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 地图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28岁赚千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28岁赚千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28岁赚千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最近一直有还房贷的压力,陷入到处红着眼找钱的状态。女票发了我一篇Luke朋友圈的文章,关于财富。作者是JOIN于宙,知乎小网红,自己在大连做了一个芝士蛋糕店,貌似还挺成功的。

文章中提到一个主要的观点:如果你没有获得财富,是因为你对财富还不够饥渴,强大的驱动力才是从rich到wealthy的本质原因。Greedisgood!

深以为然。

文章还提到了一篇天涯的帖子《28岁赚千万》,一篇自传体的商场小说。是否真实故事已不可辨,但其中的一些内容,仍然不过时。

读完后很受鼓舞,有些道理之前都听过,也认为是对的,但由于见识有限,所以,不知道在真实场景下是这样的应用方式。

销售是商业的重要一环,做好销售才能赚钱:

之前一直会瞧不上销售,认为销售就是忽悠,没水平,技术含量低,没面子。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大错特错。好的销售可以将同类产品甚至是弱势产品,卖出去,甚至是卖到一个更高的价位。

从观念上需要摆正位置,重视销售。另外,销售其实就是要不断的揣摩人心,获得信任。这些事情之前自己一直不屑于做,陷入自我的世界,认为自己很强,无需与外人配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章中讲述到磨练销售的技巧,是大量的分析、模仿和练习,才能够有现今的销售技能。而且是真正的自学。背后强烈的赚钱动机才是更为底层的驱动力。

生活无处不销售。

你对外的输出,构成你自己:

过去的荣誉也好,失败也罢,都不构成你自己。只有你对外的输出,才构成你自己。

和之前察觉到的“做一个有价值输出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合作社会,你需要首先满足别人的需求,才有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外输出是困难的,过程中需要克服高原反应。

文中提到被炒鱿鱼之后,为了能够在接下来的家电销售旺季赚到一笔钱,他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精准营销的过程,全是苦力活,但是,却能够做下来。这种把自己放在一线的做法最能够鼓舞团队士气,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团队中出现的问题,而且为后来的腾飞打下坚持的技能基础。这些事情,看似累,但因为有后边更大的谋篇布局,可以实现价值闭环,所以杠杆率非常高。

回想自己,其实只是想要通过赚钱的动机来躲避啃老带来的愧疚,并没有真刀真枪的去在一线拼杀,也就是说,没有对外的输出。这才是30岁一事无成的根本原因:所有的动机和努力,只是在脑海中消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输出。如果不做出改变,40岁的时候,你必将后悔终生,而且,这个问题还会遗传给你孩子。

真实的商海,是一个零和博弈:

必须要有竞争意识!因为总体资源总归是有限的,没有那个行业或领域能够一直保持指数增长,总归有一天,回达到环境条件限制的瓶颈。

这个时候需要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去面对竞争对手;也要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智慧,能够把握时机。

丢掉过往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打不过的时候,才考虑双赢、合作。

商海中的利益之争,只有胜败,别无他路。想要在这条路上淘金,就要有这样的觉悟。金字塔登顶的过程中,剩者为王。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雷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雷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年仅23岁,清华大学的学生曹禺挥笔写下惊世之作——《雷雨》,同时造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朴园,周萍,读者,最后她真的疯了。作为妻子,她背着丈夫偷人;作为继母,她与儿子通奸。她辛辣,她尖锐,她魅惑,她也勇敢。她无视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冲破道德的枷锁,违背人伦。是谁迫她如此这般?是那死气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蛮横专制的周朴园?是年轻男人的气息与诱人的爱情?或许,她只不过是生错了年代。

曹禺与那位写下“红楼巨作”的曹老先生有些许相似,有一个无望的家。终日弥散着鸦片的烟雾的家;有一个废人般的哥哥的家。史太公不受宫刑之辱,或许就没有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想或许也就是这样一个家造就了一个五四青年,一个戏剧大师,一个叫蘩漪的女人,一部《雷雨》。

社会对女性的性爱压抑,专制男人对女人的统制,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这个年代造成了一个雷雨式的人物的爆发,其中就有一个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个男人叫曹禺。蘩漪的儿子周冲不知为何没有她那动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许是剧中最脱离“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个孩子,有点傻气的孩子。

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

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中国哲学简史第17-28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中国哲学简史17-28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睡前读《中国哲学简史》十七章,对董仲舒“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感兴趣。如果汉帝国理论化的政府职能是帮助发展人性,政府组织就不该是为某个阶级服务而压抑其他。董的理论教之先秦思想家,也许政治功用性更强,但似乎更自相矛盾。由群里说到的“救世主”所联想的一点。

10.11中国哲学简史18章儒家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因其贵族政治哲学的本质,汉代时获得独尊的地位(书中同时讲到独尊的另外两点历史原因,包括思想统一的需求以及儒者作为思想家和学者的特殊双重身份,其中作者以后者为要因),刘邦令叔孙通首试新的朝仪后满足地声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一方面暗指刘邦德才欠佳,一方面佐证汉代贵族阶层对礼节的需求出于“高人一等”的心理满足。先秦儒家虽维护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但对社会理想依然是“天下为公”的大同,如此看来,儒家学说的真正精神在汉代独尊的环境中却反而被有所歪曲。

下层阶级向往追求社会的公正平等,一旦获取平等继而又追求“高人一等”的阶级优越(繁文缛节和特殊荣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的“实”与“足”对社会发展并非一定就是积极的推动,“知礼节”和“知荣辱”也并非就带来社会的和谐,反而更多地出现“饱暖思淫欲”的现象。物资的充足改变不了攀比炫耀的心理,外显的“礼”也没有其理想化的功效,社会主体的素质与修养也即儒家正统强调的仁义反而凸显出了其合理性和正确性。

10.12《中国哲学简史》19章大部分新道家同样推崇孔子的圣人地位,甚至认为比老庄更伟大,因为孔子对于“忘”真正做到了“知者不言”。他们认为,忘“忘”的为圣人,是已经体现了“忘”的本质;强调“忘”的只能算贤人,因为心中还存有“忘”的念头,还“有心于无欲”。

这里与前一章提到的名词术语“非非”类似。“非非”即“想入非非”中的“非非”,指佛经里“非想非非想处天”,为三界之无色界天最高层。这也进一步佐证了作者在前一章提出的道家和佛学在神秘的形式上的相似之处。

作者认为,新道家这种对孔子甚于老庄的推崇,源于孔子在当时的地位,和新道家实际上已预先接受了儒家的重要经典思想,他们只是以这种思想对老庄进行重新诠释。但是作者也认为这种诠释更富于辩才,而且不乏高明的创见。

其中一点就是,对于“无为”的修正,向郭等新道家将其定义为“尽能”和“自任”。这就将狭义的“无为”概念即“什么都不做”进行了反驳。他们认为“无为”应该是不“刻意”为之,顺应事物固有本性自然发展。该做不做不算“无为”,顺应天性做了很多事也可以算作“无为”。这也就对道家攻击知识的观点(老子强调弃智,认为知识是欲望的对象,《道德经》中说智慧出,有大伪)做了修正,他们认为模仿的才叫知识,他们攻击的是模仿这种刻意改变本质的行为,并且认为这种“有为”无用且有害。而圣人是天资如此自然发展,他们并没有任何知识。

作者在前一章认为新道家的兴起是缘于南北朝时期政治、社会的黑暗,悲观主义盛行,道家逃避现实的思想体系适合乱世中人的需要。但阅读这一章后,反倒觉得新道家相对先秦道家,消极性有所弱化。

《中国哲学简史》20章新道家的主情派强调享乐,不仅是身耳目鼻之类的肉体享乐,还包括“超乎形象”的精神享乐,后者即为新道家追求的“风流”与“妙赏”,并使得魏晋时期中国诗书画艺术达到高峰。主情派相对圣人更有烟火气,相对俗人更有艺术范。王戎丧子而悲,朋友山简问:“这孩子还是襁褓中物,你又何必如此悲痛?”王回答:“圣人忘情而不为情所动,俗人困扰于世而不知情为何物,能为情所动的恰恰是我们这样的人吶”,朋友叹服此话也任情流露为他悲恸。本章大量引用了《世说新语》的篇章对魏晋“风流”精神进行佐证,将这本书纳入最近期阅读清单。作者解读的新道家主情派的这种态度让我觉得这些人亲切可爱,想进一步了解。

《中国哲学简史》21章

作者认为大乘佛教引入对中国人最大影响分别为“宇宙的心”概念和“二谛义”,后者作者称为形上学负的方法。

性宗将宇宙的心和个人自觉的同一定义为涅槃,而中道宗用“二谛义”描述涅槃,即涅槃不能定义。本章通过僧肇和道生二人(均为鸠摩罗什弟子)的论述对中道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因为它与道家的结合最终发展出了禅宗。

二谛义三层次通过后来的吉藏大师描述为,第一层意识到“万物是无”,第二层意识到“万物非有非无”,第三层意识到“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什么也不能说不用说,即涅槃。

而在此前,僧肇的理论主要就是这个第二层,但是他也对第三层做过具体化论证,认为“般若”是不知之知“涅槃”是不知之物。他三十岁早逝,作者认为他本该取得更大的成就。

道生的“善不受报”即将“业”归为刻意的行为,只要“无为无心”就不属于贪恋执迷而不受业报,这属于道家理论向佛家的扩展。他又提出“顿悟成佛”,认为悟不是渐进式过程而是突然的飞跃,类似量变质变。他还提出佛无“净土”论,认为眼前世界就是佛的世界,区别在人的觉悟,这就是“迷则为凡悟则为圣”。这个理论和如今经常听到的对“彼岸”的向往追求可以对比思考。道生还提出“反对佛教者也可成佛”,这个理论与当时的《涅槃经》冲突而被一些和尚赶出南京,多年后更全的《涅槃经》翻译出有一段与他这个观念相证。

一个有意思细节是,玄奘取经引入的“相宗”影响其实微乎其微,在中国的精神发展中没有起什么作用。

《中国哲学简史》22章禅宗第一要义就是中道宗“二谛义”的第三层次,不可说而保持静默。因其“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均为传述,在11世纪前没有任何文献。因此作者认为僧肇道生对禅宗的创立意义大于神话人物般的菩提达摩。

禅宗的第一义显得与任何佛经无关,因此临济宗(禅宗流派之一)创始人有若要得法“莫授人惑……逢佛杀佛,逢祖杀祖”的观点,这也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出处。

这也就导致禅宗奉行的修行方式是“不修之修”,即无心地做事,自然地生活,不造作因缘,不念念驰求。这与不修的日常,作者用“滞着”这个词加以区分。即不修之人行于日常又困扰于日常,修行之人只是行于,通过修达到不困不扰。

“在开始的时候,需要努力,其目的是无须努力;需要有心,其目的是无心;正像为了忘记,先需要记住必须忘记。可是后来时刻一到,就必须抛弃努力,达到无须努力;抛弃有心,达到无心;正像终于忘记了记住必须忘记。”这段对近期一些事的思考有解惑之用

《中国哲学简史》23章作者认为中国佛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于对佛教固有的出世性质的弱化,因此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学是新儒家的思想来源。另外的来源除了儒家本身以外,还有阴阳家的“宇宙发生论”。

介绍了周敦颐、邵雍和张载的宇宙发生论,都从《易传》而出。由于对这方面了解近似于无,本章读得有点囫囵吞枣。

《中国哲学简史》24章心学和理学两个学派的创始人是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分别由王守仁和朱熹完成。

新儒家的精神修养方法从周敦颐时期的“静”转到“敬”,更为强调“努力”的观念,与禅宗进一步分化。

新儒家推崇情感和心的剥离,认为情感仅是针对事物当下做出的具体而短暂的反馈,事过则迁而心不用受累。

从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到新儒家邵雍自号“安乐先生”自名住处“安乐窝”,可以看出儒家的“克己”“无欲”和追求人生之乐并不抵触。作者认为新儒家的这方面将中国的浪漫主义(风流)与中国的古典主义(名教)最好地结合了起来。

《中国哲学简史》25章讲朱熹和理学,读的比较慢。作者讲解了理学中“心”、“理”、“气”、“性”以及“太极”的概念,容易混淆,需要进一步消化。作者认为朱熹是新儒家极具代表的哲学家,他的哲学系统在中国影响巨大,因此这一章在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时与西方哲学思想进行了联系区分。在政治哲学方面,朱熹提到“圣王”和“英雄”的区别,认为尧、舜、三王、周公、孔子等圣王就是遵循“国家之理,而后来历史上的“英雄”统治者只是凭借直觉或经验,未遵循亘古不变的“理”,自然也不可能长存。这其实是孟子的“王”“霸”治道之论的延续。而精神修养方面,讲究“格物”和“用敬”,格物是用了解具体的物达到明白抽象的理的目的,类似于方式。“用敬”则类似于方向,指导格物最终是为了“顿悟”,明心见性。

《中国哲学简史》26章朱熹和程颐认为“性即理”,陆九渊却认为“心即理”,这也道出两个学派的根本差异。陆认为心和性根本没有区别,而心就是真实的世界,这种理论在王阳明那里被系统化和完全化。王认为,当人没注意到某朵花时,那朵花就与他无关对他而言也不存在,当他注意到这花,这花的颜色形状才明白并存在,所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也因此,与理学直接相对,认为没有心就没有理,心才是起源。作者认为王阳明用“致良知”(也就是发现遵循“本心”)作为中心观念与《大学》的纲目进行了最好的融合。但他否定“格物”的重要性,而被理学派诟病为是禅非儒(王阳明曾经格七天竹子而毫无所得大病一场,后来被贬时在龙场顿悟)。作者认为心学派“学苟知本,六经皆为我注”的激厉奋迅这方面确实是禅宗的继续。不过王阳明却批判佛家的不着相其实已经强调了相,作者因此认为心学比佛家还要佛家。

《中国哲学简史》27、28章(完)这两章作为全书总结概括了20世纪初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影响下的发展,同时由于作者是推动这些发展的学者之一,其实更多讲解的是作者的哲学思想。他将西方哲学研究方式命名为“正”,并和前面章节提到的“负”的方法对比,表示两者并不矛盾抵触,并提出一个完全的形上学系统必然始于正的方法终于负的方法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的观点。读完全书,作者的举重若轻印象颇深,也因此对自己的阅读学习行为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中县干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中县干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第二章构成的第五节讲到了教育即干部的学历对仕途的影响。作者通过分析简历和访谈的方式,对县领导的受教育水平进行了统计。用数据说话更具有说服力,几个结论的得出印证了生活中常见的观点。

学历是敲门砖、垫脚石。受教育水平是能够比较直观的考察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不全面,但对于制度来说,简易可操作性强、相对科学、更重要的是公平。通过学历门槛的设置,能够将能力不足的人筛选在外面。这是选人用人的第一步。相对于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司法系统学历水平要明显高出许多。这些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所以对第一道门槛的要求要更高一些。

但学历也只是敲门砖、垫脚石而已。进入这个门槛后,实际工作对于学历的看着就没那么重了。这就是与看重学历相悖的“干部学历逆淘汰”现象。学历是本科、研究生的在实际工作及提拔任用方面往往比不上师范或中专的。究其原因,正如郑州大学毕业的航运局长所分析的:学历高的往往理论性更强一些,但基层工作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学历者所受的教育导致其在面对工作时习惯性的进行价值判断,许多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这就容易让领导认为你能力不行。

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当年孝庄太后为了拉拢索额图,打算登门拜访。到索府门口跟小太监说,咱们是微服出来,低调点,从小门进去就可以了。结果敲了几个小门都被索府家奴轰了出来。孝庄太后幡然醒悟:龙有龙门,鼠有鼠道,大大方方让他索额图开正门出来迎驾。现今,社会受教育水平整体大幅提升,导致就业压力剧增,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工作不惜自降身价。由此实例可见,从长远看来这并不见得是好事。

当然如果已经进入到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就是迅速抹去身上的知识色彩,变得和大家一样,融入进去,适应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阵痛之后脱胎换骨,在新的规则下创造更好的成绩,因为你曾经的高学历证明你的学习能力、超越能力是一直都在的,只是适应新的规则而已。

教育在精英形成中起到了分层的作用。中县领导的毕业学校主要为市属院校,且林校、农校比重较大。这一分析结果和上述结论是一脉相承的。这类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地方培养、输送人才,因此这些毕业生进入地方后就能较好的适应基层的工作,并迅速的干出成绩。而所谓名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与标准是和地方院校不同的,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直接进入基层就不免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所以环境的选择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官场,年龄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考察标准,适应期的长短就成为制约人上升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作者:活在梦中

三体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三体》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汪涵在主持一期《我是歌手》的时候有一句台词“仰望星空,那里还有音乐”,看完《三体》我觉得应该是“仰望星空,那里还有外星人”。

星空从来都是人类的终极幻想,无论是控制之欲可以到达的边界,亦或是死亡肉体回归尘土后留下的灵魂。嫦娥奔月,得到升天,火箭,登月,我们一步步走进宇宙,一小步的代价是几百年,而想象的代价不过秒秒间。我来,我见,我征服,是我们探索宇宙的一贯思维模式,事实上虽有波折与危难,我们仍一次次将这六字战报发往地球。脚印踏上月球,火星旅游开始预约,冷冻人体提上日程,欢欣鼓舞中人类恨不得在无限宇宙中大唱征服,歌声嘹亮。还好有《三体》,让我们在自负的畅想中得以谦卑的踹息。我们只是文明的一种,我们引以为傲的辉煌在高阶文明看来可能犹如农耕时代的挣扎,毁灭可能也就几分钟,虽然只是小说,但谁知道呢?

《三体》三部曲中个人觉得第一部故事性最好,多人穿插叙述,连环谜团让人饶有兴趣,那段尘封历史也让人读的莫名亲近。毕竟第一部还只是发生在地球上,并且还在中国,他只是抛出了外星文明的影子。但是总感觉叶文洁作为联络人、外星文明作为幕后boss向联络人伊文斯发送信息、联络人伊文斯被腰斩的情节让我有些出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第二部个人觉得作者的面壁人创意令人叹为观止,黑暗森林法则也让我这个科学盲耳目一新,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天文宇宙物理知识的普及而言我觉得都是最棒的,特别是对主角罗辑的描写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人性化的,但就是挑选配偶那一部分太言情剧了太梦幻了,我有时候再想那会不会是作者自己对于梦中情人的投射?哈哈哈。

第三部简而言之是宇宙文明之间大撕逼和人类的生死逃亡,虽然这一步场面最为宏大,但感觉仿佛因为到达想象极限所致,作者一直是在往空间的大这个维度推进故事发展,宇宙非常大,而且我们认识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宇宙,但这样一味扩大反而让故事少了些许耐人寻味。读后感

有人说刘慈欣以一己之力填补了中国科幻小说的空白,我觉得说的真好。作者:Alicia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28岁赚千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