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中国民族简史读后感 > 地图 > 中国民族简史读后感

中国民族简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后感2000字。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我们在读一本中外经典名著时,会从中感受到与我们以往认知中不同的东西。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后感2000字,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文明礼貌而著称世界。但是近年来,断断续续都有关于国外报道中国游客在旅游时不文明行为的新闻,因为这些报道很多人怀疑中国是不是算不上礼仪之邦和文明大国呢?

其实中国在古时是有礼仪之邦之称,但是中国的国民性是历史和文化中不断改变的,它有它的一个演变的过程。而张宏杰老师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为我们解答了疑问。

可爱树林分割线

1.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

或许大家听到贵族这两个字就觉得贵族就是住别墅、开豪车、疯狂购买奢侈品,总之生活就是奢侈浪费,对平民呼挥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

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大船即将下沉的时刻,船长没有选择逃亡,而是选择和船共存亡。这就是贵族精神,尽责任,敢担当,在关键时刻勇敢的面对死亡,这种死重于泰山。

环保植物绿色树分割线

2.秦始皇终结贵族社会

秦始皇的过错不在于他统一六国,也不在于他沉迷长生之术,而在于他建立了皇帝制度,而皇帝制度的出现,意味着贵族社会的终结。皇帝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一种全新统治方式的诞生:整个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私产,万众都是他的奴仆,他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起自底层的流氓,项羽却是战国贵族后代,他的身上残留着贵族的高贵和高傲,而乌江之战的结果更说明了项羽身上难以化解的贵族精神。项羽死的很光荣,然而改变不了失败的事实:贵族和流氓斗争的后果就是贵族失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国民性劣化的第一个推手是秦始皇。

樱花纷纷飘落

3.汉王朝升级版的秦王朝

秦王朝的皇帝制度让汉代帝王吸取了教训:让自己的皇帝制度更加巩固的办法就是以儒术为名来行自己的私欲。汉武帝独尊儒术,让百姓明白皇帝是为大家服务的而不是天下都是皇帝的私有物。

如果说秦始皇的统治是残暴自私的话,那么汉武帝的统治就是麻木不仁,打着独尊儒术的旗号行驶自己的私欲,把一群信奉儒术之言的知识分子控制起来,让儒术成为知识分子一辈子的思想牢笼。

4.不可再现的魏晋风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衰落时代,但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不可复制的传奇。它的独立精神,思想自由是让那时的人追求自己人生意义的开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更多的是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士人向往的是精神的独立,思想的自由,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功名利禄,更多的是身心的自由和真性情的释放。

5.大唐的雄健与阳光

唐朝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由、最宽松、最开放的朝代吧!在这个朝代是儒家、道教和佛教三教并行的时代,信仰自由,却不是以儒家为尊。

唐代最宽松体现在言论的自由上,而宽松的环境、言论的自由也是唐代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因素。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都显示出了唐代思想言论自由宽松。

环保植物绿色树分割线

6.宋代平民的盛世

从唐代到宋代不过是顺其自然的改朝换代,但是你会发现两个朝代是截然不同的面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唐宋两代的面貌差异。自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二百二十年,百姓大多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的军权,大大降低的武将的地位。宋太祖运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文臣对于皇权的威胁。宋太祖的政治设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性格。宋代开始不再有贵贱之分,只要依靠科举考试就可改变自己的命运,所有的政治权利归天子所有。不再有庞大的贵族予以抗衡。

7.铁骑踏断民族脊梁

在汉族人看来,非我族类都是卑贱的,因为只有中国人才是真正的礼义之国。元代中国的文化出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国人不再是崇拜文学史,更多的是选择底层文化中的暴力。

《水浒传》大多数的英雄好汉都是使用暴力来达到目的,却忽视了最初我们的礼义,对于他们来说暴力解决问题都是讲义气,为了义气、为了兄弟做什么都是对的。这种俗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国国民性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8.流氓化的大明王朝

明代的流氓气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底下的官员、和尚道士和知识分子都呈现出流氓气息。流氓这种方式虽然不正确,但是一出现,则迅速蔓延至整个朝代。

朱元璋以流氓手段治国就是流氓与权力的结合。以特务机关为例,运用手中皇帝赋予的权力大肆搜刮百姓,让皇帝充当自己的保护伞。朱元璋的专制残暴使得中国人民的性格再次软化,也是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9.清代世人皆为奴隶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时期,也是天下万民被剥削最为严重的时代。

清代皇帝为了强化君权、防范权臣,设立密折制度,要求官员之间相互监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直接审阅战争事务,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而清代皇帝们塑造出的国民,就只能是听话,忍耐力超强,但是却再也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无法看见世界大门之后的美好生活。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读后感言:《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500字


《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名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一般来讲,民间故事包括: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民间童话等多种形式。

中国民间故事经过了广泛的采集、选择,在流传、讲述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与琢磨,其中许多故事成了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仓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相传他是皇帝的史官,为了研究出简单又容易的记事方法,他悉心观察天上星术的分布情况,访遍了山川脉络的样子,寻遍了鸟兽鱼虫的痕迹,看尽了草木器具的形状,通过描摹绘写,创造出种种代表不同意义的文字。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那天晚上,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便会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据说在这天晚上,人们还在能在瓜果架下,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脉脉情话呢!牛郎和织女的美丽故事深入人心。

像这样反映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礼教,表达美好愿望和理想的传说还有很多。如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会、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大战法海、法海将白娘子镇压在雷锋塔下的动人传说;还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苦读,不服包办婚姻,坚贞不移双双化蝶的佳话。这些故事在民间曲艺和戏曲中广为传唱,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艺作品。

维吾尔族的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权贵的的智者民间流传的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他智斗愚蠢的学者、作弄贪婪的国王、整治狡猾的巴伊,他辛酸地讽刺、嘲笑甚至咒骂这些伪道学家、守财奴、贪官污吏、体现了积极的去恶扬善的精神。然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阿凡提的那种机趣、幽默、诙谐的品格,这也是阿凡提的故事的故事会如此地深入人们喜欢的原因。

中国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的根基,有着各自独立的的民间文学,因此就有各自不同的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2000字


《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2000字_浅谈乡土社会与后现代社会

在阅读《乡土中国》的同时,正在学习有关社会学的内容。故将两者结合起来,粗浅的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感悟。中国从农耕社会发展到如今的现代社会,某些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带了些许后现代社会的意味。最纯粹的乡土社会与发展完善后的后现代社会几乎是从封建社会到现在,这个社会的最初与最末。所以,它们在社会特点、家的概念、秩序维护和个人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通过对比两者,我们这些社会学的初尝者能体会到社会发展的剧烈性。接下来我将从社会特点与家庭观念来进行对比。

《乡土中国》中写到我们的民族确实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受到土地的束缚。乡土社会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大部分的百姓从事农业耕种。他们直接取资于土地,生活、工作都围绕一块土地展开。他们之中,除非是通过科举,大多数人一生都将奉献给这一片土地。根据贝克的抽离和嵌入理论,我暂且将这样的工作方式称为不再抽离的嵌入。而后现代社会,却是流动的再嵌入。首先,可供人们选择的职业形形色色,人们可以自由的在这些职业见进行转换,导致流动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由的追求的高度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大化。比起高薪,人们更注重职业的自由度,比起,传统的,所谓的正经职业,人们更愿意从事自由职业。自由职业在保障人们与传统职业相差不大的薪酬的基础上,给予人们更多私人化的空间,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比起第一现代进一步模糊,就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来看,与乡土社会的耕种的工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所谓自由职业,自由当然是核心,这也是人们长期抽离甚至可能不再嵌入的原因。

由于土地的固有属性,农民们难以发生流动。祖祖辈辈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对于周围的不管是环境还是人,都无比的熟悉,这样的看来,乡土社会又是个典型的熟人社会,人们之间都有一种天生的联系。但后现代社会却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由于后现代社会流动性,个人化趋势的发展,人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虽然后现代社会存在许多公共空间,但这些空间是公共但不公民的。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将现代的公共但不公民的空间分为四种类型_排异之地、噬异之地、非地之地、不存在之地。这四种类型的公共空间都有多人参与,且都是为相似的目的而聚集,但参与的人之间却没有也没有太大必要产生关系。。

从以上两点来看,乡土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它是一个极度稳定甚至固化的社会;后现代社会是个典型的陌生人的社会,它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乡土社会的家族观念极强,大部分事情都在家族内部解决,官府一般会止步于家族门前,将更多的自由空间留给家族内部。上文提到,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生产活动围绕土地展开,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当一个家的人数不断增多,原来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大家庭的维持,读后感.

家中的人将会发生小范围的流动。这种流动使家庭的范围在当地扩展开来,家变成了族。由此,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如今,我们如经常听到的衣锦还乡的字眼就是乡土社会家族观念的投影。家族中的每个人受到祖训的约束,并竭尽全力,为自己家族的振兴而奋斗。若是家族中一个人犯错犯罪,根据连坐甚至诛九族的制度,整个家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家族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当时大部分人的人生的价值都在于为家族而奋斗,这种强烈的家族感支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很难出现没有精神支撑的情况。

后现代社会的极度个人化,让家庭观念逐渐消失。首先社会上,大部分都是一个个的小家庭,家族的概念几乎已经消失。其次,特别是在西方社会,人们更注重自我生活的品质,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和照顾基本止步18岁。之后,孩子会搬离家庭,通过国家贷款继续学习和生活。中国社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现代家的观念虽然远不及乡土社会,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约束相较于西方强了许多。但许多社会学家观察到,现在中国的家庭观念有向西方靠近的趋势。一方面,许多孩子远离父母到其他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有些父母不在长时间帮子女做家务,带孩子,而是更多的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如继续学习或者周游世界等。

几年前,许多学者批评中国家庭观念太强,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倡导大家学习西方模式。但近年来,随着家庭化的消解,个人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家族观念真的无可取之处吗?

在我看来,家族观念增加了社会的温情,让大多数人不至于失去奋斗的意义。个人化增加了社会的自由度,满足了人们个性发展的需要。但极度的个人终将让社会失去温情,这样的社会就像失去润滑油的机器,能继续运转下去,却难免发出沉重的哀鸣声。我们无法说出到底哪种模式更好,但在个人化趋势无法阻挡的现状下,我们至少要有意识地去维护家庭的温情,不要让自己变成仅为自己的机器。

仅谈及社会特点和家庭观念,已经可以看出乡土社会和后现代社会的极大差异。但此处人有许多领域值得探讨,过程中你将获得极大的惊喜。

处于向后现代社会发展的浪潮中的我们,再次回望乡土社会,每个人都将有不同的思考。作者:罗悦阳

《中国强则少年强》读后感2000字


《中国强则少年强》读后感2000字:

“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受?在我第一次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还是在上小学,踏进校门就看见墙上的六个大字——“少年强则国强”!当时觉得确实好有道理,如果我们少年都不能够强大优秀,我们的国家由这样的一群年轻人组成,国家会强大到哪里?

但是就在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个更加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中国强则少年强”!

这只是一篇篇幅很短的文章,也是一篇上过电视的演讲稿,更是被无数网友转发的小视频,却让我看得热血沸腾,看完后激动的心情也是久久不能平复。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女大学生,她以一种非常接地气、通俗易懂的随笔来介绍她对于这个观点的想法,正是因为她的简单明了,热情澎湃的感情输出,让我更加的深入到她的文章之中。

文章的开头以一个非常搞笑的方式展开,她以开玩笑的方式询问台下所有的男性观众:“你的女朋友板着脸站在一边,突然就很委屈的哭出来了,你问她什么都不开口。这个时候你心里很慌张,你想不对呀怎么回事呢?上个月看中的包我买了呀,昨天的朋友圈我点赞了呀,前天前女友发过来的短信我删掉了的呀。这个时候她大小姐终于开口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安全感了。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崩溃的,这是她第101次跟你提出安全感的概念。”

她以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就进入了主题——安全感!中间也有提到很多关于安全感的内容,并且以第三者的身份去解释安全感是什么?安全感就是自己给予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强大了,自己优秀了,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处理了,那自己真正的安全感也就得到了。我们努力学习才会有期末考试的安全感,我们努力工作才会有生活安宁的安全感。她所说的安全感,本质是你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交换,但是很快她自己就反驳了自己的这个观点:说她今天想说的安全感是一份不基于任何条件、不需要努力,我们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

她在文章中列举了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例子:她是在国外读书的一个女孩,在学校安排的一次活动中,选择了去一个位于中东地区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多灾多难,但却是国际强国,那就是以色列,但是就在机场,却因为两个小细节,而让她写出了这样的一篇文章。第一个就是机场长达半个小时的询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来自哪里?你到这里来干什么?这让她非常的纳闷;第二个就是当飞机安全降落的时候全机的工作人员以及乘客都鼓起了掌,这再次让她纳闷了,就问随行的伙伴,她的伙伴就是一个以色列人。伙伴说道:“之所以询问那么多,是因为自从1948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受到国际上各种恐怖势力的袭击,阿拉伯世界至今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地位,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最保险的但是最笨的方法排查危险。国家太小,袭击太多,我们输不起。之所以鼓掌是因为我们对于安全有一种执念。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展开种族屠杀,我们的父辈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途中遇难,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成为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重建安全感。”

正是因为这一翻话让作者以及我都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一个国家给予国民的安全感,这份心安理得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我的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我们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我们更不需要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作者开头所说安全感很多时候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

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些让人非常心寒的新闻。一些自认为我是中国国民,国家有义务为我的安全作保障,有义务时时刻刻保护我,故而在一些还没有开发的旅游地点,因为寻求刺激,不顾外面的警告牌,强行进入到森林里面去探险最终迷路,警方不眠不休地巡查几天,冒着生命危险,同时花了很大的代价就为了把失踪的国民找回来;前段时间发生在韩国的地震也是一样的,在旅游网上的最上面我们中国的外交官就严重警示了本国国民,韩国很有可能发生地震,叫我们近段时间赴韩旅游的本国国民取消航班暂时不要前往,但还是有许多的中国国民当没有看见一样,最终还是以中国军人开着直升飞机接他们回来而告终!

看了作者的这篇文章,又看了这么多的新闻,让我在想:我们中国给我们国民的安全感太多了,让我们理所当然成为了大众口中所说的巨婴,理所当然的,没有看见那些警示。理所当然的让中国的军人为我们无条件的付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发生?中国的强大,换来的却是一群愚蠢国民的自私自利?我知道这段话可能没那么中听,但这就是事实,这就是现状!

我所希望的不是中国强则少年强,不是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是中国强中国少年也强,中国少年强中国更强!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的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也强,中国强就是因为中国的少年更强!

作者:指南针商学院一年级李心馨

《中国书法史》读后感2000字


前言:

书法艺术同京剧、武术、诗歌一样,都是中国的国粹。从远古时代的甲骨文,再到成型于东汉、魏、晋时期的各个书法艺术形式,可见书法的形成与发展亦有其自己的历史轨迹。随时代变迁,虽然现代人很难再在书法领域中见识到完整的书法典藏,但是每当我们信步于古老园林,或是厅堂楼阁,依旧可以看到呈现于牌匾上的古文字迹或是悬挂于高堂上的喜庆对联。细品书法,它给予每个观赏者的不仅限于外现的字形,而更多的是内在意境。正如书中所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古代书法的发展轨迹

自觉没有多少本领可以驾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只是简单的做自我品评罢了。书法起于甲骨文,观甲骨文,虽无汉字那般规整、统一,却透露出了几分活泼与灵动,这大概该归功于它是一种象形文字。历史上同时期的象形文字还有古埃及的象形文与玛雅象形文,但都最终以文明的消失而未现于世,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留存并至今。而象形文的发现也同样具有神奇色彩,若不是清代王懿荣因病求医,后得药方取药,遂得甲骨,也许至今我们也没有这般荣幸看到它的面貌,也就无法研究后来的金文的渊源。

金文的出现,依托于青铜器的铸造,字形同甲骨文相像,但比甲骨文要规整,排列也有序。后至战国时期,为方便书写,对篆书做出了笔画上的简化,称为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随即统一文字,一改昔日的写意字体,而增强了文字的符号价值。

隶书的形成是在满足其功用价值的基础上更多的倾向于它的审美性,如蚕头雁尾的字形。楷书笔画规范,法度较严,书写速度较慢,其形象最易识别,多用于正式场合。行书是从楷书的快速书写而形成,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其法度较楷体宽松。草书书写最快,有些笔画、部分甚至被简化掉了,难以辨认。

2、古代书法的意境组成

书法不单单是外部字形的显示,加之作者也很少言及自己的作品,所以给欣赏者留有很大的遐想空间。每一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每个欣赏者根据自己的鉴赏力、思想、情感、文化底蕴对作品进行自我品评,进而由此探知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情境与意境,这也许是作者最想看到的,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一扫而过。书法的意境可由它的节奏跟韵味表现出来,而书法对节奏的把握又依赖于书写时作者对笔力的控制。有人说书法是没有声音的舞蹈,书法也有舞蹈的那种动态美,或刚健或柔美。这些均依靠对笔力运行轨迹与速度轻重急缓的把握。笔力中还包含几对矛盾:行与留,提与按以及平正与参差等。行与留在于笔的运行上,在毛笔行进过程中,要时刻掌握力度,使毛笔能在恰当的时候、地方停下,或是将速度放慢。平正要求字体看上去要大小合适、均匀、规整,但不可一味要求规整,而使字体缺乏灵动。书法的意境自始而后至终都要归为统一,整体。欣赏者最初看到和把握的角度是整体而不是顿足于单纯的一个字,这就要依靠字与字之间的联络,正如书中所说书法中的联络有三种形式:一是血脉相连(形体与气势上联络成为整体,一气贯注),二是虚实相生(有笔画为实处,字字之间行行之间为虚处,一虚一实成为有机整体,其一虚一实是在点画落在纸上的瞬间一次性完成,笔墨一到,实处即成,虚处也由此而出),三是错落有致(以缤纷交错求其奇趣,于森严法度中求变化)。这仿佛是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之所以能成为整体,需要的不仅是外在皮肉及其包裹的骨骼,更需灌之以血液、经络,将这些外在的表现加以连贯,才能成为富有灵性的生命体,而书法则是富有生命的艺术。中国的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物象,而是富有生命的艺术品,虽没有舞蹈那般色彩斑斓,但却同样能透过线条运行发现它美的东西,这种美并不像古代玉器那样耀眼夺目,而是隐讳的。透过一种艺术我们可以了解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了解到作者所发生的故事和他创作时的心境等等。我想这是作者所希望后人能体味到的。

书法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如何,是区分一个专业书法家和业余爱好者的主要标志,也是系统化的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一个作家所具有的理论取向,在创作上,像现代那样敏感地反映出来,过去是不多见的。现代的艺术文化艺术环境,在很多的情况下,理论的取向直接决定了创作观念及其在创作实践上的成功与否。因而,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家,需要先明白自己的创作观念。

古典书法理论是传统书法的灵魂,同时又是它的存在方式。古典书法理论浓缩了古代中国的学问、文化和艺术思想,包含了各时代的审美观及其变化规律。无论传统派,还是现代派书法家都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不可忽视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性和逻辑性。

审视两千多年来的书法理论发展史,各时代的书论一边不断地综合归纳当代书法发展的内容,一边先导下时代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认真研究古典书法理论,且发掘期中的精华,不仅是为了当代书法了健康发展,而且对有系统的书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后感2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中国民族简史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