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嘉丽妹妹读后感 > 地图 > 嘉丽妹妹读后感

嘉丽妹妹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嘉莉妹妹》有感。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嘉莉妹妹》有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引子: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嘉莉妹妹读后感,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看完之后第一感觉是初中时候完全没有看懂这本书。那个时候对社会、对丑恶完全没有概念,所以只把嘉莉当作一个贪图富贵、无情无义的女人,对她充满了鄙视。这么说人好像越是长大就变得越发能接受低俗、肮脏的事物了吗?也许吧。本来这个社会,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容忍和宽恕的。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本性善良天真的农村姑娘为了摆脱穷苦只身一人来到芝加哥寻找幸福的生活,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灵魂和肉体,先后成为两个男人的情妇,最后与情夫私奔到纽约,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红极一时的歌星,在流光溢彩的百老汇大街上实现了她一直梦幻的上流人士生活,然而在她拥有了一切之后,却始终没有找到幸福。

可以说她是踩着两个男人的肩膀踏上了镶着金边的殿堂,事实上的确如此,只不过她不是故意的。首先她是一个喜欢漂亮衣服、爱慕虚荣的小女孩,她内心永不安分,致命的是她非常美丽,这两点使得男人,有点钱有点色的男人在贫穷和浮华之间为她搭起了阶梯,而她就在良心和梦想之间彷徨着爬了过去。

那个年代,美国的工商业迅猛发展,为了维持当时发展定制的移民政策,美国从一个田园式的国度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大行其道,人们对物质产生近乎病态的依赖,物欲文化堵塞了心灵渠道,腐蚀了人们美好、淳朴的感情,由此形成了精神荒漠。虽然欲望从内部解释了嘉莉的动机,而崇尚金钱、物欲横流的城市则是诱惑嘉莉并改变其命运的外在原因,如果她有任何的罪恶,有任何的不道德,更应该批判和诅咒的是那个日益物化和实利化的社会,在那里她只有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过着不是妓女的妓女生活。

杜洛艾是她的第一个男人,邂逅在她去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在弥漫着灰尘、嘈杂与低俗的谩骂的车间饱受了艰辛的嘉莉,最终还是选择了能够给她更多钱的杜洛艾,尽管她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她仍然抵制不住漂亮的衣服、温暖的房屋、考究的餐具的诱惑。在走向杜洛艾的过程中,她并不是没有努力过,但她的任何努力,最终都是无力和苍白的,那种为生计而奔波的无助感将她推向了社会道德和精神的边缘,推到了一个男人的怀抱。在她没有遇到更加富有体面的赫斯特伍德之前,她还满足于能够触及范围内的美好。不过她的确不爱杜洛艾,她不久就意识到了他的浅薄,并在背叛和抛弃他的时刻都没随想到羞耻和惭愧,嘉莉比杜洛艾聪明,一旦他的钱财失去魅力,他就再也掌控不了她了。当然杜洛艾并不可怜,因为他也并不值得爱上,在嘉莉成为明星的时候他同时与另外的女人鬼混,还想到去找她重归于好,从始至终他也并没有爱过嘉莉,只想把她当作一个可发泄、可炫耀的物品罢了。

如果说嘉莉与赫斯特伍德之间有爱情的话,那么他的钱财和地位就是媒人了。可悲的是,在嘉莉发现被一个有妇之夫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后仍然没有离开他,那些都是她不想要的,令她愤怒的,可她不得已。她的虚荣留下了一颗种子,而被搅在一团糟中的赫斯特伍德,在一念之差犯了错误,断绝他此前的名誉、地位、财富,他被逼上了绝路,生活就是这样,把几个玩笑开在一起,于是就有了别出心裁的故事。可是一旦离开了芝加哥,离开之前所有的一切,赫斯特伍德的悲剧就开始了。百老汇是一个聚集了世界上所有的奢侈豪华,那里有生活最最糜烂的一群人,那里助长了嘉莉欲望的膨胀,她认识了更加富有的万斯太太,她去吃过了最华丽的饭店,她认识了更加有内涵的阿姆斯,这一切都是她离开的理由,终于有一天她不愿再养着一个男人,留下20块钱永远离开了赫斯特伍德。

书中的赫斯特伍德是一个悲情人物,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体面的工作,放弃了名誉和地位以及家财万贯,他居然偷了保险柜的钱带着嘉莉逃走了。更可悲的是,他成了一个穷人却不肯承认。他并没有摆脱过去奢华生活留给他的体面的自尊,以至于放不下架子为生计而工作,在身无分文的时候,在向女人伸手要钱的时候,甚至在冰冷的雪地里乞讨的时候,还在用奢华的回忆填补一个男人的自尊。当他在挂着嘉莉的海报牌下等候着嘉莉,期待着能从她那讨几毛钱过活的时候,他模糊的意识里只能想到已经饿疼了的肚子,他已经没有力气保留一丁点人性的尊严了,那一刻所体现的人性的软弱让人痛心疾首。剥离了阶级地位,剥离了华丽的服饰,剥离了尊严,赤裸裸的求生欲望体现的悲凉真真切切,最终他用乞讨来的一毛五分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本书十九世纪末在美国是被禁了,因为它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生活,赫斯特伍德只是美国大街上无数个乞讨者之一,那个时候无数饥饿的流浪汉在乞讨,在呻吟,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等待住宿,等待食物。

阿姆斯,这个人物没有多少故事,却很重要。他有更高的智慧,超越了杜德艾,超越了赫斯特伍德,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嘉莉并且没有被她的曼妙的脸蛋和迷人的身材迷住。嘉莉在那里达到了她智慧的顶端,她再也没能力攀到更高,故事也就这样结局了。她拥有了她梦想的一切,钱财、美丽的服饰、尊贵的地位、无数人的追捧和最奢华的房屋,她已经成了一个红人,然而直到了终点,她迷失了。

凡人分两种,一种是理智型的,一种是情感型的,理智型的人善推理,情感型的人易感怀,后一种人会表现出心中幻想的每一丝气息,随着失败与成功而喜怒哀乐。嘉莉就是这样,全神贯注的追逐着,芝加哥、纽约、杜洛艾、赫斯特伍德、时髦的世界、美丽的舞台,而这些不过是偶然性的东西,她所渴望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这些所代表的虚无缥缈的欲望,时间证明了这一切都是假的。嘉莉,她渴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尽头,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的误入歧途的。直到终点,她才有了思考,她在追求什么,她坐在摇椅里,梦想着也许永远得不到的幸福,她的人生也就止于此了,这个问题她早该思考一下。

总结:以上就是嘉莉妹妹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进入的读后感频道了解更多信息!

本篇推荐学友阅读!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观《朱莉娅的眼睛》有感


《朱莉娅的眼睛》观后感

前两天看了《朱莉娅的眼睛》,早听说这部电影,知道是惊悚片,一直没胆量看,后来终于和汪姐,鲜儿一起看了,看完了还是心有余悸,久久不能从电影里出来。后来海燕姐也看了,我俩一起探讨了这部电影,有些事弄明白了,恐惧也罢,喜乐也好,都不那么强烈了。

阴影男代表了潜意识里的阴影,他只能活在黑暗中。在黑暗中,他有着决定别人生死的力量,他杀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在地下室里,莎拉、酒店里的老头,还有朱莉娅的丈夫。地下室象征着地狱,也象征着一部分潜意识空间。邻居的女儿是个例外,她想救朱莉娅,但是在厨房被杀。也正因为这是个例外,这是在黑暗以外发生的,阴影男的真面目才能被朱莉娅看到,这也正说明,在黑暗之外,阴影的力量会被削弱,正如当潜意识情结上升到意识层面时,情结本身的力量也会削弱,人格也可能发生改变,正如朱莉娅的命运会发生改变。

瞎眼的邻居大婶其实是阴影男的母亲,她最终帮阴影男袭击了朱莉娅。但是阴影男在得知母亲没有瞎后,终于亲手弄瞎了母亲的双眼。当母亲没有瞎时,她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孩子感到自己不被母亲需要,酒店里的老头说他身上没有任何光线,那也意味着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从来没有被母亲的目光照耀过。因此,他成为了阴影男。他有一双愤怒的眼睛,他不被母亲注视,所以对坏妈妈怀着强烈的愤怒。

但是,当有一天,他的母亲眼睛瞎了,他被母亲需要,终于找到了一个孩子的价值感。后来,他发现自己可以在和盲女的关系中,重建童年时的母子关系,每一个盲女都被投射成好妈妈,他照顾她们,用这种方式爱她们,可是有一个潜在威胁,那就是如果盲女们回复了视力,她们就又变成了坏妈妈,为了阻止坏妈妈出现,他就要毁掉她们复明的希望,他的逻辑就是,他只能活在黑暗中,那时他才可以爱和被爱。

而阴影男的母亲似乎也并不爱这个孩子,她在面对阴影男时说了一句话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出于对孩子的爱的渴求,感觉更像是我就知道,你离不开我的,我能控制你,我利用你,你才会有价值。所以她自食苦果,最终又被阴影男弄瞎,彻底失去了光明,永远活在了黑暗中。

眼睛看见光明,那就意味着一个人是有希望的。莎拉的眼睛被阴影男彻底弄瞎,莎拉失去了希望,绝望中的莎拉上吊而死。朱莉娅看见了光明,有了希望,因此对抗了阴影男,最终活下来并且复明。

最后,在黑暗中,朱莉娅的手电照着阴影男,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但是阴影是不能活在阳光(光明)下的,阴影男被看到了,但那也意味着,他存在的方式,他的构建自我世界的逻辑被否定被摧毁,于是他选择了在一束灯光下自杀(光明的聚焦)。光明击溃了黑暗,希望冲破了绝望。


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有感


肖夏雨

这是一部讲述爱的电影。小女孩沙西达到了四五岁也不会说话,她的爸爸妈妈很着急。一位德高望重的爷爷让妈妈带她去城里的神殿里求真主保佑,妈妈立刻出发,带她去了城里。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再回来的列车上,半夜时分,沙西达醒来,看见窗外的草丛里躺着一只受伤的小羊,她跑了出去,给小羊包扎伤口。可这时,车开了,妈妈被惊醒,发现沙西达不见了,满车厢找,终于透过车窗,发现了草地上的女儿,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列车发动了,缓缓开了起来,沙西达赶快追了上去,但速度再快,也追不上列车,她哭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只好跑到了另一辆列车上。等第二天醒来时,她已经到了另一个国度。

沙西达在这个国度里遇见了一位善良的大叔,名叫帕万。大叔带她去吃了早饭,又给她买了一个苹果。她害怕又被抛弃,一步不离地跟着帕万,帕万只好收留了她。

当帕万得知沙西达是另一个国家的人后,决定把她送回家人身边。他联系了旅游局,想让旅游局把沙西达送回家。可当他回去找沙西达时,却发现旅游局骗了他,他们准备把沙西达卖给妓院。帕万只好自己带沙西达回家,历经千辛万苦,还遭受严刑拷打,但终于让沙西达回了家。而且沙西达在最后,也学会了说话。

明明沙西达并不是帕万的亲戚,而只是一个收养的女孩,为什么帕万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把沙西达送回家?

因为信念,因为他已经决定了就一定要做到,而且,他在送她回去的过程中,已经爱上了这个小女孩。他为了送沙西达回家,突破了宗教,也获得了两国人民的声援,促使两国之间的友谊开始发展。

因为爱,沙西达学会了说话;因为爱,宗教间的隔阂被突破;因为爱,帕万成功地把沙西达送回了家。

精彩点评:爱,没有国界;善良,沟通彼此。正如夏雨总结的,因为信念,因为爱,故事中帕万与沙西达最终达成所愿,顺利回家。文章情节清晰有逻辑,而且观后感总结得精辟,有吸引读者去观看该剧的效果,赞!

叶嘉莹观后感4篇


或许你需要"叶嘉莹观后感"这样的内容。人生每个时期观看的影视作品各不相同,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观看电影,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不能脱离原片,只说自己的感想。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叶嘉莹观后感 篇1

考中进士的李商隐受到当时另外一位高官王茂元的赏识,并招纳李商隐做了自己的女婿。李商隐不但个性耿直,为人也极其单纯,他没有过多考虑当时的朝政,就与王茂元的女儿成婚了。事实上,当时的唐朝正处于激烈的朋党之争时期。李商隐之前的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僧儒的牛党,而自己的岳父王茂元却属于李德裕的李党。李商隐夹在两党之中,十分痛苦。朝堂上下一致认为李商隐对令狐家是恩将仇报,人品低下。

当时令狐楚虽然去世,但他的儿子令狐绹已经位居宰相的高位。李商隐曾恳求令狐绹谅解自己的苦衷,并希望他能帮助提携自己,但都遭到令狐绹的果断拒绝。为此,李商隐还写过一首诗,叫《九日》:“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他怀念恩师令狐楚,回想起当年与恩师在朗朗秋日的白菊边惬意饮酒的情景,不禁悲从中来。那过去的一段恩情无人再记得,自己也无处再去诉说。于是,他又说:“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恩师离世已经十年,回想起这十年的遭遇:被人轻慢,被人冷落,被人排挤,就忍不住心酸落泪。如果恩师还在,自己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李商隐虽然壮志难酬,常年奔波辗转于各幕府中工作,但与妻子的感情深厚,这多少给自己孤独悲苦的心带来些许的安慰。然而,与妻子聚少离多的李商隐,万万没想到,妻子居然生病早逝,这给李商隐又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妻子死后,当他再回到岳父王茂元家中时,曾做过一首《正月崇让宅》的诗,中间两句十分精妙:“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他看到蝙蝠在岳父家的帘子上飞过,老鼠在床边走过时,也引起了李商隐的惊心。李商隐的这两句诗里正把那种黑暗、隐曲的感觉表现了出来。他长期在党争之中处于夹缝里边,牛党的人鄙弃他,李党的人也鄙弃他,因此他一生不得志,只能生活在哀怨之中。

带着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带着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悲叹,带着对曾经美好追求的怀念,一代才子李商隐46岁便凄然辞世了。

叶嘉莹观后感 篇2

叶嘉莹为她一生获得的学者、教师和诗人等众多名号排了个序,说大半生的时间都用于教学了,所以首先是教师,其他的都排在这后面。

“我天生来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说。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讲台后站了整整70年。

初回南开,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堂下座无虚席。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

诗词几乎是叶嘉莹生活的全部,尤其现在当她孑然一身迈入老年,给年轻人讲课成了她最愿意做的事。只要有人邀请,她都欣然前往。30多年来,她曾经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举行古典诗词演讲有数百场之多。

“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她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青年人知道,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青年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当被问及,为何在如此高龄,还要坚持推广普及古诗的吟诵时,叶先生这样说:“因为我觉得我对不起年轻人。以前我上课大多是在讲批评啊讲欣赏啊,但是我没有教吟诵。近代之后,吟诵被认为是腐朽落寞的文化,逐渐不被提倡。离开台湾后,我觉得吟诵要是断绝了真的可惜。不留下正统的吟诵,我觉得对不起下一代的学生。”

古典诗词该用什么方式来传承?这是个讨论了很久的议题。

叶嘉莹的答案之一是吟诵,古人讲究“吟而成文”,中国古诗词由吟诵而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出自《周礼》,乐语是古代贵族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我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在国外生活了许多年的叶嘉莹强调: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英文诗有朗诵、朗读,也有轻重的读音,但是没有我们这样拿着调子的吟诵。所以他们把吟诵翻译成 chanting,这样翻译并不准确,因为chanting 其实是佛教做法事时的念诵,与诗歌的吟诵不同。

她对于吟诵非常“执着”,在《掬水月在手》里,能看到许多的吟诵镜头。叶嘉莹觉得,吟诵是“复活”诗人生命的手法,要读懂词人,就是要进入对方的语境中,过别人的人生。

当诗词加上韵律声调,不仅更好记忆,也离作者的情感世界更近一步了。

叶嘉莹说自己“好为人师”,因为急于把自己所知道的诗词里的好处告诉别人。

她阅读涉猎广泛。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心理学的,经典的、畅销的,她都看。

受聘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间,叶嘉莹几乎每天开车经过西南海边大道。大道右边是高高的森林,左边是住宅区,越过住宅区,是广阔无边的太平洋。退休之后,只要从中国讲学回来,她仍每天风雨无阻地在这条路上往返,去亚洲图书馆看书、研究、撰写新的论著。除了午饭时分到休息室吃自带的三明治和水果,她要待到图书馆关门才离开。

她在海外查着英文字典教书,英文提高了,就去听西方人的课,借西方文学理论的书。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中有的说法与中国传统诗论有暗合之处。

叶嘉莹指出:中国传统文论, 需要以西方的新理论来补足和扩展。

她讲心与物相感的关系,是中国传统诗词的“比兴”,是西方现象学所说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她讲秦观填词的用字和内心的敏锐时,提出希利斯·米勒的观点——不管小说的内容有多少不同,他总能在不同故事、情节和风格之中,找到作者的本源。她因此解释用词源于“真正心灵情感的本质”。

谈到温庭筠的《菩萨蛮》,一句“懒起画蛾眉”,她讲杜荀鹤和杜甫的诗,也用西方学符号学的观点解释:“蛾眉”就是联想轴上的一个语码。因为“照镜画眉来做托喻,在中国文学已经形成一个传统。可以唤起我们的联想。你一看蛾眉,就能想到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想到李商隐《无题》里的‘长眉已能画’。”

近些年,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本科时读英文专业,然后去国外学西方理论。回国后,将这些理论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文化上。她觉得这不可取,必须先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理论是荃,目的在鱼。”

她创造了一个名词“弱德之美”,诠释中国古典诗词美感特质的本质性。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很多人在她身上也看到了“弱德之美”。

“我是一个生来就属于所谓‘弱者’的女性,我的一生可以说都是随命运的拨弄和抛置。”她说,“但是我不跌倒,我要在承受之中走我自己的路。”

起,她开始在南开招收研究生。

她不喜欢麻烦别人。回国教书后,她在南开大学校园内独自居住,不请保姆。一次起夜,她在卫生间滑倒,摔断了锁骨,怕影响秘书休息,她在地上躺了4个多小时,天亮才拨对方电话。

为了节省做饭的时间,她让秘书可延涛买好速冻水饺,最多一次买了10斤。可延涛说,叶先生对学问的要求很严谨,但对生活的要求很低,特别是不愿意在吃饭穿衣这样的琐事上浪费时间。她的衣服好多都是二三十年前买的,很旧的衣服,她也从不舍得扔掉。有的破了洞,叶嘉莹就自己拿针线把破处缝好。

沈祎记得,到叶先生家里拍摄时,她捧着饭碗大口吃饺子,但从没有衣着随意、不打扮不收拾的片刻。

一生里,她最看重“教师”的身份。直到91岁时,她还在家中给学生上课。她要求学生读文献原文,多背诵。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她会严厉地批评,语气近乎呵斥。但学生如果刻苦认真,即使谈诗谈得笨拙可笑,她也宽容。

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学生钟锦曾回忆,有一次同学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一个年纪挺大的师兄说得完全不对路,旁人都听不下去了,但他非常认真投入。一看叶嘉莹,她用书把脸挡着,躲在后边悄悄地笑。

只要血压平稳,学生和朋友们传来的邮件她会在晚饭后逐一回复。哪怕是收到群发的风光图片,她也会一个手指敲打键盘,认真地回复“收到,谢谢”。

热爱古典诗词的陌生学生写信或邮件给她,也能收到她的回应。

从物理系转读古代文学的学生考研失利,写邮件给叶嘉莹。叶嘉莹用家里座机打电话给他,鼓励他不要灰心。还有的学生没奢望过回复,信里没有留联系方式,她便托秘书顺着信件里的信息找到对方。

外出讲座,她每次仍站着讲两三个小时,有学生发现,叶先生腿都肿了。

为了让她有更好的讲课、开会、研究的场所,一位海外学生提议修建一所学舍,就像古代的书院一样。世界各地的学生开始响应。

“他们每个人都出资不菲。”陈洪回忆迦陵学舍的筹建,“若干学生听说了就来了,有学生说所有家具都是我的,有的说所有电器我都负责了。他们都是十几年前甚至三四十年前听了叶先生的课。”

,迦陵学舍落成。叶嘉莹在海外讲课的录音、录像以及研究资料装在150个纸箱分批运回国,大小不一的旧行李箱上贴着注明“资料”的纸条。

这座中式四合院,东邻南开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思源堂,西面是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故居宁园。

《掬水月在手》纪录片大部分场景在此拍摄。看过这部纪录片,戴锦华直言,我们面对叶先生的诗和她本人会“失语”,“所有的语言都显得丑陋”。

有观众想到了叶嘉莹在台北写的一首诗,最后两句“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叶嘉莹认为,李商隐诗歌凄美,不必因为没人作出笺注引以为憾,而是根本无法笺注,因为诗中幽隐难言又深广如海的寂寞,远非笺注所能为力。“叶先生为文、为人里幽隐难言又深广如海的寂寞,也是我们所难用语言表达的。”

“捧起一把水来,天上的月亮就倒映在水中。水里的光影离你很近但又离你很远。我觉得天下的美都在于一种‘距离’,在你的想象之间,可望而不可及。”叶嘉莹这样解释“掬水月在手”。

一名学生体会过这种美。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叶嘉莹站在台上讲课,他站在距离叶先生十几米的地方静静听着。“她讲的每句话你都能听懂,词里的美也能领略到,可就是觉得离叶先生那么遥远。”

有人形容这种感觉,“月光很近,但月亮很远。”

但叶嘉莹只谦虚地说,我只是水中之月。

叶先生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这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大愿望。”

1948年,她随丈夫渡海来台。在白色恐怖之下,丈夫因思想问题入狱,几年后出狱,却因长期囚禁性情扭曲,动辄暴怒。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把她从悲苦中提振了起来。“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一句,如当头棒喝。她跟自己说,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杀死,杀死了,就不再为它烦恼。1969年叶嘉莹携全家迁居加拿大温哥华。1976年3月24日,长女言言与婿永廷以车祸同时罹难,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

经此一难,叶嘉莹突然觉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1978,她向中国政府申请回国教书。一年后,她收到了中国教育部批准回国教书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不久,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她决定定居南开。

对叶嘉莹而言,更沉重的打击在52岁那年到来。她曾对大女儿说早点生孩子,我退休了可以帮你带。这是她对自己晚年的另一种设想。

1976年3月,52岁的叶嘉莹在美国东部参加亚洲学会。她收到大女儿和女婿车祸去世的消息,立即飞往多伦多。回到温哥华后,她把自己关在家里,接连数十天闭门不出。

她在《哭女诗十首》里,写“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老瘁竟何为”,“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参加完葬礼,她回来学校工作。见到同事朋友学生,最多眼圈一红,就低头走过去了。“她的丧女之痛,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叶嘉莹的朋友刘秉松回忆。

导演组问她,这种抚平,是因为叶嘉莹不敏感吗?

“我觉得她不是不敏感,她对诗词中那些幽微的情感体会得那么透彻,怎么会是不敏感呢?恰恰是古诗词救了她。古诗词给予她生命的精华,让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那么高的层次。她的苦痛都被诗词溶解了。”在刘秉松看来,“人生最难就是把自己退到一个位置,用相同的态度去接受一切去轻而化之。”

女儿的离世几乎彻底改变了叶嘉莹的后半生,家庭已经不再是她所谓的牵绊了。

“她觉得上帝听到了她的心愿,但是她有未完成的任务,所以带走了她的女儿。”《掬水月在手》副导演沈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她要这样去说服自己或这样去相信自己接下来的使命,其实是以他的亲人的离去为代价的。”

诗词帮助她缓解丧失亲人的痛苦,提醒她还有诗词传承的使命。

女儿去世的第二年,她再次回国探亲。那时_结束。在火车上,她看到年轻人捧着《唐诗三百首》,高兴得不得了。在长城参观时,买到《天安门诗抄》。

“我当时觉得,中国真的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尽管经历了那么多劫难,还是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她觉得“平生学的这点东西”,还可以报效祖国。

1978年,叶嘉莹给国家教委写信,申请回国教书。

1979年,叶嘉莹回南开讲学之时,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洪只是帮忙提行李的中文系研究生。每次往返加拿大与中国,她都自费坐经济舱,讲课也分文不取。

陈洪坦言,当年叶先生还是有些“囊中羞涩”。自己跟着叶嘉莹去水果摊,3堆橘子价格不同,叶先生一定买最便宜的。

在北大最大的阶梯教室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跑来听这位北美教授的课。她回忆叶先生讲《古诗十九首》,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看到了另外一个智慧的女性师者的美”。戴锦华说,“叶先生是我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未来要做教师的重要和直接的推动力。”

叶嘉莹写竖排繁体的板书,一边说一边写,速度很快。因为经常写板书,粉笔灰使她的手指总是皴裂。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上总贴有胶布。

一些听过她的课的朋友,常常告诫她,讲得不要太大声,要节省点精力,注意身体。但她一讲起课来,就什么都忘了。

因自小接受“声闻过情,君子之耻”的古训,叶嘉莹不喜欢过分热闹的铺排。但只要邀请方以弘扬古典诗词传统的重要性劝说,她都答应了。

“虽然我知道国内有不少才学数倍于我的学者和诗人,传承的责任也不一定落在我头上。可是我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种不能自已之情。”她给大学生讲,也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密集的时候,隔一天一讲,每次3小时。

有的课程录像中能看到她轻微地咳嗽,但是她的语调没有降低或减慢。“如果用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我讲课,就是,‘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她的讲稿被整理出来,有学理工的学生看了一个通宵。

1990年,叶嘉莹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退休。她决定捐出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在南开大学设立“叶氏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驼庵”是顾随的号,“永言”则从她已故的大女儿和女婿名字中各摘了一个字。

前几年,她又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和变卖房产收入。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有记者来采访,叶嘉莹说,我本来也没有要他们公布。本来是我捐了就是捐了,是校友会他们说出去了。

“我本来要跟你讲学问,看样子你对于学问是没有兴趣的。”面对记者的追问,她很直接地对着镜头回答。

叶嘉莹观后感 篇3

推荐《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主体部分是是叶嘉莹2013年在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所作李商隐系列讲座的整理稿。B站上有视频,建议去观看。因为视频中,叶先生会唱诗颂诗,会讲解平仄变化的原理,而读书,则会让你进一步体会到诗句本身的魅力。

李商隐的诗总是引用了很多典故,看这些故事完全不像是初高中时教科书的注释,反而像一千零一夜那样,非常有趣。意向、语言、音调杂糅在一起,让诗变成了迷,让诗人也变成了迷。

读完此书,我记不得李商隐更多了,因为他完全被叶先生压住了。我敬爱叶先生,一位96岁的老人,毕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她读了一辈子的诗,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她命途多舛,可她依然乐观豁达。她在讲诗的时候常常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时你会发现,是你的阅历阻碍了你对诗词的感悟,你这一生太平庸,让你太麻木,太轻浮,太容易放弃。而你也会发现,你是的语言是这样苍白,没有办法去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最后引援一段叶先生的讲稿“我一辈子教书,现在教了七十年没有停止,我说’天池若有人相待‘,只要有一个人因为我的讲解而真的喜欢了诗,真的能够把诗传承下去,我’何惧扶摇九万风‘,这种九万风的遥远,劳苦我是无所畏惧的,我愿意进我的力量。”。每每读此我总是饱受鼓舞,我辈当自强。

叶嘉莹观后感 篇4

多少年过去了?在风雨中吟啸、在花雨中徐行、在诗词里观照人生,叶嘉莹先生走过来的是一路坎坷,似乎应验了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一句话。先生历尽生活的百难,一生有多少说不出的苦,幸好诗词给了她活下去的力量。

最近先生看完我发表在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一篇写她的长文《欲将修短争天地》后,她便告诉我一个小小的秘密:其实“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体会,过乐观的生活”,是在她的大女儿与女婿刚因车祸去世后,她在悲哀痛苦中挣扎起来时,曾经写下的两句自我勉励的话,只不过因为当时,她觉得不好意思说这样洞观人生的话是她自己的体悟,所以曾经托名说是她老师顾随先生说的,但现在她年事已高,所以她承认了这是她自己的话。如今想来,这两句话不正是先生在中国诗词道路上一路坚毅走来的写照!

“剩得书卷解沉哀,弱德持身往不回”,先生以为“词人是处在弱势的地位,不能够表白,也不能够言说,但是他有一种持守的品德。我处着一个弱者的地位,……在我保持一个弱者的姿态之中,我有我的持守……就是你的品格跟理想,不应该为外界的环境所左右而改变”。所以先生首倡这“弱德之美”,即使自己处在艰难苦痛之中仍旧终身持守。

今年先生的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是未上映先轰动,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线售票时,5秒钟全部售罄,后来还得了电影金鸡奖。而每个看过电影的人,在山河唯美空灵的镜头上,在佐藤聪明《秋兴八首》的配乐中,在先生吟唱诗词柔美的嗓音里,一同经历先生传奇的一生,无不感动不已。

导演陈传兴先生说:“叶先生与诗词的关系,已经深到生命里面,她就像一个水月观音一样,让人渡过诗词的大河,到河的彼岸。”先生曾有两句诗“要见天孙织锦成”和“柔蚕老去丝难尽”,先生把自己比作一条吐丝的蚕,因她从小热爱中国古典诗词,70余年从没有停止过教书,她希望她的学生和所有像她一样热爱古典诗词的年轻人,能够把她所吐的丝织成美丽的云锦,就像顾随先生早年对她的勉励和郑重的托付一样。

在今年庚子初夏,扬州广陵书社印了一部《驼庵迦陵师生酬唱集》,顾名思义,内容就是顾随先生和叶先生的诗词唱和。书是传统的木板手工雕版,用上等贡纸手工印刷,并作经折装,并配以宋锦函套,限量印成红、蓝、黑三色,可谓尽善尽美。这折子先生曾握在手中摩挲良久而不能释,那是文字因缘骨亲,更是他们师生传承永继的见证。

,我想从台北飞天津探望先生,先生在电话里头说:“我实在太忙,一般很少跟人聚首见面,我已经太老了,自己有很多事情要收拾和整理都来不及……”先生这么一说,听来是拒绝我的探访。然我不死心,过了一段时日,又致电先生,不意先生竟答应11月19日早上与我相见,我便在前一天清晨直飞北京,转车天津,航空陆路,抵达先生家已是傍晚五点半了,我这突然提前到达,一下子似乎打乱了先生的生活节奏。

然先生还是和我聊了许久,说起了上回在台北与周梦蝶先生的晤面,谈及痖弦先生曾在电影院外面看到她的往事。在先生为我带来的书一一签名后,我打算离开之际,照顾先生的阿姨突然问先生说炸酱有多煮,要不要留我下来吃炸酱面?

因阿姨这么一问,先生就没有让我这万里而来的客人离开,说:“我实在太忙,我要去准备明天下午的讲稿,今期《中国文化》中有我《要见天孙织锦成》的演讲整理稿,你自己坐着看。待会一起吃饭,没准备,只有简单蔬菜,炸酱面不知道你是否吃得习惯?我吃得简单。”而阿姨一边煮面,一边对我说:“先生只要有演讲,都一直做准备,常常到晩上两三点都不睡觉……”

不久,阿姨端出了两碗面、一大碗炸酱、豆芽、毛豆和菠菜,先生便每样分出半碟给我,然后我们各自舀了炸酱拌面,食不言,我就厚着脸皮静静地陪着先生吃了一顿晚饭。我猜先生平日是不留客人在她家用饭的,这次应算是特例。我现在偶然想起这一件事时,还是觉得非常得意,因为能和先生一起吃饭,此生难得。

何为“弱德之美”

叶嘉莹先生提出的这一概念,出自对词这一文体美学特性和内在意蕴的研究,最早见于其《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一文。基于过往对词体的研究“神韵说”“境界说”等不能秉承主旨,叶嘉莹先生从张惠言“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等论点出发,探寻词作者因内心的“难言之处”于无意之中结合进入了词的创作,敏感地把握住词体以深微幽暗、富于言外之意蕴者为美的美学品质。

叶嘉莹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来归纳词体的这种美感:“这种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

叶嘉莹先生发现,在清朝词人朱彝尊《静志居琴趣》《江湖载酒集》等作品中,隐含了一段与其妻妹的不伦恋情。因为这段不为社会所容的爱情,朱彝尊将内心中缠绵郁结的“难言之处”,化生成词作中隐曲的“弱德之美”。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不但“低徊要眇”“沉郁顿挫”“幽约怨悱”的佳词、《花间集》中男性作者托名女性叙写所表现的“双性心态”,甚至苏东坡、辛稼轩等豪放词人蕴含“幽咽怨断之音”和“沉郁悲凉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质,这些都是在外在环境的强压之下,不得不将“难言之处”以曲笔道出。

也正因此,叶嘉莹先生认为词体的“弱德之美”具有双重意蕴和双重心态。东坡词意蕴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后遁而为道家之超旷的一种双重的修养;稼轩词意蕴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压抑所形成的一种双重的激荡;朱竹垞词作意蕴的深曲,只是由于爱情的追求在礼教的约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种既想要冲决网罗却又不得不驯服于礼教的挣扎与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载酒集》的一首小词《桂殿秋》,言尽朱词“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词深受后世词评家激赏,甚至被况周颐评为清词压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风怀诗案》一文对朱彝尊与其妻妹缠绵悱恻的爱情作了福尔摩斯探案般的考据。

同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叶嘉莹先生眼中,风骨高下立判:东坡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达士,稼轩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豪杰,竹垞词才真可称为“弱德之美”中一个真正的弱者。

叶嘉莹先生甚至认为,在古典诗歌行列中,陶渊明和李商隐也含有“难言之处”和“弱德之美”。陶渊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隐归园田居。李商隐身陷晚唐牛李党争,以隐忍态度承受痛苦。陶渊明、李商隐的诗歌各有其“难言之处”,以曲笔委婉道出,同属“弱德之美”。

九月十日教师节,南开大学举办《掬水月在手》影片首映式。叶嘉莹先生是国际儒联荣誉顾问,我衔命陪同王念宁副会长专程赴南开致贺,有幸在南开礼堂聆听九十六岁高龄的迦陵先生与白岩松共话诗意人生。迦陵先生坐在轮椅上娓娓道来,鬓发皤然,声如洪钟,风华绝代。

首先,“弱德之美”是一个词体美学的概念。叶嘉莹先生将此种美感定义为:“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状态的一种美”。词体美学的“弱德之美”,是一种敬畏、节制、内敛、隐忍的美感,是“感情上那种承受”,是“在承受的压抑之中自己的坚持”。

再者,“弱德之美”不仅是词体美学的意蕴,更有人格风骨的美感,是一种在承受压力时坚持理想、坚韧不拔、外圆内方、一以贯之的美,是代表儒家至大气象的美。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弱德是我们儒家的传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我在承受压抑之时坚持我的理想、我的持守,坚持而不改变。”

进而,追问“弱德之美”因何而生?乃是因为词人追求理想境界而受挫不得,曲笔叙说“难言之处”。面对压力,词人可以保持沉默,但却选择了用折笔言之——苏轼、辛弃疾、朱彝尊莫不如是,那是因为他们皆受内心生发的理想情怀、美好情感所驱使。从这个意义而言,“弱德之美”追求的是天池、蓬山、瑶台这样的诗意胜境,是陈寅恪先生笔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

研读《迦陵诗词稿》,我发现叶先生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五种意象:荷花、柔蚕、蓝鲸、鲲鹏、妙音鸟,皆能体现“弱德之美”的意蕴。

叶嘉莹先生是在农历六月出生的,六月又称为荷月,叶先生的小名就叫小荷。也正因此,荷花在迦陵诗词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叶先生十六岁时初学作诗,就写了一首《咏莲》:“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自此,荷花的意象伴随叶先生的诗词人生。“花开莲现莲落成,莲月新荷是小名”“昨夜西池凉露满,独陪明月看荷花”“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

柔蚕的意象出现在两首迦陵诗词当中。二〇〇〇年,叶先生作《鹧鸪天》一阕:“似水年光去不停,长河如听逝波声。梧桐已分经霜死,幺凤谁传浴火生。花谢后,月偏明,夜凉深处露华凝。柔蚕枉自丝难尽,可有天孙织锦成。”二〇〇七年,叶先生用此阕词韵作七言绝句:“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从“柔蚕枉自丝难尽,可有天孙织锦成”,到“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相隔七年光景,迦陵诗词同样的意象,风格一变,由戚婉到豪健,由忧思惆怅到雄心万丈,仿佛杜甫笔下“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迦陵心态可见一斑。

二〇〇〇年,叶先生读到美国作家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著作《鲸背月色》(The Moon by Whale Light),说远古时期海洋未被污染以前,蓝鲸可以隔洋传语,受此意象感发,创作一阕《鹧鸪天》:“广乐钧天世莫知。伶伦吹竹自成痴。郢中白雪无人和,域外蓝鲸有梦思。 明月下,夜潮迟,微波迢递送微辞。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时隔十七年后,叶先生又受此意象感发,创作绝句:“来日难知更几多,剩将余力付吟哦。遥天如有蓝鲸在,好送余音入远波。”

鲲鹏是《庄子·逍遥游》中出现的意象。叶先生年少时即熟读《庄子》,生平所作第一首诗作《秋蝶》,就有“三秋一觉庄生梦”之语。鲲鹏的意象在迦陵诗词中多有显现:“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一朝鲲化欲鹏飞,天风吹动狂波起。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

叶先生少年时从伯父习诗词,始知清代词人陈维崧别号“迦陵”、郭麐别号“频迦”,迦陵与频迦合起来,迦陵频迦就是一种鸟的名字。后来叶先生在辅仁大学从顾随先生学诗,选择与“嘉莹”发音相似的“迦陵”作为别号。迦陵频迦是佛经中描绘的一种栖息在雪山或极乐净土的人首鸟身的神鸟,向人间传递美妙声音,又被称为妙音鸟,在梵文中称为Kalavinka。迦陵频迦经常作为乐舞的形象,出现在各种讲经说法盛会上。在敦煌莫高窟的多幅唐代壁画上,在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柱头斗拱上,在正定隆兴寺大悲阁观音基座上,甚至在法门寺地宫金银器和日本正仓院漆器上,都能看到迦陵频迦的婀娜身姿。妙音鸟的意象在迦陵诗词稿中也出现了两处:“妙音声鸟号迦陵,惭愧平生负此称。偶往佛庐话陶令,但尊德性未依僧。”“迦陵从此得所栖,读书讲学两相宜。学舍主人心感激,喜题短歌乐无极。”

荷花、柔蚕、蓝鲸、鲲鹏、妙音鸟,是迦陵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五种意象。柔蚕虽然纤小,但却是坚韧不拔、九死不悔的精魂。小荷与妙音鸟,一为先生乳名,一为先生别号,此二者身形小巧,甚至不失柔弱,却亭亭玉立、卓尔不群。蓝鲸与鲲鹏,身形不复娇弱,但却遗世高蹈,雍容华瞻,是天国人间美妙高洁的象征。此五种意象在某种意义上皆为迦陵自况,具有不折不扣的“弱德之美”。

叶嘉莹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0月18日,阿尔伯塔大学授予叶嘉莹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文学荣誉博士,20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4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单,荣获最美教师称号,月,入选感动中国20人物候选人,9月,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

这满目的荣誉和成就,象征着的是叶嘉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成长,然而这成长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荆棘满丛,充满痛苦的,每次生活刚开始出现一点阳光,立马又是一阵狂风暴雨,把所有的希望都一扫而空。

1924年, 叶嘉莹出生在一格充满诗书气息的大家庭里,给一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尤其是她的伯父,伯父因为痛失了女儿,叶嘉莹的到来给他带了新的生活气息,所以从小就把叶嘉莹当作亲生女儿看待。

叶家是叶赫那拉的后代,和纳兰性德、席慕蓉同宗,或许从根源上就和诗书有着难以割断的渊源,叶家不仅是名门,还是旧学底子深厚的诗书世家。

从叶嘉莹的外曾祖母开始,个个都是诗词爱好者,外曾祖母的晚年还以自己的“仲山”名号自刻了一本诗集,集名《仲山氏吟草》,知书达理的父亲母亲,吟诵成性的伯父,还有善良质朴的姨母,连伯母都拿着《唐诗三百首》用心教她。在这些人的环绕中快乐成长的叶嘉莹,一出生,就被诗情浸染不停。

在众多优秀的人的精心培养下,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庭院里成长,叶嘉莹的童年可谓是过得充实又美满,因为从小家里人就培养了她的阅读习惯,所以叶嘉莹对诗书的爱从小就被建立起来了,家人都喜欢诗歌,叶嘉莹在这种美好的气氛下成长,渐渐地,诗发出来的光也照进了叶嘉莹的心。

因为年幼,对很多人和事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叶嘉莹的诗是从她家的大庭院中的景物中得来的,她家的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子的匾额,写着“进士第”三个大字,由此可见,叶家是一个家底深厚的大户人家,既是大户人家,又是书香世家,庭院里的美自然能够充斥叶嘉莹的整个童年了。

等到叶嘉莹从家庭教育中脱离出来,进入了正式教育时,她已经是一个满腹诗书的大才女了,在中学的学校了也是人群中的焦点,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属于学霸级人物,高中结束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铺仁大学国文系,从此一生便和国文成为了一体。

1941年秋天,叶嘉莹怀着梦想进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辅仁大学,是叶嘉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人生总是在喜从天降时祸也不请自来,1941年9月,十七岁的叶嘉莹正沉浸在大学开学季的欢喜里,同时,也迎来了她人生当中第一个厄运——母亲的去世。

母亲的去世给叶嘉莹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击,17岁的她,已经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经对万事万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母亲的离去对她来说,无疑上天给了她一颗甜枣,又打了她狠狠地一巴掌,同时也断了她一条路。为了祭奠母亲,她写下了八首哭母诗,这段痛苦的日子是诗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此后,叶嘉莹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长姐,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她一下子长大了,懂得了责任是什么,彼时沦陷区物质条件艰苦,度日很是艰难,但幸运的是,她情感并不孤寂,她还拥有贤惠慈祥的伯母,母亲去世后,伯母就担当起为两家人做饭的责任,每当叶嘉莹要帮忙时,伯母总推开她让她去专心读书。

走出母亲去世的阴影后,叶嘉莹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因为才华卓然,容貌清丽,很快就成为了学校里的名角儿,也就是在这期间,她遇见了人生的伯乐顾随老师,1942年秋季,叶嘉莹正值大二,在唐宋诗课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贵人——恩师顾随,顾随既是她的文学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导师。

两人成为师生关系后,因为共同的爱好,对诗书的追求,使得两个人成为了高山流水之情,顾随的授课方式飘逸自然,从不刻板,因为对诗词有着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东西信手拈来,叶嘉莹成为了顾随的小迷妹,顾随也非常欣赏这个极具天赋的姑娘,所以经常一起讨论诗词,一起做文学研究,这段日子是叶嘉莹最充实最快乐的日子。

《小马宝莉大电影》影评


《小马宝莉大电影》
《小马宝莉大电影》是由杰森·西森执导,奥卓·阿杜巴、艾米莉·布朗特等配音主演的动画电影。
影评精选
张梓怡
电影名称:小马宝莉大电影

剧情:小马利亚的小马们在紫悦公主的带领下,为著名的歌唱家“音歌乐曲”准备了一场演唱会。
结果被风暴大王的手下狂风将军给占领了,宇宙公主让她去找生活在南方的河马女王来帮忙,紫悦就带着她的好朋友柔柔、珍奇、云宝、苹果嘉儿和碧琪去寻找河马女王。他们来到了河马女王住的地方,很多人想要他们的东西,然后被一只猫给救了,那只猫带他们来到自己家,紫悦发现了一些地图,就说,“我们要找的不是河马女王,而是马鹰兽女王。”
她们离开了那只猫的家,去寻找住在山上的马鹰兽女王。她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马鹰兽女王的山。认识了马鹰兽女王的女儿甜心公主,甜心公主带他们来到王宫,紫悦叫她们去跟甜心公主玩,自己却去偷了王国的珍珠,结果马鹰兽女王把他们赶出去了。因为这件事紫悦和朋友们吵了一架,她独自离开了。最后紫悦被抓走了。当朋友们得知这个信息后,她们决定要救出紫悦。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紫悦得救了,所有人齐心协力打败了风暴大王,解救了小马利亚。

收获:看了这个电影我懂得了友谊的重要性。我们都要交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爱、信任、互帮互助,遇到困难时不离不弃,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战胜一切。

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有感作文500字


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有感作文500字

作者:李沛霖

观看了《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这几部感人的励志片之后,印度电影成了除迪士尼影片之外,最吸引我眼球的电影。因为电影中处处体现着坚持,并时常会有着歌舞相衬。这部《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处处有着真情、温暖和爱。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出生在巴基斯坦山区的哑女沙希达在一次旅途返回时,为救一只小羊而与母亲走散来到了印度,并与外号为"猴神"的男子相遇,并被其收留之后被送回国的故事。影片中人物性格鲜明,以幽默、简朴的语言刻画了每一个人物。小萝莉可爱漂亮,猴神大叔忠厚老实,摄影师风趣古怪。其中最令我难忘的的是帕万想送沙希达回家,就去巴基斯坦大使馆寻求帮助,可大使馆拒绝了他的请求。由于两国人民正在对战之中,这使大使馆受到了印度人民的厌恶,而此时,来了一群闹事的人,这群人翻墙砸窗,使工作人员抄起棍棒打翻墙人,也使帕万处在了混乱中。他为了不让沙希达受伤,他用自己的身体为沙希达遮挡棍棒,受痛带着她走出了人群。第二件事是结尾时的那一幕,沙希达望着离去的大叔,使劲摇围栏,这激动的情绪促使沙希达会说话了。她大声地喊着"叔叔!叔叔。"并与帕万深情地拥抱在了一起,仿佛是久别重逢的亲人。

这部电影讲述了"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的道理。主人公用自身传递着"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的真理。让我们一起学习猴神,学习他助人为乐,奉献自己的美好品质吧。

终于回家了!

(指导老师:文小娟)

【相子老师点评】

这篇影评出自一位小作者之手,还是写得不错的。开头通过与《摔跤吧爸爸》等几部印度影片的对比,写出对印度电影的喜爱,然后点明这部影片的主题:真情、温暖和爱。中间部分介绍的影片的具体内容,情节一波三折,结尾首尾呼应,再次点题升华。

《灵犬雪莉》观后感


《灵犬雪莉》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小男孩塞巴斯蒂安驯化灵犬雪莉的故事。在小镇上有一只名叫雪莉的小白狗和叫做塞巴斯蒂安的小男孩,他们出生在同一天。这两个互不相关的小生命,在命运的安排下,被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了好伙伴。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识了雪白的流浪狗雪莉,它的身世是很凄惨的,它的主人不喜欢它,虐待它,被主人抛弃之后又被猎人追杀,四处流浪,幸运是它遇到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不是别人,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起初,雪莉对男孩充满了敌意,对他敬而远之,渐渐地,这个小男孩用自己善良又真诚的心感动了它,他们之间尽情嬉戏,成为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男孩和狗,彼此信任,彼此相依,互相陪伴,画面非常暖人心窝。

当猎人追杀雪莉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为什么?他们太残酷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只可爱的小狗呢?狗的生命和人的生命应该是平等的。

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人类应该善待动物,共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的地球家园。

叶嘉莹观后感1000字7篇


感谢查阅读后感大全为你推荐叶嘉莹观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当我们看完一部好电影之后,心中会有很多感悟和心得,每位观众在观看时对于电影的领悟都是不一样的。写一篇观后感最能体现当下的心情,观后感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

叶嘉莹观后感【篇1】

崔珏在《哭李商隐》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对李商隐短暂一生做出的最凝练的总结。

1、少年才华已初显,欲待登科耀祖坟

八九岁的翩翩少年,正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美好理想的牵引下,单纯而勤奋地读书、学习,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为长大后的追风逐月累积力量。然而,李商隐却在这样的年岁里,丧失了父亲,同时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也随之断绝了。曾在父母百般疼爱下的李商隐,作为长子,需要主掌家事,担负起家庭的一切责任和苦难。虽然他才不到10岁,虽然他内心孤独、彷徨、恐惧……但他没有选择,他必须迎难而上。

于是,他首先“躬奉板舆,以引丹旐”。李商隐家住河南,父亲在浙江做官,死在浙江。作为家中长子,李商隐需要把父亲的灵柩从南方的浙江运回到北方的河南。试想,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他是如何做到的,又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做到?待李商隐背着父亲的灵柩回到故乡时,已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了。

生活有时候就喜欢变着花样考验人!李商隐不但自己要生存,作为长子,他还要担负起抚养母亲和弟弟妹妹的重任。无奈又无助!但旭日每天照常东升,生活还得继续……李商隐开始寻找活计,“佣书贩舂”,给人做抄写、舂米的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

想到李商隐少年时代的遭遇,但凡血肉之躯,没有人不为他之悲而悲,为他之苦而苦。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疼和怜惜的孩子。但是,李商隐不但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击垮,反而还能忙里偷“闲”,勤奋苦读,在十几岁时写出的文章便文采灼灼,令人惊叹。

2、未待才华施尽展,初作讽诗厄运来

十七岁,年轻英俊的李商隐,承载着一身的“武艺”和对人生的美好理想,辞别家乡,只身一人踏上了赶往京城的漫漫长路。根据当时大唐王朝的“行卷”风尚,凡打算进京参与科举考试的应举者,需要提前把自己认为写得不错的诗文整理出来,投给贵族名士,如果能得到赏识,便可以被提前举荐,在科举考试中就容易金榜题名。

李商隐时来运转,他的才华受到了高官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对李商隐万般喜爱,并将他收入自己的幕下,在读书方面加以精心指导,教李商隐学写当时盛行的骈体文章;在社会关系上也给与提携,一有机会就会带李商隐出去见客,令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虽然李商隐在前几次的科举考试中都名落孙山,但有一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考中进士。之后,他本还可以回到令狐楚的部下,但可惜令狐楚不久却病逝了。李商隐在参加完令狐楚的丧事后,回到长安的途中,创作了一首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钧》,将当时百姓的痛苦,盗贼的强悍,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一股脑都表达了出来。

李商隐从小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孩子,他和诗圣杜甫一样,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百姓疾苦,希望能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匡扶社稷、报效国家。但是,他生不逢时,生活在没落的晚唐时代,李商隐短暂的一生居然经历了六代皇帝。那时候宦官当权,好几位皇帝都被宦官杀害,朝廷上下奸臣当道,贤臣无力施展抱负,人人自危。于是,李商隐无法忍受当时的混沌局面,于是作长诗对时局予以抨击。

然而,也是因为这首诗,导致李商隐日后在朝廷中没有受到重用,被以“此人不堪”为由,除名在外。

3、壮志未酬身先死,留待后人空悲叹

考中进士的李商隐受到当时另外一位高官王茂元的赏识,并招纳李商隐做了自己的女婿。李商隐不但个性耿直,为人也极其单纯,他没有过多考虑当时的朝政,就与王茂元的女儿成婚了。事实上,当时的唐朝正处于激烈的朋党之争时期。李商隐之前的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僧儒的牛党,而自己的岳父王茂元却属于李德裕的李党。李商隐夹在两党之中,十分痛苦。朝堂上下一致认为李商隐对令狐家是恩将仇报,人品低下。

当时令狐楚虽然去世,但他的儿子令狐绹已经位居宰相的高位。李商隐曾恳求令狐绹谅解自己的苦衷,并希望他能帮助提携自己,但都遭到令狐绹的果断拒绝。为此,李商隐还写过一首诗,叫《九日》:“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他怀念恩师令狐楚,回想起当年与恩师在朗朗秋日的白菊边惬意饮酒的情景,不禁悲从中来。那过去的一段恩情无人再记得,自己也无处再去诉说。于是,他又说:“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恩师离世已经十年,回想起这十年的遭遇:被人轻慢,被人冷落,被人排挤,就忍不住心酸落泪。如果恩师还在,自己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李商隐虽然壮志难酬,常年奔波辗转于各幕府中工作,但与妻子的感情深厚,这多少给自己孤独悲苦的心带来些许的安慰。然而,与妻子聚少离多的李商隐,万万没想到,妻子居然生病早逝,这给李商隐又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妻子死后,当他再回到岳父王茂元家中时,曾做过一首《正月崇让宅》的诗,中间两句十分精妙:“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他看到蝙蝠在岳父家的帘子上飞过,老鼠在床边走过时,也引起了李商隐的惊心。李商隐的这两句诗里正把那种黑暗、隐曲的感觉表现了出来。他长期在党争之中处于夹缝里边,牛党的人鄙弃他,李党的人也鄙弃他,因此他一生不得志,只能生活在哀怨之中。

带着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带着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悲叹,带着对曾经美好追求的怀念,一代才子李商隐46岁便凄然辞世了。

叶嘉莹观后感【篇2】

考中进士的李商隐受到当时另外一位高官王茂元的赏识,并招纳李商隐做了自己的女婿。李商隐不但个性耿直,为人也极其单纯,他没有过多考虑当时的朝政,就与王茂元的女儿成婚了。事实上,当时的唐朝正处于激烈的朋党之争时期。李商隐之前的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僧儒的牛党,而自己的岳父王茂元却属于李德裕的李党。李商隐夹在两党之中,十分痛苦。朝堂上下一致认为李商隐对令狐家是恩将仇报,人品低下。

当时令狐楚虽然去世,但他的儿子令狐绹已经位居宰相的高位。李商隐曾恳求令狐绹谅解自己的苦衷,并希望他能帮助提携自己,但都遭到令狐绹的果断拒绝。为此,李商隐还写过一首诗,叫《九日》:“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他怀念恩师令狐楚,回想起当年与恩师在朗朗秋日的白菊边惬意饮酒的情景,不禁悲从中来。那过去的一段恩情无人再记得,自己也无处再去诉说。于是,他又说:“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恩师离世已经十年,回想起这十年的遭遇:被人轻慢,被人冷落,被人排挤,就忍不住心酸落泪。如果恩师还在,自己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李商隐虽然壮志难酬,常年奔波辗转于各幕府中工作,但与妻子的感情深厚,这多少给自己孤独悲苦的心带来些许的安慰。然而,与妻子聚少离多的李商隐,万万没想到,妻子居然生病早逝,这给李商隐又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妻子死后,当他再回到岳父王茂元家中时,曾做过一首《正月崇让宅》的诗,中间两句十分精妙:“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他看到蝙蝠在岳父家的帘子上飞过,老鼠在床边走过时,也引起了李商隐的惊心。李商隐的这两句诗里正把那种黑暗、隐曲的感觉表现了出来。他长期在党争之中处于夹缝里边,牛党的人鄙弃他,李党的人也鄙弃他,因此他一生不得志,只能生活在哀怨之中。

带着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带着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悲叹,带着对曾经美好追求的怀念,一代才子李商隐46岁便凄然辞世了。

叶嘉莹观后感【篇3】

十七岁,年轻英俊的李商隐,承载着一身的“武艺”和对人生的美好理想,辞别家乡,只身一人踏上了赶往京城的漫漫长路。根据当时大唐王朝的“行卷”风尚,凡打算进京参与科举考试的应举者,需要提前把自己认为写得不错的诗文整理出来,投给贵族名士,如果能得到赏识,便可以被提前举荐,在科举考试中就容易金榜题名。

李商隐时来运转,他的才华受到了高官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对李商隐万般喜爱,并将他收入自己的幕下,在读书方面加以精心指导,教李商隐学写当时盛行的骈体文章;在社会关系上也给与提携,一有机会就会带李商隐出去见客,令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虽然李商隐在前几次的科举考试中都名落孙山,但有一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考中进士。之后,他本还可以回到令狐楚的部下,但可惜令狐楚不久却病逝了。李商隐在参加完令狐楚的丧事后,回到长安的途中,创作了一首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钧》,将当时百姓的痛苦,盗贼的强悍,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一股脑都表达了出来。

李商隐从小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孩子,他和诗圣杜甫一样,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百姓疾苦,希望能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匡扶社稷、报效国家。但是,他生不逢时,生活在没落的晚唐时代,李商隐短暂的一生居然经历了六代皇帝。那时候宦官当权,好几位皇帝都被宦官杀害,朝廷上下奸臣当道,贤臣无力施展抱负,人人自危。于是,李商隐无法忍受当时的混沌局面,于是作长诗对时局予以抨击。

然而,也是因为这首诗,导致李商隐日后在朝廷中没有受到重用,被以“此人不堪”为由,除名在外。

叶嘉莹观后感【篇4】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去年秋天在青海时就开始看这本书,虽然地理条件与陶渊明归隐的田园相距甚远,可我依然在那空气稀薄的高原,望着似乎触手可及的星空,真切地感受到了陶诗里真淳、自由的气息。我觉得,人的心灵跟女子的脸一样,需要经常呵护。世事蹉跎,有多少污浊会把一颗鲜活的心磨蚀得面目全非,有多少身不由己会把我们逼迫得无法呼吸……这样的症状,并非无药可解——先生讲解下的陶诗,让我们学会如何从一花一草中看出情意、看出胸怀,让我们知道在这世上,有许多坚守自己志意的人真真实实的存在过,让我们在迷惑、怯懦的时候能够觉得不那么孤单、脆弱。诚如先生所言,陶渊明是中国诗人中最有思想性的诗人,他的诗歌看起来质朴简单,可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哲理和慨叹;陶渊明也是作诗态度和用词造句最真诚的诗人,他不雕琢、不修饰、不夸大、不自欺欺人,因此也是最了不起的诗人。先生在讲解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入了许多额外的知识:比如如何欣赏用典、接受美学的理论;此外,书中还有许多佛家的禅悟:我们人之所以有许多烦恼,就是因为“我”字当头。把“我”看得很重,心里就有许多人我利害的计较,就把外物也分出许多贵贱来。比别人想得快、计算得精明,那是聪明;而对人生看得透彻,有一种超出人生的觉悟,那才是智慧。非常喜欢《闲情赋》那著名的“十愿”: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

叶嘉莹观后感【篇5】

推荐《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主体部分是是叶嘉莹2013年在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所作李商隐系列讲座的整理稿。B站上有视频,建议去观看。因为视频中,叶先生会唱诗颂诗,会讲解平仄变化的原理,而读书,则会让你进一步体会到诗句本身的魅力。

李商隐的诗总是引用了很多典故,看这些故事完全不像是初高中时教科书的注释,反而像一千零一夜那样,非常有趣。意向、语言、音调杂糅在一起,让诗变成了迷,让诗人也变成了迷。

读完此书,我记不得李商隐更多了,因为他完全被叶先生压住了。我敬爱叶先生,一位96岁的老人,毕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她读了一辈子的诗,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她命途多舛,可她依然乐观豁达。她在讲诗的时候常常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时你会发现,是你的阅历阻碍了你对诗词的感悟,你这一生太平庸,让你太麻木,太轻浮,太容易放弃。而你也会发现,你是的语言是这样苍白,没有办法去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最后引援一段叶先生的讲稿“我一辈子教书,现在教了七十年没有停止,我说’天池若有人相待‘,只要有一个人因为我的讲解而真的喜欢了诗,真的能够把诗传承下去,我’何惧扶摇九万风‘,这种九万风的遥远,劳苦我是无所畏惧的,我愿意进我的力量。”。每每读此我总是饱受鼓舞,我辈当自强。

叶嘉莹观后感【篇6】

八九岁的翩翩少年,正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美好理想的牵引下,单纯而勤奋地读书、学习,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为长大后的追风逐月累积力量。然而,李商隐却在这样的年岁里,丧失了父亲,同时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也随之断绝了。曾在父母百般疼爱下的李商隐,作为长子,需要主掌家事,担负起家庭的一切责任和苦难。虽然他才不到10岁,虽然他内心孤独、彷徨、恐惧……但他没有选择,他必须迎难而上。

于是,他首先“躬奉板舆,以引丹旐”。李商隐家住河南,父亲在浙江做官,死在浙江。作为家中长子,李商隐需要把父亲的灵柩从南方的浙江运回到北方的河南。试想,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他是如何做到的,又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做到?待李商隐背着父亲的灵柩回到故乡时,已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了。

生活有时候就喜欢变着花样考验人!李商隐不但自己要生存,作为长子,他还要担负起抚养母亲和弟弟妹妹的重任。无奈又无助!但旭日每天照常东升,生活还得继续……李商隐开始寻找活计,“佣书贩舂”,给人做抄写、舂米的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

想到李商隐少年时代的遭遇,但凡血肉之躯,没有人不为他之悲而悲,为他之苦而苦。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疼和怜惜的孩子。但是,李商隐不但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击垮,反而还能忙里偷“闲”,勤奋苦读,在十几岁时写出的文章便文采灼灼,令人惊叹。

叶嘉莹观后感【篇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林词韵,太多太多,不过一纸,一笔,一书,一琴。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拈花一笑,沾了几抹风韵,又湮灭了几多愁。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于项羽,如此雄壮!如此豪情!至此,我仿佛看见了项羽战败,想起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悲惋中透着豪壮。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乃杜牧之言也,黑蓝色的天空之下,我宛如目睹少陵野老“坐看牵牛织女星”思索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思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者屈之句。屈原这一句话来表达他的内心坚定信念,虽然道路是那么的漫长,我还是要上穷黄泉下碧落地,追寻我心中的理想。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诗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雁儿,你叫的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了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在诗词中我们可以跟随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以和范仲淹一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和曹操体会“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痛楚,可以和陶渊明笔下的渔夫步入“世外桃源”,见证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村落,可以和陆游观赏“三万里河东入海”的景象。

啊哈!穿越千年时光,古人们用鲜活文字的形式向文表述了他们的想象或当时的事实。诗词,乃中华儿女情感之灵魂者也。赏析:整篇文章读下来,可以看出小作者文学底蕴十足深厚,游荡在各色词人的诗词当中,真可谓是意犹未尽。

我的妹妹小桃子观后感


我的妹妹小桃子观后感(一)

月奴

动画片《我的妹妹小桃子》讲述了小桃子虽然身体患病残疾、内心却美好善良,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去生活的故事。

小桃子和双胞胎哥哥阿力都是早产儿,力是一位健康的孩子,小桃子却在5岁时患上了一种肌肉逐渐僵硬的绝症,这种病逐年加重,以至于支持肺部呼吸的肌肉都变被僵硬了,需要一直佩带呼吸机才能维持生命。

面对人生的不幸,小桃子努力保持着乐观和上进的心态,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她都尽量独立完成。这种心态也逐渐影响和改变了很多人。

正是小桃子那种"努力不懈"的样子,激励着妈妈从"内心深处产生力量",战胜了痛苦与绝望,变得豁然和坚强。她领悟到"反正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与其沮丧不如积极一点,把握机会跟孩子度过每一个快乐的时光……".小桃子妈妈的这些话又激励了其他残疾孩子的家长们,让更多人燃起了面对艰难的勇气,大家都下定决心,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陪自己的孩子坚强的走下去。更可敬的是,在妈妈的努力争取下,阿力上的小学和小桃子上的特教学校一致同意小桃子在来年春天去阿力的学校听课,这圆了小桃子最大的梦想。

欣喜过后,更多的惆怅,健全人的世界里怎能轻易的接受一个残疾的小姑娘。关于小桃子到小学上课这件事,内心震动最大的是哥哥阿力。在阿力眼中,那个经常缠着自己带她一起去上学的妹妹简直是"无理取闹".因为疾病使小桃子发育迟缓,无论身体还是心智,她都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孩子们,妹妹怎么能到他的学校上学呢。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同学们看到他有一个这样的妹妹会怎么想呢。在阿力心中始终认为有这样一个妹妹是件很丢脸的事情!这种内心的刻画是真实的,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我们更无可厚非。

小桃子后来的遭遇也证明了阿力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为了让小桃子提前适应一下小学的环境,爸爸妈妈带小桃子参加了阿力小学的教学观摩课。校园里,小桃子蹒跚的步履,矮小的身形,歪向一边的脖颈,尤其是鼻子里插着的软管,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观摩的体育课上小桃子大声向跑步热身的哥哥阿力打招呼,更是引来了龙二等同学的讥讽和嘲笑。

影片成功刻画了阿力与龙二两个角色,可以说他们是在小桃子的影响下,改变最大的两个人。而这种改变是渐进的、自然的,而非突然的、生硬的,这也正是影片成功之处。

一开始,龙二辱骂小桃子是白痴,警告阿力以后不要带妹妹来学校,因为"白痴是会传染的".阿力用拳头教训了龙二,但因为怕父母知道后批评自己,阿力只得委屈的向龙二道歉。此时的阿力,保护自己自尊心的成分要比维护妹妹小桃子尊严的成分多。

当阿力在学校受了委屈,小桃子鼓励哥哥说:"小桃子在学校也常常在哭,可是老师告诉她常常哭还有常常笑就是活着最好的证明……哥哥,你不要害怕,小桃子一定会保护你哦。"这一刻阿力的内心被妹妹深深打动了。

一次,小桃子邀请哥哥去自己的学校看一看。在特教学校,阿力看到了一个他以往从未关注过的世界。学校里全是和妹妹相似的小朋友,但他们都很坚强和乐观,这对于阿力的内心又是一次深深地触动。

寒冬过后,春天来了。在寺庙祈福时,阿力求神保佑小桃子健康。此时他的心中已经真正关心起这个妹妹了。

影片的高潮之一是阿力的父母决定在兄妹俩个生日当天带他们去环球影城玩,可就在生日前一周,因小桃子病重住院,这份"生日礼物"取消了。这段时间以来对生日礼物盼望的破灭和长久以来有这样一位残疾妹妹所带来的压抑,在一瞬间爆发了,阿力失去了理性,他责怪父母一直以来都只疼爱妹妹一人,从未有重视过他,甚至诅咒小桃子死掉。父亲强忍内心的悲伤和愤慨,告诉儿子下次千万不要再说这种话。阿力怎么能理解此时父母的心情呢,他只顾自己的感受……母亲在小青蛙公园山顶的桃树林边找到了阿力,她告诉儿子,其实小桃子忍耐的更多。

得知小桃子最好的朋友阿文死了,母亲掩面痛苦,一方面为阿文,一方面为小桃子的未来担忧。望着悲伤的母亲,阿力深感自责,他明白了父母的那份忍耐和担心。

阿文的死让小桃子绝望了,阿力也终于体会到,原来妹妹每天都要和担心自己会死掉的恐惧感对抗,她心里是多么不安。回到家中,充满愧疚和自责的阿力含着泪画了许多桃花,因为妹妹说过"如果开很多小桃子的花,小桃子的病就会好。"妈妈把阿力的画带给小桃子看,小桃子很开心。阿力终于长大了,他从完全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他的心中开始容纳其他人了。

影片中另一位重要人物是阿力的同学龙二。上观摩课时他辱骂小桃子是白痴,新学期开始后龙二也处处刁难小桃子:他故意打湿小桃子的画作,故意在游戏时吓唬小桃子……龙二的这些行为让人厌恶,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慢慢的观众对龙二生出了怜悯和同情。龙二的父亲是一位冷酷无情的大人物,他恪守着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信条,对儿子的教育也是简单粗暴的,这使得龙二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烦恼,他心中善良的一面一直被压抑着,性格倔强的他只得用冷酷的外表和言行来掩盖和麻痹这种失落和痛苦罢了。在遇见小桃子之前,龙二的全部目标就是追求高分数,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强者。是小桃子的善良和纯真使龙二逐渐找到了迷失的自我,慢慢的养成一颗包容之心。

小桃子的热情感染了所有孩子和家长,她的善良、天真、乐观、坚强,像一味温和的灵药,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周围的人。是的,只有当我们改变自己、走出自我的小圈子时,才能发现更广阔的天地。正如影片中阿力的校长决定让同学们一起去小桃子所在的特教学校观摩,在那堂名为"发现春天"的观摩课上,同学们放下了书本和分数,却"拾起"了鲜花和白云。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小桃子又住院了。哥哥阿力要在校运动会中的五人接力赛夺冠,以此来鼓励和祝福小桃子早日康复。无奈,龙二仍旧对小桃子和阿力耿耿于怀,不愿参加比赛。面对龙二的刁难,阿力没有使用拳头,他真诚向龙二道歉并恳求他和自己一起去医院看看小桃子。此时,阿力已经真正的成熟了起来,他为了妹妹放下了那个"我".正是这份成长,深深地打动了龙二,龙二内心的坚冰开始融化了,做出了他心中的选择(参加接力赛,把夺冠作为礼物送给小桃子)。

可叹的是,阿力和队友们取得了接力赛的冠军,小桃子却病危了。大家赶去医院探望小桃子,阿力把获胜的消息告诉妹妹,小桃子和哥哥拉着勾,在父母、师生们的注视下含笑的走了。同学们流着泪,深情的唱起了那首《小青蛙之歌》为她送行。

小桃子永远的离开了,可是她带给身边人的感动和改变是长久的。

小桃子的一生是短暂和残缺的,她弱小的身体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甚至不能正常的走路和呼吸,智力发育上也较同龄人迟缓和落后。尽管她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忍受着旁人的嘲讽和冷漠,但始终纯真善良,怀有一颗包容之心,在这一点上,没有人比她更优秀、更强大。

也许正是病患使得她较之旁人更加容易的活在一个简单的世界中吧。小桃子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在一些"长大"的孩子们和"成熟"的大人们眼中是幼稚和可笑的,可结果却是小桃子改变了很多人。人们都不那么自我和自私了,都开始关注那些不同于自己的人,变得更加包容了。小桃子努力的用真诚和笑声填满每一天,她让人明白了,即便是不完美的生命,也可以美好的生活。

这部影片成功描绘出残疾人家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健全人和残疾人共同生活时所遇到的问题等等。影片伟大之处更在于它不仅仅是引导人们去关心、帮助、理解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而更在于它教会了所有人怎么去爱!

整部影片没有空谈大道理、树立大英雄、甚至情节也没有大起伏,仅仅是用平淡的文字、平和的心态、平静的讲述而已,可它却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为什么?因为它真实的刻画了的人性与生活,讴歌了其中的美好和善良。我以为伟大的作品无须华丽的词藻和精妙的技巧,它往往是单纯而深厚的,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就成效而言,内心的微微涟漪远胜过表面上的滔天巨浪。

在影片的结尾处,桃花又盛开了,依旧是迎着寒风。阿力的眼前浮现出小桃子的身影:她蹒跚的步履,矮小的身形,歪向一边的脖颈,鼻子里插着软管,她还欢快的唱着那首《小青蛙之歌》。小桃子没有死,她活在你我心中。

我的妹妹小桃子观后感(二)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儿童电影叫《我的妹妹小桃子》。剧情生动感人,看过以后,小桃子的笑留在我的脑海中,时时刻刻都忘不了。

故事讲述早产儿阿力和他双胞胎妹妹小桃子生下后,阿力安然无恙,小桃子肌肉却变僵硬,头一直是弯向右肩,鼻子里有软管输送氧气。他们一起上幼稚园,阿力上小学时,小桃子不能上,她很伤心。经阿力的校长同意,小桃子如愿以偿的进了阿力他们班。班上的龙二经常骂他白痴,最后当小桃子病危,龙二才了解她。没有多久,她带着笑容走了。

小桃子走了,留下的是我的泪水。小桃子是个好强而且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即使患有身体方面的障碍,却对万物充满丰沛的热情;她的哥哥阿力,更是以善良纯真的心,支持着小桃子勇敢与病魔奋斗。众人面前的小桃子始终微笑,即使自己每一口呼吸,每一个行动都要付出莫大的努力,小桃子也依然用微笑面对困难面对世界。小桃子不断的努力学习成长,给哥哥鼓励,给朋友温暖,也让自己小小的生命闪耀出透明的美丽。

小桃子在离开的时候漂亮笑着,也许是因为听到哥哥得到了运动会的第一名吧。 那是我见过最美的笑容。小桃子,在那边也要开心的笑。

我的妹妹小桃子观后感(三)

读懂生命的乐章

《我的妹妹小桃子》是唯一一部让我感动得落泪的动漫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为小桃子的小女孩,她勇敢坚强、天真烂漫,对世间万物充满丰沛的热情——即使身体方面先天缺陷。她的哥哥阿力,更是以善良纯真的心,支持着小桃子与病魔奋斗的决心与勇气……

小桃子被安排就读一所特殊儿童学校。她总是因为早上不能和哥哥一起上普通学校而闷闷不乐,于是她的家人就唱她最喜欢的《青蛙之歌》来安稳她的情绪。

一次体育课上,小桃子大声替哥哥阿力加油,阿力的球队顺利赢得了比赛。而龙二的球队在尝到了败绩之后,心有不甘,于是不准阿力再把他的"白痴妹妹"带到学校来,并且还说"白痴会传染".面对龙二的冷嘲热讽,阿力顿时满腔怒火。终于,阿力忍无可忍,狠狠地挥了龙二一拳。被老师批评后的阿力一回到家,小桃子就问他脸上为什么会有眼泪,阿力赶忙奔往卫生间,努力用水把泪冲干净,小桃子从身后轻轻地抱住了哥哥,仅仅是一个恬静的拥抱,却能安慰阿力心中所有的悲伤。是啊,小桃子的心是纯洁无私的,她会把她的爱给予所有人。

一年后,阿力的学校进行整合教育的试验计划,小桃子终于可以到哥哥的学校念书了。美术课上,龙二"不小心"把水倒到小桃子辛辛苦苦画好的画上,小桃子却没有生气,也没有难过,而是把涂有颜料的手盖在了湿了的画上,并笑着说:"小桃子的花。"老师见了,鼓励说:"小桃子画得真漂亮!"于是同学们都用手在纸上"画花",唯有龙二冷眼看着这一切。体育课上,小桃子坚持不要老师的帮助,靠自己的力量跑完全程,虽然她的速度同走路一般,但她的坚持不懈让同学们都为她加油打气,快到终点的时候,她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但她却艰难地站了起来,跑到了终点,一旁的龙二似乎被触动了。我不得不惊叹于小桃子的坚持不懈,她那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的精神!

后来学校组织学生去了解特殊儿童学校,也就是小桃子的学校。玩耍时,龙二想借滑坡的机会撞倒小桃子,看她摔倒后哭泣的傻样,结果自己却受伤了。看到龙二受伤,小桃子哭了,她觉得都是自己不好,害龙二受伤,根本不会想到龙二的初衷是想伤害自己。多么善良的女孩啊!记得当好朋友阿文死了的时候,小桃子哭得那么伤心,撕心裂肺的哭声却什么也唤不回!她清楚地明白:阿文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她痛哭,她恐惧,她挣扎,但她并不懦弱——再乐观的人在死亡的面前,也不免失控。

没多久,小桃子的病情因恶化而住进医院,阿力和他的同学为了鼓励她,于是立下目标要夺得接力赛的冠军,并说好小桃子一定要来为他们加油。可是跑得最快的龙二却坚持拒绝加入他们的接力队,阿力为了小桃子能尽快好起来,决定让龙二了解真正的小桃子。最终,龙二被小桃子所感动。他为了小桃子第一次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刻苦训练决心要在接力赛上夺得冠军。记得当小桃子在医院里哭着要回家的时候,龙二独自一人默默地在医院楼下为她吹奏《青蛙之歌》,抹去她心上的泪水。

运动会开始了,眼看着接力赛一步一步地接近,期盼的目光不断在操场上扫过,然而小桃子始终没有来。比赛开始了,作为接力赛第一棒的龙二,为了小桃子,把距离拉的很开;第二棒、第三棒为了小桃子也一直遥遥领先;然而,第四棒的同学不小心摔倒了,为了小桃子,她重新站了起来,虽然落了一段距离,但她已经尽力了;第五棒,即最后一棒,是小桃子的哥哥阿力接受的,在追赶的过程中,阿力终于明白小桃子每呼吸一次都是如此的艰难,他一直奋力地奔跑着,尽管距离还是相差很远,但他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他赢了比赛,小桃子就会好起来,朦胧中他看见小桃子在操场上替他加油,"啊——"力量不顾一切地迸发向外,他超越所有跑在他前面的同学,冲破白线,获得冠军!还没来得及高兴,老师却小声地告诉他:"阿力,你快到医院去,你妈妈刚才打电话来,恐怕……"阿力转身向医院跑去,其他的同学也跟着去了……

阿力用小拇指勾住小桃子的小拇指,并告诉她接力赛赢了第一名,小桃子微微地张开双眼,开心地笑了。小桃子最后见到出差赶回来的爸爸,就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她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她静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脸上的笑容那么甜,甜得让人无言,甜得让人心疼,甜得让人落泪,甜得让人失去了悲伤痛苦的理由……

还是那首她最喜欢的《青蛙之歌》,所有的人都为她而唱,祝她一路走好。

虽然影片结束了,但小桃子独一无二的笑容却久久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最终留下了她专属的乐观。她从不因自己的先天缺陷而自卑,相反,她很自信,她坚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她坚信所有跟她一样的人都能健康起来。她的活力以及丰沛的热情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健康的,还是残疾的,她都能用她的微笑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力量,活下去的理由。

永远也忘不了她说的那句话:"尽情的哭,尽情的笑,就是活着的最好证明!"这让我想到了呼吸的意义,我曾经思考了很久很久,却始终没有满意的答复,现在我明白了:呼吸的意义不是为了他或她,呼吸的意义是为了活着。因为活着,所以可以看到流星划过天际,太阳跃出海平面,晚霞红遍半边天;因为活着,所以可以听到虫鸟美妙的奏乐声,草树优雅的摇摆声,浪潮轻快的拍打声;因为活着,所以可以嗅到兰花忘我的芬芳,泥土醉我的气息,饭菜诱我的喷香……即使丧失了这些美好的感觉,但只要有一颗跳动的心,生命的脉搏将永不停息!正因为这样,小桃子才会用心过好每一天,她知道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死神带走,离开人世,所以,她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让我们像小桃子那样,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为他人送去爱的力量,演绎更加完美的生命乐章!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观后感影评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是一部来自香港的电视剧,该剧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很高,一起去看看吧!

优秀的影片内容永远离不开好演员的表演。

24集的最后片段,大卫发现打玛嘉烈电话不通,立马跑回自己家,发现家空了。玛嘉烈走了,她给他留了信,他拿着信。先是四周张望,像是确认她真的走了,又像是期待她可能在某个角落突然出现。然后坐在沙发上,委屈地想哭,大概泪已经涌到眼眶。又起身去关门,然后才不知所措地哭起来。

三十几岁的大男人,哭地像个孩子。他像男人般地哭的很隐忍,但神情似足孩子。

整个片段是一个长镜头,十分考验功力。林保怡诠释得很自然,很符合剧情,一点都不感到尴尬。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大卫。他可能有些古板,很严谨。平时很沉稳,比较闷,不爱说话,但他心思很细腻,玛嘉烈哭的时候他会一句话不说紧紧地抱住她,玛嘉烈一夜没回来的时候他没有敢问,一个人胡思乱想,伴随着内疚,最后只能抱着玛嘉烈哭。他知道玛嘉烈和他同居会不够空间,就选择晚上返工。玛嘉烈说不喜欢他开的士,他就放弃自己的爱好去开uber。

大卫是真的准备和玛嘉烈过一生的。他爱她,但只是一厢情愿地爱她。他太怕失去她,终于失去了她。

我有时候会想,是不是真的没有永恒的爱情呢。人生可能太长了,长到相爱的两方总会有一方在某个时刻对其他人动心。初时会内疚,压抑情感,后来越来越大胆,等到真正出轨后,有的人回家抱紧自己的另一半来弥补内心的愧疚和心虚,有的人就期待自己的另一半也喜欢上另一个人。

我可能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我原本也对所谓爱情有所期待。但又害怕背叛的到来。我总觉得变心总是有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真正付出行动。可能没有出轨的,只是因为懒?毕竟即使是深爱着玛嘉烈的大卫,也和Diamond纠缠不清。人,只要是人,大概终究不能免俗。

拖拖拉拉总算看完,同《荼靡》一样,被评分推荐吸引,但陷于开始缓慢的剧情难以沉下心,而在挨过初始的沉闷后开始陷入剧情,惊叹其精彩,期待其发展

因为有两个版本的资源,一个30集,一个26集,所以第一个版本26集的结尾后还在暗自思量结局,而后才后知后觉原来已是结局:在大卫按响玛嘉烈门铃的一个戛然而止,留于空白给足想象,一直不满足于这样不确定的结局,但其实这样确给了足够的满足,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列特,戛然而止剩下的交于每个人的想象安排

于我的想法而言,感性而言希望皆大欢喜喊一句:在一起在一起,但是理性来讲,玛嘉烈只是不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所谓孤独,怅然若失的情感,可是习惯来的不是爱情。于我的理解中,5个人都没有获得爱情,Candy自以为爱对了人爱,玛嘉烈爱错了人爱,赵子龙无法表达的爱,大卫独自渴望天长地久的爱,Diamond决绝放弃的爱,没有人获得真正的幸福,要么沉浸一时的假象,要么在失去的痛苦中挣扎向前,可是又没法肯定什么样的爱情不是一时的假象

爱的人因为太爱而迷失自我,被爱的人却是莫大的幸福!爱情始终是两个人的游戏,不论你多少付出倘若无人配合都将是散场,而散场前的临界点要如何把握

最初总以为赵子龙是个坏角色,仍旧单纯的选择黑白两个判断标准,而后却被他的深情所感染,而他最初的坏也没法判断,他勾引玛嘉烈的行为本意是关心也好,争取也罢,却都是一种深情!!

又陷入没思路瞎写的状态,晚安吧,哪天有时间改!!

还是老套的话,因为从未经历,目前所有的情感认知来源于影视,来源于文字,来源于讲述、忠告唯独缺少最重要的实践,或许何时经历过后会有更深刻的感受,那时再看这些文字会是何种情感???

最触动的一幕是拒绝了和大卫一起吃饭的玛嘉烈却来到赵子龙家里,满心欢喜给他包饺子,但她走后赵子龙却直接下楼把饺子全倒进了垃圾桶。三人情感关系一目了然啊,他爱她,她爱他,他爱他,真的是很厉害了。

简言之,这是一部摄影构图超赞的剧,一部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剧(划重点),一部刻画情感与琐事很真实的剧,一部全剧演员演技在线的剧,一部看完觉得两个人一起生活好鬼麻烦的剧??,一部无比希望男女主分手的剧[捂脸]。

前半部分看得很闷觉得不好看,全是生活中芝麻绿豆大的琐事。后来看了剧透发现竟然有赵子龙和大卫的隐藏感情线,看起来就有意思多了。

玛嘉烈的人设太婊啦,大卫又好得太窝囊,头上都快绿成青青草原了[捂脸]比较喜欢的角色可能是Diamond,敢付出敢丢低。至于赵子龙,超深情的心机gay啊。[皱眉]希望他和男主在一起啦

印象最深的是大卫问Diamond既然两个人是注定要在一起,那么为什么要去维系这段关系呢?只有Diamond看得最清楚,她说其实哪有什么注定,都是人为。

让我想起以前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人生与感情的话题,我感慨要谈场恋爱好难,首先要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啦,几率好小,而他又要刚好也喜欢你,几率也小,两两相乘,几率小到堪比中彩票啊。此一样决定能否在一起。此外,还要三观相合啦,还要有共同话题啦,还要一起进步啦,后三样决定在一起能不能长久。啊,好难好麻烦。

他对我说,但是有了爱一切都会不一样,因为爱才会去包容,包容所有的不同与不完美。

大概这句话能完美解释大卫对玛嘉烈的感情吧。因为爱她,所以包容她的一切。

(不过包容应该是相互的呀,大卫和玛嘉烈那样失衡的感情注定分手啊喂!)

遇见,成为情侣。

行街,食饭,閙交,好返。 恋爱的开始总是美好啊, 你又怎么想到玛嘉烈之后会觉得你闷,无趣呢。 所谓独立的她, 说飞约就飞了。反而是千金princess的candy更加懂事,反过来问她这样真的好吗?当她同大卫的朋友走的很近的时候,大卫小心翼翼问她,你真的觉得这样没问题吗?她用自己的那一套道理来回应你的时候,真的觉得这种人不值得珍惜。无法沟通。 可是当你开始的时候,你点知呢?

深情,温柔,细心的大卫,有时做事,太替对方考虑着想,可能就像玛嘉烈讲的那样,他的爱让你不好意思,透不过气,然而更加不自由。大卫对很多事装做看不见,放在心里,不想讲。这是他选择的尊重,选择的相信。但终究会找地方唞一口气。当他遇见diamond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出轨吧。你总会选择那个让你心里有安慰的人在一起,即时仅仅是做朋友。

当浪漫照进现实,如果你真的是一个追求有趣的人的时候,你可能真的会被其他人吸引。当赵子龙质问玛嘉烈,[你是否真的钟意大卫?] 的时候,这个问题似乎也就有了答案。因为不管我做么嘢,我都不会让我关心的人伤心。

为什么会累, 为什么会寂寞? 如果两个人真的啱的话,是不是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你也会心甘情愿的为对方去迁就,忍让。

所有自称喜欢独居的人,需要私人空间的人,只不过没有遇到一个想同他生活的人, 无人生来是独家村的。

思想是最难控制,教自己不要想,就想的更多。很久之前还再劝说自己不要去喜欢她, 反而近些日子却自的动了真情,心里也会一下下的痛了。也许太挂住那种感觉。那种你觉得她似乎懂你的感觉。 朋友跟我讲,这就是最坏也是最美好的关系,不是捆绑,反而更长久。

感情的世界是持久的考验,兜兜转转,来来回回。至少还是有很多榜样让你对生活充满方向。一个人的时候,就像大卫一样,把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看看电视都不错啊。 两个人的时候就像我阿叔阿姨那样,一起开车出去玩,阿姨还会替他睇住路,每次这个时候我都能感觉到爱。

欲望背后的孤独灵魂——浅评《嘉丽妹儿》


“我要离开、我要离开……”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对现状的厌倦,对未来的渴望,对物质的追求,对繁华的向往,这部充满着都市色彩,交织着欲望与追求,肉欲与物质,灵魂与现实的话剧拉开了帷幕。
这部《嘉丽妹儿》,无论是从内容来看,还是从形式上看,都有很多的闪光点,引人入胜。如编剧匠心独具的编排,全剧主体仍是依据西奥多·德莱赛的著名长篇小说《嘉莉妹妹》的故事展开。但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位百年前的外国妹儿“嘉莉”,竟穿越时空,从芝加哥的历史上空毫无违和感的出现在舞台上,并带有一身接地气的“川味”。这样的换皮不换骨,不仅保留了小说精髓,将嘉莉身上所要反映的时代思想,用不一样的方式同样完美地呈现出来,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此外,剧中穿插了很多的jazz,激情四射,赚足了眼球,也浓化了都市风味。演员们时而夸张时而幽默时而安静的表演,都将喜剧的弦拨到恰时。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剧板块化的模式,打破了单一的画面感。由不同的故事,去分演貌似不同的人生,给观众十足的新鲜感,多角度的展示,就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有的人的故事离我们很近,仿佛“他”或“她”的就是“你”和“我”的;有的人的故事似乎又离我们很远,仿佛是我们正在前进的未来。无论远与近,你和我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观摩自己的影子。这就使整个话剧变得鲜活,更能扣人心弦。不得不称赞的是,剧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当地口语,雅俗兼具,为整部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嘉丽妹儿》这部剧最为打动笔者的,莫属于它的人物心理留白。在每一个故事结束之后,都会在昏暗的背景之下,看到“孤独的灵魂”在那里踟蹰。作为职场小白的“嘉丽”,面对各位老板的质疑,社会现实的压力,最终歇斯底里的喊出她可以做到……;我想和你一起数签签的串串哥,面对爱情的无望,最后跪地绝望的喊出我想要和你一起数签签……;拥有七位数收入在众人眼中成功的股票分析师,面对没有爱的妻子和女儿无休止的物质要求,失望的喊着我买……;无人相信的直播小哥,遭人质疑崩溃的喊着为什么不相信我……;风光无限,美丽动人的知名演员嘉丽,却谎称忘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过往……不愿提起。这些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近似类同的呐喊,这呐喊或发出于外,或内藏于心,饱含了诸多的无奈、掺杂了心酸,交织着矛盾。这呐喊,便是那份无人能懂的孤独。坎坷或辛酸,光鲜或暗淡,获得或失去……最终,都无法拂去那黑暗中踽踽独行的灵魂和受伤不愿触碰的心灵。剧中没有过多的语言和肢体表演,以些许的沉默,却达到了无言胜似有言,给人以极大的触动的效果。故事开始的热烈,结束的寂寞,一张一弛,一动一静。引人陷入无限的思考和遐想。她们在得到与失去之间真的得到了幸福吗?转为我们在得到与失去之间获得的满足真的让我们快乐吗?答案自在每个人的心中。人的一生就是追求欲望的过程,实现不了欲望,就会痛苦;满足了欲望,就会快乐,到这个快乐是很短暂的,随后便是陷入无聊,要么就重新开始追求新的欲望。

剧末仍以“我想要离开”呼应开场,作为终结。但这次呼喊的“离开”,又将是一场新的追逐。
作者:高慧智

小马宝莉观后感600字精选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观赏作品时从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情节中带来了新的启迪,为了保留沉浸观看的喜悦和心情,选择写一份观后感是没有错的。写多了观后感,我们的写作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最近你是不是有写作品观后感的想法呢?下面是我们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马宝莉观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小马宝莉观后感 篇1

友谊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友谊是一条走不完的路;友谊是首美丽动人的华尔兹,我在今年的寒假看了《小马宝莉》这部电影,才深深地体会到友谊的真谛。

这是一部有趣而令人感动的动漫。友谊公主不但美丽,还很善良。影片中讲到:有一股黑势力攻击小马谷,紫悦和她的小伙伴们团结合作、誓死抵抗暴风魔王。而在对抗时,由于暴风魔王的魔法威力太大,和她一伙儿的一个坏独角兽也差一点儿被强劲的暴风吹到楼下,正在危急时刻,紫悦迅速飞奔过去拉住了独角兽。独角兽既感激又疑惑地说:你为什么救我?紫悦微笑着说:友谊最重要!

看到这感人场景,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好朋友杨翘楚。一次在舞蹈班上小课的时候,有一个动作特别难,我总是做不好,她看见了,就跑过来教我。她教了我一遍又一遍,即便累得满头大汗,她还是很耐心给我讲分解动作。上课了,王老师要检查一下刚才所学得舞蹈动作,但是检查到杨翘楚时,由于刚才她一直在教我,太累了。老师批评她跳得软绵绵的,不认真。说实话当时我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顿时五味杂陈,心里很不是滋味。放学后,我向她道歉,可是杨翘楚却微笑着说:没关系的,谁叫咱俩是好朋友呢!

噢,原来这就是友谊的真谛吧!以后我要更加珍惜我和小伙伴的友谊,用心灵的笔墨,去点缀着人生的风景!

小马宝莉观后感 篇2

《小马宝莉》是一部我从小就看的动画片。

《小马宝莉》里面的主人公有柔柔、紫悦、云宝、苹果嘉儿、珍琪、碧琪,它们六个是最好的朋友。这部动画片很有趣,也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有一集讲了三匹小马,它们想成为记者,它们的期刊名字是《七嘴八舌》,讲的是小马谷里的八卦新闻。如:斯奈儿和斯泰儿的泡泡糖记(就是两个人把泡泡糖粘在了一起,需要分开)、云宝不敢做马蹄保养、苹果嘉儿的苹果园遭了殃、紫悦不爱看书……它们靠这些八卦新闻想获得记者的称号。它们一直编写这样的报纸。一开始,小马谷的居民很喜欢这样的读物。

可是,它们把每一匹小马都写进了报纸,曝光了每一匹小马的隐私……它们一直写了好几期这样的报纸,几乎把小马谷的小马都写了。现在小马谷的小马一见到它们就躲得远远的。记者们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它们十分后悔!便写了一封公开信对小马谷所有小马的道歉!

通过这件事情,所有小马谷的伙伴们都明白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当做新闻去传播。观看动画片的同时让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如果大家累了,就打开电视看看这部动画片!那里有好多有趣的事,还蕴含着很多道理。

小马宝莉观后感 篇3

我现在最喜欢的动物人物是《小马宝莉》里的紫悦。她是一匹漂亮的小马,头顶上长着可以施展魔法的角。紫悦有着一头深蓝色和紫色的头发,脸上还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紫悦非常爱看书,也爱思考,她非常勇敢,带领着朋友们一起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她成为小马谷的新领袖-紫悦公主。大家都很喜欢她。

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有一次紫悦收到了宇宙公主的求救信。收到信后,紫悦领着朋友们赶到了城堡。宇宙公主说:“小马谷里有一条大恶龙叫无序,当年我把它封印起来了,可是今天无序的封印就要解开了,快去拯救小马谷吧!”紫悦领着大家跟无序展开了一场激烈困难的战斗,最终紫悦用书本上学到魔法和朋友们一起齐心协力把无序捉了起来,封印在石头里,他们拯救了整个小马骨谷。

每次紫悦和他的朋友遇到困难,紫悦都可以领着大家一起解决困难。是因为紫悦喜欢阅读和思考后再得出正确有用的方法。她体谅朋友,喜欢帮助朋友,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紫悦很喜欢看书,所以她的魔法变得越来越厉害。

我也希望能成为像紫悦一样爱看书,爱学习,有领导能力,坚强,善良,勇敢,爱帮助别人,有主见的小朋友。我很欢迎你去看看《小马宝莉》哦。

小马宝莉观后感 篇4

这是一部有趣而又令人感动的动漫。

它讲了:一只叫紫悦的小马为了执行导师宇宙公主给她的任务,与助手穗龙一起来到小马谷学习有关友谊的知识。在小马谷中,她邂逅了几位好朋友,每只小马都代表着友谊的每个元素,并在和谐水晶中,各扮演重要的关键元素。此后,紫悦便与她认识的新朋友们开始了有趣的日常生活。并最终以公主身份打到了有着邪恶意图的提雷克。

小马们分陆马、独角兽、飞马以及非常罕见的空角兽。他们身上都有关于自己天赋的可爱标志!

小马们们不但美丽,还特别善良!

有诚实的苹果嘉儿、慷慨的珍奇、忠诚的云宝、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以乐观态度对待的碧琪、有照顾小动物天赋的柔柔和魔法与智慧并存的紫悦

在这部有趣的动漫中我最喜欢紫悦,她非常可爱,淡紫色身体、深蓝色鬃毛夹紫粉发色,可爱标志的图案为一颗大粉色六角星被五颗白色的小星星包围着。在的天才皇家独角兽魔法学院学习魔法知识,懂得多数小马都不懂的历史和传说

我最喜欢最后两集,当她的朋友被提雷克全部抓住的时刻,为了救自己的朋友交给了所有的公主魔力。他们的魔力虽然已经耗尽,一个需要六把和谐钥匙的宝箱,扭转了战局。她们从自己的日记中找到了钥匙的起源,打开了这个神秘的箱子,和谐之树和箱子融于一体,把她们变成了有强大魔法的超能小马,最终打败了提雷克!

这不正是体现友谊的真传吗?

在生活中,友谊的魔力也在我们身边翻飞盘旋。

记得在暑假时,我养了一只只有两个月大的小猫。在我妈妈的再三劝阻下,那只萌宠可爱的小猫即将被送走时,但他却不愿意离去,自己又跑回来了,我只养了他不到三天。他知道谁对他好,猫也有向人一样的情感。这不正是表现友谊力量的事吗?

你错了,提雷克。我是把独角兽魔力都给了你,但我的身体里还有最强大的魔力!没错!这个强大的魔力就是友谊!《小马宝莉》这是我最喜欢电影的之一。它让我明白:友谊!是最强大的!

小马宝莉观后感 篇5

小马宝莉观后感

友谊好比春季的阳光,温暖我们的心;好比争芳斗艳的鲜花,沁人心脾;好比冬日的一抹淡淡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好比在口渴时,别人送上一杯水,让爱之水尽情往心底深处流淌一个人倘若没有了友谊,就差不多等于失去了一切。

我曾觉得友谊一点儿都不重要,所以只交了一个朋友。我不明白主人公紫悦为什么要交五个朋友,还不惜一切代价从种种困难中捍卫友谊。难道交一个朋友还不够吗?不交朋友都行啊!

后来,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了。刘畅,借我块橡皮。"不好意思,我还要用。这就是我和那位朋友的对话。瞧呀,多么平凡的一件事情,却足以让她和我绝交。我当时还不以为然,不交就不交。可是,之后的几天异常难熬,都只能独来独往,伤心的时候没人安慰,生病的时候没人关心,生气的时候没人帮我报仇我这才了解了友谊的重要性。

在《小马宝莉》里,友谊帮紫悦打败了梦魇之月、无序、提雷克,并且拯救了水晶帝国,可见友谊是如此重要。而我,却如此不珍惜它于是,我开始做出全新的改变,最后,我有了好几十个朋友。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友谊的美好吧!如果你越来越珍惜,它就越来越珍贵。生活中不能没有它。

《朱莉和朱莉亚》观后感700字


《朱莉和朱莉亚》观后感

临时抱佛脚的这段时间,接近死期大限时心绪都乱了,既不想读,也安不下心跑步、写博客,有几天没来到我的这片领地打理一下,今天开了博客,还是自己写给自己看,依旧没什么人气,不过怎么说这都是我的天地,我是它的主人,它是我的后花园、也可以算是我的宠物,我可以在这里悠然自得的散走,也可以用文字把自己逗乐,有时这样看来,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是算孤单呢?还是不孤单呢?anyway , its not big deal !
话说,昨天实在太想偷懒了,就看了部电影《朱莉和朱莉亚》,这是根据真实故事和书籍改编而成的电影,讲述了对工作感到灰心沮丧的曼哈顿下城发展公司员工茱莉鲍威尔在丈夫的鼓励下决定用一年时间实践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名厨茱莉亚切尔德第一本食谱《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中的全部524道菜,并写博客记录每日进展。与此同时,电影平行穿插茱莉亚切尔德随美国新闻署任职的丈夫保罗切尔德于1948年来到法国巴黎居住,学习烹饪,并历经十年艰辛出版厚达七百多页的《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过程。茱莉鲍威尔在学习茱莉亚切尔德食谱的历程中终于找到了自我,而随着博客浏览量的增加,就连茱莉亚本人也得知了茱莉的存在,但结果却在茱莉意料之外,朱莉亚并不认可朱莉的这一举动。尽管如此,两个隔代的女人都在自己的选择和坚持下找到了自我,各自成功。
整部电影中两位女演员没有同镜头出现过,但她们其实很有共同点,都很平凡,都有体贴、疼爱她们的丈夫、都喜爱美食。看到豆瓣上有人评论这部电影时说:成为一个家庭煮妇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你身边的男人会像一只完全没脾气的拉布拉多一样温顺忠诚,善解人意、 Julia的乐观,Julie的坚持不懈,她们的丈夫的默默的支持都散发出一种柔软的温馨。除了美食和浪漫,还有感动和励志。真是一部好片儿!看到这儿,我不禁有点明白了,也许那句要想留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先留住他的胃和这些评论有异曲同工之处,朱莉和茱莉亚要是真没有她们丈夫的鼓励、支持和陪伴,那估计她们不会有各自后来的成功,所以,找对一个人很重要,因为他也许决定了你今后找寻人生真谛的道路是否顺利且是否正确有意义。
这部电影里朱莉的扮演者艾米亚当斯也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喜欢上她是因为她演的那部《魔法奇缘》的电影,公主造型和天真善良的性格真是美到我了,然而生活中她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女明星,有着天真的笑容和迷人的气质,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娴静气质。易于接近、平和,这是亚当斯给我的第一印象,斯特里普说道,我看《魔法奇缘》时就有这种感觉。当她来拍戏时,我没有失望。她很坦率,毫无戒备。我觉得她和我印象中开放热情的美国人不同,安静的努力拍戏,敢于争取自己喜爱的角色,低调地和男朋友结婚生女,生活就这么一切顺其自然,不去过分追求名利。
回到电影,看到朱莉为自己制定的365天做524道美食的短期计划,我似乎觉得应该学习模仿一下,也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转变,说不定也能让自己找到一些内心真实想要的生活!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嘉莉妹妹》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嘉丽妹妹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