莱特和课堂上学术界的历史专家不同,在小说的虚构空间里,他能任意走入皇室的寝宫,入座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去倾听他们各自的私密和担忧。做为历史的旁观者,福莱特像高明的导演一样,从不同角度架设了多架镜头,同时追踪着参战各国的上层精英和下层贫民,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尝试对这场几乎影响了全人类的战争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再现。

福莱特文笔最厉害之处,就是能在不同视角之间流畅的跳跃转换,经过巧妙的剪接,将磅礴浩瀚的历史资料编织起一个庞大的络。在真实的史料中夹杂一些遍布世界的虚构人物,由他们之间的爱恨情愁去推动故事的发展,让人阅读起来既有历史的严谨,又不失小说的娱乐。比如,第一章中在一战前夕的一场宴会,就把书中最重要的角色串连在一起。财富排名英国第九位的菲茨赫波特伯爵在乡下的府邸忙得不可开交,因为英国国王和皇后将要来家里做客。为了使宴会不过于烦闷,菲茨邀请了德国外交官沃尔特,奥匈帝国的皇亲罗伯特,美国总统的私人助理格斯,加上菲茨的太太碧是俄国沙皇的公主,如此几个最重要的同盟国和协约国的要员都聚在了宴会上。

席间的对话尤其精彩,即使在非正式的外交场合,各国的使臣们,在不冒犯别人又不委屈自己之间的分寸拿捏不能有半点偏差。光杯酒影中,试探着对方的观点和底线的同时,又得小心不能踩踏到对方的痛处。德国皇帝不相信德国比英国弱小是上帝的旨意;俄国的沙皇不乐意见到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半岛过多的干涉。各国之间呼之欲出的冲突,即使用文明世界里最圆滑周到的礼仪也很难掩盖。

除了大国之间的博弈,英国国内的矛盾也是风云迭起。正当菲茨在庄园里大宴宾客之际,他领地上的矿区发生了爆炸。虽然由国王出面对矿工受难家属表示了慰问,但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矿工很快又组织起了罢工。做为铁杆保守党,热衷于维护传统的菲茨认为如果不对矿工严加管束,那么法国贵族被推上断头台的历史就会在英国重演。而站在他对立面的工会领袖却认为只有工人阶级的革命才能加速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这两个几乎没有任何共识的阶层,却因为一个女人而被连接了起来。菲茨的女管家艾瑟尔和英俊的菲茨在酒窖里发生了暧昧,可艾瑟尔的父兄正是在矿

上领头罢工的人。这使得夹在他们中间的艾瑟尔,时时遭遇左右为难的困境。另一个充当男人之间调和剂的是菲茨的妹妹茉黛,她在宴会上和德国外交官沃尔特的重逢,使得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而此刻德国和英国之间在军事和贸易上的摩擦日益加重,使得两人之间刚刚萌芽的爱情随时有步罗密欧与朱丽叶后尘的危险。

这次为国王精心安排的宴会,虽然因为矿井的爆炸而不欢而散,但却让各国的利益代表有了粉墨登场,陈述各自立场的机会。暗藏的风云变幻中,两段仇家之间不和时宜的罗曼史,让战神和爱神之间的较量份外引人注目。在开篇一百页之内,你就会暗自庆幸自己找到了一部难得一见的好书。行文至此,无限的发展可能让你怀疑,手里这部书,会不会就是现代版的战争与和平? 再不济,如果能再出本乱世佳人 (Gone with Wind),也是赏心悦事。

虽然爱情和战争,永远是人类的两大主题,但男女作家的关注点往往会有明显的不同。再往下看,不难发现,浪漫在这本书里不过是西装上领结一般的点缀,福莱特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各个国家和利益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角力上。带着严密精准的逻辑思维,作者一步一步地重新推演了这盘一百年前留下的残局。各方优劣形势的对比,得失的关键,纵然窥破哪里被人围成了死劫,哪里是可以逃出生天的活眼,机会却稍纵即逝,瞬息万变。

回看这场约6,500萬人参战,超过1,600萬人丧生,让欧洲各国遭受到重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从课本上得到的只有冰冷的数字和地图。虽然有了电影电视的视觉辅助,我们也不过是对战争的血腥残酷多了些感性认识。即使是战役最高决策人所写的回忆录,也只局限于他个人的一己之见。对于多国参加的世界大战,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作者却从历史长河中抽离出来,尽可能保持客观的中立,用360度的广角镜注视着这个满了友谊和仇恨,结盟和战争,凌乱却又无奈的世界。

虽然教科书上告诉我们,巴尔干半岛上针对奥匈帝国王储的暗杀直接导致了一战。但冰冻三尺,我们却不知引发新仇旧恨的严寒来自何方。虽然听说十月革命全仰仗列宁的英明领导,却不曾想过,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由于俄国数百万士兵正胶着于和德国的战事而导致了后方空虚。当时在欧洲已经流亡了十七年的列宁,是受了德国皇帝的资助和帮忙才返回俄国。而德国人帮助列宁的交换条件就是取代沙皇后的新政府要和德国休兵,好让德国人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法国。一切都是交易和时机合力后的结果。

说穿了,战争不过是被人拿着正义做挡箭牌,背后对利益的重新洗牌。一战前的英国垄断着金融和原材料市场,把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都纳入了它的版图之下。而当时德国却因为国内市场狭小而无法发展。老二跃跃欲试要当老大,老大要防守巩固自己的地位。塞而维亚要自治,所以杀了奥地利的未来继承人。奥地利向塞而维亚宣战,导致对塞而维亚有了进取之心的俄国往边境调集了百万大军。德国向俄国发出的最后警告,被俄国置之不理。表面上法国参战,是因为遵守之前和俄国缔结的合约。暗地里,法国早就憋着气想夺回几十年前普法战争期间被德国抢走的两块土地。德国不希望和法,俄两边同时开战,决定先取法国,而最快的进攻路线就是途径比利时。做为当时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英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正式对德国宣战。

开战前,曾经有多次机会和节点,可能阻止挽回战争的发生。然而各国的当局者,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寻求对自身最为有利的行动方案。而当对战抗衡的模式一旦开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势发展便再不受单方或个人的控制。在各国的合力之下,一起把欧洲推入了战争的深渊。

庞杂宏大的场景,数头并进的叙述,居然在福莱特的笔下丝毫不乱。"巨人的陨落"一书中,不仅再现了一战期间的重要战役,对各国外交决策前后的思潮辩论也极为精彩。唯一可以挑剔的是福莱特对人物的脸谱化处理,比如贵族的傲慢,工人的激进。尤其是几场头重脚轻的爱情,不得不让人相信,福莱特对历史的照诣要比文字上的功力更为深厚。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18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1800字

放假三天,我只做了一件事——读书,而且只读了一本书——《巨人的陨落》。
据说这是一部号称“全球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的现象级畅销小说,在我这个普通读者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或许你会说,三天时间只读一本书,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其实不然,这可是一本超长的书,长达一千一百页。一部普通长篇小说一般只有两三百页,所以,它的长度实际相当于四五本普通的长篇小说。
微信读书记载,这本书大约花了我24小时,而一般来说,读一本小说大概花费5~6个小时,所以从阅读时长来看,也相当于四五本普通的长篇小说。
但是,很多人都有过那样的体验,就是一本书翻开之后并不一定能过让人一直看下去,所以,虽然总共不一定花费几个小时,但是却经常发现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也没看完。
拿我自己来说吧,在翻开这部作品这前,我同时在读的小说不下四本,而且也都是口碑很好的,有名家推荐的作品。而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却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作为一个素来很少阅读历史题材、战争题材的女性读者,一口气读完这样一部超长作品,是自己之前绝对没想到的,但它确实发生了。
一部超长的作品竟然能够让全世界的读者仅用三个通宵全部读完,不得不佩服它的魅力和作者驾驭世界历史重大题材所表现的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底。
在此,我也要向朋友们推荐这部《巨人的陨落》,既向男性读者,也像女性读者,因为,无论是谁,都能在此书中找到吸引你的东西。
& 对男性读者来说
首先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仅仅从知识性、趣味性来说就极富吸引力。
任何战争都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其中又包含着一定的必然性,是各个国家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选择。而战争不只是国家之间的事情,也必然设计从上到下各个阶层,既包括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又包括普普通通的社会大众。
而作为牵涉众多国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最具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这本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战争的起因、开战、对峙、反攻、和谈等整个过程的发展变化,是一次全景式的展现。通过阅读此书,相信你对诸如国家、民族、政治、权利、财富、英雄、责任、勇气、命运、荣誉、生死、成长、家庭等字眼的理解都会有更深的认识。
其次,这部小说虽然取材于历史事件,但是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正做到了虚实的完美结合,可能这也是其如此激荡人心的秘诀之一。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作者说他的写作原则是: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如果我发现有某种原因让某种场景不可能真正发生,或不可能说出某些话——例如某个人物当时处在另一个国家,我便将其略去。
& 对于女性读者来说:
你并不会因为枯燥的历史、久远的年代而对它望而却步,实际上,除了战争,还能够读到很多东西。
首先,你会思考什么样的人值得全心去爱。在这书中,英国煤矿工人的女儿艾瑟尔、俄国农村姑娘卡捷琳娜、美国富豪的女儿奥尔加要么爱上过虚伪的世袭贵族,要么爱上过毫无责任感的风流少年,但也都为此付出代价,深受其害。
所幸,艾瑟尔从失望打击中走了出来,不但独自抚养儿子,还成长为为同胞争取平等自由的非凡女性。她不但找到了相互理解的灵魂伴侣,还最终被推选工党议员。在书的结尾,当与抛弃她的菲茨伯爵在楼梯上狭路相逢时,傲慢的伯爵也不得不摄于她的气势为其侧身让路。
此外,书中还塑造了几位勇于追求爱和幸福的可爱女性。
英国贵族出身茉黛,不同于哥哥菲茨的保守、虚伪与自私,她热情、真实、独立,追求男女平等,热爱慈善,为女性真正获得的选举权不懈努力。
同时,她敢于追求真爱,与相互倾慕的德国外交官沃尔特在战前秘密结婚,不但独自忍受战争期间的分离之苦,还为其他军人妻子创办杂志,创办医院,并在战后不顾哥哥和大众的偏见,毅然决然地跟随丈夫到战败国——德国,过清苦的生活,既学习照顾家庭,还利用一技之长去夜总会弹钢琴,以补贴家用。
& 关于作者肯·福莱特:
英国作家肯·福莱特,生于1949年,现象级畅销小说大师,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他的20部小说被译成33国语言,累计总销量超1.5亿册。在欧美出版界,他的名字就是畅销的保证。
而《巨人的陨落》作为“世纪三部曲”的首部,以令人惊叹的技巧,在不同国家的五个家族的错综复杂的命运起伏中,编织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是福莱特的巅峰之作,被称为一部真正的史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14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1400字

若有巨人之陨落,必有英雄之崛起

本以为这就是个普通的故事,未想这是本描写战争与人性的恢弘史诗。从小比利入手,人物一个接着一个,看似分别独立、没有什么交集,但最后却总是恰到好处的相遇在一起。战争的形势令人担忧痛心,战争中诞生、被破坏的伟大爱情也令人扼腕。战争面前,人性被光天化日暴露在阳光下,有人畏缩不前,有人自私自利,有人愿不惜一切为了和平与平等而抗争。无数的人因战争而死去,无数的人在战争中崛起。战争让无数人妻离子散,战争也让无数爱情得到见证,无数对和平的呼唤得到伸张。旧的、没落的一切惶恐不安,新的、先进的东西蓄势待发。最终,这场几近波及全世界的旷世战争结束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夜陨落,所谓的正义得到伸张,权利逐渐被人们争取到,坚守、背叛的爱情都迎来各自的结局。这时候我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本书的格局已经被放的如此之大,它说的不仅仅再是个人的、部分人的东西,它说的是人根本的、多数人的东西。

一战是历史上第一次爆发的波及范围之大、涉及国家之多的世界性的战争。战争本身无需过多谈论,精彩的是,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贪生怕死、汲汲于利益、无视国家但求自保的形象暴露无遗。但也有人,依然在执着地为国家而奋斗,依然没有被残酷的战争打毁心目中的美好与道德,依然坚守爱情,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结局。而这场战争最终带来了什么?巨人陨落了。它再也无法长久的矗立在那里,阻挡着艰难跋涉的后来者们。而踏着巨人尸体走过去的人们,都成了英雄。

在这本书精彩叙述之余,我也进行着思考。战争来临时,我们究竟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诚然,思索再多,真到那个时候,这一切反而都是我们不能决定的。我们的观点、行动必然被我们自身的阶级、身份而局限,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道德正确与行为自由,尽管我们知道所谓应该呼唤和平,抵抗战争,但世上没有那么多简单的非此即彼,有时候,如菲茨说的一般,结束战争的最好方式不是呼吁和平,而是赢得胜利。

很难再说我们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现在的进攻与压迫都被形形色色伪装了起来,人们学会用堂而皇之的借口掩饰赤裸裸的无耻行动,并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迫使那些弱者不敢伸张正义。所有的进攻入驻都带着帮助此国家解决问题的理由,美国声称中国华为种种不妥之处,最终提出制裁,根本原因也不是华为对它造成了损害,只是因为它要制裁中国华为,阻碍中国科技崛起。当今时代,大的战争没有了,但恐怖主义、经济压迫却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各种社会上的阴暗事件人性的丑恶行径令人毛骨悚然,我们明明已经身处相对和平的年代了,为何依然忧虑,依然为自己的明天而担忧?

强国强大,他们要的不是和平相处,是在绝对力量的压制下相处;如果人们有资本,那真正的社会主义就路漫漫其修远兮。人性的本质就是这样的嗯。强大的,总会凭借此强大获得更多权力。我钦佩中国,正是由于它在不断强大的同时,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平、不称霸。

然而,和平、无称霸固然是一个世界性的很好的目标,但离我们依然很远很远。可能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看到结果了,但我们依旧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我们都是历史的推动人。巨人陨落了,时代需要新的英雄,总要有人扛起大旗,肩负着一整个时代的重任。我们踏过了巨人的尸体,正在成为新英雄、新“巨人”的道路上。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8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800字

还不错咯其实…也许部分描写会夸张比如俄国人的野蛮贵族的愚昧的程度但毕竟是小说需要突出特色…

与其说是巨人的陨落其实也可以说是巨人迈的一个大步…不抬起这只巨大的脚用力往前跨世界永远不会进步…但是巨人跨步需要耗费的气力也更多而历史的这一步更是伤筋动骨…进步是艰难的但总有在用生命努力…每个人想要的都不同…政治的自由恋爱的自由生存的自由…但勇于追求并且愿意承担追求带来的边际效应的人都很可爱…所谓值不值得都取决于自己…也许有人觉得小说太理想化茉黛在德国艰苦的生活里也许后悔会多于和爱人生活带来的满足感,饥饿会抹杀精神的愉悦,但我情愿相信有人觉得她过得挺满足给她一次机会她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有一个情节令我很难过…伯尼因为有人提议让艾瑟尔当议员候选人时的种种反应…特别失望和心塞…不是基于爱情的角度…

全书里最喜欢的人物不是艾瑟尔,比利,茉黛,沃尔特或者格斯…而且格雷戈里…一直在恶劣的生活里逆境里苦苦挣扎却坚韧成长…有血性有人性…哪怕是在最后自己努力进入了权利的圈子也始终在心里平衡着自由…也特别心疼他…在最后看到在自己努力奋斗争取来的“自由”的政权里无辜的人因为行使普通的自由的权利而被当局的秘密机构枪杀…赶脚容易信仰崩塌整个人陷入迷惘和绝望…

对一个n年前历史高考考了138分文科生来说…当年的课本里一战只占了6本书里的几页纸…对于人们的苦难,挣扎,抗争真的只有寥寥几行字…然而这本书里这些情节被具体形象化了…具体形象得令人窒息…永远忘不了那段写到信使给人们送丧报的场景…多少无辜的人为他们根本不清楚的目的,为与他们无关的欲望和私心,为一小群人的面子和愚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为所有在战争里牺牲人们默哀…向所有追求自由的人类致敬…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个地方是我们为生存而奋斗但不仅仅只因为生存而奋斗…

最后,愿世界安好~~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9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900字

首先我得把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记一遍,否则很快就会忘记了。读外国小说人物名字老折磨我[调皮]艾尔瑟,比利这兄妹俩我最喜欢。沃尔特,茱黛,这对被站争隔离的夫妻的相思写的真好。得雷戈里,列夫,苏联俩兄弟。虽说感觉他们太幸运到不真实,但从描写他们的命运中看到了当时苏联人的生活让人唏嘘。捷林卡娜俩兄弟前后共同的爱人。为了活命无可厚非!格斯姓杜瓦,美国人,总统身边的人,曾经和列夫是情敌,争奥尔加——一位呆在美国的俄国黑帮老大的女儿的爱情,可惜下手慢了点,小混混列夫抢先一步安排自己的女儿进住了奥尔加的肚子。菲茨,碧。夫妻俩。英国贵族。凭着血统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夫妻俩一样的虚伪残暴,自私狭隘。
本来世界上帝安排的好好的,矿工的儿子比列16岁就开始继承父业。女儿艾尔瑟找了个好工作在菲茨伯爵家当女佣。时不时德国外交官沃尔特来菲茨家串串门,夸奖一下他老婆的漂亮。反正那个圈子里都是些假正经的男女。表面上恪守贵族的道德修养,背地里男盗女娼。大家好吃好喝互相吹捧,舒服自在。远在俄国的列夫兄弟俩在铸件厂工作,心里做着美国梦。在这个过程中,菲茨没管住自己的家伙睡了女佣艾尔瑟,要命的是她怀孕了,沃尔特与菲茨的妹妹茱黛也勾搭上了。俄国的列夫睡了哥哥带回来的女人。还好都是些小事,大家难为情一下也就算了。可惜萨拉热窝那个地方有人没事干打了一枪,打死了一个王子,于是乎那群没事干的政治家们开始撕逼了,大家先是怕事儿不大,可劲儿的挑事,准备搬凳凳围观当事方打架。后来事大了发现谁都不能少,大家都需要打架,于是整个绞肉机开动了,几千万人被赶上了战场,大家都不明白为谁打,为什么打,反正就那么突突着。最后俄国打出个列宁,他说我不打了,我打沙皇。英国打出个工党,解放了妇女,艾尔瑟当上了议员。德国最苦逼,打的贵族沃尔特都买不起面包了,只好让漂亮老婆去夜总会上班。可爱的比利在战争中成熟。得雷戈里突然发现为之出生入死的布尔什维客原来更加残暴,嗯,嗯和我们家的一样一样的。我不知道作者为啥叫这样的书名,事实正好相反,巨人们正在冉冉升起,比如后来撕逼更厉害的希特勒,丘吉尔,斯大林们都初露锋芒正从小混混出道呢。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13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1300字

一战的硝烟下,每个人都在热烈的生长着!

肯福莱特讲述了一战中五个家庭的故事,其虽处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社会阶级,但在肯福莱特的笔下,却因一战中发生的各种故事,而相互之间产生了各种纠缠。当沉入到书中的故事,斑驳的历史,波澜壮阔的世界,不由感叹那段历史的残酷以及书中各位人物命运的崎岖!

从书中可以看出,肯福莱特作为一位作家,有着超乎常人的近乎苛刻的严谨,书中现实与虚幻交织,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加入故事情节,使人分不出哪是真实,哪是虚构,细细读下来,仿佛这不是一本历史小说,而就是以上帝视角对当年发生的真实的事件的记录,肯福莱特,不愧经常被冠以“全球读者xx个通宵读完一本书”的作家!

对于这个上帝视角,肯福莱特真正做到了,同盟国与协约国,肯福莱特并没有因为他是英国人而偏袒哪一方,他都是客观的讲述,而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描述,他也没有因为他属于资本主义国家而全盘否定,相反,我认为他对十月革命充满了赞美,俄国工人和农民奋起反抗推翻贵族统治的那一段描述读来真是让人热血沸腾,我猜当时肯福莱特写这一段时应该也是充满激情的吧!

同时,这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却并不生硬,书中处处充满了温情,包括工农阶级的觉醒,共产主义的诞生,女性地位的上升,超越国界甚至战争的爱情,对苦难人民的不屈奋斗的赞美等等,所以,当沉浸书中,经常会被书中的情节调动感情,或悲伤,或激动,或愤慨,或欣慰……作者的人文关怀让这本书读来很舒服!

书中的战争以及各个国家政权的更迭构成了主要的世界观,但书中的爱情线却更让人印象深刻,更让人迷恋。

格雷戈里和卡捷琳娜的爱情读来让人揪心,卡捷琳娜首先选择了弟弟列夫,因为他高大帅气,能说会道,哪怕是格雷戈里从警察手里救了她。后来弟弟用哥哥的机会去了美国,全然忘记了身处俄国的哥哥和恋人,以及他的还没出生的孩子,哥哥格雷戈里开始照顾她们,哥哥也就成了所谓的“接盘侠”,日子再苦,形势再危急,格雷戈里也没有放弃他们母子,最终打动卡捷琳娜收获爱情!我想此时格雷戈里的爱才是真爱!

沃尔特和茉黛两人虽一个在同盟国,一个在协约国,身处敌对阵营里,但他们的爱情却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战争,战争四年,通讯联系几近于无,但他们仍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这份坚守令人动容!

比利和米尔德丽德、艾瑟尔和伯尼、格斯和罗莎的爱情故事略显平淡,但他们让我们知道爱情应该建立在共同的追求上,在爱情面前,其他一切外在因素都不足为道,哪怕一方贫穷一无所有,哪怕米尔德丽德已有一儿一女,哪怕罗莎只有一只眼……但他们最后都成功克服了一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至于菲茨赫伯特伯爵,可以看出他是爱他的祖国的,但是他的思想太保守,一直在努力维持着自己贵族的地位与财富,同时,因为所谓的地位,玩弄了包括艾瑟尔在内的多位女性的感情,其漠然的行为真是令人厌恶!对于这位伯爵,结尾的一段,艾瑟尔牵着菲茨的私生子在议会的大楼从菲茨和他的正统儿子面前走过,全是给他的一个最残酷的报复了!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35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3500字

断断续续花了很久时间看完了纸质版,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根据时间顺序整理出来的东西,大概缕了一遍这部大块头所讲的内容,也算重新回顾了剧情,特摘录如下:

1911.06
英国:比利下矿被捉弄。
1914.01
英国:菲茨为接待国王请了各国书中的主要人物探讨国际社会发展。菲茨看上女仆艾瑟尔,英国国籍茉黛和德国国籍沃尔特相爱。比利所在的煤矿发生了矿难,国王进行了慰问。

1914.02
英国:菲茨和碧前往俄国,格斯一同前往,菲茨受命观察俄国军队。
俄国:格雷戈里救了被调戏的卡捷琳娜,并爱上了她,但卡捷琳娜喜欢格雷戈里的弟弟列夫。

1914.03
英国:矿主把因矿难去世的矿工妻子赶出了宿舍,比利的爸爸组织了罢工。菲茨和艾瑟尔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艾瑟尔给国王写信反应罢工的事,但石沉大海。

1914.04
德国:美国不支持墨西哥现政府,将武器卖给反政府武装。沃尔特与父亲代表德国与墨西哥政府谈判,可以提供武器,但需要石油。
美国:格斯将德国船只靠近墨西哥的消息告诉了总统,美国占领了海关,并与墨西哥交火,最终美国因违反国际法道歉。
英国:茉黛和沃尔特在看戏的时候暗地里“调情”。

1914.06
俄国:格雷戈里攒够了去美国的钱,列夫为了偷香烟失手杀死了警察,并要求格雷戈里把去美国的船票给他,以便逃往美国。格雷戈里则留下来照顾已经怀孕的卡捷琳娜。但列夫的坐的船被开到了英国,列夫为攒钱去了罢工的煤矿,顺便赌钱。
奥地利: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1914.07
德国:沃尔特联系俄国间谍,得知俄国不想参与战争,但如果巴尔干地区发生争斗,沙皇为防止奥地利控制巴尔干地区,也将参与战争。沃尔特与罗伯特交谈,得知奥地利已经与德皇联系,要求除掉塞尔维亚,沃尔特跟茉黛的父亲奥托表明爱上了茉黛,但遭到拒绝,奥托要求茉黛离开沃尔特。
英国:艾瑟尔怀孕,菲茨无法接受,艾瑟尔要了一点钱,与家人告别,前往伦敦。沃尔特拜访茉黛,要求跟她在一起,茉黛同意。
德国:罗伯特告诉沃尔特,奥地利将苛刻的十项要求发送给塞尔维亚。格雷提出英德意法四国调停争端,但无人接受。沃尔特与法国间谍联系,得知沙皇调动了军队,德皇别无选择,也调动了军队。

1914.08
英国:沃尔特得知消息,如果德国保持克制,英法两国将不参与冲突,而德国要求法国保持中立,但法国为夺回普法战争失去的领土而拒绝。德国要实行施力芬计划,闪电歼灭法国,因而需要借道比利时,比利时宣布参战。英国为保护比利时,宣布参战。沃尔特和茉黛赶在开战前,秘密结婚。
俄国:俄国征兵,格雷戈里被迫参军,卡捷琳娜为拿到补贴便与格雷戈里结婚。格雷戈里在战场上与德军相遇,杀了一名德军军官,但德军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1914.09-1914.12
法国:菲茨作为情报人员参与在法国的战争,为争取英国军队在战争中的积极主动,顶撞了上级。德军和英法联军爆发马恩河战役,在前线陷入僵持,平安夜两军停战互嗨,沃尔特和菲茨在战场上相见。

1915.02
英国:茉黛到伦敦进行有关女权的演讲,遇到艾瑟尔,艾瑟尔生活窘迫给弟弟写信。列夫赌博出千赢了一笔钱,逃亡中遇上了去伦敦看望艾瑟尔的比利,前往加地夫。比利到达伦敦后正好遇上生孩子的艾瑟尔,得知了小孩的父亲是菲茨。
1915.06-1915.09
美国:列夫到达美国,在酒店工作,同时出售别人偷来的香烟。引起了约瑟夫的注意,当了他的私人保镖。同时,英国封锁德国港口,德国可能会击沉英国的舰船,一旦有美国人因此丧生,美国可能卷入战争。约瑟夫和格斯母亲都希望格斯能和奥尔加在一起,但奥尔加对列夫产生了好感,并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约瑟夫虽然很生气,但也只能接受。

1916.06
英国:比利自愿参军,并被任命为下士,由菲茨统领。茉黛编写了《军人之妻》并要求艾瑟尔与她一起干,比利与艾瑟尔的好友米尔德里相爱。英法联军与德国爆发索姆河战役,对德国阵地进行了轰炸,并发起了进攻。

1916.07-1916.10
德国:沃尔特穿过两军无人区刺探英法联军部署,看到英法联军正在为进攻做准备。比利和菲茨所在的军队开始进攻,但以失败告终,菲茨受伤。
英国:艾瑟尔回家,家乡传回来各种索姆河战役中死去的人的消息,镇上举行了纪念仪式,并请到了菲茨。艾瑟尔的父亲发表演讲反对当局者,要求全民决定战争。
俄国:格雷戈里由于俄军将领不发配弹药,消极参加战斗,并为保护逃兵射杀了军官,后被调防首都。他了解到俄国内部已经腐败不堪,卡捷琳娜也终于接受了他。

1916.11
英国:伯尼向艾瑟尔表白。
美国:威尔逊赢得大选,派格斯前往德国,进行秘密和平谈判。
德国:沃尔特会见格斯,格斯传达了美国希望德国与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的意向,德皇有和平谈判意愿。沃尔特委托格斯送信给茉黛传达思念。
英国:格斯见到茉黛,得知英国也在争取和平谈判,并送出信件。

1916.12
英国:菲茨要求参与茉黛茶话会,见到艾瑟尔。但菲茨依旧执着于战争。比利与菲茨在公开场合对峙,击败了菲茨。菲茨邀请艾瑟尔参加乔治担任首相后的第一次演讲,乔治拒绝了德国的和平会谈提议。

1917.01-1917.02
德国:欲复制潜艇战,击沉所有船只来封锁协约国供给。沃尔特担心此举可能将美国拉入战争。
英国:菲茨截获德国电文,德国要拉拢墨西哥对付美国,并要求墨西哥说服日本加进来。菲茨将情报泄露给格斯,请求美国为此参战,艾瑟尔接受了伯尼。
美国:格斯通过罗莎,在新闻上宣布德国电文,美国对德国宣战。

1917.03
俄国:民众由于买不到面包爆发革命,格雷戈里的部队选择参与革命,并反击警察。格雷戈里击杀了一个狙击手后成为英雄。俄国陷入混乱。成立了工人代表的苏维埃临时执行委员会。格雷戈里当选代表,并发表“第一号令”。沙皇签署文件,放弃王位,继任者拒绝接受,沙皇正式废除。

1917.04
德国:沙皇的废除并没有缓解德国东部战线的紧张局势,沃尔特提议帮助革命党人列宁回国,并资助列宁革命活动以破坏现有政府或促成和平。茉黛自开战后第一次与沃尔特相见。
俄国:格雷戈里迎接列宁回国,列宁反对临时政府,要求苏维埃成为政府。

1917.05
美国:列夫在他的酒吧里出轨被约瑟夫发现,约瑟夫把他分配到一家五金厂,不久五金厂罢工了,列夫在报纸上攻击罢工者。因为罢工影响了美国的军需攻击,格斯出面解决调停,约瑟夫再次发现列夫出轨,让列夫参军。格斯同时宣布参军。

1917.06-1917.09
英国:艾瑟尔和茉黛因为是不是要接受妥协的妇女权益问题决裂。但最终部分妇女赢得了投票权。菲茨在“40号房间”的工作使得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收效大打折扣。菲茨与碧为看望碧的哥哥前往俄国。
德国:沃尔特刺探俄国军营,相互约定不主动攻击。俄国政府要逮捕列宁。沃尔特暗中与格雷戈里见面给钱,格雷戈里阻止叛乱组织。菲茨与碧到了俄国,但碧的哥哥安德烈死于农民起义。

1917.10-1917.11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宣告失败。
俄国: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并最终获得了合法性,俄国的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并退出了战争。卡捷琳娜诞下格雷戈里的女儿。

1918.03
德国:东面战场的士兵被排到西部,美国军队也陆续参加战斗,德国意欲一举攻下法国。“皇帝之战”爆发,德军击退英法联军。

1918.04
英国:菲茨反对妇女的投票权,但上议院最终通过了法案,碧诞下第二个儿子。菲茨受命支持俄国一个反革命武装。

1918.05-1918.09
美国:格斯所在的美国部队抵达法国,成功阻止了德军的继续推进。沃尔特受伤。德国意欲休战。
1918.10
英国:菲茨和比利所在的部队抵达俄国,比利反对菲茨推翻俄国布尔什维克武装的决定。
美国:列夫被派往俄国反革命武装所在地,充当翻译。
英国:艾瑟尔收到比利的密信,得知英国秘密与俄国新政府开战。艾瑟尔被提名参加下届大选。

1918.11-1918.12
英国:茉黛得知德国已经接受了停战条件,艾瑟尔将提名机会让给了伯尼。停战消息影响着很多人。
美国:威尔逊开始斡旋,提出国际联盟构想,解决国家间冲突的方式。

1918.12-1919.12
英国:伯尼输掉了竞选,艾瑟尔公开英国秘密与俄国政府开战的事情。
美国:威尔逊的斡旋并不算成功。格斯向罗莎表白。

1919.03-1919.04
英国:菲茨意识到俄国反政府武装难以击败新政府,并且因为秘密泄露的事件开始内部调查,对比利进行了单方面的审判,并判刑。
俄国:格雷戈夫俘虏在英军撤退时,列夫被放到无人区。

1919.05-1919.06
德国:沃尔特给茉黛写信,并与茉黛战后重逢,两人向社会公开关系,但受到了社会排挤,两人一起回到德国。巴黎和会对德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赔偿条件,德国最终签署了。

1920.01
美国:列夫回到美国的家,并因为外遇与约瑟夫起冲突,失手杀死了约瑟夫。并说服奥尔加一同继续约瑟夫的事业。

1920.02-1920.12
英国:艾瑟尔继续为比利和其他士兵申辩。比利被减刑获释,并回家与米尔德里结婚。

1923.11-1924.01
德国:德国国内动荡,沃尔特和茉黛生活艰苦。
英国:菲茨发表演讲,遭到比利和其他人反对。艾瑟尔遇到菲茨,他们的儿子和菲茨与碧的儿子相遇,但艾瑟尔并没有让他们相认,她已经不比菲茨贫贱了。


读后感《《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29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巨人传10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