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600字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嫌疑人X的献身》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由于人们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看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或许你需要"《嫌疑人X的献身》读书笔记心得感悟"这样的内容,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嫌疑人X的献身》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1、完美的定理必然有完美自然且简洁明了的证明过程。不仅如此,完美的定理必然有其最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如果把有这种执念的人称为“厄多斯信徒”的话,那我认识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厄多斯信徒。

大学三年级开课之前,我提前来到学校,和朋友Y偶遇在图书馆旁边的荷花池。坐在荷花池旁的长椅上,我们曾交流过这种想法,很巧的是,被提及的也是四色问题。我们承认计算机的强大,但我们坚信,一定有一种极其简单的证明过程,只用纸笔,寥寥几页。

数学的本质是返璞归真,最深奥的理论往往有最简明的表述。然而最现实的问题却是:人们只看到了最简明的表述,却看不到这后面的理论支撑。很多人一方面在利用着数学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大放厥词,大声喊着“数学无用论”。

几年前曾有幸读到学姐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印象深刻——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继续不懂,这句话几乎是我们最后无奈的摊手和转身后的摇头。

最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在“不懂”之后,往往还有“不想懂”,所以渐渐的,我们也懒得解释和辩白了。不懂的人,你们继续不懂吧。

2、细想起来,是M向我介绍这本书和电影,顺带着向我介绍了东野圭吾的一系列作品。东野圭吾众多作品中,我感触最深的人物,就是石神。

我在2014年顿悟之后读过很多故事,极少有代入感,但对于这么一个人物,这个人物这般的经历,我是完完全全的感同身受。

神哲哉,一个痴迷数学的人。心如明镜,不带丝毫阴霾的,世上只有石神。数学本身有相当大的魔力,一旦沉浸其中,便会物我两忘,发展到最后,数学便会影响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表达方式……

简而言之,就是数学思维的直接性会对人的习惯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比如发生了一件和石神相关的事情,石神的思维大约就是先预测这个事情的结果,然后分析能达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后选择一个最为简单的途径。正所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这种思维和处事方式会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使自己的生活呈现极简化,所以在书中,你能看到的就是石神单调的生活,或者可以称作“程序化的生活”。

3、这类人是天才的同类,但事实上,他们只是删除了和自己无关的细枝末节而已。

在常人眼中,对这类人更多的是敬而远之,而并非深入了解。毕竟这类人很高冷,也或者,可以称为“无趣”。

但他们本身,确实乐在其中。

所以石神和汤川的相识,对他二人来说都是幸运的。人这一辈子,总是需要一个势均力敌的人作为朋友。少了那个人,纵然自己活得再精彩万分,总会在某一个瞬间有些许落寞。在多年以后,当石神看到汤川出现在自己家门口时,他一改自己往日惜字如金的做派,变得啰嗦起来——这是一个压抑很久的孤独的灵魂的释放。

只有同类人才能相互理解,而这世上又极其缺乏倾听者,对于石神和汤川这样的“怪胎”而言,更多的就是和孤独作伴。

孤独本身不是问题的根源,很多事情一个人就能够漂亮的完成。虽然孤独偶尔使人落寞,但有些事就是需要一个人去做的。石神早已对孤独习以为常,他甚至期望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无人打扰的环境。

4、然而生活终究不是一个人的。

大学毕业,他本该继续研究,却因家中事务放弃。有些责任与生俱来,逃不掉,躲不开,想隔绝与这个社会的一切关系,终究是痴人说梦。

石神做出了妥协,在某地任助教。但身边的人并不是醉心数学,而是借此高升,更无心提携后辈。大环境如此,个人无法改变,学生时代的不合群在这里更加明显。

这类人本就对无聊的人际关系感到有压力,更别说凭借着这种关系兴风作浪。

到这里,这个人的完整形象终于有了大致轮廓。

这种孤独不是孤傲,而是因常人的不理解而使自己不合群,同时自己懒得解释。同时,数学思维使自己的处事方式更为直接,和社会常规迥然不同,万事只求逻辑而不考虑感情,所以诸如“高冷”“冷血”“无趣”等词汇被胡乱贴在了身上。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能在逻辑上说服这种人,他们便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换一种环境,换一个身份,不过是换一个方式继续忍耐而已。

5、石神出场的时候,是中学数学老师。

影片里过分描述了他的课堂状况,只为表达大部分人的“数学无聊”的观点。真正能理解数学本质的只有一小群人,就算让全部学生掌握高中数学这种低层次的知识,也毫无意义。

也凑巧,上周末我的学生问我:“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并且还拿出那个攻击性极强的句子——我买菜用得到微积分?

我盯着他看了几秒,懒得解释。

买菜用不到唐诗宋词,用不到基本国策,用不到牛顿定律,用不到遗传杂交……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就是买菜,你可以不学。

对于为何要学习某种东西抱有疑问,本是理所当然,唯有疑问解除了,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才能走上理解数学的本质之路。

让学生接受与数学本质无关,纯粹只为了拿分数的考试,并借此决定是否及格,本身毫无意义。这种做法与数学无关,也与教育无关。

而这却是学数学的人最难理解的情况:明明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去做?就好比解答一道题目,多余的步骤没有作用,删掉即可,为什么还要保留?

6、你我都不可能摆脱时钟的束缚,彼此都已沦为社会这个时钟的齿轮。一旦少了齿轮,时钟就会出乱子,纵然自己渴望率性而为,周遭也不允许。我们虽然得了安定,但失去自由也是不争的事实。——《嫌疑人X的献身》

每个人都在妥协,或早,或晚,或光鲜亮丽,或灰头土脸,逐渐忘了自己本来的模样。很多人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或许改为“忘了初心,才能到终点”更为合适吧。

“不忘初心”的人,往往会活在痛苦之中。

石神的身边太安静了,安静到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丁点的声音。虽说这类人懒得社交,但石神真是这类人的极致。我看着我微信里的二十几个好友,就能想到他有多么孤独。

虽说孤独是自己的选择,但又有谁真的喜欢孤独呢?

他的周围空无一人,即使死了,也不会有人伤心难过,甚至,都有可能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世界上少了这样一个人。

凑巧,我曾写过一段文字,贴出来倒也贴切:

插图是一张老照片,那是2014年,那时候还在成都。

我曾和朋友提及,2014年是我崩溃的一年,不过提起旧事,我总是遮遮掩掩一句带过:过去的事情,终究是过去了。

照片拍摄的时间应该是晚上十点左右,那时候下着雨,我给一个小学生讲奥数结束,从二环乘公交车到红瓦寺,过天桥的时候在桥上发愣。

那边的川音大厦灯火通明,街边的小吃店,网吧,火锅店,礼品店,电影院都还开着门,大学生的夜生活总是丰富的。桥下的车开的飞快,灯光映在马路上,色彩斑斓。路旁的公交车站还有很多人,他们大概在等最后一班公交车。

我打着伞,听着雨声和引擎声和桥上行人的交谈声,看着车流,大脑一片空白。

天桥不太高,从桥上摔下去不一定会死,但由于下雨,路上司机的视线可能模糊,在高速行驶下被碾过去,怎么也救不回来了。

我的书包里只放着几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上面还记着刚才和小姑娘所讲的题目,她读六年级,很聪明,学奥数也不吃力,我喜欢这样的学生。但是她学奥数,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不过无论目的是什么,既然是很用心的学数学,那我必定全心全意教着,也算我为普及数学略尽绵薄之力了。

我虽然还有牵挂的人和事,但是那些人和事终于和我撇清了关系,我已是孤身一人。

我穿的是那件卡其色风衣,领口大开,桥上又高,很凉的风吹过来,吹得人异常清醒。

没有灵性的生活,没有任何生气和希望,这样的人就是行尸走肉啊。

灯火通明与我无关,嘈杂的人流与我无关,身边的一切似乎都与我无关,我就像孤零零的齿轮,转与不转,已无分别。

我收起伞,开始淋雨,直到我的视线开始模糊。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算起来,那是两年半前的事情了。再后来,我便如现在这般冷血,冷淡,冷漠了。

Z曾对我说过:你以后一定会遇到一个明媚的姑娘,她随口一句话就能把你冰冷的心融化,那时候的你,才是完整的。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论是阳光还是冷漠,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或者,无论是结婚还是单身,无论是返璞归真还是浪迹天涯,都只是每个人的选择而已,没有对错,不想改变。

愿上天善待每一个选择。

7、无力改变现状,又不想改变自己,只有死路一条。没有认真考虑过死亡的人,不会理解石神的心情。

很多人看了这本书后,会对石神产生感情,或惊叹,或惋惜,或心痛,但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出现在你的身边,你真的会稍加关注,默默倾听吗?

恐怕不会。

因为性格冷漠古板,这种人不会讨人喜欢,又因为极简的处事方式,这种人会让人产生隔阂感。人生在世,谁都想舒心一点,但这样的人偏偏像钉子一样不懂变通,不讲感情,懒得解释,惜字如金,对付这种人,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石神的性格决定了他的选择,进而决定了他的命运——死亡。死亡对他来说是种解脱,摆脱这个自己无法融入的世界,摆脱无人理解的尴尬。

然而话又说回来,但凡有一点退路,又有谁甘愿选择死亡呢?理想和现实相隔万里,在决绝和妥协中命悬一线的挣扎……

我无法想象那一刻的石神。

可是石神,虽然你是行尸走肉,但至少你不是孤魂野鬼。作者:苏幕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与读书笔记300字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与读书笔记300字优秀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这本书开篇就讲述了犯罪人的犯罪事实,开头就交代了主人公就想通过某种手段掩盖他们的犯罪事实,但作者并没有交代是如何藏尸,制造假证据,接着才是警察发现并展开一系列的调查,让读者怀着好奇心去读这本书,我们在新闻写作时也可以先交代一个结果,这样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展开说明事实。

这本书中制造假的犯罪现场的是个数学天才,警察在现场看到的一切都是他为了掩盖真相而故意做的,他为了掩盖一个杀人案在第二天甚至策划了另一起杀人案,错综复杂的人心和案情。这一点对我们的新闻采访和调查有所借鉴,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的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不要被假象所蒙蔽。面对一些新闻素材一定要全方面调查取证,不可轻信。

这本书中我最敬佩的是做的一个假证,把专门去看的电影的存根随便加在电影票里丢在角落,他说没有人会专门保存电影存根,一个不谙世事的数学天才对人心的揣测让人惊叹,警察也因为她们的随意而没有怀疑她们。我们在采访时如何让采访对象对我们敞开心扉,对人心的把握非常重要。同时这也让我觉得新闻写作也要好好把握细节,细节才能打动人心。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800字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800字

文/张晓琳

东野圭吾曾经这样评价自己这本书:“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纯粹的爱情,最好的犯罪。”究竟什么是最美好的爱情,最纯粹的爱情?

诗经中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同生死永不分离,我们早已立下誓言,我愿意与你的双手相执握,伴着你垂垂老去,这样平静的爱情却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这样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爱情,平静似水,却有着岁月的恬静。

一代达赖活佛仓央嘉措曾写下:“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五世达赖圆寂密不发丧长达十五年,仓央嘉措已然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年,所以在黄教僧侣的清规戒律下,他是无法忍受的,于是经常偷溜出布达拉宫寻找世俗的快乐,游戏人间。有人说他虽是西藏挂名的王,但只要守清规,他一生必定无忧,然而在我看来,正是他的游戏人生,他的不负如来不负卿才有了这样一位传奇的活佛。

而石神呢?他在靖子失手杀死前夫后,选择了承担一切,设下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一个天衣无缝的不在场证明。他为了靖子不顾一切,坚定不移,或许对于石神来说,在数学这个领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那不如死去。可当他准备死去时的那一声门铃,给他看到了除了数学以外的美好的东西也正是那次门铃,那动人的眼睛,令石神倾其所有乃至性命。

为了靖子能够洗脱嫌疑,他巧妙地制造出了另外一位“富悭”,令警察只能在事件的外围,在他设定的线索中寻找。当好友汤川学洞察一切他安排好所有去自首,他把自己角色定位成了杀人犯,跟踪狂,把所有的责任都承担下来,只为让靖子安稳度过后半生。

“工藤邦明先生是个诚实可靠的人,和他结婚,你和美里获得幸福的几率较高,把我完全忘记,不要有负罪感。如果你过的不幸,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石神在写下这一段话时,到底下了多大的决心?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情?我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段话:高贵的精神灵魂,情感作为最美好的一面被寄托在以任何形式存在的生物中,而最让人无法释怀的莫过于爱情,它走的时候可以无影无踪,来的时候可以猝不及防却根深蒂固,就连正义言辞的善与恶,融入情感的成分都动摇着人心中的天平。

究竟什么是最纯粹的爱情?执子偕老,平淡一生?还是破戒厮守?还是如石神不顾一切的守护?世人观念不一,一切也由世人去评价了。

读《嫌疑人X的献身》有感作文800字左右


齿轮——读《嫌疑人X的献身》有感800字范文

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二(17)班李雨浓

东野圭吾的小说,其最后的真相总能触及一个人灵魂深处最黑暗的地方,它的真相仿佛是藏在深渊中,你窥视它仿佛是站在悬崖边,窥向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深渊。《嫌疑人X的献身》,它的真相让人的心灵作呕。

数学家石神,在自己的心上人花冈靖子杀死了自己的前夫之后,用自己的天才大脑策划了一个近似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使警察无论怎样调查,都只能在案件的周边打转,越深入,越无法进入案件的核心。可是石神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不在场证明,石神在靖子杀害前夫的第二天,自己亲手犯下了另一桩杀人案,他勒死了一名流浪汉,毁容,烧掉指纹,从而成功隐瞒了死者的身份。

在看到最后的真相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我在意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心上人,石神作出了多么巨大的牺牲,而是石神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不惜把一个人的生命当作是棋子。绳子一勒,一个人鲜活的生命就从绳间流走,转瞬即逝,沦为另一个人棋局中的棋子。这时,我质问着,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何在?人与人之间,生命真的是平等的吗?命运也真的是公平的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流浪汉一样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有的还是在最美丽的青春岁月,但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抽烟、喝酒、打群架,做着没有前途的工作,却像杀马特一样游荡在街头。这些人,可以说对社会毫无贡献,甚至对社会有害。可他们依旧存在着,为什么?或许,我和石神的观点会有些相同,这样的人,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创造不出任何价值,不如死了算了,但这个社会不会允许无意义的事存在,这让我很矛盾。

社会中,还有一些人,他们即使很努力,如一些善良的农民工、理发店的打工仔,还有一些职校的学生,白天上课,晚上出来送外卖,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很大的转机。我同情着他们,甚至在心里敬佩着他们。我也质疑着,命运给每个人的,读书笔记确实是不平等的。拿我自己来说,我曾在那些昏暗的地方遇到一些善良的人,他们谦虚谨慎、待人和善,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截然不同。恰恰相反,在实验班,有许多自命不凡、狂妄自大的人。两者差别如此之大,但他们所拥有的条件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

到这时,觉得不是在认真思考,而是在胡思乱想。我朝前翻着书,突然间看到一句话我走马观花漏掉的话。汤月在识破石神的计划后对石神说:“这个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也只有齿轮才能决定自己的用途。”这与石神的态度完全相反,“那流浪汉,到底为何而活,就算死了,也没有人会注意到,没有人会察觉,更不会有人感到难过。”

现在,我有点渐渐明白:社会这一台巨大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齿轮,但我们无权去决定其他齿轮的用途或意义,其用途或意义,只能交由这个社会。我们或许觉得其他齿轮的存在毫无意义,但同样也身在机器上的我们,不可能去抹杀掉所有我们眼中无意义的齿轮,社会需要他们,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平衡。确实,有些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微不足道,而有些人对其至关重要,但这并没有公平和不平可言。

因为公平和不平就是硬币的两面,你不可能抹掉其中一面,弹指一瞬间,上下翻动的是生活。

点评:据说,斯大林最喜欢的口头禅之一就是“齿轮”。这是人自身的异化,还是政治的异化?如果,从这个层面去思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我们会不会有新的发现?我们真的无路可逃?我们的救赎之路何在?

《嫌疑犯X的献身》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嫌疑犯X的献身》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1、看过这本书,又去找了日版和韩版的电影来看,我觉得日版的不错啊,比韩版的有感觉,至于中国的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是吧,不过我没看哈!

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喜欢看书,因为在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最大的想象空间。读过的文字就会在脑子里自动生成画面,这种感觉很棒啊!就像是在脑子里看电影一样,所以有时候书上渲染气氛,突然一下,还真的能把自己吓一跳!不太敢读恐怖小说,容易把自己吓晕哈哈哈。

不过,首先摄入影像,去看改编的影视作品,这种直观的画面会非常影响想象的空间。当然不排除因为喜欢影视作品去看原著的可能,比如《哈利波特》《暮光之城》,自己的想象的感觉是非常有趣的,这也是读书带来的快乐之一吧!

优酷上有日版,搜狐上有韩版~感兴趣的盆友可以自己去下载呀!

2、“数学很像寻宝,他想。必须先看清该从哪里出发,思索通往答案的通道,然后再按照计划逐步拟定公式求得解答。如果什么都没挖掘到,就要及时更改路线。只要埋头苦干,心无旁骛地勇往直前,就能找到从未被人发觉的宝藏——正确解答。验证别人的解法,就好像沿着别人开掘的道路前行,看上去简单,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沿着错误路线前行,找到假宝藏,那么要证明那个宝藏是赝品,比寻找真宝藏还难。因此,才会有人提出p≠Np这种让人束手无策的问题。”

去验证别人是错误的,还不如自己去寻找正确的。别人的,无论对错都是别人的,无论好坏也都是别人的;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无论在别人眼里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自己的始终是最舒服的。

3、“那个题目实际上是基本粒子的问题,我希望你也能从那个角度探讨,不要只因为是物性学的考试,就武断地认定其他理论没有用,这样成不了一个好学者。自以为是永远都是大敌,本可看到的东西也会因此视而不见。”

4、“你们做的,只是按照他的证明方法走。你们该做的,是探寻有没有别的答案。除了他提供的答案之外别无可能——唯有证明到这个地步,才能断言,那个答案是唯一的答案!”

5、“掩护不了的时候自然会死心——这是正常人的反应,要坚持到底、继续袒护是至高难题。”

正常人呢,就是能做的就去做,有点儿难的时候就考虑不做,而对那些喜欢到骨子里的人来讲,即便是没有路可以走,也要拼尽全力开辟一条路来走。对一件事一个人的喜爱深度决定行动程度吧!

6、“他再次感到,自己并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他也有发表论文、受人重视的欲望,但那非关数学本质。让别人知道是谁第一个爬上山顶固然重要,读书笔记但只要当事人自己明白其中的真味,也就足够了。石神费了不少时间,才达到这一境界。”

这个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啊,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都希望被肯定被赞赏,除非去与世隔绝。就像听到别人夸奖,自然地心里就很开心啊,是吧。不过呢,有赞美更好,没有呢,也不必去刻意赢得,努力就好,舒服做自己就好。

7、“他压根儿没有要和她们发生关联的欲望,她们不是他该触碰的对象。对于崇高的东西,能沾到边就已足够幸福,数学也是如此。妄想博得名声,只会有损尊严。帮助母女两人,对石神来说乃是理所当然。”

8、“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

我觉得最后石神撕心裂肺的呐喊,仿佛把自己灵魂都喊出来的那声呐喊,其中就包括了自己对靖子所做的所有的努力的崩塌。无论是每天去买便当,还是计划、杀人,石神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靖子母女,希望她们好好活着,过自己的生活,宁可贡献出自己!可是靖子最后还是去认罪,是啊,面对这样一个为自己奉献了一切的男人,靖子为了良心别无选择,但是站在石神的角度想想,他愿意看到的结果应该是靖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吧!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

有的人,有些事,做了真的不是为了什么,就是自己喜欢,做了就开心了,那这样就好了啊,就是有意义的。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嫌疑人X的献身》读书笔记心得感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