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绿皮书》观后感850字。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绿皮书》观后感850字,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如果有两种人生让你选择:

一种是拥有高雅的气质,优雅的谈吐,天生的音乐才华,衣食无忧的生活,出口成诗的情思。但却也有着被歧视的肤色和孤独的内心。白天坐拥澎湃的掌声,享受他人的肯定,夜晚却回到空无一人的大房子里独自喝酒。

一种是有着简单的思维,发达的肌肉,无所畏惧的洒脱,粗枝大叶的快乐,难捱于胸的正义。但却也有着冲动带来的惩罚和生活的拮据。因为冲动打了人,丢了一份工作,回到家还是有妻子温暖的怀抱和孩子们的咿呀快乐。

你怎么选?

很多人说,这两种人生我都不喜欢。我喜欢将它们二者中和一下,那就是我的完美人生。可是,人生,真的很难完美啊。

电影《绿皮书》讲的就是这两种人生的故事。过第一种生活的是个黑人音乐家唐雪莉博士,有才华,有钱,但是没有朋友,充满了孤独。过第二种生活的是托尼,没有钱,没有地位,却有家人,有欢乐。

我们大多数人过的都是托尼的生活,虽然我们没有住城堡,有时还为了房租而出卖体力;我们也没有光鲜亮丽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没人敬仰。可是,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活得简单而快乐。

一开始,我是向往唐博士的那种生活的,有自律,有尊严。可是,看到他在大雨中崩溃的瞬间,我发现,他并不快乐,他活得太拘束,太苛刻。有时,我们自以为拥有越多的头衔,我们越能快乐,殊不知,有时,一种身份也代表着一个枷锁。有时,正是因为一无所有,可能才更轻松,更洒脱。

放下我执,也许才能看到更广袤的世界。如果不是给唐博士当司机,托尼不可能知道挑剔的音乐家也有背后的孤独,唐博士也不会了解一个世俗享乐主义者的快乐。

存在即合理,我们认定的不一定是最正确的,试着去改变,去接纳,去包容,可能才能体验更多,享受更多。真的有些明白了造物主的伟大,它给了玫瑰花的芬芳,也给了玫瑰花扎人的刺。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还有句更俏皮的话,所谓的人生,就是笑笑别人,被别人笑笑。

也许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这是部很温暖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绿皮书观后感


总感觉这两位看彼此的眼神有一点含情脉脉,当然,这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在《绿皮书》的电影中,有一些特别的色彩让它这部电影获奖显得有些争议,但是认真看过这部片子,其实我们能够了解的还是挺多的,也是值得一看的。

中国有句老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一百年的缘份,可以在今世坐同一条船;而做夫妻,则需要一千年的缘份。夫妻缘份实属难得,而修同船渡有那么难吗?

这话当然是不能放在现在社会背景上来理解的 。古代交通不发达,普通老百姓出行难,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机会恐怕相当于如今的一场环太平洋之旅。因此,能同一条船出一次行,自然是难得了,何况乘船的安全系数又不高的,同一条船,意味着患难与共,生死与共。

三八妇女节,学校工会组织老师们看了场奥斯卡奖电影《绿皮书》。电影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正是种族隔离和歧视较量的白热化时期。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了他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同年11月,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与歧视并积极推动《民权法案》出台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被暗杀。当然电影里并没有提到这些显赫的正直事件。(好像托尼说的 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话。)绿皮书就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绿皮书是一本专为黑人设计的旅行指南,这本书标注了各个城市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等。

电影主角设置有些反常识,同出行的司机托尼是来自底层的白人,雇佣他的老板唐雪利却是来自顶层的黑人。托尼,意大利裔,夜总会的保安,由于夜总会关门装修,他失业在家。唐雪利,音乐博士,古典乐钢琴家,将举办为期两个月的南方巡演,需要一个司机。他俩黑白对立,阶层对立,文化习惯对立。唐雪利为找到合适的司机,颇下了一翻功夫。当一向对黑人颇不友好的托尼面临高薪诱惑也毅然推辞后,唐雪利仍然利用间接关系说服了托尼。唐雪利为什么在众多应聘人中执意挑选托尼,除了他后来说的因为托尼擅长处理关系外,恐怕还有重要的一点托尼是白人,有利于帮助他在种族歧视的南方解决问题。托尼因为肤色而拒绝唐雪利,唐雪利因为肤色而选择托尼,这说明他俩看问题的视角是相同现实妥协主义或者现实主义。

除此之外,他们仍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共同点,那就是对音乐的喜爱。托尼尽管是个大老粗,但说起古典的现代的歌星和歌曲,却是滔滔不绝,对车里收音机播放的每支歌曲都能说点流派。尤其是唐雪利在台上弹奏钢琴时,在幕布旁注视、聆听的托尼,仿佛沐浴着乐曲之光,一脸沉醉和膜拜。之所以能打动托尼抛家弃子,为黑人做车夫,恐怕不仅仅是每周125美元的报酬,还有他跟妻子交谈面试情况时强调的雇主唐雪利的音乐博士身份,托尼对黑人的钢琴家头衔无比羡慕和敬佩。

到此,我们可以得出他们的第三个共同点彼此欣赏。托尼欣赏唐雪利的音乐才情,唐雪利欣赏托尼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彼此深深隐藏起来,甚至表现出相反、对立的矛盾,但这点欣赏让他们踏上同一条船,同一趟出行。

小轿车与古代的船只一样,空间狭窄。在长时间的路程中,靠沿路风景解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多奇异的景色,在其中穿梭一个小时后,你都会觉得单调。那什么来解无聊?那就是聊啊。一开始,唐雪利有点不能忍受托尼的大嘴巴,甚至说你能不说话吗?而随着车程的延续,随着车里空间的亲密接近,托尼与唐雪利从音乐聊到了彼此的家庭。

众所周知,人生是一条没有返程的路,大家有着相同的起点和终点。所不同的是他们中间的路程。影响中间路程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遇到的人和他们所经历的故事。遇到什么样的人,有的是我们不能选择的,有的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就像托尼与托尼。这条两个月的路途,两人彼此欣赏,彼此影响。托尼欣赏唐雪利的天才,唐雪利欣赏托尼的勇气。起初,是唐雪利教导托尼,比如捡起扔下的可乐塑料杯,归还顺手牵羊的绿石子,拍净因跪在地上赌牌而弄脏的裤腿泥土,像一位严肃的老师教导不讲文明不守纪律的学生。后来,却是托尼给唐雪利上了最有效的一课,告诉他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比小心翼翼维护自己尊严更能赢得尊严的是踏出第一步的勇气。是的,挑战世俗,抛弃偏见,这是托尼对唐?雪利说的,也是对他自己说的。他们彼此一直小小翼翼地遵循巡演合同,不敢影响演出,不敢有半点差池,当他们意识到自己都是被肤色、被私利捆绑后,终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在巡演的最后一站,在邀请方boss面前,在隔离黑人的餐厅,优雅地说不天才与勇气完美结合。

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恰巧我们成为了朋友,这不是缘分,只仅仅是我们本就应该是朋友。(《绿皮书》)是的,能不能成为好的朋友,并不靠那些不可捉摸的缘份,而是彼此是否相互欣赏、相互影响、在此过程中让彼此变得更美好。

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祝福你!因为百年修得同船渡。

《绿皮书》观后感


奥斯卡获奖电影《绿皮书》,开头不够吸引人,当看到托尼和人比赛吃热狗,以26个获胜时才有了看下去的兴趣。之后,才进入托尼与唐雪利一同去巡演的故事。两个阶层不一样的人在旅途中从雇佣关系到朋友关系,体现了友谊的进化。

种族歧视没有经历,阶层歧视也不想探讨,只是电影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友谊。

产生友谊的基础在于近距离接触。托尼与唐同乘一车,大部分白天时间都在一起,再不同的肤色与阶级也不能阻止友谊的产生。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情谊与日俱增。他们有共同的行程,又主要在狭小的空间里,交流频率多了,友情也就产生了。像学生们,总是从离的近的开始交朋友。上大学以前,座位的左邻右舍是最亲近的;上大学以后,室友是最亲的。

友情的交流从吃喝开始。《绿皮书》里,托尼逼着唐一起吃炸鸡,分享美食也是在传递自己的善意。生活本就是平淡的,大风大雨需要一起扛的时候比较少,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时候才是最多的。就像大学里的哥们,想表达下友情,总是以吃饭为媒介的,有时候还需要些酒助兴。在吃吃喝喝间拉近了彼此的友情。开学了要一起吃饭,放假前要一起吃饭,过节了要一起吃饭

《绿皮书》里的托尼与唐,一起走过一段路,吃过一样的美食,友情自然产生了;我们也是,在人生的路上遇到各色各样的人,只有同食同行的人才是对的人。

《绿皮书》观后感200字


《绿皮书》(Green Book)观后感

当黑人和白人几百年间的恩怨都能和解,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自己的大陆保持歧视?
别说这里不分种族,
有关地域、城乡、职业、民族和性别的差异,
也都不应成为歧视或被歧视的理由。
但消除歧视的基础是充分的对话和讨论,
而不是到处布满禁区,尤其是民族问题。
为何不能广开言路,让人们畅所欲言呢?

老美在待人接物细节之处对优雅的理解,
让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我们应该算是不拘小节了。
阿里弹钢琴和雪景的画面,居然都是特效。
一部温情感人的影片,也不乏泪点。
也许再多加一个情绪激昂的高点,
或者一段惊彩的演讲,就完美了。

《绿皮书》观后感500字


《绿皮书》观后感


好看的。
种族话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电影是很好的媒介。但是要让电影里的这个故事既在三界之外游离,又要观众有代入感和思考,这个平衡和角度很难取舍。一般这种类型的故事,常见的视角是强势视角,看见弱势的不顺利之后反思自己然后做出改变实现大和谐,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在于,弱势群体中的强话语权人与强势群体中的弱话语权人之间的交集。好看的故事必然要有冲突有碰撞,tony和tang两个人物的们每一个点都在冲突,从灵魂到外壳,从外界到内在。发生冲突是理所当然,和解是漫长且考验人的。电影展现的和解过程漫长又残酷,从纽约出发一路向南像是把两个人从象牙塔抓出来丢进现实世界的雾霾里,从酒吧到西装店到警察局,对博士种族身份折磨的高点发生在伯明翰,但是和解的也从伯明翰开始拴上了最后一环。博士和tony两个人的和解是从澡堂和警察局这一段开始的,博士的那段自我剖析是他对自己的辩白和拉扯,给电影前段里的那个私下端的过分台上笑容亲和的黑人钢琴家的所有行为做了解释,同样,tony的市井气和义气总是来得恰到好处,俗的时候真的太俗,能干的时候又很能干。电影里有几个场景很让我动心,一路贯穿下来博士教tony写情书,以及圣诞夜妻子悄声对博士说谢谢他的信的时候。写信的部分有个博士穿着黄格子西装指导的场景,配着飘落的黄叶,那个场景太好看了。妻子那个拥抱和耳语之后两个人的笑真的太美了。以及博士用邀请tony作自己的经纪人委婉的表达自己低头的意愿,那里真是有股倔强的可爱。当然,肯德基的出场是不能不留下印象的,别人家的全家桶有那么大一个鸡排!!虽然那天的晚饭没有吃成肯德基但是这个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其实很开心最后看到了全家福一样的和解画面。电影表现的是美好的一面,真正的种族歧视其实还是没有完全消灭,再将目光落回现实又会觉得很无力。但既然这是一个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那还是抱着最后一点柔软先和自己和解吧。毕竟大雪夜的家庭聚餐太美好,每人能拒绝这份团圆美好。

绿皮书观后感800字


《绿皮书》观后感



电影中优雅的钢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机,一个感觉高高在上,一个太接地气,一个收入丰厚,一个为生计忙碌,一个经常是手捧一本书,一个经常是手抓一鸡块,一个处事得体,一个简单直接......
太多差异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敬业,都穿着非常得体,一路走来,互相影响、互相帮助,电影传递了友情的暖,还是轻松的笑,讨论了很多关于人性,孤独,偏见的话题,但没有说教,而是用趣味传达温情,暖化了人的内心。
电影让人领略了美国不同洲的风景和酒店,也让人感触深刻,有内涵,相对国内大部分肥皂剧来说,质量确实较高,有中心、有主线,有清晰的传递路线。
家庭的纽带:家庭很重要,为了家庭男主人公愿意通过各样的方式赚钱,养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为了赚钱愿意离开家两个月,电影传递了离开家这么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会很重要,再怎么样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里,否则就没有他的床了。 让人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传情的纸信:为了省长途电话费,托尼一路给家里的妻子写了好多信,从一开始的流水帐到后面的诗情画意,从开始的照写到后面的自成一套,写得已经让音乐大师都觉得满意了,妻子看得感动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说明交流很重要,表达很重要。
然而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还会写信呢?我们或许已经失去了这个方式。
快乐是什么:是点燃一个烟,是喝一杯酒,是看一会书,是写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鸡块,是在大众的酒吧里弹一曲音乐,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间一次简单的聊天,是在无垠的公路行驶.......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自然随性、简单纯粹的一个小举动。
而我们如今的快乐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忙着追求物质和一些不可及的东西,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举止的随意粗俗,包括有点难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捡块石头那样的小便宜,从扔掉别人喝过的杯子到同桌吃饭、共睡一间......
而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太计较一些事情,太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电影还告诉我们什么:
要有改变的勇气,要学着尝试。
要听爸爸的话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象最后一顿 。
孤独是什么?不要总是一个人呆着,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头有时候解决不了什么,有时也能解决点问题,面对别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请你去电影院看这部《绿皮书》吧,从你的视角你还能收获很多...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


以下是绿皮书电影观后感,也许很多人都听过这部电影,知道这部电影是有争议的,但是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受还是很不错的,或许在外国人的眼中会有一些有色彩的东西,但是事实上,这就是一种现象,想要打破,道路还很长。

自从尝鲜到百度网盘下载好的片子可以实现免费快速播放,我就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看电影,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忍不住想快速播放,觉得看懂剧情就行了,而且这样更高效(当然是节省时间呀)。

你可能猜到了,会有但是。是的,绿皮书是越看越有味道,快速播放会影响观感和体验。所以,我就破天荒地以正常速度观看完了1个半小时多的电影,而且毫无枯燥之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电影的主要故事,那就是一位才华洋溢的黑人钢琴家和一个暂时下岗的意大利白人从互相排斥到成为好友的故事。

电影所处的大背景是美国种族隔离时期。小背景是黑人音乐家因为要去南下巡演,需要招聘一名司机。意大利白人Lip 因为超高的人脉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路南下的旅程让两人的感情逐渐变好,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各种不公。电影中的黑人只有在表演时才能受到尊重,一下台就会受到不公。他只能按照绿皮书 Green Book 上的指示,去指定的餐馆、酒吧。

两个人的人格魅力也随之展现。黑人音乐家的修养与自尊心赢得了Lip的青睐。Lip 的处事能力非同一般,这样的能力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要的。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一些道理--要工资高,受点苦也愿意。既然做了工作,我只做工作职责内的事,并尽力做好。

绿皮书观后感650字


《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获奖作品,我满怀期待的观看了这部电影,它讲述的是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唐将从纽约到黑人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举办巡回演奏,俩人根据绿皮书指南进行的友谊之旅。
我原本以为它会是特别高深难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后才发现并不是。全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歧视为背景,但没有过于冲突激烈的矛盾表现,而是平白直叙的,还有点轻松幽默,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影片中托尼最初在一家酒吧当保安,一个富商将对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务员那里,托尼将帽子藏了起来,当富商找不到帽子而着急时,托尼又将帽子还给了富商,因此和他结为了朋友,托尼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许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后来托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开除,之后才给唐开车。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养,两人在旅途中相互学习,彼此都需要对方。
唐教会了托尼很多事情,例如托尼给妻子写情书方面,不再记流水账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类似的例子还有,托尼发现地上有一块绿色的漂亮石头,随手捡起来揣在兜里,并没有付钱,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认为托尼的行为是偷窃,要求他去付钱,这让托尼不能理解,在他看来,捡的并不算偷。最后托尼还是妥协了,付了钱。不过唐给托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烦都可以用拳头解决,只有尊严才能让你获得别人的尊重。唐就像托尼的老师一样,帮他慢慢改变自己的坏毛病。
托尼也帮助了唐很多,每当唐受到种族歧视时,他都愿意站在唐这一方,帮助唐。在托尼的眼中唐是孤独的,时常夜里一个人喝着闷酒,他举止得体,身着西装,而他的同胞却言语粗暴,衣衫褴褛,优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个哥哥,却没有主动联系,托尼希望他给他哥哥写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联系自己,托尼说人之所以孤独,是不敢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很喜欢这句话,感觉自己没什么朋友,可能就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不过影片最后结尾唐本来拒绝托尼和自己去他家过圣诞夜,但他回到家中,却发现只有自己孤独一人,他勇敢迈出第一步,去了托尼的家。这也是托尼教会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很多,这个世界始终都存在着歧视和偏见,当我们遇到时,不要用暴力去解决,只有尊严是必胜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才是解决办法。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勇敢迈出那一步,你会收获很多。我们也要多学习身边人的优点,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蔡胜标

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85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