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浮生一日》观后感1000字。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浮生一日》观后感1000字,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浮生一日》观后感

《浮生一日》这部电影是我同学推荐给我的,当时是一个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的链接。文章的题目是《虽然孤独,狼狈,普通得像个龙套,但还是想活的漂亮啊》,我是因为看了这篇文章后才想去看电影。所以我看电影的时候总是在不由自主的寻找文章中提到过的镜头。例如在影片刚开始的那个失去妈妈的,那些镜头在看的时候,因为知道剧情所以我的感动少了些,我的理解多了些。而且我当时还想到了另一篇公众号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妈妈的空位》,这篇文章让我的心情失落了好久,我感觉一个家庭里面每个人的角色是所么重要,重要到缺失了哪一个角色,这个家庭里面的其它人都需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来走出,因角色缺失而遗留的阴影,当然还有更坏的情况:终其一生都不能走出阴影。妈妈的缺失让整个家变的不像家,父亲的缺失让整个家变得脆弱,孩子的缺失让整个家变得阴暗单调,我想,其实每个家庭中都应该由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的扮演者却没有必要去纠结,家里面应该有一位像父亲一样强壮、勇敢、负责扛得住的角色,应该有一个像母亲一样温和、唠叨、细心的角色,应该有一个像孩子一样天真、活泼、阳光、好奇弱小的觉得。这三种角色是构成家的一个小单元,若是需要再完美些,那还应该有像爷爷奶奶一样睿智、看透生活、经历丰富的角色。恩,以上都是题外话,我就是想到这里了,所以写了。下面进入正题,我对《浮生一日》里面的看法。
《浮生一日》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与公众号提到的不一样,我的是电影中描写的结婚的那一段(在你最喜欢谁那一篇章),那一段描写了很多情况,我挑出三对家庭来写吧,第一个是一位妈妈抱着两个孩子,父亲在旁边录像,并未孩子朗诵诗歌,在镜头里面的妈妈并没有欣赏诗歌的欲望,而是在抱怨父亲的无为,用妈妈的话来说就是我忙了一个上午,很累,你不过来帮忙,还在那里录像念诗歌,真的是很过分。然后妈妈的语气就由开始的不满逐渐转向最后的暴怒。我记得这个镜头的最后是妈妈抱起孩子起身碰掉摄像机的镜头。第二对家庭是一对中年夫妻,相比第一队夫妻,这对夫妻给我的感觉是豁达了很多,也熟悉了许多,也亲密了许多,在这里我得解释一下,我说的这种亲密并不是行为举止上的亲密,而是两个人对对方了解更深后的一种亲密,镜头里面的这对夫妻在井旁拉绳子,刚开始是妻子先拉,结果没有拉动,她丈夫便嘲笑她,从笑声来看,虽说丈夫是用嘲笑的语言,但明显没有强烈的嘲讽语气,后来丈夫也尝试着去拉绳子,结果也没有拉动,妻子的笑声从镜头后传来,说真的,这对中年夫妻明显要比前一对年轻夫妻多了默契和信任。第三队夫妻是老年夫妻,从剪辑来看,导演还是很有心的,通过三对夫妻对待另一半的态度向观众呈现婚姻的态度和发展。我记得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应该和什么样的人走在一起,不是你的爱人,不是爱你的人,而是能够在她/他面前活出自己的人。第三对夫妻在自己的婚礼上说的黄色笑话都体现出这对老年夫妻的豁达和了解,婚姻中的两个人只有对对方了解越深,才会让我们在生活中越从容。
以上是我对影片印象最深的一段,而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关于脚的镜头,早上起床睁开眼的时候还困意绵绵,但当自己的脚着地,就立马感觉自己有种不一样的精神,然后去洗个脸,自己就会感觉重新接触了整个世界。我很喜欢影片中关于大家洗漱和起床下地的镜头,那个背景音乐也是欢乐无比,我当时就想起自己懒床,下床时的情景。说真的,以前我一直以为手和脚相比,手更重要,毕竟认识因为金华才有了手,所以手明显要高级很多。但是,我忽略了一个事实,正式因为手是金华的,它才没有脚重要,毕竟脚在我们抗开始就有了,这说明脚对最初的我们来说很重要。看完了这个影片,我感觉脚其实是我们与大地链接的一个通道,我们能够从大地上获得能量,所谓底气,有了这股力量,我们才会感觉到厚重真是,想想拖尸我们在床上,不管我们在做什么,或者说做了多少件事情,我们估计都会觉得不真实,感觉自己像是什么都没有做,而只要我们下床,不管我们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会觉得做事了,有活力。细细想想古代的一些成语,其实很多时候都在体现着脚的重要:脚踏实地,若是脚悬空,想必那种状态会很虚吧。
这个观后感就写到这里吧,今天格外的困,明明昨晚睡得很早,今天早上起床时间也是没有提前,但就是困,一会要去睡觉,起来后,我决定把《忏悔录》和《美国最可恨的女人》看了。今天的引用语句是电影里面的句子:我现在什么都不害怕了,以前我怕你会得癌症,可是你已经得了,可又怕你会再得癌症,可你又得了,所以我什么都不怕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八月一日观后感1000字


八月一日,是我们共产党员应该铭记的日子。一部电影再一次让我们记起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记住历史,更要学习先烈们的爱国精神,为了一个崇高的信仰而不断努力坚持的精神。

影片真实的反映了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过程。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共产党远坚韧不拔的毅志和与叛变革命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以及保卫人民安全的志向,使他们一直与叛变革命者斗争着。不管是周恩来离开小产的妻子时,说出“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还是贺龙在老三犯错误后,背着机枪惩罚自己,敢于承担责任的大丈夫气魄,亦或是老三和团长放弃个人恩怨,合作推着炸药车冲向南城门,直到最后红旗升起英勇就义的各个故事,都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做人做事的精神和态度,都是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习的。正因为有了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等的共产党员一直努力地斗争着,才可能解放全国,成立新中国。

影片最后大家一起戴上红领巾,奋力抗战,顶着枪林弹雨,看到红旗飘扬在城楼上空的时候,突然觉得无比神圣,大家为了一个信念、一个信仰,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也觉得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是多么幸运的事。

作为党的历史上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将军,贺龙,是我最敬佩的一个革命着。他治军有纪,做人有情,革命意志坚定,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行为,是中国军人的榜样。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并为创建人民军队打好基础。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要我们牢记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

那么作为大学生党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像诸如“八一”这样党的成长史是应该多看看的,它让我们了解历史,即使在这样安定的年代也要居安思危。其次,振兴中华的重担已经了我们这一代,学好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再次,要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争先创优。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参与了统计班党支部主办的观看红色电影,学习党的精神的活动,我们观看的电影是《八月一日》,上映于2005年,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掌握武装力量,带领广大工农阶级反压迫,最终取得南昌起义的胜利的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过程中,蒋介石突然反共,大肆屠杀共产党员,而汪精卫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公然支持排共。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国共产党此时毫无抵抗能力,遭受了重大创伤,而作为党总书记的陈独秀却一再妥协,反对暴力反抗的提议。最终,五大结束后,陈独秀辞职,由周恩来和李立三等人牵头的起义开始慢慢策划起来,在争取到贺龙和叶挺等军事力量后终于在八月一日成功取得了南昌起义的胜利,取得了革命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当然,在这中间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大家却一点也没有退缩,为了革命的成功,大家放弃了家庭团聚的机会,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当鲜艳的红旗插上了南昌城门的时候,大家激动地热泪盈眶。

看完电影感触很深,首先是敢于在被大肆镇压屠杀之时还又站起来反抗的胆量,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其次,党的革命是中国自己的革命,要符合中国的现状而不是硬搬什么理论国际经验什么的,而是要走出自己的路;还有就是在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员那种不怕死的精神,战斗中充满了兄弟情、朋友情,虽然敌人很凶猛,但是战士们从不想过退缩,魏老三用尽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将南昌起义的大旗插在了南城门上,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正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革命,捍卫了中国工农阶级的利益。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虽然处于一个和平的社会里,但是这种精神却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下的,在前进的路上,我们首先要又一个敢干的胆量,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能死板硬套,在困难面前决不能退缩,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要时刻做出牺牲自己的觉悟。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要做好自己的一份事:那就是好好做好学习,把前辈们打下的这个江山好好守住,并且让她更加富强下去。

八月一日观后感

物流管理082班 陈施林

电影《八月一日》记录的是1927年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段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由此而来。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血雨腥风、急转直下的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痛苦抉择的一年,"八月一日"则是不得不做出的最后抉择的重要"转折点。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4.12"惨案,屠杀了3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15日,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了"7.15"惨案,再次对共产党员挥起了屠刀。一时间,中国大地血流成河,一片白色恐怖,党的事业进入了低谷在这种历史的紧要关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几位重要成员,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从各自的认识出发,思考着当时的"时局",做出各自的判断。影片《八月一日》坚持唯物史观,从历史的真实出发,在艺术表现上既没有简单化地给陈独秀冠以"机会主义、投降主义"的"标签",也没有对后来犯了严重错误的李立三、张国焘等以"先知先觉性"的暗示,而是重新挖掘史料、真实再现了革命受挫对他们自身的戕害,以及他们出于对革命高度负责而产生的巨大焦虑和长远忧虑,譬如中央政治局成员关于"要不要武装反抗"的争辩、起义前两日张国焘的反复等。尤其可贵的是影片着力塑造了周恩来、贺龙、朱德的光辉形象,感人至深。 此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吓倒,他们掩埋了同伴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前行。但是路在何方?革命光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大难当头,领袖们清醒的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前期的失败就是因为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于是南昌城里响起了起义的枪声,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影片情节扣人心弦,战争场面异常惨烈。然而最打动我的却是领袖们的人格魅力。周恩来无疑是影片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在党内斗争中,他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还有高超的斗争艺术,对于陈独秀的错误领导,他既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对意见,又不忘同志情谊,及时递上一杯热茶;对于张国焘的反复无常,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同时大义凛然指出起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否则将成为千古的罪人。他团结叶挺、贺龙、朱德等一大批有识之士投身革命,出生入死,不为个人升官发财,只为救人民于水火,为中华之崛起。这样的伟人怎不令高山仰止,万人称颂。象革命志士那样拥有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每人的工作对社会、对国家都很有意义,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为之辛勤付出,无怨无悔。

贺龙军长也是本片中着力塑造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土匪,他却有一颗向往真理的心,他看到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就不顾高官厚禄的利诱,毅然投身革命。战场上,他身先士卒,拼死杀敌;对待自己所带的兵,他重情重义,胸怀宽广。手下有人向他开黑枪,知道那人是出于兄弟情义才这么做时,他毅然放了那人,并不计较;他的爱将和友邻部队因为抢米发生摩擦并拒不认错,他惩罚自己,在烈日下背枪跑步,并不断加码,终于感动得那人低头认错。在他身上,看不到有仇必报的斤斤计较,看不到强制部下听从自己的蛮横作风,看到的是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和打动人心的人格魅力。作为领导,要管好人、用好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协调内外关系,使整个单位形成合力,完成各项工作。从贺龙带兵,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要以身作则。要求部属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要胸怀宽广。宰相肚里能撑船。下属犯了错误,除了批评教育,还要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能打击报复。

3、要提升个人的素质,机智的处理各种问题。领导的权力不是万能的,个人的综合素质形成的人格魅力更能打动人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管人,几种方法要综合使用才有助于解决问题,避免矛盾。

八月一日观后感范文


八月一日观后感

一部好的电影反映的不仅是当代社会环境的背景更是有更多新的代表的体现。今晚看了《八月一日》,其实没看完,回寝室的时候才彻底看完,惠姐说了得写观后感,其实并不是冲这个而看的。因为他真的值得一看,对于一个想入党的积极分子来说。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武汉政府国民党主席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使孙中山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八月一日》这部影片以细腻的笔调探寻当年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心路历程,以磅礴的气势再现八十年前震撼人心的历史风云。

当历史的重任压在肩头的时候,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承担的,而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却义无反顾地承担了下来。他为了发动起义要离开刚刚小产的妻子,他的妻子无法忍受自己内心的痛苦,虽然她早就清楚地知道嫁个这个搞革命的人,自己的一生都不会安逸地度过,但是痛失爱子并且永远无法生育的痛苦让她再也无法忍受了。而这时,我们共和国的总理,深受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爱戴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将爱妻搂在怀中,说:“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说着热泪顺着脸颊流下。当周总理去世的时候,连联合国都为他降半旗,不是因为他是某个国家的总理,而是因为他将国家、人民的利益高过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我们是国民革命军,不是土匪,军长,我错了。”说这句话的是军长贺龙手下三营长,当时他被绑在一个木头桩子上,身为军长的贺龙背着步枪绕着三营长负重绕圈跑,原因是三营长抢了友军的军粮,一个准备共同革命的战友的粮食,这件事一个有信念的领导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贺龙对着他的士兵说过,他革命是为了不再有被压迫的人。当和他一起奋斗的弟兄犯了错误时,错误由他自己来承担,当三营长认错的时候,贺龙真心地乐了,他满身臭汗地躺到了地上,要了袋烟。

对于贺龙来说,升官发财没有什么了不起,否则汪精卫、蒋介石有的是高官厚禄给他享用,对于一个血性汉子来说,真诚、实在、为他人着想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影片中还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角色,小士兵李虎子就是其中一个。当贺龙要处罚李虎子的救命恩人赵福生营长时,李虎子开枪打中了贺龙的军帽。令大家都极为惊讶的是,贺龙并没有要李虎子的命,他为了李虎子的义胆忠肝绕过了犯了错误的赵福生。后来在革命爆发的紧急关头,赵福生通敌背叛被抓,就在贺龙要枪毙赵福生的时候,李虎子亲手将这个救过他命的营长的脑壳打碎了。他得到了贺龙的肯定:“这才是我的兵。”

看完《八月一日》后,我被共产党人的那种不屈的英雄气概震撼了,不管是领导人还是小小的士兵,身上都嵌进了属于军人的“军魂”。他们肩负历史的重任,试图以自己的力量为广大中国人民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历史也最终证明他们做到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平和生活是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才得到的。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因为一些小小的事而抱怨生活呢?与身处动荡的他们相比,我们已经足够幸运,能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能够与亲人、朋友平安地生活在一起,拥有稳定的生活。我们可以沐浴着的这缕阳光及这池月光,看星光闪烁,难道我们不够幸福吗?

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机会多多锻炼自己,进入社会后报效祖国。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八月一日》观后感范文


《八月一日》观后感范文

影片《八月一日》,讲述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周恩来同志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和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于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的故事。

2007年11月2日晚,我们管理系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系党总支的组织下观看了这部历史巨片,见证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的历史过程和起义前周恩来等同志的艰难选择过程。历史证明,只有建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只有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抢杆里才会出政权”。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看过此电影,感悟甚多,我的心豁然开朗,陈独秀的困惑、贺龙的抉择、汪精卫的精明、周恩来的果敢、叶挺的血性,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那么生动形象。我由衷敬佩我们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在中国处于最危难的时候,作为党的前委书记的他毅然扛起了领导武装起义的大旗,千斤重担系于一身。他勇于承担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大智大勇的斗争策略,坚定果敢地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耐心细致地做好起义部队的工作,以及在决定起义的前夜,在《国际歌》声中给起义部队的战前动员,所有这些都让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尤其是他的那句“只要革命有后,我们无后又何妨”更是让我钦佩不已。还有就是贺龙元帅,他不惜放弃个人升官发财的机会,毅然选择加入中国**,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打击蒋介石,反攻汪精卫,“两个肩膀扛了一个脑袋,就是为了要让穷苦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的话铿锵有力,永远停留在我的脑海之中。

从古至今,历史的发展,总是有许多英雄人物推动着,人民群众是一支主力军,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活在世界里,要活得有价值,首先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是重于泰山的,谋取残害人民的是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革命军,南昌起义军,冒着敌人的炮火,为人民的幸福,为了拯救国民与水火中,他们的牺牲是可敬可佩的是重于泰山的,他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中华儿女前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模范。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平时我遇到一点小困难,小挫折,我就畏缩不前,临阵脱逃;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固步不前;但是我看了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一个个襟怀坦荡大智大慧的巨人。在他们面前我显得是多么的渺小,我所遇到的困难,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的。从这里,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要继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崇高历史使命,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我们还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勇于拼搏。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都要相信自己坚信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都要敢于去面对。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我们应当更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密切联系群众,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繁荣富强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现在应该珍惜今天美好的时光,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以那些英雄为榜样,发奋图强好好读书,用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饶!

八月一日观后感800字


【范文一】

412事变,715事变,中华大地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叶剑英说:当今天下三分,张作霖坐镇北方尽享天时之利,蒋介石地处中间独霸地势之优,汪精卫本打着“顺民意”的旗号“停止北伐,东征讨蒋”,却在715撕破虚伪的面具完全失去了人和的优势。

当战火在中华大地烧遍千里,当“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润之还没有崭露头角之时,我看到了一位英雄--贺龙。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土匪出身的他在很多人眼里根本谈不上什么正义之士,下属们叫他“贺胡子”,将领们背后说他是强盗。然而,正是人们眼中的这个胡子土匪却在财富官位和革命事业之间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以恩来为尊,他说蒋介石是个大流氓,汪精卫是个老鱼漂;他为了革命不惜与汪精卫决裂;他说共产党缺少杀人的刀--何等得睿智的眼光,将时势一针见血。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到了江畔润之对恩来的那番“游鱼釜底”,没错,共产党只有有了枪杆子才能出政权。

“砰砰砰!”1927年,7月31日,周恩来在南昌与以贺龙和叶挺为首的两支军队联合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南昌起义。1927年的8月1日是个永远让人无法忘怀的日子。我始终无法忘怀那个名叫虎子的普通小兵不顾自己的生命只为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我始终无法忘怀他亲手裁决那个曾经他错爱的团长时的那份坚毅;我始终无法忘怀那个名叫赵天亮的军人,那个不计前嫌并且奋不顾身地将满车的炸药冲向城门的汉子;我始终无怀忘记破城一刻那位姑娘的泪水,她的三哥,天国的路请一定要走好!

恐怕汪精卫再也想不到吧,当初的那番“舞台”说竟是生生地将他的“伟业”葬送了。是的,硕大的中国只有一个舞台,而舞台的表演者不是别人,正是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的共产党人!

我不信宿命也不信轮回,只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承载了太多前人的罪孽与血水了,谁也还不了抵不掉。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流血了咬牙挺着,别离了强忍泪水,梦碎了也永不放弃。于此,只希望作为后人的我们永远把那些革命先驱的名字刻在灵魂深处,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并且将他们的革命成果发扬光大。要知道,扬帆起航正此时!

【范文二】

《八月一日》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八月一日建军节的来历。上海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害怕共产党领导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就先后发动了两次大屠杀,先是“四一二”上海大屠杀,后是“七一五”马日大屠杀,让老百姓整天生活苦难中。当时共产党还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就发动了南昌起义,时间定在8月1日凌晨四点。可由于奸细的告密起义提前了两小时。南昌起义成功了,共产党有了第一支完完整整属于自己的队伍。为了纪念这伟大的日子,就把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浮生一日》观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