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300字 > 地图 >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300字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3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我们的历史》读后感300字。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我们的历史》读后感300字》,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历史》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又重新阅读完了《我们的历史》这本书。

这本书非常吸引我,我已经是第三次把它阅读完了。它讲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上古部落时代一直讲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_清朝。书里不仅仅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中又穿插了很多精美的彩色手绘图,还有很多关于历史的知识问答。因为我姓宋,所以我喜欢历史中的宋朝。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富有的朝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交子,就是在宋朝时期发明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也都是宋朝时期发明的。

《我们的历史》这本书让我得到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也感受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以后我还要经常的翻阅它。作者:宋顺博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

春,是钱瑗身披快乐如天使般降临,他们三人的生活中的乐趣露出新芽;夏,是他们三人亲情的盛放,浓郁的花香伴着欢声笑语,在家庭葱茏的树荫下,氤氲开来。秋季已至,再难忘、再美好的时光也无法永驻于人的身旁,它只会踏上名为“变迁”的长风,在你的生活中远去。编织绿荫的千万片叶子会被时间染黄,人不免也会变得衰老,最终也会被袭卷而来的变迁带走,叶会凋零,人会死去。寂寥的冬,冰冷的古驿道之上,只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拾起道边的回忆,重温那个万里长梦。只剩她一个人,思念他们仨。

他们一家在寻觅中度过日子,在相聚与分离中度过生活。他们永远在驿道上跋涉,家在远行中散了,作者却还在路上寻觅早已支离破碎的亲情。作者:马东源

杨绛先生书籍《我们仨》图

疼痛的历史读后感


疼痛的历史读后感(一)

严紫涵

从学中医到进入中医行业,到2016年认识朱国苗老师了解软组织理论,直到到脊近完美工作,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看到了许多病人一些莫名的疼痛不适,或者刚开始的一些轻微不适长期积累后产生无以名状的疼痛痛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也对痛这个字有了特别的感觉,一听到这个字神经就会有反应,哪里痛?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多久了?刚开始是在什么情况下造成的?一连串的问题在脑海中蹦出来。我是一个究根问底的人,不会轻易选择接触一样事物,选择后就会刨根挖底,从刚开始对疼痛的理解,到给病人解除疼痛,到现在天天和不同产疼痛症状相处、找答案。在这个情况下,我看到了这本书,《疼痛的历史》!

这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罗塞林.雷伊的著作,在他完成这本书不久后就离开了人世!他用历史学家的态度和考证的眼光对西方历史中在面对疼痛和治疗、克服疼痛做了全面、客观的阐述。书中也有对东方的针刺和艾灸有客观的记录,在看完这本书后,试着对疼痛的历史贯穿进行了总结和一些摘抄。

第一章古代的疼痛:受希腊希波克拉底思想的影响,认为疼痛无法避免,不管是健康人还是病人都会把疼痛看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认为疼痛的随意性很强,认为疾病和疼痛的存在是一种合理现象,医生和患者的交流和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结果,而理想的结果通常包含了很多接近宗教思想的陈旧思想。公元前331,亚历山大的统治,解剖临床得到了发展,希波克拉底的思想得到了医学界的承认,为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要事件:

公元1世纪时的罗马医学:瑟尔苏—医学知识普及者,百科全书编纂者。《药学》

杰出的临床医师:卡帕多西亚的阿勒特奥斯。《论急性病和慢性病的起因和征兆》

帕加马的盖仑:疼痛,是一种感觉。一生著作颇丰,大概有500部作品,其中流传下来的只有不到100部。《发病部位的研究》

第二章中世纪与疼痛:古代末期延续到文艺复兴初期是东方和西方成为对立双方的开始,那个时代的文化复杂,那段时期的疼痛理论最显著的是盖仑,他的理论在当时盛极一时,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连贯体系,给中世纪甚至是中世纪以后的医学提供了满意的答案。

这个时代,阿拉伯医学涌现了众多名医,如阿维森纳和拉齐。

重要事件:

迪斯克里德斯的《药物学》《医学诗篇》和盖仑的《论医学》。

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和疼痛:基督教把疼痛看作是神的惩罚形式,看起来疼痛无论何时来临,终会消失。医学和宗教似乎势不两立。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疼痛:文艺复兴时期始于14世纪,在16世纪中叶达到鼎盛阶段,文学和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1520到1535暴发了鼠疫,1582年为高峰期,1596到1598才被人类征服。此外,每五年暴发一次饥荒更增加了鼠疫的严重性。外科医生昂布鲁瓦兹.帕雷1568年出版《瘟疫论》。

重要事件:

解剖学的复苏,安德烈亚斯.维塞利亚斯用拉丁文写作的《人体结构》发行于1543年。

昂布鲁瓦兹.帕雷:战争外科手术的创始人,《外科学教程》解剖学的发展到此时还没有加强人们对疼痛机理和疼痛治疗的理解,尽管此时人们能把骨骼和关节韧带描述得更加准确,但盖化学说在这时还占有统治地位。

止痛药疗法:从绑扎到禁药。瓦列里乌斯.科达斯生前所著《高级提炼学》在他死后于1561年由GESSNER整理出版。

蒙田《随笔集》以自传形式的体裁表达对疼痛的感受,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独特的思维。

第四章古典时代的疼痛:人类的知识在17世纪突飞猛进。归功于哈维发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他在1628年出版《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一书中训详细描述了血液循环。这部著作算得上是医学史上的转折点,它让许多生理学家和医生逐渐摆脱了盖仑著作的束缚。他们可以自由创造一些新的调查方法,也可以大胆地宣称他们的观察和推论比古代的那些方法准确得多。这种分析态度16世纪就已经开始了,根本原因是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生了大变革,用数理原则对宇宙进行了新的诠释。

重要事件:

笛卡尔的机械论和感觉论。《折光学》主要论述一些关于感觉的理论,认为人体不存在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否认神经膜和皮肤有感觉功能,也不承认神经内部物质的运动能力。1644年出版《哲学原理》他认为感觉是连接肉体和精神的桥梁。1649年出版《论灵魂的激情》强调:灵魂与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相连的,灵魂与人体的结构、大小或特征没有任何关系,松果体公公是肯有灵魂功能的某个特定器官。笛卡尔在《谈方法》《沉思集》《形而上学原理》后果了了人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有差异这一观点。

托马斯.威利斯:疼痛和反射运动。1644年出版的《人脑解剖》一书是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基础。

希德汉姆的实用医疗方法:鸦片酊的世大作用,希德汉姆对鸦片赞不绝口,只要理解了鸦片的作用,他就会在任何一门医学中有所建树。

这个时代也是宗教和医学分野的时代,宗教更多的是祈祷,医生和病人终究要面对疼痛,他们急切的想了解一些更多的知识,以便消除疼痛,因为对个人而言,疼痛总是令人不快,也难以名状的。

第五章启蒙时代对疼痛的认识:18世纪后期,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和定义上逐渐明朗起来。与其呼应的是,长久以来确立的思维方式也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与社会的非基督化、思想领域的世俗化和科学与玄学的他离有关,都是理想化的源泉。

这个时代对疼痛的理念有了不同的理解、分野和细化:1、疼痛的价值和形式:疼痛的症状学。疼痛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2、疼痛的类型。3、疼痛的定位和疾病的所在:从器官到组织。4、了解如何衡量疼痛:以病人的询问。5、不同医学学派的问题。6、机械主义与疼痛。7、万物有灵论和疼痛的心理学解释。8、疼痛的心理条件:关于敏感度的讨论。9、高勒和应激性与敏感度的界定。10、活力论者的敏感度理论,卡巴内斯:向疼痛的心理——生理学概念发展。11、从有机敏感到肉体敏感度以及门槛概念。12、感应学说或疼痛的游移。13、启蒙时代的疼痛治疗学。

第六章19世纪大发现:19世纪,人们对疼痛原因的认识有了越来越多的突破,各种各样的临床原理和医疗方法上的革新也层也不穷,这一时期真正成为整个大发现的世纪。1885年《德尚布尔辞()典》对疼痛的历史分成三个时期进行了总结,他兴致十足的模仿安古期特.孔德。认为玄学时期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在于肉体和精神之间的纷乱混淆;接下来是生理学时期,这一队段重点是那些与感觉能力相关的主要器官进行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实验研究;最后一个阶段的特征描述的是,最终,在病人床边或尸体解剖室待了40年之久的医生们----无论是从临床角度还是从解剖学角度-----都开始对疼痛的症状进行研究。

这一时期的临床观点和治疗方法层出不穷:1、无力反抗的时期:拉雷和19世纪初战争中的外科手术。《军事外科学和战争回忆录》2、艾,一种疗法,它的名字对患者来说意味着恐怖 。当时用艾进行治疗时是把一些植物扎起来成一小捧或一小束,然后放置在离患外尽可能近的皮肤上,点燃这束植物,直到患者感觉到疼痛。3、1840年韦尔波用动物磁力理论让病人在手术时尽量减少疼痛。4、19世纪初人类对气体的化学实验和分析方面的进步,开始进行以治疗为目的的呼吸方面的研究。5、1847年是医学专用辩论重大变革的一年。《医学专用教程》对医学专用药物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说明。6、高尔和施普尔茨海姆对大脑不同区域的进行分工。7、19世纪,关于医学专用的辩论,以及更普遍的越来越多减轻疼痛的方法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在有关疼痛部题上教会地位的问题。

牢记历史_《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800字


牢记历史,振兴中华_《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800字:

这几天,我预习了一些五年级的文章,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园明三园。圆明园不但美丽,园中还珍藏着许多奇珍异宝,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所以说,圆明园当时是举世闻名的博物馆、艺术馆。

当我读到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的时候,我几乎都要气炸了,他们怎么可以那么野蛮与无耻。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抢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动的,就随意破坏、毁掉。他们为了销毁圆明园的罪证,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的侵略者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样一个融合中外风格建筑艺术的圆明园,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这时,我想:要是圆明园没被毁的话,圆明园就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万园之园”了。但现实是残忍的,圆明园已却被英法联军的那把火毁于一旦了!

读完这课,我再查阅火烧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后,心情无比沉重。如果那时我们的祖国强盛,侵略者敢欺负我们吗?我想他们不敢的,他们只会对我们的国宝尊敬崇拜的!读后感·

正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才使得英法联军的横行霸道。已化为灰烬的圆明园像一座警钟,告诉着亿亿万万的中国人民,我们要牢记历史,振兴中华,发展祖国高科技,不再受其它国家的欺凌。

如今,中国富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屹立世界东方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令人赞叹:“天宫二号”遨游太空探索未知世界;“蛟龙号”潜入深海进行科学考察;“蓝鲸二号”这个海上巨无霸矗立在海面上完成着开采任务……中国的科技全方位突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一个个“世界第一”铸就了国人的中国梦。那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没有忘记中华民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多学知识,多学本领,长大报效祖国,保卫祖国,让任何人都不敢欺负我们伟大的祖国。

平和县金华小学四年级 吴承默

铭记历史_《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800字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当时圆明园迷人的景色,历史悠久的文物和它的毁灭。我想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在圆明园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等。可现在呢?圆明园旧址上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和断裂的大柱子。那些洁白的汉白玉石墙上,似乎还有当时候烈火焚灼后的痕迹,即使重建也再不是当初的世界之最了……

为了建造圆明园,多少工匠熬尽了自己的心血;为了建造圆明园,多少工匠耗尽了自己的青春;为了建造圆明园,多少工匠燃尽了自己的年华,所以它是不朽的艺术明珠。而这座独一无二明的明珠珠却在1860年10月6日暗淡了它的光辉,消失在了历史中,永远也回不来了……

为什么我们的圆明园会毁灭?因为当时我们的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能拿走的东西都通通掠走。任意破坏,放火连烧三个月。你看看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了,看看阅兵仪式的壮观场面上:那些先进的武器和士兵们整齐的步伐,代表着我们中国军事的强大。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非常骄傲和自豪!ZTZ-99A主战坦克,红箭-10反坦克导弹,鹰击12超音速返航导弹,长航时无人机......这些都是中国的阅兵仪式中展示的武器,令日美胆寒。1997年,香港回归,也正是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如果不是我们祖国的强大,就算是租期到了,我们也难以要回那美丽富饶的香港岛!我们走在外国的大街上,再也不会受到他们的歧视和排斥了!他们再也不敢来欺负我们了!我们终于可以骄傲的说出这句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而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为国家出一份力,为祖国争光,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我希望中国可以开创美好的未来,和平相处,这是每个人中国人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望!作者:深圳北大附小五年级彭俊熙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我们的历史》读后感3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最好的我们读后感3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