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我只欠母亲》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我只欠母亲》读后感600字

《我只欠母亲》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主角》读后感1500字-欠的总会还。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主角》读后感1500字-欠的总会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朋友推荐,看了陈彦写的《主角》,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字数挺多能把那么长篇章剧情,人物个性都描写细致挺不容易了。前几章看下来写作手笔和气势和那些历经历史沉淀的大家比如严歌苓的文字有点类似和韵味。

但是看着看着就缺失了厚重,前半部分还是写的很细腻深刻的,后面开始就浮了结构细节等等都不够了。尤其是后面有些为了交代清楚人物心理和活动细节有点拉杂,太多刻意安排,比如以孩子内心独白一个章节,比如以竞争对手内心活动为一章的描写,看似把人物心理交代得很清楚,其实有些过于清楚了反倒显得不够深邃,作者不是很善于通过事情,语言描写非主角的人物内心和性格。很像现在网络流行的连载剧一样的番外,这样感觉拉低了一些矛盾文学奖的层次了。

隔了半个月,很多东西想不起来了,感触最深的还是关于人,关于管理体制。我从一本写人物,写时代写艺术人生的书里,看到了管理,也说明我另辟蹊径。主角的名字叫啥差点忘了,忆秦娥,艺名。讲述了一个艺人的成长,经历的艰辛,别人的帮助,众多的伯乐,以及牺牲,牺牲了自己的家庭,未尽到为人母为人子女的责任。里面还讲述了为艺术而活的舅舅,不管是在监狱在什么情况下都很专注的敲鼓,为了敲鼓忘记一切也只追求敲鼓和秦腔的完美呈现。也可以看到,世间轮回,经典的东西永远经典,比如开始唱秦腔,一阵子唱革命样板戏不允许再排秦腔这种经典的戏曲,一直到十来年运动结束,革命样板戏没落,发现一代演员都丢失了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忆秦娥在正需要学习的时候没有科班学习样板戏的机会,有的是勤奋,吃苦耐劳和好嗓子以及心思端正,所以被几个老艺人联合培养了。那时候人的目标就是熬,干什么都是闹一阵,闹一阵之后过去了,一切就会好起来或者不再坏下去。放到现在是不是也一样,不过从闹各种斗争活动转化为各种经济活动。那时候的口头禅是,忍着忍着,过一阵子就好了。这是通俗的人生哲理,很多感情,很多事情,很多磨难,都是忍着忍着习惯了,改善了也就好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忆秦娥出名之后,在一个集体大锅饭的剧团里,主角戏份高,拿得工资和配角以及龙套一个薪水,并且因为演的多特别容易出现演出失误,有一个人专门记录失误的,往往主角还被扣了更多的钱。忆秦娥是以瓜的内心出现的,别人争抢主角,她沉浸在能活下去,能吃饱有工资领,还能看孩子的生活里,一点也不羡慕,谁爱当主角谁去当好了,反正当不当主角都是那么多钱,她演出最累,每次白蛇包头武戏结束她都吐的天昏地暗。但是她的瓜也让她内心单纯的去品味戏曲,练功夫,人物表现都拿捏的最好,天生就是一个主角的材料,心思不够八面玲珑反倒让她在专业上独树一帜。但是剧团的管理又造成她挑了大梁相当于养活了全剧组的人,拿着最低的工资,不改革这种体制怎么能激发人的创造性呢?连忆秦娥都并不想演戏了。后面剧团改组,各自寻找出路下海她才真正的靠着自己的才艺养活了一家子人。那时候的管理忽略了人性,干与不干一个样,干的好不好还是一个样。结果大家都不爱干最终是大家一起被淘汰剧团拍不出戏,没有演出,演出没有观众,不过多久市场自然淘汰。由此想到我们办公室,上班有唱戏的,聊天的,也有工作的,拿得工资差不多,奖金都是一个月,如果唱戏的工资高的话她奖金都还更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吭哧吭哧的干活?凭借着一腔热血?人都是学好不容易,学坏特别简单,如果都这样对比那么将来我们大家一起走向灭亡走向解散。但是现在没有人去管这些。因为有更差的典型大家都还觉得自己的违规是那么的高风亮节,因为永远有一个更差的在那边。

另外想到任正非写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的时候,一放面关注公司退休员工问题,同时也不能让退休员工的高福利拖死公司,这是一个企业发展不能意气用事,只考虑情感,贡献而不考虑现有价值。如果现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被激发,不能去创造,老的退休员工之前创造过价值的员工的福利并不能保障。公司不能没有人情味也不能是福利院,原来有贡献并不能享终生,世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难道之前的五年做了很多订单,有了很多销售额,后面五年可以闲着被当祖宗供着吗?人不能寻找自己当下的价值,就是虚无。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主角》读后感400字


花了20个小时一口气把新近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主角》看完了。

我认为比我以前读过的部分茅奖作品要好,当然和《平凡的世界》比,还是差得很远。《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生命写出来的。而这个作品其实也是只是比其他快餐文化的作品打磨的时间长一些。这部小说,应该说是我近期所读小说,最精彩,最接地气的一部。读的期间,也流过几次泪,为主人公的成长,为亲情,为友情 。

后边的评论也好多,我看了好多,觉得人家的评论都很好。

这部小说,有好多人物塑造是模仿了《平凡的世界》的。比如秦八娃的婆姨是豆腐西施,就是模仿诗人贾冰的老婆,土耳其人,一个卖羊杂碎的婆姨。比如忆秦娥的第一任丈夫是 模仿了田润叶的丈夫李向前。忆秦娥的第二任丈夫,石怀玉,其实是个大败笔,有点画蛇添足,就不该出现这么个人,这个人其实是模仿了《月来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 ,爱艺术胜过一切。 还有忆秦娥的儿子是模仿了余秋雨的《门孔》里的阿三阿四 。

好像还有些情节,能在其他小说里找到踪迹。

《你欠生命一份奇迹》第一章读后感2000字


启动奇迹的秘诀之“破瓶倾爱”——《你欠生命一份奇迹》第一章读后感2000字:

杨牧谷著。为何今天你我的生命平平无奇,甚至一潭死水?问题又出在哪里?作者说,“人一生的成败,是在怎样看、怎样用自己的一生。”

这书是一位父亲写在儿子二十一岁之际的挚爱之言,也是他以父亲的心写给无数死气沉沉的都市老油条的直言之书。

老油条是忧愁、焦虑、失望、愤怒、散漫、无助及方向迷失的人,也是只为已活、没有焦点的生命,这个人也可能是你或我......这些心理症候群,越来越普通地侵袭身边的人,也侵蚀着人的生命力。

人不应该未老先衰,因为人是按着上帝的形象和样式创造的,借助犹太人对自身命运的了解,也透过对《旧约》的研究,发现人类的被造与耶和华立约,原有极其尊贵的地位,人与神的关系并不是只有被动,而是互动的。它与传统视人为完全罪恶,比脚底泥还不如的神学,真有云泥之别。

新约告诉我们,基督为人类成就救赎,并由此而创建新的可能,特别是复和的道理和职事。不过,这里指出的一点,我们在这里努力的,不是时下流行的心理辅导技巧,只讨论一些心理调校的方法。我们认为这等方法可能有一时的果效,但没有改变生命的能力。以为心理技巧能代替信仰出路者,无疑和以为人向上扯自己的鞋带就能使自己升高一样可笑。

So,本部分所论的“启动奇迹的有效步骤”用的正是信仰的办法。要把一个老油条式的生命转化为耀眼如花的生命,秘诀就是启动“生命奇迹”的内在机制(theinnermechanics),是有效的,也是被证实过的。

圣经记载玛利亚膏耶稣的故事: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马可福音14:3-9和合本)

“破瓶倾爱”是玛利亚为耶稣安葬的事浇极贵香膏的故事,此举引起旁人甚多议论,耶稣却为玛利亚平反,并且吩咐: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都要述说这件事。换句话说,耶稣认为“破瓶倾爱”的事迹是要与福音一同传讲的。why?——福音是关于神对人的爱,“破瓶倾爱”是关于人对神的爱。后者最足以证明前者,而且后者具体演绎了人的生命可以怎样由底层上扬飞升,不仅能香及周围,还能遗泽历史。

1、背景

玛利亚浇香膏一事,是教会与团契经常讲述的一段经文,但其背景却未必交代,造成讲与听得都只能望文生义,或寓意灵意一番。需要交代的背景有下列几点:

(1)“膏”的需要与程序。出殡前膏尸的传统有其需与一定的程序。按其需要来说,古代近东有为过世的亲人举哀的传统。原来他们相信,人生在世几十寒暑,正是“无功也有劳”,若过世了,亲人却没有不舍之感,灵魂就会不忍、不甘离去。在世的为使亲人平安离去,就会为死者举哀。当时的希腊社会,还有职业举哀人,帮忙哭号,以示悲情。新约福音书记载哀家常有许多人,他们当中不少是城中的职业举哀人,出殡后他们就会各回各家(参拉撒路过世后的家中情况,约11:19、31)

至于举哀要多少天(时间),就由死者在亲友中的重要性而定,由一日至七日不等。这就产生膏尸的需要了。中东地处沙漠,气候炎热,昔日又无冷藏设备,故有用香膏膏尸(第二个膏尸动词,读“告”音)的习惯,以避尸臭。

膏尸的程序是这样的:先为死者沐浴,以除不洁;然后用香膏涂抹全身,再以麻布裹尸做出殡前预备。这说明了为什么耶稣说,玛利亚破瓶倾爱之举“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了(可14:8)。

为什么需要“预先”呢?

原来犹太人像中国人一样,家有丧事,怎样安排下葬事宜,通常由一家之主(男人),或死者圈中最重要的人物做主。女人,特别是在家属以外、又不是有关圈子内的核心人物,完全无置噱之处。玛利亚正是这么一个人,她既不是耶稣家中的人,也不是十二门徒中的一个,她哪来机会在主下葬之事上做任何事呢?因此他抓住机会,为主下葬的事预先作准备。

(2)膏的价值。福音书说香膏值三十多两银子,在当时约等于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故旁人看了就说“何用枉费”。好多解经家忙于告诉你,三十多两银子等于现代币值是多少钱,这种换算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一种货币值多少钱,其实不能用汇率来计算,而是用它当时购买力来算,我们那里知道耶稣时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什么呢?再何况,古代钱币和现在钞票之间,根本就没有公认的兑换率。

既然货币的价值是在购买力,我们不如以一个典型工人的收入作比较,目的是有一个大致的概念。若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的数字来说,个人一年的平均生产总值是21800亿美元,约等于163500港元,折算成月薪就是13625港元,大概是一个计程车司机或泥水匠在1996年的平均收入。以此来比拟耶稣时代一个普通工人合理的收入是合理的。

三十多两银子就相当于163000港元吧,今天谁会用163000港元来买一瓶香膏,一次性浇在耶稣头上?

(3)破瓶。这是古代膏人的另一传统。破瓶表示倾尽所有,不再存留,也不为别人使用,只单单为所爱慕的人倾尽所有。我们不得不问:

爱,今天还有人这样爱主吗?

爱,又岂不是应该这样尽情?

今天谁又曾稀罕过有保留的、精打细算的爱?作者:一横1竖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0字初一-还海洋一份宁静


小时候,我就读过《海底两万里》的缩略版,当时读完不禁对海洋产生了向往之情,我想,海洋的魅力,真的有这么大吗?海底真的那么美丽吗?长大以后再读完整版,更是有一种超越向往之情的归属感。

儒勒.凡尔纳的书我看过很多,他的想象力总是让人惊叹不已,他笔下的世界天马行空,却又让人感觉那么真实。

书中讲述了我和康塞尔、内德.兰德偶然进入鹦鹉螺号,然后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海底之旅的故事。

他们去海底漫步,去火山中参观,去看珍珠,去往南极,甚至大战章鱼,这一切在当时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可作者却把这一切写成了真的一般,让人无法质疑。这就是这部科幻小说的精妙之处。

文中的阿罗纳克斯是一名博物馆博物史教授,他拥有超于常人的智慧与冷静,是三人之中的领导者,面对发生的一切,他总是那么镇定。平常,他总是待在房间撰写回忆录,将在鹦鹉螺号上的见闻记录下来。

康塞尔是阿罗纳克斯忠诚的仆人,当然,他也是一个分类狂人,每每遇到一种动物或植物,他总是在心中默默地分类。在面对抉择时,他总是选择站在主人这一边,无论生死,他总是选择牺牲自己,保护主人。他这种看淡生死,誓死效忠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在生活中,却往往难寻这种坚持信念,忠诚于信仰的人,人们总是以金钱利益为重,却忘了人性为何!

内德.兰德是一名捕鲸手,对捕鲸的狂热已让他丧失了理智,他天性向往自由,开朗,大大咧咧,没有阿罗纳克斯和塞康尔的沉着与细致,在鹦鹉螺号上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像囚禁一样,但是他爱冒险,拥有着天生的勇敢与耐心,最后终于带着阿罗纳克斯与塞康尔逃了出来。

奈莫船长是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曾经是一名战士,因为亲人被杀,所以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秘密建造了鹦鹉螺号,进入了海洋,一切资源都向海洋索取,与他人不再有任何联系。他痛恨那些只追求利益的人,为了保住鹦鹉螺号的秘密不惜困住阿罗纳克斯一行人,但是他的内心是善良的,每当有船员因为灾难死去,他总是十分痛苦,并把他们葬到了海底公墓。也许,在他心中,那些船员早已成为了他的亲人。海底经常会有许多沉船,沉船上的财宝数不胜数,奈莫船长没有把它们据为己有,而是将这些财富分给穷人,让他们不再吃不饱,穿不暖。有一次,奈莫船长带着人一起去珍珠场采珠,发现有一个人采珠遭到了鲨鱼的攻击,他不顾危险拼死相救,最后在内德.兰德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鲨鱼,救回了采珠人,在临走前还送了采珠人一袋珍珠。这些行为,无不表现了奈莫船长舍己为人、乐善好施、真诚待人的高尚品德。

《海底两万里》情节的古怪离奇,把充满奇妙色彩的海底世界描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让读者如痴如醉,同时,本书虽是一部探险小说,但其对人性的剖析却也入木三分,文中的奈莫船长,更是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让读者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也沉重地谴责了当时殖民主义战争及其罪恶。

愿世界还海洋一份宁静,愿海洋赠予世界一份美好,永远!

《诸神的踪迹》读后感1500字


前两天,在妈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申赋渔的《诸神的踪迹》,很快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申赋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展开了一幅中国上古神话的画卷。

这本书以时间顺序,依次讲述了盘古,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启,少康,伊尹,傅说,吕尚,伯夷,叔齐,周公旦,周穆王的故事。时间跨度上至三皇五帝,开天辟地,下至周朝中期,穆王西行。在这些故事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周穆王的故事了。

《诸神的踪迹》中对于穆王西行和昆仑山的记载,来源于《山海经》《淮南子》《搜神记》《庄子》等书,申赋渔在书中详细的描写了昆仑山上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

根据记载,昆仑山的北边是西海,南边是沙漠,西边是黑水,东边是赤水。在赤水与昆仑山之间,有一片出产火浣布的火山。在火山和昆仑山之间,还有一条著名的河弱水。

过了弱水,才到昆仑山。

在昆仑山上,有一只叫陆吾的神兽,他看守着昆仑山,不让外人接近。昆仑山有九重,最高的一重是穹隆形,天帝的都城就建在这上面。这是一个大城,四面有城墙,每面城墙都有九个门。每个门都有一口砌着玉栏杆的井。正门朝着东方,叫开明门,有一只叫开明兽的神兽守着门,其他的门则由雕鸟,腹蛇,六头蛟等神兽把守。这个大城里,有五城十二楼。五城十二楼的中间,长着一棵叫木禾的稻子,木禾的西边,长着珠树,玉树,旋树和不死树,木禾的南边长着绛树,木禾的东边长着沙棠树和琅玕树,在文玉树旁边有一口甘泉,名叫醴泉。

在昆仑山上,可以看到悬圃,管理悬圃的神兽名叫英招。有一眼泉水,从悬圃一直向远方流下去。这水叫瑶水,它汇成的天池就叫瑶池。

就在这个暑假,我前往青海旅行时,看到了真正的昆仑山,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峰顶终年被冰雪覆盖。并没有神话中的五城十二楼,也没有各种神兽,更没有那些奇花异草。也许是因为我肉眼凡胎,所以才看不到神仙们的花园和那些神兽吧。

《诸神的踪迹》是一本非常适合对中华古代文化感兴趣的人阅读的,它从各方位介绍了中国上古神话体系,有春神句芒,夏神祝融,秋神蓐收,冬神玄冥。在他们之上,又有东方天帝伏羲,南方天帝炎帝,西方天帝少昊,北方天帝颛顼,中央天帝黄帝。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体系中最粗略的谱系。这本书实际上是以上古神话来写上古史,因为神话其实就是演义性的历史。所以我们说上古的神话里,有着我们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

中国上古神话有一套完整且丰富多彩的体系,但是随着儒释道三家的发展,中国上古神话逐渐变得边缘化,但是我们如今仍能在许多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典故:夸父逐日,鲲鹏展翅,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等等等等。

如果大家想要更多的了解中国上古神话,可以阅读以下的书目:《观山海》,《山海经》,《搜神记》等。

出于个人喜好给大家再推荐一本书:《曾许诺》系列小说,这套书概括来说,就是一本正经的谈情说爱。是的,这是一套古风言情小说,取材自《山海经》,《史记》等古籍。当然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先生,与上古时代的距离要比《山海经》的作者远得多。而且,商代往前都还不属于信史时代,书里讲的东西,压根儿没法证伪,也没法证实。所以这本书,大家看看,图个乐子,权当娱乐,也别当真,但好看是真挺好看的。看了不吃亏,看了不上当。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主角》读后感1500字-欠的总会还》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只欠母亲》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