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弟子规》有感 > 地图 >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19 来源:互联网

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有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有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中国五千年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们华夏儿女的灵魂,造就了无数文人志士,他们的著作及思想给我们后代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学期,学校推荐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给我们每个教职工,读后,我受益颇深,人的思想、观点都是随着理性的思维来改变的。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一是因为《弟子规》本身内容好,它是继《三字经》之后对弟子进行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一个读本,虽说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但它对现代青少年从小明白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修身养性,同样有重要作用。它要求弟子所遵循的规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到早起洗漱、便后洗手,从怎样穿衣戴帽、吃饭夹菜,到如何坐立行走、言语应答等等,非常细致。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易记易诵,是对青少年进行品德品性教育的一本极好的读本。如果众弟子能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一定能成为一名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二是钱文忠教授解读得好。他不是简单地讲解意思,而是几乎每讲一句都有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阐明道理,生动形象,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弟子们听。

《弟子规》的语句作为日常规范的各种标准。一方面利于孩子深记,另一方面易于实践。学习了入则孝,我觉得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怎么样做人,也就是说告诉我们做人的根本就是孝道入则孝讲的是为人。针对班上少数学生对家中老人大呼小喝,不讲礼貌的行为,用古人讲孝道的故事进行感化教育。看了出则悌,它告诉我们怎样和兄弟姐妹相处,讲的就是处世哲学。由此延伸出去,就是在学校、在单位、在社会上,怎么样和同学、同事、朋友相处。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单位里,只要做到财物轻和言语忍,和别人的关系就会很融洽。如果我们都能够按照出则悌里面说的去做,那无论是什么单位或团体,都会是个十分和谐温暖的家庭。再就是长者先,幼者后,也是无论在哪里都应该遵守的。谨讲了一个人知道了为人和处世的方法后,还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它从很细微的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如冠必正,纽必结等就生活中最细小的方面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来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修养,也就是修身。谨就是告诉我怎么样注重自己的形象,怎么样做一个比较完美的人。后面的信泛爱从亲仁是从养性方面来提高升自己。如果我们能把《弟子规》中的要求都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自己身上,那我们离完美就很近了。

虽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真正做到这一切,那他一定不是一个平凡的人,那应该就是完美的人。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那么好,但我们可以一点一点进步,一点一点做,努力让自己离完美越来越近,那么我们离幸福的人生也就越来越近。作为职中的教师,面对的大多都是未成年的、思想比较散慢的学生,不管以前怎样,如果我们能以弟子规所蕴含的圣贤教诲,教给他们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让他们从现在向着完美的方向进步,那我们不仅成就了自己的幸福人生,还成就了无数学生的幸福人生,就让我们谨记圣贤的教诲,成就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并为学生将来的幸福人生做好准备工作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文/简宁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一爱一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总序

张一爱一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一爱一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一妈一一妈一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灸,但为人老实,勤奋,很一爱一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一妈一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一爱一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一爱一,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一爱一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一妈一一妈一和一奶一一奶一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一爱一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一爱一,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一精一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一爱一;天同覆,地同载。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总序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SpAN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之一,告诉我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学会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之后,再“有余力 则学文”。

我觉得这本书提倡的做法跟我们现在的学校做法有所不同:首先是“学文”,需“有余力”,才学“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而现在我们根本没有“余力”,光“学文”已经把我和同学们的双休日都给“侵略”走了。看来教育部门也应该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最近才会颁布“减负六条”。

古人还认为,在“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孝悌”。“孝悌”的意思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暂且不提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这一点,就说说孝敬父母的礼仪吧!原本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孝顺孩子”,大人们之前也老夸我孝顺,学了《弟子规》,我就觉得比起古人的孝,我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老在做作业或看电视的时候,扯着嗓子叫:“妈妈,给我倒杯水!”按照《弟子规》的礼仪,应该更有礼貌一点,更应该做到:为人子女者应为父母服务。

每次妈妈还在厨房进行做饭的收尾工作时,我总是理所当然地先“吃”为快!按《弟子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我要得到妈妈的“命”才能坐下,当然,这是古代人的看法,现在,不必那么苛刻,所以,我马上作了改进:在吃饭前,我会有礼貌地邀请:“妈妈,快来吃饭吧!”妈妈一般总是说:“你们先吃吧!我马上就好。”“那我先吃啦,你也快点来吃!今天的鸡翅膀好香啊!”去日本游学回来的文文姐姐告诉我,日本人非常讲究礼仪,每次吃饭之前,都要说:“yi ta da ki ma si(我开动了)”,看来,和《弟子规》要求的礼仪差不多,难怪大人们说,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都曾认真地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现在比我们传承得还要好!看来,我们这一代人身负重任,要好好学习古人的经典,把精华传承下去。现在,你可以在我家就餐的时候,听到我说:“那yi ta da ki ma si”,这就是我读了《弟子规》后最大的改变。

此外,古人要求的“信”让我觉得很难做到:闹饥荒的情况下,还要在没人的情况下,在梨树上挂一串钱才肯吃那些梨。我觉得这简直超强悍,如果人们都做到“信”,就不会出现一堆人在街上哄抢人民币这样的新闻了。目前我觉得我还做不到,特别是肚子饿的时候,我总会失去自己的“淑女风范”。

还有“余力学文”的一些内容,平时老师也在提,我一般都当“耳边风”,所以,细细对照,没一条做到的,只能慢慢开始改,比如:“字不敬心先病”——我暑假正开始把自己的字练漂亮;“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我尽量把自己的房间和书整理干净,不至于有人进到我房间,以为误入“地狱”,根本没法走动……

当然,读了《弟子规》,我还觉得自己OUT了。因为这只是古人的启蒙教材,大概相当于一年级小朋友水平,我都十二岁了,才开始“启蒙”,太晚了!所以,我决定用最快的时间,把自己启蒙完毕:暑假我已经背出了《弟子规》,接着我正准备开始“启蒙”《千字文》,有兴趣的你,也和我一起来接受启蒙,以免OUT!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


对于钱先生的解读弟子规以后,很感慨,在高节奏、高强度、高压力的当今,耳濡目染的是有人在为为生计奔忙,有人在为自己更好地生存而忙碌,讨论很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家庭的经济状况,孩子的不争气,或孩子的出息,很多是会与经济连在一起。

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我们好像忘了本,我们太世俗,我们原来应该这样,我们是倒退了,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还能接受,但我们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需要这样做。

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

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

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我是很孝顺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平时报喜不报忧,会专程带父母去玩,扫除父母的一切后顾之忧。

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告诉我,其实真正的孝顺是要真正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其实多陪伴父母说话,告诉他们你的快乐,比给他们金钱更有价值。

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响,知道对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会尊重你好多。

其实,很希望我们的教材也能处处透出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会需要净化,需要一片温馨。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900字(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推荐内容。

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作品这本书籍用真实的故事让读者了解更多。我们不妨利用闲暇时间写一篇读后感。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篇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总序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篇2)

劳累了一天,终于又了看书的闲情,回回拿起书,便有了如对故人的快乐,那是一种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

《弟子规》在几案上已经放了几天,因为忙碌一直忽略了它。今日里,翻开书页,随着钱文忠穿越时空,与清朝的李毓秀夫子有了第一次的会面。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是从圣人的教诲中汲取出来的,可谓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目光落于首孝弟,仅仅三个字,却让我陷入深思。这个首字让我感悟到做人的根本在孝道跟悌道。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很会赚钱,而是他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突然想到,不经意间,四十个春秋在晃眼之间划过了。回首望望,父母的付出点点滴滴尽在眼前。

我想起了,每年春节将至,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守在一起。母亲又开始忙着赶制我们姐弟俩的新衣了,毛衣针伴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一上一下有规则地编排出那浓浓的爱意。父亲会围着灶台忙个不停,做蛋饺,腌酱油肉,一竹竿的鱼、鸭、鸡倒挂着,里里外外都已涂上了佐料。当我们进入梦乡时,父亲依然在厨房做他的拿手菜――熏鱼,因为加入了过多的糖,那熏鱼入盘时,像涂了油一样亮。母亲还在不紧不慢的赶最后一个袖管。

现在,我们都大了,这也成了最美好的回忆。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而今,因为忙碌,忽略了父母的需求,孝道似乎就在话起话落之间,孝道似乎又在沉甸甸的礼盒间。

懊恼之间,明白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弟子规》很沉很沉,有些拿捏不住了。

此时的我很想回家,握住老人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

钱文忠弟子规读后感(篇3)

《弟子规》读后,深感这是一本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教育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经典之作。

很早就听闻《弟子规》此书,但一直没有去翻阅。第一次阅读《弟子规》竟是在帮四岁儿子订阅的《幼儿画报》上发现的。画报将原文和翻译成的童话一起介绍给孩子,儿子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请我帮他讲这些故事,并模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尽孝。恰巧学校工会为我们教师发了精神读物《钱钟书解读弟子规》一书。在此触动下,我认认真真读了一遍弟子规,书中讲述学生孝亲尊师、友爱兄弟姊妹的蒙学教材,但是读完之后我的感触很深,这一传世典着内容涵盖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对于孩子的人生具有指导价值,对于已为人师的我也是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由此而见,诵读弟子规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认真践行。我认为只有将弟子规融入到生活当中,

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虽然自己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实施以及会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且说实话我对于弟子规内容的了解程度也只能算是初学者,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件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有必要进行一番尝试。以此来督促自己以及学生践行弟子规,做一个幸福的人民教师,做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它让我明白我们在苦苦寻求幸福的真谛、追求完美而不得时,只因忽略了一个事实,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该完美的是自己的那颗心。我们应该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按照《弟子规》的教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并以此来教育大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与周围人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我相信《弟子规》把至真、至诚、至善推演出来,值得每一个人领悟终生。

读《弟子规》有感


今年寒假,学校要求我们背《弟子规》。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弟子规》,妈妈说《弟子规》主要讲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妈妈还说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背诵。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里的乖乖女,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详细阅读《弟子规》却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上放着练习本,练习册,漫画书所有和学习有关,无关的书全都放在书桌上,东一本,西一本,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有时比登天还难。现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却常常忘记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没有告诉妈妈,我回到家里妈妈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读过《弟子规》以后,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我出门时要和妈妈打招呼,回家时也要跟妈妈说一声。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了。

我读完了《弟子规》,了解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


篇一:读弟子规有感

文明从小事做起,每件小事都反应个人的思想品德。文明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做人的道理。每一个人都要有文明和懂礼貌,谦虚有礼的好学生。《弟子规》讲了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我觉得很感动。我们要学习这种,文明的心。共创和谐社会,世界才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孩子。

从一个文帝给太后试药中我能体会到刘恒很孝敬。我们会不会怎样做吗?有人说当然不会了。因为科技法达了,没有人尝药了。但是我们真的会这么想吗?

我建议大家有空看看。

篇二:弟子规

今天上午背《弟子规》的时候,有几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几句分别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尊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父母心中也就快乐。

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了。财务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意思是;在金钱物质上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从背,《弟子规》里也能学到做人的道理,我非常高兴。

篇三:读《弟子规》有感

爸爸说平常我很多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好,所以爸爸暑假给我买了一本《弟子规》,让我背诵它。我熟读了15天,大部分已经可以理解并且能背诵了。

《弟子规》主要讲了古代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生活学习规范、礼仪行为规范、为人处世规范等等。它就像是我们的学习守则,可以用来管理我们的行为。

比如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让我明白了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转眼就老了,要珍惜时间,所以我现在每天早早起床看书。

比如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又让我明白了读书要做到仔细看、专心读、心里想。

我要按照《弟子规》的话做,改善我的学习习惯。

《弟子规》教会了我什么——读弟子规有感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放下书籍,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弟子规主要讲述了我们民族千百年来世世流传的传统美德,以三字韵语的形式教我们怎样为人处事,尊老爱幼,真诚待人。。。。。。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是弟子规放在最前面教导我们的话,可想而知,我们最先要学会怎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是做人的基本,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其他也都是妄谈。

其次,在这本书中,我不仅学到了要尊重父母,爱护弟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尊重他人,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和物。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是说,既然开口说话,就应当要真诚,诚信,说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就不能随便答应,更不能说谎话或者花言巧语的欺骗别人。

书中教会了我们道理,可是最重要不是光有感悟,更多的是带着感悟去思考,去做人,做事,并不断的完善自己,传承美德。

读《弟子规》有感800


读《弟子规》有感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

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

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有感唔


篇一:

今天,我坐公共汽车回家,人是都上去了,可是汽车里却满满的。有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上了车没交钱。司机叔叔说:小朋友你为啥不交钱﹖小孩说: 我爸爸在后面,他给我交。说完就往里走。

司机拖住他,说:那你就在这里等爸爸。说完就一遍一遍地问:谁是他爸爸?谁是他爸爸?等大家都挤上了车,也没有一个答应的。司机板着脸让小孩下车。

一位老师走上来柔声问:小朋友,你家住在那?三官庙〞老师一边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一元钱放到了投币机里一边问:为什么要撒谎?是不是把钱买了吹泡泡?。只听见一个细小的声音说:是!〞小孩低着头回答。

老师的脸立刻变得严肃起来,非常严厉地说说: 今天让你走回家去就对了!记住,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情了!嗯小孩慢慢的抬起了头,望了望老师的面孔。老师似乎看出了小孩的心思,温柔地说:小孩子,做错了事知道改正就是好孩子。你这一元钱不用还我了。要到下车的时候老师对小孩说:以后不要撒谎了。

我在旁边听了,感到一股暖流向我涌来。这个同学就像《弟子规》里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更要向这位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补足自己的缺点。做一名合格新时代的接班人。

篇二:

这个学期一开学,老师要求买一本《弟子规》,我当时还不知道弟子规是什么,我买了一本初看了一下,心想,真无聊,又是古文,可是当我细细的读了以后,才明白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这虽然是古代人教育自己的学生的,但是对我们现代人也很好。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句话对我印象很大,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对父母爱理不理的,那能做到这几点!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孝这个字眼。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需顺从。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两句,做错了事多教育两句,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几句嘴,狡辩是非,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

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子女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要让他们感到舒适。而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这样照顾着我们,又有多少子女能这样的照顾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教育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

父母是世上最爱我们、最疼我们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报答父母,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让每一个子女都报答父母吧 !

读弟子规谨有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候,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 【必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在阅读了李毓秀写的《弟子规》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仅供参考。

读《弟子规》有感【篇一】

暑假里,我读《弟子规》这本身书。它让我懂得了,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信”。“信”中“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令我受益匪浅。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孔子曾说过“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读了《弟子规》后,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记得有一天,我答应陪同学去新华书店看书。尽管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我还是按时到达了新华书店。

可是等了好久,也迟迟不见同学的影子。于是我只好回家了。回到家里我才得知同学曾打电话到我家,说雨下得太大了,她不去了,可那时我已经出门了。虽然同学没有来,但是我却做到了一个守信用的人,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言行。

读《弟子规》有感【篇二】

我感悟最深的有这几句话:“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现在网络也好,电视也好,为了一己私利,充斥着许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闻与广告,变相的宣传了“恶行”,他们要为社会大众负责啊!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为他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两句是教人不要恶语伤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话说祸从口出,要人小心处世。

还有许多句子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践行,《弟子规》真是简单话明大道理,体现的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读《弟子规》有感【篇三】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宏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醋,而我却慢吞吞地说:“等一会。”又一头埋在电视里,妈妈再三催促,我才不乐意地去买醋。

当我读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知道了,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位,以免下次用的时候找不到。

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子变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背《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喜欢《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弟子规》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