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柴静看见读书笔记 > 地图 > 柴静看见读书笔记

柴静看见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柴静《看见》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柴静《看见》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好句摘抄:

你的问题是你总是太投入了,热爱就会夸张,感情就会变形,就没办法真实地认识事物了。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说,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死去就神话它。

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老师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得诚实地说,悲情、苦大仇深的心理基础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瘾,对它的自觉抵制,便尤为可贵。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在我们这,这些逻辑链绝大多数是同一朝向,正是因为这不能言说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能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

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什么是真实?真实是很丰富的,需要有强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从恶中看到真实是很单一的,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爱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同性恋者?

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她仍然表现出很有涵养的样子,但是,当一个人表现得很有涵养,其实是传递着不以为然的意思。

我知道可能没人听。但这事儿就像谈恋爱一样,跟别人没关系,只看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自己的期望。

我最害怕的是崇拜者,因为崇拜基于的往往是幻想。崇拜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望。

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一个人得被自己的弱点绑架多少次啊,悲催的是这些弱点怎么也改不掉。但这几年来,身边的人待我,就像陈升歌里唱的,因为你对我的温柔,所以我懂得对别人好,能起码认识到什么不好,最重要的,是能以别人可能是对的为前提来思考一些问题。

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这么走是条死路。不这么走也死路一条。

读书感悟:

看记者写这种自传体的书,我还是第一次,我相信,只要是做记者的,并且已经成了一名名记者,文笔什么的就不用说了。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柴静的写作风格,亲切、柔和、温情。《看见》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作者本身在央视工作十年的成长经历的叙述。有人评价它为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我觉得记者最重要的工作除了本分的报告客观的新闻事实以外,还应该做一个现场事实的反馈者。由于受到体制的限制,中国新闻的报道总是存在很多的失实性,然而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事件的记者肯定是能够客观感受的,但是能否报道却是另外一码事。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一个在荧幕以外的新闻记者的采访笔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为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在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等一个个大的新闻报道,在每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几乎都有她的身影。

然而在书中,她所记录下的不是描绘历史的雄心,也不是报纸和电视上播出的宏大叙事的大场面,不是领导们点头哈腰、相互握手的场景。而是一些埋没在人群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了私人的注脚。他记录下了新闻中给她留下了强烈生命印象的小个体,每一个人都活跃在她的笔下,即使是一个不起眼的扫地阿姨。如果说,活跃在荧幕和舞台上的主持人都像是明星的话,那么柴静一定是那其中最不惹人眼球的平凡人。她的很多采访都会接触很多社会底层的人,与那些人接触得越多,她就越感到自己的无力,只能通过自己的笔,希望能够多帮助他们一点。

她说:他人经受,我必经受。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她尽可能诚实地写下那些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质疑、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个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她说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刺,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柴静《看见》读书笔记


柴静《看见》读书笔记(一)

第一次认识柴静,是看到了有关药家鑫的那期节目,她没有向其他人一样只是简单的评论,而是让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前一段时间,在网上注意到了柴静的很多负面消息,没敢打开看,也觉得看了又能怎样,肯定很多都是些炒作,有失公正。然后就细致的看了她的书,断断续续有三个月的时间吧,从她的文字里看到了柴静的成长、进步、成熟,这才是真实的柴静吧,因为文字是不会说谎的。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别人,想想吧,这样合适吗?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了很多问题,也觉得自己似乎在真实的活着,因为我嗅到了进步的味道,开始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每天都可以过的很充实,即使经常一个人也不觉得孤单。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更多的是和自己做伴,处理好了这段时间,你就学会了强大,可以宠辱不惊的面对很多事情。

今天早上看这本书的尾页部分,边吃早餐边看,怎么发现句句都是真理啊,说的真好,直戳你的心坎,这就是生活的沉淀、生命的顿悟吧。看书,不只是看热闹,它给我们打开了另外的一个世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每一种生活你不可能都去经历一边,但是你在书里可以体会的到,当你融入故事情节,开始和主人公共呼吸时,你就会理解人生的百态,原来有那么多的未知世界是我们不了解的,所以,以后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事情不要轻易去发表结论。

很多人说,当你把工作当作事业去干的时候,你就会享受到工作的快感,从而走向成功。柴静就是这样的人,认真、执着、热爱,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去认识改正身上的缺点,一步步的变得从容、宽容、理解,节目也越来越具有说服力。当然,也羡慕她身边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包容彼此,这样的工作谁会不为之倾其所有呢?想想自己,似乎懒惰了很多,变得不求上进,再这样下去真的就废了,自己都会嫌弃自己。所以,心态一变,你不会觉得多余的工作是负担,因为不去接受挑战、只是逃避你怎么去证明自己原来可以很出色的去完成它。

柴静《看见》读书笔记(二)

书名如其人,书如其人。于前者,可以看见柴静内心世界;于后者,从娓娓道来的故事或人生感悟中,透露出她对这个世界的关爱和对人性的剖析。于是,无论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还是对世界的觉悟,在《看见》里,都可以看见。

起初拿到这本书时,本能地认为在这本书中应该会有可以选择的标志性事件,或者会有描绘历史的雄心,然而,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柴静只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这些人,让我们本身存在的一些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最后发现这种摇晃是危险的,然而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一、生活中充满悖论

柴静的文字,有一种力量,一种有温度又有黏度的力量大多指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夹杂着探索人性的热情,关照着那些为怜悯所涵纳的不安、恐惧与绝望。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在不断地向自己发问,不断质疑,故而字里行间带有脆弱迷人的气质,与此同时,又因这种发问与质疑的持续性,这些文字拥有一种韧劲,糅合着作者的执拗与激情。

但我猜,受过严格的逻辑训练的人,会对这样的文字产生些许不适,因为其中经常使用的,恰恰是我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这种的悖论式表达,而其思考的探究,也常止于最易达成共识的界面上,诸如:过程是有价值的;人性是复杂的;认识自我是艰难的;内心要独立等。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思考者那里,你都能找到相类似的句子,以及更精致的论证过程。

二、柴静说,我的理想是不断完善自我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人的一生是不断实现自我意识的过程。当看见非典时期由于疫情的肆掠,运送病人的医生没有隔离服,只穿着普通的蓝色外科手术服时,我们明白了,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当看见偏远的双城中,出现了集体自杀事件,我们明白了,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当看见十几年遭受丈夫殴打都不曾还手,而在一天的晚上刺了他27刀的安华后,我们明白了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憎恨,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直到书的末尾处,出现了这么一句话:曼德拉说,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并让别人看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然后很多人都会这样去做。

三、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望天

梳理了思绪,能震撼人心的,往往存在于细节处。正如我们的教学,何尝不是一个在悖论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面对既幼稚又成熟的学生,我们要懂得把握其两面性;面对既活泼又安静的学生,我们要懂得其差异性;面对既骄傲又谦虚的学生,我们要懂得因材施教。从实践中获取问题,到理论中寻找答案,并有机结合。

《活着》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


好句摘抄:

1.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2.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3.做人呵,一旦嫖上以后,也就免不了要去赌。这个嫖和赌,就像是胳膊和肩膀连在一起,怎么都分不开。后来我更喜欢赌博了,嫖妓只是为了轻松一下,就跟水喝多了要去方便一下一样,说白了就是撒尿。

4.我心想就是嘛,他自己干不了的事硬要我来干,我怎么会答应。那时候我儿子有庆还没出来,我女儿凤霞刚好四岁。家珍怀着有庆有六个月了,自然有些难看,走路时裤裆里像是夹了个馒头似的一撇一撇,两只脚不往前往横里跨

5.看到上面长得不一样的女人,我心里想的就是不一样,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

6.男人都是馋嘴的猫。

7.牛老了也和人老了一样,饿了还得先歇一下,才吃得下去东西。

8.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9.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10.要饭的皇帝也是皇帝,你没钱了也还是少爷。

11.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

12.有钱人嫁给有钱人,就是把钱堆起来,钱在钱上面哗哗地流,这样的声音我有四十年没有听到了。

13.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钱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辈挣下这些钱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到这时我才知道爹为什么不要银元偏要铜钱,他就是要我知道这个道理,要我知道钱来得千难万难。

14.人要是累得整天没力气,就不会去乱想了。

15.后来我就想开了,觉得也用不着自己吓唬自己,这都是命。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想我的后半截该会越来越好了。我这么对家珍说了,家珍用牙咬断了线,看着我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我知道家珍的话,我的女人是在求我们从今以后再不分开。看着她老了许多的脸,我心里一阵酸疼。家珍说得对,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读书感悟: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狂傲不羁的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凶残猛烈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绝望与痛苦的边缘继续活着,而且骄傲而坚强的活着。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绝望和希望,在我们的命运里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亲密无间。正如没有绝对的苦难,也没有永久的幸福,它们,只不过是形单影只的生活里的陪伴,只不过是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命运之间的友情的象征。而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我们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我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我们活着的时候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尘沙,最后,默默然消失在海角天边。也许,这就是活着。

我们活着了,在爱与痛的交织里和冰与火的缠绵中,我们活着了。我们站在苦难的边缘坚强的活着,因为我们活着是为了那与痛苦相交织的爱。

文化的沦丧和欲望无休止的膨胀已经让爱这个词被流行歌曲唱的太烂。我无法再通过音乐这种被称为人类灵魂寄托的高尚艺术去理解爱的意义。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爱,它在我们活着的过程中轻轻的伴随在我们身旁。爱或许不是花开定会花落那样的伤感情怀;或许没有海誓就要山盟那样的激情澎湃,它只是静静的陪着我们,如夏日里的一阵微风,雪夜里的一根火柴,短暂却又美好,抚慰的,温暖的只是一颗小小的心。

物欲的纵横捭阖迷惑了我们原本单纯的心境,年少轻狂的愚蠢让我们自命不凡的轻薄生命,当一切真的即将消散,死神让你最后一次回眸人生,留恋的也许不是带不进棺材的名利和财富,留恋的或许只是生病时母亲的轻声关怀,失意时朋友的鼎力支持,或许是那个大雨滂沱的雨夜里那份相濡以沫的温馨。也许,这就是爱。活着为了爱,为了爱活着!

当绝望和痛苦如狂风骤雨消失在宽广的海岸线,温暖而和煦的阳光总会相聚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让我们都去到山涧,望着无垠的天边,恬静而从容的呐喊出心中的那一缕缕不凡和坚持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讲述一生的故事,有点凄惨,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中国人两千年的封建传统是为别人而活,父母为孩子而活,孩子为亲人而活。当就剩下自己时,我们又为谁而活呢?

《活着》发生在哪里,作者没有交代,但是从文中的细节和作者的背景可以推断是在浙北农村,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的鱼米之乡,鱼米之乡的生活一定很惬意吗?

福贵,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很旧社会的名字,大福大贵,人们的愿望总是那么美好,而现实总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土改,***,***到改革开放之初,主人公的一生就是浓缩的中国现代史。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


好句摘抄:

01.阳光灿烂,天空蔚蓝,还有美妙的微风,我在渴望,如此渴望,渴望着一切。我想谈话,我渴望自由,渴望朋友,想一个人待着,我真的很想哭!我感觉自己就要爆发了,我知道哭出来会好受一些的;但我不能,我焦躁不安,我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透过紧闭的窗户缝呼吸,感受着自己的心跳,它仿佛在说:你为什么就不能满足我的渴望呢?

02.对于那些胆怯、孤独和不幸福的人来说,最好的药方子就是走出去,走到某个他们可以安静地和天空,和大自然,和上帝待在一起的地方。因为只有在那里,在美丽而淳朴的大自然中间,一个人才能领略到一切本来的样子,才能感受到上帝本来是希望看到人们都幸福的。

03.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每一个悲伤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它的安慰。我坚信大自然会给一切磨难带来慰藉。

04.回顾以前的生活,我明白,我生命中的一个阶段已经永远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走了,一去不复返。

05.管是谁,只要他幸福,他也能令别人幸福。拥有勇气和真诚的信念的人是永远不会在不幸中消亡的!

06.人们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对自己的看法。

07.这里的孩子只穿着薄薄的褂子和木鞋跑来跑去,没有大衣,没有帽子,没有袜子,也没有人来帮助他们。他们的肚子空空的,只嚼一根陈年的胡萝卜,忍受着剧痛。他们从冷冰冰的家里走进冷冰冰的街道,等到了学校,走进的还是冷冰冰的教室。

08.如果我讲话,他们就都认为我是在炫耀;我沉默他们就认为我可笑;我回答就是粗鲁,聪明的提议就是狡猾;我累了就是偷懒,多吃一小口就是自私、愚蠢、懦弱、奸诈,没完没了。成天我只听到我是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婴儿,尽管我一笑了之,装着不往心里去,可我真的在意。

09.一般的人是根本不懂书籍对我们这些关起来的人的意义的。读书、学习和听广播就是我们的乐趣。

10.一旦他开始读书了就会头也不抬一下,也不会东张西望,只会时不时地傻笑两声,死活要妈妈来分享某个有趣的情节。

11.唯一让人不去想这一切的办法就是学习,而这我可做了不少。

12.外面听不到一声鸟叫,一种死一般的寂静到处弥漫,牢牢地抓住我,好像要把我深深地拖进地底下。

13.我甚至都不敢想像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还会恢复正常。我确实也说起战争以后,可那不过是空中楼阁,是某种永远也不会出现的东西。

14.每当有人从外面进来的时候,他们的衣服上带进的风,他们脸上沾着的寒气,都会刺激我把头埋在毯子里,好不让自己去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得到闻闻新鲜空气的特权啊?

15.再多的道理和感激之情也无法压制你内心的真实感受。骑车,跳舞,吹口哨,望大千世界,感受年轻的魅力,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就是我向往的。

16.一个人即便被许多人爱着也还会孤独的,因为他还不是任何人的唯一。

17.他已经给了我那么多当然是我受之有愧的可我每天还要做那么多错事。

18.在我来到这里之后,当我还只有14岁的时候,我开始比大多数女孩子更早地想到自己,更早地晓得我是一个人。

19.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更加成熟,我的爱也伴我一起成长。

20..但我现在相信,对于我们生活中的物质匮乏,我们拥有丰富的补偿。

读书感悟:

安妮,作为一名作者,她只有一部作品,但是,这部作品却被翻译成6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3000多万册。 因为它给人所带来的感动绝不是一星半点,这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对于生活最为真实的感受,这部日记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它延续了安妮的梦想,安妮的灵魂。

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那个狭小空间中唯一可以真正倾诉所有心声的地方。然而,其实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她又怎么会想到,即将迎接她的是25个月黑暗得不见天日的光阴呢?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日记陪伴着安妮从一个女孩到一位少女的蜕变的全过程,她的思想,她的灵魂都随着这残酷的现实而成长着。作为一名犹太人的她面对死亡的阴影,面对战争,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也许有人会说她的一生充满着悲剧色彩,而我说:她心底所存留的希望,是比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想去求生的愿望更为强烈的。

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躲藏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即使在那样残酷的战争背景之下,我们得到的更多是存在于生活中的美好,而萦绕在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的,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欢乐和温暖。

安妮的日记是不同于自传抑或是随想录这类的东西,她的日记亦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含蓄的语言,其实,她根本没有将这本日记给那么多人看的准备。她在日记中所记录的是她在这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她的苦闷,她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还有她的梦想,她的希望。她渴望可以自由地看到天空,而不是在深夜里,悄悄拉开窗帘所看到的黑暗的一切。窗帘遮住的不仅仅是天空,还有光明,还有自由,她自从进入密室就无比渴望的自由。她曾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她是战争与迫害的见证者,亦是受害者,她在无穷的恐惧中挣扎着生存,却依旧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有人说: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你看。也许,在进入父亲密室的那一刹那,安妮的自由就被撕碎了;也许,在她离去的那个原本应该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她绝望过,但是,在她的日记中,你更多的得到是8个性格不一的人对于生存的渴望。她曾这么写道:我对谁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无所不言,但我希望在这里能对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够成为我获得慰籍与支持的一个泉源。这是安妮对日记说的,亦是对自己说的。

存在于和平时代的我们是绝不会体会到战争的那种残酷和恐惧,我们不需要惧怕明天就会被剥夺生存的权力;因为我们可以自由地拥抱阳光,所以我们不会理解那种两年多无法看见太阳的悲伤;安妮,她甚至是比我小的孩子,她还没真正地在这社会上打拼过,然而,她所要接受的,是一个民族被一个帝国的残害的事实,那种在恐惧中重生的善良,令我不禁动容。因为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在她的作品里感受到希望,感受到梦想,感受到对和平的渴望。那时候,我不再感慨于战争的残酷,而我,却不禁为人性的一份善良而感动不已。

柴静《看见》读书笔记1000字


刚刚翻上两页,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平实无华的叙述,触动人心的故事,让我忍不住一页又一页地翻看,一遍又一遍地思考。
感觉这是一本能触动心弦的书。读完,心里却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和同样看过的爸爸讨论方知,那是因为真实。爸爸说,很久没有看这么沉重的书了,我又何尝不是,原以为这只是一本记录作者十年以来采访的书,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写下的,是自己对生命,对现实世界中种种现象的理解。读它时,共鸣一直存在,让我犹如身在其中,体会事件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内心有太多无法言表的情感,不断地肆意翻滚着、流淌着。

这本书给我两方面的震撼,其中一点就是对事物的思考,认知与理解的能力。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在哪,又为何而做了些什么吗?当我们看一部电影,一部电视时,脑中是否会第一时间想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很多被我们视而不见的细节才是我们最应该知道到的。你或许不会关心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新闻,你或许不会在意遥远他乡的违法征地或污染,你或许会对不收零钱的行为做出让步,你或许会对不开一张五块钱的发票忍气吞声。但是明天,如果被拖欠的人是你,如果被征地的是你辛苦劳作的父母。你还会淡定吗?如果明天,不给开的发票从五块到五十再到五百五千甚至更多,你还能“淡定”吗?现在的人们,为了自己少惹一点麻烦,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漠视一切。回顾历史,中国不就是因为有太多这样的人民而有了屈辱的历史。今天,我们高喊着以史为鉴的口号,却忘记了那辛丑条约的签订,这何尝不令人感到沉重。生活在条条框框,被权威“统治”渐渐麻木的人们,这又何尝不令人感到沉重。我们需要的发声人,不是某一个,某几个,而是全部,是浩浩荡荡的龙的传人们。

除了这样无声的“歇斯底里”,还有另一方面的震撼,那就是见到了作者笔下那让人心动的团队。千里迢迢,不畏艰辛,去寻找它们热血中的真理。“几十平米,低着头都知道对方要干什么的温暖是难以言表的”这段描述,着实触动了我的内心。这样一群知己知彼的伙伴,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实在令人生羡,令人感动,以至于令我一度有了当记者的想法。那些年,她们拼过,累过,战斗过,现在作者想来,也一定满怀幸福吧。

书名为《看见》,柴静将她所看见的,别人看不见的,让我们看见。告诉我们不要盲从,要理性,要理解。她说,不管怎么样,我们终将像水溶于水一样,但她不一样,她是这茫茫大江中,最真实,最清澈的一涓。

读书笔记《柴静《看见》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柴静看见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