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书读书笔记 > 地图 > 红书读书笔记

红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红英阳光密码》读书笔记。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以下“《红英阳光密码》读书笔记”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红英阳光密码》读书笔记

《红英阳光密码》这本书是学校文化管理案例读本,所选案例都是来自北京海淀区红英小学。全书分为“红英·阳光教育”和“红英·阳光密码”上下两编。上编包括阳光教育的缘起、理念与实践;下编主要是对从密码之一“我能安静等待”到密码之二十“我快乐,我健康”共二十条密码的解读,展现了红英小学的师生风采和教育成就。书中展现的内容对中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红英小学位于海淀区西北部的城乡结合部地带,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仅6亩。学校曾先后获得“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先进学校”、“北京市科研先进校”等荣誉称号。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取“阳光普照万物”之意,提出“阳光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陈淑兰校长用形象的语言解释她所倡导的阳光教育:“我们的孩子情商好,智商也不差。只要我们努力教育,他们就会挺拔向上,吸收更多的阳光,茁壮成长。” 红英小学阳光教育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阳光密码”、“阳光俱乐部”、“倒金字塔”和“学生阳光社团”,这四者构成了学校阳光教育的主要特色,逐步形成了系列化的阳光教育模式。“阳光密码”除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监督,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学校将学习及实践中摸索出的良好行为习惯归纳为“细节决定成败50条”,提炼出“我能坚持到底”、“我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我是一个好伙伴”等“阳光密码20条”作为评价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告诉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行为密码,就能开启美好未来的大门。学校秉承“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阳光少年培养体系,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行为习惯、实践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是人类的阳光,它应该像太阳一样公正、透明,尊重一切生命,尊重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心灵。无论他来自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无论他聪慧还是愚笨,学校绝不厚此薄彼、冷暖各异。教育应该像太阳一样温暖、纯净而博大,将幸福之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灵。红英小学各种“阳光理念”办学的宗旨和“红英“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榜样作用,值得我们光耀认真学习与效仿。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红奶羊》读书笔记


《红奶羊》读书笔记

沈石溪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动物小说家。他写过许多许多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就是《红奶羊》。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只母狼产下了一只全身绒毛都黑乎乎的小狼仔,可是母狼因为流血过多而不幸身亡了。小狼仔因为浑身都是黑色的,所以狼爸爸就叫它“黑球”。黑球的妈妈已经去世了,但是黑球还小,连牙齿都没长出来呢,必须喝奶啊!这可怎么办呢?急的四处乱转的狼爸爸忽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去弄一只羊来!天哪!他居然要用羊奶来喂小黑球!不过,或许这也行的通。

狼爸爸真的抓了一只皮毛微显红色的母羊回来。 刚开始,红奶羊的态度非常冷淡,除了喂黑球羊奶,根本就不理睬这只小狼仔。可是,渐渐的,一个月,二个月过去了。黑球和红奶羊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这时候,狼爸爸的嫉妒心也越来越强了。终于,有一天,黑球可以不需要喝奶了,狼爸爸再也忍受不了红奶羊的存在了。正当它要咬死红奶羊的时候,猎人出现了。狼爸爸被打死了,红奶羊完全可以丢下黑球而离开。可是,毕竟相处了那么久,她不忍心啊!更何况,黑球还小,她相信一定能改变小黑球。就这样红奶羊开始让黑球吃草学羊叫,可黑球一点都不高兴!有一天,黑球居然还开始吃小动物了!失望的红奶羊决定把黑球从悬崖上推下去,可是,最终她还是舍不得和自己生活了那么久的黑球啊!于是,她悄悄的离开了。

几年后的一天,阳光很好,红奶羊悠闲的在吃草。突然,从草丛后面冒出了一雄一雌两只狼,它们迅速的向红奶羊扑去!就在雄狼要一口咬断红奶羊脖子的时候,它停了下来,果断的放弃了这次原本轻而易举的猎杀。原来,它就是黑球。黑球长大了,红奶羊老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母狼是感人的,为了给予黑球生命而牺牲了;雄狼是感人的,为了能让黑球存活下来,它忍受着吃羊的天性,整天看着红奶羊和小狼仔在一起;红奶羊更是感人的,她用自己的乳汁去抚养了一个自己敌人的孩子,在可以离开甚至杀死小狼仔的时候,红奶羊放弃了,我觉得这就是伟大的母爱!至于黑球,你觉得它让你感动了吗?

红豺读书笔记


红豺读书笔记

在生活中,豺和狼本是天敌,但在《红豺》故事中红豺火烧云却含辛茹苦地养育仇敌的遗孤——狼崽甜点心。它犹豫过,悔恨过,它无法逾越族群的对立;它仁慈过,割舍过,它无法忽视狼崽的依恋亲昵。刻毒的复仇火焰化成了柔情万端的舐犊悄深。为了挽救狼崽甜点心,它与猛兽搏斗,即使自己的实力或许不够与抗争蟒蛇,但它争取了,它咬紧牙关,下定决心,一番殊死搏斗,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其实火烧云并不需要保护狼崽甜点心,甜点心的生死和火烧云没有一点关系,但是它想起了狼崽对自己的依恋亲昵,这让火烧云心中对甜点心憧憬起了母亲对孩子的母爱,仿佛自己就是这母亲,保护它一切都是自己的责任。

这本书我看到,动物真挚的情感,动物没有一丝瑕疵的母爱。母爱是无限的,虽说是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种族,但母爱还是存在的。火烧云之所以养着甜点心,为它宁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是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这种力量就叫做母性。母性是最高的情感,是再野蛮,再残暴的动物都会拥有的东西。母性比血液还凝固,比生命还美丽,一切奇迹都源于母性,这是一种高贵的、动人的、美丽的、最强大的信念。高尚的母爱——火烧云用生命延续甜点心母爱之梦。

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涓涓的母爱如沥沥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一生,当我们走进学堂,拿起笔,记述爱的音符时,母爱是最真切的爱。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好似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好似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好似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好似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就是我们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生病中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看风筝飘然远去,听落叶轻轻哭泣,寻找飘坠天际的音符,还有,迎风奔跑的旋律,母爱……

春风再次吹绿了柳枝,风风雨雨十一个春秋悄然走过,蓦然回首,来时的路虽然坎坷不平,但因为有了妈妈的陪伴而显得弥足珍贵!风撩起我的长发,哼着一曲无言的歌曲不论艰难坎坷,也有欢笑哭泣紧握着妈妈的手,千万不要放弃,在妈妈心理的角落,是永远的梦想之地。

《达文西密码》读书笔记_600字


书名:达文西密码

作者:丹布朗

译者:尤传莉

出版者:时报文化出版

出版年月:二零零四年八月十二日

故事概要:

年高德劭的罗浮宫馆长贾克索尼耶赫遭人谋杀,尸体旁有他留下一连串令人困惑的密码。美国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柏兰登意外地卷入这起命案,它既要逃命也要找出凶手。在破案的过程中,兰登与苏菲发现了许多足以改写历史的重大秘密。虽然始终它们并没有找到锡安会千年来所守护的圣杯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尸骨,但命案总算是落幕了

佳句:

一、在现代的圣杯追随者自成世界的怪异圈子里,李奥纳多达文西始终是探求者最大的谜。他的艺术作品似乎急于吐露个秘密,然而不管秘密是甚么,都始终不见踪影。

二、当二个文化发生冲突,输家就被抹去,而赢家则写下史书──美化他们的动机,丑化被征服的对手。

读后心得: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到相当的震惊。一个世纪大秘密,被代代相传好几个世纪,而直到现在才被公诸于世。也许是我并不生长在基督教的社会里,所以才不能体会这些秘密被泄漏出去所造成的后果,然而,这些后果对教会的人来说,是多大的威胁与讽刺啊!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李伊提宾,是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他即使拄着拐杖,也能行动自如,当他得知苏菲手中握有藏密筒时,心中突起歹念,并与黑密一手策画,想抢夺藏密筒,早先一步得到圣杯,黑密万万想不到,当他们达成目标时,提宾敬不顾一切的杀了他,表面装成大善人,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达芬奇密码》读书笔记_哲学读书笔记300字


《达芬奇密码》一书中对宗教, 符号, 象征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对达芬奇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延伸,虽然是小说,但是我想Dan Brown 对基督教,符号学,艺术都有很深入的了解,Dan Brown,一个没有多大名气的惊悚小说作家,教师出身,先前有过三部作品,反应平平,在好手如云的西方畅销书界算是个新面孔。去年三月《达芬奇密码》出版后,一下子登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一时好评如潮。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既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悬疑,追捕等常规的畅销要素,又加进了大量艺术史、宗教史、象征学等文化佐料。令人惊叹的是,他把那些高级调味品洒得恰到好处,丝丝入味,与惊心动魄的故事完全融为一体。这可不是等闲的本领。

《达芬奇密码》读书笔记300字


《达芬奇密码》一书中对宗教,符号,象征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对达芬奇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延伸,虽然是小说,但是我想DanBrown对基督教,符号学,艺术都有很深入的了解,DanBrown,一个没有多大名气的惊悚小说作家,教师出身,先前有过三部作品,反应平平,在好手如云的西方畅销书界算是个新面孔。

去年三月《达芬奇密码》出版后,一下子登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一时好评如潮。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既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悬疑,追捕等常规的畅销要素,又加进了大量艺术史、宗教史、象征学等文化佐料。

令人惊叹的是,他把那些高级调味品洒得恰到好处,丝丝入味,与惊心动魄的故事完全融为一体。这可不是等闲的本领。

《破解幸福密码》读书笔记800字


最近,读了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一书,心中略有所感。

以前也看过毕淑敏的书,主要是小说,比如《血玲珑》《生生不息》等,感觉她虽然是写小说,却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一直执着于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破解幸福密码》这部书,更是直面人的心灵深处。在这部书中,毕淑敏以简洁清新的文笔,温暖的哲思,再加上富有情趣的小故事,把幸福的内涵解剖得淋漓尽致。

随着年岁逐增,我也在经常思索,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幸福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对于幸福会有不同的理解。毕淑敏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任何物质的东西。幸福就是我们的生命存在的理由。毕淑敏还说,长久以来,人们以为幸福就是物质。时至今日,如果没有爱情,有再多的配偶,都和幸福无关,因为人毕竟不是动物;有再多的金钱,也和幸福无关,因为幸福是一种精神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呢?毕淑敏说,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感。她说,目标感必定是某种崇高的东西,是在一己生命之外,对整个族群和更大范围内的他人有所帮助的期翼。

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一种具有崇高的目标感,能带来幸福感觉的事情。精心认真地备课,是很辛苦的,但是,当我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的喜爱与认同的时候,我就不再感觉到劳累,而是感觉到幸福。作为教师,能够做到像毕淑敏说的对他人有所帮助,所以这是一种距离幸福很近的职业。

毕淑敏所讲的目标感以及她所讲到的幸福的感觉,归结到一点,就是爱。在给学生讲授周国平的《面对苦难》这篇散文的时候,我就提到,什么能够给予我们战胜苦难的力量?什么能让我们体会到幸福?是爱。我们追求人类的幸福,这是大爱;我们追求个人家庭的幸福,这是小爱,不管是大爱还是小爱,所有幸福的感觉,都和爱有关。就像刀郎在《爱是你我》这首歌里所唱的:真心的爱的承诺/让我看到了阳光闪烁/爱拥抱着我/我能感觉到她的抚摸/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密码中的真情》读书笔记300字


今天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密码中的真情,是感动中国学生阅读书系的其中一个故事,这本书特别好看!

这篇故事讲述的是父女俩和银行卡的故事,那个女孩总是没心听爸爸说银行卡的密码,最后,她的爸爸妈妈死了以后,女孩才知道爸爸妈妈有多爱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到很感动,因为,爸爸总是耐心的告诉他的女儿银行卡密码,非常关心他的女儿,可是他女儿没有理会到爸爸的爱。最后,她爸爸妈妈死了,才知道爸爸有多爱她,但是,已经晚了,父母已经死了,没有办法跟父母道歉了,最后她修改了银行卡的密码,输入的数字是父母的忌日,来怀念她的父母。

父母平常关心我,爱我,保护我,但是,我没用理会爸爸妈妈的爱,只是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没有想过爸爸妈妈爱我。

我感觉这本书特别感人,我推荐给全班同学共读。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要改变课堂的现状,不仅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和关注课堂的人,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明晰的把握。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是为教育目标而存在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判定课堂品质的第一要素,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考得好。所以教师要力避只关注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逻辑却视若不见。这好比使学生拥有了一堆砖,学生却不得不忍受无屋可居的痛苦。

2、莫把课堂只当教学。

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样的课堂还能够有效地传承知识吗?教师可以把学生强制留在课堂中,但除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则无法让他们主动地听课或练习。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得对教师的课有兴趣。

3、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课堂的动与静本身,并不是评价课堂的标准,而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于课堂动与静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智慧的设计,而不能仅依靠其个人权威。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过程做到动静有序。

4、以学生为师。

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教师也以学生为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走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才会既愉快又有成就感。

5、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而不是以同事为友。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有两大好处:一是教师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这在心理上比向向同事学习更容易让人接受;二是教师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所以,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最大的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最佳的效益。

比照自身,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总是认为自己看了一些教学之类的书,总结了一些实际教法,也收集了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也进行过研究,但今天看了周教授的《课堂密码之序》,则让自己的内心更为羞愧了。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_大学读书笔记3000字


前一段时间,我买了一本新书,叫做《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是郭建龙。

说到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大部分人往往是不太清楚的,至多了解一下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而因为很多人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了解,也看不懂,进而会相信很多人所得出的简单粗暴的结论,这显然会误导大众。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这本书,采用的是回看历史的方法,全书系统讲述了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年里,中央帝国的财政状况、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回看历史,进而得出对今天有益的结论。

丘吉尔曾说,一个人能够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够看到多远的未来。所以我本人是很喜欢这样的著作的。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太多人喜欢看着现在谈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去仔细想一想,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仅仅是突然出现的吗?还是在历史里早就有过痕迹,甚至是在历史里早就出现过?

本书的作者坦言,研究历史的学者,大多数不懂经济;而研究经济的学者,大多数不懂历史。而极少数的既懂历史又懂经济的学者,往往又缺乏耐心去故纸堆、去史料库一篇又一篇地查阅史料,所在这些年来,像作者所著类型的书籍,在市面上并不多。

而作者显然认为,自己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缺,至少在作者看来,自己是既懂历史又懂经济,而且还能耐得住寂寞到故纸堆里去查阅史料。

在我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管中窥豹,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不知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研究经济的人才,还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撰写史书的人不愿意过多提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总之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里,似乎很少听到有人谈论古代的经济问题。

比如,当我们谈论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更加津津乐道的是秦国发动的一场又一场针对六国的战役,却很少有人了解,当秦国能够如此频繁地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背后,其经济状况和后勤保障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本书的作者将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秦朝到南北朝结束,隋朝到宋元,明朝到清朝。

在第一个阶段,即秦朝到南北朝里,中央帝国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和大臣试验了无数种方法,但是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困扰帝国的财政问题主要就是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而收支不平衡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开销过大,单纯依靠税收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皇帝的花销和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了。

在一个帝国建立之初,往往是机构简单,办公人员不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政府完全可以依靠税收来维持政府的运转。

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加长,政府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快速扩张的轨道,基本上执政几十年之后,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比最开始多上好几倍。

并非只有政府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不断膨胀,而是所有的组织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膨胀。但是作为企业,它会在自己已经过度膨胀的时候采取裁员等止损方式,或者是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但是显然政府是不会裁员,也不愿意破产,最终的结果就是政府总是想要从民间攫取更多的钱来维持政府运转。

在经济和技术都不发达的古代,政府能够收上来的税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土地税。但是天下土地就那么多,又受限于技术和官僚集团的执行力,往往也不能做到彻底清查土地,所以财政问题一直是政府所头疼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快速获得大量钱财的方法就诞生了:建立国营企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

汉代经过七十多年的休整,使得民间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已经无意在与匈奴进行和亲了,此时的汉武帝想的是,如何能够彻底消灭匈奴。

于是,经过准备,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除了对匈奴的战争以外,汉武帝还发动了很多其他的战争,在这里仅仅举最典型的对匈奴作战的例子。

战争开始没几年,汉初积累的钱财就消耗一空了,这大大出乎汉武帝的意料。对于从小衣食无忧的汉武帝来说,他是不知道艰苦岁月的艰辛的,所以在他掌权的时候,花钱如流水。

钱财没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朝廷上出现了一大批理财专家,也就是史书里写的「聚敛之臣」。

其实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史官去贬低这些善于理财的官员,因为他们只是在执行汉武帝的意志而已。在中国古代皇权体制下,只要是皇帝自己首先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问题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几乎不受任何约束,皇帝基本上可以做到在钱财上想咋花就咋花,而作为替皇帝「分忧」的臣子,除了尽量满足皇帝的需求以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道路。

这些善于搞钱的官员给汉武帝的建议就是,开办国营企业。具体来说,就是把盐和铁的生产销售经营权,全部都收归国家。

虽然很多人反对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但是汉武帝采纳了「盐铁专营」这个建议。

国家进行盐铁专营之后,财政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是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还是缺钱。

于是,汉武帝继续想办法弄钱,比如卖官鬻爵,比如鼓励人们举报有钱的大户等等。

短时间内,政府的收入大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民间经济受到了彻底的破坏。用一句《让子弹飞》里的台词形容就是:上任县长把税收到了2010年了,老百姓成穷鬼了。

没错,汉武帝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是他也彻底破坏了民间的经济和整个官场的风气,使得后世所有的接任者都只能不停地修补漏洞,而没有办法再做出根本性的变革。

对此,本书的作者痛心疾首,而同样的,很多学者对于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也持批评态度,认为汉武帝不如他的爷爷和父亲做得好。至少在他爷爷和父亲的统治下,民间的经济很发达,老百姓的日子很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

首先,在文景二帝统治期间,民间经济确实很发达。但是与之一同存在的是,民间的贫富差距极其悬殊。所以,所谓的民间经济发达,往往都是出现了大量的富豪,以及无数挣扎在底层的人民。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过大的贫富差距一定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最终整个国家都会为此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民间经济繁荣是好事,但是贫富差距过大是坏事,这两者必须尽可能地协调一致,找到一个平衡点。

然而,让无数统治者痛苦的是,这二者的平衡点极其难找。民间经济繁荣,往往就会拉大贫富差距;而缩小贫富差距,往往带来的是社会经济整体退步,甚至是共同贫穷。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2500字


前一段时间,我买了一本新书,叫做《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是郭建龙。

说到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大部分人往往是不太清楚的,至多了解一下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而因为很多人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了解,也看不懂,进而会相信很多人所得出的简单粗暴的结论,这显然会误导大众。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这本书,采用的是回看历史的方法,全书系统讲述了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年里,中央帝国的财政状况、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回看历史,进而得出对今天有益的结论。

丘吉尔曾说,一个人能够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够看到多远的未来。所以我本人是很喜欢这样的著作的。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太多人喜欢看着现在谈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去仔细想一想,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仅仅是突然出现的吗?还是在历史里早就有过痕迹,甚至是在历史里早就出现过?

本书的作者坦言,研究历史的学者,大多数不懂经济;而研究经济的学者,大多数不懂历史。而极少数的既懂历史又懂经济的学者,往往又缺乏耐心去故纸堆、去史料库一篇又一篇地查阅史料,所在这些年来,像作者所著类型的书籍,在市面上并不多。

而作者显然认为,自己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缺,至少在作者看来,自己是既懂历史又懂经济,而且还能耐得住寂寞到故纸堆里去查阅史料。

在我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管中窥豹,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不知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研究经济的人才,还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撰写史书的人不愿意过多提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总之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里,似乎很少听到有人谈论古代的经济问题。

比如,当我们谈论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更加津津乐道的是秦国发动的一场又一场针对六国的战役,却很少有人了解,当秦国能够如此频繁地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背后,其经济状况和后勤保障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本书的作者将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秦朝到南北朝结束,隋朝到宋元,明朝到清朝。

在第一个阶段,即秦朝到南北朝里,中央帝国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和大臣试验了无数种方法,但是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困扰帝国的财政问题主要就是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而收支不平衡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开销过大,单纯依靠税收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皇帝的花销和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了。

在一个帝国建立之初,往往是机构简单,办公人员不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政府完全可以依靠税收来维持政府的运转。

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加长,政府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快速扩张的轨道,基本上执政几十年之后,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比最开始多上好几倍。

并非只有政府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不断膨胀,而是所有的组织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膨胀。但是作为企业,它会在自己已经过度膨胀的时候采取裁员等止损方式,或者是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但是显然政府是不会裁员,也不愿意破产,最终的结果就是政府总是想要从民间攫取更多的钱来维持政府运转。

在经济和技术都不发达的古代,政府能够收上来的税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土地税。但是天下土地就那么多,又受限于技术和官僚集团的执行力,往往也不能做到彻底清查土地,所以财政问题一直是政府所头疼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快速获得大量钱财的方法就诞生了:建立国营企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

汉代经过七十多年的休整,使得民间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已经无意在与匈奴进行和亲了,此时的汉武帝想的是,如何能够彻底消灭匈奴。

于是,经过准备,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除了对匈奴的战争以外,汉武帝还发动了很多其他的战争,在这里仅仅举最典型的对匈奴作战的例子。

战争开始没几年,汉初积累的钱财就消耗一空了,这大大出乎汉武帝的意料。对于从小衣食无忧的汉武帝来说,他是不知道艰苦岁月的艰辛的,所以在他掌权的时候,花钱如流水。

钱财没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朝廷上出现了一大批理财专家,也就是史书里写的「聚敛之臣」。

其实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史官去贬低这些善于理财的官员,因为他们只是在执行汉武帝的意志而已。在中国古代皇权体制下,只要是皇帝自己首先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问题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几乎不受任何约束,皇帝基本上可以做到在钱财上想咋花就咋花,而作为替皇帝「分忧」的臣子,除了尽量满足皇帝的需求以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道路。

这些善于搞钱的官员给汉武帝的建议就是,开办国营企业。具体来说,就是把盐和铁的生产销售经营权,全部都收归国家。

虽然很多人反对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但是汉武帝采纳了「盐铁专营」这个建议。

国家进行盐铁专营之后,财政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是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还是缺钱。

于是,汉武帝继续想办法弄钱,比如卖官鬻爵,比如鼓励人们举报有钱的大户等等。

短时间内,政府的收入大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民间经济受到了彻底的破坏。用一句《让子弹飞》里的台词形容就是:上任县长把税收到了2010年了,老百姓成穷鬼了。

没错,汉武帝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是他也彻底破坏了民间的经济和整个官场的风气,使得后世所有的接任者都只能不停地修补漏洞,而没有办法再做出根本性的变革。

对此,本书的作者痛心疾首,而同样的,很多学者对于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也持批评态度,认为汉武帝不如他的爷爷和父亲做得好。至少在他爷爷和父亲的统治下,民间的经济很发达,老百姓的日子很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

首先,在文景二帝统治期间,民间经济确实很发达。但是与之一同存在的是,民间的贫富差距极其悬殊。所以,所谓的民间经济发达,往往都是出现了大量的富豪,以及无数挣扎在底层的人民。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过大的贫富差距一定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最终整个国家都会为此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民间经济繁荣是好事,但是贫富差距过大是坏事,这两者必须尽可能地协调一致,找到一个平衡点。

然而,让无数统治者痛苦的是,这二者的平衡点极其难找。民间经济繁荣,往往就会拉大贫富差距;而缩小贫富差距,往往带来的是社会经济整体退步,甚至是共同贫穷。

让心灵洒满阳光读书笔记


让心灵洒满阳光读书笔记

学期之初,领导给我们每位新教师发了一本《让心灵洒满阳光》,这是永嘉县陈建仁老师所着。从这本书中,让我明白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教师。

爱学生,就要从包容开始。包容,心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要求,班主任的包容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而且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师、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因此,对于学生,我应该用一颗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尤其是他们不足的地方,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而是用一种较缓和地、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的去和他们沟通,达到一种春风化细雨的效果。我非常欣赏陈建仁老师在书中的观点:多用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不能总盯着缺点看。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我相信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更信服老师,从而也会走上我所期盼的那条路。

把教室还给学生,因为教室是学生的避风港。老师不用每时每刻盯着学生的一言一行,甚至偷偷站在教室后门观察学生的行为,这样不仅让学生累,也会让老师更累,并且很有可能收不到意想中的结果,因此可以将教室还给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这样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而老师只要把握住其中的大方向即可。以前我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安安静静的教室才能体现一位教师的管理能力,是一位教师的成功体现。哪知在阅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过于安静的教室并不能体现教师真正成功,这只说明了班级的学生都很害怕这位教师,即使取得非常理想的书面成绩,但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却隔得很远。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因为这个才是学生以后走上社会道路用到最多的地方,也是他们以后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尽量让学生释放天性,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在活泼的学生和班级的掌控中做到游刃有余。

合理的治教,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用。学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殿堂。陈老师的开学几个一:一个文明礼仪作业、一篇周记、开学第一节始业教育课、布置好第一个教师节任务、给学生家长发第一个短信、精心设计给学生打一个电话,从陈老师做的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同时也加强了与学生父母之间的交流。管理学生,陈老师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首先班级竞选出责任心强的班干部,然后再其他学生的共同帮助下实现自治,这实在是一个好方法。当然,要成功的班级自治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我也会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健康和谐的班级,会让他们的梦想最终展翅飞翔。班级,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地方,因此班主任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集体。班主任当然应该要管理班级,但是也要有一个度,不能过分的参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就像郑立平老师说的:“教师首先是个教育者,其次才是管理者,而且管理必须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是为教育服务的。”班级管理中,除了“管”,更多的还是“理”——教育。只有在与学生沟通恰当的基础上,学生才会信任你、亲近你,这样才能更好的理顺一个班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能够管好自己,也能够管好班级,假如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中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际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家校联系,会事半功倍。学生,除了在学校之外,在家的时间是最多的,而且与父母的接触也是最长久的,同时,父母也是他们的启蒙老师。毋庸置疑,家长的角色极其重要。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通过双方面的努力,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这也是班主任和父母都愿意看到的。

感谢《让心灵洒满阳光》这本书,让我在刚走上教师这条路上时就给了我正确的指领,避免了很多弯路,同时也让我明确了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老师。不断奉献,关爱学生,用爱包容学生的错失,在他们成长的路上添砖加瓦,而且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我知道在这条路上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拼搏,一定会在这条宽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越走越好!

高慎英《有效教学论》读书笔记(一)


本书的基本追求之四:直接关注教师如何有效地备课、讲授、提问、激励等日常教学行为。本书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问、如何有效地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主动学习,尤其努力叙说。

本书的基本追求之五:努力比较完整地介绍和分析近现代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新理念”,使读者能够因此而大体了解“国际教育新理念”以及“世界教育改革”的面貌。这也使本书更多地显示为“教学改革论”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体系”严谨的“教学论”。

本书的基本追求之六:倡导“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将“有效教师”的基本使命定位在“为学生提供足够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课程物质资源自然重要,课程人力资源(或课程精神资源)亦不可怠慢。教师能否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志于由“经验教学”向“反思教学”的转变。

何以谈论“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

不为别的,只为“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思想)。[2]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作为一个教学论的概念被提出来虽然是晚近的事情,[3]但我们宁愿在更宽泛意义上使用“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成为学校教育以及相关研究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实践和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并逐渐形成关于“有效教学”的体系,可称之为“有效教学论”。

“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20世纪60年代以前,“有效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明确的关注,但并不意味人们不看重学校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现代教学论可以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

从夸美纽斯开始,“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可视为“有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

“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对具有某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的依赖,否则“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就很难长久地维持。这正是自从“班级教学”产生以来,人们不懈地寻找“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的缘由。

夸美纽斯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后来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

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

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达文西密码》读书笔记_五年级读书笔记600字


《达文西密码》读书笔记_五年级读书笔记600字

书名:达文西密码

作者:丹布朗

译者:尤传莉

出版者:时报文化出版

出版年月:二零零四年八月十二日

故事概要:

年高德劭的罗浮宫馆长贾克索尼耶赫遭人谋杀,尸体旁有他留下一连串令人困惑的密码。美国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柏兰登意外地卷入这起命案,它既要逃命也要找出凶手。在破案的过程中,兰登与苏菲发现了许多足以改写历史的重大秘密。虽然始终它们并没有找到锡安会千年来所守护的圣杯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尸骨,但命案总算是落幕了

佳句:

一、在现代的圣杯追随者自成世界的怪异圈子里,李奥纳多达文西始终是探求者最大的谜。他的艺术作品似乎急于吐露个秘密,然而不管秘密是甚么,都始终不见踪影。

二、当二个文化发生冲突,输家就被抹去,而赢家则写下史书──美化他们的动机,丑化被征服的对手。

读后心得: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到相当的震惊。一个世纪大秘密,被代代相传好几个世纪,而直到现在才被公诸于世。也许是我并不生长在基督教的社会里,所以才不能体会这些秘密被泄漏出去所造成的后果,然而,这些后果对教会的人来说,是多大的威胁与讽刺啊!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李伊提宾,是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他即使拄着拐杖,也能行动自如,当他得知苏菲手中握有藏密筒时,心中突起歹念,并与黑密一手策画,想抢夺藏密筒,早先一步得到圣杯,黑密万万想不到,当他们达成目标时,提宾敬不顾一切的杀了他,表面装成大善人,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高慎英《有效教学论》读书笔记(二)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比如有效“讲授”和“提问”。

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什么是一个有效教师?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3000字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3000字

前一段时间,我买了一本新书,叫做《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是郭建龙。

说到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大部分人往往是不太清楚的,至多了解一下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而因为很多人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了解,也看不懂,进而会相信很多人所得出的简单粗暴的结论,这显然会误导大众。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这本书,采用的是回看历史的方法,全书系统讲述了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年里,中央帝国的财政状况、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回看历史,进而得出对今天有益的结论。

丘吉尔曾说,一个人能够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够看到多远的未来。所以我本人是很喜欢这样的著作的。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太多人喜欢看着现在谈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去仔细想一想,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仅仅是突然出现的吗?还是在历史里早就有过痕迹,甚至是在历史里早就出现过?

本书的作者坦言,研究历史的学者,大多数不懂经济;而研究经济的学者,大多数不懂历史。而极少数的既懂历史又懂经济的学者,往往又缺乏耐心去故纸堆、去史料库一篇又一篇地查阅史料,所在这些年来,像作者所著类型的书籍,在市面上并不多。

而作者显然认为,自己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缺,至少在作者看来,自己是既懂历史又懂经济,而且还能耐得住寂寞到故纸堆里去查阅史料。

在我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管中窥豹,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不知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研究经济的人才,还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撰写史书的人不愿意过多提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总之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里,似乎很少听到有人谈论古代的经济问题。

比如,当我们谈论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更加津津乐道的是秦国发动的一场又一场针对六国的战役,却很少有人了解,当秦国能够如此频繁地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背后,其经济状况和后勤保障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本书的作者将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秦朝到南北朝结束,隋朝到宋元,明朝到清朝。

在第一个阶段,即秦朝到南北朝里,中央帝国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和大臣试验了无数种方法,但是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困扰帝国的财政问题主要就是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而收支不平衡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开销过大,单纯依靠税收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皇帝的花销和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了。

在一个帝国建立之初,往往是机构简单,办公人员不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政府完全可以依靠税收来维持政府的运转。

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加长,政府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快速扩张的轨道,基本上执政几十年之后,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比最开始多上好几倍。

并非只有政府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不断膨胀,而是所有的组织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膨胀。但是作为企业,它会在自己已经过度膨胀的时候采取裁员等止损方式,或者是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但是显然政府是不会裁员,也不愿意破产,最终的结果就是政府总是想要从民间攫取更多的钱来维持政府运转。

在经济和技术都不发达的古代,政府能够收上来的税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土地税。但是天下土地就那么多,又受限于技术和官僚集团的执行力,往往也不能做到彻底清查土地,所以财政问题一直是政府所头疼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快速获得大量钱财的方法就诞生了:建立国营企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

汉代经过七十多年的休整,使得民间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已经无意在与匈奴进行和亲了,此时的汉武帝想的是,如何能够彻底消灭匈奴。

于是,经过准备,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除了对匈奴的战争以外,汉武帝还发动了很多其他的战争,在这里仅仅举最典型的对匈奴作战的例子。

战争开始没几年,汉初积累的钱财就消耗一空了,这大大出乎汉武帝的意料。对于从小衣食无忧的汉武帝来说,他是不知道艰苦岁月的艰辛的,所以在他掌权的时候,花钱如流水。

钱财没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朝廷上出现了一大批理财专家,也就是史书里写的「聚敛之臣」。

其实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史官去贬低这些善于理财的官员,因为他们只是在执行汉武帝的意志而已。在中国古代皇权体制下,只要是皇帝自己首先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问题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几乎不受任何约束,皇帝基本上m.i1766.com可以做到在钱财上想咋花就咋花,而作为替皇帝「分忧」的臣子,除了尽量满足皇帝的需求以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道路。

这些善于搞钱的官员给汉武帝的建议就是,开办国营企业。具体来说,就是把盐和铁的生产销售经营权,全部都收归国家。

虽然很多人反对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但是汉武帝采纳了「盐铁专营」这个建议。

国家进行盐铁专营之后,财政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是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还是缺钱。

于是,汉武帝继续想办法弄钱,比如卖官鬻爵,比如鼓励人们举报有钱的大户等等。

短时间内,政府的收入大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民间经济受到了彻底的破坏。用一句《让子弹飞》里的台词形容就是:上任县长把税收到了2010年了,老百姓成穷鬼了。

没错,汉武帝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是他也彻底破坏了民间的经济和整个官场的风气,使得后世所有的接任者都只能不停地修补漏洞,而没有办法再做出根本性的变革。

对此,本书的作者痛心疾首,而同样的,很多学者对于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也持批评态度,认为汉武帝不如他的爷爷和父亲做得好。至少在他爷爷和父亲的统治下,民间的经济很发达,老百姓的日子很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

首先,在文景二帝统治期间,民间经济确实很发达。但是与之一同存在的是,民间的贫富差距极其悬殊。所以,所谓的民间经济发达,往往都是出现了大量的富豪,以及无数挣扎在底层的人民。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过大的贫富差距一定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最终整个国家都会为此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民间经济繁荣是好事,但是贫富差距过大是坏事,这两者必须尽可能地协调一致,找到一个平衡点。

然而,让无数统治者痛苦的是,这二者的平衡点极其难找。民间经济繁荣,往往就会拉大贫富差距;而缩小贫富差距,往往带来的是社会经济整体退步,甚至是共同贫穷。

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储大拿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红英阳光密码》读书笔记”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红书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