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达尔文传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达尔文传有感800字

读达尔文传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读《奥尔索》有感。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读《奥尔索》有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敬扬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奥尔索》这篇文章。奥尔索是一个力大无比,凶猛如狮子般的人,而珍尼则是最美丽的小女孩。

他们同出一个马戏班,基尔什班主为了夸大他班里的节目,好让人们都来观看,海报上写出了奥尔索表演节目的精彩性。他自己拿出了压轴名戏,亲自赶狮子表演,让奥尔索和大力士摔跤,珍尼可和所有美女比美。可以看出基尔什的野心和贪婪性有多高。

就是这样一个“鞭子大王”排练的时候和狮子战斗的节目失败了,那只被他宣称是非洲最凶猛的狮子早已不再凶猛,曾经的草原之王,在长时间的训导后,早已磨灭了当年的野性。何况它年纪已老,毛都掉光了,且根本没有要攻击人的意思。无论基尔什怎么打它,它都不发怒,反尔向笼子里躲,观众当然特失望。然而,恰巧的是,他正看到奥尔索和珍尼正在说笑,生气的基尔什猛地鞭打着奥尔索,就象是在打他驯养的野兽一般。不知打了多少下,珍尼看到眼里,心疼奥尔索被打成那个样子,在训练马术时倒了下来……

在珍尼被打之后,奥尔索终于也象狮子般凶猛,打倒了前来救驾的人群,两个同命相连的人象野兽冲出笼子般,跑向了两人个年青人向往的地方----森林深处。碰巧,遇到了一位老者,求了他们,老人在荒野生活多年,已经很久没看到人了,见到奥尔索和珍尼,自然是倍感亲切---至此后,三人一起生活,从未有过其他人来打扰。

读完这篇故事,我体会到:奥尔索和珍尼向往幸福和自由的决心是那么美好与真诚。也体现了基尔什的贪婪和凶狠,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叙利奥有感500字


自从我读了《叙利奥》这篇课文后,让我的心百感交集、激动不已。

叙利奥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黑头发、白皮肤的小孩,他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孩子,爸爸希望他长大能赚钱养活全家人,因此,父亲爱他、很疼他、很关心他。叙利奥一家还有父母和几个比他小的儿女,一家过着清苦的生活。父亲为了让一家人能幸福的生活,白天去修铁路,晚上答应书店写各个客户的签条。因为劳累过度,头发也白了。叙利奥觉得他身为这一家的一员,有责任帮助父亲抄签条,所以他在晚上12点钟父亲睡觉后偷偷地起来帮父亲抄(因为父亲不想让叙利奥分心,想让他能好好学习,养活一家人。所以才偷偷地帮他父亲抄)。

叙利奥帮父亲抄签条一个月了,晚上没睡过整夜觉,很疲劳,经常打旽。但是他的疲劳换来了六元七角四分钱。

但叙利奥熬不住了,做功课时居然趴在桌子上睡觉。父亲看见叙利奥这种表现,实在很失望。想他以后也没什么出息,就不理睬他了。叙利奥心里痛不欲生,但他还是一直偷偷帮父亲抄签条。

一天晚上,父亲一切都明白了,心中充满了懊悔......

叙利奥真了不起,他居然如此懂事,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四个月都没有睡过一次整夜觉。不管是父亲冤枉了他,他没有倒下来,还一直努力为父亲减轻重担,这么伟大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想想我们自己,娇生惯养,不知道父母为了养活我们一家人,在外头努力地工作呢!我们却一点也不在乎,想起来也感到惭愧呀!

叙利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引以为荣啊!

读玛蒂尔达有感400字:读《玛蒂尔达》有感


自从读了罗尔德达尔的绘本,我就按捺不住了,今天我就为达尔介绍一本书《玛蒂尔达》!主要人物有:玛蒂尔达、亨尼小姐、特朗奇布尔校长、沃姆伍德先生和太太。

沃姆伍德先生家很有钱(也是玛蒂尔达家),可是他的有钱是卖黑车赚到的,玛蒂尔达想阻止他,因为不久,他就即将去坐牢了。可是他爸爸太贪心太狂妄了,玛蒂尔达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阻止爸爸,以免使他面临坐牢的境界,可是没有用。于是她准备惩罚这狂妄的人,玛蒂尔达心里只有愤怒的理想

在学校发生了两个奇迹,一、玛蒂尔达可以用眼睛操控任何东西而且还把特朗奇布尔校长吓了一大跳。二、她在上课用眼睛把一支粉笔悬起来写了:阿尔莎,我是马格纳斯,你还是相信吧。把我的珍妮的房子还给她,离开这里,如果你不听,一定会来杀你,就像你杀我一样,时刻盯住你!!!校长从明天就消失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因为特朗奇布尔校长性格残忍,比如一个小女孩,头发被校长从两个长辫子变成了蘑菇头)

最后沃姆伍德先生和太太被发现卖的是黑车逃到了西班牙,亨尼小姐和玛蒂尔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李尔王》有感


这些天我在世界文学名著上看到一个名叫《李尔王》故事。让我来把故事说给你们听吧:

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都讨厌这个国王,唯独小女儿爱国王。一天,国王把三个女儿叫到自己身边,对她们说:我的女儿啊,我今天要知道谁最爱我,我就分领土给她。大女儿和二女儿听了,特别想得到领土。大女儿对国王说:父王,我将永远爱您,我爱您爱得比我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国王听了,认为是真的,就把一大块领土分给了大女儿。二女儿对国王说:父王,我要是没了您,我每天睡觉都睡不好。国王听了,信以为真,又将一大块领土分给了二女儿。到小女儿了,小女儿知道姐姐们是花言巧语,即使对父王说了,父王又怎么会相信呢?小女儿没有说好听的话给父王听,国王就认为小女儿不爱自己,所以没分给她领土,又把小女儿赶出去。

国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为了争夺王位,把老国王赶了出去,老国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甜言蜜语都是假的!小女儿才是真心的爱我,是一个诚实的人。老国去找小女儿,觉得自己都很难面对她。

国王要收回自己的国家,小女儿带着自己的军队,和父王一起向两个姐姐发起了征讨,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两个姐姐对处斩了,可是小女儿也在战斗中负伤,永远的离开了。

老国王伤心极了,也去世了。

恩恩怨怨结束了,这个国家又安宁了下来。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人不能做坏事,不能贪心,要不然会受到惩罚的;也不能光听好听的话,而不去认真思考,要看清事情的本质。做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读《出走的泰奥》有感4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出走的泰奥》一书,书中主要讲了泰奥厌倦了家庭的吵吵闹闹,虽然他的老师佩尔希夫人能理解他,有心事他也能向天花板上的小人儿倾诉;可是他还是决定离开这里所有的一切。他把书包往教室外面的大柜子里一塞,出走了于是离家出走……

他在汽车的肚子底下和树林中吓人的小木屋里过夜,他认识了慈爱的经营欢乐转盘的的安安老爸、好心的货车司机凯玛尔、大方的皮特,也被一个倒卖汽车的犯罪团伙幽禁在一个黑暗的阁楼上……所幸的是,这一切都如恶梦一般过去了。

安安爸爸的一句话我永远记在心中,葡萄酒并不全是甜的,生活尤其是这样。是的在人生中,你会经历许多酸甜苦辣,坑坑洼洼无处不在,虽然会有许多波折,但只要你坚信我会成功,不气馁,一场风雨过后将是晴天。

看了这句话,我有了许多感悟,懂得在失败上努力爬起,再找找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我以后要怎样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虽然泰奥出走的原因和想法我可以理解,但他知道吗他的爸爸妈妈因为他的第一次出走操碎了心,他自己也为他的出走付出了代价,值吗?我不要学习他,就算父母再吵,你也可以找他们谈一谈呀,为什么不能沟通一下呢,不要因为一时之气做出这样错误的决定,我们要理解他们。

读《出走的泰奥》有感500字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出走的泰奥》。一开始读的时候,看到书名我就很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题目?泰奥为什么要出走?什么原因使他出走?他出走后回家了还是没回家?……一大串问题使我快速地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真好看!

书中细细地描述了泰奥的两次出走。有时我也为他担心他会不会饿死或渴死呢?而且他出走时最多只带了二十六马克,它万一钱不够花了呢?我觉得泰奥很傻,不就是家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吗?又怎么样?我和他的生活真的差不到哪里去,我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因为我的学习跟我吵,为什么我活得这么好、这么开心,而他却要离家出走呢?我有时也会因为不愿意写作业被父母吵、打得很烦,忍一忍不就行了吗?泰奥,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出走,我长这么大,就算再烦,也从来不会离家出走的,而且连这种念头都从来没有过!你真的不怕出走时遇到坏人吗?还好,你碰到的人并不完全是坏人,如安安老爸、凯玛尔,如果有脑子的人,他们就会想:“既然是好人,那么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总不会是对自己不好的。”那你为什么不听劝呢?他们两个已经多少次告诉你,要尽早回家,别做傻事,这样对你没好处,唉……你自己想想吧!

泰奥,虽然你回家了,但是我告诉你,一般正常儿童是不会离家出走的,至于你的所作所为,我感到奇怪。

读《寻找奥兹国》有感600字


直至今天,我才真正接触到了这本弗兰克·鲍姆的《寻找奥兹国》。虽然之前一直有听说过《寻找奥兹国》的大名,但当真正见着它“本人”的时候,内心还是忍不住为它震撼。

《寻找奥兹国》这本书讲了善良的小姑娘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奥兹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一路上陆续结实了没脑子的稻草人,没有心脏的铁皮人和十分胆小的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历尽艰险,互相帮助,遇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终,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狮在路上凭借自己非凡的能力和顽强的毅力,都如愿以偿地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而多萝茜也成功的回了家。

看完后,我那颗提到嗓子口的心又吞回了肚子里。作者生动的描写使我为他们担心,为他们烦恼,和他们一起开心。无论是谁,看了这本书后,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本书中的勇敢让我震撼,胆小狮的勇敢让我震惊。胆小狮认为自己很胆小,但是在大家绞尽脑汁都没有办法的时候,是它勇敢地驮大家飞跃绝境,是它在大家落河陷入危险的时候,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大家,拖船上岸。在面对种种困难的时候,他勇敢的选择了面对,而不是逃避。

之前,我十分胆小,甚至说是懦弱。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不敢和爸爸妈妈说话,怕自己说错了什么,惹他们生气。但是现在,我在他们的面前不再是一副怕生的模样了,大家都说我古灵精怪的,是大家的开心果。这本书给了我若干个教训,帮助了我许许多多,让我更加的勇敢。

看每一本书,都会给我留下许多的帮助。每一本书对我的帮助,我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看了这本《寻找奥兹国》后,我受益匪浅,于是便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一道光彩。

读李尔王有感


《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取材于英国民间一个古老的家喻户晓的传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李尔王读后感:

李尔王读后感【1】

故事讲的是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的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吕甘、二女儿贡纳莉,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

科第丽霞被迫离家出走,与爱她的法兰西国王去了法国。

李尔王自己仅保留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准备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安享晚年。

谁料两个大女儿达到目的后却原形毕露,把老父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小女儿得知李尔王的凄惨遭遇,起兵讨伐两个姐姐,不幸失败,最后被俘含恨自刎,李尔王也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当然,两个坏女儿的下场也是可悲的。

李尔王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因为自己的虚荣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们看来他遭到这样的后果是活该、是自食其果,话又说回来,

人到老年遭受到如此的待遇应该说是他一生中最苦的果子了,更惨的是最善良的女儿又死在了自己的前头。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是一个平常人,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常人,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别人的劝言和真话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现在,

又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之中,周围都是争先恐后向他邀功献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是非为是非。

年月深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离不开歌功颂德。

当他失去了王位、权势,历尽磨难,却因而恢复了人性,他临终的悲鸣不是为当初他迷恋的宣赫的声势、帝王的威严,而是为了当初被他驱逐出宫受到他诅咒的小女儿,

但他却不能从她的长眠中唤回她那颗洋溢着仁爱的热心了,正因为这种种的遭遇他懂得了最宝贵的是不能用金钱、权势收买的人间真情。

可是,正当两个女儿都向他献媚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的时候,偏偏小女儿科第丽霞没有摇尾乞怜似的向他奉承,不怕和他顶撞,大大扫了他的兴,一怒之下把小女儿赶出了自己的国家。

小女儿科第丽霞是善良的、天真孝顺的,同时她也是固执冲动的,如果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善良、孝顺又有什么用,既然知道自己的两个姐姐是什么样子的又为何不能在此争得一地之位,

以此来为自己为老父铺好一条后路呢?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作风是没错,可是人有的时候是需要用言语向他人表白说明的,有的时候言语比行动的作用要大得多。

她也是幸福的,因为自己的一无所有而得到了一个真心爱她的郎君,这是她的两个姐姐不曾也不可能拥有的,她是一直活在爱与被爱之中的。

但同时她也是冲动的,因为父王受到了两个姐姐的狼心狗肺的对待而出兵讨伐她们,到最后失败受辱而死于狱中,这难道不是她的冲动吗?自己心善不忍,

那也要在有把握之时做有把握之事呀,可她在自己没有准备完善的时候冒然地出兵又起有不败之理。

李尔王的大女儿吕甘和二女儿贡纳莉更不用说了,是一个狠毒、不忠、不孝、不贞、无知的女人,为了各自的利益驱赶自己年迈的老父,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浪人而毁灭自己的家,

更是相互残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们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同样是一个狠毒的男人,而他只是在不断地利用她们罢了,或许是因为她们是国土的拥有都而对待依附她们的丈夫不屑一顾,甚至骂自己的丈夫是懦夫,可怜的两个男人,因为权利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一生。

她们根本就没有一个为人妻、为人女的样子,可能她们直到死都没有明白一个为人的道理吧!这里最坏的、用谋最高一筹的应该说是葛罗斯脱的私生子爱特门了,

为了家产、为了更高的地位同样是迫害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更是害了一直把他当作孝子的父亲,这些对他来说还不够,居然用自己的相貌和花言巧语把所有的人哄得团团转,

最终有两个女人因为他的虚情假意而死于自己的手中,而他自己到最后一无所有,还葬送了自己。

说真小人可恶,可像他这样的带着假面具的伪君子更是比真小人可恶得太多太多。

其实,话又说回来,这种伪善并不是他的个人原因所造成的,也不是他当初想要的,是周围的环境把他造就成了这样的一个人,正因为他是个私生子,

所以周围的人才会对他有种种不礼貌的称呼和对待,他和埃特加同为葛罗斯脱之子,可是他们的待遇却截然不同,这就对伪善的他造成了一种很深很重的影响和内心的创伤,这难道是他的错吗?并不完全是,只不过是别人和社会对他有所不公罢了。

葛罗斯脱和遭遇与李尔王有相似之处,他是因为轻信了爱特门的话,遇到爱特门的告密而失去了自己的双眼,他虽然失去了双眼,可他找回了自己的孝顺忠心的儿子埃特加;他虽然失去了双眼,

但他心中的那双眼亮了,不会因别人的外表而再轻易地想念他人了。

这个故事中最忠诚、忠心耿耿的人应该属肯脱这位老臣了,他因为自己的真言而被李尔王放逐,可他没有因为李尔王的昏慵而怀恨在心,更没有因此而离开这位可怜的老国王,

他知道李尔王是一位好君主,只是太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罢了,所以他要不辞辛苦地陪伴在他的身边,就在李尔王最艰难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时候都没有离开过他一步,甚至为这个从前的老国王而奔波,为他向善良的科第丽霞求救。

应该说肯脱是一个聪明灵活的人,他知道自己该如何改变自己,最后李尔王的得救与小女儿的相识都是多亏了他。

李尔王读后感【2】

我曾经听过一个和《李尔王》有几分相像的童话,其中的国王也有两个口蜜腹剑的大女儿和一个直率的小女儿。

当小女儿拒绝奉承父亲而被驱逐时,从她脸颊上流下的眼泪变为了晶莹剔透的钻石。

最后国王意识到自己的错,顺着钻石铺成的路找回小女儿,童话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在《李尔王》中,科迪利娅的眼泪是轻小的水滴。

只有在肯特和读者的眼里它才和钻石一样价值连城,因为那是亲情和真理的象征。

《李尔王》以悲剧结束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两个。

首先,权力实在是非常诱人的东西。

莎士比亚添加了一条情节线索说明这一点:同是葛罗斯特伯爵的儿子,爱德蒙的地位就比爱德加低。

尽管大家都明白私生子不能选择是不是当个合法的孩子,他们还是对私生子抱有偏见。

机敏狡猾的爱德蒙因此才向英格兰开始了自己争夺地位的战斗。

亲情在这条线索中不那么重要,只是为了在两兄弟之间作对比控制变量而已。

在爱德蒙接近胜利时他是多么风光,掌权者信任他,看清他诡计的父亲死去了,被他陷害的兄长沦落成流浪汉,只差一点他就能借着戈纳瑞和里甘登上国王的宝座。

爱德蒙以不正当的方式挑战了命运,终究被正义和道德即爱德加代表的精神吞噬了心志发了疯。

虽然戈纳瑞和里甘对于权力的渴望没有那样夸张地落在文字上,她们的一言一行配合爱德蒙的地位战向读者展示了权力和欲望交织构成的无底洞。

其次,李尔没有反省自己的意识,而是空口指责儿女的可恨。

李尔的性格乖戾。

他将诅咒滥加于任何不按照他的意愿行事的人;他变化无常,有时喜欢听甜言蜜语,有时又喜欢弄臣带有讽刺意味的儿歌。

他的性情除了表现在自己身上以外,还充分地从女儿们身上显露。

哪一个女儿没有遗传任何父亲的特征?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贪婪无情;小女儿的善良宽容,不正是李尔的不同侧面吗? 弄人的比喻蜗牛背着一个屋子是因为可以把它的头缩在里面;它不会把屋子送给它的女儿,害得它的触角没地方安顿。

用屋子暗示国土和权力,用触角暗示这一家人脾气霸道的地方。

坏脾气在宫廷里有阿谀奉承的大臣帮忙掩饰,蜕下这层虚伪的表皮李尔才得到了报应。

悲剧就在于李尔依然没有明白:做父亲的没有树立好榜样是不应该的。

作为一部戏剧,客观的描述让读者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故事。

《李尔王》的悲情不是让泪水湿润读者的眼睛,而是让思考充斥读者的大脑。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奥尔索》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达尔文传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