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格瓦拉读后感 > 地图 > 格瓦拉读后感,2024格瓦拉读后感
格瓦拉读后感相关栏目
格瓦拉读后感热门栏目
格瓦拉读后感推荐
格瓦拉读后感

(共 5308 篇)

  • 1、 格瓦拉读后感900字(汇总3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格瓦拉读后感”推荐内容。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作品这本书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被他的细节所感动。想记住这些优秀的情节,我们需要为此去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格瓦拉读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格瓦拉读后感 篇1

    切格瓦拉是个悲剧英雄,看完整本书,最后还是这句话最能概括他的一生。可是每当我想到这句话,就不由自主地从心底里泛上一股悲凉的感觉,总觉得不甘心、不该是这样的。或许切本人觉得只要拿起枪去战斗,死也便是死得其所了,可是我总觉得他对革命的认识太幼稚了,也许古巴革命的成功来得相对容易些,以至于让他忽略了整个美洲以至世界革命形势的严酷性。

    他的对于革命的纯粹的热情和理想化的态度使他严重脱离了现实环境,所以他终究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在这方面不得不说,对革命形势认识最深刻的当属我们的毛主席了,他老人家早就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哪里有那么容易成功的?我很钦佩于他的无私无畏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一个人愿意抛弃一切已经奋斗到手的胜利果实,而重新回到枪林弹雨的艰苦而险恶的生活中,他的内心该是多么崇高的一个人!

    然而他的两次革命输出的实践都失败了,现在看来亦在意料中之事。广大的群众没有被发动起来,单凭着一小撮人的热血简单蛮干,最后不过是如飞蛾扑火罢了。不过,始终值得欣慰的是,在他身后,整个美洲人民、全世界的许多青年人都受到了这种理想主义精神的召唤,以他为榜样,人们会一直把这种宝贵的精神延续下去。

    格瓦拉读后感 篇2

    当切格瓦拉的形象出现在大街小巷青年人的t恤上时,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头戴黑色贝雷帽,永远叼着雪茄,留着一头卷曲长发,目光深邃而忧郁。这个神话般的自我流放的战士在牺牲之后,被奉为一个介于神话和童话之间的英雄偶像。用他39年的短暂时光谱写了一部生命传奇。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省。他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系。身为受过良好教育的阿根廷人的格瓦拉,本来可以选择稳定安逸的生活,然而,他却抛弃了这一切,投入了拉丁美洲的革命烽火。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流亡时与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结识,从此加入了古巴的革命斗争。革命胜利后,曾担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为了把古巴建设成为一个没有贫穷、没有剥削

  • 2、 古拉格群岛读后感

    古拉格群岛读后感(一)

    让人锥心不已的故事在这部书里俯拾皆是。就像囚徒们在诗里写下的:在古拉格,只有死人笑得出来,因为他们终于解脱了。

    古拉格的婴幼儿死亡率极高,但是勉强活下来的孩子的处境也许还不如早早夭折的同辈:孩子们都睡在地上,午饭只有水和土豆。没有碗和盘子,140人只有一个杯子,只有一盏煤油灯,但没有煤油。在同一章节里,一个保育员讲到她刚到古拉格时惊诧的发现,在那里四岁的孩子只会一些互不相连的单词。他们一般用模仿和哼哼来表达自己。她给孩子们画个房子问是什么,孩子们答:营房区。在房子旁边画了一只猫,没有孩子认得它。接着又画了一圈农村传统的篱笆。囚犯区。孩子们高兴地喊道。

    在哈娃故事的两页之前,记录着女犯营房的噩梦:破败肮脏混乱不堪的小囚室里,每天晚上都人满为患。虽然有着男囚不许进入的禁令,但是没人在乎。不仅男人进去,少年犯也进去,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成群结队去里面破处。所有事情自然而然的发生,赤身裸体,众目睽睽,在几张床上同时进行。对于古拉格的女囚来说,只有明显衰老和实在丑陋是仅有的防身手段。别的什么也不管用。

    极端残酷的现实,让囚犯之间同样充满了血腥的绞杀:两个试图逃跑的刑事犯,一般会戴上一个不谙内情的轻刑犯,他们管这第三个人叫口粮。如果吃完了这个人,还没有逃出人迹罕至的荒野,两个心怀鬼胎的朋友,就会一宿一宿的睁着眼,等待着对方先于自己睡倒了,以便下手;极寒的冬天,有人在晚点名的时候倒下,一群人马上围过来,扒走他身上的帽子靴子裹脚布外套裤子和内衣。衣服扒光了,倒地者的头和手却抬了起来,微弱但清晰的说:太冷了。之后,头又重重落地,两眼终于蒙上了一层薄翳。

    什么样的痛是最深的痛?就是这样用了冷静的笔触,去白描这样毛骨悚然的现实。你穷尽全篇,希望找到一点亮色,一个意外。但是没有。只有无尽的残忍和超越想像的虐杀。作者说,在奥斯维辛,你将死于毒气室,在科雷马,你将死于绝望。

    我想这时候,你会从心里认同这样一个判断:能够产生这样人间惨剧的社会,一定是一个邪恶的存在。能够产生这样人道灾难的制度,一定是一个非人的制度。对于古拉格,不需要哲学性的思考和一分为二的辨识,在古拉格的围墙之内,一切的恶都在坦然的毫无羞耻的呈现着。铸起它的每块砖石都在拷问人类心灵里最基本的善恶,最起码的是非。

    索尔仁尼琴于去年八月份去世,当时《济南时报》用整整一个版面介绍了他的一生。限于个人的无知,知道俄

  • 3、 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书由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所著,描绘了瑞典一幅幅画面,让我们了解瑞典的万万千景象。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整本书围绕一个叫尼尔斯的十三四岁男孩,变成精灵以后骑家鹅随大雁群旅行的故事展开情节,用尼尔斯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用生动有趣的文字详细的给读者介绍了瑞典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自然现象,是一本融趣味、科学、人格道德与一体的科普读物。书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满满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么美,那么让人喜欢!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童话书,不是完全的虚幻,而是完美的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虚幻是尼尔斯变成小精灵,懂动物语言,其他都是用现实来注释。这是其他童话书所不能比的,可以说,这是一本现实版的童话书。这本书的语言活泼有趣,叙述自然流畅,故事转承起合注意细节联系,把瑞典社科、人文、自然一一道来,不枯燥,不乏味,读之引人入胜,是难得的()佳作。

    尼尔斯本来是一个调皮顽劣,爱撒谎,爱欺负小动物的男孩,自从他变成小精灵以后,成了一个到处受威胁,被欺负的对象,境地的转变,让尼尔斯的思想也开始了转变。在旅行途中,通过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状况,尼尔斯慢慢转变了自己的思想,变得积极阳光起来,遇事不畏惧,不退缩,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觉得,在生活中,什么事都怕换位思考,做事前,先设身处地的替对方着想,什么事解决的就轻松多了。

    另外书中还提到铁厂与野生动物共处的矛盾,荒火与持续种植树木的可持续发展,在一百多年前,作者就有这种理念,在现在看来,十分难得。

    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言之有物,要有充沛的真挚情感,其次才是文章写作的技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就用平实的语言,构建出一个逻辑缜密,情感饱满,内容丰实的故事框架,不讨巧,不堆砌华丽辞藻,不引经据典,实在难得。这部作品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是名副其实。

    我喜欢的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很适合评价塞尔玛拉格洛芙的这本书,摘录如下,作为本篇的结束语。

    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

    语言要和人物贴近,写对话就应该普普通通,家长里短,有一点人物性格,神态,不能有多少深文大义。作

  • 4、 德拉库拉读后感

    德拉库拉读后感(一)

    《德拉库拉》是爱尔兰作家b.斯托克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全文都是以书信和日记的形式,讲述关于德拉库拉伯爵,一个邪-恶的吸血鬼的故事。

    德拉库拉伯爵是一个靠吸食人类血液而在世上生存长达数百年的邪-恶吸血鬼。他为了能够找到更多的猎物,打算把自己的家移到英国。而当这个计划被主人公约翰,阿特公爵,昆西博士和米纳发现后,他们便开始寻找方法消灭这个拥有不死之身和各种恐怖能力的妖怪。

    《德拉库拉》虽然是在写各种离奇的灵异事件,但我们从中能够看出大量现实生活的投影,现实中人物在各种状态下的心理,和作者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例如,当阿特公爵原本善良的未婚妻露西成为德拉库拉的猎物,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和德拉库拉一样冷酷无情的吸血鬼的时候,作者很细致地描写了每个人的内心斗争。他写出了唯一的知情人士昆西在告诉同伴事实时苦涩抉择的挣扎,写出了米纳面对最好的朋友变坏的事时所透露出来的勇敢与坚强,还写出了阿特公爵必须亲手杀死自己未婚妻时的痛苦与绝望。

    这些描写都是他们本人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以及我们对于他们如何运用语言的分析分析出来的。能够仅仅通过语言把一个人描写得栩栩如生,是强,而能让我们透过自己对于人物语言的分析,再得出进一步更深刻的理解,那只能说是绝了。

    我只能说,斯托克真是一个文学天才。而且他的天才不仅是体现于语言运用的描写上。他所表达出的思想,虽然简单,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异常深刻。

    德拉库拉凭借自己作为吸血鬼拥有的各种神力,行恶数百年,一直都没有人干扰,所以他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心中充满了自负与骄傲。但他所不知道的是,在民间早就有了一个地下组织在追踪他,查阅他的消息,并且寻找消灭它的方法。这个组织的存在,可以追踪到几百年前,德拉库拉刚刚出世作恶的时候。虽然线索不多,但几百年下来所积累的各种证据,使得他们的后代昆西找出了消灭邪-恶的吸血鬼伯爵的方法,利用伯爵的弱点,他的骄傲,最终根除了这个祸害。

    每次读到昆西告诉同伴有关德拉库拉的线索的时候,我都会笑。是因为德拉库拉的粗心?是因为昆西的博学?还是因为每次透露出的那些弱点,都是摆在眼前而若无点拨无法看到的那种?也许都有吧。

    很明显,作者想警告那些犯罪的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拥有再强的神力,再高的权威,罪犯终究还是会露出蛛丝马迹的。而正义的人士总会进一步跟随在你脚后,随时准备着对你做出制裁。而且骄傲往往会让你大意,导

  • 5、 “红瓦黑瓦”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看了红瓦黑瓦以及其他几本书,其中,红瓦黑瓦让我映像最深刻。

    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它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红瓦房,一个是黑瓦房。在故事中,红瓦房是油麻地的初中,黑瓦房是当地的高中。故事的主人公林冰和他的朋友们,马水清,刘汉林,谢百三。这本书应该是草房子的续集,都是以油麻地为背景的。

    曹文轩说过: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我们的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感的力量,而这一切与日月同在。

    这本书告诉了我在那个时候,日子很清苦,比较富有的马水清,家里的房子却是一个黑乎乎的大宅。而家里开染坊的赵一亮,虽然一开始很富有,但后来他们家被一把火烧光了,结果也只好住茅草屋

    在我的身后,是红瓦房和黑瓦房,是永远的红瓦房和永远的黑瓦房。当我看完这本书时,红瓦房和黑瓦房永远记在了我的心底

  • 6、 《查拉图斯特拉》读后感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查拉图斯特拉》读后感范文,更多读后感尽在小编。

    《查拉图斯特拉》读后感

    《战斗与战士》这一节,是阐述尼采有关人类生存方式的一节,只要听过希特勒演讲的人在这一节当中都要找到一些希特勒思想的影子,在这一节中,尼采认为生存的意义在于战斗,在于胜利,在于进步。“迈向超人的道路,参与克服(超越)自我的战斗的战士,乃是查拉图斯特拉的战友”可见,尼采认为人必须不断的进步,直到诞生出“超人”,“你们应当做这样的人,眼睛总是在搜寻一个敌手——搜寻你们的敌手。你们当中有些人,眼睛一看,就露出憎恨。”“你们应当搜寻你们的敌手,你们应当进行战斗,为你们的思想战斗!如果你们的思想失败了,你们的思想的诚实还应当高呼胜利!”“我劝你们不要工作,而去斗争。我劝你们别追求和平,而追求胜利。你们的工作就是斗争,你们的和平就是一种胜利。”“你们说,正当的理由甚至可使战斗神圣化?我告诉你们:是正当的战斗是任何理由神圣化。”这些荡气回肠的语句教导人们不要屈从生活,而应该面对生活的压力而勇敢斗争,想现实发出挑战,使自己迈向更完善的境界。

    有人说这是一种法西斯,有人说这已被时代所淘汰,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并不是尼采的学说不合适这个时代,而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尼采的学说!难道不是吗?生而为人,努力完善自己有什么错误?不满现状,就努力抗争!在我们的身边,我看过有很多人抱怨现状,抱怨这个社会如何不公。我只能说:“这些软弱无耻的臭虫!”他们并不是真的对社会的不公不满,只是因为不公的得益方不是他们!只因为他们得不到好处!对现状感到不满,却只会在一旁说风凉话的根本无济于事!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的收益感到不满,一方面又没有勇气去抗争,这就叫做“软弱无耻”!他们对尼采的学说一笑而过,“这不适合时代”,他们是这么说的。而我只对他们感到羞耻。

    《孩子和结婚》这一节是尼采的婚姻观,这一节常常为人所纠病,而对我却又豁然开朗之感。“你不应当单单把你的种传下去,而要让你传的种高于你!在这一方面,结婚的花园对你大有裨益!”“结婚,我指的是:两个人的意志,就是要创造一个胜于他们自己的后代。作为这种意志的愿望者,彼此互相尊敬,我称之为结婚。”“确实,当一个圣人和一只雌鹅结婚配对时,我愿大地震得抽搐;有一个男人,他像英雄一样出去追求真理,最后却获得一个小小的化装的假象。他称之为他的结婚;另一个男人,对交际很冷淡,选择对象

  • 7、 瓦岗寨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瓦岗寨》这本书,里面讲的是瓦岗军一次次攻打隋炀城都胜利了,最后却被李世民率领的唐军打败了。

    隋炀帝做了皇帝以后,在洛阳建了都城,还建了大花园,大花园占了洛阳的一半。因为他想看江南美景,就坐船到了江南。但江南的老百姓不想他来,隋炀帝就决定攻打江南。江南的杨玄感和李密成立了起义军进行反抗。结果起义军输了,李密也被抓。

    不过,聪明的李密最后逃了出来,逃到了瓦岗山。瓦岗山在河南的北部。李密投奔了王伯当,他们决定再次进攻隋炀帝,并召集了很多兵马。然后瓦岗军和隋炀帝展开决作文战,取得了胜利。接着,他们带了一万士兵把敌人引入包围圈,杀了个血流成河。在二月里的一天,李密又率7000人攻打隋炀城,还把抢来的粮食送给老百姓,再次取得了胜利。

    这时的隋炀帝每天却只想着:吃喝玩乐。就在瓦岗军的将官准备杀死隋炀帝时,隋炀帝自己用皮带勒死了自己。瓦岗军以为他们终于赢了!没想到,唐军来了,李世民率军把瓦岗军打得大败,唐军获得了最后胜利!

    有时,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赢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像波斯和希腊打仗一样,最后却是希腊赢了!瓦岗军是因为太骄傲了,所以才会失败。

  • 8、 《红瓦黑瓦》读后感

    故事首先从主人公林冰所就读的油麻地中学开始,这所中学分为初中(红瓦房)和高中(黑瓦房)。一群孩子从故事中走出:身体壮实如牛、皮肤黑如乌鱼皮的谢百三,从裤兜里掏出一枚小圆镜,转动着脸照一照为标志性动作的马水清,诚实憨厚的刘汉林不知不觉也就将你带进了那个雄纠纠气昂昂的少年中。

    曹文轩以优美的略带伤感的笔调,以一种悲悯与近乎追忆的情怀,为我们展示着主人公林冰的生活,也展示着他们或甜蜜或沮丧或绝望的情感世界。掩卷而思,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杨文富被批斗时夏兰香的不弃不离,而杨文富却表现出了猥琐与怯懦,也因此深深伤了夏兰香的心,虽然后来他百般殷勤,却终未能打动夏兰香的芳心。马水清面对着丁玫泼泼辣辣、一心一意的爱,但他最终走进了军营,留给她的或许也就是绵绵无绝期的思念。主人公林冰一个才艺出色的少年对陶卉的爱半遮半掩,工工整整地写成的情书却不敢亲手相赠,最后几经周折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当我们被一个个起落跌宕、震撼人心的故事牵着走的时候,也不忘停下来欣赏曹文轩用文字精心营造的诗意的境界。难怪李师江先生说曹文轩是小说界的汪国真,曹文轩从水乡少年的视角,用诗样的语言描写着水乡平原的迷人风光,也用细腻的笔触叙述着动人心弦的故事,如水乡小河里的水一样不急而缓,就这样慢慢的淌着。书中所写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成长于八九十年代的我,我想也定能感动今天的孩子。也正如他在《追随永恒》所说的同样手写在这本书封底的那段话,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与日月同在。

    真诚的感谢曹文轩,在我们这个感情已被沙漠化、感动渐成奢侈的年代,他以水乡少年纯净的歌声让我们尘封的心扉,猝不及防中再次被轻轻的叩开,原来感动的感觉也如此美好!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9、 红瓦黑瓦读后感

    红瓦黑瓦读后感 读书是我最感兴趣的事,一有时间就读书。我读曹文轩的纯美小说情有独钟,他的小说写得十分朴实,我看了之后,回味无穷。暑假,我读了几本曹文轩的小说。其中,《红瓦黑瓦》让我感触特别深刻,也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故事讲述了小主人公林冰的初高中生活,描写了他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令他难忘的事。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林冰与他的高中语文老师艾雯之间发生事。林冰刚上高中,写的第一篇作文就被艾雯老师评为全班最差,令他很不福气,把作文本给撕的粉碎。艾雯老师却丝毫没有生气,她耐心地指出他作文中的不足:语言太过花哨,缺少纯朴和真实。老师并给了他两大箱子的书,让他大量增加阅读。 看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自从升到五级以来,我的作文一直就得到好评的次数不多,缺点不正和林冰的缺点一样吗?我常常把作文写得太过虚幻,没有扣人心弦的场景。亲人之间的关心、师生之间的情谊、同学之间爱护、朋友之间的相助、困难中的坚持......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我写作中所缺少的情感。看看曹文轩的小说里,故事讲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比如,去同学家做客,或是一次劳动。但写的却都那么引人入胜,令人着迷,我不禁暗暗赞叹曹文轩的文笔之好:把一件小事写好,才是真正的功夫!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总有一天,我也要像曹文轩一样成为大名鼎鼎的作家。

  • 10、 曹文轩红瓦黑瓦读后感

    曹文轩红瓦黑瓦读后感(一)

    手捧曹文轩叔叔的【红瓦黑瓦】,久久的胡琴声在我耳边徘徊。这本书中,情节丰富,内容生动有趣,感情细腻。让我受益匪浅。

    【红瓦黑瓦】顾名思义,红瓦是初中校舍,黑瓦便是高中校舍。红瓦黑瓦是油麻地镇唯一的中学和高中,它是当地人们的理想。所以那里的人们总是想自己的孩子,将来先进红瓦,再进黑瓦。

    林冰,是油麻地中学的学生。再铺完床之后,他认识了和他同一个宿舍的人。它们分别是:马水清、谢百三、和刘汉林,林冰是他们中最小的一个。在逛街之后,他们发现有一个名叫乔桉的人霸占了林冰的屋子,后来,马水清一怒之下把乔桉连人带褥子统统扯到了地上。刚过了一天,他就与班主任保持着一种最亲切的关系,被马水清知道后,他重复着一句话:乔桉想当班长!。这个短句被大家传来传去的,全班同学看乔桉的时候不再像一个人,而像看着一颗野心。在选举前夕,马水清告诉林冰了一个关于乔桉的故事:乔桉的父亲就是他外公。他十岁时,放火烧了那老东西的房子,和他母亲一起走了三百里公路逃到了现在的邹庄。这个消息也传了出去。大家最终选了谢百三当班长。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作者用自己的情感去酝酿、去编织。没有任何虚假,只有无时无刻不让读者感受到温暖的感觉,关怀与情意荡漾在字里行间。才能使读者感动,产生共鸣。

    曹文轩红瓦黑瓦读后感(二)

    躺在小椅子上,吹着凉风闻着淡淡的花香,翻开曹文轩爷爷的杰作【红瓦黑瓦】。这是一本纯美小说,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曹文轩爷爷的真情实感,一起走进这书中的故事。

    风吹着那封信,发出清脆而单调的纸响。后来,我将它丢入大河。它随着流水,一闪一闪地去了在我身后,是红瓦房和黑瓦房,是永远的红瓦房和永远的黑瓦房!简简单单的两行字,在这背后有隐含了多少故事,多少情感。有人可能会问我:红瓦房、黑瓦房到底代表了什么?在我看到这书的第一刻是我也为这个问题纠结了好久,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其实翻开书一切谜底都揭开了。红瓦房是初中房,黑瓦房是高中房,那是那里所有孩子都向往的地方。而主人公林冰的故事就在这两所房子之中展开了

    林冰是一个小矮子(在高二之前罢了),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的生活是那般的多姿多彩:有趣的事、悲伤的事、严肃的事、兴奋的事样样齐全,真让人羡慕呀。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冰与马水清一起玩耍、吃东西的场景。那是多么和谐的场景,人的一生可能只有一个知己,也可能一个也没有。但要想

  • 2019-10-17

  • 2019-10-23

  • 2022-12-21

  • 2019-10-29

  • 2022-04-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07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5

  • 2021-08-07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3-05-25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1-09-21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格瓦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格瓦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格瓦拉读后感、2024格瓦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