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000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小练笔。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小练笔”,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震来了, 随着轰的一声,学生阿曼达和他的14名同学都被埋在了废墟下。

一名同学问:“怎么办,我们还能活着出去吗?”,听到这句话,有几个女孩子马上就哭了,其他的人也都默不作声,这时的大家又害怕又沮丧。

阿曼达其实自己也很害怕,他也沉默了好一会儿,感觉自己的脑子空空的,这时他想到了爸爸,想起了爸爸常跟他说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于是他鼓起勇气安慰同学们说:“大家不用怕,只要我们的家长还活着,就会来救我们;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会来救大家的,我们不要放弃,要坚持住!”

可是几乎没有人相信阿曼达说的话,有的人还说:“阿曼达,你就别自欺欺人了,承认这个事实吧,你爸爸救不出我们的。”话音刚落,又是一片抽泣声。阿曼达坚定的回答说“不会的,爸爸一定会来!”说完便走到一块松动的木板前,开始挖掘,同学们见状也纷纷上前帮忙。

这时的阿曼达坚定了很多,他仿佛看到了爸爸就在废墟外等着他,他要继续挖下去,他要和爸爸在一起!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练笔读后感600字


在这一册书中有二十几篇课文。可在这儿二十几篇中,最令我难忘的一篇课文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妻子就去学校寻找儿子。中途还有许多父母急匆匆的赶来,可痛哭过后就离开了。只有这位父亲在接着挖,他不听旁人劝阻,坚持要找儿子。最后,在他奋不顾身,坚持不懈的时间里,终于找到了儿子,并救了其他14名同学。

每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情不自禁的泪眼朦胧。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父亲为了救孩子,奋不顾身。还体现出了时间的漫长。

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一件事:在我5岁那年,我们一家4口去焦作逛。回家的路上很不幸,下起了大雨,好像老天爷把巨盆里清凉如冰的水打翻了一样。当时我们坐的是公交车,到离家还有1条路的时候,司机让我们下了车。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还没有伞。我们穿的都很单薄,冻得直发抖。爸爸想到了一个办法:去小店借几张油纸披身上。我们立即按照爸爸说的去做。由于油纸不够,只够三个人用。所以只让我、妹妹和妈妈披上了,爸爸冒雨走。会到家后,我们个个都成了落汤鸡,赶紧钻进了被窝。爸爸立刻就感冒了

一想起这件事,我的心就直痛。感觉父爱是多么的伟大!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照顾我们。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这是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读懂了亲情的真谛,血浓如水的亲情无私而伟大。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孝敬他们!!!

地震中的父与子


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我读后非常感动。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吃的,喝的,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金家街第三小学 李致学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地震中的父与子》。

内容是:有一次,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了妻子,奔向儿子的学校,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堆废墟。这位父亲十分伤心,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挖起来,别人阻挡他,他也一直挖,他相信儿子还活着,但别人以为他伤心过度快要疯了。他挖呀挖,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当他挖到第38小时时,他突然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同时,里面还有十几个孩子。最后,这对伟大的父与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个事情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相互信任的重要和父爱的伟大!

如果,这对父与子不互相信任,后果会是多么悲惨。可能会饿死,渴死,闷死,被当作垃圾丢进垃圾场......,后果不堪设想!

信任是多么伟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之间、亲人之间都是要互相信任的。

我在这件事情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位父亲坚定地挖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这使我惊叹不已,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这到底是什么力量?

啊!我知道了。

这是父爱和信任的力量,那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每当我读这篇文章时,我都深深感动着。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书是我们成长的阶梯,是我们生活的营养品,《十万个为什么》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的知识;《一千零一夜》让我们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许多古代个个英雄好汉,在这么多的书籍里,其中有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令我流连忘返,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发生在一九九四年美国洛杉矶的一次8.2级的特大地震的故事,这场地震在短短的四分钟的时间里,夺走了三十多万人的生命,并把整个洛杉矶夷为平地。其中,有一位父亲把自己的妻子安顿好后,突然想起了自己对儿子的诺言: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永远都会在你身边。所以努力寻找自己的儿子,他看学校已变成一片废墟,他凭着每天送儿子上学的必经之路,努力回忆着,终于在那幢建筑物后面找到了教室。有些家长来到这,便失声痛哭,随后就离去了,而那位父亲却一个个在那里挖掘自己的儿子,他挖了八个小时,十二个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个小时,三十八个小时,终于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下找到了自己的儿子,并且救出了那十三个小伙伴。

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父亲为了坚守诺言,不顾自己的安危,努力寻找自己的儿子,最后终于得到了成功。我感慨于其中深深的父子情。

父亲与儿子这种浓厚的情感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父亲一个人在废墟中整整挖了三十八个小时,而那里不是青青草原,也不是安全地带。父亲他用自己的双手救出了儿子。他不顾时间有多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救出自己的儿子。”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爱自己的儿子。然而,他的儿子现在不是闲着的,而是努力的活下去,他信赖自己的父亲。当寒冷时,父亲就是他心里的一团火;当感到黑暗时,父亲就是他的一盏灯;当他饥饿时,父亲就是他精神的食粮,正是因为这种浓浓的父子情,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联想了汶川大地震中的母子情。那位伟大的母亲不顾自己的安危,用瘦小的身躯救出了自己刚满三个月的儿子。救援人们发现他时,她正安然入睡,救援人员从她的襁褓中找出了手机,发现了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得妈妈永远爱你。”这短短的几个字打动了在场的个个工作人员,这就是母爱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让这个才三个月大的孩子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场灾难,创造了又一个神话。

人间有多少灾难,随时会夺去人类脆弱的生命,但是人间有如光般强烈,灯般温暖的父母情,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情,便创造了奇迹和神话。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范文)


今天早上,我在学校图书室里看了一本书《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原本以为父爱比母爱还要渺小,可是我看了这本书后才明白,原来父爱和母爱都一样伟大,只是母亲对我们百般温柔,从中我们对母亲产生依赖,而父亲对我们有许些严厉,这样我们对父亲就有些许厌恶感。

父亲虽然是有些严厉,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父亲这样做是为了谁。

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一场大地震,在4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就几乎有30万人受到伤害。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爱人后,飞奔到儿子教室。到了儿子的教室,3层的教学楼变成了一座废墟,父亲在找不到孩子的情况下非常着急,不断地喊儿子的名字,不断地挖废墟,很多人都劝他没希望可是他不信,依旧坚信儿子还活着,心中想着儿子在等我。

我们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大约过了几个小时,那位父亲在教室的一角找到了他的儿子,同样被困的除了儿子还有14个同学。经过几分钟的救援几个孩子获救,这对父子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这篇短文让我彻彻底底明白父爱如山,母爱如河的道理,也明白了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束花可以见证爱与被爱的道理。在这里我向全天下的爸爸妈妈致敬,感谢您们辛劳的付出,将一粒种子转变参天大树!

父爱,不挑长相,父爱不管春、夏、秋、冬,父爱是那么坚强,是那么伟大!父亲母亲是个多么神圣的名称。

文章里爸爸依旧坚信儿子还活着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全天下的父亲,我们为您骄傲,为您自豪!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你们致敬。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小练笔”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