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观后感。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其实最好的欣赏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观后感

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家至今已经250多年了。国人熟知这个家族是一本畅销书《货币战争》。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特点简单的概括一下:富有、低调、不透明、保守、跟时代同行、每一代掌门人有很强判断能力。下面我们捡重点的特点去看看。
富有,据《货币战争》书中所说,家族资产至少超过50万亿美元。这是几百个个世界首富的资产了。据采访说最近一次家族聚会去了大约150人左右,这么庞大的资产在这一百多个人的手中。
低调,如果不是《货币战争》,我想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神秘家族。在采访大卫罗斯柴尔德时问其是否刻意低调的,回答是并不是刻意低调,低调对应的是神秘,而神秘可以让家族更加长寿。
不透明,这个就要说到第一代掌门人梅耶罗斯柴尔德的遗嘱,其中两条是这样说的,一、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二、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据悉,为了不公开年报,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的罗斯柴尔德银行至今都不选择上市。
保守,他们只会投资在他们擅长的领域。这里就要说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投资领域。多元化投资,主要的有三个银行葡萄酒艺术品。银行是他们在投资咨询领域的资本。葡萄酒两个大的品牌拉菲和木桐。艺术品其家族早年间有很多庄园和古堡,据说里面都装满了各种价值连城艺术品。还有很多地方能看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身影,投资了苏伊士运河,80%的印度铁路,美联储最大的股东,对钻石和铁矿石的投资。现在在笔者看来,该家族重点擅长领域是在投资咨询。早年间罗斯查尔德家族有自己的消息网,他们的消息网有保密性、快捷性、有效性。好像是这样的早年间家族内部是都会几国语言的,消息的传递是采用一个古老的语言(这样看来多学几门外语是很有必要的)。他们的传统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说明他们关系网的强大和政府的密切性。即便它也许不像《货币战争》 说的那样强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依旧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这一代罗斯柴尔德家族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洛希尔金融集团主席)的个人特质:更强的判断能力,举个例子,他放弃了对每天黄金的开盘价的定价权,他是这样说的,我们的重心并不在此,如果要经营好,不得不去投入大量的金钱,经过一番游说大家就同意放弃每天黄金开盘定价权。经过250多年的沉淀,经营更加谨慎了,更喜欢去做投资小,风险小,回报高的项目了。其实笔者还总结了几条,不能详细的一一说明,幽默、野心、拿捏有度。想看详情的可以去看《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
最后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原则结尾:团结、勤劳、正直(对自己要有好处,对别人也要有好处)。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俄罗斯戏剧《三姊妹》观后感


俄罗斯戏剧《三姊妹》观后感


本次乌镇戏剧节我最期待的就是由俄罗斯导演尤里布图索夫执导的契诃夫的《三姊妹》。可能是我太喜欢《奥涅金》了,所以对这个同样是获得了金面具奖的剧充满了期待。
这部于2015年就摘得俄罗斯金面具最佳导演奖的作品,抽离了原作的时间,以看似粗暴实则精准的方式拼贴与复沓,以非线性的叙述让这出平淡日常的故事变得激烈、疯癫、令人震惊,像流水一样,四散开去的契诃夫语言,被布图索夫收拢在手心,编排出一曲破碎而丰满的理想赋格,释放出契诃夫之于当代的不朽力量。来自乌镇特刊
有人说过同样是两位俄罗斯的顶级导演:没有看过剧本,你也能觉得里马斯图米纳斯的作品很好看;但是不熟读剧本,你极难看出布图索夫的戏好在哪里。所以,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布图索夫的《三姊妹》,我看了两遍剧本。看第一遍时没有太深的印象,人物关系也没有理清楚,只是对三姊妹向往回到莫斯科的情节记忆深刻。第二遍看的时候,却品出了很多不同的味道,看到了每个人物的特点,感觉威尔什宁仿佛整个剧的核心人物,因为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那么的令人激昂和充满希望。这就和我看《安魂曲》时的情景完全不一样。第一遍读《安魂曲》就被里面那种仿佛闪耀着神性光芒的台词所感动,一度眼眶湿润。但是第二遍读时,由于心里已经有了预期,反而没有那种初见的感动了。
《三姊妹》全剧一共4幕,时长4个半小时。说实话第一幕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应都是看得有点困。四个女演员围坐在一张桌子面前,没有调度,没有表情,面向观众念着台词,后面一群男演员,作为流动的布景,一直不停的穿衣服脱衣服。台词基本没有做什么改动,仿佛是一场大型的剧本朗读会,给人一种百无聊赖的困顿感。第一幕中场休息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心想,如果整个四幕都是这样的方式的话,恐怕,我也会坚持不了的。
但是从第二幕开始,导演的叙事功力开始显现了。我突然理解了导演第一幕的设计的形式感,目的就是为了把剧中人物这种枯燥无望的生活环境无限放大,让观众身临其境。之后几幕的节奏开始紧凑起来,布图索夫打破了剧本原有的顺序,把他重新结构,并且把其中一些情节和台词不断地重复,再现,并赋予了本剧很多当代的表达。我最喜欢剧中的两个桥段:第一个是第二幕中威尔什宁在玛莎家里,收到了他妻子的来信,威尔什宁本来就对现任的妻子非常的不满,这一段在剧本中只是一带而过,但是布图索夫为了强调威尔什宁对于他妻子的嫌弃厌恶,把收信以及收到信后他的歇斯底里的反应,不断的重复,变化,也让观众接收到了导演想传达的信息。第二个是第四幕中威尔什宁和玛莎道别的一段: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再见了!给我写信吧别忘了我!让我走吧!然后威尔什宁在前面跑,玛莎在后面紧紧地追,一遍一遍道别,一遍一遍追逐,不愿意放他走,因为她知道,这一别,可能就是永别。这看似诙谐的情节,逗乐了很多的观众,而我却看到了一个女子不愿意放弃希望的坚韧。
说起人物,三个姐妹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玛莎的角色,她是姐妹中唯一结婚的那一个,十八岁就嫁给了丈夫库列根。年轻时的她,认为丈夫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是库列根恰恰是个不愿意接受改变的人,他对现状的观点就像他的口头禅一样:我很满意!但是作为一个从小在莫斯科长大,会三国语言的玛莎来说,这个小城市里的一切,显然不能令她感到满足,她甚至觉得自己会那么多的知识,都是多余。所以,当遇到这个从莫斯科来的中校时,她对他一见倾心,或许这样的感情不被伦理所接受,但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她的勇敢,她的执着,她的无悔,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剧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表达。第一:那堵在第二幕时被拆除,却在最后又被垒起来的墙,象征着三姊妹的生活永远是逃不过那个桎梏的,她们回不到莫斯科,也改变不了生活,但是她们每个人都手拿鲜花,说明她们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第二:舞台上经常会出现人物持着手枪,对抗着外部的世界。第三:无数的地毯,时而作为装饰,时而又裹挟着人。这些道具,作为舞台的另一种语言存在着。
全剧结束以后,虽然没有能够给我以《奥涅金》那么强烈的震撼,但这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剧,它让我在绝望的泥潭里,看到了希望。

家族史观后感 家族史心得体会


因为就是奔着以前没开的五代剧情上来的,就说下对五代剧情的感受好了,首先我果然是对隐藏攻略对象十分感兴趣,所以一上来就直奔各个隐藏对象

一直没有故意刷过成就和结局, 这一次,从第一代到第六代,又走了一遍。虽然第六代目前还不太完善,但也足够让人体会到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时光匆匆。

第一代,老祖宗的立绘真的好看呀,每个攻略对象都试了好多次,因为刷过太多遍第一代啦。

香菇:每次娶香菇的理由其实是,我要攻略良人谷那一堆人嘻嘻嘻嘻嘻嘻

云舒:说到云舒,不得不提丞相那个番外啊~好像大家都蛮忽略番外的,但是我想说番外真的很有料的会发现不得了的事情!

流连:流连妹子好看的呀说到流连我又想起了百里哲攻略香菇漫漫就有展颜,攻略云舒有林荫,攻略流连就要有百里哲嘛QAQ

说到百里哲,我又想起了屈臣风线小风的立绘真是甚得我心,虽然我不是腐女,但看脸敲喜欢小风和二代皇上的感情,这条线感觉最完整哦~

哦哦哦哦最后单独起一行强势表白宫略君!!!没错!!!我爱上了他(她?)的臭屁脸!两年前第一次玩家族史,看到TA不睁开的眼睛,下垂的嘴角,倨傲的态度,我就知道,我,沦陷了!

眯眯眼都是怪物大概是没错的,第一次看见睁眼时,表情瞬间邪恶而迷人?而最后居然还笑了,哇那个立绘本来很臭屁,笑起来超可爱的好吗!

不,我才不是单纯的颜控,太太太喜欢傲娇的宫略君了(幻想要是宫略君也能成为主母多好好吧果然是做梦)

虽然宫略君大人只是不不死大神的跟班,但攻略了宫略君我总有一种攻略了不不死大神的错(kuai)觉(gan)抱着狗头赶紧跑。

我不是想死,我也想认真活着,可若是想遇见你,我有什么办法。我要和你千秋万代啊。

第二代

屈臣浪:我不想操纵他去攻略谁,我只想扑倒他好吗!在家族史2看到熟悉的配方,简直眼睛都直了好吗!立志蹲家族史2扑倒浪浪,高举屈臣乐百大旗,我泱泱大家族,一统政商!

屈臣漫:比较喜欢选漫漫,因为漫漫可以扑倒我超喜欢的小仙男。什么,谁是小仙男?当然是那个吃花花草草长大的啊

屈臣流:我真的玩了很多遍小弟的线,我敢对着不不死大神发誓 然鹅我每次看到小弟还是一脸懵逼,这条线有啥不记得了。大概是小弟真的软萌好欺吧(印象来自于漫漫选择坐小弟的轿子才不会被赶走)。哦想起来了,辞官的闲散少年是吧不知道为啥玩了那么多遍印象都不深,可能是小弟人如其名,不浪不漫,一泓清流,绕过心田,偶然想起,清风拂面。

第三代

屈臣琅:我真是觉得耿静柔才像官配QAQ有一丢丢现代牵绊。琅的番外很有意思,超有意思,看完再次感叹作者脑洞()。果然作者很喜欢冥冥之中自有轮回这种玩法。

屈臣珑:我爱珑儿我爱珑儿我爱珑儿。不知道为啥总觉得这位商女很萌耶。第一次玩选择曾霁云觉得真是甜齁,直到有一回无意攻略了兰青:天哪不敢求亲那里怎么能那么萌!他又爱安静又严肃,居然那么萌的吗!瞬间萌点暴击,之后,只要选珑儿作家住,兰青就嘿嘿嘿嘿嘿跑不掉。

屈臣琳:第三代走得最少得就是这条线,很虐的一条线,并不想找虐,溜了溜了。不过杨公公真的超萌,如果选不是太监的话,社会社会,琳儿愿为家人进宫,也愿为你放弃荣华,平凡相守,岁岁年年,细水长流。

第四代

屈臣栩:我爱栩栩我爱栩栩我爱栩栩。会怼人又高傲的栩栩最棒了叶大学士也傲娇得一批,多年的不服也让栩栩治好了,攻略国王老不成功,后来发现说话傲慢一点居然加好感,果然其实国王是个抖m吗,怎么办叶大学士和国王都好可爱(已经自动忽略其他人)

屈臣柘:打名字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字原来念zhe吗我念了好久的zhi(捂脸跑)。小石头的攻略对象,我只对一个人印象深刻。看上面。

屈臣柳:留守京城的孩子啊一看到立绘都感觉可怜巴巴的,还好有白絮妹子啊~顺便夸一句白絮妹子的立绘可以说实在相当贴人设了。

第五代:

哇人数一下子暴增玩到第五代,我发现一个问题。

感觉人物说话渐渐区分度也小了,发现台词都一个风格,性格差别都不大了,玩完第五代脑子一片混沌,啥发生了啥谁是谁都干了什么咳咳,这么庞大的作品,塑造那么多人物实属不易。而且自由度颇高,难为bubush了。

个人意见,顶锅盖跑

第六代:

第六代总感觉不尽兴,因为还没有完善呢~敲碗等着bubush放粮?

这是一个世界观还蛮大的作品,脑洞与想象齐飞,当年第一次玩就觉得作者实在太可爱啦。果然可爱无敌,萌得我晕晕乎乎、屁颠屁颠跑去买了人生中第一个花篮想给作者小花花

呐,这是我的小花花和小心心,给你啦~

《废柴兄弟》观后感


《废柴兄弟》观后感

文/木易孝敦

20年前一部《我爱我家》让情景剧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甚至在20年后的今天,依旧有人在不断咂摸着其中的笑点和其铸就的辉煌。后来《家有儿女》系列成为国内情景剧类型发展的重要推手,之后的《武林外传》跟《爱情公寓》持续火爆,我们不难发现,虽说同为情景剧,但在继承轻松搞笑风格的基础上也在谋求创新与发展。

提到情景剧的创新,首当其冲应是如今正在网络热播的《废柴兄弟》,该剧片长短笑点多节奏快冲突强的鲜明特色再加之纯网络播放的平台对于移动终端的忠实用户来讲充满诱惑力。可以说,《废柴兄弟》直接将情景剧带入举着看的时代。

《废柴兄弟》的火爆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三要素。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让《废柴兄弟》的好口碑在第一时间扩散发酵,形成话题传播,而其每集20分钟的片长十分符合现如今年轻上班族的看剧习惯;说到地利,对于《废柴兄弟》来讲,播出平台自然至关重要,作为一部纯网络的情景剧,《废柴》改变了很多人看剧的习惯,坐在沙发上,守在电脑前看情景剧早已成为过去,当你看到很多人举着手机、举着平板电脑对着许之一和张晓蛟品头论足时,过时的那批观众该重新审视自己究竟错过了多少精彩时刻。

就人和而论,主演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王宁连续数年的春晚表演,不仅让他收获诸多粉丝,更重要的是他精确的懂得抖包袱的时机,王宁跟修睿这个长的颇显着急实质却差点成为90后的大络腮胡子的合作笼络了观众这一人和群体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废柴兄弟》的火爆算是意料之中的惊喜。

众所周知,戏剧化和故事矛盾冲突是影视剧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情景喜剧,若没有密集的矛盾冲突,那想要吸引观众的眼光就显得尤为困难。《废柴兄弟》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席卷整个网络,归根到底,这是一部披着情景剧外衣,实则演绎小品内核的情景喜剧。观众为何对赵本山经典小品如数家珍,这其中除了赵本山自身的个人魅力跟喜剧天赋之外,小品本身频繁抖响的笑料自是重大功臣。

《废柴兄弟》剧本由赵本山小品御用编剧尹琪亲自操刀,当小品遇到情景剧,戏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废柴兄弟》首先从故事架构上讲就充满戏剧性,一群在高档中央商务区里,一起拼租办公室甚至办公桌的废柴青年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试想,俊男靓女共处一室,各行各业不同的工种为这间不大的办公室营造了一种天然的戏剧氛围。

无论是《我爱我家》、《家有儿女》或者《东北一家人》这些情景剧似乎都热衷于对家庭的深度剖析,也一度让人认为情景剧的受众群就应当是以家庭型为主。而《废柴兄弟》彻底改变这种观念,以北漂有梦青年为切入点,以一种自嘲的方式将如今正在奋斗的年轻人的事情呈现给观众,每个看的津津有味的观众,说不定就是这些人其中之一。网络受众的年轻化是《废柴兄弟》对情景剧做出的另一件具有非常意义的事情。

电影《东京家族》观后感


《东京家族》观后感

电影《东京家族》是以二战战后的日本为背景,讲述了为了见到自己长大的儿女,住在濑户内海小岛上的夫妻来到东京探亲的故事。

电影开始,老夫妻开心地到东京探望子女。起初,老夫妻也确实受到子女们的热烈欢迎。然而,几日过后,工作忙碌的子女再也无闲暇陪伴老夫妻,他们甚至想到让父母去住温泉旅馆。表面看来是子女`的一片孝心,但实际上此举是为了省去照顾父母的麻烦。印象最深的是老夫妻被送到旅馆后,俩人呆望着玻璃窗外缤纷璀璨的摩天轮从小到大,父母就将他们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但为什么长大后,作为子女的我们要用自私来回报他们的无私?不公平!!

这就好比许多老人虽有多位子女照顾,却被迫从一个子女家迁移到另一个子女家,老人无可奈何,子女也各有难处,但谁都知道,无法安定的感觉不是回家,而是不断流浪与持续漂泊。这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区别,无论家境多么艰苦,父母都会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给家自己的子女,而待他们老去时,有的父母却得不到子女的照顾,有的甚至在重病时被遗弃。这就像一面镜子一下照出了许多亲子关系的无奈与叹息,父母与子女,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与对待,才有更亲近的可能。

电影最后,当白发苍苍严肃寡言的父亲对小儿子的未婚妻九十度鞠躬致谢时,我的心在颤抖,家长为我们做的永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更多。所以,我也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试着体会父母的心,我想一定的换位思考总会带来矛盾的缓和,平常在家看书有句话读到子欲孝而亲不在当时给我的触及就非常大,不要让爱留到照片前说,用行动去爱他们是最好的孝。

《东京家族》翻拍自小津安二郎的经典名作《东京物语》。在原作上略作改变。加入3.11大海啸情节,过程与结局更加残酷一些,强烈的提醒我们不断流逝的时光中只有无常不会消失。当它毫无预警地出现在眼前,即使再难接受,人生也要继续。当爱与孤独同在,一个人,将不再是一个人。面对无常,让我想起电影中老夫妻平淡的对话,相视而笑的瞬间,相依离去的背影,甚至是大吵大闹后仍不愿放手的深深拥抱,那么平常却那么深刻的烙印在心底,让我知道有爱的孤独并不孤单。

现在的我,似乎更喜欢这样平淡叙述却饱含深意的电影,不再贪恋科幻的神奇,不再享受动画电影的轻松。因为这样的电影最以小见大。像是看似平静无波的生活,湖面下却不断涌动着新鲜的念头。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只有一成不变的自己。现在我愿享受那有爱的孤独,因为有爱并不孤单。


《东京家族》观后感(一)


《东京家族》观后感

首先说实话我并不会写影评,也没有进行过尝试。对于这电影的前身《东京物语》我也一无所知,它的拍摄手法也道不明一二,至于山田洋次、小冿安二郎是何许人也更感迷惘。只是凭勉力记起老师的只言片语以及自己的浅薄认知进行评论。

本片的导演是山田洋次,它进述了平山夫妇去东京看望儿女的一系列故事。大致是抱着迫切想念来,带着痛心明悟去的故事。不得不说是现实而悲伤的,影片令我几欲落泪,或是伤心或被感触。在几度描绘的家庭画面中,被隐于儿女的谦卑微笑下,冲突以暗流们方式展现在观众眼中,与如画而温暖的东京景象相交,反衬出一种刺骨的冷漠。

整篇电影多采用固定的拍摄视角,给人的感觉就是静,仿佛处于完美的生活、道徳规范之中,又好像完全以老人祥和满足的晚年心态来观注一切,然而愈到后来愈品出一种痛心的失落寂寞来。有些拍摄角度则让人身临其境嗅出一些细节来,耐人寻味。(比如有个在家中的镜头据老师讲是将摄相机嵌于地板之下进行身临其境的拍摄。)

接下来从我的观影角度来介绍剧情吧。平山家族的长子幸一是医生,很成器。二女二也开了间理发店,忙忙碌碌。唯独次子游手好闲无所作为。(但是饰演次子昌次的妻夫木聪不知是演员的关系还是原着的描述,总感觉透着随性真实的气息,颇对我的味口,让我一开始就隐隐猜到影片走势来。)

影片开始儿女们集聚在长子家中,在与父母通话中的语气毕恭毕敬,颇符礼仪,拉开了极有融洽感的序幕,只是惟独昌次不在其中。不光没有接到乡下来的父母,被大家埋怨,说话间也很少使用敬语,嬉皮笑脸。从兄弟姐妹的话气来看,大家对昌次的态度明显是不认可的,且从小都是如此。兄长姐姐不客气地评论他的老爷车和他糟糕的生活现状。甚至与他嬉笑的外甥都嫌弃他的菲亚特。

他或笑或低头掩了过去。严肃传统,不易亲近的父亲很关心昌次生活,但一谈到工作一类的事情就会陷入冷场,透着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昌次每一遇父亲质问工作状态,总是迫不及待想逃,父亲认为儿子偷懒不肯吃苦,;但儿子在大城市努力生存,怀揣理想自有苦处。父亲以为表面看到的就是全部,想表达的明明是关心,儿子感受到的却只有责备与压迫。

影片的第一个冲突点就是明面上的家人们与不成材的次子昌次之间的矛盾。饭桌上父母兄姐谈笑锁事,昌次和小外甥玩作一团,其间谈及母亲,父亲笑着说:这个人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呢,要死也是我先死,这样比较幸福。(我看第二遍时才发现这个细节的伏笔)

儿女们各回各家,背景音乐自然而然地响起,悠长的或号或笛的音乐配合置放在榻榻米上的摄像头拍摄到老头子和老太太发自内心的微笑,渲染出温暖的详和满足感。

继续看下去,剧情开始细微变化,暗流涌动,长子带父母周末出行的计划因为病人的紧急情况而受阻,父母本准备好衣装,满怀期待地将要出门,却又一次如孙子所说无限期向后拖延了。这一阶段剧情就此展开,子女们的表面热情逐渐逝去,工作忙碌的子女再无闲心顾及父母,二女儿家庭犹为突出,开始还带老人家去泡温泉,后来因为理发店和女婿各种工作原因将老人们像乒乓一样踢来踢去,与其说奔波于子女家中,不如说于东京漂泊流浪更为贴切一些。借鉴其他影评中的观点,影片之所以称为家族而非家庭就在于此子女们各自成家,老人却找不到家的感觉。

一字之差,其间的距离却遥远出无家可归的凄凉。

影片描述的第二个矛盾就是儿女工作与老人之间的冲突,而这一矛盾在儿女们送老人去宾馆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二女儿提议出钱送父母去宾馆,寻问家族主心骨长子幸一,幸一微笑表示赞许,声明对父母是享受,实际上似乎为抛下了担子感到轻松。在宾馆里,两位老人穿着白色的睡衣并排坐在床上,直勾勾地望着玻璃窗外缓缓的,绚丽的摩天论,成双的寂寞和美景形成鲜明地讽刺感,真的让人不是滋味。

次日清晨,两人相伴于海边,老头儿笑老伴夜间打呼,两人夜间难以入睡,尽管五味杂老人也逐渐释杯,至少:还有彼此相伴。他们相视,说:我们回家吧

不料暗流开始爆发,二女儿埋怨着将老人们赶出家门,苍老面颊上难掩尴尬无奈,蹒跚着各自为寻找住处而奔波,想尽办法在外过夜。看到此处,观众除了泛上眼眶的心酸,就只剩下淡淡的愤怒。

后来,平山先生寻访老友,戒酒多年的他听闻沼田先生对家庭的不满,念及自身处境,竟畅饮数杯,醉倒在酒屋。老太太去了昌次家中,见到了昌次的女友纪子,朴实善良的纪子令她感到高兴且欣慰,兴奋之余与昌次畅谈年轻时的爱情故事。导演精准地抓住了观众们的审美朴实的美最撼动人心。通过拍摄床上床下的如小时候般谈天的画面,描述了一个为儿子找到好姑娘而高兴的母亲,一个沉浸于幸福因母亲和女友的融洽而满足的儿子,塑造了温馨充满希望的格调,令人情不自禁扬起嘴角。

然而剧情急转直下,老太太兴高采烈的见到了醉酒归来的老头子,却在楼梯上就永远闭上了眼睛。事情马上要发展到最为美丽的转折,命运却将其全盘打碎。我从小到大有两次梦到父母去世,每每惊醒都是泪湿了枕头。很难去想父母离去的场景,对于儿女来说其实是世界崩溃般的痛苦。

我清晰的记得昌次赶到医院时的画面,他摇晃着母亲,述说犹如梦境的昨天,述说着母亲的笑容,他喃喃着,呼唤着,终于失声,奔出病房。平山先生始终沉默,淡淡地说着,这就结束了吗。

翌日,他走出门看火红的朝霞,昌次站在他身后,他一如既往淡淡地说,昌次啊,你妈,走了呢。昌次淡淡地嗯了一声,一如父亲。父亲转身回屋,擦肩。一瞬间,昌次的脸上泪如雨下。抑制了许久的泪水终于在这一幕难以控制,看到此处,该唏嘘,该难过?

电影继续,长子和女儿迫不及待准备后事,商量父亲的问题,女儿丧服未脱甚至开始思索遗物的分配问题。在一系列情节之中,纪子的善良和诚实又打动了昌次的父亲,终于将内心的情感,将老太太贴身的手表送给纪子,以她为线牵动了父子之间的感情,破除了冰墙。老头子也终于了解了小儿子珍贵的品格和看似懦弱下的温柔待人。看到电影最后,当白发苍苍严肃寡言的父亲对小儿子的未婚妻九十度鞠躬致谢时,我也跟着感慨唏嘘。正如纪子喜极而泣的原因父母为我们做的,永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更多。一辈子爱着一个人,那是比男女之爱更长久的情感,表面上淡淡牵系,实际却是深深相连,看似平淡却日益深刻的爱,不也是父母与子女的最佳写照?

因为我的年龄,也是以昌次的角度看影片,其中最打动我的就是两位老人所扮演描绘的父母角色,引我深思,母子的戏码,犹令我动容。父母似乎总在身边,可我忽略了无数细节,真正以他们的眼光描绘的生活我一无所知。昌次在医院的痛苦也是许多人的痛苦。

这样平淡叙述却饱含深意的电影,像是看似平静无波的生活。也许惊涛骇浪,也许逐渐干涸,但无论生活看着多平静,到最后后悔的只有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一下生活的视角,别害怕老去,只愿在慢慢老去的时光中,能紧握住爱。


求职家族观后感影评


《求职家族》是一部由三浦友和、黑木瞳和前田敦子等主演的家庭电视剧,剧情纷繁复杂,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生活和工作中,多多少少羡慕那些有钱有闲的人,实现了我们常说的财务自由,不用疲于奔命工作,也无需为前途担忧,专注于自己想干的事务与情感,醉心于精神乐园的充实与满足,光是想一想这样的生活,也能另普通大众会心一笑,然后呢?然后普通大众当然是接着现有的生活继续苟且,在诗与远方中寻求一丝安慰。茫()茫众生,终究逃不过工作这道坎,区别只是看你迈过去的时间长短而已。

最近,看了《求职家族》,一家四口在编剧的恶意中遭受了接二连三的离职。父亲原本是日钢铁的人事部部长,马上就要晋升为董事。加官进爵,人生得意,家里人都为之高兴,还贷款买了新房子,结果被奸人陷害,捏造了出轨丑闻被迫离职;母亲是一位教师,学校正准备续签工作合同,不料爆出因母亲弄混学生档案导致品学兼优的男孩最终没有被该学校录取,而是进了一所三流学校,孩子父亲一怒之下将学校告了,母亲因此遭到了学校的排挤,最终也离职了;姐姐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入职一家珠宝公司之后遭到女上司的不断打压,以销售额逼迫姐姐参加婚活利用潜规则卖产品,最后无奈只得从这家公司退了出来;弟弟刚刚大学毕业,因为学历不美好,一直在求职的路上跌跟头,还被骗进无良培训机构参加传销式的洗脑讲座,前途堪忧。

一家人就这样十分默契的一起跌入了人生谷底。没了工作的父亲隐瞒了自己离职的消息,顶着压力每天装模作样的朝九晚五,时不时住一住胶囊旅馆假装出差。失业期间父亲认识了有着相同命运的基友,此人失业两年多,欠了许多贷款和外债,一直瞒着老婆与孩子,终究纸里包不住火,最后还是让老婆发现了,老婆选择了离婚。每天在公园里打照面的父亲与基友,简直像是镜子中的两个影像,那面镜子就是现实,电视剧里的父亲最后放弃了高官厚禄选择和家人在一起,完成了大团圆的使命性结局,而现实中的人估计会像这位基友一般落得个妻离子散。都说患难见真情,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家庭成员的价值应该用什么来衡量呢?这个问题说来有些尖锐,其实多少隐含了一些人性的意味在里面。二十好几的人没有工作是无法在家里立足的,就算励志成为一名高等游民,也会因为开销等众多问题被剥夺话语权,活的窝囊。以上这些,尤其在男性中更为突出。剧中的父亲作为家中最有权威的男性长辈,在离职的风波中彻底失去了以往的光鲜和地位,子女对父亲处世价值观的质疑和反抗,母亲对父亲承诺与隐瞒的信任危机,部下对父亲行事风格的蔑视,上司对父亲不懂变通的彻底舍弃。父亲的所有功绩在这一刻被全部否定,原因很简单,你丢了工作,你没了价值,你不配我们的尊敬。工作、价值和态度就这样被画上了等号。也正是因为有工作的因素在里面,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成下降趋势的,一是年长男性的晋升空间会越来越小,毕竟高位只有少数人能够占有,大部分年长男性在晋升无望的时候多半会选择放弃治疗,过起得过且过的生活;二是家中年长的男性多半是拿主意的主心骨,每一个重大决定的背后都伴随着家庭或者家人轨迹的变迁,变好变坏,无从知晓。但每一个惨败的决定都会被所有人铭记,而这位做决定的人,将背一辈子的锅,要知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谁又能保证每一个决定的结果都能尽善尽美,包您满意呢;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固化跟不上节奏,导致和子女间的交流受限制,最终固守偏见将晚辈们越推越远。相比之下,女性在这一方面会相对好一些,毕竟女性在社会角色中不是主力队员,而在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更加能让家人们亲近,所以人们对待女性的态度也相对宽容,但这并不代表女性可以逃出没有工作的限制,女性在工作上的爆发力和与之相匹配的价值在男女平等的呼喊下水涨船高。

因为自己正在失业期,无意看到这部剧的介绍,好奇心驱使下一口气看完。虽然这是反应职场的题材,剧中也不乏一些揭露社会问题、险恶人心以及现实中的负面,但我反倒觉得在这部剧中,更让人深思的,是家庭问题。

家庭,颇具仪式感的地方,经过殿堂(只是打个类比)、祝福等程序后,用情感维系的一个空间。本来是人在脱离社会大群体后,可以卸下包袱、压力、伪装、防备,做回自己的地方,但在这部剧中,完全相反。

不能吐露心声、拒绝沟通、互不理解,一有问题就互相指责、逃避、埋怨,这是富川一家的问题,也是对当今时代家庭的讽刺。如果在家里都无法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反而要小心翼翼,那这个家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几千年的传统是这样?用来繁衍的基地?因为不组建家庭会被大家贴上不正常的标签?

NO,这都是过去的观念,新的时代需要重新定位传统概念。

虽然在最后,富川一家又在一起重新生活了,但我不禁深思,这种重新开始其实是建立在他们四个各自找到工作,有了物质依靠的基础上,如果他们四个再次失业,是不是依然会重复之前的状态呢?

抛开主题,这部剧的角色是一大亮点。失意的老男人、辛劳的家庭妇女、任性的少女、缺乏思考的少男、陷入病态爱恋的女人、反社会型人格的诈骗男每一个都很有代表性,所以很容易让人代入和理解。而最终他们也都各自有了转变。

失意老男人:现实主义的理性工作狂顺应个人内心的顾家男。

辛劳的家庭妇女:保守的理想主义者创新的现实主义者。

任性的少女:天真的任性女理解他人的坚强者。

缺乏思考的少男:流于表象的自卑男敢于寻找真相的实干者。

令人意外的是推动整个剧情的是一个配角, 川村优子 陷入病态爱恋的女人,她的每一次出现、每一个行为,都给主角一家带来新的变化,或把他们推入坑里,或把他们拉上悬崖。但也正是这种演绎手法,让人觉得很不自然,生活没有那么多统一,困难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说实话,如果纯粹为剧情打分,最多2分了。看B站弹幕多少表示要弃剧就知道。敌人的邪恶聪明无比,主角的善良单纯到愚蠢,种种不合理,种种强行洗白该剧剧情真的是一无是处。

之所以打了3分,真真切切是因为卡丝和对现实的描述。

卡丝方面,不少人估计会追着前田敦子去。

但可惜她是整剧主要演员中演得最稚嫩浮夸的,不少弹幕在说她的演技有了十足的增长,我是没看过之前的作品,但是至少这部作品中的表现依然是不合格。被爸爸妈妈秒杀不说,和弟弟的演员比起来,她的表演依然停留在表面,最基础的姿势动作和表情。最考验人的眼神,面部细节肌肉,手部细节动作等等,基本上表现是0。好在这个角色本身并不难演,没什么复杂心理活动,所以违和感不大。

妈妈黑木瞳的演技爆表过很多次,一边看一边感叹,姜还是老的辣,而且怎么可以保养得那么好,好美好美。

再说说现实,这部片子虽然看得让人很生气,但是的确是描述到了很多社会现实。

职场上,被人陷害,深不可测的正直斗争,老板画的不可靠的大饼,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陷害好人,学校不关心一个学生的命运而更在意自己的名声,为了业绩不惜牺牲自己色相等等太多。

求职场上,关系远大于能力,吹嘘能力大于实际水平,三流学校学生求职难

家庭关系上,互相隐瞒,互相误会,有些态度过于物质实在让人心寒

可能也正因为太多隐藏着的大家心知肚明却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发生在了一家子善良的人身上,好人似乎无力反击,才让观众看得如此生气吧。

最后为所有人强行洗白了。

整剧除了那个陷害爸爸后来当上董事的人以外就没有坏人(如果那个人最后也查出什么问题抓进去了就神剧了)。都是好人。

happy ending来得很突然。

我觉得也就算了。

和一般用作消遣的片子相比,这片子至少提醒了我们职场上、家庭上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看了9集,也算有些价值

电影《东京家族》 观后感


电影《东京家族》 观后感

没有看过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影片整体上拍得很精致,真实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

长子幸一,医科博士,自己在东京开办诊所,是父亲的骄傲。稳重成熟的外表之下难免让人觉得过于严肃,只认可成功且有抱负的人生,对弟弟和自己的孩子都过于严厉了。对自己的两个儿子态度粗暴,从来没有想过好好的与他们沟通,就连妻子文子也是这样,动不动就把小儿子推到一边,完全不顾小孩的感受。见到父母之后,母亲谈起小儿子幼时的同学,小儿子随口只是说这同学高中时候是不良学生什么的,大哥居然就在旁边训斥弟弟,你自己先能够生活自立了再去评价别人吧。可见在他看来,弟弟过着的就是不良学生一样毫无价值的人生。

女儿滋子,大概是影片中最让父亲伤怀的孩子,被滋子拒绝住在她家以后,老夫妇两个坐在广场,父亲喃喃道,女人是不是一结婚就走进了坟墓,结婚以前那么柔顺可爱的女儿现在居然也变得如此薄情寡义。建议父母住到宾馆里去的也是滋子,就连母亲生命垂危的时刻,还在抱怨为什么要在这么忙的时候发生这种事情,对弟弟也是这样,自己不去车站接父母,弟弟去错了车站还被姐姐埋怨真是笨蛋,连车站都记不清楚。

弟弟,昌次才是最可爱的孩子。影片中有两个片段印象深刻,开头父母到了长子家中,跟长子和女儿的画面固然温暖,但是整个气氛却略显沉闷,小儿子一进家门跟母亲之间的那种亲密的互动,浓浓亲情才透出来。再有就是母亲躺在医院的病榻,长子与女儿的冷静,还是一样沉闷的镜头与气氛,直到小儿子到达医院抱住母亲痛哭,说着跟母亲聊的那些事情,整个画面才活了起来,一下子悲痛就涌了出来,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影片开头姐姐埋怨昌次去错了车站,还有哥哥的训斥,昌次都讪讪的不言语。反倒是小侄子看到昌次各种亲热腻歪,远比自己父亲亲热的多,昌次还对侄子说要好好学习,不要像自己一样学习不好会让父母伤心。

母亲赶去昌次的住所,心想必然是各种脏乱差,结果干净整洁温馨有加,母亲给昌次做饭吃,昌次一点也不客气,只顾自己吃喝,真真就是母亲注视下的小男孩,反观父亲对昌次的不信任,认为昌次不努力生活才会这样糟糕,母亲对昌次的评价顶多只是一句:这个孩子就是这么怪性格。

本质上,父亲与长子幸一对待孩子的态度基本相似,孩子有出息,自己就觉得骄傲,他们看来这才是孩子该做的事情,所以就算爷爷奶奶千里迢迢来东京,长孙还是一样要去补习学校补课,不参加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的一切娱乐活动。

对比影片最后,父亲对昌次的看法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认为昌次温柔的性格才是他最可贵的地方,正是在提醒父母对待子女的看法需要改变,并不是传统一味认为的有出息的孩子才是好的。

影片中两个地方耐人寻味,父母还没到的时候,媳妇来子说,晚饭做牛肉火锅怎么样啊,还需要再做个XX吗?幸一却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大概也是觉得会很麻烦吧,比起父母热情的为每个人准备礼物真是不禁感慨,父母只是孩子的过客,孩子却是父母一生的牵挂。最后幸一说,要父亲跟他一起去生活,妻子来子却道,我觉得这样也很好,不过你是要准备扩建房子么?表面的热络下面还是藏不住的冰冷。老家里,邻居都会帮父亲每天洗衣服,各种照顾,身为子女却连一容身之地都不愿意提供。

父亲还对子女们说,真是不好意思麻烦你们回老家,你们妈妈会高兴的,女儿分分钟就开始惦记母亲的遗物,只有昌次一脸不高兴说姐姐太过分了。最后姐姐临走还说昌次你留下陪父亲多呆几天,就是这样只说不做,贪婪有加,让人生厌。

影片结尾,父亲发誓再也不去东京了,因为东京不是他的家,有老伴的地方才是家。


梅尔罗斯观后感1200字


《梅尔罗斯》是一部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电视剧,相信很多朋友都冲着卷福去看了这部剧,该剧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梅尔罗斯从小受虐待和吸毒但最终回到健康人生的故事。网友看完这部剧有怎样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起先是因为卷福去看这部剧的,很多人的推荐词都是一致的:演技炸裂,特别是表现毒瘾发作无法自已、吸毒时飘飘欲仙的样子,真的让人心疼又后怕。第一集整集讲述patrick接到父亲离世的消息后去纽约拿回骨灰盒的过程。其中卷福的各种造型也相当多变,时而浪荡公子时而颓废自弃,对于福粉来说真是大福利。

第二集开始换了个平静的视角,讲述patrick的幼年经历时,从描写他与父母的关系、遇到的人和事平淡的叙述中总给人无法言说的压抑感。照理说,风景优美的法国乡村,富家公子的身份,生活富裕饮食无忧,应该无比快活才对,但是看他父亲对待儿子、妻子的态度,就能猜到,这家人并不幸福。patrick的父亲对他的伤害,比任何事情都过分;母亲迫于自保,对儿子的要求不闻不问,甚至自欺欺人;意识到这家人有问题的亲朋好友大都视而不见。在这样的环境长大,patrick能够存活下来,就已经是幸运了。

之后便一直在讲述patrick的疗伤之旅,先是醉生梦死、吸毒乱性,这些常人眼里如此极端的方式,都无法平息他看到父亲遗体时的各种害怕、仇恨、伤感,对他来说,如恶魔般的父亲死了都依然阴魂不散。童年的阴影,在有些人的身上,就是一辈子的阴雨天气,时不时就会卷土重来。patrick从否定自己,到想方设法地逃离,到跟朋友吐露真相,再到组建家庭,承担责任,可以看到他努力在与自己的命运做斗争。寻找救赎可能是有些人的一时兴起,而却可能会是某些人一辈子都在努力的事情,因为稍不留意就会再次落入深渊。

当patrick遇到了一个温婉贤淑的女子,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潜移默化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刚开始他还在尽力避免在儿子面前表现出坏脾气、酗酒,但后期他跟妻子分居之后就更肆无忌惮,在孩子面前烂醉如泥暴跳如雷。妻子忍无可忍朝他大吼:我不会让孩子看到你这副样子!然后离开了他。而对于patrick来说,让孩子重复自己的童年悲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最后的最后,当patrick身边的所有父母辈的老人都过世了之后,他忽然觉得解脱了。暴力无耻的父亲、不闻不问的母亲、高傲自大的叔叔,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会受到来自亲人的伤害的patrick,忽然就释然了。不需要再通过乱性、酗酒来拯救自己的思想,能够平静地坐下来分享自己的经历,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了。最后一个镜头,patrick给妻子一个电话,说,我受够了跟鬼魂呆在一起了。妻子说,孩子会很高兴见到你的。这时,patrick突然回到了童年,那个被父亲性侵的下午,小小的他鼓起勇气对禽兽父亲大声喊道:不要!你这样对我是错的!不应该对别人做这样的事情!父亲被惊呆了,缓缓地坐了下来,脸上是痛苦和内疚。patrick就这样在想象中与童年的自己达成了和解,最后走向了自己的家人。

童年的阴影也许在很多人那里只是一个玩笑,而却是贯穿某些人一生的噩梦。人人都希望得到救赎,也有自己的途径来解救自己。遇到一个能体谅、接纳自己的人就是天堂了。真心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幸福、快乐地成长啊。

喜欢《《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