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有感作文六百字 > 地图 > 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有感作文六百字

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有感作文六百字

发布时间:2019-09-28 来源:互联网

读北岛的《城门开》有感—踏着时代的节拍奋勇前行。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北岛的《城门开》有感—踏着时代的节拍奋勇前行 ”,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北岛的《城门开》有感—踏着时代的节拍奋勇前行

读北岛的《城门开》有感—踏着时代的节拍奋勇前行

作为一名出生于八十年代的北京、长在北京、成人后留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教师,读书,一直是我个人工作之余的第一爱好。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则固执的认为,在当前出书热、良莠不分的大潮下,应该说好的书籍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新一代,应该有一种鉴别的能力,去读好书,读优秀的作品,才能够唤起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崛起,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建设新世纪的新北京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夕阳西下,黑夜的大幕徐徐拉上,华灯初上,忘掉一日的烦忙,独坐书房,开一烛台灯,泡一杯香茗,翻开精心选择的书籍,让自己沉浸于作者巧妙构思的文字之中,去感受这个社会伟大的变革,去感受作者深遂的精神世界,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于是,在一个如此寂静的夜晚,北岛的《城门开》便走进了我的世界。
北岛像我一样,是一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地道北京人。但显然,他又是区别于我的一代,因为在八十年代末,这位建筑工人出身的北京人开始伴随着出国热的大潮而移居国外。近年来,越来越多曾经出国定居的北京人重新回到了北京,可是阔别北京多年之后,他们忽然发现北京城对他们变得是那么的陌生,与自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北岛,这位原名叫作赵振开的北京人,在阔别北京十三年之后重返北京,也是同样的感受。他用一名文人的敏锐情感在感受着北京的变化,他茫然的发现,他在生他养他的北京城里,已经成了一名地道的异乡人,曾经熟悉的北京,一切对他来说,变得是那么的陌生。
从作者的文字中,我们似乎看到他是痛苦的,因为北岛似乎在用自己的文字在努力的重建我的北京。于是,我们在文章中可以很轻松的看到:他在努力的用文字描述着那些北京消失的气味儿,北京消失的那些声音和光影,那些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庙宇。他努力的用文字让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际线的景象重现。他努力的让鸽哨响彻蓝天的清脆回到人们耳边。他努力的用文字描述着他儿时的游戏,他少年时读书的母校,他青年时大串联的场景。他用自己无尽的回忆和精美的文字,重新建立了一座精神的城堡,重建了这座孩子们熟知四季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的城池。他绞尽脑汗地打开新北京的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也许,第一遍读《城门开》的人,读到的是北岛精神上的痛苦。然而,一本畅销并广受读者欢迎和推崇的书,其精神内涵是不可能这么浅薄的。
在我多次的研读之后,我读出了北岛内心的喜悦。因为他在大洋之外嗅到了北京新鲜的气息,他才毅然放弃国外的生活重新打开北京的城门。他知所以用大篇幅的文字去回忆逝去的岁月,正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北京的改变,并且为这种改变所惊喜,为这种改变所震撼,为这种改变而去对比。
这,就是我读出的北岛写《城门开》的本意。
古人云: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由此可见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正是因为地处要塞之地,从春秋的燕国开始,到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北京已成为六朝古都。现在,它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正是因为是六朝古都,这是积蓄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也给了我们世世代代的北京人骄傲和自豪的资本。
然而,日历已翻然更新,发展当与时俱进。没有一个朝代的更替是迟滞不前的。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带领着英勇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道路。直至今日,世界东方的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蓬勃发展,祖国各地处处春风盎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世博的开办,神九的成功发射,无一不彰显中国的繁荣和东方大国的身份地位。改革开放30年,在各个领域里,祖国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成就显著。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作为祖国首都的北京,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北岛回国后正是看到了这种巨变。我想,这种巨变在他回国之前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但他实际看到的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于是,他用回忆性的精彩文字描述了一个与当今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北京老城。
我是生于八十年代的一名北京青年,我自身的成长经历就见证了北京这座古城的变迁。因为感受着,所以我幸福着。因为感受着,所以我更加热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新时代的北京,用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八个大字诠释了她的精神内涵。可以说, 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因为我们爱国,我们更爱我们的首都。因为创新,我们摆脱了一切旧思想的束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包容,我们才如此的博大精深。因为厚德,我们才能够团结一心,勇挑时代的重任。
我们是北京的新一代,我们用自己的身心感受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如北岛的感受。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踏着时代的节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前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城门开》读书笔记900字


那天在妈妈的车上偶得一书,一看,北岛的《城门开》,红色的封面,左上角是繁体的三字:城门开,封面的右侧是北京旧城门的门鼻,我怀着好奇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作者童年与青年时的北京,作者生于1949年的北京,1998年移居国外,这39年正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而书中就是以童年、青年的自己为主要人物,描写了一段让我们这一辈感到骇人听闻或不可置信的故事。

第一不可思议的是当时人们的食品。北岛一家的经济水平在北京应属于中上等,但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家刚起步发展时,作者正好赶上自然灾害,而身体有开始发育,他便开始吃各种食品,从鱼缸中的小球藻到父母配给的粘稠的卵磷脂,从钙片到枸杞,从榨菜到黄酱,从海米到大葱,到没什么可以吃时,他甚至去吞食味精!还有一例,也发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作者为了养活自己家中的一对家兔,甚至在冬天到楼下的垃圾箱内捡白菜头,从1号楼一直到8号楼,作者捡得七十三个,在家中刷洗时却被父母扔进大锅中,用清水煮烂后对半切开,蘸着酱油吃中心部分,竟大赞美味。

这时我想起了中午刚吃过的白菜粉丝豆腐汤,我嫌白菜太老就一口白菜都没有吃,最后,一大碗底的白菜都倒进了马桶中。想到北岛吃白菜的情形,我自惭形秽。

第二令我不可思议的是***时的荒谬。***最盛时,作者正于北京四中学习,这部分内容在书中占据了20%的篇幅,还原了那段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然而庆幸万分的历史。记得书中有一副四中开批斗会的插图,那照片明显于混乱时拍的,一群青年男女都严肃地坐在台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正在台上低头认错,他的身后是毛主席像与一副国旗,台上还有几个拿着大字报的青年。书中有一段描写,一位教师竟然在大会上诬告校长反对解放军,这放在现在,只会被认为那教师是神经病,然而那校长却面如土色地连连鞠躬向毛主席请罪。最令人无法理解的便是一位中年语文老师,承受不住压力竟在凌晨五点在夹道上用剪刀割断并揪出了自己的喉咙!这时何等的恐怖!

当我读完《城门开》全书时,已过深夜,窗外没有一丝光亮,看不出那一座座高楼大厦,也听不见汽车的行驶、鸣笛声,关上台灯,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座城市,看到那打开的城门,城门内是我从未闻过的味儿和见过的事儿。

读后感1500字《城门开》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 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 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 深地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 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魂魄,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北岛

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城门开》。北岛的 18 篇散文为他重建起记忆中的北京, 游走在其中,为他惊人的记忆力所叹服,故事里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地名人 名在几十年后竟然被完整的复原,可见在游子心中故乡的感召是多么强大。我同 样惊奇的是北岛所描述的童年竟与我的童年是如此相似,除了没有自然灾害和文 革的冲击,其他的许多事情似乎我也曾经经历过,比如我也曾弹过玻璃球拍过三 角片养过兔;比如我家里曾经的旧家具似乎也与他描述的有几分相似;再比如他 描述老北京的声音、气味似乎也都是我儿时所经历过,而现在所再也找不到的了; 甚至连他的小名也与我相同。北岛描述他的小学时光,历历在目,可是我努力回 忆,却想不起来什么,时间就那么过去了。记忆是带有选择性的,也这些记忆只 是在冬眠,不到一定的时候醒不来。

回溯生命的源头相当于某种史前探险,伴随着发现的快乐与悲哀。如果说远 离和回归是一条路的两端,走得越远,往往离童年越近;也正是这最初的动力, 把我推向天涯海角。这句话对我同样适用,只是我走的还不够远,还没有足够 的回忆复苏让我重建记忆里的城。但是我所庆幸的是我赶上了一个时代,一个后 计划经济下的时代,我捉住了它的尾巴,以至于我在看这些回忆时能找到许多亲 切感。我想现在孩子在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可能再也不会去撅着腚弹玻 璃球,也不会再遇见挑着扁担卖小鸡和蝈蝈的游商、甚至没有见过挑粪的驴车或 是绿皮闷罐火车。的确时代在变,虽然我的童年已经缺失了很多东西,但是能有 这些回忆已经够了。

北岛写他大串连时在广州的经历很有意思:广州是另一个世界。对我们北方人来说,那热带风情充满异国情调,甚至就是异国连语言都不通。半路找厕所,人家根本听不懂,急中生智,用笔写下来才行。更甭提街头那些女孩子了, 她们风情万种,即使穿绿军装蓝外套,也会露出藕红杏黄的内衣一角。这描述 的是 1966 年的广州,即便是 45 年后,我来到广州还是能感受到这另一个世界 的文化冲击,女孩子依旧风情万种,但至少我能用普通话找到厕所了。

北岛的《回答》是不多的我欣赏的现代诗歌,他也是那一代不多的没有自杀的 著名朦胧派诗人,加上他的流亡经历,我一直对他感到好奇。书中描述的北岛其 实与当时的孩子并无差异,儿时调皮捣蛋,青年时疯狂躁动,如同《阳光灿烂的 日子》中的马小军,文革时期北京青年的生活如出一辙。北岛的家境不错,父母 当时能领到 239 元的月薪。家里有三个孩子,他排老大。从小的成长还算顺利, 自然灾害时期也并没有受多大制,甚至一直有保姆。文革时期,他的亲妹妹意外 身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不幸。再后来北岛和朋友们创办了《今天》,并任 主编至今。这大概该是整本书的时间线从童年到文革结束。

最后关于我与《城门开》。一零年刚出版时我就曾留意过,后来也找到了不全 的电子书版本,然后就因为忙碌逐渐淡忘了。前几天考完试后想读些文学书籍, 最先想到就是这本,在图书馆一搜,还真有,赶紧去借。书的封皮已有些褪色, 边角被磨得发白,但书的质感还是很好的。我喜欢读一些散文尤其是带有回忆性 质的,它能让我看到自己的过去或者了解自己未来。

这便是我一天的收获,完全放松身心去阅读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了,于 是在我还能享受的时候,痛痛快快地享受了一次。

访故里的城——《城门开》读后感1100字


访故里的城《城门开》读后感1100字

近几日过乏了千篇一律的生活,趁着借阅证刚办下,我同室友去图书馆夹了几本书来。其中一本就是《城门开》,这是北岛写的赵振开童年的故事。

北岛写得非常悠闲,悠着悠着用笔催生了声色光影,书的代入感也很不错。隐隐约约你能见着那座城,闻着一股地道京味儿。那座城唤做他幼时的北京,他父母年轻时的北京。那会儿,诗人不是诗人。北岛也只是北京四中的学生而已。

他用他平实的文字条分缕析地为我们窥探往事。五十米一个路灯原来是可以给下班回家的人们壮胆的。倘若某个路灯憋了,或被孩子用弹弓打碎,那一边骑车一边哼下流小调的男人就会惊慌,开骂,捎上祖宗八代:原来显灵的鬼也是一种对童年的怀恋;落日它就像两分钱的水果糖。余晖同蜜水勾兑在一起,想来既温馨又好吃吧。然后,一堆冬储大白菜,煤烟味儿,灰尘味儿,从字里行间漏出来。万没想到,北岛那时候的北京已需戴口罩防尘了。苦恼没消受过他口中大雪后的云中薄荷味是怎样的。我记不清宁波最近一次大雪是什么时候了。槐树下的吊死鬼蠕虫,亦是我童年早远的记忆了。北岛另说自己要常备几块大白兔奶糖,好不教人发笑。

北岛家是请得起保姆的,想来家境不错,但就是这样的家庭,苦难时期也常难以饱肚。以至于赵振开要舔食味精,就像吸毒那样。他带我们走进他活色生香的那座城,见他走过的地方,遇到过的人儿。喜乐间,茶半酒满。

他曾在序里这般写到: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地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口气很大,但他似乎也做到了。看过老舍笔下的北京,你再去看北岛的,会觉着同样的北京,不同作家描画出来是不一样的。可他们记忆特有北京味儿是不变的。

读了一半,你不难这样想:北岛有他的城,他记忆中的城,他用笔再造了一个,给他灵魂居住,给我们参观。但继续读下去,好像北岛又没成功,他构建了半座城,接着就是一串串的往事了。就像别人讲北岛太随性,以至于塌了这座城。北岛不断重复过去的故事以至于他的北京成了一层空中楼阁。但我仍是能从中找到些共鸣点。笔者自小随父母离乡,从萍聚于宁波到定居于宁波,未免不有些戚戚然的惆怅。他乡似故乡,教我叹喟好久。怀感之余,要去北岛的城里坐坐,听他唠唠老北京的光影声色,暂却自己的乡愁。因为北岛的半座城上还有着悠悠往事砌成的砖。那砖依着下面夯实的底子往上继续拼凑遥远的城。这城并不全然是水泥钢筋,他有血肉灵魂。(读后感)

这世上,许多人的城门可能是闭着的。寻一座最适合自己的,推开它斑驳的门是很有益处的。兴许不用明儿你就可以见着藏在旮旯里的记忆了。

合上书,想来我得去造访自己城里的故人故事了。

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行_读《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有感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他身高只有1米54,却成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他体重不足50公斤,却像一块巨石,激起我们心灵深处浪花层层。每当讲起雷锋,那一幕幕大公无私的感人事迹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生活中有很多的活雷锋我们兴安小学的王慧霞校长更是完善人格净化灵魂的楷模。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以小记者身份采访了她,刚进校长办公室,就有一股淡淡的药香传来,仔细一闻,这是草药的味道,校长您好,我是六年级二班的学生,我能采访您几个问题吗?我礼貌的开了头,打断校长正在办公的思路。好啊,我很乐意接受你的采访。校长一脸慈祥的笑容,和蔼可亲的回答道。听老师们说,您曾经获得过五一劳动劳模对吗?并把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的贫困生是吗?是啊,不值一提,我相信那奖金给贫困生的用处会比在我这的用处多。校长边说边端起面前那杯散发着浓浓草药味的杯子喝了口,我蓦得记起校长是患癌症的人啊,忍不住的问道:校长,您能对我说说您病重那几日吗?那几日是我管理学校最难的几日了,一手打着针,一手发着短信。打电话就怕学校里的领导担心我这病。没几天这不就出院了。校长再谈这事时,脸上依旧是和蔼的微笑,没有一点的悲伤。我又忍不住的问道:那您为什么不把奖金留下来买点营养品呢?毕竟,五千元的奖金对一位身患癌症的患者是一笔不可多得的钱啊。刚刚我也回答过了,贫困学生更需要这钱,我喝点中药就行了。谢谢校长,我的采访完毕。我再也忍不住了,跑出校长室哭了起来,心中百感交集。校长,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座右铭虽然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她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我们青少年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希望工程第一个捐款人,是天津市塘沽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周桐;烈火中唤醒15条生命的初二女生夏娟。我班的马阳同学在学雷锋月捡到了一个有银行卡,身份证的钱包,他在第一时间交给了学校的少先队;在一帮一结对子中,辛梦瑶同学主动帮主学习困难的张萍同学大家用真情挚爱,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歌;这些助人为乐的人不正像雷锋叔叔那样傻的可爱吗?我们正踏着雷锋的足迹前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同学们,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在平凡的生活中,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吧!

读《踏着雷锋的足迹成长》有感


读《踏着雷锋的足迹成长》有感

在二十二岁这一个如花似玉的年龄中一个叫“雷锋”的人民好儿子与世长辞了。可是他的精神鼓励着世世代代的人,激励着他们。社会上又涌献了一大批的活“雷锋”。

朱汉卿便是其中的典范了,他是被人民提吊:“河中噩耗儿郎取义,虎渡鸣咽英雄成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好少年,新疆兵团道德模范。

朱汉卿虽然已经远离人间,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了,可是他的壮举依旧鼓舞着我们。他用他的行为铺写了又一个“雷锋”。他用他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一个当代青少年报效家乡、报效人民的崇高理想。

我一直把朱汉卿当成了榜样,如果朱汉卿并没有离我们而去的话。我有朝一日见到他,我一定会对他说:“朱汉卿哥哥,你永远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你的壮举令我敬佩,在见到儿童落水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去救他(她)。一点儿也不顾自己那宝贵的生命,我一定会向你学习的。”

朱汉卿的壮举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叫“黄夏秋”的女孩,她曾经救我的小表弟。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秋日,我和小表弟在外婆那个占地三亩的水塘边儿玩。小表弟手中拿着几只小船,一只一只地往水塘里放,一只小船不知怎的,一直漂在浅滩上,小表弟就跑了过去想把小船放回深塘。一不小心,用劲儿过猛,“噗通”一声——小表弟掉到池塘里去了。

我急忙往回跑,想去家里面叫下,一进家里才知道,外婆和外公刚刚上山去挖药了,大舅舅、小舅舅都上集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小表弟两个了。这下可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呀!这该怎么办呀?

在我再次回到水塘的时候,表弟已经咽了几口水了,正在扑腾。我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打开嗓子大声地呼救:“救命!救命!有人落水了!救命救命呀……”

好一会儿,来了一个陌路的女孩,她二话不说,“扑腾”一声跳入了水中,只见她一点一点地靠近了我的表弟,托住了表弟,又一点一点地向岸边靠近。在我的帮助下,小表弟和女孩都陆续上来了,女孩已经筋疲力尽了。我对女孩说:“谢谢你救了我的表弟,请问你叫什么?”“黄夏秋。你呢?”“张凡!”就这样我知道了她的姓名。我想问她住哪儿,方便日后来往。没有想到她已经无声无息地走了。

舅舅回来后,我对他说了刚才的惊险事件。舅舅说:“现在好人真的是越来越多,‘雷锋’也是越来越多了!”


读北岛《给孩子的诗》有感


读北岛《给孩子的诗》有感

我并不算是一个诗歌爱好者,读这本《给孩子的诗》,更多的是因为好奇。这本小小的书,到底选择了怎样的诗歌,才能吸引到孩子们的目光?回想孩童时,我对诗歌的印象总是模糊的,没有小说的前因后果,没有散文的轻松明快,就是简单的字词和上口的韵律;离开校园后,诗歌更是在我的生活中难以寻觅踪迹,直到,我充满好奇地翻开这本原是给孩子的诗——

将书中的101首诗通读一遍,竟然对很多首诗歌都觉得熟悉,读起来朗朗上口,甚至能脱口而出下一句。一本书读下来,顿时觉得酣畅淋漓,甚至有着再读一次的冲动,原来读诗竟是这样的神奇!

读一首好诗,感受的是文字和旋律的美好。再没有一种文体能够像诗歌这样,将文字和旋律完美融合在一起,无论是默默阅览,还是轻声吟诵,又或是大声朗读,都将文字和旋律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受众是不解其意的孩童,或是焦躁繁忙的成年人,都会自然地让人觉得舒畅和愉悦。诗人能够赋予文字生命,描绘雨燕是"它使雷电枯竭,它在晴空播种,它若触着地面,便会粉身碎骨",描绘老虎是"你金色辉煌,火似地照亮黑色的林莽,什么样超凡的手和眼睛,敢塑造你这可怕的匀称",文字肆意组成了一幅画、一首歌,带给读者的是震撼的美。

读一首好诗,畅游的是想象的空间。诗歌要表现的内涵是那么的多,但它愿意使用的字却是那么的少;但每个字与每个字之间,都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每一行与每一行之间,都是一个无边的宇宙,轻易就引人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学会聆听万事万物,"星星们高挂空中,千万年一动不动,彼此在遥遥相望,满怀着爱的伤痛";跟随诗人的笔触,我们探索神奇的世界,"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正如诗中所说的,"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透过诗歌,我们直面自己的内心,倾听内心的声音,在想象的世界自由地翱翔。

读一首好诗,发现的是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浮躁,遮住了我们发现美的眼睛,但诗人们却用自己的笔,担当起世人的眼睛,发现那些身边被忽略的美景。他们既对着自然诉说情话,"当我还在你的面纱胖游戏,像花儿依傍在你身旁,倾听你每一声心跳,它将我温柔颤抖的心环绕",又发现城市中的风景,"来自不同地方的水果,各有各叙说自己的故事,橱窗有最新的构图,革命孩子和新款鞋子押上韵";他们既歌颂秋日的平静,"少有这样的天气,没有风,残留的叶子,点缀着枝头,为树干编织,金黄的袖口",也歌颂寒冬的寂静,"隆冬像暗夜一样,将穗状的雪串挂在树上".他们歌颂太阳、天空、河流,他们歌颂稻束、花朵、树木,他们歌颂山、歌颂海,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笔、自己的诗,唤起人们心中的美好。

读一首好诗,铭记的是内心的希望。诗中往往带着不同的情绪,有欢乐"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稷稷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而且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也有悲伤"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全书的最后一首诗,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年少时不识哀愁,时隔多年再次读到这首诗,竟然觉得鼻子发酸。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但又有几个人能够抛却浮华,实现这样的梦想?美丽的愿望和诗人的结局更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用自己的生命,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归根结底,诗人是一群热爱生活的生灵,不论爱与恨,无关求生或赴死,他们都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诗句拥抱生活——他们在哀愁中寻找快乐,"亲爱的朋友,我们就要分手,一同来歌唱吧,在你出发的时候";他们在失望中依然乐观,"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仅仅度过了它";他们在孤独中等待希望,"在温驯的孤独里,我等待,霞光突然地,闪亮";他们在悲伤中保持宁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他们在黑暗中仍关爱着别人,"当你用隐喻释放自己的时候想想别人,那些丧失说话权利的人。当你想到那些遥远的人们,想想你自己,然后说‘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生活永远是硬币的两面,我们无法拒绝,但只要心中依然有着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线,就可以坦然接受,甚至敞开心扉,说上一句"你好,哀愁".

曾经以为,诗歌并不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但现在我相信,诗就像种在我们身体里的情绪,从小到大,一生都未曾远离。如果我们不再读诗,说明世间的浮华与烦躁,已经侵蚀了我们的内心。

给孩子的诗,也适合给每一个曾经是孩子的你,适合每一个心中仍然充满希望、仍然热爱美好的你。

我要送一首诗给你,也是送一首诗给自己。

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感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大批的爱国志士的英勇壮烈事迹。一位位烈士前仆后继、奋勇杀敌的鲜活面孔在我眼前浮现,一批批烈士们押赴刑场慷慨就义的壮烈场景在我心中长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文的烈士刘胡兰更是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当时年仅十七岁的刘胡兰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党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反动派抓到了她,见她年纪小,反动派们心存幻想,以为通过她能钓出大鱼,便威逼利诱,使尽了招数。但刘胡兰不背叛党,不向敌人说出任何关于党的机密。敌人气急败坏,抬来了铡刀,刘胡兰仍然没有妥协,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最后深情地环视了一眼熟悉的父老乡亲们,从容地躺在铡刀下,慷慨就义。鲜血染红了生她养她的故土,党的忠诚义士,人民的好女儿刘胡兰光荣牺牲了

读完了这催人泪下的文章,我不禁产生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年轻的刘胡兰的敬佩。相信每个人都会由衷地感叹:多么勇敢的女孩子!十七岁,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花一样的年龄。如果生活在现在,应该和我们小学生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上学,坐在宽敞明亮的作文教室里学习各种知识文化,享受着她的青少年美好时光。可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里,这样的想法是多么天方夜谭啊!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先烈们才前仆后继、舍生取义。

革命的先烈们数不胜数,杨靖宇也是其中的一位,他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长年在松林雪海中同日寇周旋,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锐气。敌人恨之入骨,调集了大批兵力进山围剿,在衣食极度匮乏、敌人猛烈火力进攻下,杨靖宇的兵将全部伤亡,自己断水断粮,为了保存体力,他撕碎棉袄,把布条、棉花就着雪团吞下肚,敌人喊话让他投降,回答的敌人的只是一次次猛烈的枪声。敌人恼羞成怒,火力围攻,杨靖宇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穷凶极恶的敌人们想不通:这个让他们闻风丧胆的中国高级将领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他们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肚子,未消化的棉花、树皮让他们触目惊心。他们被彻底地震慑,不由地低首致敬。

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换来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刻苦努力地学习,立志报国,踏着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足迹,愤发图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让烈士们的鲜血不白流。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安息。

烈士们永垂不朽!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北岛的《城门开》有感—踏着时代的节拍奋勇前行”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有感作文六百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