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湘行散记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湘行散记读后感800字

湘行散记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湘行散记》读后感800字。

书是人类的明灯,帮助人们打开黑夜的大门。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读后感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可以输出、检验自己看完书学到了什么。在写读后感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湘行散记》读后感800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1934年,沈从文先生匆匆赶回自己老家湘西,因为自己年迈的老母生病了,一路上见到了不少风景,便记录了下来,于是乎就编了一本书,叫做《湘行散记》。

翻开这本书,作者沈从文先生用了许多修辞手法,使我在炎炎夏日中对文中的绿水青山感到了无言以对,继续读下去,故事的情节便如潺潺流水一般流进了我的心扉。

这本书十分有意思,写了物,也写了人,但重点还是在借湘西人看当时社会的悲惨。

生活在湘西的老百姓是幸福的,也是悲惨的。他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却仍然逃不出命运的影子,他们努力地工作,男人去当要签生死状的水手,妇女们为了养活自己的子女们就牺牲自己,去当妓女。

拥有幸福有着不同的方式,想想今天的我们,或许躺在床上吹着空调,喝着可乐,玩着手机便是幸福,但在几十年前的湘西,一个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回到家后仍然能用被纤绳勒地皮开肉绽的双手为自己的孩子用稻草做竹蜻蜓玩便是幸福;一个有气无力的母亲回到家里后仍能抱着自己的孩子唱首童谣也是幸福。再想到今天的我们,我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羞耻感。

在书中,有一位年轻的水手叫做牛保,他还很年轻,却每天清晨便得早早起来,脱离温暖的被窝,去船上搬货,他上了船,也仍然能朝着微微升起的朝阳谈笑风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啊,退一步,海阔天空,无论世界怎么残忍的对待他们,他们仍然对生活有信心,仍然会奋斗下去,从来不会抱怨生活是不公平的看到这里时,我不禁头岑岑而泪潸潸了。

在《湘行散记》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人,他们有的豪迈大方,有的视财如命。就比如那本书的第一章中所描述的来看望作者沈从文先生的一位戴着水懒皮帽子的老朋友,陪着朋友走了几天,直到最后一天的早上,船已经开出几公里了,沈从文先生在船上听见了有人在河边叫作者的名字,扭过头去看,才知道是那位朋友来送行了。

真可惜,这本书是如此之薄,真当我沉浸在沈从文先生的湘西生活当中时,正欲翻开下一页,却发现没有了,真希望下次我也有机会去湘西看一看,体验一下那里的或艰苦或幸福的生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编辑推荐

陶行知读后感800字4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陶行知读后感”。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想必大家最近都深深沉浸于作品一书,反思的同时不禁想要记录下来,用以警醒自己,写作品也是有模板的嘛?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陶行知读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陶行知读后感【篇1】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互动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打成一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氛围能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学生对学习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同学真诚地对话,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的评价有助于更好地帮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师可以采用评语形式,把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哪些能力给学生指出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实际是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学生觉的自己的目标明确了,就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3、师生之间的关系影响师生互动。

如果数学教师师德高尚、工作负责、知识渊博、关心热爱学生,师生感情就会很融洽,师生互动就会更和谐,学生可能会由喜欢数学老师转为喜欢数学。反之则不然。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只有以良好的教师形象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才会取得积极效果。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4、作业是老师与学生的纽带。

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回顾和总结,促使教师对每节课的总体设计、教学方法等进行反思,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关键。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读后感【篇2】

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

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陶行知读后感【篇3】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他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教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它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可见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陶行知读后感【篇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陶行知先生用这样朴素而又富有真理的语言告诉我们,做教师要真诚、热情、懂得奉献。作为小学教师的我,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做人的道理需要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习惯需要培养,他们的丰富情感需要培养、激发…

小学老师需要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用耐心去理解孩子,用关心去照顾孩子,用信心去鼓励孩子,用细心去观察孩子,这即所谓的"五心",用"五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和家长不正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的职责吗,读后感《《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800字(精选)


工作之余,反复翻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www.dhb100.com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这与当今我们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对实践课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理念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禁锢于书本的基础上产生的,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而生活无时不在改变,那么生活中就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的观察,并发现问题,同时及时的做出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陶行知先生阐述"教学合一"理论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那学生就如同一个机器般被灌输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更是无从谈起。

联系我们的教学,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在关键地方给予学生提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告诉学生。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印象,相信在以后碰到同类型问题的时候,一定也能迎刃而解,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对照一下自己,当然与陶先生所言还有相当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不能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让学生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探究解决新的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生存。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学生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陶行知的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刘利辉)

提到陶行知先生,不自觉就会想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这句话彰显了陶行知先生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反映了他的教学态度与办学理念,也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作为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奉献精神,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给学生,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求回报。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m.dhb100.com/

《陶行知教育文集》这本书汇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陶行知先生不仅是诗人、教育家,更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位行动理论家,他凭借宽广的视野和深入的研究,倡导教育应该贴近人民大众、贴近生活。

这本书反映出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就是我们熟记于心的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不同,陶行知的三大基本教育思想贴近生活且富有时代特色。“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作为老师,更要认真生活,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反映在教学上。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才是成功的教育。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主张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他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转过来,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过程中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要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用合理的情境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反映了新课标的要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不光在当时,放到现在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读完《陶行知教育文集》后,我对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密切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认真生活,认真做好教育。(韩玉娇)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800字


看完《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

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这篇读后感作者联系故事,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文章更高明之处在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感悟到更崇高伟大旳师爱。 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采斐然。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 笔记800字


提到陶行知先生,不自觉就会想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这句话彰显了陶行知先生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反映了他的教学态度与办学理念,也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作为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奉献精神,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给学生,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求回报。

《陶行知教育文集》这本书汇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陶行知先生不仅是诗人、教育家,更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位行动理论家,他凭借宽广的视野和深入的研究,倡导教育应该贴近人民大众、贴近生活。

这本书反映出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就是我们熟记于心的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不同,陶行知的三大基本教育思想贴近生活且富有时代特色。“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作为老师,更要认真生活,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反映在教学上。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才是成功的教育。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主张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他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转过来,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过程中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要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用合理的情境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反映了新课标的要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不光在当时,放到现在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读完《陶行知教育文集》后,我对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密切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认真生活,认真做好教育。(韩玉娇)

《侣行(豆瓣评分9.4分,优酷网同名视频点击量突破1.4亿)》读后感_800字


《侣行(豆瓣评分9.4分,优酷网同名视频点击量突破1.4亿)》读后感800字

索马里的枪口下有微笑,奥伊米亚康的寒冰下有温暖,切尔诺贝利就算是死亡禁区也让当地人故土难离,马鲁姆火山不是地狱,它打开的是通往天堂的门。

无论是在索马里还是在中国,人们对稳定、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一样的。无论是在寒极还是在非洲甚至核辐射地区,条件再艰苦,故土最难离。还有,微笑和真诚是全世界的通行证。

这是最后作者的感悟,虽然我没有亲身去过,但却深深体会到作者的感悟。

作者从一个士兵到一个赚钱狂人在到一个冒险家再到作家。一路的身份转变,让自己找到自己,活的重生。同事记录生活,唤醒人心。

他先去一个充满战乱的国家,却在那里看到了人们的朴实善良乐观,也看到了人们的麻木,害怕无奈,以及阶级制度,那索马里没有政府与法律,一切就是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东西、地盘靠抢的,生命随时可丢,阶级制度使人不平等.............

再去一个原本很美丽繁荣的地方却因战争而有着巨大的核辐射的地方。作者说自己曾经是那种怕辐射而原远离电脑,绝不把手机放在裤兜的人,但现在的他选择去了世界核辐射最强的地方,是他生活的北京的100倍的地方!他愿意为此次旅行而五年内不生育!一个曾经那么美的地方现在却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第三个地方是最寒冷的地方,冷到呼口气即成冰,而作者浪漫的把戒指冻在了自己爱人的手上,这大概是我能想到,听过的最浪漫的事。而这个地方的人何尝不浪漫,他们故土难离,不惧寒冷,愿意生生世世守在这个零下70度的地方,因为她是家。即使远走的孩子也会每年冒着生命危险回家团圆。

最后一个地方作者去了火山,来过冰的世界,不忘去火的宇宙看看。不一样的感慨,一样的雄伟。在这里,作者收获了亲人兄弟,完成了中国之最。

四个在一般人绝不敢想的地方,作者一一都去了,原来他也是那种平庸的人,疯狂赚钱,迷失了自我,却因为2008年的汶川地震而改变了一生。对啊,哲人说:想改变很简单,把窗子打开,让阳光进来,让自己走出去。

很赞的一本书!

喜欢《《湘行散记》读后感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湘行散记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