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藏宝图莫言作品读后感 > 地图 > 藏宝图莫言作品读后感

藏宝图莫言作品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8 来源:互联网

发现藏宝图——《原则》读后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发现藏宝图——《原则》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发现藏宝图《原则》读后感

文/小可姐姐

说起《原则》一书,其实,之前我对这本畅销全球的大部头是有所耳闻的,只是因为这个书名让人感觉硬邦邦的、离生活太远,所以一直就没有兴趣买来看。或许是真的跟这书有缘,偶然间,我发现部门长的书架上就有它,嘿嘿,趁他不在随手拿起来翻了两页,这一看不得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简直是个藏宝图,于是我立刻决定要仔细拜读。

我读书有个习惯,除了小说这种情节衔接性较强的书籍,我一般会根据目录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先行阅读,《原则》当然也不例外,略过第一章,直接第二章走起。

第二章开篇第一句: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简直醍醐灌顶!是的,生活就像一场游戏,遇到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题,要想揭开谜底,首先了解它是什么,它怎么运行的,找到其规律(这个过程作者称为发现事情的真相),然后通过学习、总结,找到解决它的路径,才能破解谜题。

而发现事情的真相,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达利欧说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看法,这将是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是的,我们经常会因为个人的情绪化而对事物不能保持客观。作者举例说,多年前他在非洲看到一只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他对角马感到同情,并且认为他看到的景象非常糟糕。无独有偶,前两天跟领导聊天也谈到这个话题,他也认为弱小动物应该受到保护。但问题是,这件事情是真的糟糕,还是因为我们的偏见认为它很糟糕?假如那个事实没有发生,整个世界是会变好还是会变差?后续的影响、以及再后续的影响是什么?这样联想下去你会发现,整个世界是会变差的。事实上,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这是个自然进化的过程,个体要么适应、改进变得更强大,要么保持弱小而彻底消亡,这是大自然整体的最优化,是整体的进步,它能有效促进整个自然界的改善。但绝多数人只是根据事物对自身的影响判断好坏。是的,包括我,包括部门长,也包括之前的作者。

现实中,多数人把对自己或者自己关心的人不利的事情叫作坏事情,而忽视了更大的好。这种根据事物对个人的影响来判定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这么做的假设条件是个人的愿望比整体的好更重要。其实,客观的做法应该把好定义为对整体好的东西,并通过最优化进程来实现这种好。

看到这里,我在想,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由思考角度的局限性引起的。站在个人角度上,我们只是一个点,好比盲人摸象,只是摸到其中的一部分,以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其实不然。当我们放大视角,从更多人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就更能接近事情的真相。个体及类似的群体组成了生物链上的一环,这样环环相扣,当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或者消亡,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生物链,这就是进化。而多种多样的生物链及周围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不断迭代组合更新,促进了生态系统整体的进化。在这里,点是个体,线是生物链,面是生态系统。当我们把视角向上移动,从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的时候,我们又提升了一个高度,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从而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遇到一件糟糕的事情,比如失恋,你会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而等数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之前的刻骨铭心早已是云淡风轻。所以,三维空间里加上时间轴,就进入了四维空间,当你跳出现在这一时刻,用未来的、发展的眼光审视眼前的问题,也许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在一个公司中,老板与员工好像是天生的对立者,老板总想让员工最大化发挥其个人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却不想付出更多成本。而员工恰恰相反,总想钱多事儿少离家近。出现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都是从自身的个体利益的点出发,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同一条生物链上,员工与公司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整体,古话所说皮将不在,毛将焉附?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没协调好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没有认识到个体与组织其实完全可以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双方可以设定共同的目标、打造共同的整体的利益机制,从而使得双方能够同呼吸共命运,个体强大促进公司发展,公司发展带动个体走向更强,实现良性循环。现在好多企业在搞股权激励,就是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使老板员工目标达成一致,从而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在一个家庭中,很多夫妻都是从自身出发,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相互指责、消耗,整个家庭一地鸡毛。其实,好的夫妻,应该把家庭看做是一个整体,双方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把追求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利益最大化作为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家庭才会幸福,这样的家族才会兴旺!

类似的现象还有商业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等不一而足,好在现在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提出诸如合作共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点。

所以,当我们想不通问题的时候,跳出你的个体的点,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发现事情的真相,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整个利益方的角度、用直升机思维、拉长时间周期、用更广的视角、更高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这样我们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对生活有更多的理解,就能发现整个事情的真相,了解其运转规律,最后通过自身及组织的调整、重塑,从而解决问题,进而促使整个社会进步。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原则》读后感


《原则》读后感

01、内容梗概

书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业,创业失败,人生低谷,然后再次创业,得到回报;第二部分讲述生活中的原则;第三部分讲述工作中的原则。如果让我说整本书的最大收获,我想结论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质量的过一生。

02、大体感受

对于生活,要独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现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学会做最优抉择,评估和诊断现状,头脑开放的思考,在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要让人脑情绪部分控制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畏难情绪,进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难,并且思考应对措施和改进。

对于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开放,并且让员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有意义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机制化,并且在更高的层面去观察思考流程、机制,不断的反馈优化。

对于工作部分,再分享三个小点:

A.对于错误的态度。可以接受错误,不能接受一错再错,员工做一些事情,犯错误可以尽量避免,但总会发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错误,会影响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但是如果是一错再错,那态度和聪明度都有问题;

B.人各有所长,合理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擅长的领域,要尽量标签化员工的擅长点和性格点,匹配合适的工作,并且对于岗位,建立匹配模型,让合适的人做最有效率;对于自己,也要认清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请教那么在该领域擅长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来的人。

C.建立反馈机制。反馈是最高效的进步方法。对于流程,要有反馈然后改进,反馈点可以来自于结果和目标的对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过程中的逻辑方法,修正;对于个人,要经常自我反思,没有反馈、思考的做事情,进步很慢,就好比,有100个数字,从1-100,我需要猜出来你选了哪个数字,如果没有反馈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馈的话,2的7次方是128,那么1-7次就可以猜对,大大提高效率。

大耳朵图图读后感


大耳朵图图读后感(一)

大耳朵图图虽然只是一部动画片,但是;能让我们明白点点滴滴的道理,虽然讲道理很小但也是事,俗话说得好;小事是成功的一半。雷锋叔叔也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才有这么多的辉煌。

这部动画片主要有;胡图图,他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他天不怕地不怕。点点滴滴的道理在他身上发生,这才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这部动画片让我明白的道理很多;比如说;天有不测风云,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才能成功。

大家快来看一下能得许多道理的动画片吧!不过不要看太多,要不就会戴上小眼镜的。


大耳朵图图读后感(二)

看动画片是我的最爱,今晚七点上演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我自然也不会错过,今晚演的是第二集过生日,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图图的妈妈问爸爸:你猜明天是什么日子?爸爸说:发工资还是结婚日?妈妈说:错,你忘了是我们图图的生日呀?爸爸说对呀我怎么就没有记住呢?图图说:妈妈,过生日是不是要吃许多好吃的了?妈妈说对呀!图图说:我现在就要过生日。爸爸对图图说:人的生日一年只能过一次。图图明白的点了点头。第二天,妈妈带图图买礼物,妈妈往前走,图图往后看,看到一家商店有一只小狗,老板说:小朋友,让你妈妈给你买一只吧。妈妈看到图图也很喜欢小狗也想买一只送给他做为生日礼物,但一问多少钱时,老板竟卖五千元,妈妈感觉太贵了没有买,爸爸知道了说图图的礼物包在我身上了,你猜是什么?原来是一只小猫,可把图图乐坏了。图图看到爸爸送给他的礼物,连忙抱住爸爸亲了又亲。

看了这个动画片之后我想:当自已过生日的时候那是妈妈最难受的时候,也是最受苦的时候,在这一天我要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您,妈妈。


大耳朵图图读后感(三)

今天我看了一集《大耳朵图图》动画片,里面的内容是妈妈领图图去逛街。图图看到一个爱心献血屋,就问妈妈:爱心献血屋是什么意思?妈妈说:爱心献血屋的意思就是把大家的血献一点点,然后给需要帮助的人。图图一听害怕极了,自言自语的说:我不想献血。

回到家,爸爸说:我去献血。妈妈说:不行。爸爸妈妈一起问图图:你要站在谁这一边?图图说:我和爸爸都是男子汉,我要站在爸爸这一边。爸爸说:我决定了,明天就去献血。

到了第二天,爸爸去献血了。开始扎针时,爸爸看到自己的血流了出来,一下子晕了过去。大家把图图的爸爸送到床上。图图的爸爸说:我是不是献血成功了?妈妈拿来了一个献血证书,爸爸高兴的说:我献血成功了。妈妈说:这证书是我的。爸爸说:我献血没成功吗?图图说:没有成功。妈妈说:当开始扎针时,你就晕了过去。我们怎么敢再扎呢?图图和爸爸一起说:妈妈是英雄!

我觉得应该向图图一家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原则》读后感_1300字


《原则》读后感1300字

本书出自桥水基金的创始人Ray Dalio,通过连续四十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和日常的生活思考体验,作者不仅从“较低层次的我”直观去感受,也是去从“更高层次的我”去理性思考总结,才造就了作者这些阐述在我们面前的原则。
作者把原则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来分别展开阐述的,即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
在生活原则的部分有几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观点:
迎接而非躲避痛苦。面对痛苦,如果不是选择放任自己,而是养成习惯,总是在一定程度的痛苦中工作,你将会更快的成长和进化。在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著《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有提到三种寻求生命意义的方法,其中一种就是忍受苦难,即是你在遭遇不可避免的苦难时保持接纳的态度,并找到自己遭遇的痛苦和苦难本身的意义。你必须承受得住其中的苦痛,并去认真体味和接纳它,才能更快的进化。
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大脑在人成年后仍具有令人欣喜的可塑性。只要你通过持续不断地坚持与练习,无论是锻炼身体还是学习工作,很多练习都能给人脑带来物理性和生理性的改变,从而改变和影响你的思维。长期不断地练习会形成习惯,习惯会成为一种自然的状态,达到这种自然的状态是一个很让人享受的过程。
Ray在工作原则的部分最核心的观点是——创意择优,创意择优=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的决策。即基于可信度加权,通过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去从事并实现有意义的工作和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以及从生活中汲取最大限度的快乐。
极度求真要求头脑极度开放,克服自我意识障碍(难以接受自身缺点)和思维盲点障碍(受自身思维方式局限而难以准确看待事物),向与你意见相左的聪明人请教,通过他们的视角看问题,形成更深刻的见解。
极度透明要求人们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分享最难分享的事情,使机构能够利用全员的智慧寻求解决之道,同时确保让获得信息的员工意识到他们有责任妥善管理信息。
可信度加权的意思是对不同人的观点按照可信度进行加权,从而做出决策。较可信的观点可能出自两种人:(1)曾经至少三次成功解决过相关问题;(2)对所得结论的因果关系分析很有道理。
最后谈一下在读完这本书后对自己的思考与反思。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把书中的观点和切实生活中自己联系起来,从而去修正当下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态。
Ray在这本书中以一种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姿态把一路走来自己的心路历程总结出来,呈现给大众,也真是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帮助和启发,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勇气。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极度平和、极度坦然的面对真实的自己,并通过持续不断地修炼以及客观判断去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去做深度的自我剖析与反思,再结合具体的行动去提升和充盈自己。
保持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终身学习是一种对生命求真的态度,独立思考是独立人格的前提。连续四十多年的理性的独立思考和总结,才造就了作者的这些原则,相比如这些原则本身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输入去吸收,再通过不断地思考与反思内化成自己的原则。
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让内心变得强大,才能在自己的原则面临挑战时,仍然坚守,也无所畏惧。

原则读后感1500字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 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想要什么?(2)现实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做?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 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 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 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 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 70%,你就是上帝。

最直接的感受先写这么多。此书无疑值得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两年左右--拿出来重读一遍, 每次都应该有不一样的收获。

《原则》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本让人怦然心动的书籍。起初,简单而单调的书名,并没有出现在我的书单中,但却列入企鹅队的第二季书单。书很厚重,截止我要交读后感的作业时,我也只是读了一部分,但这并不妨碍我在后续的生活里不断阅读。

在近段时间的阅读体会里,越发认为,好书是需要不断阅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认知的提升,对好的书籍会有不断更新或者更深入的认知和体会。此本书,隆重推荐给大家,可以作为陪伴大家青年和中年的书籍,反复阅读。

为何说怦然心动,是因为虽然翻译的语言平实无华,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说的原则也是很多人曾经听过或者知道的。但大道至简,经过作者反复的体会、认知、尝试、锤炼,尤其是从作者的失败人生经历中体悟出来的,那么刻板的文字居然打动了我。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谁都有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但能称为原则,这个最根本的、最本源的认知,我想,许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和总结过。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如何度过一生?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和达成自己的目标?估计很多人,浑浑噩噩的、稀里糊涂的度过一生,安慰自己说,这就是小人物的平凡一生。

反思的价值,在本书中,仍然被重点阐述,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去粗取精,不断被修剪、不断完善的阶段。作者也不断在反思自己过往经历中失败的地方,在失败中,深刻反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鼓足勇气,积极面对并行动起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点是很多人,都有提及,但现实中,都很难做到的。人都有惰性,打着善待自己的旗号,不断的原谅自己,替自己找理由、找借口,替自己开脱,或者将责任和错误归咎于别人,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华为这样的企业之所以可以和世界一流企业抗衡,也是因为,具备深刻反省的能力,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迭代,自我升级,谦虚的向一流企业学习,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们,自己永远保持清晰而冷静的头脑,不被别人左右,不被资本束缚,为理想和梦想而战斗。

清醒的了解自己是最难的,了解自己后,如何面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也是很难的,如何克服困难、矫正或者改正错误,不断完善提升自己更是难上加难,但只有这样,人才会真正的从内心成长,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同一性。

说到此,有机会待续。

《原则》读后感2000字


瑞·达利欧,作为一位金融界具有影响力的对冲基金创始人,三十年来,领导着桥水基金公司,叱咤风云。与他惺惺相惜的挚友乔布斯一样,他曾有一段时间痴迷冥想,都拥有超强的创造力,可以在一次次的重大错误中,不断修正学习,让自己进化。而《原则》,正是他对过往经历的生活和投资的普遍性指导。整个下午,我都试图在和瑞·达利欧“隔空”对话。

人类如此渺小,无论如何努力和勤奋,对世界有多么准确的研究,他说,你都不能够真正预测下一步真正会发生什么,这被称之为“不确定性”。没有防守的进攻,在全球外汇市场和债券研究中就会变成,“不确定”性已经让他的好几位最富有的朋友彻底破产。达利欧本人也曾经两次破产,到最后公司只剩下他一个人,但得益于原则,总能像不死鸟一样经历“凤”凰涅槃重生。在他看来,如何建立防守机制,形成一个应变的操作系统,这也被称之为“原则”。

在达利欧看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生物丛林中存活,必须不断进化。资源从来都是有限的,20%的人掌控着80%的资源并非偶然。无论哪一个领域,总是有一小撮人,特别优秀,他们就是制定并主宰各种规则的英雄。例如达芬奇、牛顿、富兰克林、爱因斯坦、丘吉尔、乔布斯、比尔盖茨……等等。于当下的中国商界,此现象更甚,风投市场红杉资本基本能够在每一个大的趋势赛道精准布点;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巨头,在各个细分领域取得霸主地位,强压着中小创公司变成阿里系、腾讯系;华为专注电信领域的研发,挖了足够深的护城河,难逢敌手,这些都不是偶然。

细细品读之下,你会发现,作为一个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在他相当长的财富自由之后,金钱已经不是他的唯一诉求,他在追求一个快乐的人生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他试图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他对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具有超高的额外兴趣,并尝试和各个领域的专家交流,以获得充分开放的心态,而后者,正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业成功的法宝。

世界的能量相互守恒,没有人能够持续“占有”任何一笔财富,包括,瑞·达利欧。作为一个动物性存在,人,需要有一定的金钱来购买生活资料,并以此维系自己的生命。因此,没有钱,万万不能,但钱一旦越过标准,就会越来越变得不重要。我一直认为,金钱,于五行之中,不仅属金,也属水,一时拥有,然后可能转瞬即逝。

昨天,5月10日,李嘉诚先生正式退休了,众所周知,香港长和系创造了资产神话,让他一度成为了华人首富。可以想见,几十年来,他个人拥有财富的数量,是何等的巨大。也许很多人羡慕他拥有的巨额资产,可事实上,他亦不过是一个凡人,世界是如此的奇妙和伟大,这一丁点的财富,在世界发展的长河中,根本无足挂齿。与其艳羡他创造的财富,不如尊敬他的为人处世价值观。一位90岁的老先生,几乎没有休息过,一辈子忙碌于自己的事业中,最终捐赠了大量财富用于教育和医疗,这真的很让人尊敬。我想,李嘉诚先生一定是看透了金钱的本质,财富才能源源不断地聚集在他身上,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也。所以,人心真的特别奇妙,往往一个思维转化就能改变一切,一旦对某事某物看破,就没有什么可以执着的了。

达利欧认为,除了财富之外,健康、积极的人生观极其重要。我们要先学会和自己相处。让自己不管有没有财富,而变得快乐起来。许多人有这种危险,拥有了财富,却并不快乐。许多人为了汽车、房子、游艇、江边豪宅等等,辛辛苦苦奋斗一辈子,一旦拥有,却不一定快乐,实乃可悲。

站在平视而不是仰视的角度来揣摩达利欧,我会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冲基金创始人,他满足了吗?到了人生的晚年,他还想干什么?他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了吗?没错,他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1500亿美金资管规模),他的团队拥有最优秀的人才,他设计了流水线式对冲基金的管理流程。可以说,这么多年以来,他被各种各样的鲜花和掌声簇拥着。但他筋疲力尽,而且不能够专心,自言虽然每周工作80小时,一边管理着资产,一边管理公司,仍旧不能在最佳状态,时间远远不够。显然,他被束缚住了。人终究要考虑清楚,你到底是将工作视为什么,是驾驭它还是成为它的奴隶?是享受它,还是被它牢牢地束缚?也许,从人生终极意义的理解上,达利欧并没有达到最佳,缺乏一些中国佛道的超脱。

面对社会发展的无序,人生际遇的偶然,事物变迁的无常,我们当如何自处自洽?达利欧的态度很简单,谨守住自己的原则,依循着原则工作,依循着原则生活,那末,结果自然不会太坏。我想,这些原则不仅对达利欧有用,对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成长也有莫大裨益。试问,谁能独享有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原则,抑或藏之于名山?

合上全书,画完感触文字的最后一根横线,一次关于自我、人生的透彻反思就暂且告一段落。想想,人若常以《原则》为矢的,置“身”于其中,然后自省自励,等再次抬头看这周遭,必将恍如隔世。作者:丰子滕

《原则》读后感1500字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 Dalio 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 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想要什么?(2)现实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做?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 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 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 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 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 70%,你就是上帝。

最直接的感受先写这么多。此书无疑值得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两年左右--拿出来重读一遍, 每次都应该有不一样的收获。

《原则》读后感3000字


个人进化与极度开放——《原则》读后感3000字:

最近看了桥水创始人,华尔街投资大神瑞.达利欧的《原则》这本书,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自传,第二部分是“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此书是达利欧多年来世界观和人生智慧的总结。

看完这本书,我最想记下来并分享给大家的是达利欧关于个人进化的观点。他指出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

个人进化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认知的升级、能力的提升。想要让自我不断进化,就需要头脑极度开放(开放的胸怀)。

读完此书,我总结了头脑极度开放对个人进化作用的几点体会,分享如下:

一、克服人生两大障碍,保持积极开放的认知态度

阻碍人生愿望实现的两大障碍是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自我意识障碍是人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人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人的内心深处有被人赞誉和认可的需求,从而把批评当成一种攻击。尽管大脑更高级的部分能够理解,建设性的批评对自己有帮助,但内心的需求对批评有高度的戒备心理。

对批评的戒备、抗拒阻碍了人们对自我错误的认识及剖析,妨碍了人的个体进化。从进化的角度看,完美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假如有完美的存在,进化也就无从谈起。生物、组织、和个人总是高度不完美,存在着缺陷或者思维盲点。人要实现进化就要让大脑处于极度开放,花费力气克服以上两大障碍。

克服自我意识障碍重在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批评我们的人其实是来帮助我们的贵人,是促进我们完成个人进化的导航者。所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们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达利欧曾经收到过下属的一封邮件,里面写到:“达利欧,你今天在公司开会时候的讲话简直不及格,你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然的话,你不会讲得这么烂。以后,你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做准备,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来陪你做准备,帮你热身。”

“你要是觉得我的看法不对,可以去问其他同事,或者直接问我。”

像这样内容的邮件,达利欧会常常收到。他不但不生气,还会认真回复,所以桥水的同事之间非常坦诚相待。

极度开放,坦然面对错误,才有可能追索到事情的真相,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对错误有完整、理性的反思,才会挖掘出错误的价值和意义,发挥错误在个人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盲点,所以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陷,知道犯错在所难免。这就是现实,是真相。正因为这样,当王宝强勇敢地出现在每个艺人都不愿获得的“金扫帚奖”颁奖典礼上时,我被他又一次圈粉。他获得的是“最令人失望导演奖”,这个奖项开办九年来,每年都有人得过,可从来没有一位莅临现场领取,王宝强不但亲临现场领了奖,而且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这种奖。

谁都有不完美,但只要有一颗愈挫愈勇、不断进取的心,就应该得到喝彩。

在达利欧投资生涯早期,他曾做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赔了很多钱。他后来回忆道:那次投资失败是在他身上发生的最糟糕的事,但同时也是最好的事情。糟糕的地方在于,公司濒临破产,他不得不把员工全部裁掉;好的地方在于,这件事情教给了他敬畏之心,让他的状态从“我是对的”转变为“我怎么才知道我是对的”。

在失败后得到的体悟和成长,是成功所无法给予的。成功只会让人形成路径依赖,一直重复过去的行为,无法实现进步;而错误往往可以给我们巨大的刺激,逼着我们去反思剖析,去实现个人进化。

二、个人进化之路——“痛苦+反思”

人人都希望自己没有缺陷,弱点和错误让我们感到难堪,所以人们往往试图掩盖自己的缺点错误。然而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身的缺陷弱点,会使自己得到解放,也会拥有一颗战胜它绕过它的勇敢而明晰的心。

面对错误和弱点导致的痛苦现实,不逃避,主动反思,直面自己的问题,勇敢地拼搏在个人进化的道路上,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摆脱“低层次的自己”对个体的控制。

你的怯懦在哪里,你就把那里割开,让它流血,让它接受阳光的照耀(开放),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的疗愈和改变。

反思就像剥洋葱,难免辣得人流泪,但你还坚持着一层层剥开,是因为洋葱里面有你需要的养分。

在痛苦的现实面前不放任自己,勤加练习,养成习惯,在一定程度的痛苦中工作,你将更快地进化。

三、与可信赖的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集思广益)

极度开放的心态会让你发现他人闪光点的同时,让自己变得谦逊,谦逊的品德与人的能力同等重要。

头脑极度开放的人会意识到最好的答案不一定是自己想出来的,有可能是从他人那里得来的。所以说知道自己的不知道无比重要。苏格拉底曾经说;“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束缚我们提升的是生命中已知的、固有的。

只从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这种做法本身就有极大的缺陷。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战争奇才项羽,不但具有作战天才,而且英武盖世,同时又具有领导魅力,二十八岁就成为全国的军政领袖,但他最终失败了,三十一岁即身殁,何也?因为他太过自负而任性,这使他无法听取和尊重他人意见,导致重要的谋臣范增离开了他。最后这个个性强悍,自我意识浓厚,对人彬彬有礼且重视士兵感觉,不喜虚伪好斗的盖世英雄落得众叛亲离,英年早殁的悲惨结局。

亚里士多德一针见血地把悲剧定义为,人的致命缺陷导致的可怕结果。

可见拥有一个极度开放的大脑,与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对我们的人生有多么重要。

四、学习让个人进化插上翅膀

看了《原则》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不仅仅是讲给小学生听的,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特别是善于向错误学习。有好的学习态度的人都是那些头脑极度开放的人。

极度开放的人会将学习作为目标,不会因好面子而掩盖自己的短处,也不会因好面子而害怕向他人请教。

极度开放的人在考虑他人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力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

个人的进化是在经历了失败后,学习总结,快速改进完成的,如果你不停地学习总结,你的进化过程就会不断地循环上升。

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让人类比任何物种都更快更深入的进化。

极度开放让学习更有效,善于学习让进化更神速。

五、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人的大脑构造不同决定了人体验现实的方式千差万别。任何人的单一体验本质上都像“盲人摸象”一样存在扭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短处,如姚明篮球打的好,但他不如张韶涵唱歌好,张韶涵唱歌好,但她没有马云的创业能力……

日本吉野弘的诗《生命》里这样写道:

所谓生命,

仅仅靠自身无法被完整创造出来。

……

生命自有缺陷,

需要他人来填满。

我们彼此对自身

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觉知,

人人大不同,世界才显得如此美妙。

拥有一个极度开放的大脑,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让每一天都有收获,让今天的自己优于昨天的自己。这就是成长,就是进化。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在宝贵的时间里得到滋养,这也是对时光最好的珍惜、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拥有一个极度开放的大脑,你会体会到:

也许他是曾经吹拂你生命的风;也许他是曾经滋润你生命的雨。

感恩和我一起共事的伙伴,他们都曾丰盈过我的灵魂,使我有所顿悟。

感谢《原则》这本书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让我以不同以往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让我试着用极度开放的大脑看待、对待这个世界。

我想拥有一个不断进化的自己。作者:雷润贤

《原则》读后感_900字


《原则》读后感900字

初识《原则》这本书,在京东管理类热销榜上。翻一遍目录,深知有用、大有所用。

后来一次忘带纸质版,上微信读书搜寻,名为《原则(罗振宇跨年演讲推荐)》。故又特意去看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2017》,这是第二次认识《原则》。不能不说,罗振宇的演讲带些许喧哗取宠,但不妨碍带来一波崭新的思维。

罗振宇道:《原则》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人生算法”,我更乐意直白称为套路。这是人生的“公式”,不假思索做出更高概率的正确决断。我们有经验了,没有总结,没有套路。我们有经验了,有总结,有点套路。但记得一句话“你现在所经历以为跨不过的槛,之前或者已经有千千万万人经历过”,看瑞·达利欧跨过的经验,去总结,大有套路。

这不是对普通人虚无的成功学或鸡汤,毕竟瑞·达利欧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没有比尔盖茨的IBM高管妈妈、马化腾的国企总经理爸爸、马云政商关系浓厚的艺术家族背景。他们都是真正白手起家,而区别在于瑞·达利欧把经验总结出来给世人,史蒂夫·乔布斯只留下了曾经极致的苹果。

因此,这部书对我来说是一个现实导师。记得好几次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翻一翻,豁然开朗。“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我不相信努力越大就收获越大,那样的话我去搬砖能搬出世界首富。当然如果不努力,连搬砖的机会都没。而我坚信正确的方向、适合的套路是成长关键。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有了套路,相当于有了减少跌撞的“捷径”。

一生碌碌无为可怕吗?那一生都在努力仍碌碌无为呢?

《原则》提供了一套逻辑严密的、可执行的套路,瑞·达利欧希望大家要么不努力碌碌无为,要么努力并可以实现一点人生价值。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需要做出决策的现实。我们停不下来,也无法避免与之相遇。我们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原则》读后感_500字


《原则》读后感500字

这是Ray Dalio用一生总结出来的职场经验。Ray决不是一个鸡汤兜售者,他是一个超级现实主义者,是一个追求独立思考的人,他值得敬佩。

本书初读时你会觉得Ray在教你什么是原则?什么是立场?但细读下来发现本书的精华却是告诉你寻找对的做事方法,如何在失败中从各个角度中找到原因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原则立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不做摸棱两可的事情,不说暧昧不清的话,儒家一直以来信奉的中庸之道,用含蓄婉转的语言营造出愉快的社会环境以及所谓的和谐人际关系........这恰恰是原则的对立面,是人生规划大忌。

言简意赅的总结本书就是:沟通上极度透明、极度清晰自己想要什么、力争客观理性的分析自己的位置和立场、通过设计一些流程or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坚定不移的执行力。

这是一本值得人反复读的好书,适合那些对自己人生有野心有要求有规划的人。

《原则》读后感90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原则》读后感900字,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原则》读后感(篇1)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作为顶尖高手而愿意著书立说分享经验者,是少之又有,一方面忙着闷声发大财,另一方面也不愿公开操作秘密,但索罗斯写过含混晦涩的金融炼金术,利维摩尓也写个一本簿簿的小册子,但从系统性逻辑性都不及这本原则。既然能公开,也就不怕模仿,理论上每一个桥水的员工不仅掌握这本书上的原则,更掌握了这本书上未写的投资原则和模型,完全可以复制,但华尔街到现在也只有一个桥水。

如果调出当年道琼斯指数、利率以及黄金等大宗商品的走势,可以更好理解达利欧的进化,如果能掌握当时每一个重大宏观事实,则能更深刻理解他每一次理念的演进。达利欧非常幸运,第一份工作就是商品交易员,这需要一开始就形成全球宏观视野,如果是股票,则视野和格局要小好多。3年创业卖报告,82年大败,总结了一句话,售卖水晶球的最终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从预测到应对,这是第一次进化。观测到当年首富垄断白银破产,再看到澳大利亚的啤酒商因为大量美元敞口而倒闭,瑞知道避免在一个方向上加杠杆下重注。这期间桥水其实是在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实现客户风险中性的目标。随后通过实战者鄙视的CAPM,测试了15个不相关的标的基本可以实现稳定的阿尓法收益,不用太费力去赌方向之后基本走上了纯阿尔法的风险中性的道路,熊市有收益,牛市一般般,但不亏对大资金有致命的吸引力。从预测到应对再到风险中性,是桥水演化的三部曲,当然应对并非不预测,中性也是通对预测和应对实现的。

乾卦九四或跃于渊,这个或真是极贴切,不小心坠入深渊,有的让错误彻底击败,有人则能让痛苦成为动力,在至暗时刻能跳出来,再次腾飞,然后功成名就,飞龙在天,再亢龙有悔,全身而退。瑞的人生是乾卦最好的解释。

关于进化,瑞认为是宇宙的法则和根本动力,从无机到有机物,从有机到单细胞的生命体,神经元从低级结构到人类的巨型结构,生命似乎在进化;从茹毛饮血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市场文明再到信息化全球化,社会也似乎在进化。乐观者总是看到进步的一面,悲观者看到另一面,太阳总会失去光辉,黑暗也将来临,不是每一次的变化都是进步,动物的器官会退化,人类社会也会退化。武王灭商,有节操的已经在首阳山饿死了;楚汉争霸,勇敢的人一抹脑袋,地痞流氓胜利;从希腊到罗马,不是进化;中世纪的黑暗中,阿拉伯是世界文化昌明之地,但千年之后,已是宗教争端、恐怖活动的根源之地。世界会演化,但不一定进化。

关于真实,瑞认为理性和情绪并存,希望保持头脑极度开放,用理性战胜情绪,追求真实透明,瑞的做法是独立思考,从不跟随。这方面索罗斯走在前面,凡是真实,皆是虚幻,独立思考,然后跟随。

开放透明放在西方文化背景和投资领域是可以的,投资只有赢家输家,没有专家,一部金融投机史就是不断塑造权威,又将权威打倒在地的循环过程。国内企业最多是一个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任正非的训话之时,副总要拿笔做笔记;董明珠的重要讲话也要印发全体员工学习,国内需要的是权威和集权。

从光辉的思想到光辉的业绩之间隔着千山万水。理则顿悟,事非顿除。有强大的理念,必须也要打造最强的工具,在AI时代,尽量让工具模型智能化、动态化,算法精深者占优。

上士闻道,勤而行子;中士闻道,或存或亡;下士闻道,哈哈大笑。原则很简单,工具也不复杂,但做到才是得到。

《原则》读后感(篇2)

爆裂的九大原则: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系统优于个体。

比较颠覆过去的认知:

1.涌现优于权威比较符合互联网平权运动下的新组织形态;

2.风险优于安全其实就是反脆弱性的提现,杀不死我们的终将是我更强大;

3.违抗优于服从,一颗叛逆的心往往是前进的特征之一,但别跟老板谈论这个,容易无伤,心里知道就好了。

4.多样性优于能力,引申来讲就是生态思维,但是不是说能力不重要,而是有能力的多样性个体组成的生态才会进化效果好

5.系统优于个体,系统思维很重要,可以避免个体差异带来的不稳定。

书中有些例子挺有意思,可以翻着看看,增加多样性的idea

《原则》读后感(篇3)

《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读后感1000字:近两个世纪,人类科技极速迭代,虽然现在摩尔定律效应递减,但谁也不能说人类接纳知识的速度赶上科技发展的速度了,思维迭代十分必要。书中作者提出了9个在未来极为重要的观念,这些观念有的相互联系依存,以下是我的思考和理解:

一、涌现优于权威

涌现是社会民主发展到一定阶段,民众的生产力创造力自由体现的必然结果。换句话,协作大于单打独斗,一线的应变效率优于上层的经验处置,这也是同一个意思。

二、拉力优于推力

凝聚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要大于储存资源的能力。

我赞同作者的一个观点,创新成本的下降是社会进步的标识,在过往时代,不管你要在文学、还是科学方面有所建树,前提是必须有不菲的成本。而现在,是越来越细化、紧密的分工协作造就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更多的协作必然要求更多更广的资源交换及分享。创新成本的下降也带来成功成本的下降,一个人的成功更多依靠自己,未必仍须父辈、祖父辈积累资本、创造条件。

在以前,只有短暂的时期和区域,民众团体才能成功对抗精英团体(起义)。精英团体能控制知识、铁器的传播,阶层相对固化,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式。为了应对人类面临的不确定威胁,领导团体必须随之扩容,我觉得以前是给了普通个体更多的成功机会,而最终机会会落到普通民众团体。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的智识差距在缩小,特别是互联网将民众联系更加紧密,作为民众团体的智识应该优于精英团体。国家也不应该作为统治民众、为少数精英服务的工具,它是因为民众让渡部分公权力而形成的,它应该服务大众。

三、指南针优于地图

换句话,思维优于知识点。地图有着更大的信息量,也意味着更加难以更新、储存和携带;指南针代表方向,也意味着强调工具的使用。

四、风险优于安全

冒险孕育着创新,而变化越来越多,固守安全越来越难。在加入时间这个变量后,当初选择的安全未必安全,必须勇于接受和应对风险(变化)。重反应轻预测,重行动轻计划,也是基于这点考虑的。

五、违抗优于服从

当然,科学进步是属于无样板、不可重制、没有确定道路的成功。工程学思维能达到的目标,可以通过计划和管理实现;而没有确定方式的解决问题,更需要个体发挥创造。

六、实践优于理论

七、多样性优于能力

首先,接纳多样性是保持理解和学习新事物的绝佳习惯。

多样性的巨大好处在于能避免偏见,部队的问题最好交给军人来处理,医院的问题最好交给医生和患者来处理,公众的问题当然需要各方面参与。要不要多样性,到什么程度,仍然取决于你所面对的问题。

八、韧性优于力量

需要韧性,是因为力量不足,而几千年的封建时代都已终结,哪有太多绝对力量。虽然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有力量的在不断强化他的优势,也在削弱韧性的作用,但没有韧性,就没有退路。

九、系统优于个体

这不是说团体优于个人,而是说,个人的技能,只有融入系统,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原则》读后感(篇4)

花了将近九个半小时,将全书粗略浏览了一遍,确认了它值得花更多的时间去求索。

这是极有指导实践意义的一本书,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不管处于金字塔的哪个位置,都有诸多益处。从未见到此类书有逻辑如此清晰、层次如此分明的,这让我读来很是畅快,乃至被感动。并非是我少见多怪,而是此书的成书背景早就决定了它如此特别:

1、这是作者四十多年的原则积累;2、这是作者从1人到1500人公司的亲历实践;3、这是有技术团队支持、有专家团队提供咨询与检测;4、瑞本身的创造性与领导力

我觉得这是一本讲管理思维的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内的自我管理,一是对外的所有管理(包括:人际关系、工作事业等等),因为我是一个“内向者”,我更偏爱它关于对内的自我管理,尤其是它的【问题日志】,这也是我将要把本书中诸多项付诸实践的第一项。

之所以会选择【问题日志】,是因为我是一个自我管理者,从小到大不服别人管,放任自流惯了,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的思维盲点,总是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误,直到错误导致的后果明明白白摆在了自己面前,我才反应过来:更上次同样的问题,我选择了同样的处理流程与方式,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得到了同样的后果

就写到这吧,之后再说。

《原则》读后感(篇5)

以上的过程,尤其是从A到B的过程,我认为是最值得管理者与执行者反复思考的。作为最后一段,我想从另一本与《原则》毫无关系的书中引用一个有些相关的小故事作为结尾。基本背景是阿里巴巴在2007年B2B业务上市后,在2008年迎来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在这个时间点:

2008年7月1日,阿里巴巴在杭州梅苑宾馆召开组织部全体会议……有人挑战马云:“如果马总您的决定出现了明显的错误,那谁来制衡您?”

马云平静地回答:“第一,公司没有人可以制衡我。第二,如果我已经做出了决定,哪怕是错误的也必须执行。第三,你们都认为是错误的决定,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

马云在几乎所有高管都反对地情况下,坚持执行狂风行动,大幅让利给“严冬”中的中小企业,结果收到了中小企业的拥戴,客户数量井喷。虽然单价低了,总收益反而增加。

挑战马云权威的同事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这是马云在阿里巴巴所倡导的文化之一。每次组织部的会议,就是说真话的会议,大家把心里的想法都抖出来,辩明白,事后谁也不计较。有的同事在会上被马云批得体无完肤,晚上又会出现在马云家喝茶,聊天,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原则》读后感(篇6)

如果我们善于思考,乐于总结,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提炼固化一些自己的原则以此为日常标准则坚持去做,我相信运气不会太差。

而如果我们不够积极内省,想通过便捷的方式获取别人的经验教训,那瑞.达利欧的原则可以帮助到你,这些深思熟虑,久经世事考验的原则会简化和改善你的决策。其实不管原则从哪里获得,是别人传授还是自己总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运用这些原则并不断改进完善它。

正如读曾国藩,学会了他读书不二、慎言、早起保身,交友勤加来往的原则(能随口说出的几条,还有);读杨绛,愿意追随她不与人争但维持实力随时准备斗争的淡定与从容的人生哲学;读老子,正在学习处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大道至简的人生智慧。

读瑞.达利欧,总结的原则特别多,生活原则部分,通过运用直面现实,接受并应对现实等原则分享了探索出实现目标or理想的5步流程,感兴趣可以详细学习,这一部分对几乎很多人应用所有事都是适合的,给我最深印象且能到以后的工作中给予帮助的是:基于可信度加权的创意择优,极度求真与开放透明。这一部分在生活和工作原则中都是核心内容。

因为客观看待自身很难,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依赖其他人的意见,有了分歧不是隐藏而是公开分享看法,将会减少误解并更快的接近真相。我们的头脑越开放,就越不会自欺,其他人也就越会给予更多的诚实的反馈,受益良多。同时在我们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请教擅长的其他人,是一个应该培养的出色技能,通过他们的视角看问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做将提升你做出良好决策的概率,帮助我们建立起安全护栏,避免自己做错事。同时为了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做到最好,也必须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人抱着一种真诚的担忧,担心自己不是最好的决策,从而以极度开放的心态看待问题,是一种有效探索不同观点和可能性、不受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阻碍的能力。选择正确的人通过独立特别的思考方式做正确的事,以创意择优的理念探寻极度真相和彼此间的极度透明,可以追求工作与人际关系两方面的卓越。

用错误日志的管理工具,把问题呈送到管理层,问题和分歧摆到桌面上去解决,剪辑管理层会议记录中重要的片段发给员工或者制作出虚拟现实的案例用作培训或者新人带教上,在给员工做过MBTI的心理测试之后创建棒球卡(员工个性,优缺点,擅长点)合理团队搭建与排兵布阵,达到高效产出,这些具体的追求开放透明的细节或案例,都非常值得借鉴。

《原则》读后感(篇7)

【20xx09】

好书都值的精读,用时10小时。在达利欧老爷爷引领下的桥水,其公司价值观值的我们思考:

一家公司的价值观决对其发展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看完工作原则后,对公司的boss们无比崇拜,管理好一家公司需要注意的地方真是太多了,公司一大就患“大公司病”,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问题,采取什么方法管理人的具体描述在工作原则这部分内容。

印象最深刻的观点是:

反思发生过的事,正因为不善于总结,不善于归因,才会觉得眼前情况是新情况,不知如何解决因此对事情进行总结归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书中将原则分为生活原则及工作原则,工作原则这部分特别值得管理者及领导者阅读,强烈推荐,书中还举例了多种管理工具,进入工作岗位后值得尝试。

从今天起,做一个充满好奇、独立思考、追求大胆的目标、从失败中总结的人。

《原则》读后感(篇8)

本月有幸乐读中奖,书名是《原则》,听书名以为是一本讲枯燥的理论型知识,但收到书之后从包装上课很高大上,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书看了起来,本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金融投资机构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本书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达利欧的个人经历简介,作者认为通过叙述他的真实故事,可以便于读者判断书中的原则多大程度上适于读者自己和所处的环境。作者回顾了自己的思想的形成,将自己受益匪浅的所知所感、痛苦和挣扎的纠结都一一陈述,拾起珍珠串成项链,最终构建出了这些让人信服的原则。

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则。其实达利欧的初衷是写一本工作原则的书,但在写书的过程中发现他在桥水实行的工作原则背后的基础是他的生活原则,两者是无法分开的。所以在最终的这本书中,生活原则部分是整本书的“真正的核心,因为他将说明为何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任何事情”。

第三部分是桥水的工作原则,其实这些工作原则只是生活的原则在集体中的自然推倒。它们遵循生活原则的基础,描述的是认同这些生活原则的人如何在集体中达成1+1>2的效果。

对我印象最深的三句话是: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面对事实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就是我们做事的原则。现在出版的这整本《原则》实际上是作者计划中的上半卷,随后会有经济原则和投资原则组成下半卷。

不论是书的内容,还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这位传奇人物的坦诚、通达带来的感染力,都值得一读。我更期待读他的下一部。

《原则》读后感(篇9)

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有原则?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呢。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成功学的书,可是大部分只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今天就发现了一本好书——《原则》

《原则》这本书是比尔盖茨推荐的一本书。而且在世界上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喜欢读书的我自然也想读一下这本书。

这本书首先介绍的是作者的成长经历,他的父亲经历过美国大萧条,抗战和朝鲜战争,在战场上的磨练,让他的父亲成为了一个坚强的人。同样这种性格也影响了作者。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在成长过程中,不会越来越容易,只会越来越难,因为你要挑战的东西越来越难。正如对于某项运动来说,一个奥运冠军并不比一个普通人觉得简单,因为奥运冠军挑战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只是单纯的努力,就会陷入低水平勤奋。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我们越努力,就离成功越远。

作者说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固有的优点和缺点。作者的缺点就是不喜欢记没有内在逻辑的东西,也不喜欢听别人的指示。这些性格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后来作者在大学成绩很好,而且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混乱自己的目标,在执行中容易放弃,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读完原则我的感受是我们选择直面现实,接受现实带来的痛苦。理解人和人的不同思维,坚持正确的原则,那就可以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原则》读后感(篇10)

在书写本篇《原则》的读后感1之前,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完整详细的理解掌握全文。不知自何时起,内心已被这个喧嚣噪杂的生活所淹没,能读的书都是一些碎片化、快餐式的所谓知识,以及各种鸡汤、方法论、情商论,仅仅是选择划个重点还是截屏罢了,沁入骨髓的还是学生时代形成的记忆,通过眼观、耳听、手写、心记再反复考试行成条件反射式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作者名字,在这方面不是我的强项,运用那个时代的联想方法,一个不忘本的美国老头悠闲地吃着中国的达利园小面包,一下子就记住了瑞达利欧这个名字。再读《原则》似乎又找到学生时代那种对知识的感觉,谢过老刘推荐。

《原则》作者是美国人瑞达利欧,生于1949年长岛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与共和国同岁,同样他的一生与中国交集甚多,第一部分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梳理出他清晰的成长历程,作者如此大费周章介绍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背景,我觉得更应该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用大量篇幅是为了更好的铺垫,把后续从业,创办桥水并实践人生的第三阶段做了一个良好的内在逻辑说明。

初读本书给我的印象更多像本哲学与方法论的结合体。开篇直指原则的本质是根本性的真理,是行动的基础,与《道德经》开篇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合我们如今所处的环境,错综复杂、处处喧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何能够妥善安排,离不开一个行事原则,实事求是抓住事物本质,起身追马,不如退而种草。

生活充满重复,工作熟能生巧,相似的事情也是不断出现,前人们总结的各项风俗习惯,道德法令,以至于器物制作,工程繁浩,简而化之都是总结原则的体现,不断整理形成路径,随着积累发展,逐渐辩证优化原则,使之与所处的生产力水平所匹配,后来者居上就由此而来,不可想象一个没有原则,没有积累的蛮荒会是什么样子。

由于本书更像是一部生活工作使用手册,凝聚了作者一生的阅历与工作经验,有作者所处环境,人生阶段的独特性,死记硬背不是我的真实意图,对于书中所提的工作方法,防范措施,在到达那个人生阶段前夕来体会遵守可能效果更佳,在此我更愿意分享一些具体理念,更适应现阶段发展的观点:

1、极度求真,极度透明。一个小孩子如果在他的成长环境里爷爷奶奶讲中文,爸爸讲英语,妈妈讲西班牙语,只要多交流,用不着刻意教,他就能自然而然掌握这些语言表达方式,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几乎不可能,难道是成年人智力不如一个小孩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小孩能更加真实,更加透明,敢于张口,不怕出丑,认认真真表达自己的需求,一个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环境更能提高学习效率,让人极度舒适。

2、创意择优,对可信度加权。在一个彼此信赖,实事求是的环境里,基本要求就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由于每个人所处环境,性格的不同,观点必然有异,这就要求对各种创意进行选择决策,寻找那个最适合的创意。可以根据以往成绩对本事项的决策人进行权重分配,选出最优方案,最大可能避免不利影响。如腾讯公司最初在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三个微信开发团队,做同样的事情,最终广州团队胜出,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形成神一样的垄断,助力公司二次腾飞,就是典型的创意择优。

3、奉行头脑极度开放,在进行决策过程中,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是两个最大的障碍,一个有逻辑有意识的自己与一个情绪化混乱的自己不断争夺大脑的控制权,这个如同视觉障碍一样是与生俱来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个头脑封闭的人,有太多先入之见,固执较真喜欢钻牛角尖,俗话说就是油盐不进,乐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反之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更愿意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乐于探索,善于听从别人的观点,敢于承认自己不会一直正确,我杭州有一个朋友,交往多年了,他就有一个习惯,凡事自己总是对的,好在比较谨慎,可依然受困于此、圈子很小,合得来的都是比较看的开的,没有利益交集很有限几个人。做一个头脑开放的人对于个人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4、设计机器化的模型,根据各项数据变化,通过内在逻辑进行回归分析,把决策过程做成一个美丽机器,通过此消彼长的关系嵌入模型进行决策。

5、有效决策,先了解事情本质,剔除主观情绪,综合分析眼下的形势,找到一个可信,懂行的人讨论,做农产品就不能去问一个只做国债的,做矿产的也不能请教一个做外汇的,老话叫牛头不对马嘴,想创业请教行业成功者,他告诉你的是方法,问失败者他对你讲的可能是,这个不行,不可能赚钱。

初读此书,常常流露出作者细致、谦虚、谨慎的优异品质,总是担心你读者不能完全体会他的用意,又恐怕过犹不及,处处讲究辩证法,凡事不讲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各种方法要适时、适地、适度,再次感谢作者达利欧先生,及译者,还有深圳金海龟团队,期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阅读,实践《原则》通向人生的自由王国。

《原则》读后感(篇11)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亲情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什么样的关系是良好的?ray dalio认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开放诚恳的关系,人们彼此坦诚相待。反过来说,如果戴着一张虚伪的面具,别有用心的跟人相处,那么不能称得上是有意义的人际关系。ray dalio的观点给我带来的启发是,不论跟谁相处,都应该保持开放诚恳。

我们人生似乎面临一个“要么全得,要么全失”的选择,在投资这件事情上,要么冒很大风险追求高回报,要么降低自己的风险,满足于取得较低的回报,这时候你需要耐心地做出选择,通过这种方式,你将摸索出如何尽最大可能让二者兼得。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但你需要不断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满足于最初对你显而易见的选择。在个人职业生涯上,一种想法是安于现状,日复一日打工,另一种想法是自己创业做,两条路看起来只能是选择其中一个。很显然,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按照dalio的观点,我应该继续寻找出路,相信终有一天会找到。直接辞职显然把自己搞得压力太大,现阶段应该是多做一些小尝试,看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寻找工作中的“圣杯”。

ray dalio的投资方法论看上去很靠谱,确定投资原则,利用历史数据测试,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不断完善决策体系。利用计算机和程序跟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全球经济,根据最新进展做出最有可能有利于自己的调整。这不就是现在很热门的大数据分析吗?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当事件A发生时,有多大的可能性事件B也会发生。这个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就得朝着这个方向走。不断去磨练自己的决策原则。

原则读后感2000字


距离上一次发读书笔记快一个月了,这期间陆陆续续的写,也反反复复的删,一直纠结于如何让观点内化于心,还能呈现出逻辑有形的阅读体验,几次初稿下来,我认清了这不是一时半会能练就的事实,所以还是慢慢来吧。和上次一样,第一段落纯属我的碎碎念,这段时间在休假,在一个频率下生活了那么多年,最开心的就是能够拓展自己的带宽,听到更多的声音和认识更多的人;早起,跑步,写阅读笔记,把好的习惯,一个个先建立起来,恢复回来,刚刚完成这个月的一百公里和半马,这个周末就只安心地剩下阅读笔记了;

现在看书是越来越慢了,特别是经管类的书,强烈的代入感总会使得一些章节看了又看,每每还有不同的收获,就像今天要讲的这本《原则》,作者是瑞·达利欧,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公司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经济理论,管理哲学上有自己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他创办的桥水因为成功的预计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而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他本人也成了各国首脑的座上客;而他所创办的桥水在金融领域里面,一直也是个“谜”一样的公司,据作者书中序言所述,他不满外界对桥水扭曲的报道,同时也在“知天命”之际想分享一些他的成长和体会,所以才有了《原则》一书的出版,这“分享”直接就把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畅销书”作家,从这点也可以见识到瑞·达利欧的不一般。

原则这本书介绍了瑞·达利欧的一生的成长和起伏,在书中他很多的观点,给我的感受还是传统西方精英的那一套认知;但通读完整本书后,还是感觉值得细细阅读,用开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对自己的总结,“无论我一生取得多大的成就,主要原因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这无知的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做。”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想传递给读者,他一辈子是怎么在不确定性中做决策的,而这恰恰就是《原则》的精华所在。

决策和思维能力不同,人天生就有思维能力,而决策能力只是接触现实的过程中学习的结果。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事件,往往是决策上的成功,例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长征”,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登陆“,这些战役决策的经典之处,就是从当时的条件下来看几乎是反常识的,但从事后看当时做出这种决策也是有迹可循,这就给了“什么是最好的决策能力”一个很大的探讨空间;人无时无刻都在面临决策,我们在决策前最好是通过既往发生的规律,在不确定性中找类似参照进行推演,在对比中做到创意择优。

瑞·达利欧用很大篇幅来解释这个“创意择优”的过程,创意择优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为了得到一个有效的决策库,需要从组织文化,人性甄别以及专业可信度评分上做决策因素积累;在“原则”里,任何看起来无规律可循的的决策,事实上都可以分解成有规律的小决策,在允许试错的基础上不断的迭代出更优的“分解系统”和“决策数据库”,从而”以变应变“。

瑞·达利欧这种建立在非常理性的经营方式咋一看很另类,他似乎想用一种教条式的“原则”,想把人性牢牢套在算法中,从而只得到一个”纯开放的大脑“来确保“创意择优”。在过去四十年里,他在桥水的运作中证实了他的方法的可行性。当我看完正本书,我很难说清楚瑞究竟是一个企业家,哲学家,还是一个心理医生;在”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一章中,瑞提及了他对大脑,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在他的任期内,桥水似乎就是他的个人临床;他发明了”桥水棒球积分卡“把参与讨论的人,通过相互打分来把人的一些主要特征显现化,例如区分”有创造性的“和”坚持贯彻落实“的人,这种将人标签化的做法很有争议性;

爱德华·威尔逊在《人类存在的意义》一书中,提到人类的进化会促使大脑不断进化出管理更大群体的能力,群体之间的竞争就变得比个体之间的竞争更重要,同时拥有更多合作性个体的群体发展得更好。这一进化使得利他意识、伦理观、良知和尊严意识发展起来;瑞引用了爱德华的研究,显然他的做法也是建立在这种群体性利他意识下,按瑞的说法,这是一种”极度开放的大脑“,他还为如何训练做了一些分享(瑞引用了《习惯的力量》和《刻意训练》,这些同样是有趣的书,也是我下次的分享笔记);

瑞·达利欧用”人与人大不相同“,来解释很多经营过程中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例如他提到的一个企业决策场景就很司空惯见;

许多年前桥水试图对债卷市场形成系统化的全球性理解,当时由桥水的鲍勃·普林斯负责,尽管在理念上大家都能理解要干的是一件什么事,但具体落地方面却迟迟毫无进展;理念型的人大略地设想出要做什么,并希望细节型的人自己找到办法,当后者找不到办法时,前者就觉得后者毫无想象力,而后者觉得前者自己都没搞清楚。无休止的讨论,相争,陷入僵局,所有人都觉得是别人的错。

假设一下,在决策之前,如果能了解到参与讨论的人的”棒球积分“,例如我们知道了谁是喜欢专注于计划并遵行的”计划者“,谁是关注周围发生的情况并适应的“发觉者”,是不是可以在不同阶段找不同的人来完成决策和推进!不要去指望改变人,学会选择更有效率;这是瑞·达利欧在”用对人。。。一章中一个重要观点。

瑞·达利欧的原则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经营的一种通识,在中国突然”火“起来,或许是和中国的人情社会有种鲜明的对比,从传媒角度上,有争议的东西只是更适合传播,至于观点和做法就见仁见智了。在我看来,原则里很多介绍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主观因素的分析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这在很多其他心理学书籍里同样提及,但像瑞·达利欧这样,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和贯穿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并梳理成一套完整的指导体系,加上写作逻辑非常清晰,这本书可以说这绝无仅有的经典;当然限于笔记的阅读体验,作者还有很多难得的独特观点没有在这里一一披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好好自品一番,欢迎留言分享。

《原则》读后感_1800字


《原则》读后感1800字

这本书的作者叫雷·达里奥(Ray Dalio),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 100 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根据福布斯的统计,他也是全球最富有的 100 位富豪之一。他创立了一支叫做“桥水(Bridgewater)”的对冲基金:这支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 1600 亿美元,换算过来差不多有一万亿人民币, 是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达里奥本人被称之为“对冲基金教父”,媒体甚至管他叫“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全书被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个人奋斗史的介绍,第二部分是他总结出来的人生原则,第三部分是他总结的工作原则。后两部分的人生原则和工作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主要以清单体的形式呈现,每条原则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我的历程
“我的历程” 叙事结构整体参考 约瑟夫·坎贝尔 的神话学巨作 《千面英雄》中英雄旅程的几个主要阶段。
启程:12 岁买了自己的第一只股票-东北航空,大赚一笔,误打误撞进入资本市场
启蒙:毕业于哈佛商学院,进入大宗商品交易领域,逐渐积累经济和社会资本
考验:对自己过于自信,在看衰宏观经济的情况下,投入所有的资本,最后公司倒闭,个人的财务状况也出现严重危机。但他挺了过来,吸取教训,重新开始,一步步逐渐将桥水打造成全球巅峰的对冲基金公司
归来:回报社会,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去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包括通过“原则”这本书把一生的智慧传承下来
其中的考验阶段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只有经历过绝望,重新认识自己,才能真正的走向伟大,成为英雄。就像 Steve Jobs 在回顾 1985 年其被苹果解雇的经历时说:“那是一剂苦药,但我猜患者需要它。有时生活会给你当头一棒。不要失去信念。我确信推动我不断向前的唯一动力,是我喜欢我做的事。”
生活原则
这里谈谈书中总结的生活原则,也是跟我们自身的成长比较相关,有思想上共鸣的。生活原则共分成五个部分,逐步展开。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
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分别是:明确目标;找出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规划方案;坚定地从头到尾执行方案。 这套框架可操作性高,对于分解目标很有帮助。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在上面的五步流程里,我们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来发现自身的盲点,这时候就需要做到投保极度开放,对各种不同的意见持开放态度。这里列举了一些做到头脑极度开放的思考和建议。
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特性,通过相互合作,让合适的人各司其职以支持你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
学习如何有效决策:最终的决策还是得靠自己,这里列举了一些有效决策的方法论,包括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 ,综合分析变化中的形势,高效的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等等。
工作原则
工作原则更多的关注与如何管理企业,实现企业最优效率的运转。个人感受并不深刻,这里不再展开。
痛苦+反思=进步
这些原则是怎么来的,我们怎么去提炼适合自己的原则?这一切原则背后的核心观念主要是:痛苦+反思=进步。正像卡尔荣格所说:“人需要困难,这对健康来说是必需的”。把每一次痛苦和跌倒都当做学习的机会,不要逃避困难,要主动去迎接困难,从痛苦和失败中学习,总结失败的原因并提炼成原则,作为下次碰到类似问题的指导思想。只有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迭代学习,不断进化,才能实现快速的进步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而且像长跑者忍耐痛苦去体验“跑步者的愉悦感”一样,通过这样的持续锻炼,你会逐渐养成习惯,不再畏惧犯错,而是享受从犯错中学习的愉悦、
如何践行原则
这本书更多的一种内功心法性质的存在,并不是对每一个都适用。毕竟作为曾经创建并管理世界上最大规模对冲基金的CEO,对于人生,对于世界,有着超越大多数普通人的深刻认识。因此,很多瑞认为重要的原则,我们能够领悟的并不多,更谈不上合理的运用。
更多的是启发的作用,抓住其中的核心观念:1. 生命就是持续进化,2. 痛苦+反思=进步。从自己的经验,失败和痛苦中总结出适用自己的原则,不断总结和进化。
换个角度去理解,我认为大脑是可以被改变的,或者说思维方式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是可以进化的。这点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都有非常多重要的发现,比如像 Carol Dweck 的著作 Mindset 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了一条教训,创建了一条神经回路,但是不久就遗忘了;通过原则的方式,不断的重复和强化这个神经回路,从而把这种思维方式固化成习惯,实现头脑的进化。
这才是原则的真正意义。

《原则》读后感_4500字


《原则》读后感4500字

大概一年前吧还没毕业,被一位大佬推荐了Dalio的principles,那本123页的英文版pDF,当时努力看了40几页,体会就是“对对对,你牛逼,你说啥都对”。我靠,果然这世上最浪费时间唇舌的事情就是跟年轻人讲经验啊!往往经历过一些跌宕起伏回过头来想事情是比较容易的,正在上坡的人不见得有余力这样想。

过去一年,从校园走向社会,尤其从事投资这份工作,接触的人事面广了,强烈感受到不同人在专业、能力、生活方面能够形成多么巨大的差异,对未来的期待与真正发生的情况不符,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巨大的机会还是错误,总想着拖到事情发生的一刻再听天由命,焦虑时总能放声大哭。但以上种种并不足以克服我的防御天性和情绪化心理想要立刻谋求改变,可能是我得到的赞扬远远多于对我的批评,过去积累的一些优越感(比如成绩排名、颜值、一毕业能进不错的投资机构等)让我觉得把自己安于一个舒适的节奏,缓慢的适应新环境,只要on the track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直到发生了两个转折:第一个,我司的投资风格将面临切换,在不知道自己能发挥多大价值的前提下,我不确定自己是继续安于本分做小朋友还是开始冒风险试验自己的决策;第二个,和男票相处一年多,渡过蜜月期,矛盾频发,为什么他能始终不动声色,我明白自己不应该再是那个纯真而容易受伤害的小女孩了,人不是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而要去正视必须看清的事情啊。彼时我真切地产生了想要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和维护一段长期关系的想法和决心。

2018年3月一刷576页中信出版的中文版原则,相比于以前大佬发给我的精华版Notes,中文版不仅没有了语言阅读障碍,夹杂了Ray的个人经历和肺腑之言,你可以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推为什么他会总结出这样的原则而你通常会选择怎么做,然后思考为什么他和你的认知会产生那么大的差距。每次Dalio举例一些情境,你都可以试验一下,原本很鸡汤很工作手册式的书就会产生比较有趣的阅读体验。大佬倒觉得精华版更好,可能和个人经历有关,他本身是那种排斥浪费时间在阅读无用篇幅上的类型。对于像我这样的多数人,毕竟很多见识和经历过去不曾有,一辈子也不一定会有,没有实操体会的话结论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就像数学考试,背结论容易,但考试换了题干就又不会,记住推导过程,即便一时忘了结论也能现场推导出来,只有理解了并活学活用才算掌握。最好的设想是先用他漂亮而自洽的世界观和逻辑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尝试推导适用于自己情况的原则1.0,根据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情境和选择,不断提炼和修正原则2.0、原则3.0……我会从现在着手做起,敲那么多字(用手机不容易啊)也是实践的一个开头嘛。

Ray的principles是怎么来的?Dalio本人在做任何决定时,都会仔细思考并写下决策标准,这些原则都是以非常清晰的方式列明的,其他人可以轻松地评估其中的逻辑,所以大家包括他自己可以来判断是否知行合一,并且通过在行动中进行检验,不断地提炼和完善这些原则。这里边至少有四个难点:第一,在做任何决定时都要仔细思考并写下决策标准,每天都坚持进行研究、反思和记录,这需要极大的自律;第二,这些原则反映了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是普适的,理性的,经得起客观证据的验证;第三,要有谦逊和极度开明的心态,开诚布公让他人帮助判断和检验;第四,持续在行动中检验、提炼和完善这些原则。

具体来讲,做第一件事情,每天坚持反思、复盘。不少人每天记录时间、金钱花销、工作日志、学习进度、生活流水账之类的东西,毕竟现在App很方便,开个公众号满地打滚求关注也很容易。对此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每天多去做事,多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不管你有没有记录都会有意义的,毕竟写作是很花时间精力的,多数人也没有空闲经常性翻阅自己的日志。Dalio的记录,并不是每天面临了哪些事,自己做了哪些决策,得到了哪些结果,化为文字的只剩下最关键的决策标准!他从很早的时候,在市场上开始每开始一笔交易都会把自己用来做决策的标准写下来!当然对于学习者而言,尽量详细的记录自己的决策过程也是重要的。做投资的第一年我学会的最好的词之一就是“复盘”,复盘本意是指围棋对局完毕后,围棋选手会把下这盘棋的过程再重复多遍,并且主动思考当时为什么这么走,接下来该怎么走。我想每个投资机构内部都会做复盘这件事情,接触了哪些项目,哪些被pass了,哪些还需要再做观察,哪些过会了,哪些被否了,当时的决策是基于什么样的标准,哪些项目是被标准错杀的,哪个环节没有做好,等等……我司举行这样一次复盘大会是每半年,我们团队内部可能是以项目为单位,像Ray这样能做到每天复盘和反思,及时性和思考进化的速度是很难以置信的!我认为更加应该自己坚持每天复盘,可以让我更好地认清自己在团队中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有着怎样的行事风格,有着怎样的认知水平……

第二件事情,需要直面事实,极度开放和透明。Dalio指出“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这两个概念,“自我意识障碍”是指你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你有一些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恐惧,例如需要被爱,害怕自己无意义,这些需求都源自你大脑里的一些原始部分,如杏仁核。大脑的这些区域使你产生戒备心理,尤其是在涉及对你的完美性进行评价的时候。更高级的意识源于你大脑的前额皮层,你会通过这一部分清醒地感知到自己在做决策,在应用逻辑和推理。你的脑袋里总是有一个“有逻辑和有意识的你”与一个”情绪化和潜意识的你“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如果你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擅长的事情过于自豪,你学到的东西就会变少,决策质量就会变低,也将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总觉得自己不存在对自己所掌握的过于自豪这项问题,和他人探讨问题时都会加上“其实我也是一边查资料”、“我也不是专业的,可能是错的”之类的措辞,被argue了也会默默回答“嗯,那我回头再研究一下”。这才意识到头脑极度开放不是简单“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但依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任何观点,不寻求理解其他观点背后的理由。大多数情况人还是基于隐藏的潜意识做出判断,然后再筛选证据,使它们能够符合自己的这些预期,并不仔细观察现实。如果被argue时继续追着对方问“你能说出是哪些明确的事实,让你形成这种观点吗?”而不是默默在回去自己研究,我可能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依然得出自己固有的结论。)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最想要的答案或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还有“思维盲点障碍”即你的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你准确看待事物。我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有着差异,就像人类的辨音辨色能力有差异一样,每个人都像是有很多特征搭建起来的积木,每一块积木反映了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的运作方式。每个人的特性都是这些积木共同决定的,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我们既要对自己有所认知也要尝试了解他人的特性。对自己的认知越多,就越明白自己能改变什么和怎么改变,以及不能改变什么和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能做些什么。了解他人就能更好的管理预期,如果不了解人的特性就对他们抱有期待,肯定会遇到麻烦(对男朋友就属于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

第三件事情,改变自己对待痛苦的习惯。我人生的前四分之一好像还没经历过什么“至暗时刻”,但感受到痛苦的时刻实在太多了,比如痛苦很久的有ex劈腿还害人家小姑娘宫外孕、同时我实习一年因为sex discrimination不能留任,小痛苦的有对专业性的自卑、CFA没考过、冷暴力、抱有期待和最终失望、社交恐惧等等,我对此的反应就是哭、大哭、泪流不止的哭、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为犯错而痛苦。现在回头来看,当时很多道理其实都懂的,比如发现了渣男就该及时止损,比如没有留任就好好总结实习经历润色简历找下一份工作,但犯错终究有一个“痛苦”的阶段,若不是现在的状态是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现任,是很难享受从犯错中学习的愉悦感的。我也明白了,过去的痛苦和犯错已经发生,如果我不想带着再次遭遇重创的高概率继续前行的话,就必须客观看待事物,并作出改变。当你到达了更高一层的境界,你就会发现,你原来只是因为境界低才觉得之前包围着你的那些纷至沓来的东西令人痛苦,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糟。Dalio能够把不断体验痛苦当作一项“游戏”,并探索大自然希望通过痛苦向他传达什么教益,来获得愉悦感,应该是最高层次的境界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翻principles最容易学习的是五步流程法,以下五步流程构成一个循环:1、目标;2、问题;3、诊断;4、方案;5、践行;很容易理解的对不对,Ray强调的是这五个步骤必须按顺序一步步来,比如设定目标的时候就设定目标,不要想如何实现目标或者出错了怎么办,还必须以清醒、理性的方式来推进这个过程,从更高的层面俯视自身,做到一丝不苟的诚实。如果你被自己的情绪压倒,就退后一步,暂时停下来,直到恢复清醒的思考能力。必要时,向冷静、善于思考的人请教。嗯,打个比方,你可以假设自己的人生是一场武术比赛或一场游戏,目标是克服一个挑战,打成一个目标。一旦你接受了游戏规则,对于不断出现的挫折导致的不舒服,你就会感到习惯。Dalio是用上了进化论解释这个问题的,理解自然和进化的规律,是要把事物放到大背景下看待,即现实的构造是让整体实现最优,而不是尽力实现我个人的愿望。我们天生想要进化,而我们追逐的其他东西尽管美好,却不能维持我们的快乐,痛苦让我们清醒,帮助我们进步。他还打了个比方,说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一颗赛艇一颗赛艇~)。你只需要学习如何面对自身所处的现实,并把你能利用的所有资源用到极致(情绪化什么的不存在的~)。

这本书好像没有考虑到人际交往中的社交摩擦,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的人自然会相处融洽,没有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的人之间将不断产生误解和冲突。所以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应当把各自的相处原则说的极为清楚,这至关重要。前提就是展现真实的自我,不强行把弱点伪装成优势,同时更喜欢周围的人对你坦诚,而不是隐藏对你的负面看法。比如我和男票吵架,他总说我不面对现实,我却怪他不照顾我感受,当然这些摩擦在损耗感情的同时也在加深我们对彼此的了解,看完原则以后我们也企图建立恋爱版“错误日志”(哈哈哈哈哈第一笔就来了个大的)。每个人的原则尺度不一样,我只希望能做到一点,无关两人合适度多少分,仅因为不爱而分开。(对啦,最早推荐我principles的大佬最后成了男票,整个就通顺多了!)

相信《发现藏宝图——《原则》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藏宝图莫言作品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