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字经800字读后感 > 地图 > 三字经800字读后感

三字经8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9 来源:互联网

《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读后感。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读后感(一)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三字2020经》通俗易懂,是自宋朝以来历代对儿童的启蒙读物,一直广为流传。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早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只能住在破房子里,居住的房子正好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哭丧,孟母很着急,就搬家到了市集。但旁边有个肉铺,小孟子又学着剁肉,孟母更着急了,就又搬家到了学校附近,这次他受到了学习氛围的熏染,变得彬彬有礼。这让我知道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另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黄香温习。东汉时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他母亲早故,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夏天,由于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的缘故,晚上的温度很高,他担心父亲睡不着,就把枕头扇凉快了;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他就先睡下,温暖了枕头和席子,让父亲能够安寝。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做小辈的应该对长辈孝顺,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当中。

三字2020经还讲了从伏羲到元朝的历史间发生的很多故事,我非常喜欢,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发人深思,建议小朋友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哦。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好书伴我成长,看了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开卷有益呀!


《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读后感(二)

看了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很是受益,钱教授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解读《三字2020经》,借鉴古人、融会历史、贯通现代,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

《三字2020经》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启蒙读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钱教授认为,《三字2020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2020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读完之后我感觉《三字2020经》的学习对象是父母和教师,而教育对象才是儿童学生,《三字2020经》是一部供父母和教师教育孩子用的读本而非儿童读物。

《三字2020经》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规律。第二部分讲教的内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像一根线,他的解读把文化、哲学、宗教、社会、经济、文学等等一颗颗珠子串起来。第三部分是学的部分,以众多学习的例子,强调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钱教授建议把第三部分前移。

读完之后,做为一名教师,教不严,师之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教师地位之高,从天、地、君、亲、师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上有天,下有地,中有皇帝,有父母、有祖父母,接着天地君亲,第五就是老师。儒家思想讲究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在中国的传统当中,老师必须严格教育。教书先生甚至可以责罚不认真读书的皇子。书中为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皇子老师的故事: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很关心皇子的教育,满世界找有学问的人,终于找到教学水平很高的李希颜。这位老师完全以一种严格的态度,来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这些皇子上课不好好听讲,他就揍,打得皇子嗷嗷叫,痛得受不了。只要他们不好好学习,就要打他们。朱元璋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小王子,就跑到父皇那说:这书没法念了,这老师给我揍的,都快揍死了。皇帝听了以后非常生气,准备治老师的醉。但马皇后对他说:李先生这是以圣人之道,以一种非常严格的态度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也是为了你的江山社稷考虑,我们应该感谢李先生,怎么能责备他呢?后来,皇帝对这位老师非常敬佩。那位老师退休时,朱元璋专门赏赐了黄袍,同时赏赐了大量的钱财。

现在好多家长不理解老师,如果对孩子要求严一点,动不动就兴师问罪。搞得我们老师很被动,是不是老师就可以纵容孩子?我们的严格教育是不是就不对了?当今社会强调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绝对不允许体罚孩子,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不严,师之惰到了今天,我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做老师的,教诲学生要讲究好的方法,不采取善教之方,就是做老师的过错、失职。重点是强调教师要有教师之道、善教之方。我的周围经常有一些成功的教育者,面对习相远的学生,他们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温馨的情调。首先采取诱人法,付与真情关爱和细心沟通,疏导学生明其志、晓之理,营造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搭建学生自醒的平台。其次是采用循循善诱法。针对无法及时完成学业任务的学生,在他无助时给予有助,予以细心的指导和批阅。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和自爱,促成学生逐日提高,可谓教之善也!反之采用刻薄写生手法,以师道尊严的面孔出现,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结果,学生或畏而远之、或逃之夭夭、或破罐破摔、或赌气辍学,可叹惰之害也!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一种敬业的精神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读了这本书,才能真正理解《三字2020经》传达给我们的那种文化信息,才能理解《三字2020经》对于今天,特别是当前我们开展国学经典教学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我们学校经典文化读书活动更是搞得有声有色。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国学经典文化思想的教育,一直坚持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2020经》、《论语》、《老子》和古诗词等的诵读活动,课间喇叭里播放着《弟子规》、《三字2020经》,《新学堂歌》每当中午、晚上放学的时间朗朗的背诵声音就会响遍我们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了,品位提升了,在校园内东南角创设一条文化长廊,该长廊由三、四十米多长的竹简组成,上面汇集了三字2020经、弟子规等内容。每个教室门前的柱子上也有这样的竹简,楼梯间挂有古诗词、成语故事,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经典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其润物是无声的。经典,让学生爱读书了,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们的读书热更浓。学校为我们营造了读书的环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老师购买图书,如《四书五经》每位教师手里都有一本;并且保证了阅读时间:每周至少能抽出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青年教师每周组织一次教师论坛活动。经常全体教师收看于丹的《论语心得》。本学期一开始我们邀请山东大学的张德苏教授做了 国学简述暨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精彩国学导读报告,后来山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仵从巨院长经典读书文化导读报告会。为推进书香校园特色品牌建设深入发展,有效推进教师读书文化品位和层次,着手与山大文学院合作,开展专家教授进校园读书导读行动和书香名师读书研修活动,专家学者将走进校园与教师学生面对面,部分教师将走进山大威海分校文学院进行选课研修。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全体教师读书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品味!让我们继续读书吧!

读书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读书是一个终身的事业,读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读书是一种修养身心、增进知识的方式。古语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生是一座山,人生是一片海,我们必须经历过勤苦才会有快乐,才会有成功,才可以有权利期盼收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读后感(三)

暑假闲暇之余,信手翻阅《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恍若在阅读一本通俗的中国二十四史,恍忽间随钱文忠先生在字2020字2020溯源中一起走近历史事件,并从文字2020的推敲中,探查历史的真相。

《三字2020经》我相信人人都知道,但是正真了解他内容的,我相信并不多。他可以说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书。《三字2020经》共一千多字2020,中华历史及道德观几乎都浓缩在这一千多字2020中了。脑袋中常常有这样的印象:一座矮矮的房子,青瓦白墙,里面一个斯斯文文的老先生,手里拿着一本书,下面的小孩子们一字2020一句的念念有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边还像模像样的摇头晃脑。不由的又想到小时候,在爷爷的桌上找到一本《三字2020经》,便不知由来的好奇的看起来,但是那三个字2020三个字2020的文字2020,却又实在不懂,可有糊里糊涂的看下去。现在想想,不由一笑。

钱文忠教授的见解很细致,开头是伦理道德,再是经典文献,然后是中华历史。若不说,谁能知在这仅仅一千字2020中,竞蕴含了这么多内容。

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片茫茫大海,那么《三字2020经》便是几千年前沉如海底的一艘船,里面尽是一些数不清的财富;人人都曾听说过沉船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但却无人去打捞。

在古代,《三字2020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但是却没有正式的见解流传下来。对于《三字2020经》我们居然没有完全理解的把握,这种现象,直到钱文忠教授解读了《三字2020经》才得以消除。

《三字2020经》是国学之经典,中华文化的伟大尽展其中,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独具魅力而又璀璨夺目,而三字2020经不愧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最耀眼的珍珠。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读后感


我们刚刚能听得懂大人们说话时,父母一直在给我们灌输着父母呼,应勿缓的道理。我们刚刚学会识字时,老师就交于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这不论是做人道理,还是朗朗上口的背诵文章都来自于一本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三字经》。

可能《三字经》早已是家喻户晓了,可这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陌生,这使当今的我们开始逐渐忘记其中文明精髓,并不了解其中的为人之本。就在让我认为《三字经》将来会变成只知名字,不知内容时,出现了一个可谓是拯救了这即将消逝精华。他就是钱文忠。

说起钱文忠,大家可能有所听闻,他是清华的教授,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华横溢,读完《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后》他的分析,他的文学功底让我无比敬佩。

从《百家讲坛》,到《三字经》的再次阅览,最后让《三字经》中的道德、文明、文化精髓等步入生活。钱文忠的见解很细致,开头是伦理道德,再是经典文献,然后是中华历史。若不说,谁能知在这仅仅一千字中,竞蕴含了这么多内容。一字一句的由来,其中的道理,都分析透彻。翻开书字里行间富有现代感,却不失其中古人思想。

看完整本书有种被受过了谆谆教诲的小孩,作文在反省自己,反思自己是否把这一切都列为做人之本,为人之道。《三字经》一共1122字,字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翻开书开篇就告知如今我们为何再读《三字经》,因其中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社会道德等,在如今依旧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功用。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或许是因为从小就只记得这一句的原因吧,但是我知道它10年,都曾未知道其中的深层意,只有我读完这本书闭上眼睛回味其中的韵味时,我才明白,才能被受教一生。钱文忠说人之初,性本善的表面意思是人:出生时天性本来就是善的。看完后我在思考,为何是善而不是恶呢?然而这本书确一一告诉了我答案。从学派、中西文化、名人名事,全部分析透彻让我全面了解跟这句话有关的知识及道理等。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并不是那些所谓的我明白了什么什么做人道理,不是空空而谈的我要好好读书。我觉得我的感受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就应该以更现代感的方式传承,例如《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一样,运用不同的理解性来把经典分析,使现在的人们更好的接受这份精华,更好的运用其中又用的东西。

钱文忠三字2020经地读后感


钱文忠三字2020经地读后感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三字2020经》通俗易懂,是自宋朝以来历代对儿童的启蒙读物,一直广为流传。 日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早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只能住在破房子里,居住的房子正好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哭丧,孟母很着急,就搬家到了市集。但旁边有个肉铺,小孟子又学着剁肉,孟母更着急了,就又搬家到了学校附近,这次他受到了学习氛围的熏染,变得彬彬有礼。这让我知道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另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黄香温习。东汉时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他母亲早故,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夏天,由于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的缘故,晚上的温度很高,他担心父亲睡不着,就把枕头扇凉快了;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他就先睡下,温暖了枕头和席子,让父亲能够安寝。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做小辈的应该对长辈孝顺,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当中。

三字2020经还讲了从伏羲到元朝的历史间发生的很多故事,我非常喜欢,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发人深思,建议小朋友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哦。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好书伴我成长,看了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开卷有益呀!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篇一: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入则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朗朗上口,是古代中国人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最常用的读物。

为了让今天的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弟子规》,钱文忠老师通过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这部名著。

《弟子规》可以说是有些枯燥的,但是通过钱文忠的讲解,这三个字三个字的短短句,变得丰富而有趣起来。钱文忠在讲解时,不只是简单地解释了弟子规的含义,还引用了许多经典的小故事,将古代的教育融汇到了今天。

钱文忠也不是一味地按着《弟子规》的原义,他还告诉了我们,在当今社会,《弟子规》的哪些内容已经不适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新的观念。

我们新城花园小学对这本书很重视。去年,学校给每位同学都发了《弟子规》,还要求每个同学从图书馆里借阅《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不过,我相信真正把这两本书看完的同学极少,大部分同学大概只是背了个开头,并没有坚持下来。我一边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边背诵《弟子规》,现在已经基本能背下来了。

看完这本书,我有许多的收获,除了认识了一些新字,了解到不少历史典故,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觉得阅读《弟子规》主要目的不在于背诵,而在于努力地遵照书上的教诲去做,让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心灵更加充实,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世界更加美好。

篇二:学习《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中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宁巧。意思是说,话说多了,大部分是废话,不如少说几句,避免过失。记得有一天,我和爸爸坐车去奶奶家。

上车了,我就对爸爸说个不停。爸爸说:你说这些话有用吗?我想我是不是言多必失了?于是,我闭上了嘴。到了奶奶家,爸爸和奶奶说话,我想买东西,就和爸爸要钱。爸爸说不行。我就骗爸爸说:我要买橡皮。于是,爸爸就给了我一元钱。

可我没有买橡皮,买了小食品,让爸爸看见了,爸爸说:你骗人,不是好孩子。奶奶对我说:你不应该巧言欺骗别人,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听了他们的话,我立刻觉得脸火辣辣的。我低下了头,说:我以后再也不骗人了。今后,我要向《弟子规》中说的去做,做一个好孩子。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文/简宁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一爱一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总序

张一爱一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一爱一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一妈一一妈一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灸,但为人老实,勤奋,很一爱一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一妈一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一爱一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一爱一,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一爱一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一妈一一妈一和一奶一一奶一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一爱一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一爱一,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一精一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一爱一;天同覆,地同载。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总序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SpAN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之一,告诉我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学会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之后,再“有余力 则学文”。

我觉得这本书提倡的做法跟我们现在的学校做法有所不同:首先是“学文”,需“有余力”,才学“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而现在我们根本没有“余力”,光“学文”已经把我和同学们的双休日都给“侵略”走了。看来教育部门也应该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最近才会颁布“减负六条”。

古人还认为,在“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孝悌”。“孝悌”的意思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暂且不提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这一点,就说说孝敬父母的礼仪吧!原本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孝顺孩子”,大人们之前也老夸我孝顺,学了《弟子规》,我就觉得比起古人的孝,我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老在做作业或看电视的时候,扯着嗓子叫:“妈妈,给我倒杯水!”按照《弟子规》的礼仪,应该更有礼貌一点,更应该做到:为人子女者应为父母服务。

每次妈妈还在厨房进行做饭的收尾工作时,我总是理所当然地先“吃”为快!按《弟子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我要得到妈妈的“命”才能坐下,当然,这是古代人的看法,现在,不必那么苛刻,所以,我马上作了改进:在吃饭前,我会有礼貌地邀请:“妈妈,快来吃饭吧!”妈妈一般总是说:“你们先吃吧!我马上就好。”“那我先吃啦,你也快点来吃!今天的鸡翅膀好香啊!”去日本游学回来的文文姐姐告诉我,日本人非常讲究礼仪,每次吃饭之前,都要说:“yi ta da ki ma si(我开动了)”,看来,和《弟子规》要求的礼仪差不多,难怪大人们说,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都曾认真地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现在比我们传承得还要好!看来,我们这一代人身负重任,要好好学习古人的经典,把精华传承下去。现在,你可以在我家就餐的时候,听到我说:“那yi ta da ki ma si”,这就是我读了《弟子规》后最大的改变。

此外,古人要求的“信”让我觉得很难做到:闹饥荒的情况下,还要在没人的情况下,在梨树上挂一串钱才肯吃那些梨。我觉得这简直超强悍,如果人们都做到“信”,就不会出现一堆人在街上哄抢人民币这样的新闻了。目前我觉得我还做不到,特别是肚子饿的时候,我总会失去自己的“淑女风范”。

还有“余力学文”的一些内容,平时老师也在提,我一般都当“耳边风”,所以,细细对照,没一条做到的,只能慢慢开始改,比如:“字不敬心先病”——我暑假正开始把自己的字练漂亮;“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我尽量把自己的房间和书整理干净,不至于有人进到我房间,以为误入“地狱”,根本没法走动……

当然,读了《弟子规》,我还觉得自己OUT了。因为这只是古人的启蒙教材,大概相当于一年级小朋友水平,我都十二岁了,才开始“启蒙”,太晚了!所以,我决定用最快的时间,把自己启蒙完毕:暑假我已经背出了《弟子规》,接着我正准备开始“启蒙”《千字文》,有兴趣的你,也和我一起来接受启蒙,以免OUT!

相信《《钱文忠解读三字2020经》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字经8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