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国定杀戮日观后感 > 地图 > 国定杀戮日观后感,2024国定杀戮日观后感
国定杀戮日观后感相关栏目
国定杀戮日观后感热门栏目
国定杀戮日观后感推荐
国定杀戮日观后感

(共 6913 篇)

  • 1、 《国定杀戮日》观后感400字

    《国定杀戮日》观后感 《国定杀戮日:全民疯杀》这部影片更多的被翻译为《人类清除计划》,看完之后才发现已经是第二部了,可能第一部就是因为看到的名字没有吸引我点开简介吧。 看这个名字就猜到大概的故事设定,所以很喜欢这个大环境的设定,再来看看简介:美国法定每年的一天晚上7点开始长达十二小时的大扫荡计划,人们可以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进行杀戮后面则是写本部的详细故事介绍。没有仔细看,怕剧透的太多。 在没有正式开始看电影之前,先记录下我内心的小邪恶,我幻想了下如果我有机会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有没有愤怒要发泄,我要对谁施暴,我又会选择如何的方式展开我的行动,需要准备些什么等等。随着越想的详细越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操心下自己不被别人杀吧!可能我还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吧! 想想就已经算发泄了吧!不对,应该说我总的来说还是个好人,稍微有点邪恶的想法就立马自我制止了。这个有创意的环境设定给我太多想象的空间了。可是这么大个环境电影该如何展现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电影,如我想象电影通过小人物、小英雄的事情展现了人性的黑暗、权利社会的游戏。故事不算太出彩,作为惊悚片简直可以说很平淡,但是居然对我造成了小小的震撼,我也说不上具体哪个点引起的共鸣,亦或是几个很小的点积攒起的揪心、着急、感动,最后汇集成了一个泪点吧! 最后当然是不免俗套的回归人性的美好,有个温情的大结局。整部片子设定太大,故事太小,很多细节和情感都没有给予充分的表现,勉强让剧情走完,很多的点都能展开成更多的细枝末节,个人感觉如果拍成电视剧应该更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吧!
  • 2、 杀戮时刻观后感
    杀戮时刻观后感(一) --兼评陪审团在庭审中的作用 《杀戮时刻》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法律题材影片,因此其中的东西自然有很多,如美国的庭审程序、美国的抗辩式审判、法官的作用……但是我最想谈的是美国的陪审团在庭审中作用。 那么陪审团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简单讲陪审团就是认定事实,并裁决案件。法官则是控制审判程序,并根据陪审团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由于美国是普通法系国家,即使由陪审团认定的事实在法律上无法条可寻,法官也可进行自创规则判案或援引先例)。 在美国,由于担任陪审员是公民的义务,因此美国陪审员的选定只须从当地选民登记手册中随机抽出候选人名单即可。法官根据案件的情况确定最初陪审员候选人数,然后法官将其中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剔除。由于陪审员直接决定案件结果,因此要求陪审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开庭审理过程中,陪审团通过双方律师对证人的询问来了解案件事实,而法官会控制律师的询问过程,并指出法庭上出现的哪些证据属于违法获得或者哪些证言不具有可信度,以提醒陪审团不能采用。在所有的证人都出庭作证后,陪审团会在单独的评审室内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进行评议,并形成裁决意见。一般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要求至少有9名陪审员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形成裁决结果。而谋杀案之类的重大刑事案件,则要求12名陪审员都必须形成一致的裁决。如果人数上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形成裁决结果,陪审团需要继续评议,直到做出裁决为止。当双方的证人都出庭作证后,法官就可以要求陪审团对案件进行讨论并裁决。陪审员们将被严密隔离,甚至在未做出裁决前不准吃饭。当陪审员讨论结束后,会形成一份意向性决定,然后交由陪审员们投票表决。 陪审制度是美国法治和美国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反映了美国诉讼制度的特性,是美国法治民主化的反映,具有一些特点: 1)陪审员加入审判使审判更具人性化,可以更好的体现法、理、情的统一。陪审员断案中,陪审员来自社会各阶层,社会横断面大,对安件的裁定较易达到社会正义。而且由于陪审员是由双方律师同意后产生的,即使一方对案件结果不满,他也无法对陪审团做出任何指责。而且收买如此多的陪审员也并非易事。因此司法腐败发生概率较小。 2)陪审员加入审判,事实上体现了公民参与国家管理。这是公民直接形势国家权力的体现。 3)陪审制度有利于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律
  • 3、 话剧婴儿杀戮观后感

    在物质文明相对丰富的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喜欢在空余时间看一场话剧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婴儿杀戮》这个话剧呢?剧中主要讲述女工阿晓因为杀了自己的孩子而向警察自首的故事。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观看这部话剧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读了一个日本的独幕剧山本有山《婴儿杀戮》的剧本。故事讲的是:孩子的尸体被人发现,这件事被警察小山和警局所知晓,要找出凶手。而女工阿晓杀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因愧疚自己主动去找警察小山自白。

    故事很短,人物的关系一清二楚,但是里面表现出来的矛盾,却是至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一直都无法解决的矛盾贫富差距大。故事背后的日本,应该是明治维新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近代化日本,自然无法避免该弊端。穷苦的工人,被资本家压榨,生活水平低下,连生活得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

    故事里的一段对话,让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一家暴发户用牛肉喂狗,花五百元去寻狗。

    而很多人因为没饭吃,终日彷徨。现实就是如此,富的人富得流油,穷的人穷的饿死。

    小山因为没有足够的医药钱,眼睁睁看着妻子儿女病死而去。而阿晓,死了丈夫儿子,家中有老人小孩嗷嗷待哺,不得不将刚出生的孩子掐死。贫穷使他们不得不经历丧亲之痛,但他们还要在这黑暗的世界中挣扎着,活着。

    我们的孩子与其让他活着,还不如让他死了反而阴功积德。与其让他看见这悲惨苦恼的人间世界,倒不如让他在不知不觉间死去,反而真正体恤他呢!阿晓如是说。现在的我们,听到她的话,必然以为她莫不是疯了,虎毒尚且不食子,她作为母亲,怎生这般残忍下得去手。但是,阿晓不得不这么做,是穷苦的现实让她做出了选择。那个可怜的孩子,在无知中死去可能也是一种解脱,不会再因饥饿而哭泣。

    更残忍的现实是,阿晓因为杀人需要坐牢,那么等待她家中的孩子和老人的只有一个结果死亡。但却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一切,大家都只是在这浇漓的世道中苟且谋生,人性在生存的本能前,还会剩下什么呢?在最基础的生存面前,一切的人性都是扯淡。

    日本还有一个叫做《楢山节考》的剧本,讲的是日本某个地方有一个传统: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要由儿子背到村后的楢山上,在那里静静饿死。在食物异常匮乏的那个时代,老人到岁数了会认为自己活着就是糟蹋食物,还不如死了算了。

    弃老传统对百孝善为先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罄竹难书的罪恶,如此的没有人性与道德。但是对资源匮乏的他们,用老人的死亡去换取下一代活的希望,是无奈之举,是不得已

  • 4、 杀戮元凶观后感影评

    《杀戮元凶》是一部于2014年播出的动作惊悚电视剧,该剧剧情扣人心弦,耐人寻味,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凯瑟琳(科洛塞维尼 chlo? sevigny 饰)是一位精明强干,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警探。刚刚来到波士顿警署命案调查组工作的她就要面对一宗扑朔迷离的连环杀人案,隐藏在暗处的凶手是一个彻头彻尾丧失了人格的疯狂变态。实际上,凯瑟琳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她一直怀疑自己那行为诡异的继父就是警方一直想要找到的罪魁祸首。凯瑟琳的弟弟在十六岁时无故失踪,凯瑟琳认为这也跟她的继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托马斯(詹姆斯达西 james darcy 饰)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教授,杰瑞(奥米德阿布塔希 omid abtahi 饰)是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侦探,在他们的帮助下,凯瑟琳离真相越来越近,亦离危险越来越近。

    喜欢 科洛塞维尼,和一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笑起来很治愈的男主!音乐不错,第一集埋了几个梗啊!追了!

    第一印象就是the killing的影子 一看是丹麦剧改编 果然 北欧的犯罪剧就是有些signature~ 第一季要重看!苦求第二季!!!

    跟真探一比,平庸到乏味

    看之前很喜欢女主 看之后不但对剧情不感冒 对女主的喜爱程度也大不如前

    哎,吐了便当之后水平还是没怎么提高啊!!!

    毕竟是翻拍剧所以剧情不错 就是节奏掌控不太好 所以才被下放到下属频道放 按收视率估计也不会续订了 finale挖的坑不知道还有没有解

    这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砍?

    第一集不够黑,期待男女主角黑化!

    姜还是老的辣!1

    二集后因为低收视率被转移到lifetime movie channel(小众频道)播出,基本上属于半砍片。其因主要是风格不明显,在一大堆罪案神棍片中,北欧翻拍片的种种弱点都显现出来。事实上「警察-凶手」的双线模式,对于探究cm还有有点看头,要怪只能怪生不逢时了。

    停播的节奏,死坑不跳,弃~~

    无情被砍了,其实还可以啊,好多更烂的剧都还在播呢

    第一集开始还不错,有点坑多。但是保不定一集一个案子就无聊了、

    两集弃。剧情不对,节奏不对,演员不对,看着浑身不舒服。

    #週一回# 有了谋杀在前,改编丹麦剧也成了美帝的新爱好。这剧第一话节奏还不错,而且绝对是有点惊悚,如果bilibili有可选择前方高能预警版本来观看。都有各自心理阴影和伤痛的男女主角来追缉心理变态的杀人凶()

  • 5、 杀戮姬攻略观后感 杀戮姬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有善恶优劣。当得到了某种力量的时候不一定是件好事,当失去它时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是自己的逃不过,不是自己的据为己有,也终将一无所有。。作品很彰显人心

    1

    点进来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女主的样子然后发现,其实我看过作者大大的其他作品(尬)

    等等,我要说的不是这些。好吧,让我开始大胆的瞎**猜测(美其名曰分析,没有证据的分析,简称直觉,我是陈独秀咳咳咳)

    专门为女主准备的糕点里面搀了血因为,人血的咸味是很重的(好像是吧,比一般的动物咸很多,所以应该能尝出来?)而且草莓是粉色的嗯嗯嗯,颜色上也可以掩盖住?所以那些糕点确实是专门为女主准备的kkk?那些人的血也是(诶呀,像猜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还有红茶同样的道理嘿嘿嘿嘿!(同理可得红茶也是血做哒)

    不过,女主吃这些东西好像都是定量定时的,很有规律,像是药物?!mamma mia!让我乱猜一下,女主得了一个需要药物治疗的病(或者说预知未来的代价?反正是个类似的东西或者她的能力必须要有blahblahblah的东西才能使用之类的?乱猜啊这点很没头绪)可能原因和邻国有关吧?国王不让别人知道,似乎更像是在保护她所以,嗯,也许是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或许曾经发生的事情才是血淋林的真相的真正含义呢

    看到有人说女主没有预知到男主要吓唬她,是因为没有特意的肢体接触?男主心里的第一想法不是这样?好吧,有点小疑惑嗷~

    不过以上似乎都是只凭奇怪的第六感的猜测(简称,没凭据的废话,呀可以不要打我吗555)

    好吧,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我的大脑有坑

    敲墙催更~以后剧情更多了之后我会再来瞎**扯的(555我是个话痨)表白作者大大,对这部作品就是特别特别喜欢,有眼缘嘛嘿嘿嘿,求更新~(等等,才过2天没事忽略所有催更的文字,耶~!

    2

    非常棒的短篇游戏,虽然是素材库的素材但是也挺好看的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封面上的女主有一点点的模糊。

    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作者大大良好的叙述能力,清楚地,一步步呈现出了前因后果和真相。

    公主和王子有着相同的经历,从猜忌到信任,一起去旅行,这是一件美好的事啊。

    个人认为he使这个故事像一个完美的童话,但be的反转,最终的死亡,使这个故事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偏向暗黑系的童话。

    大大加油,期待着你更好的作品。

    每个人都有善恶优劣。当得到了某种力量的时候不一定是件好事,当失去它时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是自己的逃不过,不是自己的据为己有,也终将

  • 6、 【大逃杀】杀戮派对观后感 【大逃杀】杀戮派对心得体会

    看完之后总觉得凉子是失忆过的,而且空是和她认识的,毕竟那样盯着凉子,扯淡,空像是无罪,也像是spy,自愿参加游戏来找女主角什么的,凉子如果是失忆的话,感觉之前是什么罪的

    1

    关于7宗罪的猜想,真的不容易。

    首先,暴食真的想不出会是谁,特意有回到开头大家一起吃饭的地方看了一下,还是不明显(炫一的吃相,大小姐对某菜的执,但更像是傲娇,御的为了美食不减,但是谁都有这种时候吧,不绝对,后期也证明绝对不是他)重要的是暴食的话一个个的人物身材会保持的那么好吗?!!!暴食一般是7宗罪里最最明显的一项,因为暴食身材宽大,但是这里真的猜不透。

    其次,赤应该是嫉妒吧,因为嫉妒才会使用这种手段,想要独占。

    再次,傲娇大小姐的骄傲确实是表现的最明显的,应该不会有什么反转吧?

    另外,医生的懒惰本来以为他会是变态的,哈哈,结果不是啊

    直美的话,从御的评价+她的表现来看,是和lust有点沾边吧,毕竟倒在怀里什么的,特意放一遍的镜头不会是没意义的。

    愤怒,小竹马表现的有点明显,但是也有可能另有其人,是布拉德雷大总统那种很能忍的愤怒的类型哈哈,所以空和女主也不能排除在外

    贪婪,空和女主都有可能吧,需要更多的剧情信息才能判断这个和暴食都很难猜。

    无罪,御。

    大大的游戏真棒!期待知道结局真相~推理、人设、立绘、剧情、逻辑等都很棒,很吸引人,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大大下次来一个人物更多的推理游戏就好啦,荒岛、古堡等一群陌生人或者遗产继承人等人数多一点,因为大大的人设很好,很有故事性,表现也很反应人物性格,并且大家智商都在,没有人是真正的傻白甜(这个不代表大家不是好人,有好有坏,而且还有变化,灵活真实),这一点超级棒!

    2

    玩到现在一直对炫一的心理活动不明

    重色轻友什么的,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比不过喜欢的人就算了

    为了喜欢的人变成黑化杀人魔也算了

    我对炫一理所当然的指责与黑化外加想尽办法托女主下地狱很不明啊!

    首先,古原赤和凉子有什么关系吗?除开竹马喜欢的人的身份,她们是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认识吧?再加上认识之后不愉快的相处,为什么凉子一定要对古原抱有善意的揣测?从自己的角度,将古原揣测成坏人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她们之间,没有相互的好感。虽然在古原死之前,她莫名其妙的加了100(还是99)的好感,但这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的吧?凉子又不知道古原对她涨好感了

    再一个,或许凉子的推理是错误的,因为她不知道古原对她涨了

  • 7、 《绝命航班》观后感:B级空中杀戮

    《绝命航班》观后感:b级空中杀戮

    文/公元1874

    一架波音飞机在夜间飞行,跨越太平洋上空的时候,空姐被发现惨死在洗手间,而整架飞机里还有着一个不可告人的阴谋。危险一步步逼近,飞机上的乘客能否安全到达目的地还是一个未知数这是《绝命航班》的故事简介,处在3月万众牵挂的mh370航班依旧下落不明的当口,这部电影倒是显得应景。但,如果真的是冲着社会事件来搏眼球,那太下作。不过,看这电影之前,回想起半年前在双榆树的华星看《地心引力》时,就已经在二楼见过本片海报,当时预告的是春季上映。这么一想,倒不是电影商的刻意安排,只能说是赶巧了。

    这种赶巧也发生在电影里。《绝命航班》里的九个乘客,因为各种原因,搭上了这出已经快被取消的航线,和这服役已久,颤颤巍巍的飞机。半夜的红眼航班是恐怖故事出现的好时机,马伯庸写过《湘西航班》,好莱坞有《红眼航班》,泰国也出过《407航班》,就连清水崇也打算在好莱坞拍摄全英文的《7500》,同样也是一部发生在飞机上的恐怖片。这类故事把背景放在飞机上,原因很简单:万尺高空,封闭空间,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主角也被困于钢铁囚笼,无路可逃,唯有和妖魔鬼怪殊死搏斗。

    《绝命航班》也就是在这样的格局下的一套恐怖片。它比较严格(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是了无新意)的遵守着好莱坞拍摄这类恐怖片的套路,前30分钟进行人物介绍,各种铺垫,莫名其妙发疯的老太太,有人要死的预言,以及奇怪的眼神和阴郁的气氛,给予观众足够的暗示之后,中间60分钟开搞,有人被杀,有人被怀疑,有人互相攻歼,有人是下一个目标最后10分钟再解套。至于真相如何,看过国产恐怖片三部以上的观众,你懂的,呵呵。

    《绝命航班》台前幕后的班底比较有趣,男主角来自《绯闻女孩》爱德维斯特维克,朱珠也在好莱坞不少时间,不过上一部戏是让我对她很有好感的《纽约客@上海》,导演周文武贝来自东方卫视,顺便还写了剧本;后期特效是做过《阿凡达》的chuck comisky从宣传角度考虑,这样的班底倒可以打上国际化阵容的旗号,只是跟影片质量关系不大。不过,随着如今国内电影市场越来越大,票房奔着300亿直冲上云霄,连《钢铁侠3》都能成合拍片,《绝命航班》这种中西结合的拍摄模式,可能也是未来华语电影的大趋势。

    我相信主创里至少有着三位以上的b级片爱好者,所以尽管在现行体制下,《绝命航班》没办法变成《杀出个黎明》,但影片里的某些元素还是体现出了

  • 8、 杀戮时刻读后感

    杀戮时刻读后感(一)

    《杀戮时刻》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法律题材影片,因此其中的东西自然有很多,如美国的庭审程序、美国的抗辩式审判、法官的作用但是我最想谈的是美国的陪审团在庭审中作用。

    那么陪审团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简单讲陪审团就是认定事实,并裁决案件。法官则是控制审判程序,并根据陪审团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由于美国是普通法系国家,即使由陪审团认定的事实在法律上无法条可寻,法官也可进行自创规则判案或援引先例)。

    在美国,由于担任陪审员是公民的义务,因此美国陪审员的选定只须从当地选民登记手册中随机抽出候选人名单即可。法官根据案件的情况确定最初陪审员候选人数,然后法官将其中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剔除。由于陪审员直接决定案件结果,因此要求陪审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开庭审理过程中,陪审团通过双方律师对证人的询问来了解案件事实,而法官会控制律师的询问过程,并指出法庭上出现的哪些证据属于违法获得或者哪些证言不具有可信度,以提醒陪审团不能采用。在所有的证人都出庭作证后,陪审团会在单独的评审室内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进行评议,并形成裁决意见。一般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要求至少有9名陪审员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形成裁决结果。而谋杀案之类的重大刑事案件,则要求12名陪审员都必须形成一致的裁决。如果人数上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形成裁决结果,陪审团需要继续评议,直到做出裁决为止。当双方的证人都出庭作证后,法官就可以要求陪审团对案件进行讨论并裁决。陪审员们将被严密隔离,甚至在未做出裁决前不准吃饭。当陪审员讨论结束后,会形成一份意向性决定,然后交由陪审员们投票表决。

    陪审制度是美国法治和美国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反映了美国诉讼制度的特性,是美国法治民主化的反映,具有一些特点:

    1)陪审员加入审判使审判更具人性化,可以更好的体现法、理、情的统一。陪审员断案中,陪审员来自社会各阶层,社会横断面大,对安件的裁定较易达到社会正义。而且由于陪审员是由双方律师同意后产生的,即使一方对案件结果不满,他也无法对陪审团做出任何指责。而且收买如此多的陪审员也并非易事。因此司法腐败发生概率较小。

    2)陪审员加入审判,事实上体现了公民参与国家管理。这是公民直接形势国家权力的体现。

    3)陪审制度有利于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公民担当陪审员的进程正是一次很好的接受普法教育的过程。陪审员在对案件讨论时也很好的了解

  • 9、 紫日观后感
    篇一:紫日观后感 没有艰苦的环境,没有残酷的战斗,就很难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给观众描绘的一清二楚,紫日并非一部具备史诗规模的影片,在冯小宁执导的“战争与和平”六部曲中,它也算不上扛鼎之作。但它值得我们去关注与讨论,因为它生当其时。 最震撼我的镜头就是杨和他奶奶被绑到柱子上,日本小队长张狂地指挥一个新兵杀死杨的奶奶那一幕:杨从莫名其妙到知道他们要杀死自己的亲人而歇斯底里地怒吼;日本新兵从害怕到被责打后丧失心智疯狂地把奶奶刺成筛子似的鬼哭狼嚎。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而影片伟大之处就是接下来的处理:杨的奶奶被日本人用这样残酷的方式捅死了,他被抓去做了劳工却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把他的伙伴用汽油活活烧焦,最后他们还要被集体枪决——可以说他对日本人的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但是他和苏联女兵娜加面对把他们引进雷区的秋叶子仍然没有举起军刺;明知粮食只够俩人吃,却还是和娜加冒着被打死的危险救了陷入沼泽的秋叶子。——甚至他以一种农民的可爱在情感上莫名地和会说中国话的秋叶子站在一边而固执地同娜加持相反意见。 秋叶子是被他们俘获的,或者说是被他们救下的——毕竟是苏联男兵抢下了她打算吞下的毒丸。但她仍然把他们引入雷区。就是在他们仨已经培养起很深的感情后,她依然把他们带回了日本军营,最后还用枪对准了患难与共的朋友。当然这不是恩将仇报,仅仅是秋叶子简单幼稚地行为,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单纯和可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满捧的鲜花撒向天空,当可爱的八音盒无助地滚落山野,当秋叶子圆睁双眼中弹倒下时,她也许仍然不愿意相信,她会死在自己同胞的枪口下,竟然会死在已经从她口中亲耳听到国家战败的消息后却依然举枪的同胞手中! 杨和娜加是善良的,他们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放走了一头枪口前的麋鹿,当然更不会在仇恨的怒火下杀死一个无辜的日本少女。 秋叶子也是善良的,可是她却消失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残忍的军国主义情绪中。 这就是《紫日》的伟大!仅凭这一点,《紫日》就可以傲视中国一切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傲视一切揭示人物性格的中国影视作品——这体现在作品对秋叶子的人物刻画:《紫日》对秋叶子这个日本人的刻画并不象以往的影视作品一样处理:先是冥顽不化,然后被俘,在我军或乡亲的感化之后化敌为友,立刻成为我方的军事力量—— 因为这不符合实际的人物性格,尤其是不符合长期受到军国主义教育的
  • 10、 《紫日》观后感
    《紫日》观后感 “看那太阳,紫色的。” 一群人缓缓地走向紫色的太阳。 看了《紫日》至今记忆由新的是1个中国农民,1个俄国女兵再加上1个日本女俘虏,在如画的大兴安岭中一路同行的身影,而身后就是那紫色的太阳。 时空不断地交错,这时才发现每个人都有难以言说的伤痛。中国人杨眼见着母亲被刺刀活活刺死,同胞被日军装在麻袋被火烧。俄国女兵娜佳总是回想到童年旋转的木马被带有“卐”标号的德军飞机摧毁。而在日本女生秋叶子的回忆中有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终因残酷的战争而破碎。战争是残酷的,它破坏的仅仅是和平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它让人不再是人,而是充满野性的禽兽和满腔怨恨的皮囊。(观后感 )当屠刀被举起,人类忘记了人类屠杀的是人类自己。 冲突在不断发生,因为每人的思想教育迥异,又不通语言,所以互相猜疑。杨始终不让秋叶子碰枪,还取出了枪中的子弹,总是怒视着秋叶子。娜佳曾因同伴被秋叶子害扫射秋叶子,也因愤怒对杨举起过枪。秋叶子因被法西斯灌输杀人的教育,几次三番想陷害与杨和娜佳。因为生活方式有了民族,因为民族利益有了国家,因为国家利益有了战争,因为战争人与人有了可悲的隔阂。 可是最后在色彩绚丽的大兴安岭,杨对秋叶子一次次的搭救,娜佳手中的枪一次次的放下,秋叶子禁锢的心一次次的溶解,带着他们找食物,度火灾。杨赌气地丢下娜佳分开走,娜佳孩童般的在后面追,秋叶子嬉笑着编花环。每个人心里都有原始的善良纯真,当紫色的太阳升起时,走在大兴安岭中的,不是中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只是三个互相扶持的人,梦幻般的大兴安岭消除了国籍,语种之分。一片一片无边无际的林子,阻隔了他们对外界的联系,也阻隔了恐怖的战争。 然而当走出了林子,又是一片腥风血雨,战败的日本人在集体自杀,然而竟然有日本兵是笑着走的。有一个天真的小孩手捧着炸弹,一个日本军官要拉开吊环时。秋叶子跑去阻止,罪恶的枪声响起了,秋叶子手中的花散了一地。愤怒的杨和娜佳开着车冲向了那个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官。 “看那太阳,紫色的。” 一群人缓缓地走向紫色的太阳。 贯穿整个故事的秋叶子的八音盒经过了半个世纪,从满脸皱纹的杨手中,到了头发花白的娜佳手中,最后安放在了大兴安岭,当然安放在那里的还有对死者怀念与惋惜。 秋叶子曾
  • 2019-10-28

  • 2023-03-29

  • 2021-05-07

  • 2019-11-02

  • 2019-10-28

  • 2021-05-17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3-05-1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1-06

  • 2021-08-17

  • 2023-03-28

  • 2023-03-22

  • 2023-01-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0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6

  • 2023-03-27

  • 2022-02-08

  • 2022-12-15

  • 2022-12-12

  • 2022-12-1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3-03-0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1-18

  • 2019-10-24

  • 2019-11-02

  • 2021-05-03

国定杀戮日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国定杀戮日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国定杀戮日观后感、2024国定杀戮日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