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 地图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马家辉《死在这里也不错》读书笔记1000字。

俗话说:“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中外经典名著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小编特别编辑了“马家辉《死在这里也不错》读书笔记1000字”,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马家辉《死在这里也不错》读书笔记1000字:

别看这本书的名字很吓人,其实它是本游记,哈哈,对,是游记,之所以起这样一个怪诞的名字是因为“有些地方,舒服得让你舍得就此死去”,明显感觉作者有点特别哈.......

马家辉,应该比较有名气,可惜我以前没看过他的作品。百度上说他1963年出生于香港,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台湾问题研究员,还曾任台湾华商广告公司文案企划、台湾《大地》地理杂志记者、《明报》世纪版和读书版策划顾问,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节目主持等,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有多本著作结集出版。

我个人在百度上数了一下他的作品,从1992年至今,至少出了三十多本书了,平均每年1-2本的速度啊,据说令他名气大作是2003年写的《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什么时候找来看看。

这本游记有梁文道作的序说,“这是一个讨厌出门旅行的人写的一本游记”,还有钟晓阳作序说,“他的游记没有着意描绘景物,多是即兴捡拾,任意联想,信步而行,这走走那走走,开开眼界和心胸”。

确实是这种感觉,作者笔下的日本,京都、大阪、奈良,韩国,德国、捷克、英国,巴黎,土耳其,肯尼亚、俄罗斯……很多地方,好像并不是为了旅游而出行,只是突然想起来要去京都看看花、要去东京吃顿饭、要去韩国看看雪、英国买几本书,总之吧,去到异国他乡就平常得像日常出门买个菜喝杯咖啡一样,哈哈,让我想起某男影星喂鸽子的典故了……不过吧,这种随性主要还是缘于作者不刻意的心境,这应该是旅游比较高的境界了。

于是作者随走随看,随想随写,在京都咖啡馆看到一个读书的女子就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又想起了人和人之间关系,男女之间的互相“在意”,想起了爱情……在韩国首尔,想起了列维·斯特劳斯,想起了个人渺茫微小……在布拉格,想起了米兰·昆德拉小说里的托马斯和特丽莎……在维也纳想起了佛罗伊德、在土耳其想起了德伯顿……这样洋洋洒洒,一本书就出来了!

作者的外出大多数时候是一家三口,一起吃吃逛逛,随遇而安,经常迷路,淋雨,妻子话不多,小女孩戏码较多,会因为找不到罗琳的咖啡馆而大哭,也因为一天内看了两次心怡的音乐剧而狂喜,为了不让爸爸吸烟而偷偷把作者的雪茄弄湿等等…...总之吧,这是本一个不认为旅游有意思的人记下比较有意思的游记......

不过,最终作者还没有给出他所谓“死在这里也不错”的地方,所以,估计他还会在路上,他的旅行,还会继续......作者:整天幻想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向死而生》读书笔记1000字


《向死而生》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这本《向死而生》是文坛“精神标杆”史铁生逝世五周年致敬散文集。“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与我擦肩而久驻进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锤炼我,融入我而成为我。”

在他的文字里,我们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宁静。他谈生死、谈人性、谈爱情、谈写作……与其说他不畏苦难,不如说他早已站在死里看来生。

整本书一共分为三辑。第一辑“独坐思往昔”,其中收录的文章主要是史铁生追忆与讲述一些陈年往事。第二辑“向死而生”,收录的是作者用一支笔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思悟的一些有关生死的问题。第三辑“思想的芦苇”,这一辑中的文章最能体现作者非凡的思辨能力,涵盖关乎生与死,爱与情,神与人等很多方面。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原因很简单,在读饱含苦难的书籍时,还是这种娓娓道来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更能让我接受。后两辑或许更适合有厚度的,经历过真正苦难的人来读,也许他们能理解的更透彻一些。

书名随叫《向死而生》,但这本书中出现比较频繁的词眼却是“爱情”,甚至多过生死。史铁生对爱情与性的追求不亚于对生的渴求,他认为社会在帮助残障人士生活能够更好的同时,最好要能解决残障人士对爱与性的需求。

我一开始认为作者在此话题上的言论过于偏激,在文中他也说到“当然,文责自负。”可后来改变我这一看法的是一部电影《万物理论》。这部电影,与史铁生丝毫不相干。讲述的是知名物理学家霍金和他第一任妻子简始于剑桥大学的爱情故事及霍金患病前后的励志传奇。霍金与史铁生经历了类似的苦难,更是有着相似的励志奋斗历程,就连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相同。或许是影视作品更能给我以感官上的刺激,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再读史铁生的爱情观,才惊觉,原来如此。

比起爱情,更能吸引我的还是作者关于“生死”展开的一系列的话题。死的性质很单一,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当然人死了之后将去往哪里这就又是另外的话题了。可是活着,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明确的生存目标,只因为生命的惯性才活着。而另一种,就如作者所言“活着,就要做点什么”。作者有所选择——“左右苍茫时,总也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向死而生,生命不是必须承受苦难,但生命确实有足够的韧性承受苦难。最后再引用余华《活着》中的一段文字“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只要不死,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读书笔记1000字


读书笔记:《爱是承担》

有人说,爱是分享,我觉得分享之后就是承担;有人说,爱是力量,我觉得力量是用来承担的;还有人说,爱是荣耀,可是我觉得没有承担一切,怎么会得到赞同,荣耀?

今天晚上,我坐着看开学第一课。我不断地在问,爱是什么?

爱是承担!小男孩鹏飞与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并不富裕,仅仅住这一间破旧的小平房,奶奶生着重病,行动不便,小鹏飞就每天中午跑回家给奶奶做饭,寒来暑往,没有一句怨言,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但是,小鹏飞用爱的力量,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会坚强!”

《开学第一课》教会了我人要会自理,自理才能会承担,承担一切。

想到这我突然脸红了,小鹏飞六岁懂事,这时我们还沉浸在幸福的蜜海中享受着快乐,可他那么小就承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我们呢?闷心自问,有哪一刻想过替父母承担一些?

电视中的掌声想起打断了我,我转头继续看电视,主持人报着马鹏飞的一日安排。22:30—5:30仅仅只是他睡觉的时间,才五个小时。

才五个小时,说来也惭愧,我从来都睡十一个小时,爸爸妈妈老师都说我像个小婴儿,一天睡眠时间太足了。我也想过,可是毕竟没事做,我受到的锻炼太少了,身上根本就没承担什么,只会给别人增加压力,嗨!真应该向他好好学习,让父母轻松点。

想着,想着,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能承担的,那每个人将都轻松快乐,这样又让每个人有默默给予的精神,让国家更美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是承担不仅意味着承担身边的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更意味着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履行社会责任。爱国,就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爱,让中国更美丽。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书笔记及感悟800字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书笔记及感悟800字:

本书最核心的就是一个字,做少,尽量少。少才能关注重点、少才会没有压力、少才能保持专注。

1.为什么要“少做”

限制自己做少,我们就会更多的思考最重要的事,根据二八法则,少数重要的事会带来更多的回报。做得少了,收获的反而多了,何乐而不为呢?

2.善于选择

“做少得多”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任务中学会选择,一看投入产出比,二最好选择那些会对自己工作、事业和生活产生长远的影响的任务。

3.自我设限

工作生活中每一个自己感觉应接不暇的方面都应该设限,今天6件事能不能只做最重要的3件,玩手机的时间能不能每天少一点,很多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必要。

4.抓住重点

作者强调问自己: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然后给出了9个问题帮自己做取舍。我感觉这其实和本书的理念相悖了。我的方法是只问一个问题:这事儿不做行不行?如果行,那就不做。

5.集中精力

专注是最重要的工具,只有专注才能高效,只要专注,任何事都能成为冥想方式。专注当下的两个要点:一次只做一件事,时刻觉察自己的想法。

6.养成习惯

任何事情养成习惯才能持续,本书作者也提到了“微习惯”的理念,从小处着手,更容易掌控,也更容易持久。

7.唯一目标体系

选择最渴望实现的目标。一次只专注一个目标,可以把“唯一目标”拆解成许多具体步骤,执行的时候一次专注于一个次级目标。

8.大任务分解

如果一项任务大而令人生畏,我们就可能产生极大的压力和焦虑,无法完成。把一项任务分解成一个小时内、甚至半个小时或是十来分钟能完成的任务,越小越可能完成。

9.每天早上先决定当天的任务,弄清优先次序

让写着三项“头等要务”的清单,而不是日程安排,掌控你一天的生活。

弄清优先次序之后,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专注。

10.避开时间杀手—手机

手机不仅容易让人分心,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投入产出比极低。要减少浪费在手机上的时间,首先是要有时间感知,最好监控一下自己在每个app花的时间,然后针对的制定警醒计划,可以采用拖延战略,实在不行断网工作。作者:伊文

出生入死——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出生入死——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现代汉语解读】

从生到死,寿终正寝的人,有十分之三;中途暴毙的人,有十分之三;还有想让生命活得更好而采用各种方法延长自己生命,最后反而把自己折腾死的,也有十分之三。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过分注重养生了。听说擅于把握生命的人,在山上行走遇不到犀牛和老虎,加入军队也不用穿铠甲。因为犀牛没有地方投角,老虎没有地方下爪,兵器伤害不到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人没有让他导致死亡的地方。

【延伸解读】

老子说太想养生反而会因为欲望太强而背离生命的道路,养生是要放弃欲望的。因为太想让生命更加具有生机,所以给生命之火不断往上添火,总想太过分的养生,结果反而倒霉了。养生使人长寿,没有错的,但老子讲的是太想养生了,欲望上来后,如果让欲望驱动养生的话,基本上养生都会让您走向相反的道路。

因为养生之中,养心是关键。如果心态调不好,心会生出欲望来,而欲望是万病之源。古代皇帝、贵族特别重视养生,吃各种丹丸、补药,结果把自己吃得暴病而亡。现在家庭特别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发育的过程中,吃各种补药,大量地吃牛初乳、蜂王浆等等,补这补那的,结果把孩子的身体吃得越来越糟糕,出现性早熟的情况特别多。给孩子吃补药往往反而会害了孩子。

养生就是要使自己的身体避免危险的状态,如何做呢?就是要减少欲望。善于执生的人,把自己的欲望放干净,没有去砍犀牛角和老虎皮的想法,因为不与虎谋皮,不与犀牛争角,没有想伤害人家,人家也不会伤害你。因为没有这个欲望,你的行动时间也正好避开了老虎、犀牛出没的时间,它们也没有机会伤害你。

死地,死亡之地,也叫危险的境地。我们生病的人基本上都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譬如对某些事太执着,太在于名誉地位等虚幻的东西。执着也许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但太过执着会让自己的身体不堪重负,最后反而害了自己。作者:高风清扬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马家辉《死在这里也不错》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