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 > 地图 > 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2024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范文
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相关栏目
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热门栏目
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推荐
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

(共 4036 篇)

  • 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浮士德》读后感

    读浮士德有感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

    这就是《浮土德》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恶的发展历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总结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上进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见到了圣母。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歌德的创作过程长达六十年。他从青年时代起即构思此诗,直到临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说,这本身即是一种追求,对文学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这种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而《浮士德》正是这种追求所带来结果的最好验证,可以说,是这种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几百年来的经久不衰。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将使其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顽强向上、热爱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品质。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2、 浮士德读后感500字:浮士德读后感

    其实这个城市也是空荡荡的,你孤独地站立在石头森林里。所有的人都带着白色面具,你看不到面具背后狰狞的脸。围绕在你的周围,只有令你毛骨悚然的笑声。《浮士德》中恶魔靡菲对上帝说:这个世界就是苦海,永远不会改改变这个一段说明了《浮士德》这本书的主要资料,主要反映社会的黑暗。

    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社会的黑暗的一面,书中男主角池海翔因读高中时得了奇怪的病,同学们不但没有帮忙他而是看是嫌弃欺负羞辱他,因而从此放下了自我最爱的画画。但在好友滕汐告诉了他一个关于立志的故事,从此他开始奋斗最后成为光彩要人的画家。这也告诉我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都要勇敢的去应对,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彻彻底底的证明了。

    或许这个世界一向都是不公平的。

    有的人靠后台和关系上位,有的人却幸幸苦制作专辑却无人过问。

    有的人出生家才万贯,有的人天生自卑,连自我都瞧不起。

    有的人付出比别人付出多十倍的努力,却得不到十分之一的回报。那么我们因该要奋斗起来还是要自卑的活下去呢!如果奋斗起来能够让那些豪不努力的去羡慕去吧!但是自卑的活下去,那些人将永远的把你踩在脚下!这个就就是社会的残酷,在学校中就常常有这样的例子,在毕业考试中那些比你分数高的人就把你比下去了,那么她就能够比你上好的高中。你就被她永远的踩在脚下。因此我们因该学会努力,把那些在我们之上的人踩在我们的脚下。

    世界绝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改变,但是你却因世界而改变。

  • 3、 浮士德的心得

    写心得体会的框架是怎样的? 当我们对不同的事情产生感想时,我们可以记录下内心的心得体。心得体会要紧密联系实际,从现实出发,阐述人们思考和关心的问题,今天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了浮士德的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浮士德的心得(篇1)

    从小,我就与同龄人不一样,我天生就不会享受,除去对那书的情有独钟,其它的一概便是不知了。而在这样一个网络已经取代了书的时代,我却依旧享受并不舍那一缕书香带给我的满足于喜悦。

    当然也因此,我读了不少书,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悲剧。其悲剧意义不在于从书斋到爱情再到政治和事业的复杂情节,而在于人作为一个无从选择的生灵,被上帝和魔鬼所控制的近乎宿命式的悲凉。人只是个傀儡而已,绳索一会儿交给上帝,一会儿交给魔鬼。到底控制我们的是上帝还是魔鬼,又有什么实在意义呢?对于一只蚂蚁来说,死在大象脚下还是人脚下,有什么分别呢?人理应相信并尊重真理,但是如果真理是像石头一样握在谁的手中,那么它就不再是可敬的;倘若上帝以慈悲的名义占有我们的灵魂,那么我们应该向这位顶礼膜拜并接受它施舍的羽翼飞升天堂,还是牵着魔鬼的手义无返顾地下地狱呢?我想,这也是《浮士德》留给我们的并不难回答的问题。

    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浮士德》也至始至终贯穿并隐约流露这个主题。浮士德与魔鬼签订契约,在皇宫荒唐地享乐无一不体现着他的追求。就在浮士德即将长逝的时候,还预言着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呼喊着:“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浮士德也在预言中得到了满足。依据契约,浮士德被光明圣母带上了天堂,好像一位为杀戮而生的将军被送进了养老院——全世界都为之兴奋,而他自己却活得像个小丑。。

    哦看完书之后。我想,每个人都曾向往自由,也曾渴望幸福。但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都不一样,方式也大不相同。不论怎样,我们却要坚持一个道理:坚信只有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争取到的才是最长久也是最弥足珍贵的,其他任何方式所带来的结果注定是一场悲剧。我想《浮士德》之所以成为传世不朽的原因也正是如此吧。

    浮士德的心得(篇2)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写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xx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

  • 4、 有关浮士德读后感

    下面的“浮士德读后感”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每读一本好书,就是跟充满智慧的人说话,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会被作者的才华所震撼。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浮士德读后感 篇1

    一本好书,就如生命中一朵永不调谢的奇葩,而书中深刻的道理更令我们回味无穷。《浮士德》是我至今最喜爱的书,书中蕴涵的道理令我永远自强不息。

    《浮士德》是德国大文毫歌德的着名小说,《浮士德》现已形成文学领域里的独立学科,被称为“浮学”。《浮士德》的主要内容是魔鬼靡非斯托和上帝打赌,由靡非斯托去诱引浮士德,看他是否会放弃自己所追求的,弃善从恶,成为靡非斯托的俘虏。靡非斯托到人间,对知识感到厌倦和永远不安于现状的老博士打赌,说他可以让浮士德永不安宁的心得到满足,条件是浮士德用鲜血作抵押,一旦一天浮士德说出“真美啊,请停下来”,就让靡非斯托带走他的灵魂。浮士德同意了,他在魔鬼的帮助下,恢复了青春,遨游了人间和神界,经历了宫廷中的权势财富,以及对艺术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结果都没获得心灵的满足。最后,在围海造田这一替大众着想谋福利的事业中,浮士德找到了心灵的家园,说出了那句话,然后倒地而死,然而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

    我认为浮士德是个有野心,好高骛远的人,他也是个偶尔会走上歧途,但最终会走上正途的人,在靡非斯托诱引他走上歧途时,他做了欺骗他人,趋炎附势的坏事,但是没有获得心灵的满足。就是说,当他没为人民着想时,他的灵魂极其难受,如同煎熬。而在围海造田这一事情中,浮士德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所以才会心满意足的倒地而死。

    人不可能没有缺点,浮士德也有缺点,而最重要的是他能不能为别人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情。而浮士德就做到了。浮士德的缺点是:永远不安于现状,优点是自强不息、敢作敢为、为他人服务。

    我们来学习浮士德的优点吧,做一个自强不息,为大众着想谋福利吧。

    浮士德读后感 篇2

    面对死亡的浮士德,对自己为了欲望出卖了灵魂(正直、理想、本心、道德等等)的悔恨在结局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生不息的宇宙啊,为我停下你尊贵的脚步,让时间停止,午夜便可永不再来。

    或者让这一小时变成一天、一周、一月、或者一年。

    以便在忏悔中让浮士德拯救自己的灵魂。

    最终24年的约定钟声将至,浮士德无助又恐慌,他逃无可逃,开始撕心裂肺地咒骂。

    他开始诅咒

  • 5、 《浮士德》的读后感精选

    《浮士德》的读后感的内容均为读后感大全收集和整理的,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阅读是我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放松身心的好途径,尤其是阅读作品时,每个人会产生不一样的心得体会。我们之所以要撰写读后感,也是为了能进一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浮士德》的读后感(篇1)

    其实这个城市也是空荡荡的,你孤独地站立在石头森林里。所有的人都带着白色面具,你看不到面具背后狰狞的脸。围绕在你的周围,只有令你毛骨悚然的笑声。《浮士德》中恶魔靡菲对上帝说:这个世界就是苦海,永远不会改改变这个一段说明了《浮士德》这本书的主要资料,主要反映社会的黑暗。

    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社会的黑暗的一面,书中男主角池海翔因读高中时得了奇怪的病,同学们不但没有帮忙他而是看是嫌弃欺负羞辱他,因而从此放下了自我最爱的画画。但在好友滕汐告诉了他一个关于立志的故事,从此他开始奋斗最后成为光彩要人的画家。这也告诉我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都要勇敢的去应对,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彻彻底底的证明了。

    或许这个世界一向都是不公平的。

    有的人靠后台和关系上位,有的人却幸幸苦制作专辑却无人过问。

    有的人出生家才万贯,有的人天生自卑,连自我都瞧不起。

    有的人付出比别人付出多十倍的努力,却得不到十分之一的回报。那么我们因该要奋斗起来还是要自卑的活下去呢!如果奋斗起来能够让那些豪不努力的去羡慕去吧!但是自卑的活下去,那些人将永远的把你踩在脚下!这个就就是社会的残酷,在学校中就常常有这样的例子,在毕业考试中那些比你分数高的人就把你比下去了,那么她就能够比你上好的高中。你就被她永远的踩在脚下。因此我们因该学会努力,把那些在我们之上的人踩在我们的脚下。

    世界绝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改变,但是你却因世界而改变。

    《浮士德》的读后感(篇2)

    《浮世德》它让我看到了这个现实社会下存在的矛盾、无奈、悲惨……

    书中讲述了5个都市少年,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秘密,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爱与恨的印记。池海翔这个总被人家称作是怪物的男孩,没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他,他只能独自默默地承受现实给他带来的一切惨痛。最后,他还是成功了,站立于万人之上了。纪澜一个矛盾的女生,不愿与最好的朋友滕夕分开,却背地里把滕夕的书桌推翻在地,让书本掉在地上。然而,她又赶忙捡起书本,用双手擦干净。滕夕的突然昏倒,让纪澜紧张不已。她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存在的原型

  • 6、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范文一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着。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剧情梗概如下:

    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打到真理。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此时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然而至此垂垂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处身其中的书斋实在形同牢狱,使自己与大自然隔离了。他痛苦得想要自杀,到另一世界去寻求出路。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回到书斋翻译《圣经》时,竟然与泰初有道的思想发生抵触。这时,他从效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面前,浮士德问他的真实身份,他说自己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其实他就是魔鬼靡非斯特的化身。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有历程,条件是一旦他感到满足,灵魂便归魔鬼所有。浮士德与魔鬼订立契约。

    魔鬼带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饮下魔汤,使他变成了翩翩少年,恢复了情欲。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浮士德与平民少女玛甘泪发生恋情。玛甘泪对浮士德一往情深,为了幽会,他无意中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老人死去。她的哥哥瓦伦丁又死在浮士德的剑下。在慑于社会舆论的重压而新手溺死了与浮士德所生的孩子后,玛甘泪身陷囹圄,被判死刑。其时浮士德正与魔女欢会,闻讯后赶来营救,但玛甘泪已精神失常,甘愿受刑而无意逃走。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上帝宽恕了善良的玛甘泪。第一部到此结束。

    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宫。其时王朝一片混乱,上层社会荒淫腐败,百姓啼饥号寒,铤而走险。而浮士德获得皇帝的宠信,以多发行纸币之法缓解了财政危机。皇帝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召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魔鬼施展法术,于是香烟缭绕之中出现了海伦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幻影。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当帕里斯拥抱海伦时,浮士德妒意大发,用魔钥去触帕里斯,幻影立刻消失,浮士德昏倒在地,魔鬼驮起他溜出宫廷。

    官场

  • 7、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1】

    在年轻时,歌德说他的作品包含着他生活中的全部欢乐和痛苦,而且完全像靡非斯特一样他是在利用自己的艺术,把自己那恶魔般的本性,自己的那颗灵魂转述给周围世界。

    抱怨人类的命运,我已经厌倦于这么做了,我只是在实实在在地描绘人,好让人们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如果他们看到以后感到不安,那么怎么办,那就让他们去更加不安好了。

    生命的整和。

    浮士德老博士在书斋晚年中,只感到迷茫和空虚,那些脱离现实的知识,又只使他获得了一副博学的头脑,却没有使他获得生存的力量,这是生命中的老年。

    靡非斯特为了获得与天帝打赌的胜利,步步引诱浮士德,将年老的浮士德变得年轻,让他经历了两次爱情、宫廷、美的幻梦,征服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是生命中的年轻时代。

    瓦格纳创造的精神世界是完整且智慧还强于常人,只是没有得到实体的小人,应该算是生命之初。

    这三部分的整和,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其中的特质内容不尽相同,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作品以一个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对自身的迷惘为启,而这种深省多是人至重重暮年时所发。

    深思的结果也只能是对生命的无奈。

    所以,这种自然贴近生活,关于你我的问题让读者也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一起来思考,共同来关注,发现问题,寻求启发。

    人的一生涵盖了许多,回过头来想想却又寥寥。

    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达成协调一致,应该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而理想的我越飞越高,让另一个我不停地追赶,永远不满足,似乎也永远不会达到理想中的我。

    人们正是这种不断的执着的追求中认识自己。

    生命在哲学意义上的长短应该是由这种追求所带来的价值决定。

    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理想,证实价值。

    老浮在听到人们拥颂他后,希望以后自己的能力拯救病苦中的人们,他说:今天即将结束,明天还要开始,假如我有凌霄的翅膀,能去追随太阳,将眼前的景致永远留住,那有多好!可是,太阳不因我的美梦而隐退,肉体不因我的渴求而长出羽翼。

    精神上的追求和现实中的真实,难求一致呀!得到美好的东西总想与人分享,看到悲痛的东西总想替人分担,多么高尚的情怀,但你的能力有限,有时只能苦苦承受这些自己压在自己身上的不能让更多的人体味到的美好,让痛苦的人不再伤心的重担。

    人们苦苦受着精神的煎熬。

    想行动,却举步维艰。

    生命的力量告诉我们,仅凭头脑中的所思所想所不能创造一切的,只有行动,才有希望。

    于是,人们不懈的努力。

    很多东西,当我们意

  • 8、 最新浮士德读后感系列

    读书是我们驱散生活中不愉快最好的方式和手段,在读过作品后,我心中思绪万千。我们可以把在阅读感受到的想法,写成读后感记录好,怎么把作品的读后感写得既有趣又让人印象深刻呢?以下内容“最新浮士德读后感”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从网络收集整理的,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最新浮士德读后感【篇1】

    这就是《浮土德》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恶的发展历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总结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上进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见到了圣母。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歌德的创作过程长达六十年。他从青年时代起即构思此诗,直到临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说,这本身即是一种追求,对文学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这种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而《浮士德》正是这种追求所带来结果的最好验证,可以说,是这种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几百年来的经久不衰。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将使其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

  • 9、 浮士德心得

    读后感大全为您整理了一些《浮士德心得》资料。有可能是一个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其他人却不这么认为,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思想改变进行一个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浮士德心得(篇1)

    浮士德是歌德的著名长诗,这部作品花费了歌德大半生的努力,直到歌德垂暮之年才真正完成。

    浮士德的故事其实在德国广为流传,浮士德可能是中世纪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他本事过人,发明了各种在当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器具。当时愚昧的人们无法理解他的神通,就传言他和魔鬼有着交易,是有魔鬼在暗中相助。"魔鬼交易"这一故事类型也就大致在此后流传开来,大致资料都是:[某人为了得到知识、永生、权力等等而将自我出卖于魔鬼,昧着良心替魔鬼干各种肮脏的勾当。"当然,这类故事受到中世纪宗教愚昧(如[猎巫运动")的影响,在今日看来是有一些可笑和不可理喻的。久而久之[魔鬼交易"就成了浮士德故事的起源。

    在阅读《浮士德》之前,我先大致了解了一下这部作品诞生的背景--关于浮士德的优秀作品一共有两部,一部是马洛所作的《浮士德博士的杯具》、另一部就是歌德的《浮士德(上。下)》,这两部作品诞生的时间都是欧洲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时间点:前者是文艺复兴,后者则是启蒙运动向浪漫主义运动过渡的时期。我大致了解了一下两部作品,《杯具》一文,马洛主要强调了浮士德博士对知识、权力的追求,以及他向魔鬼出卖灵魂后的自负心理,当他最终意识到自我期限已满要堕入地狱的时候,才诚惶诚恐追悔莫及,最终在无限的恐惧和悔恨中被魔鬼拖入了地狱。能够说这个故事,就像莎翁的杯具一样,充满了对人的心理描述,以及对人性脆弱、人性弱点的深刻反省,浮士德在这部作品中是被作为一个出卖自我灵魂的负面主角来处理的,他的执着进取的正面形象只是一个陪衬。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好作品,可是把[追求知识、力量,渴望强大和优秀"视为一种[渎神"、[僭越上帝权威"的行为,当成要批判的对象,这中间就流露出了一种中世纪残余的[反智主义"、[反科学主义"的思想,在当今看来,是一种反动的思想。并且作品中不断塑造人的狂妄和人的内疚,不断强化上帝的权威,也隐含了一种[人类应当跪倒在上帝面前诚惶诚恐"的宗教[罪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虽然理解了享乐主义、理解了追求金钱,甚至有走向纵欲主义的倾向,可是实际上在人们的内心中,人们并没有放弃对上帝那种诚惶诚恐的心态

  • 10、 浮士德读后感范文

    我只是匆匆走在这世上,任何欢乐都抓紧尝一尝。以下是读后感栏目编辑为您整理的浮士德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浮士德读后感范文【一】

    《浮士德》这个故事含有强烈的悲剧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旧时代更迭期的各种冲突:宗教与科学,理智与情感,因循与追求.

    浮士德对学十分热爱:啊,我孜孜不倦,对哲学,法律连同医典,遗憾的还有神学,全部都进行了彻底的钻研.甚至,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寻找最高的欢畅.

    他为了学,他放弃了自己:为此,我才想魔发屈服,借助精灵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机;这样,我就不用再汗流浃背,去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他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兴奋万分,书本给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对自己的知识感到不足,对无法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感到失望他对学的热爱已经到达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谁若不断努力进取,我们就把他救助.歌德说过,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够被拯救,不止是这样,还因为他不断行动,不断追求,不断克服迷误,最终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这是我们应该学的.还要学习他对学的追求,对学的热爱,对学的希望.我们要善学,乐学,爱学,才是向上的人.针对我学的不良现象,面对浮士德,我们应当感到惭愧,他是那么地热爱学习!

    浮士德的肉体毁灭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个行动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不断自省并最终走上正途的人,最终会得到救助.这就是浮士德这个形象上所体现出的不断追求和人生真谛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读后感范文【二】

    《浮士德》这部史诗般的巨著,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诗人歌德倾注了六十年心血完成的。以前我读过,由于内容的博大精深、跳跃性的思维、典故应用较多造成了阅读上的障碍难以读懂,就半途而废了。当今人们读书的状况,如《浮士德》舞台序幕里所言:民众未必惯读第一流的佳品,却乱七八糟的读得太多。

    这些年,我自己越来越觉得,要读书就必须读一流的,翻阅十本平庸的书,不如用心读一本经典。正巧,在图书馆看到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浮士德》,一翻,文笔还可以,那就先易后难吧。于是,在熟悉了基本内容后,再细细的拜读原著,效果不错。

    谈几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个引人入胜的角色魔鬼靡非斯特

    本书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主要塑造了两个代表性

  • 2019-09-28

  • 2019-09-25

  • 2023-03-08

  • 2023-01-30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1

  • 2023-04-21

  • 2023-01-3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1

  • 2021-10-1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3-24

  • 2019-10-17

  • 2023-02-02

  • 2019-10-09

  • 2019-11-23

  • 2019-11-16

  • 2022-04-29

  • 2021-10-15

  • 2022-09-10

  • 2023-03-26

  • 2019-10-19

  • 2019-10-28

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
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2024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教您怎么写浮士德的读后感英文,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