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在森林里的读后感 > 地图 > 在森林里的读后感

在森林里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一)

看完这本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现在要让我说出书中的内容,还是略有些牵强。书中文笔优美,很符合唯美传记。那天在新华书店,无意间翻阅到这本书,其实吸引我来看的不是书中的内容,而是书中的文笔。

从小开始的时候就迷上了措辞优美的文章,可能和小学的语文老师有关吧,还记得当年写作文的时候,都是按照语文老师的思路写作,想想那个时候,还真的是傻的可爱,明明没有发生的事,硬是在班上27个人的手里走了27遍,老师竟然还认真的批阅了,记得六年级的时候买了一本词语手册,背了些许成语,硬生生的把词语搬上作文里,还被老师叫上台上朗读,想想那个时候,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单纯。

时光荏苒,而今已快接近而立之年,无奈的在大城市的角落,默默的奋斗着,或许还配不上奋斗这个词,因为现在的自己还没有所谓的奋斗的思想,有的只是做好现在的工作的思想,对于未来还是一片迷茫,但相对于刚毕业,心中已经少了些许的浮躁,刚毕业,总以为自己可以做一番很有成就的事业,总是对于身边的环境有种莫名的反感,或许跟我从事的工作有所关系吧,不是机械式的重复,却胜似机械的重复,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只有当你做的事,已经没有人可以替代你的时候,你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了,换句话说就是,优秀的无可替代。但是,事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刚毕业的时候想一口吃成胖子,却又不想去改变,怎么可能。时间是最好的证明,而在这一年,浮躁的心已经慢慢静止下来。

仓央嘉措,莫名的被五代达赖喇嘛选中,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他,他是灵童转世,他的未来是一代受人尊重的活佛,但是,这却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和自己心爱的女生,一起游行天下,可是世事无常,命运注定他只能当活副,可是他不信命,他敢于突破,在他年幼的时候,单纯的以为念经只是自己的爱好,当明白真相后才知道,原来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那一年,他还憧憬着娶她过门,却被告知,他要回行宫学习,他知道,他这一去,将不再会有回来的时候,有的只是诵经枯燥的教诲,还有每日莫名的接受众人的朝拜。世人皆以为他很光鲜,却不知他只是一个被人所控的傀儡,曾经的五代突然身陨,不想社会动荡,封锁了自己死亡的消息,这也为他人掌管政权留下了祸端,仓央嘉措,留下了他的情诗,他突破了自己活佛的境界,佛不是无情的,佛也可以有情,但他的情却是坚贞的。

或许人出生的命是不可以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这基础上最大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生下就认命,就不会有世人皆知的活佛——仓央嘉措。世人都道人定胜天,古人都如此认为,更何况现在的我们呢!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二)

最近两天看了白落梅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这本书以散文诗的笔法记载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其中穿插了很多作者个人的评论,仓央嘉措的生平线索不明显,更加不能说是他的诗传。现整理如下:

仓央嘉措被誉为情僧,他写了很多情诗。作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因为正直斗争一直到十五岁都生活在民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是读着经文、唱着情歌长大的。在藏传佛教史上,罗桑嘉措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平定战乱,重建布达拉宫,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统治地位。这是一个雄韬武略的人物,一位建功立业的英雄,接受万民虔诚的朝拜,同时也历经硝烟的洗礼。晚年他把政事交给年轻的第巴桑结嘉措。六十六岁的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病逝于布达拉宫。但桑结嘉措为了稳定局势,决定秘不发丧,利用五世达赖的名义继续掌控政权。暗地里又悄悄查访、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下落,后来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一个叫做门隅的地方,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门巴族。这里天蓝水美,草绿羊肥,乡情淳朴,民风奔放,远离尘嚣,与世无争。他们生活散漫,不拘小节,喝烈酒,唱情歌,生活幸福,恋爱自由。公元1683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这片美丽宁静的土地上一个小山村里普通农家,是家中的长子。据说出生之日,有七日同升,黄柱照耀异象,为莲花生转世。在他不满周岁的时候,桑结嘉措派使者告知他父母他们的长子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并且让他们死守这个天大的秘密。因此仓央嘉措从小就被安排在巴桑寺学习经文,经师都是桑结嘉措派去的得道高僧。但仓央嘉措从小就有一颗善感的心,他俊朗的面容上,少一份吐纳烟云的凌然霸气,多一份温和如水的眷眷柔情,深邃的双眸里,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忧伤。十四岁之前的他,和少年玩伴一起放牧羊群,嬉笑打闹,他热爱这片土地,眷恋微风中轻轻摇摆的野草,和邻村女孩悄悄私会。他们互唱情歌,热烈地表白心中的爱恋,无所顾忌。他的心愿就是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守在这片熟悉浪漫的土地上,和一湾溪水,一剪白云,一片草滩,几只牛羊相依,平静度日,相安无事。他们一起放牧,一起写诗,生一双儿女,拥有世间最平凡的幸福。

1696年,康熙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从一个俘虏的口中得知五世达赖早已去世多年的消息,对桑结嘉措隐匿不报的做法非常愤怒,欲发兵征伐问罪。桑结嘉措极力镇定,一面与五世班禅筹划,尽快公布转世灵童的身份,并派使者将其接到布达拉宫,准备坐床大典;另一面发书函奏报朝廷,说明不发丧是遵从五世达赖的遗嘱,是为了稳定西藏政局,待尘埃落定时,再将转世灵童的身份告白天下。他措辞恳切,语调谦卑。康熙从大局出发,也只好作罢。十五岁的仓央嘉措来不及和乡亲邻里道别,来不及和心爱的姑娘说一句离别的话语,就被使者一路风尘地带到了遥远的拉萨。1697年10月,在拉萨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坐床大典。按照活佛转世的章程规定,转世灵童要年满18岁才能亲自主持政事。因此所有的政事都将由第巴和班禅共同处理。每天他要读着枯燥的经文,参悟繁琐的佛法,经师对他格外严格,稍有松懈,都会引来第巴的严惩。他常常手捧经书,坐卧不宁,时刻想着如何才能脱离束缚,回归他往日的逍遥。但他毕竟是转世灵童,骨子里带着佛性和灵慧,学业突飞猛进。三年的忍耐,三年的修炼,三年的煎熬,终于迎来了十八岁,仓央嘉措从一个俊朗的少年长成一个睿智的青年。但桑结嘉措仍旧掌握着决策权,他只不过是个傀儡的活佛。仓央嘉措在等待和隐忍中又度过了两年。这时候母亲和邻里从遥远的门隅来看他,既给他带来了恍若隔世的惊喜,也带来了一个令他悲伤不已的消息:那个与他海誓山盟的姑娘做了别人的新娘。多情的活佛的心被这个消息彻底击碎,自从离开门隅,在布达拉宫这个美丽的牢笼里,只依靠着从前美好的回忆度日。他苦苦痴守的爱情,为什么变得那么微不足道?于是写下了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天幕红尘》读后感500字


《天幕红尘》读后感500字:

经朋友引荐,读了几本豆豆的小说,据说背后有高人指点_缠中说禅的博主李彪。大神的世界高深莫测,仅窥之一二。《遥远的救世主》穿插着另一部小说《天幕红尘》,花了几周时间一起看完,写一篇读后感,与大家交流分享。

两周,天幕红尘看完了。挺有意思的一本书,不过还是小说意味重、故事性强。内容和思想上来说“见路不走”作为线索及核心贯穿整本书,完全不敢说理解了明白了…启发思考见仁见智吧。

叶子农活得太明白,有种有担当,精神上无人共鸣,太孤独甚至有些绝望,比丁元英更甚。看小说时我常想:如果我是XXX,我会怎么做?答案是_我也不知道。太难了,怎么做都是错。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敢说有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超凡觉悟,但佩服和欣赏“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叶子农什么都懂却无心无力改变,寻求了自我平静和安宁,至少守住了自己吧,也算是一种活法。

结局不出所料,生活已经没法儿继续,算了,放他永远自由吧…傻乐简单一点多好,没心没肺、无忧无虑;但独善其身又有多难,想找你茬儿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帮凶。

最近过的有点糟糕,看书是一天中最自在闲适的时光了,可以沉浸在别人的世界,很轻松、很安全。

休息一下,再看一本其他的书,然后会把《遥远的救世主》看完。

《在生命的最深处,善待自己》读后感2000字


《在生命的最深处,善待自己》读后感2000字:

《在生命的最深处,善待自己》是由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著作的。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伴随着快的生活节奏,污浊的空气,喧嚣的充斥,我们总会莫名的烦躁,无聊。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压抑的环境之中,我们很难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生命的美好。似乎每天都得过且过,从而丧失了前行的动力,在现实的洪流中变得堕落。而这本书,能给我们无限的感悟,它如一股清流,让我们干涸的心灵变的滋润起来,让我们每天前行的脚步都充满动力!

这本书往往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一个小故事引出作者独特的感悟和思考。让我们感受到平凡的生活之中,蕴含了太多的美好与感动。正如“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验生活之美,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一篇《走向生命的原野》中,作者说知道人是孤单地在原野中穿行,生命中发生的欢喜或悲愁只是大原野中的小小驿站。人生没有什么好计较的,戏开始时,独自从原野走开,戏结束了,孤单地走向无限的原野。过程中如真如实的人生,其实都是如戏如梦的。

这些话真是如一股股暖流,让我们的心变得开阔起来,让我们对生命看得更加透彻起来。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总会遇到悲愁或欢喜。当我们遇到悲愁时,难免会沮丧、痛苦、无奈,感受不到生命的乐趣。这些东西在我们心中始终是一个坎,感受不到快乐,但是,这些困难和我们整个生命的大原野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小小的驿站,我们应该从中去获得,吸收一点东西,以便让我们前行的道路更加的顺畅。因此,当我们生命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好好享受它,它只是一个小小驿站,是让我们歇脚的地方。在人生之中,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计较争胜的。戏开始时,独自从原野中走来,戏结束了,孤单的走向无限的原野。过程是如真如实的,又似乎是如戏如梦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情的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勾心斗角,为了获取胜利而不择手段,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生命看似漫长,实则又很短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需把我们每天的事情做好,不让自己荒废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带来的乐趣,那么,我们的生命过程就是最棒的!

在《转动》一文中作者写道:可悲的不在于时空的辽远与世界的宽阔,而是我们的渺小与幽微。不错,世界是不可转动,或者说转动世界是艰难的。那么现代人如何在认清这种真相之后,还能活得自在、积极、愉悦、明朗,同时不失去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呢?答案就是与转动的世界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并能冷静地观照到自己的流转,使自己的心性独立于世界,有着独特的精神。

是啊!年少的我们似乎心中有一股壮志想要去转动这个世界。可是回头一看却发现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可以转动的。我们一个人太过于渺小与幽微。凭借自己的力量,似乎很难改变什么。在认清这个现实之后,我们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是我们内在的精神,是我们自己。读书笔记我们要让自己始终拥有一颗超越的心,一颗永不言败的心,一颗永远保持着对世界有希望的心。这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就不至于迷失自我失去理想目标,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

在《十点八分四十五秒》一文中作者写到:钟表如此,人生亦然,如果我们常把一天或甚至一生的标准定在十点八分四十五秒的巅峰,常保持那样的上扬、奋发、清明、觉醒、善良、清净,充满了活力与干劲,则成功又有什么困难呢?

在现代社会中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成功时内心也会充满羡慕,可是我们也仅仅是羡慕,认为他人的成功是因为他有机遇有能力有运气,而很少进行自我的反思。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它现实的美,然而当初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啊!任何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充满了艰辛与沧桑。而反观我们,每天又在干些什么呢?我们是否每天都保持上扬、奋斗,每天都充满了活力与干劲朝着我们的目标不断前行呢?相反我们可能一直在抱怨,认为我没有拥有高智商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没有一个漂亮的外表。正是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态度阻止了我们前进的步伐。那么从今天起让我们做出改变,用奋斗和干劲来拥抱成功,去创造人生的辉煌,让我们的生命处于追求的状态。

在《生命的化妆》中作者写道: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作者由一位普通的化妆师得到如此深的感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感悟更多的真谛,让我们的生命在前行之中拥有更多的感动。

《在生命的最深处,善待自己》我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拥有一颗慧心,以一颗慧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明白生命历程中的快乐或痛苦,欢心或悲叹,都只是写在水上的字,一定会在时光里流走。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好好的享受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体会到生命所带来的快乐。抚平流年的伤痕,遇见从容的欢喜,让我们在生命的最深处,善待自己。作者:王景豪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读后感1500字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读后感1500字: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退伍军人、游乐场维修工爱迪死后的故事。在八十三岁生日那天,爱迪为了救一个孩子死了。死后他在天堂先后遇见了五个人,其中有他的妻子、战友以及陌生人。五个人分别向爱迪讲述了一段爱迪生命中不曾了解,但确实发生、并有着千丝万缕般联系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目的,即作者笔下天堂存在的意义:为了让爱迪理解生命里发生的一切,让生命得到诠释,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宁静。

小说结构上,在爱迪遇见五个人的过程中,会穿插着和故事同一时期的爱迪的生日;而在每个故事的结尾,遇见的每一人都会教爱迪一个道理。可以说这本书既可以当成一本文笔细腻的消遣故事集、又可以当成口味平淡的心灵鸡汤。

恰好在这几天一位群友《写给大人的睡前故事》的读后感中看到一个观点,当我们告诉对方一个道理,或者试图把一个道理放在一个故事中,很明确地告诉对方的时候,这往往就是在影响别人、改变别人。可实际上没有人喜欢被改变,这样往往会导致对方启动防御机制,很难说服他人。而如果是把故事讲完了,让对方自己去悟出道理,并且这个故事又引起了对方强烈的情感共鸣、调动了引导人改变的情绪,这样的故事最会让人改变。于是回过头来又翻了下书,书中五个人都是在讲故事的尾声时,告诉爱迪一个道理。而说完道理之后,爱迪真正领悟都是在情绪激烈动荡之后,或温暖、或耻辱、或懊悔、或幸福、或痛苦……

蝴蝶效应。正如全书最后一句话所言,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又会影响到下一个人,世界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都连成了一个故事。第一次看到这句话,便有了一种《云图》的既视感,六个环环相扣的故事,时间跨度从十九世纪到后末日时代,波及全球各地……而仔细一想,确实我们生活中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决定,都可能影响或改变他人的一生,只不过当时不知道而已,也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当下,不做让自己以后可能会后悔的事情,只有这样而已。

关于误解。书中的故事,都是通过死后对生前发生的事情进行复盘,而每一次复盘,都还原了当时最真实最原始的场景,从而解开了爱迪的困惑和猜疑、消除了爱迪的误解。但若是天意弄人,误解更是会带来悲剧。金庸笔下,《天龙八部》最大的因误会导致的悲剧或许就是阿朱之死,萧峰为了确认段正淳到底是不是带头大哥,却问得不明不白,然而段正淳也回答得不明不白,于是两人各自误会,最终导致萧峰误以为段正淳是带头大哥,错杀阿朱,酿成悲剧。而现实生活中,往往也难免会对别人产生误解,也有可能同爱迪一样,带着误解陪伴一生。

爱不会终结。第四个故事中,当爱迪说他妻子死后,他失去了一切,失去了爱。而爱迪妻子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失去的爱依然是爱,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你虽然见不到他们的笑容,不能给他们端食物来,不能揉乱他们的头发,不能带走他们在舞池里跳舞,但是,当这些感觉减弱的时候,另一种感觉正在升华。回忆,回忆变成了你的伴侣。你培育着它。你拥抱着它。你同它翩翩起舞。生命一定会终结,爱却不会。小说中,爱迪自妻子死后的40多年里,一直在孤独和痛苦中渡过,似乎是印证了在意大利村子里的婚礼上遇见妻子时的那句话:perl’amaroeildolce为了苦也为了甜。其实人生而孤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有的人即使他与你的关系再亲近,也不会陪你到终老,但是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又让这人间很美,就算失去了,但回忆会一直在,一样很美。

由此联想到很喜欢的一首歌,五月天的《转眼》中的一些歌词,而这首歌本身的设定便是人在弥留之际所思所想所见。我不怕死亡,只害怕遗忘;回忆是你我,生存的地方。

后记:这次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了,清晰地记得一年半前第一次读的时候,在读到遇见第五个人,那个小女孩的故事,实在没忍住流下了眼泪。而如今,也就那么一回事了,可能是老了。

最后,有趣的是这本书的第一个标题,便是“结局”,结合这本书的结构,正所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而我们当下的每一天,对于过往的昨天来说,都是新的序章。

《三体》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在刘慈欣的世界里遨游


科幻名著《三体》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每多读一遍,就能体悟到不同的至理。

第一次接触到刘慈欣是在高二,那时两个室友在讨论着黑暗森林法则:基于宇宙的资源有限,文明会不断膨胀扩张。如此简单合理的自然假设,外加猜疑链,技术爆炸的两个附加条件(这两个条件也是对我们已知文明史的反思而自然得到的知识),最终走向了一切文明对一切文明的战争,如此黑暗的宇宙法则,如此冷酷的生存图景,如此强有力的逻辑论证,实在是对费米悖论的完美解释,令我击节赞叹,令我从此以后走向了无数奇特的宇宙,走向了科幻迷的不归路。

然后就开始疯狂的刷《三体》了,《三体I》。两天时间,政治历史课的时间也全花上去了,跟着汪淼一起走进三体游戏,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审视人类文明,姬昌为纣王献上了万年历,冯诺依曼实验人列计算机,庞加莱论证三体问题不可解。这些似乎发生在另一个时空,又似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隐性写照,空灵而又厚重,给予我别样的审美体验。忧郁的叶文洁,魔鬼级的大史,另类的伊文斯(这家伙彻底的放弃了人本位思想,小子佩服)。个性鲜明的人物,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为我们揭开三体文明的神秘面纱。

三体危机完全暴露。人类与三体之战势在必行,面壁计划诞生,我们的第二批主人公也顺势登上了历史舞台。玩世不恭的罗辑,理智到近乎麻木的章北海,一边是罗辑在构建自己心中的女神,另一边是章北海在不断推进自己的隐秘计划,一动一静一热一冷,无为与有为同行,读书笔记美好与罪恶并存,相映成趣。(好吧,看《三体II》的时候也想在自己的心灵中构建一个自身镜像,陪伴孤独的自我,树立行为的楷模。只可惜,他却始终都没有活过来,唉!当然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也没有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威慑纪元建立,耽于安逸的人类忘记了生存的残酷,圣母心泛滥,错选程心为执剑人,终于招致了灭亡,尝到了狂妄的苦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古之人诚不余欺也。吴王夫差在九泉之下也会笑话我们的。三体中,我最欣赏的还是云天明讲的三个故事,既可以看成是优秀的童话故事,又具有深刻的解读内涵,比西游降魔篇中的儿歌三百首靠谱多了。

为宝树的三体后传打个小广告,三体中被忽视的细节,不可调和的时空矛盾,上帝与死神的终极对决,尽在《观想之宙》。

时间之外的往事,牵动我纷繁的思绪,那一刻,受某种神秘主义的出发,我拥有了一个逝去的宇宙。

之后,又看了不少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愈发体会到大刘思想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日暮穷途的上帝文明,碳基联邦与硅基联邦间史诗级的战争,改造自身以适应恶劣生存环境的新一代天使,死在镜像时代道德制高点的文明,收获刹那永恒的思想者,恐龙与蚂蚁的美丽邂逅,一路高歌勇登高峰的的地核文明。大尺度的跨越时间,极致环境下拷问人性,上帝视角下看人生百态,此刻,万事万物都是我意志的反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

我看到人类像草木一样生长,被同样的天空赋予盛衰,迷失于瞬间停留的诡计,抵不过寂灭的宿命,在不同的宇宙图景下思索自身的位置,证得自身的永恒,上窥天道,破碎虚空。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在森林里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