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卓有成效的组织读书笔记 > 地图 > 卓有成效的组织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组织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细细品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心中收益颇深,管理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做对组织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的方法,更需要会运用方法取得成效的技巧。要具备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要在创业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作者从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人员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方法技巧,这些对我们黄金生产企业来讲,很值得学习和借鉴。07年,山金人以"学**、赶招金、誓夺全国第一"为目标,弘扬黄金精神,创造黄金速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管理者锐意进取、奋斗拼搏的结果。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作为生产管理者要从管理方向和渠道中寻求成功的方法,从时间、效率和人力方面做工作。

一时间

时间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时机就能创造无限生机,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把握每一分钟,合理调配目标与时间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严格工作时间,不浪费工作时间,制定时间工作标准,科学地管理时间,规划时间,安排时间任务,统筹规划生产目标的进度。以班保日、日保旬、旬保月为环节,生产按部就班与时间赛跑,与目标追逐。

二效率

把握时间的同时,要客观地认清现实,分析工作中客观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中,扫清制约生产的障碍,创造有力的环境因素,为生产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从本质上提高效率。淘汰落后的工艺,采用先进的工艺,改善和和创新工作的各种环节方式,推动标准化生产流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三人力

管理,是通过人来完成。发挥团体优势,以人为本,创造人为效应,增强共识,促进沟通。以集团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为宗旨,关心职工,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凝聚人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职工的能动作用,使职工迸发出激情和力量。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发挥职工的所长,为企业服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吸进狂沙始到金",只用靠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领悟到管理的精髓,立足实际,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质的飞跃。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一: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

在2011年进入新东方工作的时候,当时记得在南二环四楼集体办公室,看到很多领导看一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期待去看看,但是一直忙碌的没有阅读,现在时隔两年多了,前两天才开始读这本书,以前领导们都推荐看很多书,所以我也经常给助教也推荐优秀的书籍,不读书不去实践,很快就要掉队,不是身体与时间的掉队,而是思想掉队,赶不上很多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他们都在进步,他们每天都会分享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也在空闲时间,给自己定严格的读书标准,部分优秀的书籍要写读后感,否则一年结束了,回首一年,什么都没有做,20多岁就死掉了,70岁拉出去埋葬,我们不想过平庸无的日子,多多去交往更多的优秀朋友,去阅读优秀的书,去更多的把理论知识转化实践。

2013年初给自己定目标,要读30本书籍,可惜只读了三分之一,记忆犹新的读徐小平老师的《图穷对话录》读梁文侠的《哲学与人生》古典的《生活中的心理学规则》读《成功人生的九商修炼》特别有收获,这两天又读完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书的目录中有六个推荐序言,其中推荐序言一是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详细的阅读了彼得德鲁克的详细简介。

以前经常写作文用的张瑞敏的海尔案例,张总他认为这本书对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德鲁克讲的一句话让他感触颇深,即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起初他也是不理解的。在中国的习惯就是轰轰烈烈、忙忙碌碌、激动人心,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些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没有任何的帮助,唯有靠扎扎实实的管理机制。德鲁克讲: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体现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学会有效性。

本书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尽管德鲁克先生的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当时在酷学酷玩做管理工作,虽然管理工作有很深刻的感觉,比如时间管理。发挥人的长处,决策,要事优先等等。

在工作中,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但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如果我们既不去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压力和动力。在当今社会,一个知识工作者只要他的工作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他就是管理者,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的人树立错误的榜样。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从张瑞敏的序言中我体会到这是他经营企业管理多年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成功的最基本经验,非常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的借鉴。

这本书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细细想来,确实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卓有成效至关重要,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层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但是,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清楚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认清自己对工作的贡献,才能激发我们工作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常自问,我在这份工作中能做出什么贡献,才能不负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份薪水。把工作当成乐趣,主动完成任务,在工作中做出对公司发展、项目部建设有益的贡献。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点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配置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成就。管理者不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组织里所有的事情,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许多的琐事之上,那样既累了自己,又提高不了工作效益,最终也一事无成。管理者必须懂得轻重缓急,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集中有限的精力于重点领域和工作上,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才能带动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再次要知人善用,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外,还要懂得上司、同事、下属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之上,懂得放权,让他们各司其责,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做好各项工作,不苛刻他们是完人,重视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才能最大化的做好工作,提高效能。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书中提到:无论一个人的才知有多高,只是多广,是多么勤奋以及富于想象力,只要他没有做多这些训练,那么他在工作效益上总是有缺陷的。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通过实践,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经验得到完善。

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并且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以前自己与朋友合伙开学校的时候,对于管理是空白,只知道自己努力干活,努力工作,管理的是自己,决策也是很失败的,应该让决策变成可以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管理者还需要承担做出决策的责任,不能推脱,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篇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读书心得】

首先在这里不得不先提起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工作学习,1929年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31年他获得了法兰克福大学法学系博士。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管理未来》,还有这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指引了不知道少在管理中迷茫的人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由浅至深的引领我们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首先,它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这是这部书的重要前提。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政府机构主管、公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在一个集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们不应只是具有聪明才智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来最大程度的带动整体。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学着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些思想习惯的养成。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将有限的时间系统的规划合理的安排,已达到最有效率的情况;他们应该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只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还应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这样将有利的条件最大化的利用,成效自然不言而喻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集中经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最后,他们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事关着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著有成效的因素,当然也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了。下来就这些因素我们便可以有顺序的展开思绪了。我将它们大概的提炼出来,就是我所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那些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的人,他们往往会从时间的安排上入手。这并不代表着要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记录,管理,统一的安排,这便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言而总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这就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的路径。

其次,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注重贡献的,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我所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这所强调的就是责任。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和报告等。然而,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忽略成果。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责,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要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再来,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这些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让各个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要是说到卓有成效的秘诀,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工作量很大而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几件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越能集中我们的精力、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不得不承认,专心致志于一项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应该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是它们的奴隶。

另外,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正是由于它拥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识,所以人们期望他能做出对整个组织,绩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响的决策。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的有效与否这是关键的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许多书上这样说,决策来自大家一致的意见,其实这也不然。有效的决策,常常来自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来自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凡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经验的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见解。所谓见解,则是指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

以上就是这本书各个章节主要提出的论点。也是精华所在。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就是这本书的有效秘诀。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似乎有些空洞有些遥远,但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性,提前养成好的思考处事习惯,为将来做好准备。卓有成效是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优秀特质,但同时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领域,卓有成效的学生,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里出众的人物。也许,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财富,会在时间的积淀之后,渐渐的浮现出来。

【篇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作文】

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以前也读过很多管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平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美国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我们国家的管理人员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借鉴的。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新闻,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代表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组织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日本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中国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西方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西方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习,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习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习,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习,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组织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牺牲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控制,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篇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一口气把此书读完,深有感触,全书以提问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记录心得以备后鉴。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平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小结一下自身要明确的项目:1、自身在组织中的位置;2、自身的贡献点在哪;3、明确成员的长处;4、明确事情的性质。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篇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体会】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细细品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心中收益颇深,管理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做对组织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的方法,更需要会运用方法取得成效的技巧。要具备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要在创业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作者从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人员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方法技巧,这些对我们黄金生产企业来讲,很值得学习和借鉴。07年,山金人以学**、赶招金、誓夺全国第一为目标,弘扬黄金精神,创造黄金速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管理者锐意进取、奋斗拼搏的结果。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作为生产管理者要从管理方向和渠道中寻求成功的方法,从时间、效率和人力方面做工作。

一时间

时间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时机就能创造无限生机,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把握每一分钟,合理调配目标与时间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严格工作时间,不浪费工作时间,制定时间工作标准,科学地管理时间,规划时间,安排时间任务,统筹规划生产目标的进度。以班保日、日保旬、旬保月为环节,生产按部就班与时间赛跑,与目标追逐。

二效率

把握时间的同时,要客观地认清现实,分析工作中客观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中,扫清制约生产的障碍,创造有力的环境因素,为生产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从本质上提高效率。淘汰落后的工艺,采用先进的工艺,改善和和创新工作的各种环节方式,推动标准化生产流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三人力

管理,是通过人来完成。发挥团体优势,以人为本,创造人为效应,增强共识,促进沟通。以集团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为宗旨,关心职工,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凝聚人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职工的能动作用,使职工迸发出激情和力量。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发挥职工的所长,为企业服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吸进狂沙始到金,只用靠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领悟到管理的精髓,立足实际,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质的飞跃。

【篇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彼得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是在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上被屡屡提起的管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旧译《有效管理者》)就是其管理学名著之一。那会在学校昏暗的夹杂着腐烂的书的味道的图书馆某开架阅览室,在各种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间,发现了一本《有效管理者》的小册子。我读完颇受启发,对课堂学的管理学有了新认识,可惜的是很快随着大学生活的流逝淡出记忆了,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那个书名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那么几个名词。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院派的所谓管理学家们,把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组织效益或者管理者能力。而管理学只有放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才会发挥其作用。管理学科的学生,经常被认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管理实践的背景,从而只能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暂时不能活学活用。这种观点,也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很久后才认识到的。

如今再次打开这本书,就会和平时的工作结合起来,看到很多话能够感同身受,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反省。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开宗明义,是总纲。把这一章读懂了,基本就明白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后面的几章,都是对第一章的展开。

讲有效的管理者,就要定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而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

首先,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因为这是时代的呼唤。百年以来,世界从体力工作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工作时代,从单一组织形态发展到多组织形态。知识工作的不可衡量性与组织的复杂化,交融在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只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组织的效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

其实,对管理者来进行定义。什么是管理者?德鲁克提出,并非有了下属才叫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集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个说法拓展了管理者的范围,当然不用咬文嚼字的去给这个管理者下定义,而是要明白这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

第三,为什么管理者需要有效性?因为他们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埋没着他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改善,将使他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和成果。1、他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他往往被眼前的事务困住,而无法高瞻远瞩,又或者原地踏步,拘泥于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3、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无法发挥彼此的长处;4、管理者更多的关注组织内部,而忽略外部的现实、趋势和变化。

第四,什么是有效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能,所以有效性不是给高大全的完人准备的,而是更专注于某一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实现了有效,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兴旺发达。有效性也不只是有效率,而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第五,卓有成效是如何实现的?有效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的一种习惯。1、时间管理: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控制时间,系统工作。2、成果导向: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没有成果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3、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4、要事优先: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并坚守这个顺序。5、有效决策。

好了,我们看到,第一章介绍了有效管理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定义了管理者和有效性,面对严峻的管理低效困境,提出了实现有效性的五个方面。后边几章,就会是详细的展开,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篇七:《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感想】

近日,我遇到了一位朋友,他是负责销售工作的副总,我们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他向我抱怨一番,他说,他有干不完的事,几乎搞得筋疲力尽。我说,这说明你的工作重要,你的位置显赫。我接着说,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只要有矛盾的存在,就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说矛盾是没有穷尽的,我们都会有干不完的事。如果把需要解决的矛盾排排队,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全面出击,可能就不会现在这么累了。他说,细想起来,是这么回事,不妨去试一试。

我回到家中,还在思考着同那位朋友的谈话,突然想起我还没有读完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看看这位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的极其简单、精炼和深刻,就是四个字:要事优先。

在这一章节中,德鲁克开门见山地说: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things、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one、thing、at、a、time)。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出现,不是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有的却是突然袭击,有的接连出现,甚至祸不单行。但是我们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有选择的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要事优先。

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要事。我们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岗位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岗位,我们每个人面对着各种不同的要事,必须由自己去判断和把握。比如,今天是纳税申报期最后一天,纳税申报表还没有报出,负责此项工作的小王就应该把纳税申报做为要事;后天是开工资的日子,资金还没有落实,财务部长和具体工作人员就应当把筹措资金当做要事去抓;我们会计工作时间性强,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要事,需要我们去做。

其次,我们的财务工作,比较繁杂具体,可能会出现一大堆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工作计划,有条不紊,把需要做的工作排队,分出A类、B类和C类,一般来说先做重要的事情,有时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中插上一杠子,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在保证要事完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小事,早晚躲不掉的小事,早干完早利索。

再次,要学会平衡术,在做好要事的同时,要注意小事的发展,小事积累起来,也可能成为大事,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不能忽视。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办事利索,不管是要事、大事和小事,不干则已,干则干好,不留尾巴和后遗症。

德鲁克最后强调: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而不会再去兼办其他工作。完成一件事情以后,他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再决定下一步的优先事项。

要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现做的工作。只要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会成为它们的奴隶。

要善于牵住牛鼻子,伟人说的真形象。

【篇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简单易懂,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细微的东西,举了很多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很有道理,非常贴近生活,不敢说我一下子就被它给吸引住了,但我还是觉得我值得一看。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他们的决策具有以下五点特征:1)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又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我们认真去读、必定会有新的收获。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篇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被选着优先来看的一本书,在同事的书柜中看到,遂决定优先看此书。一路读来,还是很不错的。在这里记下记忆深刻的几个观点:

1、谁是管理者:在本书中,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里有举例的战场上的一位青年步兵上尉,明确指出。行动的决策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理解是有很大出入的。

2、关于组织的用人。关于选用全才的认识。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某一项能力较强,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不免平平了。

我们必须学会这么一咱建立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你弹莫扎特的曲子时,也许不可能像钢琴家施纳贝尔演奏得那样好,但是并没有理由说,你不必像施纳贝尔那样地练习音阶。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3、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4、时间管理重点项

(1)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斯隆先生的例子。初步判断后,隔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拿出来重新考虑,而且不会受第一次判断的影响。斯隆先生一向以知人善任而闻名。

(2)诊断时间,用本子记录并分析。华为时间管理中有详述。一总经理参加礼貌性聚会后的反思。

5、用人:多个军方用人的实例,如林肯时期的南北战争,格兰特将军的故事。一家连锁商店总经理提拔年轻职员的故事。一位主管如果说少不了某人,那么不是主管不行,就肯定是那位少不了的某人不行,甚至于两人都不行。所以,他的做法是立刻将那位少不了的某人调职。

6、决策时反而意见的应用。

【篇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彼得德鲁克是一个具有魔力的管理大师,每次读他的书,总是棒卷在手,思维顿开。虽然他的书我已经读了很多,有的已经读了数遍,甚至开了专门的培训讲题,比如眼前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2006年11月,学校派我去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彼得。德鲁克去世一周年纪念论坛,与巨匠的作品对视,从此爱上,一发不可收拾。

和今天许多挂着管理大师名头的作者不同,彼得。德鲁克是一位深入企业实践、并基于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的实战型管理咨询者。避开艰深的术语,通俗易懂地传递管理者的实践,是这位现代管理之父著书的特点,在他的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管理模型和数据分析,有的只是一位长者、智者娓娓道来的智慧分享。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真正的以第三方身份深入企业,以影子观察者的视角透视企业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尤其关注管理者的行为规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从多个案例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提炼升华,最终成书。

这和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企业家自己著书立说又有不同,企业家成功地经营了企业,便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固然很有借鉴意义,但由于身在其中,往往容易流于个体的经验主义,或禁不住地夸大些东西,掩盖些东西,让读者看到的总是被粉饰后的案例和观点。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著书立说39部,且几乎都成为了世界管理界的重量级畅销书,每一部书都是观点详实,通俗易懂。我最爱读、也是受其影响最深的有三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昨日整理书橱,再次翻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忍不住又脑洞大开,立刻将其部分观点融入到下周我即将开设的课程里,并辅以现实案例。

感谢大师,这才是真正的管理鸡汤。

附录: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管理者最有启发的几个观点

时间管理:卓有成效得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而往往从时间安排入手。他们并不是先做计划,而是先去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然后尽可能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把时间用在最能产生效率的重要的事情上。它包括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合并时间。

人员管理:如果企业管理人员10%以上的时间花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解决纠纷问题上,花在权力之争和对合作的质疑上,那就说明这个工作组里的人肯定是太多了,人们彼此侵犯,造成绩效阻碍,而不是实现绩效的手段。

管理者沟通:上级越是强行对下属灌输些什么,下属就越是可能听不到正确的信息。下属会选择自己愿意听的东西,而不是你说的东西。

重视贡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常问问自己:我对我所在的组织做了什么贡献?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卓有成效的承诺。没有这种承诺,一个人就会自欺欺人,欺骗他服务的组织,欺骗与他一起共事的同事。

自我管理:管理者集中金币得首要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放弃事情得清单比要做事情的清单更重要。

以上当然不是本书的全部观点,若想完整学习,不妨亲自捧卷在手,与大师零距离对话。

【篇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作文】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简单易懂,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细微的东西,举了很多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很有道理,非常贴近生活,不敢说我一下子就被它给吸引住了,但我还是觉得我值得一看。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他们的决策具有以下五点特征:1)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又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我们认真去读、必定会有新的收获。

【篇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德鲁克所说的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四个局限性概括:(1)自己的时间不由自己控制(2)忙于日常事务(3)有效性通过别人得以实现(4)身处组织内部,了解外部世界受到局限。

德鲁克说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5大要素:时间管理、重视贡献、扬长避短、要事第一、善于决策。和史蒂芬柯维总结的7个习惯有一定相似之处。

诊断时间的三种方式:(1)找出根本没有必要做的事情(2)找出可以请人代劳的事情(3)找出自己浪费他人时间的事情。

浪费时间的因素:(1)缺乏制度和远见(2)人员过多(3)组织不健全,表现为会议过多。(4)信息功能不健全。

如果参加会议的时间占到总时间的1/4以上,那一定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不健全的组织。

贡献的有效性,表现在3个方面:(1)自己工作的内容、水准和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司、同事、下属等等(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会议、报告等。

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

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表现在3个方面:(1)直接成果(2)树立新的价值观以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3)培养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管理者的失败,因素很多。常见的原因,应该是他本人在出任一项新职位时,不能或不愿为适应新职位的需要而改变。

有效的人际关系的要素:(1)互相沟通(2)团队合作(3)自我发展(4)培养他人。

一般人都是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要求成长起来的,知识工作者更是如此。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有怎样的成就,就会有怎样的成就。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都不严,就只能原地踏步,不会有任何发展。反之,如果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们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物,而所费的功夫也不见得比那些没有出息的人更多。

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多。

世界上才能过来没有发生过下属的才干反而害了主管的事情。

因人设事的结果,是为了安插某一个人,一大群人都受到连累。

能建立起第一流经营体制的管理者,通常不会与周围的同事及下属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

有效管理者用人之道:(1)职位不能责备求全(2)职位要求严格,涵盖广泛(3)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考虑职位要求什么(4)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人之所短。

正直的品格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个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诚实,则足以败事。所以,人在这方面的缺点,不能仅视为绩效的小指。有这种缺点的人,没有资格做管理者。

做一项新工作,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倘若在另聘新人来做,就是赌上加赌了。

确定事情优先级顺序的原则:(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困难(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篇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一、要用人所长

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是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最终必然是平平庸庸的。所谓样样皆通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

一个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识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发挥其所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会觉得别人才干可能构成对他本身的威胁。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所好。

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得都是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真正苟求的上司总是先挖掘一个人最擅长做些什么,再来苟求他做些什么。过多的考虑人的短处,会影响到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么用人,有4个原则:

1、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管辖下的职位都设计得合情合理。只有让平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就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忍人之所短。

用人所长,不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对下属的道义责任,是主管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专注于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亏职守。他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如何管理上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得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

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靠惟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若能从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属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属总是强调上司的短处,那就象上司强调下属的短处一样,结果将一无所长。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常问: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过什么成就?要使他发挥他的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什么,就不必细究了。

有效的管理者会设法套出上司的某种态度和某种习惯,而向上司提出建议时,应考虑的不光是轻重缓急,更重要的是陈述的先后顺序。如上司长于政治能力,那么我们提出的报告就应以政治方面的问题居先,这样才能使上司易于掌握问题的重心,从而易发挥其所长。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篇六: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绝对比唱的好听多了,但是试问世间能做到这五项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吗?你吗?他吗?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不多,失败的管理者比比皆是。

对于管理者而言,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要落实到具体问题和实践中去,就必须做到重视目标和绩效,做正确的事情;一次只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但并不是说只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要学会小试牛刀;作为一名管理者,知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要创新管理思维并且推陈出新、思考集体的远景和理念、思考未来;在选用人员时,要注重其是否有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要知道增进与人员沟通的必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社会最新资讯;还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注意处事要坚持适度原则。

怎样才能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使我茅塞顿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和集体的时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格外重视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自己、他人、以及一切世间具体物质和一切抽象物质的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还有一切可以利用的外界有利因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并且是正确的经营战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要注意培养个人的人格魅力,努力提高个人的信用指数。

愚昧无知的我,在此之前竟然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书本的东西只有权利出现在书本里,而没有义务出现在实践中,无法真正地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恰逢此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改变了我的想法。

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依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例如,大学生职业规划等等。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能踏上理想的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实现满足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需,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参与的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地进行。

由此可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接受类似的管理训练,培养使自己处事会显得卓有成效的生活习惯。于我们学生而言,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成功了吧。

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作者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明显不足。而且很多时候,一开始感到时间挺充分的,但是到最后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也只好仰天大喊罢了实属无奈之举啊。难道都是被逼的吗?呵,既然时间会逼得我们很无奈,反过来,依照事物的可逆性,我们也可以逼着时间,直到把时间挤出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提醒我们,要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发挥了自己的长处,然后又发挥他人的长处,不仅可以与他人更融洽地相处下去,而且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心理不健康的管理者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强硬的心理素质。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平稳心理,这样才能考虑周全;要有一颗包容心,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样才能顾及到大局利益,不会因小失大,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让自己容忍他人的短处

看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在想,成功还会远吗?

以上仅仅是我此次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后的阅读笔记,我想,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在它有经久不衰且无穷无尽的价值,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去读,认真去思。

【篇七:《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彼得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是在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上被屡屡提起的管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旧译《有效管理者》)就是其管理学名著之一。那会在学校昏暗的夹杂着腐烂的书的味道的图书馆某开架阅览室,在各种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间,发现了一本《有效管理者》的小册子。我读完颇受启发,对课堂学的管理学有了新认识,可惜的是很快随着大学生活的流逝淡出记忆了,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那个书名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那么几个名词。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院派的所谓管理学家们,把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组织效益或者管理者能力。而管理学只有放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才会发挥其作用。管理学科的学生,经常被认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管理实践的背景,从而只能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暂时不能活学活用。这种观点,也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很久后才认识到的。

如今再次打开这本书,就会和平时的工作结合起来,看到很多话能够感同身受,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反省。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开宗明义,是总纲。把这一章读懂了,基本就明白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后面的几章,都是对第一章的展开。

讲有效的管理者,就要定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而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

首先,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因为这是时代的呼唤。百年以来,世界从体力工作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工作时代,从单一组织形态发展到多组织形态。知识工作的不可衡量性与组织的复杂化,交融在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只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组织的效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

其实,对管理者来进行定义。什么是管理者?德鲁克提出,并非有了下属才叫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集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个说法拓展了管理者的范围,当然不用咬文嚼字的去给这个管理者下定义,而是要明白这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

第三,为什么管理者需要有效性?因为他们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埋没着他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改善,将使他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和成果。1、他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他往往被眼前的事务困住,而无法高瞻远瞩,又或者原地踏步,拘泥于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3、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无法发挥彼此的长处;4、管理者更多的关注组织内部,而忽略外部的现实、趋势和变化。

第四,什么是有效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能,所以有效性不是给高大全的完人准备的,而是更专注于某一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实现了有效,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兴旺发达。有效性也不只是有效率,而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第五,卓有成效是如何实现的?有效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的一种习惯。1、时间管理: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控制时间,系统工作。2、成果导向: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没有成果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3、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4、要事优先: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并坚守这个顺序。5、有效决策。

好了,我们看到,第一章介绍了有效管理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定义了管理者和有效性,面对严峻的管理低效困境,提出了实现有效性的五个方面。后边几章,就会是详细的展开,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篇八: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主要观点:

一、前提条件:

1、管理者必须追求成效;

2、成效是可以后天学习的;

二、要做到卓有成效需要以下动作:

1、记录好自己的时间,并分析自己的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是否高效,是否精力都花在有成效的事情上了。

2、管理者要把目光聚焦在贡献上,要问自己对组织的贡献在哪里,别人对你期望的贡献是什么,需要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明确这些问题你就会成为一个对组织、周边有贡献的人。

强调贡献的好处:

a、可以促进相互沟通:大家都在想如何做出贡献的话就无形间统一了认识,产生共鸣;

b、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彼此做出自己岗位上的贡献,就可以存进整个团队的良性运作;

c、促进个人发展:因为强调贡献的同时就是在问你自己,我需要如何发展、学习、提升才能对组织做出贡献,我应该将我的哪些优点应用于工作上,我应该给自己设定怎样的标准;

d、帮助培养他人:同理于个人发展,给他人设定贡献期望,牵引其提升、发展;

e、可以让你从繁杂的事务中理出轻重缓急,重视贡献是组织的基本原则;

重视贡献就是重视有效性;

3、用人要用人所长,越有才干的人,缺点往往越多,平庸的人才会样样皆通,只想避免缺点,不重视长处只能导致平庸;只要有贡献就可以忍受他的缺点,只要这个缺点不严重影响他的贡献;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人所短。只要一个人能做些什么那么他的不足之处就是次要的了。

要用主管的长处:作为下属一定要了解主管的长处,为主管发挥长处创造条件,不要给领导出难题-他自己不擅长的东西甩给他,他会很郁闷。

任何一项人事任命都是一个赌注,只要能抓住某人的长处是什么,这至少是合理的赌注。

4、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能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摆脱昨天,如果发现昨天的决策已经没有价值了则立刻停止,将精力投到真正收益的地方;

排优先级的关键:

a、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b、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c、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d、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方便;

要全神贯注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要有足够的勇气,排开一切阻扰,聚焦于最重要的工作,这样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会成为他们的奴隶。

聚焦于发现机会,化机会为成果,肯定比解决旧问题更有生产性,解决旧问题不过是恢复昨日的平衡而已。

5、决策的要素:

a、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者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如果是偶然发生,则按情况个别处理。但是有人常犯错误:把经常性的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然事件;还有一种错误:把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仍用老办法解决;

b、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即边界条件;

c、仔细考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d、决策方案时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e、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即成果的可度量性,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如绩效衡量和激励制度,绩效的牵引一定是向着目标导向的,体现出你真正提倡什么行动;管理者常用、最可靠的信息反馈方是:亲自视察;

6、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者,不是盲目搜集数据,而是先提出思路、假设,根据思路和假设去搜集问题;

有效的决策来自于不同意见间的碰撞,一定要尽量多的搜集意见,完全没有分歧争议的决策绝对不是好决策,一定要警惕众口一致的决策,没有反对意见的决策风险极高;反面意见的好处:避免管理者成为组织的俘虏,可以提供备选方案,别无其他选择的选择无异于赌博;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决策,要想清楚,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决策事情是偶会变糟,决策的投入产出比要考虑清楚。

有效的管理者决策一般不会太多,如果天天要做决策,时时要做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个疏懒无效的人,肯定是组织设置、管理流程上出了什么问题。

三、其他散点:

如果组织出现少不了的人,必须将其调岗、开除,否则贻害无穷,不是说明主管不行就是说明这个人不行,或者组织设置不合理;

如何设置人事岗位:

a、不能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职位必须由人承担,人肯定要犯错;如果一个职位多个人都失败的,那就要重新设计了;

b、要求要严,涵盖要广;不能只牵涉某个狭小领域,要能给人发挥特长的空间、机会;

考评不能聚焦于人的短处,要聚焦于长处,问如下几个问题:

a、哪方面工作他做的确实好;

b、哪方面工作他可能做得更好;

c、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学习哪些知识;

d、我有个儿子我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在他手下干活么?如果愿意,理由是什么,不愿意理由是什么;-考验品德;

建立组织时要让有所特长的员工充分发挥其长处,不要期望人员短期内能力突然提升,只能通过组织设置将其潜能发挥出来;

如何提升时间利用效率:

a、时间成块儿化才能提升效率,断断续续的做事情效率极低;

b、区分哪些事情可以不必做,哪些事情可以不必亲自做,哪些事情是浪费了别人/下属时间而无收益;

人事方面的决定一定要多多考虑、仔细考虑,多花点时间,多维度考量;

消除浪费时间的因素:

a、消除由于缺乏远见、缺乏制度带来的时间浪费,即重复出现的问题;

b、消除由于人员过多带来的时间浪费,如不必要的岗位、专家;

c、消除组织不健全带来的时间浪费,主要表现:会议多;

d、消除由于信息功能不全带来的时间浪费,信息共享与获取;

e、最后一步是将由你自己可以支配的零散时间集中起来;

有时候,一知半解比全然不知更可怕;

用人做事都要着眼于机会(将来),而不是着眼于问题(过去);

管理者的任务:要让各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增长。

下属与主管:如果上级主管能力不够,下属通常是无法爬升上去的,上司如果没有上升,下属只能屈居其下,如果主管有一天被免职了,继任者也往往来自别的部门,很少在本单位中选人提升,而且新人到任时总是带来自己的亲信,反之,凡是成功而升迁得快的主管,其下属也是最易成功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目前,在国内企业当中盛行着一种历史继承下来的文化劣根性,那就是‘结果导向’,我们并不是说结果导向这句话有问题,也不是说关注结果不对,事实往往是这样的,领导关注的是结果,而非成果,是结果而非过程。其实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失败的结果和没有绩效的结果,其缘由都是因为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失误造成的。而当今的领导们、管理者们,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将责任归咎到下属身上,领导不承担责任,管理者也不承担责任,最后的结果是:失败是理所当然的,国家和企业都成了失败的最后买单人。那么谁应该对成果负责,我可以告诉大家,管理者对成果和绩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成果和绩效负责,国家机构的管理者对国家的成果和绩效负责,那么谁是企业和国家的管理者呢?只要是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并产生了外部环境满意的成果和绩效,无论他职位多么低下,都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只要是管理者,无论身处何位,都必须卓有成效。我们非常清楚,中华历史文化经过了5000年,历史传承下来了伟大灿烂的文化,但也孕育出我们认为目前国家及企业的文化劣根性:浮躁、投机取巧、思想僵化,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几个小问题,其实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企业发展根基。我们有值得国际社会尊重的企业吗?费尔先生通过长期的卓有成效的企业治理(主要是四个方面),给美国人留下了一个让世界尊敬的企业-贝尔公司,然而我们的企业呢,1900年以后成立的企业,有几家健在?是王守义十三香,还是国窖1573?

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我能做什么?我所能创造的成果是什么?而不是我不能做什么,我不能创造什么成果。反之,考虑用人时,应该着眼于机会而不是问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考虑的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要卓有成效就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等的长处,而不是别人的短处,只要是这种短处和不足不对成果产生影响,则可以不考虑这种不足。

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大多都很浮躁,我们就拿企业内训来说,这是一个企业必须长期坚持做下去的工作,对培养企业后备干部和树立企业管理正向价值观有着非党巨大的价值,然而在很多企业里,这项开支被认为是浪费公司财物的一项工作而被抹去。还有就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问题,在目前国内企业,还没有哪家企业敢说,自身在企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方面达到世界同行业的水平和高度。类似以上两个重大的问题还很多,都被中国的很多企业家甚至管理者给否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悲哀;浮躁就像阿喀琉斯之踵无形的长在中国企业的腿上,侵蚀着企业的机体、荼毒着企业的环境、摧毁着国家的根基。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杜绝浮躁的习气,并坚持因事用人的原则。

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

1、要使工作卓有成效首先必须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析和管理;包括整理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贡献,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贡献,他所追求的管理是:如果管理不能产生成果和贡献,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客户对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认同,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者不能培养他人,发展自我,他所提供的管理也是失败的。有效的管理者对成果负责,而不是结果,并不是完成了工作就完了,而是要达到成果和绩效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内部的贡献和价值要被外部环境所认同和接受。

3、充分发挥自己和他人的长处;这是管理者在用人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着眼于长处而非短处,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时刻问自己,他能做什么?他的能贡献什么?他适合其他岗位吗?

4、要事优先原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处理工作时会分出事件的轻重缓急,并会针对事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排序,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天才,能同时处理好两件甚至几件重要的事件的人屈指可数,所以,他们会着眼于一件重要的事情,并脚踏实地的把他们做好,然后再进行第二件要事。这样组织的成果和绩效才能出来。

5、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非常清楚,他们随时都会面临着决策,决策是每个管理者面对的工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一般都是重大决策,所以决策的信息、要素、环境、内容、风险等都是决策所要考虑的因素。决策必然使之有效!

我们一直在谈MBO,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目标管理的根基必须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而不是投机取巧,很多时候,我们都非常崇拜一个知识渊博的专家和学者,总是认为他们必定卓有成效,然后事实证明,最没有成效的往往就是这些人,因为从知识-成果是要经过一个转化过程的,这个过程也可以叫做一个系统工程,断然不是投机取巧就能够做好的。人们的认知给这些人套上了光环,其结果,卓有成效变成了无效,浪费了企业宝贵的资源而没有实际的成果。所以企业和岗位都不需要天才,有效的管理者如果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他的工作一定是卓有成效的。

如果我们沿用中国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造就的管理者,其创造力肯定在大学时代已经全部剥夺了。剩下的只有‘思想僵化’,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思想僵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会束缚你的管理,近而蚕食你的成果。如果思想僵化,你很难做到卓有成效,思想僵化最显着的体现是拒绝改变与创新,固步自封,缺乏团队的横向沟通与合作,凡事只重视表面,而不尊重本质。思想僵化是卓有成效的死敌,两者不能存在于一个有机的组织体系当中。思想僵化有时往往会伪装成‘重视原则’,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识别出这种伪造的思想和作风。

德鲁克先生与郎咸平教授对我的影响很深,他们虽然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管理的有效性问题,过去人们总是追求卓尔不凡,我的理解是,卓越如果是由平凡的人创造出来的,那才是管理的境界。过去我们总是纠葛在管理的细枝末节,总是觉得每天很忙碌,但实际绩效却平平,那都是因为没有仔细地最自己的岗位和工作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和反思造成的。比如,你学会记录时间吗?你坚持每天将每个时段做的事情进行记录了吗?你分析过这些时段所做的工作那些是有效,那些是无效吗?你学会管理时间吗?你学会删除无效的事件,然后将整理出来的时间进行管理吗?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你学会将重要的事件用一整块时间去处理吗?人最难管理的就是自己的时间,特别是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须对时间进行分析和管理。

这个时代注定不会产生伟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因为人们关注点早已偏移,即便管理者过程的有效性根本没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将这个看似已经失控的过程,转化为成果,至少在当下这片土地上,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是存在的,这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悲哀。市场竞争、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总有一天会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其实答案已经远远的在哪里等着,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只是有些人假装‘鸵鸟’罢了。

最后,我的总结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好组织沟通的工作,同时重视团队的协作与贡献,自己要不断的努力发展,并要为企业、下属、岗位培养接班人。再卑微的工作,只要其产生了令外部环境满意的成果和贡献,他就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高层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基本观念大致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这个卓有成效并不特指某类特殊的人,而是通过学习能够到达的一个能力。

第一章讲述“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首先从什么是管理者入手,解释这个角色不仅限于传统观念上的公司管理层,而是只要在组织中对于运作会产生影响的任何个人。接下来弄清“成效”这个词。尤其是作者特别指出有效性与知识多寡、能力强弱的区别,后者并不能保证“有效”。所以知识工作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衡量知识工作主要应该看其结果,而不应该看机构的规模大小和管理工作的繁简。

第二章强调“掌握自己的时间”

作者讲到时间“租不倒,借不到,买不到,不能用其他手段获取,没有弹性,无法调节,不能存储,完全没有替代品”。这差不多是个最高优先级别的资源。但是现状是,人们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计划”通常只是纸上谈兵或美好的意愿,很少能真正有执行力实现。而且工作后,大部分时间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其他人的,有些类似身不由己了,对于管理者尤其如此。所以多花些精力,或者说,多花些时间,来认真规划一下时间的管理,绝对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第三章提出“我能贡献什么”

这章作者强调了“贡献”并且简单得给出了几方面的衡量标准——直接成果、新的价值观、培养明天开发所需要的人才。接着谈到有效的沟通能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通过“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这几点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来加强沟通。

第四章出主意——“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因为我们的时间、资源、能力有限,组织才比个人更有生产力。如果不能用人所长,组织甚至不如个人的简单堆积更有成效。首先必须指出:用人所长但不要纠结于克服人的短处,没有缺点的人同样也可能缺少优点。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的能力来抵消人的缺点,使长处得到发挥。其次管理者需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即使“因事用人”遇到了困难,也不能“因人设事”,

关于职位的相关设定是从四个方面入手:1.职位设计,必须是可以达成的,如果有多人在此职位上失败,职位必须重新设计;2.职位需要有成长性,需是个可以获得成长经验,可以衡量与自我衡量的职位;3.虽然不能“因人设事”,但还是应该先考虑人可以做什么,后考虑事情需要什么人。这样可以为人找到“其他”适合的工作,而不会局限于眼下;4.容忍短处,与不去纠结短处相一致,但不能胜任的人应该果断予以调离,没有理由阻碍。 用人需要考评,这其中包括期望和绩效:哪些方面做得好;还可以做得更好的方面;可学习和发展的领域;以及是否相信其工作并且公正管理。而后是与上司的相处,让上司有效。这个就是要了解上司擅长的领域和习惯的交流方式,达到与之共同发展。最后提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顺应自己的个性,不会勉强自己,更可以轻松做到别人难以完成的工作。总结来讲就是,用人所长不是单纯的观念问题,而必须要果断的去实践。

第五章阐述“要事优先”原则

人的精力有限,所以争取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然后把这件事情做好。接着提醒管理者要“摆脱昨天”。摆脱昨天,最基本的含义就在于已经失败的东西,不能舍不得前期的投入,因为无论再投入多少都会跟着一起沉下去。此外作者还重点强调了事情的另一面:失败的过去可以放弃,同时也要警惕成功的过去,它同样会成为一种阻碍。接下来一个问题:要追加一项业务么?好,不过得先看看过去的业务是否应该删除一项!否则组织就会不断的膨胀。

这大概是在逼迫我们把新旧业务做一个对照,分出其中优劣。如果新的更好,当然旧的要靠边;反之如果旧的更好,就不需要急着更新。推陈出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随后是先后次序的考虑,作者的参考意见是“重视将来胜于过去,重视机会胜于困难,自己的方向不要盲从,高目标不要保守。

第六章说明“决策的要素”

首先讲述ATT的“费尔决策”以及通用公司的“斯隆决策”这两个案例,提出关于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

1.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建立规则体系来解决经常性问题;

2.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出解决方案所必要的条件,以及可能的妥协;

4.决策方案的可执行性;

5.通过反馈来验证决策的有效性。

第七章解决“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基于现有自己的见解。好的决策,是应该从不同意见中来,非有不同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决策。同时作者提醒我们一件事情:决策的反面意见是不决策。作者在“我们应该如何判断?”给出的意见是用收益和风险来判断,预期收益就该做;而且做或者不做,必须选择一项不犹豫折中。

第八章给出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这基本上这是个总结性质的章节。总结之前所阐述的观点:

1.时间管理,包括记录时间的使用和分析时间纪录。

2.管理者应该以贡献为目标。

3.用人所长。

4.要事优先,并呼应时间管理。

5.有效决策及其方法。

首先必须有个明确的目标——成效,然后必须对这个目标给出明确标准。针对我们的工作,第一是时间,自己的时间、他人的时间,怎样规划和管理才能获得更多的“有效时间”;接着是人力,不但要找到合适的人还必须要用他的长处,这才是人力的成效。最后针对某些关键环节,努力追求“决策的成效”。同时作者不断地强调: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必须学会。

篇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一、 图书介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由美国德鲁克著作,许是祥翻译;2009年9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刷出版。本书将把丰富的思想营养呈献给那些希望管理好自己的组织的管理工作者,以及渴望经营好自己的事业与人生的知识工作者。

二、 作者介绍

彼得-德鲁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德鲁克著述颇丰,计有15部管理学著作,13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问题著作,2部小说,1部自传。他的著作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畅销于世界各地。他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他带来了2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作为管理学界的“智叟”,德鲁克年逾九旬而不辍耕耘,目前仍执教于加州克莱蒙特研究院,并不断解深刻的著述。代表作有《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公司的概念》、《有效的管理者》、《后资本主义社会》、《旁观者》、《剧变时代的管理》等。

三、 推荐理由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

1、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吗?

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

2、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3、每个人都必须卓有成效吗?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四、 读书心得

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在《卓

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德鲁克一再给我们看见,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也是必须学会的。

如此,组织就能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作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作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他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第一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从把事情做到到做对的事情。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知识工作者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其中有这么一个例子:记者问一位青年步兵上尉:“在战场混乱的情况下,你如何指挥你的下属?”那位青年步兵上尉回答说:“在那里,我是惟一的负责

人。当我的下属在丛林中遭遇敌人却不知道该怎么行动时,我也因为距离太远无法告诉他们。我的任务,只是训练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如何行动。至于实际上该怎么做,应由他们根据情况加以判断。责任虽然在我,但行动的决策却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

我们不能以有没有下属来判断是不是管理者,衡量工作要看其结果。

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一下五个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人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

5、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聚。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勤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经典摘要:

1、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2、对于“体力工作者”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to do things right)”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to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的能力。体力劳动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但是对于“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而言,他们的劳动成果很难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

3、我们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我们只能协助他们。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4、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从而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里磨时间的人。

5、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不生产有形的产品,他生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工作者,将他的产品当做投入,并转化成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将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料。

6、组织是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一种工具。

7、什么是“管理者”,我们将其定位成: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8、一位知识工作者是否是一位管理者,我们不能以他有没有下属而定。在每一个知识型组织中,总有人单独作战,虽然他们没有下属,但是他们依然属于管理者。

9、每一位管理者面对的现实,一方面要求他们具有有效性,另一方面却又使他们很难达成有效性。

10、管理者面临的主要约束包括: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3)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是有效;4)管理者是身处在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11、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外部。组织不能够像生物那样,以自身的生存为目的,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后,才能算有所成就。

12、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找到的人才肯定不会是全才,所以我们任用的人才

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

13、今天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具有的一个缺点:以自己精通了某一狭窄领域的专门学问而自满,不屑于其他。

14、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有效的个性”。有效地管理者和不称职的管理者,在类型、性格和才智方面,很难加以区别。

15、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

第二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那么如何将零星的时间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以下三步骤可实现:

1、记录时间;

2、管理时间;

3、统一安排时间。

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每一位管理者的时间都是很大部分是被浪费掉的。表面上看起来每件事似乎都非办不可,但实际上却毫无意义。作为管理者需要坐下来与其他人共同讨论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该做,然后才能弄清楚他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样很费时。作为管理者还得匀出时间来,将目光由自己的工作转到成果上;由他的专业转到外部世界,因为只有外部世界才有绩效可言。作为管理者只能自己制定工作方向,所以他必须了解别人期望他做出的贡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对必须使用其知识成果的人的工作情况,他也要足够了解。作为管理者他需要资料,需要讨论,还需要指导他人,而且他不但需要?a href="www./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霞兜氖奔洌餐枰加盟芪碌氖奔洹?/p>

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1)记录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况,必须在处理某一工作的“当时”立即记录,而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2)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3)将可由管理者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

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应先估计究竟有多少“自由时间”,真正是他自己的时间,然后保留出相当分量的一段连续性的整块时间来。一旦发现还有别的事情在“蚕食”他保留的时间,便立刻再仔细分析他的时间记录,再将其中比较次要的工作重新过滤一次。他们已知道这层道理,因此不至于过分删减。

篇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摆脱过去,掌握未来核心价值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感

我眼中的管理学从来都不是一门静态抑或纸上谈兵的学科,它的许多理论来源于实践,历经升华也会回到实践中检验,并从真实的事例中得以启发和印证。

由美国蜡烛制造商威廉·波克特与肥皂制造商詹姆斯·甘保于1837年在美国成立的宝洁公司,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百年老企业,到今天为止,它承载者对全球数十亿女性及婴幼儿用户的真诚关爱,从与消费者联系的情感诉求来演绎每一种品牌概念,以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在风雨变换不定的市场中屹立了177年不倒,成为了许多有思想,有见识和创新意识的年轻人最佳选择去向之一。

今年8月,其现任总裁阿兰·乔治·雷富礼在一次电话会议中,宣布即将裁撤其公司旗下的近100个品牌,主要是年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下的品牌,多年来以多品牌称霸全球日化用品行业的宝洁,这一次,为了提高营业额,将资金和资源集中于发展成熟或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的品牌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舍下那些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的小品牌。

在过去,宝洁一直是多品牌细分管理的典范,“收购品牌”也一直是宝洁在业界的杀手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宝洁就先后收购了伊卡露、德国威娜、吉列等上百家公司及其品牌,其产品涉及洗发、洗涤、食品、卫生纸、护肤品、药品、剃须刀等几十个行业,渗透于全球160国家和地区。

而近年来,对于宝洁所面临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竞争在不断加剧。仅仅从中国市场看来,在美容、护肤品行业,就与欧莱雅正面面临正面交锋,欧莱雅依靠其旗下的兰蔻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路走高,甚至有远超宝洁的趋势。更何况还有一直以来与宝洁如影随形,势均力敌的联合利华公司这一强大的竞争对手。

宝洁不仅要面对外来竞争对手的打压,还要考虑中国本土日渐崛起的日化用品品牌。中国的民族产业正在迅速崛起,相宜本草、纳爱斯以及广州立白等中国本土品牌正在这片有着巨大市场挖掘潜力的中国土地上飞速成长,日渐成熟,在洗涤用品、尿布、牙膏等系列产品中,中国本土的日化用品品牌已争得近乎半壁江山。根据宝洁公司于今年8月1日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同期净利润增长3%。但在宝洁现任已有67岁高龄的CEO雷富礼的眼中,这样的数字并不能让他

满意,宝洁也许还可以做地更好。

宝洁公司现任总裁雷富礼的一生也可谓披荆斩棘,一路拼杀,1977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便加入宝洁公司,从一个小小的碗碟清洗剂品牌助理做起,一路升迁,先后负责过公司亚洲分部和北美洲分部的工作,于2000年出任宝洁公司CEO,2年后成为宝洁集团董事长。2009年雷富礼在选定自己的继任者之后退休,而2013年5月经重新受聘又一次回到宝洁高层,再次成为宝洁的CEO和董事长。许多人提起这个向来温柔行事的总裁,便有一个形容——“并购狂人”,他也是鲜有的可以同时接受两种不同的决策理念的领导人。而今,做出从公司经营的300多个品牌中裁撤近乎一半品牌的决定,也是以创高盈利为目的。那些曾经收购抑或推出的品牌,已经失去了它曾有的价值,那么就需要管理者调整战略决策,主攻公司的核心价值,将更多的资源放在那些盈利效率高的品牌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近几十年来,宝洁公司几乎90%的利润都是靠那几个核心品牌来创造,在公司盈利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砍掉那些盈利能力差的品牌可以减少公司的负担,轻装上阵才能走地更远。

就像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书中所写的那样,“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已经不再有的价值的过去”,“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他自己做的,还是前任做的,他都得弥补和抛开。”在我看来,宝洁公司总裁雷富礼要做的就是摆脱公司曾有的过去,他要进行的不是一次调整,而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变革,改变公司公司多品牌的经营战略,而要掌握公司的核心价值,主推为公司创高额盈利的品牌,集中优势和资源,将宝洁转变为高盈利的公司,提高宝洁的运行效率。

德鲁克说“我们至少可以把昨天遗留下来的,不能再产生成果的工作尽量减少”,宝洁公司CEO要做的就是要减少其公司运作品牌的数量,而提高其核心品牌的质量,稳固并扩大现有的日化用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整体的利润。

对于宝洁的这一举措,会对中国的市场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许多学者都有不同的说法,但是这无疑无论对于宝洁还是中国本土的产业都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于宝洁,摆脱掉过去小受众,低盈利的品牌,加强核心优势战略,不仅可以提高其盈利能力,也会精简宝洁的机构设置,提高行政允运行效率。于中国,这一改变也许会增加中国市场上日化用品的多样性,拉开更为激烈全面并且升级的竞争格局,也会使许多本土产业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

我们在做任何决策时,要考虑的因素多种多样,有边界条件、执行力、执行人员的能力、以及决策涉及的范围等等许多因素在内,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或是组织以更加有效地行事方式,达到所追求的目的。无论是对于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是如此。

个人对于自己的管理,也同样是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总有些时候,我们需要驻足停留,反思曾走过的道路,回味看过的风景,思索未来前行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向前赶路,否则到头来走错了方向才悔然不已。人活于世,总是要向前看的,过去的,无论是辉煌的成就,还是不堪的失败,都造就现在如此性格的自己,而不应该成为未来的羁绊或障碍。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及时摆脱过去,过去的成就不是可以骄傲的资本,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劳永逸的,昨天的努力只能代表过去,而未来还需要不断调整方向,继续做更好的自己。

无论是自己所处的环境,还是现阶段努力的方向,抑或是学习工作的方法,都是可以改变的,当你认为陈旧的方法已经不能再让自己发挥更大的价值或者潜能的时候,也要适时地调整个人人力资本管理的策略。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俞敏洪,想起了他也曾经历的那段人生的最低谷的岁月。不是所有成功的人的道路都是一路风雨无阻,春暖花开的。在北大求学时期的俞敏洪,是班里很不起眼的学生,他没有俊朗的外表,得不到喜欢的女孩的青睐,成绩也不是很突出,是一个湮没在人海中毫不起眼的再普通不过的人。那时的他也十分郁闷。后来大学毕业,他留在北大成为了一名教师,可是在北大的工作生涯于他而言也并不是那么地顺利,他受尽同事的排挤。终于,他在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之后,下定了决心,离开了他生活了多年却并不适合他的北大。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从一个还不到20人的小的英语培训班,做到现今培训机构遍布全国各地的英语教育领先集团;他也从一个一贫如洗的英语培训老师成为了当今中国称之无愧的“留学教父”,他为大量的中国学子铺就了国外求学之路。也许必要的时候,需要自己跳出那个不适合自己的环境,摆脱那个束缚自己的过去,才会到达一个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才能的领地。

微笑的脸总是面对前面,回头只是偶尔的调节动作。有时候,摆脱过去,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收获更优秀的自己,掌握自己更大的价值。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但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要有敬业的精神。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过工作来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投入的热情越多,效率也会越高,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个人的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会有许多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总是感觉每天都处于忙碌中,但效率却不高。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做合理的分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领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管理就是决策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一个人的知识10%是培训中得到的,20%来自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剩下的70%是在实战中获得,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管理者不能仅执行命令,还必须能做出决策,并承担做出贡献的责任,不能推脱,要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他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失去下属的信任。别总带着问题找领导,因为领导不是为你打工的,领导有自己的事情和责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因此作为一个有效地管理者,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做出正确决策,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决策的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了成为一个有效得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在重要领域,善于做出有效地决策,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身体力行做,必定会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篇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易回答。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德鲁克先生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初读此书觉得一本写于1966年的书,且当时该书的作者对中国的国情不甚了解,这本书能够适应目前中国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吗?但是阅读此书后我大为改观,对德鲁克先生表示深深的佩服,他确实是一位智者,一位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先生说: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XX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是XX自己培养的管理者,他们熟悉并了解自己的企业,并深深根植于XX的文化、历史发展和现实环境中。只有XX自己人才才能建设现代XX。XX的科学发展需要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应该根植于XX的文化,对于外部的的管理知识和市场经验,能够取其精华,消化吸收以化为己用,促进XX管理的现代化和XX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欲求人,先求己。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要管好别人,先管好自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怎么能管好一个企业呢?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而德鲁克先生从管理的角度把修身的方法进行了细化。他讲的不是晦涩高深的理论,不是管理别人的窍门和花拳绣腿,而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提出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自己,而不是他人。提高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实现自我管理,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他人的行动,从而转化为企业的效益,把知识转化为成果。

这给我们以启示,这为XX企业培养人才和XX人个人成才提供了很好的方法,XX个人成才立足于修身,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不是哀叹伯乐的稀缺,世人眼光的平庸,追求自我管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念,努力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动力,这是XX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最高品质;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不是求来的,是培养出来的,自己培养根植于XX文化、历史的人才,培养具有超越XX现实局限性,具有发展战略眼光的管理者,这才是XX人力资源的最高任务。

二:学会管理时间,把握好你的每一天。

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让自己的生活充实,管理者更是如此。没有时间观念的管理者谈不上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何谓时间观念?或许很多人都认为时间观念就是不要虚度光阴,不要睡懒觉,不要贪玩,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工作上面,这种理解只是停留于表面。为什么很多人忙忙碌碌,却也是一无所获?他整天奔波劳碌,你能说他很懒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把时间用在点上。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每个人都拥有的,所以也是最平凡的财富,许多人花费时间都是凭感觉,没有将时间安排好,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比如经常在挤公交车、经常有无聊的应酬、喜欢追求完美从而把时间浪费在繁杂琐碎的事情上面,诸如此类的事情都会导致时间管理的失效。有效的时间管理者会高效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对自己每天所花费的时间进行诊断,看看自己是不是把时间花在了没有收获的事情上面,哪些时间是没必要花的。对时间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分析总结,提高自己的效率。金钱有限,我们都知道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在我们最需要的地方,同样的道理,时间有限,我们都应该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提高时间管理的质量。

这给我们以启示,将最宝贵的时间花在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这是最高效的资源配置,其结果是自己获得最充实的快乐和最有价值的成就感。XX需要倡导和引导这种个人价值观,使得个人价值观和公司价值观的同方向,这有利于个人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因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于高效利用了时间,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是整合了无数员工快速成长和发展的结果。

三: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

大家都知道扬长避短就是做事情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点,避免做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事情。德鲁克先生认为扬长避短有三个对象,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下属和上司。对下属扬长避短,许多人都知道,但很难做到。做考核的时候,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放大镜找别人的缺点,这样的评价制度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吗?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的效益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短处,谁都避免不了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世上只有三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未出生的人,第二种是死了的人,第三种是泥塑的人。所以管理者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容忍他人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下属的长处,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人尽其才,这样才能有效的把一群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容忍他人的缺点是有限度的,对于毫无良知,大奸大恶之徒,绝不能姑息养奸,不能让他在组织里生存,以免破坏组织的活动,影响到他人的工作,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德鲁克先生提出的发挥上司之长,对我们也有良好的借鉴。这首先要求我们了解自己的上司有什么长处和短处,知道上司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过加强和上司的沟通,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方式,上下一致,才能发挥最佳效益。

这也给我们以启示,每个管理者都有可能是一个伯乐,一般管理者修炼成卓越管理者也就是一般人员修炼伯乐的过程,这点明管理者修炼方向和卓越管理者的主要出彩之处。成就下属,升华自我,对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多么朴素的管理理念啊,那些所谓管理技巧在此都变得毫无价值。如何成就下属,这是卓越管理者浓墨重彩之处,那么成就事业就是卓越管理者成就下属之后自然结果。作为一名管理者确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细读此书很有收获,觉得实在可以用里面的管理思想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以前一直在追求着时髦的管理知识和技巧,却不曾认真思考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曾想过如何先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修炼。此书犹如一座灯塔,给我指明了思考和修炼的方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篇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作文】

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基于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用人之长观点,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学习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的一些实践与想法。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得人才者兴旺,失人才者衰亡;有人才者昌盛,无人才者衰退。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如何使企业始终拥有人才,如何使企业兴旺昌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科学的人才观,在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上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即人人都是人才。从而实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各类人才心情舒畅,各得其所,有用武之地的良好局面。

现在一谈到企业,肯定要谈到企业的竞争力。谈到企业的竞争力,就少不了要谈到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文化。说企业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等等。我认为都有道理。但最直接的,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说到底是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如何。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也就决定了这个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和文化,有什么样的今天和明天。宝洁公司总裁讲: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人才,却留下了金钱、厂房和产品,宝洁将会失败;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金钱、厂房和产品,留下了人才,宝洁将在10年内重建王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史龙。亚佛德讲: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这些都是公认的成功的权威者。我完全赞同这些观点。我一直坚信:

企业没有好的产品、项目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战略,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企业没有好的战略和文化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人才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好的战略和好的文化;企业没有好的人才才是最可怕的,即使一时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甚至好的战略,也终将因为没有人才、没有文化而成为历史的星光一闪。追求卓越与可持续发展是人所共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人才。对此,我坚信:虽然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但是,作为管理者,只要爱才、重才、育才,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关键看管理者是否真正识才、爱才和善于用才。

有些人常爱讲这么一句话,离开谁地球都会照转。这句话没错。毛泽东离开了,中国也没塌了天。但是如果用这种观念和心态对待人才,也真的会有地球不转和塌了天的危险。如课程中的案例已经给我们启示了,还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周文王拥有姜尚而灭商兴周,商纣因杀害人才而灭亡;刘邦因拥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诸多人才而灭楚兴汉,项羽有人才不用,韩信、范增一个个出走,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这些可能都是别人的,是历史,也许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我觉得必须谨记这些经验和教训,确立科学的人才观。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甚至不同的团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标准,但许多标准有其共性,就是德才兼备。但是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却是个很难明确界定与把握的标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这个讽刺对联说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种: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还有人将人才用另外的方法也分为四种:有德(态度好)有才是人财,即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有才少德(态度不好)是人才,即有本事但难合作,有用不好用(艾森豪威尔有句名言: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有德(态度好)少才是人材,即本领不大,但忠诚认真,是可用之材;无德(态度差)无才是人裁,百无一用,只好裁掉。

现在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就是常说的德才兼备。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职,理能成其文,言能明其意。就是说,他的品德足以使其有一身正气,厚德可以载物;他的才能可以胜任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能够用文字把道(原)理表达出来;能够把自己的意愿说得明白、道理讲得清楚。我想具备了这些,就是人才,就是某一方面的有用之才。这就说明,人才的确是有标准的。但是人才又是有区别的。因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让有屠龙之技的去杀鸡宰牛,也不要让只会过家家的小儿去真的修房造屋、更不要让在小河上摆渡不错的河工去大海中扬帆远航,而是要认识人才,正确运用人才。

二、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

正如德鲁克讲到用人所长,每个人的长处各不相同,所以人才有类别也有层次,人才有标准也有变化。管理者喜爱什么样的人、重用什么样的人、培育什么的人,就决定了能够吸纳、保留和使用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确就是人才,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尊重和爱护时,他才有人才的自律与自重,才有人才的光彩,也才像人才、是人才。情人眼里出西施很容易在现实中得到佐证。这既是因为用爱和尊重去对待对方,也是因为被爱和尊重而闪烁光彩。为什么恋爱中的男人最潇洒,恋爱中的女人最漂亮,是因为爱着,也知道被爱着。

同样,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使用和培育时,他才有才干得以提升的机会,不断取得进步;才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不断创造奇迹。这类的例子很多,都给人以思考。

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才。第一是爱全才。只要不武大郎开店、不忌贤妒能即可。但是全才哪儿有?德厚才高,能文能武,能说能做,会做事还会做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样的人才古今少见。但相对而言,态度好,有才华的人才,让人爱起来比较容易。像周恩来温文尔雅,又才华横溢的谁能不热爱。第二是爱傲才。恃才傲物是毛病,也是多数有才华者的通病。第三是爱偏才。有高峰必有低谷,有所长必有所短。就如课程案例中的实际案例所表现。第四是爱人才。钢铁是材,栋梁是材,镙钉是材,细木同样是材,彼此不可替代。爱第一种人才容易,爱后三种很难,但第一种少而又少,后三种才是现实中常见的人才,也就是各用自己长处的人才。

对不同的人才如何培养使用也是对人才具体的爱护。现在流行的领导模式教课书上大致分为四种:支持型、教练型、授权型和指挥型四种。不能说哪一种类型的领导方法好或者说不好,而是对什么样的人,对一个人所处的不同时期,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法。对工作能力不高,工作意愿很高的人,就是适合指挥型的领导方法,要通过强有力的组织、监督和控制开展工作;对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工作意愿不是很高的人,就适合教练型的领导方法,就是要通过指挥和有力的支持来开展工作;对工作能力强动辄想变动的人,就适合支持型的领导方法,多赞扬、多倾听、多做些辅助性工作;对那些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意愿也很强的人,就适合授权型的领导方法,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干,少指挥、少干预,正如德鲁克课程中的有效授权。

我们公司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他们自主性强,工作具有创造性,劳动过程很难监控,劳动成果很难衡量,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蔑视权威,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等。这些都需要采用合适的领导方法进行教育培训与管理。

三、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

人才有种类、有层次,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人人都可以做成本位置的最好。西方有个谚语:什么鸟都认为自己的歌最好听。其实人也一样,没有人不认为自己不同凡响的。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不一般,是个人才、是个人物,但又几乎都认为他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可悲的是,人人渴望被表扬被鼓励和肯定,但又非常吝啬对他人的表扬、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一些管理者,常犯的毛病是总看他人不行。其实,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人才,卫生做得最好的清洁工同样是人才,两者同样不可替代。今天的大人才也是从昨天的普通与平凡中走出来的。管理学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宝。没有毫无用处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浪费。孙悟空喂马、韩信看库房、搞接待、当小兵都是放错位置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管理者如果什么都要是自己最好最强,结果只能是冠冕堂皇的能级原理下的武大郎开店。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结果只能是领导最好最强。乐毅、诸葛亮、管仲、爱因斯坦们就永无出头之日。当然,燕昭王、刘备、齐桓公、普林斯顿研究院也就不可能会有后来轰轰烈烈的故事。刘邦的三个不如,恰恰说明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最好最强。刘邦说了平时我们经常引用的一段话,他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我能用他们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主要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还不用,所以被我打败。管理者能在胜利后还如此清醒与谦虚,实在不容易!

管理者如果苛求人才,希望人才十全十美,就什么人才也找不到。就像前面讲到的骏马有骏马历险的本事,但你非要让它种地,肯定就显得平庸。同样,牛是耕地的好手,但历险奔驰肯定也是平庸之辈。错不在马也不在牛,在使用者的无知。现在一些管理者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激情、能创新,但不能爱冲动、太鲁莽;要稳重、能处变不惊,但不能凡事按部就班;要德厚,还要才高;要能说还要能写还要能做;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会公关会协调等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才到哪去找?

但是,也有管理者习惯于挑人毛病、找人不足,对什么人都不满意、都看不上。结果搞得人人不自信,都觉得自己不行,不是人才。其实,管理者的天职不是抠出人的短处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把人治住,而是在激发每个人的长处的过程中,使人人成为人才、人人成为英雄。只要我们真诚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员的聪明才智,使人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才;也只有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也才能吸引人才、保留人才,使在用的成为人才,留得住,外面的人才引得来。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有理由相信,企业一定会葆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就会不断产生过硬的竞争力。

企业能有今天是因为我们拥有人才并能正确地加以使用,把好钢用到了刃上,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了出来。企业要有美好的明天,当然要不断地引进人才,但关键是尊重、爱护和培养人才,科学地使用人才。因为员工都是人才。只有把员工当人才看,只有科学地对待员工,新的人才才能引得进来,老的人才才能留得住,普通的员工才能变成不一般的人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只要我们有科学的人才观,在公司形成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育人才的良好习惯、各类人才都受重用并有用武之地的文化氛围和局面,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困难,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就没有实现不了的人生价值。

【篇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看昨日之德鲁克,风华正茂;看今日之德鲁克,风采依旧。

德鲁克先生1966年作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迄今为止已有45年,依然是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依然是全球企业管理者追随卓有成效的行动指南。事实证明,德鲁克早于40多年前就成为了管理学领导学领域的先驱。

在上世纪60年代,当几乎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与理念都还停留在阐述管人的时候,德鲁克先生便提出了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时至今日,这个思想依然处于领导学管理学领域的研究前沿。

到底什么样的管理者才是所谓之卓有成效呢?以下五项是作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至少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一、时间管理。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而要想做到先驱前面所言,又必须要按照时间管理的步骤来一一实施,具体步骤为:时间抽样记录(以连续4个星期来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每年抽3个月),时间评估与诊断,时间控制(清除时间浪费),统筹安排时间。

代表案例:海尔日清工作法

二、重视贡献。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首先会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我能做出什么贡献?我有没有把这种重视贡献的理念作为一种组织文化传播给其他同事呢?所以,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贡献至上的,这里所说的贡献,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勤劳与付出,而是在于成果的产出,因为他们的付出与勤劳对组织而言没有任何的价值,只有把勤劳与付出转换为组织的最终成果(对企业来说就是钱、市场占有、利润),才具有价值。

代表案例:白莉安标准

三、用人所长。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只看到人的短处与缺点是不会产生任何成果的,唯有用人之所长才能产生成果。而用人所长的第一关即在于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其次就是我们要坚持因事设人,而非因人设事。

代表案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

四、要事优先。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组织中一切成果都源于外部,内部只有成本与人工,外部才有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含直接成果与间接成果)。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first、things、first、do、one、thing、at、a、time)。重要的事先做(整块时间做事),不重要的事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而要想确定优先次序,勇气就至关重要,其中就包含:重将来而不重过去(过去的成功,往往演变成经营管理上的自我主义的资产,危害将来);重视机会,而非只看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与方便。

代表案例:杜邦公司的砍掉昨天

五、有效决策。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他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比如拍脑袋决策、拍屁股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非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决策的重视点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分辨分析问题的种类,当问题的种类清楚了,问题基本也就解决了。有效决策同样也有步骤,具体步骤为:见解为先(假设预先)、搜集事实为后(依托数据、报告、材料来科学论证)。然而要想确保搜集事实是有效的,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亲自去深入了解情况,我们需要组织化的信息作为反馈,但如果反馈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或者反映的不是事实的全部,我们又不肯亲自去察看,那么我们所做的决策也可能就是无效的(边界条件)。

代表案例: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

综上所述,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人生目标的工具。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得这两种社会需要相辅相成。总而言之,卓有成效是必须学会的。作为一个当代MBA,一个管理者,让自己变得卓有成效,已经是当下之重,当然,真正做到卓有成效则是需要长期坚持实践的,我想对本书的阅读与学习仅仅只是卓有成效远征的起航,而非结束。

【篇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一口气把此书读完,深有感触,全书以提问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记录心得以备后鉴。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平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小结一下自身要明确的项目:1、自身在组织中的位置;2、自身的贡献点在哪;3、明确成员的长处;4、明确事情的性质。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篇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大师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几点要素,这些要素看似简单通俗易懂,但细细用心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有效的管理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有效决策。我们应该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那么,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引用管理大师的格言及书中内容写点读后心得。

一、管理者,就必须卓越有成效:

企业需要有效的管理者,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像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如果没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结果往往是无效的。才能唯有透过系统的、条理的工作才能有效。

现在人们普遍追求单纯的高学历,认为高学历就代表高能力,却未考虑有效不是单靠高学历所能带来的,当然有效的工作,也是知识工作者所必须要会的。正如书中这样说到:知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

所以说,有效性虽然是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以教。只有靠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去学习、探索、求是、创新。

就像我们公司用的计划营销系统、pDM系统、MIp系统等,刚入公司的新员工,如果没有系统培训学习,就算他有再高的学历,对着电脑也会慌乱,感到束手无策。同时,如果不能用心去思考,学习,同样工作也是无效的。

二、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德鲁克大师的这句话,引出的是做事的专注。

从小启蒙老师的教导最多的就是上课要专心,集中精神,学习才能有效率。其实,老师所强调就是现在所说的有效。平时工作多而杂,在做的过程中,还容易被打断,可能刚闪在脑里的想法就被扼杀了。专注做事才是解决的办法。而要做到专注做好事情,就必须要对自己的时间做好安排。

三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德鲁克管理大师指出:有效管理者不是从执行任务开始,而是从掌握时间开始。时间是一项特殊的资源,是世上最稀有的资源,它是无法用其它资源去弥补和替代的。某一项资源的缺失,我们可以暂用其它去替代,但时间失去却完全不行。而时间却又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如果不去了解它,不去掌握它,那么我们注定也要成为一个在办公室毫无成效的人。

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时间实际是耗用在什么地方,因为时间的应用与浪费是攸关有效性和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记录自己时间实际耗用的情形,是更好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的前提,只有分析了解自己的时间实际的用处,才能有针对性、合理的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才能在同样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更多的价值。最佳的时间分配管理应该是重要排在第一,不重要次之。管理者对于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应该学会授权,没必要事必躬亲,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现在营销市场瞬息万变,谁能把握营销速度,谁将会是最后的赢家。速度营销实际也就是营销时间,抓紧、抓住最佳时间拓展渠道,分销产品,就能在同样的时间内稳住并提升市场占有率。每月的销售任务,在月初要尽早的分解给业务并分解到核心分销客户,并在发下同时下放本月销售政策,政策可以分时间段享受不同的资源奖励,激励客户回款发货,提前完成销售任务。

四、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有效管理者一般注重贡献,有效管理者应该在直接成果、价值观的认识与实现、培养开发人才三方面有所贡献,三者之间应根据管理者本人以及所处地位及机构本身的需要划分重点,即要有轻重先后之分。

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领导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有什么理由及借口,他只看结果,也就是个人对公司的贡献成果。一般情况下,一个注重贡献、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往往能以整体的效绩为己任,责任感强烈。对于接手一项新任务,我们应该先想别人期望做出什么成果,而不能没有头绪的一头钻进去。

有效的管理者应该学会如何发挥别人长处。这点在实际企业用人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对每个人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安排工作,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人尽其才。另外,一个组织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借助于每个成员的长处,有成效的事情都是人的长处来造就的。汉朝的韩信能征善战,是因为韩信有很强的军事才能。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我们不能捏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掩盖了其优点。正如书中提到的美国前总统林肯明知格兰特嗜酒贪杯,还是任命他为总司令,是因为林肯知道只有格兰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五、管理者的有效决策

现如今,很多企业都有完善的组织及决策系统,大多数决策都是由多人做出的(如股份制公司)。那么在决策的过程中,总会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发生,这时候一般会以投票来决定。但是集体的决定是不是一定就有效呢?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是不是就是乐观的呢?所以,

管理者在做决策之前,首先要考虑问题的性质,对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行动也要将决策纳入其中,不能纸上谈兵。同时,最好有完善的组织及决策系统。

有效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是重大的决策。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决定着公司的发展脉搏,系着企业发展前景。

企业需要有效的管理者,管理者应不断的自我发展,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拓展自己的思维,思维敏捷就会有创新,在创新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规律,在规律指引下向更高创新冲刺。

企业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唯有有效性才能建造高绩效的团队,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熬头。

【篇七: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个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该是迅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那么,什么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重视目标和业绩,只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力审慎地制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观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

第四,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第六,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个自然人,他也和正常人一样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的约束,他所能利用的资源也是相当有限的,于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也成为管理者的一大能力要求之一。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时间是一项限制因素。任何生产程序的产出量,都会受到最稀有资源的制约。而在我们称之为工作成就的生产程序里,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也知道,人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每一个工作者都必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使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好人的长处,而同时使人的短处和缺点不发生作用。

时间是最有限也最有弹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想像的能力,有它的特殊优势。大师德鲁克也着重写了这两种资源的使用原则。管理者要主动地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被时间安排。联系到我们的现实工作:理想状态下我们最好能主动地面对和管理一切工作事务,是人安排事情,不是事情推着人走。我们的销售管理活动要把工作中消耗的时间和处理的事项标列出来,同时持续地进行改进。比如市场与客户工作,我们绝不能被动地被所谓项目和机遇牵着鼻子走,要主动地设计规划客户管理工作,主动地开发市场,主动地维护客户。

关于人力资源的论述,也让人茅塞顿开。简言之,就是用人所长。无论是上司、同事、下属还是自己,要多运用大家的强项,互相补充,团队作战。书里面一个很妙的地方在于,在论述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之前的一个小章节,讲的是人际关系。互相尊重、讲求贡献是合理的人际关系的基石。有合适的人际关系,才有大家各展所长的环境和土壤。管理可以学会,却不可以教会。同样,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实践来完成。一个组织的成长、成功也要靠组织内部的精神磨砺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着重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贡献,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促使我们的团队做得更好。

读了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后,真的受益匪浅,特别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班级里的事务起到一个很好的帮助。在学习上,特别进入大学生活以来,学习和人际交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更好统筹学习和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的安排和利用时间,如何更好地协调和处理同学们之间的人际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着的问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了,将指导我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在大学生活。

【篇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对于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修炼有效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规则、文化。

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那些贡献?第四、在选用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第五、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第六、只做有效的决策。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重视贡献的人,因为都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会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也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会重视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以及培养他人,不为组织的内部所惑,跳出组织之外,视线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组织的成果,从而达到组织的真正目的。、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其次是先后次序的考虑。以下是几条可帮助确定先后次序的重要原则,每条都与勇气密切相关: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能盲从;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试看许多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科学家,与其说他们的研究能力决定了研究成果,倒不如说他们寻求机会的勇气决定了研究成果。同样道理,在企业经营方面,成功的事业,不是迁就现有产品开发新产品的事业,而是以开发新技术或开发新事业为宗旨的事业。当然,如果说创业有风险、有艰辛、又不确定性,那么不管创新是大是小,同样是有风险、艰辛和不确定性。化机会为成果,肯定比解决旧问题更有生产性。解决旧问题不过是恢复昨天的平衡而已。有足够的勇气,才能决定真正该做和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会成为他们的奴隶。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方案中的选择。所谓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间的选择,最多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例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他们的决策具有以下五点特征:1)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当一切条件具备时,现在就只等着决策了,该采取什么行动,也是应该清清楚楚,明摆着的时候,不幸的是,许多人到这一步反而犹豫起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决策那么不受欢迎,那么难受,那么不容易。到了这一步,不但需要判断,更需要勇气。到了这一步,有效管理者绝不会说:让我们再研究研究。否则,只证明该管理者缺乏胆识。没有胆识的人可能失败一千次,有胆识的人则只失败一次。不要让自己优柔寡断再去浪费别人的时。

综上所述,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又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我们认真去读、必定会有新的收获。

【篇九:《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66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著。十一假期在书架中看到此书,重新翻来感受颇多,所谓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受用一生,该书精辟的见解和睿智的思想不断给人以新的启发和思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共分8章,贯穿着一个完整的逻辑,即组织的命运系于成果,组织的成果系于外部的机会,源于组织的有效决策;源于人的长处的发现和发挥,源于组织对人的自我发展的激励;最终这一切源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沿着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明白:组织中的管理者是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终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要素:

一、改变管理思想

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有效的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服从领导,也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或贡献意识,促进企业产生的工作成果。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没有腾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高层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中层管理者)。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务或内部复杂的关系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产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

二、善用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弄清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建立相应的成果意识和贡献意识,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工作中的琐事该放就放下,将能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关注于关键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源头或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文中举出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先生的一个实例:二次大战期间,霍普金斯已体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办公几个小时,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于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尔还对他钦佩备至,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务,当年美国政府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霍普金斯只是一个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视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应常自问:对我所服务的组织,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我的责任是什么?现实中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勤奋,而忽略成果,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而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有责任和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文中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管理顾问公司向委托机构提供服务,总是先花几天时间对管理人员进行前期询问,当问到:您在贵公司服务,自认为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通常对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会计业务。很少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任务,是向我们的经理提供他所需的资料,使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关注组织的直接成果(利润)、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战略)、培养与开发企业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困境。一个组织必须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在变幻无常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善于用人

组织是各类性格人的集合体,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用人之长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下属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组织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岗位职责),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或需要非凡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无法找到合适人选,也就无法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容人之量,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恶劣品行或腐败,绝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用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因为组织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要尽量发挥下属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组织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上级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短处。当年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缺乏战略知识和全局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这会影响到他发挥组织和策划的长处,对此设专人予以辅佐,以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尔将军成为一代将领。

2、发挥上司所长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下属必须根据上司的优势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上下一致,为组织绩效作出贡献。

3、发挥自己所长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上。

五、要事优先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抓住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最终往往是乱了章法、乱了方寸。

现实中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也不会启动。这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强大的原因。

六、有效决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的认识和方法。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代表)。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善用时间、重视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篇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近期终于有机会拜读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看完后总感觉和其他优秀的著作一样,总能得到新的启示,受益匪浅,又有所感悟。下面结合书中的几个观点谈谈我的读后感:

要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增强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目前,世界经济正由管理经济转变为创新经济、企业家经济,企业唯有重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才能再创企业生机。一是要深刻理解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国内外企业发展和中国电信自身实践充分证明,企业班子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意识、态度和能力,特别是企业家精神、执行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企业发展正面临复杂的挑战,移动规模化效应全方位冲击固网业务,全业务运营将导致竞争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固网同质竞争局面将进一步白热化,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和商务运营模式的冲击越来越明显,企业运营的潜在风险及不确定性增强。企业转型发展的宏伟事业迫切需要一种伟大的精神,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转型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企业内部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二是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公司转型发展的实践。集团公司王晓初总经理结合中国电信实际和转型发展实践,对企业家精神做出了新的诠释,聚焦到五个方面。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作为国有企业,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考虑几万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企业搞不好,几万人的就业,几万个家庭生活就要受影响。因此,把企业发展好,这是企业家的首要责任。要有工作激情。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一个企业,不论目前发展得怎么样,只要各级领导班子和经理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始终追求卓越的工作激情和拼搏精神,看得准发展方向,知道如何去做,这个企业就有希望;相反,过分强调困难,存在等靠要思想,这样的企业往往没有后劲。要有开放心态和合作精神。思想要开放,视野要开阔,真正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学会掌握驾驭协作以获取更强竞争力的艺术和科学。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不要指望中国电信能够通吃。要务实进取。各级领导班子和经理要深刻领会集团公司、省公司关于转型新阶段的战略意图和部署,求真务实,强化执行,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只有心无旁骛的求真,才能凝心静气的求实,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容不得丝毫的浮躁和浮夸,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要诚实守信。这是企业家最基本的要求。诚信也是商业活动的第一原则。管理者没有诚信就无法管理好企业,企业没有诚信就无法持续生存。人无信则不立,现代经济更是信用经济。一旦失信于股东、客户或者员工,企业就会蒙受难于弥补的损失。无论经营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必须诚实守信,不能作,不能自欺欺人。三是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必须从强化各级领导班子执行力入手。执行力是把科学决策付诸实施的精神和能力,是衡量班子工作作风和责任心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其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各级领导班子就必须统一思想,步调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集团和公司的战略意图,确保各项策略举措和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执行力,要增强落实能力,一经决策,立即行动,一抓到底,务求实效。要用管理的手段,保证决策与执行的一致,要实现用制度管人、靠流程办事、凭事实和数据说话,要不折不挠、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四是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开拓创新能力是根本要求。在转型发展新阶段,传统的商业模式、企业增长方式和电信业特有的盈利模式将被颠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既带来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严竣挑战,抓住机遇需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应对挑战需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提高班子和经理的开拓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准确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本领,提高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提高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本领。

中国电信是一个传统的大企业,有的人认为大企业难于创新,这是误解。规模并不是创新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自身的经营习惯,是路径依赖。贯彻落实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目标,没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开拓创新的思路、开拓创新的办法、开拓创新的工作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认为创新就是造经验、出亮点,这是误区。创新以执行为基、以务实为本,离开执行和务实谈创新,就不是真实的创新,更不是科学创新,也就不可能促成科学的发展。各级领导班子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爱护创新、宽容创新失误,使一切创新理念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切实把握信息化发展新机遇,通过创新为企业和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另外,21世纪领导力的作用在凸现、在突出,它研究的更具体、更明确。下面也谈谈我对领导跟管理之间关系的见解:

怎么处理领导和管理的关系,其实这就是权变,有时候领导的东西要多一点,有时候管理的因素要多一点,我从十个方面来加以区分。

第一点,领导强调激励,给他鲜花、给他梦想,而管理重在控制、约束,一个是柔,一个是硬的刚的。

第二点,领导重在软权力的应用,靠影响力,而管理都要依靠硬权力,这是一个重要的权力,没有硬权力,管理寸步难行,甚至不存在,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孩,有了权力也可以管大人,但是离开了软权力,就不可能去领导。

第三点,领导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结合着你的个性、经验、魅力,管理强调的是一种科学,注重的是规章制度、程序步骤,一板一眼,所以管理比较严格、规范,领导比较讲究艺术、创造、灵活,所以权变是给领导人提的,管理是变化的因素越少越好,所以管理某种时候是消除那些变化的因素。

第四点更重要、更本质,领导是追求变革、变化、突破甚至革命,一代领导艺术大师毛泽东是十分擅长于革命突破来达到目的,可是管理追求秩序,它要不变不革命,最多是改良,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好,这里都是中性的探讨,没有什么感情色彩。

第五点,领导关注的是员工,是人,而管理则是绩效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仪器管理、办公室管理,所以管理的重点对象是工作、是业务,领导只能领导人,不能领导绩效、财政、业务,所以以人为本一定是跟领导力连在一起。

第六点,领导是面向未来,要有预见性、前瞻性,而管理是关注现在,管现在别出事,有条理、有效益,尽管管理也关注未来,充其量比较近,领导一定要面向大未来,时空和角度不同。

第七点,领导既关注内部,也非常注意关注外部,比如外部的机会、外部的关系、外部的资源、外部的威胁,怎么样跟外部处理好关系,都是领导的事,管理的重点管内部,管内部的业务、财务、队伍、人员,所以领导者的视野要打开空间,领导者要有远见。

第八点,领导是关注决策、决断,而管理是关注执行、落实,换句话说,领导是关注战略的层面,而管理是技术的、战术的,是策略的执行者,一个是高端一个是低端,当然这种区别不是截然分开的。

第九点,领导的特点是个性化,不同的领导人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艺术,但是管理是共性,所谓共性就是你的管理方法跟我的管理方法可以相互克隆、相互学习,大学就有管理课程,但很少学领导艺术,所以管理相对容易学一些,而领导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它的一种个性化的色彩。

第十点,非常重要,管理追求效益,像爬楼梯爬的快不快,领导是追求效果,关注价值,领导者要保证做正确的事,管理者要保证把事情做正确了,要把领导者定下来的目标执行到位,领导者考虑把梯子放在哪里,而管理者关注的是几个人来爬,几点钟爬,爬的速度快慢,姿势优美不优美,所以管理者关注的效率,而领导关注效果、结果、目的。

领导与管理无所谓优劣,每一个人都要做两件事,如同人有两只手,应该一手抓管理一手抓领导,高层的管理者,多一点领导,少一点管理,而基层的领导者多一点管理,严格的管理,少一点领导意识,但是不管职务高低,领导、管理不可能单独的产生作用。要想做一个领导型的管理者,我们的管理者还需要进一步地修炼,虽然只多了领导这两个字,但是含义却是大不一样的。

最后,谈谈怎么样进行综合考虑提升领导力:

第一,左脑加右脑。左脑好要加一点右脑,右脑好加一点左脑,这就是中庸,找到恰当的平衡点,领导力就出来了。第二,内脑加外脑。提升领导力光靠自己不行。第三,软权加硬权。软权、硬权都是领导力,要综合使用,软权力多一点就是新领导力,硬权力多一点就是传统的领导力。第四,能力加权力。光有权力还不够,还要有你自己的领导能力。接着还有一些次要的,情商加智商,领导加管理,保健加激励,激励加约束,还有我们讲的科学加艺术,制度加艺术,所以提升领导力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想要做一个好的领导者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您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者,同样也需要继续修炼,如果您有志成为这样的领导者,就要打好有准备之仗。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能力、权力、魄力、魅力、决断力、影响力、创造力,如果您带领的团队能像国外的分散型的机车一样,动力分散在各个地方,它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是可以全速前进的,希望您是这样的领导者,带领着这样一个团队,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绩效。

【篇十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令我再次回味自己十二年的企业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实践,如饥似渴地吸取、领会他独具视角的全新管理理念。书中给我冲击最大的一句话就是: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以下是我切身体会:

一、管理者要善于用人的长处。

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看善不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只有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才能让员工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赏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为企业做出卓越的贡献。因此,发现长处、视才而用是一个管理者、一个企业必须坚持的管理观点,否则就会不分良莠,冲淡那些有用之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要使用人才,首先就是要去了解他的特点,了解他的长处。十个人才十个样,有的工作起来利落迅速,有的则非常谨慎小心,有的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却喜欢潜心钻研技术。管理者在对人才的具体使用中,要尽量使人才的性格特征,所长之处与岗位的客观需求达到最佳配合。

德鲁克教授在书中告诉读者: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十全十美,比起整个人类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比起组织拥有的力量来,都无足挂齿。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组织起来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每一个管理者并不是天生就是卓越的管理者,也要在不断试错中成长,都会学习如何用人之长,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二、管理者要善于管理时间。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针对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统一安排自己支配的时间等具体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相信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时间是最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和不可开缺的一项资源。上帝非常公平,给予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同样的二十四个小时。有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但时间的诊断仅凭个人感觉是不行的,书中列举了某公司董事长的时间管理实例。他十分肯定自己的时间大致分成三个部分:三分之一用于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研讨业务,三分之一用于接待重要客户,三分之一用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但实际上他在这些方面几乎没花什么时间。所以,有效的管理者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对时间花费进行诊断,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耗用的。

管理者实际可掌握、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更应该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并且更应该妥善运用那剩下来的可自由支配的少量时间了。善用时间的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集中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时间也肯定不够用。让我们再回味一下德鲁克教授的经典话语:认识你自己这句充满智慧的哲言,对我们一般人来说,真是太难理解了。可是,认识你的时间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之路。

三、管理者必须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也只有管理者需要做决策。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即怎样按正确的顺序采取正确的行动。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德鲁克教授认为,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列举了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了解问题的性质;打出问题的边界条件;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必要的妥协、适应,兼顾执行措施;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这些管理知识、方法的学习,对于刚刚走上企业中层管理岗位的我来讲,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思考、温习书中的管理精华理念,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工作,做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虽然我读完了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是对于管理学的学习才刚刚开始。这本著作就像一盏照明灯,也像一本书的一个引言,它向我展示了管理学的奥妙和浩瀚,引导和指引我阅读更多的管理书籍、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

【篇十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初出版于1966年,37年后,在美国再版。美国国会的新入选议员在第一次议院会议上都会被赠送一本书,那就是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全书不过130页的内容,但是很多观点值得深思!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

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下列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掌握自己的时间、我能贡献什么、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有效的决策。

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时间

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和统一安排时间。

记录时间我目前采用一款时间管理软件EssentialpIM来进行记录,而且它的网络版可以很好的了解其他人的时间。

时间管理就是将非生产性时间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并从时间表上排除出去。

1、先要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2、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

3、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1、首先要做的是,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

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

3、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4、信息功能不健全。

统一安排时间,第一步应先估计究竟有多少自由时间,然后保留出相当份量的一段连续性的整块时间来。

认识你自己很难,但是认识你的时间肯定可以做到。

以前工作过的公司,曾经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一家公司由于成立时间短,所以很多工作都是通过每天的会议来推动进行,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很累,所以现在重新分析一下,还是组织不健全导致的时间管理上的问题。还有一家公司,由于缺乏制度和分工不够明确,所以也经常开会,这样不但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而且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没有,说白了也就是工作的有效性一般。

还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信息沟通方面也没有发挥这个行业的优势,采用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而人员一旦过多,必然出现很多闲事,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果。

第三章我能贡献什么

重视贡献,才能不被自身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

这里提到了一个培养人才的故事,以前我也曾经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咖啡:一种从容和谐的职场智慧》,说的情况和这个故事差不多,其实人是组织的关键,把人的问题解决掉了,组织的绩效自然就出来了!

如果愿意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即他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

忠诚待人,令人乐于亲近。

第四章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如何管理上司,很值得深思,要让上司发挥它的优点,并设法探寻出上司的这套方式,当然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唯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

而且如果上司的能力不够,下属是很难爬升上去的。

第五章要事优先

这里提到了摆脱昨天,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先后次序的考虑,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析,而是拿出应有的勇气来。

第六章决策的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要确是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那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可以变成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按照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我们可以理解成:

1、是否是项目?2、范围3、时间、成本和质量4、WBS5、监控过程

第七章有效的决策

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是决策的第一条原则。

只有依靠反馈的制度。

我们无法找到最优解,但是我们可以找到让大家都满意的次优解。

第八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今天看完了全书,但是我感觉还需要再找时间看看,里面的一些观点我消化了,但是还有一些观点还得不断再认识,感谢大师提出的管理理念,我将会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

人人都是人才—有感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基于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用人之长”观点,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学习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的一些实践与想法。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得人才者兴旺,失人才者衰亡;有人才者昌盛,无人才者衰退。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如何使企业始终拥有人才,如何使企业兴旺昌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科学的人才观,在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上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即人人都是人才。从而实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各类人才心情舒畅,各得其所,有用武之地的良好局面。

现在一谈到企业,肯定要谈到企业的竞争力。谈到企业的竞争力,就少不了要谈到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文化。说企业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等等。我认为都有道理。但最直接的,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说到底是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如何。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也就决定了这个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和文化,有什么样的今天和明天。宝洁公司总裁讲:“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人才,却留下了金钱、厂房和产品,宝洁将会失败;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金钱、厂房和产品,留下了人才,宝洁将在10年内重建王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史龙.亚佛德讲:“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这些都是公认的成功的权威者。我完全赞同这些观点。我一直坚信:

企业没有好的产品、项目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战略,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企业没有好的战略和文化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人才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好的战略和好的文化;企业没有好的人才才是最可怕的,即使一时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甚至好的战略,也终将因为没有人才、没有文化而成为历史的星光一闪。追求卓越与可持续发展是人所共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人才。对此,我坚信:虽然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但是,作为管理者,只要爱才、重才、育才,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关键看管理者是否真正识才、爱才和善于用才。

有些人常爱讲这么一句话,“离开谁地球都会照转”。这句话没错。毛泽东离开了,中国也没塌了天。但是如果用这种观念和心态对待人才,也真的会有地球不转和塌了天的危险。如课程中的案例已经给我们启示了,还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周文王拥有姜尚而灭商兴周,商纣因杀害人才而灭亡;刘邦因拥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诸多人才而灭楚兴汉,项羽有人才不用,韩信、范增一个个出走,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这些可能都是别人的,是历史,也许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我觉得必须谨记这些经验和教训,确立科学的人才观。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甚至不同的团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标准,但许多标准有其共性,就是德才兼备。但是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却是个很难明确界定与把握的标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这个讽刺对联说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种: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还有人将人才用另外的方法也分为四种:有德(态度好)有才是人财,即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有才少德(态度不好)是人才,即有本事但难合作,“有用不好用”(艾森豪威尔有句名言: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有德(态度好)少才是人材,即本领不大,但忠诚认真,是可用之材;无德(态度差)无才是人裁,百无一用,只好裁掉。

现在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就是常说的德才兼备。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职,理能成其文,言能明其意。就是说,他的品德足以使其有一身正气,厚德可以载物;他的才能可以胜任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能够用文字把道(原)理表达出来;能够把自己的意愿说得明白、道理讲得清楚。我想具备了这些,就是人才,就是某一方面的有用之才。这就说明,人才的确是有标准的。但是人才又是有区别的。因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让有屠龙之技的去杀鸡宰牛,也不要让只会过家家的小儿去真的修房造屋、更不要让在小河上摆渡不错的河工去大海中扬帆远航,而是要认识人才,正确运用人才。

二、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第2页

同样,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使用和培育时,他才有才干得以提升的机会,不断取得进步;才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不断创造奇迹。这类的例子很多,都给人以思考。

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才。第一是爱全才。只要不武大郎开店、不忌贤妒能即可。但是全才哪儿有?德厚才高,能文能武,能说能做,会做事还会做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样的人才古今少见。但相对而言,态度好,有才华的人才,让人爱起来比较容易。像周恩来温文尔雅,又才华横溢的谁能不热爱。第二是爱傲才。恃才傲物是毛病,也是多数有才华者的通病。第三是爱偏才。有高峰必有低谷,有所长必有所短。就如课程案例中的实际案例所表现。第四是爱人才。钢铁是材,栋梁是材,镙钉是材,细木同样是材,彼此不可替代。爱第一种人才容易,爱后三种很难,但第一种少而又少,后三种才是现实中常见的人才,也就是各用自己长处的人才。

对不同的人才如何培养使用也是对人才具体的爱护。现在流行的领导模式教课书上大致分为四种:支持型、教练型、授权型和指挥型四种。不能说哪一种类型的领导方法好或者说不好,而是对什么样的人,对一个人所处的不同时期,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法。对工作能力不高,工作意愿很高的人,就是适合指挥型的领导方法,要通过强有力的组织、监督和控制开展工作;对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工作意愿不是很高的人,就适合教练型的领导方法,就是要通过指挥和有力的支持来开展工作;对工作能力强动辄想变动的人,就适合支持型的领导方法,多赞扬、多倾听、多做些辅助性工作;对那些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意愿也很强的人,就适合授权型的领导方法,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干,少指挥、少干预,正如德鲁克课程中的有效授权。

我们公司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他们自主性强,工作具有创造性,劳动过程很难监控,劳动成果很难衡量,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蔑视权威,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等。这些都需要采用合适的领导方法进行教育培训与管理。

三、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

人才有种类、有层次,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人人都可以做成本位置的最好。西方有个谚语:什么鸟都认为自己的歌最好听。其实人也一样,没有人不认为自己不同凡响的。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不一般,是个人才、是个人物,但又几乎都认为他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可悲的是,人人渴望被表扬被鼓励和肯定,但又非常吝啬对他人的表扬、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一些管理者,常犯的毛病是总看他人不行。其实,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人才,卫生做得最好的清洁工同样是人才,两者同样不可替代。今天的大人才也是从昨天的普通与平凡中走出来的。管理学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宝。没有毫无用处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浪费。孙悟空喂马、韩信看库房、搞接待、当小兵都是放错位置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管理者如果什么都要是自己最好最强,结果只能是冠冕堂皇的能级原理下的武大郎开店。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结果只能是领导最好最强。乐毅、诸葛亮、管仲、爱因斯坦们就永无出头之日。当然,燕昭王、刘备、齐桓公、普林斯顿研究院也就不可能会有后来轰轰烈烈的故事。刘邦的“三个不如”,恰恰说明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最好最强。刘邦说了平时我们经常引用的一段话,他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我能用他们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主要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还不用,所以被我打败。管理者能在胜利后还如此清醒与谦虚,实在不容易!

管理者如果苛求人才,希望人才十全十美,就什么人才也找不到。就像前面讲到的骏马有骏马历险的本事,但你非要让它种地,肯定就显得平庸。同样,牛是耕地的好手,但历险奔驰肯定也是平庸之辈。错不在马也不在牛,在使用者的无知。现在一些管理者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激情、能创新,但不能爱冲动、太鲁莽;要稳重、能处变不惊,但不能凡事按部就班;要德厚,还要才高;要能说还要能写还要能做;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会公关会协调等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才到哪去找?

但是,也有管理者习惯于挑人毛病、找人不足,对什么人都不满意、都看不上。结果搞得人人不自信,都觉得自己不行,不是人才。其实,管理者的天职不是抠出人的短处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把人治住,而是在激发每个人的长处的过程中,使人人成为人才、人人成为英雄。只要我们真诚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员的聪明才智,使人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才;也只有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也才能吸引人才、保留人才,使在用的成为人才,留得住,外面的人才引得来。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有理由相信,企业一定会葆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就会不断产生过硬的竞争力。

企业能有今天是因为我们拥有人才并能正确地加以使用,把好钢用到了刃上,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了出来。企业要有美好的明天,当然要不断地引进人才,但关键是尊重、爱护和培养人才,科学地使用人才。因为员工都是人才。只有把员工当人才看,只有科学地对待员工,新的人才才能引得进来,老的人才才能留得住,普通的员工才能变成不一般的人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只要我们有科学的人才观,在公司形成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育人才的良好习惯、各类人才都受重用并有用武之地的文化氛围和局面,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困难,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就没有实现不了的人生价值。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来源于网络,欢迎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系列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在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也产生了一些全新的感悟,我们通过书写读后感,让我们对于作品的理解更加明了。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如何去结合实际呢?以下为读后感大全为你收集整理的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1】

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和成就,使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有效性。学过三体系的应该都知道,要想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有效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特性。

管理者在用人的过程中当然可以在各方面任用能力特别强的人,知识特别丰富的人。但是在实际招聘过程中我也发现这两类人才太难以找到了。我们也不可能为此专门培养一批啥都会干的超人,而只能运用现有的人才来经营我们的组织。

全才当然是我们梦寐以求想要找到的人,但是现实也总是会无情的打脸。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是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若人才的某一项能力较强,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不免平平了。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一种建立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能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寄望于人的能力突然提高。不管我们多么急需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在知识的改进上所花费的努力,往往都大于我们可能获得的回报。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2】

本书与其他管理书籍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告知读者,并不是管理企业管理别人才是管理者,而是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都是自己的管理者,并且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全书共分七大部分,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时间管理,我能贡献什么,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决策要素和有效决策。由于时间关系,对于本书目前只阅读了推荐序与第一部分: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就此两部分做以分享。

推荐序共六章,前三个序中也提到了一些作序者自己对管理实践的体会以及对本书理念的感悟,第四篇是对本书做了一个整体介绍,后两篇序只是介绍了本书对其个人的影响,我们不过多赘述。序一中谈到了德鲁克的一个“后现代主义”观察和思考方式,即从理解全局或整体出发,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达到把握和解决个别问题的目的。首先对于整件事情有个整体的把握,才可以有效的去管理,如果一件事都不清楚他包含哪些环节,需要哪些资源,该有哪些流程,那么遇到个别问题时是很难处理的,因为个别问题就是单纯的问题,但个别问题融入到整体中就是整体事件中一个节点的不足,这个个别问题所在的节点是承上启下的,通过对各环节内在联系的把握,就可以处理掉个别问题了。如我们周会中曾提出的,小地市,县或者更小的行政区域,这些区域中的各个客户单位都有联系,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或是某种纽带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内在关联性就可以逐个击破。

序二中提到了两个事,一是跟我们现行政策相同的一个理念,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培养团队意识。另一个是如何学习有效性。“谁赢得了用户,谁就赢得了一切”这跟以客户为中心是相同的。“现在要将组织与个人融为一体,组织要成为一个平台,而个人在这个平台上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其自身价值”,我们的奖金制度改革就是为了培养团队意识,现在的竞争中想取得卓越的成就,必须有自己的强大的团队,这是无可厚非的,为了以此为目标的改革经过不断完善和优化,先进理念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

在学习有效性上海尔认为是“创新—求是—创新”,个人认为再加两个环节,“学习 —创新 — 求是 — 反思 — 创新”,首先要去学习现有的管理经验,技术方法,掌握行业内得到实践检验的经验技术;然后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去创新,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创新并寻找事物发展的普适规律,内在联系;而后进行反思,总结创新在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保留优势改进不足,去除不适用实践的部分;最后,依据掌握的规律和反思的总结成果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最终做出卓有成效的管理和决策

第三篇序和第一章最核心的就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有的五个思维习惯。文中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学会的。对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没有一个标准,他们是具有不同特性的个体,但他们却都是通过实践的磨练而卓有成效的,想在实践中磨练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培养五个思维习惯,以下是五个思维习惯和我的理解: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的工作,来善用这些有限地时间。

既然所能控制的时间有限,就把有限的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和关键点上,从整体来考虑,来决策,哪些环节是难以控制的,哪些是关乎事件成败与否的,将有限的时间运用到这些事情上来,锦上添花的事没必要浪费有限的时间。

2.有效地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经典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方式,也是我个人很赞同的一点。同一个结果有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不要着眼于在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艰辛,有多么多么勤奋,而要多关注做出了什么成果,无用的付出和低质量的勤奋并不值得推崇,我们的目的是取得想要的成果,所有的努力和辛劳都是为了成果,不是在过程中很累很辛苦就够了。

3.有效地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这个跟短板理论差不多,与团队理念相结合是完美的。在花费精力去弥补自己不足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在工作上,优势互补,你做不来的我可以做,而且做的漂亮,我做不来的你可以做,而且做的漂亮,我们都做不来的,他可以做,而且做的漂亮,一个利用每个人长处的团队就是一个全是长板的木桶。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成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

对不同事情分清优先级别,有时候事情会很多,同时需要处理,此时要去思考,每件事的轻重缓急,按重要和急切程度,一件一件的搞定。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例和次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照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他们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资料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经常被提到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战略是决策层面的,战术是实施层面的,在做决策前要明确最终目标,整合资源,权衡优劣,多因素考虑,在通向最终目标的路上应有布局有取舍,战略布局与舍弃是必要的。按照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策略才会有效率。

可以把这五个思维习惯理解为管理者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书的核心。在行动之前,我们先想清楚,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取得怎样的成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哪些能力,哪些资源,该怎么去提升能力,怎么去取得资源,从战略角度来决策,然后去实施执行。简单说就是,想要什么,需要有什么,怎么去获得,去做吧。

以上即为我对本书前两部分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3】

一本好书,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它不是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枯燥乏味的充斥着各种各样大道理、理论的讲义书,它更像是一位长者,心平气和的和你说他的经历,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接触的哪一类的人,娓娓道来,给你传授他的经验、他的智慧。

现在回想,一是“有效性”、二是“时间”、再算上贯彻全书的“卓有成效”,这就是我初读的感受。成为德鲁克定义的知识管理者,使自己无论是处于学校还是社会还是企业,都能在其中发挥作用,影响着你所在的集体的绩效和发展,在我看来,这就是自我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从小到大,从父母、老师的指点,到如今需要我们独立的去面对、去解决问题,努力成为一位有责任感的管理者,而非单纯的体力劳动者。

德鲁克给了我们实现的方法。

首先,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靠“嘴”肯定是不行的,不管你说的话多么好听动人,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如书中所言,有效性并不是一个人的潜能,而是靠努力可以获得的技能。你有学习的动力,懂得创新的重要性,也敢于和他人、和自己竞争,独立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总结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工作效益,应用在行动上自觉地完成工作目标。

其次,你越努力,确实能创造越多的知识和创意,可有一点,你确定你的努力不是你自以为的努力?或许你确实付出了时间、精力,你感到疲倦和劳累,但是从你以为的努力中真的产生效益和得到结果了吗?还是说你的努力,忙的昏头转向、忙的顾不上吃饭、抽不出任何的空闲,长时间的伏案,只是自我感动,只是被认为有干劲,被称为无效的努力。

努力是否有意义,有很多方面的制约,这里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最为关键。一方面,工作者学识渊博,拿我们大学生举例:进入大学之前,我们都会选择一个专业,那么进入大学后,我们会学到的就是该专业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的课程并不局限于此,学校还会开设很多与之相关的课程,来拓宽我们的学习的广度,精而后博;拿企业举例:管理者往往关注着企业的内部,内部的员工关系、内部的有机联系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同时,他需要与外部建立起联系,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外部的一手信息,使自己不至于局促和被动。另一方面,管理时间,具体一点,管理自己的时间。要知道,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过去了就是使用了,无法重新来过、无法储藏、无法购买。我很赞同德鲁克的观点,“要想有效就必须把时间整块的运用”。人在进入状态后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这个时候,给你一整块的时间,两个或三个小时,你完全可以干完一天大部分的工作,利用碎片时间,只适合做完成后的修改。

德鲁克直接给我们点明了变得“卓有成效”的路径,其中也蕴含了很多大智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能获得诸多称赞和呼声一点也不稀奇,他把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简练到了一个高度,变成了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然后不断总结,给出了最为适用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他担心或许有人不能理解他的方法,举出了很多通俗易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既不脱离实际,又能让人有所收获;他的文章平铺直述但丝毫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他的措辞简洁明了,但不乏力量,值得摘录引为警语。通读此书,得出结论:只读一遍是完全不够的,次次读,次次知新。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设置、激励政策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书中对管理者的自身修炼和时间管理等的具体方法没有细致的讲解,没有有效沟通、合理授权等内容,看来侧重点不在具体操作上,而主要突出了管理策略,可能是大师高-瞻远瞩的宏观思路,窃不敢妄自猜测。再就是本书的序有六个长达36页,超过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章节,有点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结合着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争取有效管理:

1. 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战略、目标,做好本部门定位,抓好部门的宏观决策,把公司战略、部门目标、有效决策相结合,在全员中实施绩效管理的办法,加强过程监控,关注员工绩效,从而保障部门绩效,实现公司绩效。

2. 营造高效的团队氛围:组织全员学习《为自己工作》的光碟和《请给我结果》的读后感讨论,积极开展案例培训,并辅之企业文化的宣传、图片上墙等措施,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并通过建立良好的运作方法和保障机制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抓好OEC管理:做好周工作计划和日清工作的实施和指导,抓好现场管理和细节管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 抓好核心工作的督办: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优先和工作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明确核心业务的进展节点和完成时限,要求定期反馈,掌握核心业务的日常进展,关注核心业务的绩效,是保障目标实现的基本措施。

总之,作为一个管理者,拥有一颗包容、博爱、奉献的心,具备守时、高效、尊重、沟通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时间管理、进度控制和有效决策无处不在,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必将取得卓越绩效!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5】

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让我们站在企业管理的另一个层面,重新认识“卓有成效”和“管理者”。他并不仅仅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方法。

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我能做什么?我所能创造的成果是什么?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要使工作卓有成效首先必须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析和管理;包括整理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二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贡献,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贡献,他所追求的管理是:如果管理不能产生成果和贡献,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客户对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认同,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者不能培养他人,发展自我,他所提供的管理也是失败的。有效的管理者对成果负责,而不是结果,并不是完成了工作就完了,而是要达到成果和绩效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内部的贡献和价值要被外部环境所认同和接受。

三是充分发挥自己和他人的长处;这是管理者在用人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着眼于长处而非短处,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时刻问自己,他能做什么?他能贡献什么?他适合其他岗位吗?

四是要事优先原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处理工作时会分出事件的轻重缓急,并会针对事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排序,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天才,能同时处理好两件甚至几件重要的事件的人屈指可数,所以,他们会着眼于一件重要的事情,并脚踏实地的把他们做好,然后再进行第二件要事。

五是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非常清楚,他们随时都会面临着决策,决策是每个管理者面对的工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一般都是重大决策,所以决策的信息、要素、环境、内容、风险等都是决策所要考虑的因素。

企业和岗位不一定需要天才,有效的管理者如果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他的工作一定是卓有成效的。过去人们总是追求卓尔不凡,我的理解是,卓越如果是由平凡的人创造出来的`,那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管理。你学会记录时间了吗?你分析过这些时段所做的工作哪些是有效、哪些是无效吗?你学会管理时间吗?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你要学会将重要的事件用一整块时间去处理。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须对时间进行分析和管理。

通过阅读,我认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好组织沟通的工作,同时重视团队的协作与贡献,自己要不断的努力发展,并为企业、下属、岗位培养接班人。再卑微的工作,只要其产生了令外部环境满意的成果和贡献,他就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6】

看到这本书首先是被开篇的一句话所吸引,“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吗?”虽然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我们都想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不是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告诉我们,“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团队努力的方向。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五大要素:有效的善用自己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发挥个人所长、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决策。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医院的高层管理者才算管理者,所有负责患者诊疗及服务的部门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为提高患者诊疗及满意度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重视自己对工作的贡献。

既然我们选择了医疗的行业就注定是需要付出的,注定是没有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看到门诊上的医生为了解决患者的病痛甚至连午饭都吃不上的时候真的从心底佩服他们更心疼他们,有一次跟一位医生交谈问到此事,她的回答是看到患者的病痛减轻了就觉的自己做的工作是有价值比任何物质奖励来的都要好。只有把工作当做了乐趣去做你才能从中收获不一样的快乐。

其次要懂的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要懂得利用有限的时间,每天要制定自己当日的工作计划根据紧急重要四象限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罗列下来做好决策,建立了预约自己的时间才不会被别人所占用,从而就能有效的开展工作。

再次要知人善用,利用别人的长处。

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所长,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谁谁有什么毛病、嫉妒心强、不够勤快、或粗心大意等等。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问题,但也都有其擅长或优点。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发现下属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优点发挥出来,扬长()避短。特别在带教新员工时,下属犯错其实也是我们做为管理者关注不够,他们要允许员工犯错但是同样的错误不能出现两次,多发挥员工的长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只有团队的每个人都做到卓有成效我们才是一支强大的队伍。

最后要善于做有效决策。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经常面临着决策和选择,我们要善于利用团队的智慧发挥头脑风暴的形式,更要注意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提出的观点,最终从不同的观点中吸取自己需要的决策点。

作为一名年轻的管理者深知自己需要学习与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以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懂得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以结果为导向鉴定自我目标,多发挥团队人员的优势整合资源,懂得听取不同人员的意见从而吸取自己需要的决策,调动团队人员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将红房子医院建设的越来越好!作者:常州赵璐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7】

实事求是的说,在接到院办要求写读后感时,我多少有些懈怠情绪,这源于对标题狭隘的理解。但当我打开文档章节,读到推荐序时就深深地被其吸引,原因来源3个方面:

1、不是纯粹的心灵鸡汤类;

2、不是强行教导灌输式;

3、语言平实,话语逻辑性强,实际案例影射出日常工作的操作流程。

进入正式章节,我的思维完全处于一种共鸣且汗颜的状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给我带来的冲击犹如醍醐灌顶,从而产生如下三个方面的感悟:

1、理性人际关系的思考: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具备利他性,相互成就。常怀之心,彼此忠诚有效的人际关系,着眼于奉献。认同相互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的理念。

2、管理者自身的思考:管理者,首当其冲就是对自己的有效管理,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实践行为垂范以正视听,从而有效帮助下属,协作同行,协助上司,形成团队合力,使工作卓有成效。

3、如何卓有成效的思考:时间管理如何做到有效性,不被次要事情所束缚,要事优先如何做到条理清晰,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给团队作出怎样的贡献。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善于冷静思考,不能为适应工作而不知思考,也不能单凭感觉而失去理智分析,不然,作为执行层面的角色永远得不到锻炼和进步。

仅靠天赋异禀,工作努力或知识渊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亲自实践得到经验,哪怕是教训,都是必须的经历。我们应该把追求成效当成一种习惯,务实的做一个行动派,并自信地告诉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学会的。团队需要个人为其作出贡献,个人需要把团队当成实现人生目标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人生上一新台阶,卓有成效必须学会。卓有成效的管理才算有真正的意义。

相信自己: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行!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8】

卓越的管理是不断变化和有时效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及读后感心得1000字:

读了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最大的收获是一些管理理念的转变,书中的很多案例都能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可以更加辩证地看待和分析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聚菱燕已经发展了二十年,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生产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设备逐年老化、员工老龄化、成本不断升高等一系列困难,同时,我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也比较守旧。近年来整个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突然发现,“狼”是真的来了。

在新的形势下,以前一些传统经验已经不适用。例如,过去推崇的“合理库存”现在变成了占用流动资金;以往的“大而全”也逐步被“小而专”取代。当我们站在客户的位置上想客户所想时,很多问题就要重新分析考虑了。

书中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美国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一开始业界关注的是车辆本身的安全、公路工程以及驾驶人员的训练,事实也证明了这些都行之有效,但安全事故仍然持续上升。直到人们进一步分析发现,3/4的事故是由于醉驾或有“行车肇事倾向”的人所致,这类问题又恰恰是前述管理方案无法企及的。汽车制造商改变思路,在考虑“正常驾驶”时安全的同时,更要考虑“不正常驾驶”下的安全,事故也就大为减少了。

按照精益生产的理论,我们要做到“不接受、不生产、不流出不良品”。我们通过原料的品质前置监控,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原料不良品的使用,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仍然无法全部避免不良原料流入,而这些原料必然会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够尽早发现不良原料,在制造时提前变更适合的配方,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就可以减少返工造成的浪费。而适合的配方,就是针对以往不合格原料的“不良原因”积累而做出的改良。对于同一牌号产品,预先设计几组配方,然后“对症下药”。

当然,找出不合格原料的“不良规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多年来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这恰恰是我司的优势,我们有大量的技术、生产、品质数据,再加以专业的分析,一定可以总结出规律,并加以推广,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的目的。

同样,我们已经生产了二十多年,使用了日本制钢所、东芝和国产典型的挤出机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同样有规律可循,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我们集中人力、物力,将所有故障的发生频率、原因汇总、解决方案等统计分析,做成可视化手册,再通过不断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员工应对水平。在实际故障发生时,一线员工在逐级上报同时,在授权下也可以根据手册说明妥善解决,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等待处理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诸如此类,在变化中发现问题,找到新的解决办法,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确保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保持永久的战斗力!

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9】

根据管理学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此书看完,不由得反思,自己做到了其中的几分呢?全书只有短短的170几页,还有很多的空白供你注释。但正是精简才铿锵有力,发人深省。此书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成于1966年,却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一群中国职业经理人评选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经典之所以经典在,在于历久弥新,在于经历了四十年后书中活跃的思维,敏锐的观点,到现在依然切合实际,依然有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不难懂得书,深入浅出,管理大师德鲁克一再给我们看见,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并在书中重点阐述了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

一、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团队的目标,要通过组织来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组织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二、做好时间管理。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划分。

三、用人所长。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

四、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他的注意力,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经营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从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目标着手,审慎制定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组织内各人的专业学历、经历特长,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把握机遇,有胆有谋,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组织目标。

五、关注运营体系建设。达成目标要讲究方法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使组织内各人各负其责,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给予“危机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其浅显的道理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然而疏于思考或者懒得思考,逃避问题积压矛盾在,在问题积压至爆发时依然陷于推卸责任的桎梏不肯走出来,直至损害了自己挫败了组织。当学会管理后便是另一番天地,有效的管理成果是在问题集中爆发之前已被优秀的管理者所预见并采取了恰当有效的措施处理,危机长存,而化危机为机遇才是王道,所以我们有必要训练自己成为一个管理者,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者不一定要是企业的大bo,一个机关大头,和生活习惯一样把保证效率和质量溶于呼吸和血脉,遇事专注理性,做出正效应更多的决策,如是而已。也可以说,一个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不想碌碌无为、甘于落后者必然不断催促自己成为一个管理者,培养有效的管理思维,锻炼有效的管理能力,管理事业,管理人生。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是培养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燥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才能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要认真去读,要身体力行,必定会有新的新的收获。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不曾说、更不曾想到的理念,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读了作品后,我们可能会对某些情节产生疑惑。读后感可以将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准备了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1

我有幸听了xx老师的讲课——《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为必须先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再学会员工管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学习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并认识到了应该从自我心态管理和自我性格管理出发,通过确定工作目标,让工作更有计划性,并做到善始善终,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团队的目标,要通过团队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员工实现最终目标。

要实现目标,必须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思路,使每个人各负其责,发挥个人的长处,使其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让每个人都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员工,而是成了自己的管理者。这要求我们对员工做出客观评价并合理搭配,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流程配合,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工作。

团队中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合作,相当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属。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八面玲珑,而是出于真实的互助。用任何把戏去维持一个长期的人际关系是不现实的,真正的互惠互助才能有效保持。

单位的兴旺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期望,通过我们每个人学会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团结协作,合力多赢。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2

近日,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八章展开。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关问题,二到七章则针对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五点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题。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

一直以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德鲁克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的。

同样令我改观的还有德鲁克对管理者范围的限定。在书中作者将管理者的范畴扩大到了更宽的领域,不仅仅是企业,政府,军队,医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经理人,而是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他们可以下属众多,也可以没有下属,可以职位崇高,也可以职位低微,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管理者的传统理解,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而这五点,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

尽管德鲁克先生的五点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而且对于并未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实践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他对时间、发挥人的长处等方面的论述,仍然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是在时间方面,德鲁克先生强调了管理者的时间总是被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占据,而且职位越高,时间被占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虽然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不足的经历。而且很多时候,原本感觉时间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对此,我认为德鲁克先生的解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他告诉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时间的记录,认识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从而针对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德鲁克先生特别强调了要整块的运用时间,多数情况下,一些事情需要连续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写一份计划书,连续的3个小时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个30分钟,则可能毫无进展,我便常常范此类的错误,经常把几件事情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没完成又去进行另一项工作,而结果往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鲁克先生所讲,整块的运用时间,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3

今天看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本很多成功人士推荐的书,看起来却没有太深刻的感受,可能是我还没有到达看这本书的地位。

其中最产生共鸣的部分,就是书中所说的“对时间的管理”。上班以来,一直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尤其是在年底总结20__年一年的情况时,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做。每天下班回来也感觉时间匆匆溜走,做饭,吃饭,上网,还没来得及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就到了要睡觉的时候了。回想起来,每天晚上也就能看上两个完整的英语新闻,和朋友聊聊天,前段时间在网上种菜偷菜,现在回想确实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没有任何收获。很多时候也意识到自己正在浪费时间,却提不起精神去做该做的事情,感觉惰性又在侵蚀自己。书上说最好让别人帮忙记录自己的时间,我想如果真能找到一个人帮我记录时间,我一定会大吃一惊,自己曾经浪费的时间。

还有就是“要事优先”的原则,回想起来我总是无法掌握此原则,好像总是被周围的环境所牵制,尤其上班以后,闲的时候想静下心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如翻译资料、看书、学习,可是总是迫于办公室嘈杂的环境,无法静下心来。现在真的对此很烦恼,很多时候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明明很想做一件事情,却总是一再耽误。

另外书中提到“要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这一思想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工作中,这种思想可能会更让人容易得到满足,也更容易让人保持奋斗的激情。其实这句貌似口号的一句话,并不是告诉人们要多么无私,可能更多的是告诉人们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够保持一种激情,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至于其它更多关于如何管理方面的思想,我可能收获得不是很多,毕竟眼前我的首要任务是把自己先管理好。从现在起,应该严格给自己一个时间的限定,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进行,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还有保持好的心态,不要受外界环境所影响。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4

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以前也读过很多管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平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美国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我们国家的管理人员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借鉴的。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新闻,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代表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组织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日本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中国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西方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西方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习,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习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习,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习,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组织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牺牲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筹码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控制,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5

根据人力资源课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通过阅读总结,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做到:

一、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团队的目标,要通过组织来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组织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二、做好时间管理。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划分。

三、用人所长。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

四、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他的注意力,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经营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从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目标着手,审慎制定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组织内各人的专业学历、经历特长,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把握机遇,有胆有谋,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组织目标。

五、关注运营体系建设。达成目标要讲究方法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使组织内各人各负其责,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给予“危机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结合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关于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设置、激励政策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并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对日常工作进行了改进:

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强化时间管理和进度控制,时刻强调有效决策,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6

从开始学习“管理学”,我就借了这本书,可也是最近才艰难的将其读完。其中部分语言和论断总会让我很有感觉却理不出头绪。我有很努力的去读,去理解,可似乎读后的成效没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最终我在本书第二章中发现,其实我读书的方法完全是错误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个很没成效的时间管理者。但总之,我很佩服德鲁克这位管理学领域内“大师中的大师”。他这本六十年代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至今仍在给人们许多启发,真的堪称经典。今天,我只能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谈一谈我的感想。

“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在大多数人的定义中,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也就是说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这定义没错,但一个管理者若真想有所作为,想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一步并不是学会管理下属,而是要先学会管理好自己,使自己在工作中卓有成效,使自己的工作有效。我认为,书中提出的那些有关自我管理的方法其实对每一个人都适用,因为每个人也都是自己时间的管理者,每个人的工作也都需要卓有成效。

我想先从我自身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实现自我管理,我们学生应该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

高中生活是一板一眼,步步为营的。到大学的第一感觉便是混乱,没逻辑。似乎每天都很忙,有很多作业,社团有很多活动,整天早出晚归,可每天睡前总会感到忙了一天就好像啥也没干。其实大多数新生的生活都缺乏规划,更别说时间管理上的卓有成效了。高中时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被别人管理,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安排下循规蹈矩的生活,可此刻的我们,是自己时间的管理者,一分一秒都得自己掌握,因此,学会卓有成效就更加重要了。所以首先我们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且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那么我们学生应该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呢

第一,我们需要掌握好自己的时间,规划好自己的生活以至于未来。“有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而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事总是想起啥做啥,很少提前规划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是本着把该做的.作业做完,累了就看看电影,玩玩游戏的心态在生活,可我们也常常会完不成作业,电影游戏也没能尽兴。我们可能对未来很有想法,可却从没想过实现理想的具体步骤,也有些学生走在父母规划好的路上,一直被别人管理着。所以我想,我们的时间和生活应该在规划中进行。

我们的未来也应该在有条不紊的实现。因此,掌握时间就变得很重要。“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时间实际上怎么耗用的。”书中提到管理者应先按周期记录下自己时间的使用情况,然后消除那些浪费时间的活动来达到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对我们学生而言,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时间的提前规划,今天我可以支配的时间是多少,我所应该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我什么时间应该完成什么任务。书中提到一点让我颇有受益,“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必须集中他的自由时间。”我们做事需要的也是整块的时间,高度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去完成这一时段的任务。正如我需要一整块时间来完成这篇论文,而不是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将时间和任务分块,效率是会非常低下的。这也就是我开篇提到的我所犯的错误。

第二,我们应该学会要事优先。如今的我们习惯性的随性去做事,我们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有时甚至都牺牲了完成作业的时间。但对学生来说,学业应是第一位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是啊,在上一条规划时间的同时,我们应秉承要事优先的原则,集中整块的时间来做重要的事情。所以对任务完成的顺序,我们也应该做出具体的规划。

第三,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充分利用他人的长处。“有效的管理者对于本身的工作,要从长处出发,使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首先应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并充分学会扬长避短。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学有所用,同时在遇到自己的短肋时,也应该学会向他人需求帮助,充分利用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会提升完成的质量。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忘记过去,摆脱昨天。“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原则是要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我想这一点是每一个浙大学子都应该学会的,也是老师们在不断强调的。从高中时的佼佼者到此刻的芸芸众生,无论心理落差怎样大,我们都必须学会忘记,因为只有摆脱了过去,你才能以现在为起点全力以赴的前进。忘记过去的成就,现在才是起跑线,摆脱昨天,我们应该做的是超越自我,从此刻起卓有成效。

我想一本好书,会对你终身受益,你不同时期读,收获也会是不一样的。或许现在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还很浅显,但我想我还会拿起这本书精读,去品出更深的意味。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7

彼得·德鲁克是一个具有魔力的管理大师,每次读他的书,总是棒卷在手,思维顿开。虽然他的书我已经读了很多,有的已经读了数遍,甚至开了专门的培训讲题,比如眼前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20xx年11月,学校派我去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彼得。德鲁克去世一周年纪念论坛,与巨匠的作品对视,从此爱上,一发不可收拾。

和今天许多挂着管理大师名头的作者不同,彼得。德鲁克是一位深入企业实践、并基于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的实战型管理咨询者。避开艰深的术语,通俗易懂地传递管理者的实践,是这位现代管理之父著书的特点,在他的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管理模型和数据分析,有的只是一位长者、智者娓娓道来的.智慧分享。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真正的以第三方身份深入企业,以“影子”观察者的视角透视企业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尤其关注管理者的行为规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从多个案例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提炼升华,最终成书。

这和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企业家自己著书立说又有不同,企业家成功地经营了企业,便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固然很有借鉴意义,但由于身在其中,往往容易流于个体的经验主义,或禁不住地夸大些东西,掩盖些东西,让读者看到的总是被粉饰后的案例和观点。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著书立说39部,且几乎都成为了世界管理界的重量级畅销书,每一部书都是观点详实,通俗易懂。我最爱读、也是受其影响最深的有三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昨日整理书橱,再次翻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忍不住又脑洞大开,立刻将其部分观点融入到下周我即将开设的课程里,并辅以现实案例。

感谢大师,这才是真正的管理鸡汤。

附录: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管理者最有启发的几个观点

时间管理:卓有成效得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而往往从时间安排入手。他们并不是先做计划,而是先去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然后尽可能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把时间用在最能产生效率的重要的事情上。它包括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合并时间。

人员管理:如果企业管理人员10%以上的时间花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解决纠纷问题上,花在权力之争和对合作的质疑上,那就说明这个工作组里的人肯定是太多了,人们彼此侵犯,造成绩效阻碍,而不是实现绩效的手段。

管理者沟通:上级越是强行对下属灌输些什么,下属就越是可能听不到正确的信息。下属会选择自己愿意听的东西,而不是你说的东西。

重视贡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常问问自己:我对我所在的组织做了什么贡献?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卓有成效的承诺。没有这种承诺,一个人就会自欺欺人,欺骗他服务的组织,欺骗与他一起共事的同事。

自我管理:管理者集中金币得首要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放弃事情”得清单比“要做事情”的清单更重要。

以上当然不是本书的全部观点,若想完整学习,不妨亲自捧卷在手,与大师零距离对话。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8

彼得·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是在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上被屡屡提起的管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旧译《有效管理者》)就是其管理学名著之一。那会在学校昏暗的夹杂着腐烂的书的味道的图书馆某开架阅览室,在各种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间,发现了一本《有效管理者》的小册子。我读完颇受启发,对课堂学的管理学有了新认识,可惜的是很快随着大学生活的流逝淡出记忆了,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那个书名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那么几个名词。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院派的所谓管理学家们,把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组织效益或者管理者能力。而管理学只有放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才会发挥其作用。管理学科的学生,经常被认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管理实践的背景,从而只能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暂时不能活学活用。这种观点,也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很久后才认识到的。

如今再次打开这本书,就会和平时的工作结合起来,看到很多话能够感同身受,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反省。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开宗明义,是总纲。把这一章读懂了,基本就明白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后面的几章,都是对第一章的展开。

讲有效的管理者,就要定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而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

首先,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因为这是时代的呼唤。百年以来,世界从体力工作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工作时代,从单一组织形态发展到多组织形态。知识工作的不可衡量性与组织的复杂化,交融在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只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组织的效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

其实,对管理者来进行定义。什么是管理者?德鲁克提出,并非有了下属才叫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集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个说法拓展了管理者的范围,当然不用咬文嚼字的去给这个管理者下定义,而是要明白这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

第三,为什么管理者需要有效性?因为他们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埋没着他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改善,将使他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和成果。

1、他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2、他往往被眼前的事务困住,而无法高瞻远瞩,又或者原地踏步,拘泥于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

3、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无法发挥彼此的长处;

4、管理者更多的关注组织内部,而忽略外部的现实、趋势和变化。

第四,什么是有效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能,所以有效性不是给高大全的完人准备的,而是更专注于某一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实现了有效,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兴旺发达。有效性也不只是有效率,而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第五,卓有成效是如何实现的?有效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的一种习惯。

1、时间管理: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控制时间,系统工作。

2、成果导向: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没有成果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3、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

4、要事优先: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并坚守这个顺序。

5、有效决策。

好了,我们看到,第一章介绍了有效管理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定义了管理者和有效性,面对严峻的管理低效困境,提出了实现有效性的五个方面。后边几章,就会是详细的展开,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面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或者很深奥的东西。里面讲的都是在理论上可谓相当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容易混淆不清的道理。

比如说书中讲到“对于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职,调到适合他的岗位,这个管理者的责任”,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对于“没有功劳却有苦劳”的管理者网开一面;又比如说“管理者必须记录时间、善用时间、减少时间的浪费”,看似不值一提,但实践中管理人员没有做到卓有成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时间非常有限却未被充分利用”。

类似观点书中比比皆是,看似简单,做到却比较苦难,因此德鲁克把自己在企业调研中获得的经验,撰写成此书,对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进行系统性总结,通过一系列简单有效的步骤,引导管理者从毫无经验、摸索前行顺利过渡到不断创新、卓有成效。

当然本书中处处充满智慧,本篇读书笔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提及,因此我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观点总结如下,提醒自己加以借鉴,给自己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一、谁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书中所谓管理者是指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产生决策,并通过内部其他人员加以实施,从而改善对外部的输出,并从外部获取收益的人。可见管理者并非单单是处于管理者职位的人,至少还包括了组织性和技术性工作者。

然而如何衡量管理是否卓有成效书中写道:“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功的手段。我们既然不能增加资源的供给量,就应该设法增加资源的产出量。”但是卓有成效的量化标准是短期收益翻倍还是企业长期存在还是只要项目不失败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这是令人困惑的。也许是因为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也许是根本就不存在一个这样的标准,因为卓有成效本身含有主观的判断。

虽然没有标准,但是,德鲁克对于卓有成效应该从事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限定,那就是管理者必须面向未来,从事创新性活动,做出重要决策,使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例如以下3种活动:

产出直接成果,并通过组织将成果应用到外部,取得效益,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接班人。

二、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要做到卓有成效,就要珍惜时间、自我管理、有效决策、坚定执行。具体阐述如下:

减少浪费的时间:

1、不要让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学会谢绝、授权。

2、不要让自己浪费别人的时间。只做自己擅长的、重要的事。

3、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内部沟通时间。组织的规模要合适。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沟通,减少会议。

管理者首先是管好自己,产生了实践性知识,养成以下习惯,才能管好组织:

1、善用时间。

2、以终为始,为成果而工作。

3、善用长处,善于借势。

4、集中精力处理要事;

5、做有效的、正确的战略决策;

6、着眼于贡献。实现3个转变:由技术到观念;由机械性工作到分析方法;由效率到成果要避免使管理者陷于无效的4种陷阱:忙于别人的工作;忙于日常工作;管理决策执行不力;忙于内部事务,无暇关注外部趋势的变化。

要避免决策失误的陷阱,做到: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而不能只看到困难。化机会为挑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生产性。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要注重决策的有效性:

1、能区分情景属于规则还是例外。只进行创新性的重大决策。

2、有效的决策者遇到问题总是先假设该问题为“经常性”,致力于找出真正的问题,而非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

3、有效的决策必须满足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

4、有效的决策首先要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5、能有效地推行,落实谁来执行、如何执行等问题,并注重反馈。

要坚定执行,保障决策产生效果:

1、对于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职,调到适合他的岗位,这个管理者的责任。

2、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要坚持对过去的决策和计划进行检讨。任何计划若无法证明其确属有效及需要,便该立即放弃。

3、若要开拓一项新业务,则应该先删除一项现有业务,并将已证明是最有才干的人抽调出来负责,如此才能避免组织的膨胀;

4、推陈才能出新。我们的问题不是缺乏创新,而是缺乏创意的执行。如果人人都在为昨天的任务而忙碌,那么公司是无法创新的。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10

管理学一代宗师——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堪称经典著作。读过第一章就使人豁然开朗,领悟到“有效性应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因而激发起强烈的阅读兴趣。近日,认真学习、阅读了第二章,更是受益匪浅。

第二章讲的是“掌握自己的时间”。我们从小就背诵过很多名言警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但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的确没有静静地思考过,读了本章节感触颇多。其实,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而是将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作为起点,然后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自由运用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可见,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这三个步骤,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时间的供给,丝毫没有弹性。不管时间的需求有多大,供给绝不可能增加。时间的供需没有价格可以调节,也无法绘制边际效用曲线。而且,时间稍纵即逝,根本无法贮存。昨天的时间过去了,永远不再回来,所以,时间永远是最短缺的。

管理者如果要管好自己的时间,第一步就是记录其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形;第二个步骤就是要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我们先要将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尽可能将这类活动从时间表上排除出去。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人总有一种倾向,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认为许多事非躬亲不可。纵然是最有效的管理者,仍然免不了有许多不必要的和非生产性的工作。第三步是将可以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时间分割成许多段,等于没有时间。时间如果能集中,即使只有一个工作日的1/4,也足可办理几件大事。反之,零零碎碎的时间,纵然总数有4/3个工作日,也是毫无用处。

因此,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总而言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而分析自己的时间,也是系统地分析自己的工作,鉴别工作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认识自己的时间”,这是通向有效性的道路。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11

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我们的目标,那怎么才算是卓有成效呢?

大鹏认为,关于卓有成效,德鲁克主要强调了两点,那就是效率和效果,而这两点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德鲁克首先强调的是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组织规模的扩大,随时可能面临决策,参与决策的人在增多,决策的时效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决策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象德鲁克所说,“对工作效率问题再也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态度了,再也不能继续对其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了”。面对瞬时万变的市场,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企业将丧失良好的盈利机会,在投资市场就更加明显,象最近白银市场,如果投资者不能迅速作出决策,很可能在暴跌中血本无归。

除了效率,效果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效果包括两个方面:正确决策,如果决策错误,再有效率也没有用,甚至会加速企业的败亡。决策得到贯彻执行,即使决策正确且迅速,如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也无法称之为卓有成效。

那如果能让决策卓有成效?首先就是加快信息在企业中的传递速度,不要因为企业层级、部门分割,让过多的时间耗费在流转和扯皮中。其次,决策不能由个别人垄断,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决策专家队伍。第三,对决策流程进行梳理,明确对常规事项的处理流程和标准,对特殊事项的报告制度。这样才能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决策不要过分依赖于个人,从而降低决策风险。明确分工和授权,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让管理变得卓有成效。

读后感《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卓有成效的组织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