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 地图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木桶理论读书笔记之大道至简。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木桶理论读书笔记之大道至简,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纠正新手对市场认知的误区——木桶理论读书笔记之大道至简

对于一笔获利的交易而言,你必须把每个环节都做正确;但对于一笔亏损的交易而言,并不需要你把每个环节都做错,只要做错一个环节就足够了!----金融帝国

没入门的交易者总是把方法搞得很复杂,入门者却在研究怎么把方法不断简化。——六毫米

交易从某个方面而言,是门舍的艺术——六毫米

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这是交易中的木桶理论。要想交易获利,你必须能正确地开仓、正确地持仓、正确地离市、正确的资金管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导致交易亏损。

交易者们总是喜欢把各种方法叠加,以此来规避某种方法的缺陷,最后导致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非常复杂的条件。这种把交易复杂化的方法,即使不论很多方法之间的互损和缺陷叠加,要去把握也太过复杂。越复杂的东西,就越耗费心力;越复杂的东西,就越难坚持;越复杂的东西,就越容易出错;越复杂的东西,就越难稳定。当交易者的每个交易环节都需要极其复杂的技术去实现,姑且不论这些技术究竟能不能盈利,其复杂的技术本身就使得出错的概率大幅提升。

看对行情亏了钱、赚了指数亏了钱、来回坐过山车……多数交易者如果能深刻反省这些经历,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把自己绕进了一个异常复杂的迷宫里。当你的交易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复杂的技术来实现,所有环节需要的复杂技术叠加起来,就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超高难度的迷宫。交易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你有多大的优势,而在于你最大的劣势有多大,在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板。

既然任何方法都不能避免缺陷,那么,在接受方法缺陷的同时,要清楚地知道你方法的劣势在哪里,用什么样的策略去包容方法里最大的劣势。交易是个盯着亏损的游戏,交易者的精力,应该永远放在怎么去管理交易中的亏损。交易的结果,无非是赚钱亏钱。当你把亏损管理好了,剩下的就只有(平盘)盈利。简单的技术,劣势就少,管理起来就容易。千万别和市场比聪明,千万别幻想技术复杂了、完备了就能战胜市场。

在国内的市场上,股票要比期货仁慈得多。表面上看,期货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做空,节奏更快,还自带杠杆,似乎机会更多赚钱更容易。但问题还是在于,你使用的任何方法,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导致亏损。而节奏加快、赌注放大,复杂的技术把握起来就更难,出错的概率就更大,被消灭的也就更快。能一拳KO的,绝不要去耍花哨的套路。套路是给人看的,看起来很美而已。交易市场就是一个战场,战场上是你死我活,容不得你去摆花里胡哨的漂亮pOSE。

交易学习者们请记住这个原则:大道至简。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长尾理论2.0》读书笔记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到底是怎样强大的力量在背后驱使呢?我想,克里斯安德森所著的《长尾理论2.0》给出了其中一个维度的答案。

前言

细心观察现实,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呈现出这么一种现象:极少数成为大热门,绝大部分都是默默无闻。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说那绝大部分都是垃圾所以才默默无闻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真正的答案在于稀缺两个字。

举例来说,每年暑期档总有那么几部电影成为所谓的热门大片,满满当当地占据了荧屏,而与此同时,大多数影片却少有人问津。如果说这大多数的影片都是因为没有价值而不能成为大热门,恐怕难以令人信服。作者克里斯安德森通过研究发现,真正的原因在于稀缺。影院是稀缺的,资金是有限的,时间是固定的。一部影片的制作需要成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地方,有限的资金的情况下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聚焦于那些有明星大腕的影片,因为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吸引足够多的观众,不符合这些条件的电影根本不会被电影院播放。这就是典型的古典经济学,建立在稀缺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基础上。类似的事件随处可见,比如在超市中陈列的必然是销量好的商品,不被看好的商品是没有机会被摆上货架的。

然而,假如影片的制作成本低到接近于零,假如有近乎无限的影片,假如观众能够非常方便地接触到所有电影,假如有工具能够引导观众在无限的影片之中选出适合自己的影片,那么这种大热门现象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本书的主题长尾现象。

所谓长尾现象,说的是虽然热门仍然占据多数,但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压倒性多数,因为出现了数不清的冷门,这些冷门无论有多么冷,它们总能找到自己特定的消费者。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一个很小的数乘以一个很大的倍数是有可能与一个很大的数乘以一个很小的倍数相抗衡的。如果把足够多的非热门产品组合到一起,实际上就可能形成一个堪与热门市场相匹敌的大市场。如果以各种商品的种类按照销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作为横轴,纵轴为每一种商品对应的销量的话,那么实际数据表明,这将是一条服从1/x次幂的曲线,从直观上看就像一个大大的头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所以作者用长尾一词去形容这个理论,而互联网正是促使长尾出现的巨大推动力。

用一句话概括长尾理论: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少数大热门(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和市场。在一个没有货架空间的限制和其他供应瓶颈的时代,面向特定小群体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和主流热点具有同样的经济吸引力。(pS:按照菲利普科特勤在《营销管理》中给利基下的定义: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

part1:长尾简史

虽然长尾现象主要是以互联网现象显现出来的,但是其起源要远远早于互联网。

1886年,一箱手表从芝加哥的一个珠宝商那里被错误地运给了北红杉地区的一个商人,商人的名字叫理查德西尔斯。西尔斯将这些手表全部买下来,然后转售给铁路沿线其他车站的代理商,这项业务让西尔斯大赚了一笔。(铁路网在这里充当了网络的作用)同年,希尔斯与罗巴克合伙开办了西尔斯-罗巴克公司,主营销售乡村家庭和企业用品。他们建立起大型的仓库,把商品分类目录送到乡村农民手中,当消费者下了订单之后,西尔斯通过他们自建的配送系统将商品邮寄到农民家中,而且其价格还要远远低于原本乡村本地的杂货店,这种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让西尔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崛起,其本质与西尔斯的创举并无二致,只不过原先纸质的商品目录变成了数字化的网页而已。然而,新技术的诞生也使得这种商业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进。

part2:长尾的三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是生产工具的普及。比如,以前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制作电影,因为他们有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知识,但是现在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普通人都能完成,因为有专业的软件可以帮他们非常简单方便地完成。

生产工具的极大普及让我们正在由被动消费者转变成为主动生产者,为兴趣而生产的业余者。为什么业余者要参与生产呢?即使明知在没有金钱回报的时候。回答这个问题对理解长尾现象至关重要。

在需求曲线的头部,产品可以获益于强大但却成本高昂的大规模市场流通渠道,商业上的考虑因素占据统治地位。这是专业者的领地,而且无论他们有多么喜欢自己的专业,这本质上只是一份工作而已。生产和流通成本太高,不允许经济利益让位于创造力。金钱驱使着一切。

在需求曲线的尾部,生产和流通成本寥寥无几(这要归功于互联网),商业因素往往是第二位的。人们是为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参与进来的比如自我表现、娱乐、试验等等。我们之所以把这条长尾也称为一种经济,是因为这个领域中也有一种吸引力毫不亚于金钱的财富声誉。声誉是用一种产品吸引了多少注意力来衡量的,它可以转化为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工作、头衔、拥趸和各种各样诱人的商机。

第二种力量

第二种力量是通过普及传播工具降低消费的成本。尽管每个人都能参与创作,但如果创作出的内容无人问津,一切边毫无意义了。个人电脑把每一个人都变成了生产者,但把每一个人都变成传播者的却是互联网。不单单是无形的商品,即使是对于有形的商品,互联网也能大大地将其接触消费者的成本。我们把这种将数之不尽的各类产品集合在一起以提供给消费者无限选择可能性的工具称为集合器。

主要的商业集合器分为五大类:

1.有形产品(如亚马逊、eBay)

2.数字产品(如iTunes、iFilm)

3.广告/服务(如Google)

4.信息(如Google、维基百科)

5.网上社区/用户自创内容(如博客)

由于互联网能够大大地降低消费的成本,所以从利润门槛的角度出发作比较,有形零售商要高于混合零售商,混合零售商要高于纯数字零售商。

第三种力量

第三种力量是连接供给与需求,将新产品介绍给消费者,推动需求沿曲线向右移动。这种力量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谷歌的搜索引擎,比如音乐播放器的歌单推荐等等。这种力量进一步扩大了对利基市场的需求,让曲线变得更加扁平,将它的重心从中部推向了右部。长尾,在转移需求的同时更是在创造需求。

我们正在离开信息时代,迈入推荐时代。今天,信息唾手可得,你实际上是踩着信息走路的。收集信息不再是问题根据信息做出聪明的决策才是奥妙之处,所以,别人的推荐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推荐系统和其他类似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在长尾中找到合适的产品,我们把这类工具叫做过滤器。这些技术和服务可以细查数之不尽的各种选择,然后把最适合你的那一个摆在你的面前。在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过滤器的作用是如此的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它,稂莠不齐的长尾对于我们而言信噪比是如此之低以至于我们都不愿意付出那么多时间成本去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part3:长尾经济学概述

古典经济学以稀缺为常态,遵循80/20法则,追逐大规模生产的短头;长尾经济学以丰饶为常态,逆80/20法则而动,追求多品种生产的长尾。前者的收入份额与利润份额成正相关;然而后者却可能以相对较低的收入份额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份额。也就是说,前者是(大规模生产)成本导向的,后者是(个性化定制)增值导向的。当前者不得不进行价格战时,后者可以回避价格战。

作者通过一个例子对80/20法则进行批判,甚为深刻生动。所谓80/20法则,就是说20%的产品带来80%的收益,更带来100%的利润,然而这只是在传统的零售商那里才是这样的。在长尾零售商那里,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产品的数量大大增加,原先所有的产品在这儿只占10%(其中2%热门商品,8%冷门商品),剩下的90%都是长尾特有的商品。同样的,那2%热门产品带来了不成比例的收益(50%),那8%非热门产品带来25%的收益,那90%长尾产品带来剩下的25%收益。这时候神奇的一幕来了,由于长尾产品引起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其利润率要远远高于成本甚高的热门产品。所以25%收益的长尾产品占据33%的利润,25%收益的非热门产品占据33%的利润,剩下的收益达到50%的热门产品只占到33%的利润。由此可见,非热门产品和长尾产品的利润空间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传统的80/20法则说的只是热门产品可以带来不成比例的利润,但是却没有否定其他非热门产品就不能带来利润,在其利润空间甚至比传统热门更大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去追逐呢?

古典经济学与长尾经济学看似势不两立,其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因为在任意一个时间点,总有某些因素是稀缺的,总有某些稀缺的因素因为技术的进步而不再变得稀缺,总有某些新的稀缺因素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出现。这两种经济学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互为补充的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part4:长尾文化

按照长尾理论的说法,在文化上我们将从共同兴趣向特殊兴趣转变,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志趣相投的人,这是否会导致大众文化的分割呢?这是否会破坏社会纽带呢?作者认为,长尾理论本质上就是鼓励人们更多地进行探索,这种探索会让我们形成广泛的兴趣,这终将导致人们在各个领域纵横交错,这才是新的社会纽带。

part5:长尾的九个法则

1、让存货集中或分散

2、让顾客参与生产

3、一种传播途径并不适合所有人

4、一种产品并不适合所有人

5、一种价格并不适合所有人

6、分享信息

7、考虑热门和非热门,而不是热门或者非热门

8、让市场发挥作用

9、理解免费的力量。

尾声

我非常兴奋地发现在长尾的未来上我的想法竟然与作者如此的相似:终极的长尾应该是直到产品需要被使用的时候才将它制造出来,在此之前,那只不过是一个存储在服务器上的一个文件而已,而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只有等待成熟的3D打印机技术的到来。我非常欣喜的看见如今的3D打印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之前已经有人把房子都打印出来了),但还需要更多的进步。

人们本来就生活在物理世界中,要想最大限度地摆脱物理的限制,能做到的并不是3D打印技术,而是虚拟现实技术。有了虚拟现实技术,连实物都变得不再必要,在宽带上传输的比特直接转化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知觉。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的话,那不成了黑客帝国里面的场景了吗?这到底是好还是坏,我觉得我是不用考虑的了,因为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人类科技都不会达到那样的高度。

《于风至传》读书笔记400字


《于风至传》读书笔记4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于凤至,张学良将军的原配,一辈子的大姐,却也是终究被辜负的女子。喜欢一段话,靠父母,你可以成为公主。靠丈夫,你可以成为王后。靠自己,你可以成为女王。于凤至完美演绎了这三句话。她当过公主,从小出生富贵人家,父母疼爱。她当过王后,嫁给张学良,享尽权利顶峰,独一无二的东北第一夫人。当命运逆转,西安事变,跌至阶下囚,更是雪上加霜身患重疾,远走异国他乡求医治病,痊愈后,靠着智慧魄力,完美逆袭,购置顶级豪宅配置顶级豪车,活成了女王。

终究其一生,是个成功的人士,但却终究不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对于丈夫,当真是一退再退,一忍再忍,退至底线也一再被碰触,却退无可退,以致无奈离婚,到最终也不能按着遗愿,与她的汉卿相邻而葬。也许当初她就错了,错在不因嫁一个不心甘情愿娶自己的男人,错在不该一再被触碰底线时一味委曲求全。也许,其中有很多无奈。也许,其中的思量不是我们外人所能感受。可能和于凤至的婚姻也有相似之处,看到她的无奈她的忧伤,也忍不住会流泪。许是,不管什么年代的女子,终究容不下第三者吧,真能忍要么不爱,要么独自悲伤。

《极简主义》读书笔记300字


《极简主义》读书笔记300字: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讲如何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并不是针对“极简主义”这个概念展开,没有简化生活的方法论。没有极简主义之类的理念贯穿全书,显得零碎,也像这篇读书笔记一样贫乏。大概,这是一本封面比内容精彩的书?没有读完这本书,再多的评价也是徒劳的。

下一本书是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也是书名看起来很厉害。何为“精进”?查了百度,是一种佛教术语,“意指身体力行善法、勤断恶跟,对治懒惰松懈”,好像含义概括不全。之前看了这本书十多页,仿佛还不错,作者思维、文字表达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现在还没看完,所以还不能给予详细评价。

不好意思说是“评价”,有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谦虚地说“读书笔记”,发挥空间大一些,没有感受想法,那就摘抄句子。

有想法,写简短100字,再加上句子摘抄,显得丰富,既有原创也有原文。这个大概就是“懒人读书笔记”吧。作者:Zero

《大众传播理论》序言读书笔记2000字


《大众传播理论》序言读书笔记2000字:

对于传播学的印象,仅限于前叫广播学院,后改名为传媒大学里的专业,和洗脑。然后能想到的是QQ,微博,微信,微信公号。

有小伙伴说,这本书相比于另外一本辅助的书难。就先一睹为快,了解下传播学到底是什么鬼。

序言就吸引了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担任大众传播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已经5年。时间越长,越感到讲授之难。和同事经常谈起这样一个话题:传播学研究究竟有没有理论?讨论的结果虽不至于绝望,但总是比较沮丧 --- 当然,‘底气不足’恰恰应该成为我辈学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创造的动力。。。翻看第一年的讲义,和现在的相比已经全然不同。。”

“时间越长,越觉得讲课之难。第一年的讲义和现在相比已经完全不同”,透过这些只言片语,看到作者每年都在上升,因为越往上走,才越难,走下坡路,容易。现在的讲义和第一年全然不同,说明作者每年都重新预备课程,而不象“某些老教师,同样的讲义,已经用了10多年之久,本子都泛黄”(刚工作时老主任讲的梗)。p1

“鼓励学习者主动,独立地思考大众传播的问题。在理论观点介绍上,本书力求反映本领域最新的成果,不注重问题的回答,而是注重问题的提出。”p2

提出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问题其实就已经解决了一半。有本书叫《如何提出好问题》。什么时候提what ,how ,why,等开放性问题,什么时候提yes or no 的封闭式问题,都是有学问的。

面对这本教材,还不知道该如何提问,经常在脑海里出现的“这是什么”之类的简单问题,因为还在山脚下,疑问多多,还没有足够的本学科的背景知识。

“本书想做的,是把前人的思索过程展现给学习者。因此,除了向读者提供前人提出的结论外,还花了不少篇幅解释他们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过程。。”p2

读到这句话,想起了刚刚跟过的《资本论》,马爷爷长篇长篇的论述一个观点,观点不长,但论证过程特别长。不仅表述他自己的观点如此,diss别人的观点也是如此,diss别人不是简单地说别人错了,讽刺挖苦几句,而是长篇地论述论证,为什么错,怎么错。

提供结论容易,提供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过程难!提供结论是what, 是表征;而提供得出结论的方法,即how,是精髓本质。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在一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这本书告诉你是什么和为什么,从不告诉你该怎么做。这也是鉴定一门学科的金标准,那些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的‘学说’或者‘师傅’,是在剥夺你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最重要的东西:自由选择的权利。”

从这点来说,对本书的作者又多了份好感,实话实说,且说的正确,而非正确的废话。

每个学科都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理论,在这一点上,作者是这样所的,“在理论的介绍上,本书注重从研究范式和流派的角度,介绍不同理论背后思维方式的差异。用一个标准难以概括和评论所有理论本书按照普遍接受的社会科学的范式分类标准,将大众传播理论分成客观经验主义,读书笔记诠释经验主义以及批判理论三个范式。 实际上不同范式之间的分野并非泾渭分明,不论如何,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认识和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沟通与交流。”p3

“不同范式之间的分野并非泾渭分明。认识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头沟通与交流”,这句话很打动我。

不论哪个学科,流派范式方法众多,经常看到是各派互相diss,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得唯有自家学派正统,根正苗红,而别的都是“异端学说”。说白了,就是一家之言为大,不允许别的声音,和“百家争鸣”。一想到百家争鸣,就会想到《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表达过,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思想史上,最开明最先进的时期(忘记原话,大意如此)。

个人认为,同一学科,不同流派不同范式,相当于同行业的竞争者。而如何对待同行竞争者,才可表明一个人的格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是欣羡的并非人人都能达到的格局。

序言结尾,作者印用了一个同学的抱怨“听大众传播理论课之前还很清醒,对事情有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可是越听越晕,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了。”p5

这也是我读完序言和第一章的感受:本来觉得传播不就是传媒,微信公号,和微博么,刚读了一个章节,发现脑子一团浆糊,不知道什么叫传播了。这也许就是第二阶段,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期待读完这本书,看到山是山水是水。 So excited to see where this book will take me in future!作者:李莉

相信《木桶理论读书笔记之大道至简》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