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梅尔罗斯观后感1200字。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我们在观赏时,需要仔细地领会,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梅尔罗斯观后感1200字”,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梅尔罗斯》是一部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电视剧,相信很多朋友都冲着卷福去看了这部剧,该剧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梅尔罗斯从小受虐待和吸毒但最终回到健康人生的故事。网友看完这部剧有怎样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起先是因为卷福去看这部剧的,很多人的推荐词都是一致的:演技炸裂,特别是表现毒瘾发作无法自已、吸毒时飘飘欲仙的样子,真的让人心疼又后怕。第一集整集讲述patrick接到父亲离世的消息后去纽约拿回骨灰盒的过程。其中卷福的各种造型也相当多变,时而浪荡公子时而颓废自弃,对于福粉来说真是大福利。

第二集开始换了个平静的视角,讲述patrick的幼年经历时,从描写他与父母的关系、遇到的人和事平淡的叙述中总给人无法言说的压抑感。照理说,风景优美的法国乡村,富家公子的身份,生活富裕饮食无忧,应该无比快活才对,但是看他父亲对待儿子、妻子的态度,就能猜到,这家人并不幸福。patrick的父亲对他的伤害,比任何事情都过分;母亲迫于自保,对儿子的要求不闻不问,甚至自欺欺人;意识到这家人有问题的亲朋好友大都视而不见。在这样的环境长大,patrick能够存活下来,就已经是幸运了。

之后便一直在讲述patrick的疗伤之旅,先是醉生梦死、吸毒乱性,这些常人眼里如此极端的方式,都无法平息他看到父亲遗体时的各种害怕、仇恨、伤感,对他来说,如恶魔般的父亲死了都依然阴魂不散。童年的阴影,在有些人的身上,就是一辈子的阴雨天气,时不时就会卷土重来。patrick从否定自己,到想方设法地逃离,到跟朋友吐露真相,再到组建家庭,承担责任,可以看到他努力在与自己的命运做斗争。寻找救赎可能是有些人的一时兴起,而却可能会是某些人一辈子都在努力的事情,因为稍不留意就会再次落入深渊。

当patrick遇到了一个温婉贤淑的女子,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潜移默化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刚开始他还在尽力避免在儿子面前表现出坏脾气、酗酒,但后期他跟妻子分居之后就更肆无忌惮,在孩子面前烂醉如泥暴跳如雷。妻子忍无可忍朝他大吼:我不会让孩子看到你这副样子!然后离开了他。而对于patrick来说,让孩子重复自己的童年悲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最后的最后,当patrick身边的所有父母辈的老人都过世了之后,他忽然觉得解脱了。暴力无耻的父亲、不闻不问的母亲、高傲自大的叔叔,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会受到来自亲人的伤害的patrick,忽然就释然了。不需要再通过乱性、酗酒来拯救自己的思想,能够平静地坐下来分享自己的经历,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了。最后一个镜头,patrick给妻子一个电话,说,我受够了跟鬼魂呆在一起了。妻子说,孩子会很高兴见到你的。这时,patrick突然回到了童年,那个被父亲性侵的下午,小小的他鼓起勇气对禽兽父亲大声喊道:不要!你这样对我是错的!不应该对别人做这样的事情!父亲被惊呆了,缓缓地坐了下来,脸上是痛苦和内疚。patrick就这样在想象中与童年的自己达成了和解,最后走向了自己的家人。

童年的阴影也许在很多人那里只是一个玩笑,而却是贯穿某些人一生的噩梦。人人都希望得到救赎,也有自己的途径来解救自己。遇到一个能体谅、接纳自己的人就是天堂了。真心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幸福、快乐地成长啊。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俄罗斯世界杯观后感


俄罗斯世界杯观后感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如火如茶地进行中,满怀大家期待的法国队也不负众望打入了四强半决赛,真令我开心。
夏日炎炎,虽然开着空调,但我的手心里的汗却不断地冒着。因为法国队对比利时队的比赛正式开始了。
刚开始,场下的球迷就兴奋的尖叫着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
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我越来越进入状态,开始尖叫着。
比利时开始进攻了!只见比利时九号球员猛然把球踢到球门方向,突然后卫球员乌姆蒂蒂漂亮地把球踢歪,抢回了足球,我不禁为他大声叫了一句"好样的!"
拿到球后的法国队进攻越来越猛烈了!
博格巴漂亮地踢了一个飞球姆巴佩马上意识到队员传球了,一瞬间跳了起来,把球踢给吉鲁,但是吉鲁并没有发好球,球还没有踢向球门就被比利时队员抢过了,热闹的法国球迷安静了下来
我欢笑着,我担心着,我害怕着,我快乐着, 不知不觉上半场结束了,两个队依然零比零平,我真是又开心又难过,开心是平了,比利时暂时没有进球,难过的是法国队一个球都没进。
随着观众热情地呼喊--下半场开始了!
刚开场法国队就不负众望拿到了第一个球!
裁判刚出球,队友就将球打入了比利时的地盘。在这刻,法国队员格列兹曼见机行事,把球铿锵有力地踢到了球门前,乌姆蒂蒂一见球飞驰而来,二话不说 直接将球点入球门(因为太近,门将未做准备,球便直接打入球门)
乌姆蒂蒂,真是足球英雄!这一场多亏了这个球,不然法国队可能还进不了决赛呢!
球踢进了球门,法国队员们在足球场上飞驰,庆祝这第一个球。
中间还出了一些可爱的小插曲呢!因为我们的姆巴佩为了拖延时间"吃"了一张黄牌呢,连讲解员笑了一下。
最终是我想看到的结局,法国队成功地踢入了决赛。这多亏了乌姆蒂蒂的那个球!希望法国队能再捧大力神杯!

电影《寻找佛罗斯特》观后感


发现心灵的旅程——电影《寻找佛罗斯特》观后感

两颗心灵撞击的瞬间,即成永恒。感知,无需等待时间的检验。

佛罗斯特,一个暮年的、不再等待生之希望的作家,蜗居在阴暗的室内,他惊人的才华,被自己掩埋,如同满室的书、稿,寂静蛰伏,只待光阴倾斜,为残影加上最后一把锁。

如果说,寻找佛罗斯特是个过程的话,等待的时间占了十分之九,发现的时间只占十分之一。

16岁的黑人学生劳勃布朗,篮球的明日之星,潜藏着巨大的写作天分,偶然闯进了佛罗斯特的居所。佛罗斯特如同怪异的猛兽,将劳勃布朗赶跑。一只丢下的书包成了他们的纽带——作家认真批改了劳勃布朗的作业。

这是一个互相发现的过程。从此,一个阳光、耿直的黑人少年与一位自我封闭的睿智长者开始了一段照亮心灵的旅程。他们之间填补、碰撞、启迪,火花四溅;他们被世俗的纷争拉扯着,以高傲、尊贵的姿态迎向世人的狭隘、偏见——少年的成长之路被打开,长者尘封的文字无疑将再现光芒。

看见网友的一句话:能拥有一个比你大很多岁的朋友,永远是你的机缘和财富。

而一个少年的激情,又何尝不是沙漠当中的绿洲?

佛罗斯特说:“从见到你的第一眼就知道你会有所成就,但没想到我也会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我终于等到了人生的冬天。”

对之前的佛罗斯特而言,虽然身处人生的冬季,却早已停止了生命。

发现短暂,发现之前的准备却是无限,有努力、天分、机缘巧合,和世人无法揣测的深妙玄机,而发现之后的灿烂,将会一直温暖照耀,比生命更长久。

《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观后感


《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观后感

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家至今已经250多年了。国人熟知这个家族是一本畅销书《货币战争》。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特点简单的概括一下:富有、低调、不透明、保守、跟时代同行、每一代掌门人有很强判断能力。下面我们捡重点的特点去看看。
富有,据《货币战争》书中所说,家族资产至少超过50万亿美元。这是几百个个世界首富的资产了。据采访说最近一次家族聚会去了大约150人左右,这么庞大的资产在这一百多个人的手中。
低调,如果不是《货币战争》,我想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神秘家族。在采访大卫罗斯柴尔德时问其是否刻意低调的,回答是并不是刻意低调,低调对应的是神秘,而神秘可以让家族更加长寿。
不透明,这个就要说到第一代掌门人梅耶罗斯柴尔德的遗嘱,其中两条是这样说的,一、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二、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据悉,为了不公开年报,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的罗斯柴尔德银行至今都不选择上市。
保守,他们只会投资在他们擅长的领域。这里就要说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投资领域。多元化投资,主要的有三个银行葡萄酒艺术品。银行是他们在投资咨询领域的资本。葡萄酒两个大的品牌拉菲和木桐。艺术品其家族早年间有很多庄园和古堡,据说里面都装满了各种价值连城艺术品。还有很多地方能看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身影,投资了苏伊士运河,80%的印度铁路,美联储最大的股东,对钻石和铁矿石的投资。现在在笔者看来,该家族重点擅长领域是在投资咨询。早年间罗斯查尔德家族有自己的消息网,他们的消息网有保密性、快捷性、有效性。好像是这样的早年间家族内部是都会几国语言的,消息的传递是采用一个古老的语言(这样看来多学几门外语是很有必要的)。他们的传统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说明他们关系网的强大和政府的密切性。即便它也许不像《货币战争》 说的那样强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依旧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这一代罗斯柴尔德家族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洛希尔金融集团主席)的个人特质:更强的判断能力,举个例子,他放弃了对每天黄金的开盘价的定价权,他是这样说的,我们的重心并不在此,如果要经营好,不得不去投入大量的金钱,经过一番游说大家就同意放弃每天黄金开盘定价权。经过250多年的沉淀,经营更加谨慎了,更喜欢去做投资小,风险小,回报高的项目了。其实笔者还总结了几条,不能详细的一一说明,幽默、野心、拿捏有度。想看详情的可以去看《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
最后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原则结尾:团结、勤劳、正直(对自己要有好处,对别人也要有好处)。

俄罗斯2014年胜利日阅兵观后感


闲着没事,看了优酷视频里的2014年俄罗斯胜利日阅兵视频,产生了一点观感,写出来跟战友们分享。
受阅方阵体现了俄军注重实战的传统
阅兵式上,俄军徒步方阵均为成建制部队,或军事院校、或师旅团营基层作战单位,为了检阅而临时凑集的方阵没有或者极少。因为俄军一向注重实战,把参加检阅当作部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制单位主官(不乏高级将领)亲自带队
所有徒步方阵,均由该部队指挥官亲自带队,其中不乏上将、中将、少将等将官,这些将军走在方阵的最前面,虽然不少人身材已经发福,但精神和体能绝不逊色,跟战士们一样迈着正步,敬着军礼,昂然走过红场那不算短的受阅之路。
俄军受阅方阵的指挥官,其中校官基本没有大腹便便的身材,40岁左右仍然精干,神采飞扬,步履矫健。而其中的将官特别是中将、上将们都上了点年纪,身材发福,有的还有啤酒肚。但是这些军官走起正步来,依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点不亚于士兵,其职业军人的敬业精神和军人素质令人钦佩。
将受阅作为激励战士,培养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手段
能够参加红场受阅的军事单位,每一所军事院校,都有自身的光荣历史,都产生过著名的元帅和将领;每一支基层战斗部队都有自己辉煌的战绩。显然,俄军把接受检阅作为激励部队官兵的一种手段,参加受阅的官兵也以此为极大的荣耀。
因为成建制,所以方阵中的士兵看起来并非个个英姿挺拔,而是高矮胖瘦都有,而且队列步伐也不如我军受阅方阵那样整齐。俄军从不为了整齐划一和面子光鲜从不同建制的部队里刻意选拔高大英俊的士兵组建方阵,人为的制造出个个英气逼人的外在形象,而是为了培养士兵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励士兵忠于自己的部队,注重的是部队士气的激励,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实战的模拟。
受阅的一线部队有:
316独立特战旅,旅长克瓦尔措夫上校带队;
波罗的海舰队336陆战近卫旅,旅长戈尔措夫上校带队;
331近卫空降团,团长利马艾耶上校带队;
217近卫空降团,团长苏霍维茨基上校带队;
34和38铁道运输旅,旅长佩纳维茨上校带队;
内务部内卫独立师,师长扎哈尔少将带队;
第2近卫摩步塔曼师,师长苏切沃伊少将带队;
第4安东波夫坦克师,师长科姆巴尔上校带队。

军事院校方队占了很大比重,体现了俄军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的悠久历史
这些军事院校,有中级,有高级;不仅涵盖了陆海空三军,还有空天、民防、后勤保障等专业院校。
受阅的军事院校有:
1、莫斯科苏沃洛夫军事学校,校长卡西扬少将带队;
2、特维尔斯克苏沃洛夫军事学校,校长奇霍夫斯基上校带队;
3、纳西莫夫海军学校,校长苏特海军少将带队;
4、海军中等武备学校康什达特学校,校长托尔别什科海军上校带队;
5、阿克赛哥萨克中等军事学校,校长坦措夫上校带队;
6、各兵种合成军事大学,校长薩莫尼金中将带队;
7、国防部军事大学,校长马尔钦科夫上将带队;
8、赫鲁廖夫物质技术保障学院,校长伊万诺夫斯基中将带队;
9、茹可夫斯基和加加林空军学院,校长济布洛夫中将带队;
10、莫扎伊斯克军事航空学院,院长平科夫少将带队;
11、彼得大帝导弹学院分院,分院院长科恩少将带队;
12、马尔季里梁赞空降兵高等指挥学校,校长利马艾耶上校带队;
13、紧急情况部民防学院,院长巴尔什少将带队;
14、莫斯科边防学院,院长科兹诺夫少将带队;
15、军事技术大学,由格里欣上校带队;
16、莫斯科高等指挥学校,校长拉普列因托夫少将带队。

受阅士兵的表情很放松,显示出高度自信
受阅的俄军士兵,脸上的表情非常轻松,有的微笑,有的甚至露出些许顽皮,显得很有自信。
受阅方队经过主席台的时候,俄军受阅人员一律向上抬起下巴,扬起头并朝向主席台方向,很有精神。
老战士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尊荣
每次阅兵式,很多为国建立过功勋的老战士胸佩勋章、奖章出席,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尚武,尊重军人,尤其是尊重前辈军人的传统。
俄军十分注重传统
受阅院校的介绍里,何年建校,主要专业和培养方向、毕业生里出过多少将军元帅,都一目了然。一线战斗部队的介绍里,参加过那些战役战斗,解放过那些国土和国家,有多少人得到过勋章、奖章和奖励,出过多少将军和元帅,多少人曾获得过苏联英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俄罗斯英雄等情况,使我们对这些部队的历史和战绩肃然起敬。
俄军的军乐团非常壮观
该军乐团有一千余人,其总指挥是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瓦列里霍利诺夫中将。

沙皇帝国: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观后感


《沙皇帝国: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是一部来自英国的纪录片,由露西沃斯利主演,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吧!

终于等到夏末秋字幕组将第三集的资源推送出来了。前两集是在去年夏天看完的,印象不太深刻了。隐约记得是在描述王朝的建立,沙皇的兴盛,与几位大帝的丰功伟绩。然而看到第三集中沙皇帝国逐渐走向衰败的部分时,内心尤为惶恐。

18世纪英国掀起了工业革命,人们逐渐从田野转移到工厂,封建社会随之瓦解,新型社会制度陆续颁布。而后,这股西洋之风也在沙皇统治了近三百年的农奴社会中悄然吹过。但尼古拉并未选择像英国一样让俄国走上君主立宪之道,却是在一次次镇压反革命的运动中履步维艰。最终没能熬过1905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全家被驱逐到了遥远的西伯利亚,并在不久的一天清晨里被士兵集体屠杀。

主持人在末尾提出了疑问:所有这些悲剧是否能够避免,如果尼古拉在正直上更精明些,且不那么坚定的主张独裁统治。也许他与家人的命运,乃至数百万无辜人民的生命都可以得到拯救。

但主持人继续说:如果你回顾一下他的王朝的历史,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尼古拉而言,在俄国,权力就应当紧攒在统治者手里。他的祖辈们,彼得大帝、凯瑟琳大帝,用他们掌握的绝对权力将俄国推上了世界强国的队列中。而西方模式的改革只会带来社会动荡与刺杀。

看到这里,我想即便能穿越回到当初的沙俄,伏在尼古拉的耳边告诉他接下来的种种,恐怕也难以阻挡罗曼诺夫王朝被灭亡的命运。因为当时的尼古拉只信仰上帝对他的指示,并深信上帝唯独仅会传授他一人。悲剧也许很难避免,当尼古拉看着辽阔的土地,数着几百年来的王朝的辉煌,承着无数百姓的跪拜顶礼,放下独裁转而选择自由民主这对他来说太困难了。

尼古拉一家被逐出宫殿前往西伯利亚时并不知道这一去就是永远,后人们都知道。这一家人也不知道那个被叫醒的清晨带来的不是又一次逃亡,是最终的屠杀,后人们都知道。描述那些被定格的过去总是容易些,尽管时常感到沉重与悲惜。而向前的抉择往往像活着却要选择死亡一样艰难。

无论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罗曼诺夫家族的统治为俄国的未来铺平了道路。同样的,个人的命运,集体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朝代的命运,都藏在过去与现在中,而这些都毫无商讨余地的指向未来。

从前教授说过一句话:尽管我们没法让历史重演作出第二次选择,但我们不能停止思考与怀疑当下的正确性。

看完省博的俄罗斯黄金时代展回来找的纪录片

简略了解罗曼诺夫王朝的历史挺好,把着眼点放在拥不拥抱西方思潮上好吧不愧是bbc出品,不过毛熊处于这么个尴尬的位置也难为bbc了

在极寒之地的春天去过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对俄罗斯总抱有一些特殊的情感,透过纪录片的镜头看着那些街道河流教堂宫殿,总觉得旅行就是一场大型错觉,看过又怎么样,知不知道背后的故事去看都一样。只是圣彼得堡是真的很美,现在想到是建在骸骨之上的有点心寒,可是哪座绝美之城不是这样的呢,原来冬宫是意大利人设计的,原来我走过的广场上流过那么多人的献血,现在风和日丽日光晴好白日如灼,总会有些什么永存,只是肯定不会是人

亚历山大二世作为一个改革者,开辟愿景,然而面对一个大而无当的帝国,总难免令人失望。唤起了激进者的思想和激情,却无法达到他们的目的,竟招致自身的灭亡。死亡的方式更令人唏嘘。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啊。

废除农奴制等伟大举措,开放的言论自由。人们在没有这些事物的时候期盼这些,在拥有这些的时候更加忌恨不公平的处理。

恶魔隐藏在细节中

估计锐意改革的反动者自己也没想到,暗杀君王的结果是另一个君王的上位,反而吸取教训,更加封建、专制的亚历山大三世。

一个有趣的点在于,被指控谋杀亚历山大二世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同样也受到了纪念,不知道是否其弟弟是列宁的缘故,不然其他人怎么没有列上石碑。

谋杀者与被谋杀者在后代历史同样被歌颂,无论事件发生时如何纷杂,当其成为历史,人们就只在乎其中的意义和进步性。亚历山大二世象征锐意进取力图挽救王国的英雄,反叛者同样。

尼古拉斯二世笃信上帝,认为自己与上帝有某种隐秘的联系,认为自己是神的器皿。想借上帝之力,成为一个真正权威的君主,这便使他成为了一个无力的君主。想以一己之力,贯彻上帝意志。事实证明,把所有的琐碎和伟大混在一起,便认不出什么是伟大了。

凯瑟琳大帝大事记

继承彼特大帝业绩并且非常好学的德国公主sophie,伙同自己的情人罢黜了自己的丈夫,成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她的地中海海军完胜土耳其海军,自己身先士卒种植了天花病毒,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她也没能真正解决农奴问题;进而导致了普加乔夫领导的农奴起义。

平定起义后,深受启蒙思想教育的凯瑟琳推动了地方改革并且再次寄希望与教育起码让百姓不能相信普加乔夫是死而复生的沙皇彼特三世!但是她为了得到贵族们的支持,依然牺牲了农奴们的利益。极少数的农奴因为长相俊俏被选为伶人,为贵族们表演;而大部分的农奴还是在田间劳作支撑着贵族们的奢华生活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

同时农奴也是凯瑟琳大帝扩疆拓土的主力军。凯瑟琳大帝征服了白俄罗斯、立陶宛,波兰也变成了他的附属国,但最重要的是她得到了克里米亚。正如彼特大帝建立了圣彼特堡,打开了波罗的海地区通道,凯瑟琳确保了俄国能够进入黑海地区。

凯瑟琳的征服让整个欧洲世界大为苦恼;其他欧洲国家只能讨好她。作为一个女性,凯瑟琳自然躲不过各种性别攻击,但她也确实有许多情人,甚至60岁时还找了个21岁的情人。凯瑟琳在每段感情开始的时候都十分确信:Its amazing that she still began each relationship )泰的自由思想导致了君主制的灭亡,凯瑟琳觉得实在骇人听闻。

暮年的凯瑟琳依然孜孜不倦的阅读;勤勉的工作治理自己的帝国;凯瑟琳对自己的儿子非常失望,而视孙子亚历山大为自己真正的接班人。1796年11月,因中风她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亚历山大一世

拿破仑是在自负为皇帝的军人;而亚山大一世是个自负为军人的皇帝.

1814年,亚历山大一世领导的反法同盟解放了巴黎;这是继400年前的金雀花王朝亨利五世征服巴黎之后,外国人第一次拿下了巴黎。巴黎并未遭受前一年半前拿破仑对莫斯科的掠夺,亚历山一世确实有胜利者的气魄,他向法国人展示了一个真正文明的国度在获胜后是怎样表现的

Bistron. n.(法国等地的欧式)小餐馆,小酒店;Bistro俄语的意思是quickly,起源于1814年俄国人在巴黎街头嚷嚷着food bistro.

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观后感


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观后感

6月14日,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第21届男子足球世界杯)正式开幕了,这是当今世界唯一可以和奥运会相媲美的一个体育赛事,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参加的球队有32支国家队(到2026年第23届世界杯的时候会扩军到48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届的世界杯足球赛都会让全球的球迷疯狂一个月,而且这个疯狂的举动还不是一点点,有的还是非常极端的。由此也说明,世界杯足球赛的魅力是非常之大啊!

我最早知道世界杯足球赛是1986墨西哥世界杯,那时候刚好是我读师范的最后阶段,球王马拉多纳是那一届的聚光点,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知道马拉多纳这个球星。接下来的1990意大利世界杯(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届的那首歌曲,叫意大利之夏,实在是太好听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意甲,喜欢上了AC米兰,到现在还是挺关注的)、1994美国世界杯(清晰地记得最后决赛罚点球时,罗伯特巴乔罚丢点球时,站在那里非常落寞的神情)、1998法国世界杯(法国高卢雄鸡的第一次夺冠,齐达内的决赛进球都记得很清楚)、2002韩日世界杯(韩国人的过分举动一次又一次,对韩国的印象从此一落千丈)、2006德国世界杯(德国人的严谨和团队在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10南非世界杯(印象中,这一届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歌曲,好像叫生命之杯,演唱者叫瑞奇马丁,如果不是因为好听,俺是肯定记不得歌手名字的。这一届也是西班牙第一次夺得冠军奖杯,对这个队的传控战术佩服极了)和2014巴西世界杯(印象最深的是德国战车把巴西人打了一个7:1),这些届的比赛我基本上都有看,但属于正宗的伪球迷,我从来没有做到过一个晚上的三场比赛都看,最多也就是挑选自己喜欢的球队看一下,特别是近几届,哪怕是决赛,如果比赛时间是下半夜我也基本上不看的,因为实在是不会熬夜了(也许是年轻时候熬夜太凶了,常常爬格子,尤其是做课题研究时基本上都是靠晚上写出来的)。

14号世界杯开始时,我也没有看开幕式和第一场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比赛,比赛结果我是第二天早上看中央五台的体育晨报才知道的。到18号为止,我一共完整地看了两场比赛,而且都是晚上8:00开始的比赛。也幸亏这次比赛是在俄罗斯举行,否则哪有这样好的运气,能在晚上8点就看到比赛了。

我看的第一场比赛是阿根廷对冰岛,整场比赛看完后有这样几个感触,一是冰岛人的团队合作和技战术贯彻能力太强了;二是阿根廷的梅西真的是太累了;三是双方的整场数据统计相差太悬殊了。比如以整场数据统计为例,阿根廷不是一点点领先啊,控球时间是72%对28%,射门数27对8,传球数是752对208。但就是这样全面压制的比赛,阿根廷就是拿不下来,最后比分是1:1,我想这也是足球比赛的独特魅力之一吧。而且更过分的是冰岛队是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这个国家的总人口只有33万多一点。网上流传着关于这个国家人口的一个数据(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这个统计真的很有意思):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结果,冰岛全国只有332529人,减去女性165259人,减去18岁以下的男性40549人,减去35岁以上的男性82313人,再减去太胖不适合踢球的22136人。剩下的冰岛男性中,有1246人忙着观鲸旅游业,314人忙着监测地震,164人忙着观测火山,1934人忙着放羊,1464人忙着剪羊毛,有23位银行家在坐牢,194人是盲人,7564人有病在身,还有564人在医院、消防队等工作实在走不开。有2位队医,有2位帮着球场送水,7人在帮助运营球队,除了要看球的球迷,最后冰岛全国就只剩下23人,他们都在哪?全部入选了冰岛国家队。也许这个统计是戏谑性的,但是也至少说明这样一个人口的国家,她的足球队能进入到世界杯中是多么神奇啊!反观我们国家将近14亿人口啊,冲击世界杯一次次失败,而且一届比一届输的离谱,真是情何以堪啊!

我看的第二场比赛是瑞典对韩国。瑞典是北欧强队,在世界杯比赛中一直是比较稳定的,韩国则是亚洲传统强队。这场比赛没有像阿根廷对冰岛这场的一边倒,两队还是打得很激烈的,尤其是身体对抗性很强,屡屡有人仰马翻的情况出现,总得来说还是瑞典更占点上风。比赛结束后,瑞典队依靠一个点球1:0战胜了韩国队,而且这个点球还是依靠视频裁判组提醒主裁的。哈哈,为此,媒体还调侃说这次韩国队被判点球,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为在2002韩日世界杯时,韩国队是通过裁判的帮助才先后击败了意大利和西班牙,闯入了该届比赛的四强。媒体认为这场比赛的结果是对他们那次恶行的回报。

观看世界杯是很多人的爱好,因为足球比赛的魅力实在是太足了。而且这段所有的娱乐设施中,唯独带有大屏幕投影电视的酒吧生意是最好的,其它如棋牌室等都生意清淡不少。昨天有一位同事还提醒我,能否可以让林定荣组织一下,我们团队一起看个球。哈哈,这个建议真的太好了,刚才我已经向林定荣提出这个要求了,我告诉他我们可以挑选一下,到底看哪一场或哪几场比赛。期待了,期待了!

看了19号的比赛后,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就全部结束了,到目前为止,以往的传统强队如卫冕冠军德国队、阿根廷队、巴西队等都表现不佳,但我相信这些强队都有非常厚的底蕴,非常强的应变能力,接下来的后两轮比赛一定会发挥出高水平的。同时,一个队要夺冠需要打7场比赛,过于早出状态不一定是好事情啊!

《湮灭》观后感1200字


《湮灭》观后感

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毒舌电影推荐的《湮灭》,一直挺欣赏毒舌的选片品味,就果断买了票。
影院人不多,我习惯性地买了第四排正中间的位子,一个人占了一排,惯常来说这是相当中意的位子,因为我一直很喜欢一个人看电影,对我来说,和别人一起去电影院算是娱乐社交活动,一个人才是纯粹的观影。不过今晚倒是很例外,刚看了几分钟就是中尉喝水以后血渗透到干净的玻璃杯里的画面,我立马很怂地跑到前一排小情侣旁边坐下,舔着脸跟人家说我觉得有点可怕,能不能坐旁边跟他们一起看,姑娘很温柔的跟我说别怕,这个是删减版的。而在看完电影的现在,我才想起来,早上我手指轻轻碰了鸡蛋一下而已,它就碎了!!像我这样一个怪力乱神的汉子,怎么会被电影吓到呢?!这么不科学的观影体验,倒让我不自觉地想了几个科学问题:

一、关于存在与永生
影片大致讲了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改变并且复制地球生物基因的故事。因为最近想打HpV疫苗(作为女性纯天然的害怕自己得宫颈癌、乳腺癌之类奇怪的病,HpV只能预防宫颈癌病毒),所以特意了解了一下癌症的病理,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有自我消亡的机制,它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辛勤劳作,完成自身使命,然后默默死去,但总有新的细胞会生成并且代替死去的细胞继续维系着我们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体内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了现在这种形态的我。但是细胞分裂有时也会出错,分裂出变异细胞,也就是所谓的基因突变,一般情况下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及时发现这些变异细胞并且及时杀死他们。但在运气不好,或者免疫力不强的时候,这些变异细胞就会疯狂扩张,这时癌症就会在体内慢慢成气候。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没有自我毁灭的倾向,求生意识特别强,会不顾一切地裂变下去,最后杀死作为人形式存在的肉体。更耸人听闻的是,就算作为寄主的人死了,癌细胞仍然会一直裂变下去,不会消亡。突然忍不住YY了一下,现在治疗癌症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化疗和切割,化疗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用高能射线把癌细胞杀死,但辐射本身又是一级致癌物,暂且不提这个悖论。那些从人体内切下来的癌细胞组织,如果一直放在医院做标本的话,不是会一直自己长大吗,想想都要起鸡皮疙瘩了。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说癌细胞也是人体的一部分,而且癌细胞可以永生,那么那些癌症病人反而能更长久的活在世上,只是不以人的形式存在而已。其实我一直相信能量守恒定理,就算有一天,我的肉体消亡了,组成我的那些物质永远不会从宇宙中消失,只是换了种形态存在而已。不过作为一个积极乐观,三观世俗的美少女,我当然是希望我这个形式存在的久一点,毕竟世界这么美好,让人愿意一直活下去。
既然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时刻都在新陈代谢,那是不是这一刻的我和上一刻不一样呢?如果说癌细胞是十恶不赦的变异分子,但生物的进化就是变异造成的啊,有研究表明,生物在面对威胁生存的环境巨变的时候,会选择增加变异次数,来增大成功进化出适应新环境身体构造的几率,但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大多数时候,变异都是不成功的
二、关于科幻片题材
我一直都不是很欣赏得了讲地球毁灭的科幻片,这次是毒舌荐文开头写了三个必看才想去尝试一下。《湮灭》改编自美国作家杰夫杰森李的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这部小说在2014年打败了我国红透半边天的科幻小说《三体》拿下了当年的星云奖。
说来也好笑,两年前,某同学送了我全套的《三体》,在看完第一本以后,就确认这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后面两本到现在还没有拆封,虽然这部小说受到高晓松等一众文艺青年的热捧,送我书的同学也把这套书说得很奇幻,但我就是没什么情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高中的时候,我最好的朋友也是个文艺女青年,晚自习后的散步时间,或者逃体育课在校园里闲逛的时候,她经常会跟我讲她看过的书,有时也会把她自己写的故事读给我听。有一次,她推荐我看《苏菲的世界》,她说她在图书馆站了一上午把书看完了,出来以后觉得整个世界天昏地转,脑子里一直在想我是谁,我在哪?一般来讲,重要的人推荐的东西我都会分外关注,然而在强迫自己看了开头两章之后,我确定我对哲学真的没什么兴趣。
总的来说吧,《湮灭》在美国烂番茄指数很高,在豆瓣上评分就一般般啦,论吓人程度的话,如果不是毒舌电影在荐文里的渲染,我应该完全不会被吓到。毕竟研三的时候为了写论文,看了韩国几乎所有的灾难片。人们对变异或者寄生、克隆好像有着天然的恐惧,这三个元素也成了所有恐怖片的固定搭配,看多了套路,自然就不容易被吓到,但也不容易有惊喜的观影体验。我觉得没有什么是必看的,如果你正好是对哲学感兴趣的佛系文艺青年,那《湮灭》可能会对你的胃口。
不过像我这种俗人,只希望世界和平,地球自转的事不用我操心,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姐姐》观后感1200字


《姐姐》观后感:用拳头给予的保护,最终都是一场空
昏君不知醉

这部电影,所有的视觉焦点都被这个姐姐所吸引,发现暴力美学也是视觉盛宴,一袭红裙随风飞扬,笨重的铁锤随着红色的高跟鞋移动,被慢慢拖拽前行。


这段镜头的特写,有种压抑中带着魅惑的危险感,虽然暴力,但是可以让观众,有酐畅淋漓的视觉冲击。
并不喜欢,以暴制暴的去面对一些事情,但是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压抑,很多时候都选择忍下来了,可是人性有时候,并不是你忍了,就能拥有对方的尊重,和不会再次伤害你,所以必要的反击是你生存,必须存在的技能。


有句老话说的再有道理不过;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选柿子,要挑软柿子捏!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三段话,无遗都是形容一个道理的,这个社会中,不管做什么职业的,遇到难缠的客户和业主,都是优先给这些人处理好。


那些好说话的,都是留到后面慢慢处理,这都是必然性,因为太难缠的人,总会给别人造成数不清的麻烦,所以这样的人,一般都不会去招惹他。
有时候,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麻烦出来的,越是简单的关系,结束的也特别简单,你越是不上心的人和事,也自然就消失的简单。


这部电影就是,妹妹是有点傻的人,姐姐总是事无巨细的关心着妹妹,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妹妹,可是这样又怎样?
扶不起来的人,你是怎么都扶不起来,不要命保护的人,最后真的会要了你的命,就算他没有伤害你的心和意图,可是他所做的事情,你都要来收尾,时间长了,你会把自己深陷这个泥潭里出不来。
没有谁的爱和帮助是无限的,要么耗尽了感情,要么耗尽了生命。


很不喜欢电影中的妹妹,就算懦弱,就算智商有点傻,可是被人伤害毫无所觉吗?难道反击不会吗?人的骨子里要有点狠劲,要有点骨气。
看着电影里的姐姐,心酸更大于她帅气的拳脚功夫,肩上的责任有时候她抗的太重,以至于豁出性命。


这部电影里写出了三种人;
第一种妹妹恩惠,柔弱可欺,善良,的高中生,属于那种别人口里的软柿子,别人就是看她好欺负,所以不断的欺负她。
一传十,十传百,所以在一个圈子里,都知道恩惠是可以随便欺负的,所以上到年老的老者,下到班上同年级的同学,都在欺负她,完全不知道反击是什么。


看到这个角色会发自心底的讨厌,看到这个角色你就会发现,傻白甜,真的是一种侮辱智商的存在,你宛若看到的是一个智障。
之前被传播的傻白甜女主,给多少观众洗脑了?
任何一个关于傻白甜的女主,我觉得最好不要在上映这样的电视剧了,你真的以为白马王子喜欢这样的女人?


很多女主是傻白甜的剧,真的是赋予了她们最美好的际遇,似乎总有人给她们化险为夷,只要秉承着善良柔弱,就会有人从天而降的保护你。
可笑的是现实生活,总会狠狠的扇你一巴掌,并且告诉你;傻子,这就是生活。
第二种姐姐仁爱,智慧与拳头并在的人,但是势单力薄,没钱没权,在妹妹陷入险境的时候,第一时间出来想办法,给妹妹解决问题。


在所有办法都做过之后,毫无办法的时候,她选择以暴制暴,在她的世界里,保护妹妹似乎是融入骨血里面了,就算烂泥扶不上墙,就算妹妹的善良成为了别人欺负的理由,可是她是姐姐,她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拥有强悍的武力,和蛊惑人心的美貌,以最直接办法,惩罚那些丧心病狂的人,手段血腥,且痛苦。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爱的人被欺负,而拥有这样唯一的一个亲人的时候,她豁出去了,她完全是为妹妹而生的人。
似乎是从妹妹的人格里,分裂出来的另外一个人格,一心向往平凡的生活,却一度被逼的拖着血腥去复仇,去救人。


是一个比妹妹更悲惨的角色,因为这个妹妹,她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记得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成功救出恩惠,姐姐仁爱腹部血流不止,紧紧捂住伤口,浑身是伤,眼里都是泪水,全是不舍,似乎是在道别。


妹妹坐在副驾驶上安详的睡颜,和姐姐不舍不安呈现醉鲜明的对比。
姐姐要是不在了,妹妹以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无法想象。
第三种终极大BOS,人前是善良的慈善基金的会长,人后却是披着羊皮的狼,有权有钱有名声,背地里捏软柿子,对待被威胁的人,直接结束对方的生命。


别人要是伤害了他,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他伤害了别人就当取乐,整个角色都是狠辣的劲,就算最后栽倒在仁爱手上,可是却对姐妹俩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不劝任何人,无底线的善良,你要有自己的利器,否则不管是保护自己,还是保护爱的人,你都没有权利。
你爱自己,照顾好自己了,才有能力去爱别人,照顾别人,请不要让爱你人,为你奔波于命,你不能一味的享受保护,你要强大。


你只有足够强大,才会让爱你或者你爱的人享受爱。
至-------每一个被爱的人。

《邻居》观后感1200字


冷漠中寻找救赎《邻居》观后感


今天聊聊韩国电影《邻居》。
片名The Neighbors (2012),别名恶邻拼图(台) / 住在隔壁的人 / 邻里人。

《邻居》改编自韩国同名热门漫画,讲述了一个冷漠中透着温暖、负罪中寻求救赎的故事。

影片发生在一个并不大的社区里,就相当于我们这儿的小区。
生活在一个社区的邻居们,关系并不算亲密,也就是点头之交,但也不算冷漠,经常见面的几个人还算熟识。
某日小区内的一名女学生失踪,苦苦寻找多日后,被人发现抛尸荒野。一时间被害人家庭备受打击,小区内人心惶惶,大家看谁都不像好人。

在经典美剧《迷失》中有过不错表现的金允珍在本片中饰演一位关键角色。她饰演小女孩金赛纶的后妈,一次雨天忘记接孩子放学,结果孩子跟着上了别人的车,就此遇害。
金允珍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生活在幸存者过错的阴影中,她每天都能看见女儿亡魂游荡回家的幻觉,精神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

影片并无多少悬疑元素,谁是凶手观众们一目了然,但这只是观众们通过上帝视角看到的真相。生活在小区里居民们无从得知,他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消息自行揣测。
原本关系并不紧密的邻居们在相互猜忌中,距离反而变得更大。
冷漠是现代都市的代名词,生活在一个楼道里的人们并不知道彼此姓名,生活在一个小区的人们不知道孩子同学也在这里,大家都是关起门来过着自己的小天地。
现代人的冷漠是由生活压力大和节奏快导致的,大家每天都忙着讨生活,没有闲工夫联络感情,而小孩子们还生活在大人营造的天真善良环境中,缺少社会阅历,因此容易轻信别人。如果是真正的陌生人也就罢了,经常接受警示教育的孩子们肯定不会和陌生人搭讪,如果是半生不熟的邻居搭讪,孩子们则会放下心理防线,选择轻信别人。

如果影片一直这么冷漠下去,给人的感觉就太黑暗太压抑了。
小女孩的不幸让小区的人们意识到冷漠的危害,他们主动求变,选择用温暖驱赶冷漠。于是金允珍主动帮助其他孩子,身体力行阻止凶手。
弱女子想要对抗穷凶极恶的歹徒,期间自然会使险象环生,这就是展现导演把控全剧的功力了。观众们可以自行发掘一下,看看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惊险刺激。

展现人性温暖一面的同时,也是这些邻居们寻求自我救赎的过程。不幸发生后,大家都产生了负罪感,都在负罪中寻求救赎。
金允珍因为女儿遇害,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负罪感,保护邻居女孩成了她的救赎之旅。
小卖部老板林河龙因为觉得自己将皮箱子卖给了嫌疑人,而觉得自己是罪犯帮凶,也陷入负罪感。他的救赎方法就是试探嫌疑人,试图揭穿犯罪分子。
小区门卫老大爷千虎珍多年前失手杀人,一直潜逃至今。韩国法律规定杀人后15年不被抓住就过了案件诉讼期,千虎珍潜逃了14年加7个月,再熬5个月就可以逃脱法律制裁。看着小区内发生如此残忍案件,千虎珍备受煎熬,在掌握嫌疑人第一手资料后,他更是陷入深深地焦灼。千虎珍究竟选择沉默还是选择抓住凶手呢?
黑社会高利贷收债人士马东锡,日常工作就是放贷和收债,曾经为了钱陷害过自己的亲舅舅。他表面看似坚强,其实也处于亲情的煎熬中。马东锡肌肉发达,面对小区邪恶势力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虽然自己也是个混社会的,但绝不会戕害社会未来的花骨朵。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救赎,在经历各自不同的救赎之旅后,大家也终于能够放下心理负担。

影片中还有不少恐怖元素,围绕遇害者小女孩多次出现鬼魂幻象。鬼魂幻象让影片增添了一丝奇幻色彩,原本探讨人性冷暖的影片平添一份诡异色彩。

《邻居》中凶手金成钧的动机是个迷,充满未知,观众们只看到他杀人,却看不到他行凶的动机。
别看变态凶手看似凶残,其实也是个纸老虎。金成钧做贼也心虚,也会背负重重的心理负担,每天同样看到被害人的鬼魂。
或许这样凶手才会被称之为变态,正常人永远无法通过正常逻辑去理解心理扭曲者,大家能做的也就剩下提高防备,做好自我保护。

恶魔前保护自己,
冷漠中寻找救赎。

观后感《梅尔罗斯观后感12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