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伟大的日子读后感 > 地图 > 伟大的日子读后感

伟大的日子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8 来源:互联网

关于离开雷峰的日子的读后感。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关于离开雷峰的日子的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离开雷峰的日子》读后感

雷锋,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主义战士,他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无情,对待敌人像冬天般的寒冷,雷锋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乔安山是雷锋最亲密的战友,在雷锋同志牺牲以后,乔安山同志时时刻刻在实践着雷锋精神,他退伍以后,分配到铁岭运输公司开客车,在他的班车上面,他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有一次,站长想让乔安山开个后门,让自己的亲戚先上车,乔安山不仅没有同意,还把站长的亲戚赶下了车。站长就在领导前打他的小报告,不给他开客车,不让出站。可乔安山看到有那么多乘客在等,硬是把车开出门了。在途中,看到有一个孕妇难产,立即把她抬上车,往医院送,在车上逮到一个小偷,他把孕妇送到了医院,又把小偷送到了派出所。当公司领导想严肃处理他的时候,看到孕妇家属送来的锦旗,听到乔安山做的报告,只说了一句话:“明天也让乔安山给全公司做个报告。”记得还有一次,乔安山在开货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被车撞倒的老大爷,老大爷满脸是血,倒在雪地里。别人都不敢救,可乔安山急忙把老大爷抱上车,送到医院,可老大爷的儿女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让老大爷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后来通过调查和社会的大讨论,他终于洗清的不白之冤。他有一句口头禅:“要是雷锋在,他会比我做的更好。”他就是以雷锋精神时刻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儿女。

现在,在江城南通,处处洋溢着雷锋精神,我们这里有许多好心人,他们有的向贫困地区捐款,资助贫困小朋友,让他们上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____“莫文隋”,不留自己的名字和地址,还有许多江海志愿者无私的为社会做出贡献,有的到边远地区支教,有的到贫困地区当医生,帮助落后的地方改善医疗条件。我们还有爱心司机,爱心车队他们都能帮助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都会伸出援手。在5.12大地震中,我们的志愿者奔赴灾区,开展救护,医疗,环境卫生,灾区重建等许多任务,让灾区人民感到温暖和幸福。他们就是现代的雷锋,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谁说雷锋牺牲了,他的精神大爱无边,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2月14日那天,我们观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时不小心车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了雷锋的太阳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
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与妻子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一直受着雷锋深远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难道世界上没有雷锋精神了吗?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是的,雷锋并没有死,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有照顾孤寡老人的,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好人最终会有好报!

《离开雷锋的日子》作文500字


昨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砰!随着一声巨响,雷锋叔叔就这样倒下来。在这个寂静的中午竟发生了这种悲剧。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暴风雨来临之际,湖面总是一片平静。1962年8月15日12点零5分,年仅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就这样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因为雷锋生前做了许多好事,所以毛主席在3月5日时向全国宣布今天是学雷锋日。

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幕是:雷锋叔叔把自己一个月仅仅只有那10元钱的生活费让他的战友乔安山寄给乔安山的父母。

天哪!真是想不到当时一个月只有10元钱的生活费竟给了乔安山。我可没有那么宽容大度呀!现在的新社会比起以前我们可幸福了。家里的家务活一点也不碰,还总给家里添乱,而旧社会的有些人一旦有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也就意味着多了一张嘴,随时可能吃不到饭。小孩在一点大的时候就要做许多家务,真让人心疼呀!而我们却被家人捧在手心里,还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处处为别人着想,多做好事,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做个活雷锋其实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你就是活雷锋了,从一件小事就可以体现你这个人的好坏,这是老师对我们说的,老师她就是一个活雷锋。

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可多了,就比如说关老师吧。她为了更好的教我们英语,累的自己进了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但她还不忘关心我们,学期快要结束时,她的病并没有好,还来帮助我们学习。之后,她一直在吃中药,关老师不是一位活雷锋吗?为了我们不惜身体的不舒服,坚持来为我们上课。关老师可真是位好老师啊!

人间处处有真情,处处有好人,只是你还没有发现罢了。虽然雷锋叔叔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印下了一个烙印。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做一个活雷锋。

观《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读后感大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读后感简单的说,就是看完书之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对于读后感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写比较好?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观《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读后感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时,我的心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和雷锋精神有关的故事。电影首先讲了雷锋之死,他的战友乔安山开着卡车过小桥,雷锋在一旁指挥。汽车不小心碰倒了一根木杆,砸在雷锋的头上。雷锋因抢救无效而殉职了。乔安山曾想过自杀,可他最后还是想通了:虽然雷锋死了,但他的精神没有死。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了,乔安山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在开车的时候,看见一位被汽车撞倒在地的老汉。肇事司机早已逃跑了,他把老汉送到医院抢救,可老汉的子女们却因为不想缴纳高额的医疗费,故意让老汉说是被乔安山所撞的。乔安山心里很难受,儿子也埋怨他:“救人反被诬陷撞人,你真是自讨苦吃,以后别多管闲事了。”但他却坚持认为,做好事没有错。后来,那个老汉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这才说出了实情。乔安山也得到了表扬,好心有好报啊!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可生气了,这老汉的儿女们也真是太不应该了!别人救了你们的爸爸,不但不感谢,还诬陷别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啊!乔安山到没有发火,还挺平静,换作是我,可能早就受不了了。也许是乔安山想到了自己的战友雷锋,他想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还有一次,乔安山在跑长途的路上,车轮陷在了泥里。他拦了许多辆车,想找人来帮他,但没有一个人肯帮忙,除非他出钱。这真是金钱当道,没钱什么也干不了啊!难道钱就真的这么重要吗?后来,一位校长带着她的志愿者学生们帮助了乔安山,原来那个校长是雷锋当辅导员时所教过的学生。看样子,雷锋精神在现在社会里还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人愿意学雷锋,还有人愿意无偿地帮助别人。

电影放完了,我沉思了很久。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需要雷锋精神的,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学习他那种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就像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可只要我们能互帮互助,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电影里面的一句话说得好,“雷锋虽然死了,但他可贵的精神却没有死。”让我们一起向雷锋学习吧!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2篇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长征街小学六(3)班 张静怡

指导老师:秦汉莉

看完《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的心里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是以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雷锋牺牲之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和所经历的事情来体现雷锋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乔安山救了一个被车撞倒在地的老爷爷。并拿出自己的钱给老爷爷垫上手术费。等老爷爷的家人来了以后,非但不去找肇事者,而且把事情赖到乔安山身上,诬陷他是肇事者,还让他出全部的医疗费。为了澄清实事,只好让老爷爷作证,没想到老爷爷竟点了点头。他无言了,只是感叹世间的丑恶人们都向钱看,世上已经没有多少人做好人了,连他的儿子也劝他不要学雷锋了。最后,老爷爷实在经受不住良心的谴责,把实事说了出来,还了乔安山一个清白。

在现在的21世纪中,这样的人就更多了,甚至到了看到地上躺着一个受了伤的人都不敢去救,怕人家赖上你,如果实在看不下去的话,也得让旁人帮你证实一下,才敢救。

虽然乔安山经历了这件事,受到人们的误解、陷害,但他仍然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在影片的结尾处就证明了这一点。乔安山和他儿子的车陷在了泥里,他们向路过的车求救,却一次次地遭到了拒绝。正当他们绝望的时候,忽见草坪那边有一群戴着小红帽的青年志愿者,骑着车子往这边赶来,齐心协力帮他们把车推了出来。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雷锋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驻在我们心中。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是死了。

1962年8月15日,某连四班战士乔安山在倒车时撞到路边晾衣杆,不巧砸中在旁指挥的四班长、沈阳军区模范标兵雷锋,后者抢救后无效死亡。

乔安山在以后的岁月里把学雷锋当成一生的己任。1977年,他开车路上送一位难产孕妇去医院,替她输血,救得母子两命,但他抵制站长搞特权化,丢掉了开客车的工作。1988年,改开货车的他救起一位被撞倒在路边的老人,后来反被讹上,幸得目击者作证,老人忏悔,免于灾祸。

从1962到1995,乔安山经历了中国剧烈震荡的33年,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一段非能用言语表达的重量。在这部影片,或者说在中国这三十三年的历程中, (读后感 ) 除了政治挂帅的斗争,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于,是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一类精神道德重要,还是钱、物质利益重要?

相关的讨论非常多,定论也已具雏形,我就不献丑再在这篇观后感中发起讨论。客车上的老奶奶说:“可惜啊,雷锋那小伙子多仁义啊,就是走早了。”我只是想做一个假设,如果雷锋没死,会怎么样?

他即将迎来文化大革命,但他很有可能完全无恙的活过那段荒谬的岁月,革命小将们毕竟不能拿一个全民偶像怎么样。

真正的挑战是之后的改革开放。

雷锋还是那个雷锋,他还是会做好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在车站看到孤寡老人,看到流浪汉,他会去给他们送去吃的,甚至送钱。但是他会发现,这些可怜人面对他的温暖关心,却显然显得有些不自然。偶尔他会发现没有人像他一样关心这些人,他会感慨世风日下;有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他帮助的这些人,是骗子。

他也会去救路边的老人,正如乔安山挂在嘴边的:“班长如果遇到也会这样做的。”他全心全意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然,因为他是雷锋,是名人,所以他不太可能像乔安山那样被讹上。但是他不会听不到那个南京小伙的经历,也不会听不到在郑州、扬州等不少地方发生的同样事件。他会不会心生畏惧?会不会做好事的时候有所顾忌?

他会去帮助带孩子的妇女,但是小悦悦的不幸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一定会很痛心,中国人怎么变成了这样?也许他会在做报告的时候把那十八个人狠狠地批评一顿,就像他在日记里写那些还有迷信观念的同志,但是,他一定还是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教育他们,使他们得以改变。

他老了,出门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他想找别人求得帮助,可是迎接他的,不是冷漠的脸,就是“先拿钱来”。

他有的时候会看着“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发呆,脑海里却回荡着几句雷响般的话:

“现在都讲怎么赚钱,谁还学雷锋啊!”

“学雷锋的都是傻子。”

“别谈雷锋,先谈钱!雷锋解决不了咱们的帐。”

“时代变了,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了!”

他会听到这样的笑话:某女去书店买书,猛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开口道:“雷锋爷爷很高尚……”于是她感慨,雷锋叔叔都变成雷锋爷爷了……我也老了……

雷锋就只能被某些人用来抒发自己马齿徒增的小情绪了。

这不是他的时代了。

但是,不能这样!

这个时代不能没有雷锋。作为一个道德模范,他无疑是中国当下道德困境的一剂良药。

但是雷锋的确是死了,我们该怎么办?

在电影里,乔安山被困于大漠中,想找人帮助而不得,最后,一批小红帽志愿者骑车来帮他解了围。这无疑是导演为了使电影有一个光明而设置的情节。曾经受过雷锋校外辅导的女校长说:“雷锋没有死!”的确,那一张张充满热情的年轻的脸给人以希望。

雷锋精神没有死,我们也绝不能让它死。

再回顾近几年爆出的折射当代中国人道德困境的事件,彭宇案,范跑跑,小悦悦……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在的道德发展有畸形化的趋势。这类案件一出,总能引起大讨论大关注,专家学者官方民间各执一词,但是这类讨论并未能引起正面的改变。相反的,政府的判决决策未能促进人们的道德进步,专家学者大放厥词,如为范跑跑叫好者有之,普通的人们甚至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不履行道德责任的理由和借口,明哲保身,恶性循环。

雷锋精神在夹缝中,愈缩愈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乔安山说:“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这就是雷锋实实在在的精神”

这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啊,这是忠恕之道!

碰巧的是,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两天我听了一个关于论语的讲座,主讲人钱逊先生。其中有些内容,也许可以拿来解答这个问题。

见义勇为,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然而在《论语》中,义的本意是应该做的事。见义勇为,就是明白自己的道德责任。可以讲技巧,可以保护自己的基本利益,但是绝不能应为怕惹祸上身而袖手旁观。很多人批评别人冷漠,批评司法不公,可是自己做得并不见得有多好。要明白一句话:“义以为上”。

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讲。三百年前的顾炎武,详细的探讨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之相食,谓之亡天下。

当然,中国现在远不至于亡天下这样的局面,可是我们要警惕这样的危机。那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传统道德,那些礼,随着市场化大潮和二十世纪两次精神革命而在现实社会中慢慢蒸发。其实雷锋精神是这些传统做人准则,传统道德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秉承这样的精神。

毕竟梁任公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事实是,现在的确有些给人以希望的事了,志愿者的普及,公益事业的兴起,无不表现着这个民族闪着光明的未来。

我一直很喜欢两句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

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海明威《老人与海》

值得我们去为它奋斗!

观《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800字


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时,我的心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和雷锋精神有关的故事。电影首先讲了雷锋之死,他的战友乔安山开着卡车过小桥,雷锋在一旁指挥。汽车不小心碰倒了一根木杆,砸在雷锋的头上。雷锋因抢救无效而殉职了。乔安山曾想过自杀,可他最后还是想通了:虽然雷锋死了,但他的精神没有死。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了,乔安山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在开车的时候,看见一位被汽车撞倒在地的老汉。肇事司机早已逃跑了,他把老汉送到医院抢救,可老汉的子女们却因为不想缴纳高额的医疗费,故意让老汉说是被乔安山所撞的。乔安山心里很难受,儿子也埋怨他:“救人反被诬陷撞人,你真是自讨苦吃,以后别多管闲事了。”但他却坚持认为,做好事没有错。后来,那个老汉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这才说出了实情。乔安山也得到了表扬,好心有好报啊!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可生气了,这老汉的儿女们也真是太不应该了!别人救了你们的爸爸,不但不感谢,还诬陷别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啊!乔安山到没有发火,还挺平静,换作是我,可能早就受不了了。也许是乔安山想到了自己的战友雷锋,他想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还有一次,乔安山在跑长途的路上,车轮陷在了泥里。他拦了许多辆车,想找人来帮他,但没有一个人肯帮忙,除非他出钱。这真是金钱当道,没钱什么也干不了啊!难道钱就真的这么重要吗?后来,一位校长带着她的志愿者学生们帮助了乔安山,原来那个校长是雷锋当辅导员时所教过的学生。看样子,雷锋精神在现在社会里还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人愿意学雷锋,还有人愿意无偿地帮助别人。

电影放完了,我沉思了很久。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需要雷锋精神的,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学习他那种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就像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可只要我们能互帮互助,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电影里面的一句话说得好,“雷锋虽然死了,但他可贵的精神却没有死。”让我们一起向雷锋学习吧!

观《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500字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当我的耳边每每想起这首歌时,我总会想起一个人,那就是雷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讲述的正是有关乔安山的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平凡经历。

乔安山是平凡的,他身上背负着一个沉沉的希望,在崎岖变幻的历史路途上踽踽独行而毫无怨言,他默默地关注着变化万千的世纪,默守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静静地袒露着一种生命的俊美。他或许只是一片迎风而动的绿叶,或许只是一粒亮丽而纯清的海水,但他却昭示着一种生命的倔强,折射着一种生命的辉煌。

乔安山却是伟大的,他将雷锋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延续了下去,他将一个悠远的时代与现实连成缆索,让人们从心灵深处由衷地去崇敬、膜拜,让更多的人紧紧地凝聚在一面辉煌的旗帜下面,展示出浩浩淼淼的无私与崇高。我甚至于为他的默默无闻而潸然泪下,他只是沿着雷锋的足迹去完成雷锋未竟的事业,他没有叱咤风云的感召力,没有气吞山河的雄才大略,他所具有的只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和一种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执着。然而,正是这平凡的一举一动将各种掺杂着自私与物欲的思想都款款地摇碎,又溶为一体,凝合成一座精神的丰碑,凛然屹立在新时代的开端。

我不由得有一种激动和亢奋。当一大群稚气未脱的青年志愿者哗然而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还向着未来延伸而去,那么地贴切而自然。或许正是一代一代凡夫俗子执着的赤诚,正是无数坚实的脚步,才能让更辽阔的华夏大地上长存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延绵不绝。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200字)


雷锋是一位助人为乐的普通共产党员,因为一次意外而牺牲,他的战友——乔安山始终坚持雷锋精神,把雷锋班长作为心中的榜样。并默默传承着雷锋精神。

但乔安山因为救了被车撞伤的大爷,本来是一件好事,却被人误解是他撞伤了这位大爷,因为大爷的亲人付不起医药费,又找不到肇事者,所以逼大爷说是乔安山是肇事者乔安山的乐于助人到头来却成了肇事者,乔安山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好人有好报,在关键的时候,大爷终于说出了真话,乔安山终于不再别人误以为是肇事者了。

现在,雷锋已经离我们许多年了,现在人们越来越冷漠,生怕吃亏,小悦悦事件让一个无辜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人们忽略了雷锋的助人为乐,忽略了雷锋吃苦不怕的伟大精神,现在,让我们重新助人为乐,自己吃苦不怕,我们要传承雷锋的好品质,拒绝冷漠!

编辑推荐:

相信《关于离开雷峰的日子的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伟大的日子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