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 > 地图 >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2024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范文大全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相关栏目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热门栏目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推荐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

(共 1722 篇)

  • 1、 八年级读《傅雷家书》有感3篇

    八年级读《傅雷家书》有感3篇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王悠然小组

    父子情深

    (组员:王星月 聂韵仪 徐嘉穗)

    爱,向来是无边的。一件棉衣,一条围巾,一把雨伞,一封家书。像一张温柔的网,让你逃不出,躲不掉。不似蜘蛛为猎物编织的网,充满侵略性的占有欲,是一张柔若春风,柔若春雨的网,顺着指尖,一直漫延到心房。

    翻开书,一句"亲爱的聪儿"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山间潺潺清溪,如无暇的白璧,是那样的质朴,融不得半点装腔作势。

    年轻时候的傅雷与所有第一次当父亲的男子们一样,只有用严厉的话语和棍棒教育孩子。他很严厉,以至于在中年时期的傅雷,在信中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和"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呢?他发自肺腑的惭悔,使人眼眶酸涩,父亲都是不善于表达的,只有在教诲时,才能感受一二。

    有这样的父亲,傅聪是何其幸运啊!

    傅雷在孩子面前,从来没有居高临下,高高在上,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对于儿子的教导,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悉心抄下六万余字的"希腊雕塑"译稿,不顾千山万水,跨越重洋,送给远在国外的傅聪。为了弥补长年海外留学,渐忘祖国传统文明文化,不辞辛苦《明曲》《宋词》《唐诗》远寄,激励他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对于傅聪的幸运,我深有同感。

    在我童年时代,我热衷于画画,苦于画技不得长进,我请求母亲给我报一个画画班。母亲对我的学业严格管教。她的拒绝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我不愿放弃,固执地与母亲争执。不苟言笑的父亲在一旁看报,我没有把学画的希望寄托于父亲,依然流着泪恳求母亲。在母女俩争吵之时,父亲发话了:"让她去学画吧,我觉得她有画画天分".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望向父亲。

    父亲是一家之主,母亲也不好再说什么。从此,我就走

  • 2、 八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4篇

    八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

    805班 陈俊凯

    初次听闻《傅雷家书》时,内心是十分抗拒的,因为一听“家书”二字就觉得是无味。但一经阅读后,感受过书中之情后,就发现这本家书饶有趣味且意义丰富。

    满目的思念跃然于纸上,夹杂着“蕉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盼望,以及对孩子成就的自豪之意,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家中之情。

    书中所提及的——“你走后的第二天,奶奶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自昨天起我们开始等你的信了,算起日子来,也该有你的来信了。”短短几句道出了“家书抵万金”所含之意。同时,为什么道出“悲喜交集呢?”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便是喜,因为孩子是天赋异凛的,喜是自豪的流露;对于悲呢,当然是莫过于骨肉分离的难舍之悲了。

    读到这儿,便有了几分触动,因为我也曾感同身受过——每个住校的学生,总是只有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以至于每次周日下午返校之前,总是要在家里磨蹭个半天,迟迟不愿意离去,说到底是孩子的恋家。临行前呢,父母总是嘘寒问暖,甚至有时是泪眼朦胧,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受,那感觉就像“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父母总是对孩子们十分关心,对于在外的孩子的这份感情就愈加地强烈了!“刚朦胧阖眼,却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看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便觉得是伤心乐事!

    在外的游子们啊!短短几分封的家信难寄托这相思,我们应该多去探望家中的长辈们,回报一点亲情是一点。

    父母们总是怀着“踏在我们的身上面前吧,愿我们更伟大,更幸福“的无私。

    多陪陪亲人!

    谦虚使人进步

    805班 吴欢

    “谦虚是很重要的,要学习非谦虚不可,谦虚才是聪明人。”大多数人得到一些小小的成就或有着过人的本领,便会四处宣扬。这便是人的本性,这是我在《傅雷家书》悟出的道理。

    谦虚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只有人具有这种品格,才能在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傅聪在每一次上课都有所收获,渐渐的他发现老师有时会弄得你莫名其妙。老师错题时你发现却不能马上说出来。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更是自己谦虚的表现。老师明白自己教错时,便会马上纠正你的错误。

    骄傲使人落后,就比如说秦朝时期的白起,白起身为秦国的大将是一个爱兵如子,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人。他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令人闻风丧胆。白起是秦国有史以来最威名显赫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 3、 八年级读后感作文: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父子情深 (组员:王星月 聂韵仪 徐嘉穗) 爱,向来是无边的。一件棉衣,一条围巾,一把雨伞,一封家书。像一张温柔的网,让你逃不出,躲不掉。不似蜘蛛为猎物编织的网,充满侵略性的占有欲,是一张柔若春风,柔若春雨的网,顺着指尖,一直漫延到心房。 翻开书,一句“亲爱的聪儿”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山间潺潺清溪,如无暇的白璧,是那样的质朴,融不得半点装腔作势。 年轻时候的傅雷与所有第一次当父亲的男子们一样,只有用严厉的话语和棍棒教育孩子。他很严厉,以至于在中年时期的傅雷,在信中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和“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呢?他发自肺腑的惭悔,使人眼眶酸涩,父亲都是不善于表达的,只有在教诲时,才能感受一二。 有这样的父亲,傅聪是何其幸运啊! 傅雷在孩子面前,从来没有居高临下,高高在上,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对于儿子的教导,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悉心抄下六万余字的“希腊雕塑”译稿,不顾千山万水,跨越重洋,送给远在国外的傅聪。为了弥补长年海外留学,渐忘祖国传统文明文化,不辞辛苦《明曲》《宋词》《唐诗》远寄,激励他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对于傅聪的幸运,我深有同感。 在我童年时代,我热衷于画画,苦于画技不得长进,我请求母亲给我报一个画画班。母亲对我的学业严格管教。她的拒绝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我不愿放弃,固执地与母亲争执。不苟言笑的父亲在一旁看报,我没有把学画的希望寄托于父亲,依然流着泪恳求母亲。在母女俩争吵之时,父亲发话了:“让她去学画吧,我觉得她有画画天分”。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望向父亲。 父亲是一家之主,母亲也不好再说什么。从此,我就走上了学画之路。父亲监督我

  • 4、 八年级读后感:《傅雷家书 》读后感 20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深圳亚迪学校 805班 陈永俊 我认为《傅雷家书》不仅是一篇知识分子家庭中的家信,更多的其实是像两个忘年交的互相之间的问候和讨论。 诚如傅雷先生开篇所说,他似乎并不将他的儿子傅聪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上下关系,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他变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朋友与艺术的忘年交。而你在他的书信中所读到的,并不只有生活琐屑上的建议和想法,更多的则是在艺术和为人上的见解与看法。比如傅聪在是否要去苏联留学这个问题上,他一连提出了五个问题,其尖锐与犀利,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也看出了傅雷在为艺术批评家之时的功底之深厚,怪不得刘海粟先生会请他来在上海美术学院教书。 但是,人必有两面性,在所谓的严谨和一丝不苟中,埋藏的更多的是一种病态的执着与幻想,他的确在上海美专教过书,但过了几个月就辞职了,因为它认为“争权夺利,乌烟瘴气,非吾能存之地也,海粟兄对我甚好,但也不能免俗。”连照顾自己的朋友他都义无反顾的进行批评,何况那些一心想抓他小辫子,无比针对的人呢?而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他的童年说起。 傅雷的母亲,因为替他父亲伸冤的缘故,缺乏对孩子的照顾,导致傅家四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傅雷一个,或许是因为和过度的望子成龙吧,傅雷的童年是十分坎坷的,如傅雷的妻子朱梅馥的形容来说,便是“修道院式的童年”可见其艰苦和难受,但是,这也养成了他对知识近乎痴迷的追求,他的翻译,是要对着字典逐字逐句的翻译的,他一般要翻译很多次,不到自己满意了,是绝对不会交给出版商印刷出版的。而他的翻译也被冠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号‘傅体’足以见其的美好品质。 但是他这所谓的好品质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不亚于鄙夷与不屑。所以在文革时期,傅雷遭到了凡人难以想象的迫害与针对。其实他是有机会洗白和逃脱这场浩劫的。因为在当时他的好友找上了他,并表示只要写一下检讨,上海作协的会长便有方法让他躲避这场可怕的劫难。但硬骨头的傅雷并没有接受,反而怒斥他的友人。后来的结果大家应该也知道了,朱梅馥和他的丈夫傅雷双双自杀,以证清白。 也许是这种忠贞不屈性格的影响下,傅聪和傅敏两兄弟的表现也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一次次的请求平反。最后,在1971年终于沉冤得雪,但二位先生,已别了这尘世。 也许傅雷家书教给傅聪的,更多的是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家风,而非信中所提的琐碎。我们应该所学习的,是傅家的
  • 5、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4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一) 一.教师引导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内容为:学写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 如何写作读后感? 其实对中学生而言,能够做到“引——议——联——结”四个字就是一篇成功的读后感。 “引”就是用叙述的方法转引材料:或引观点。或引有关内容。但“引”不是照抄。而应该用概括的语言把所需材料简明扼要地引述出来。 “议”就是以所引原作的思想观念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在叙述结束时,用一两句话点明原作所包含的中心,使文章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为统率下文所展开的丰富联想。 “联”就是在原文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来谈,或者把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作比较,使发表的感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 “结”就是对全文的题旨有所归纳或总结,或强调中心,或提出希望,或表明态度等。 除“结”之外,其余部分的次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动。 读后感写作其实并不难,只要坚持经常练笔,积极思考,认真积累写作材料;关心生活,观察生活;恰当运用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程式,肯定会使自己的文章异彩纷呈。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选取了《傅雷家书》,自拟题目写作《傅雷家书读后感》。 二.学生佳作 用父爱填满子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 1706班 邓俊豪 傅雷家书显真情,苦父用爱暖子心。 ---题记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一句句经典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语贯穿整本《傅雷家书》,让人深深体会到其中饱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是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傅雷,用不舍表明对孩子的愧疚,五三年正月父子之间的激烈争论,使他良心上的责备消释不了。直到儿子离家远行——留学于亚欧大陆另一边的波兰时,“胸口抽痛,胃里难过”的痛苦滋味他才尝尽。他用那一封一封不舍的书信来抒发自己对儿子无限的愧疚之情。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他,傅雷,用自
  • 6、 八年级读《傅雷家书》有感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傅雷家书》。从一个学生的角度上说,这本书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通过傅雷写给儿子的信,可以看出,傅雷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也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书信中写到: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首要垂直,人要站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开始一看,以为只是普通的一句话。但你细细的去品会发现,这里面蕴含着满满的父爱。从一个小的生活习惯上,告诉儿子礼仪、礼貌。而这些将会一生受用。 傅雷不止在小细节上提醒儿子,并在精神上帮助了儿子。例如: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傅雷在告诉儿子大道理时,用到了几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希望儿子可以从失意中走出。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这些都很难理解。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要心理平衡,开心时,不浮躁;失意时,不沮丧;这样我们的身心才会健康。 这本书,傅雷从做人的基本礼仪,到音乐上的问题,再到人生的大道理上去,教育了儿子该如何做。这不止是望子成龙,更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每一位做父母的,哪一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呢?尽管有时他们的表达方式有问题,但那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位家长,看完这本书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改变;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看完这本书后,对自己的音乐之路会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学生,看完这本书后,里面许多人生的大道理一定会让我们受用一生。

  • 7、 八年级读后感:读《曾国藩家书》后的感想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应该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短信,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曾经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曾经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文明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

  • 8、 我眼中的傅雷,八分爸爸
    傅雷,八分爸爸 | 郭静荷 第一分,我要加给傅雷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对于外出求学的儿子,傅雷总是希望儿子能多写些信来告知家里自己的情况,“不接到你的信,心里总是不安”;不但如此,傅雷总是仔细地阅读儿子的信,甚至连儿子的钢琴老师的姓名读音也要问个明白;当傅雷多年不见儿子发现他艺术长进飞快时,他激动地写下“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作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你得好好千万爱护自己,爱护我们所珍视的艺术品!”足以见得他对儿子浓烈的思念、关心。如此温暖的父爱,谁能不羡慕呢? 第二分,我要加给傅雷对儿子处境的理解,对儿子面对的问题的关心。儿子面临去不去苏联学习的选择时,傅雷写了整整三大条理由为儿子分析,并给出了自己合理的建议;当儿子的事业面临低谷时,他主动表示理解,鼓励道“人生的苦难,theme(主题)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variations(变奏曲)而已。”当他得知儿媳妇怀孕时,更是用心良苦地为新生儿想寓意深刻的中文名字、外文名字。从此我可以看出傅雷对待儿子面对的问题的上心。这种上心,不是事无巨细的唠叨,而是尊重儿子、理解儿子、设身处地地想办法帮助儿子,十分可贵。 第三分,我要加给傅雷坚持的平等的父子关系。当傅雷父子发生争吵时,傅雷主动地在信中流露出后悔、自责之情,“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傅雷对待与儿子的争辩也拥有一种学习的态度,愿意放下做父亲的姿态虚心向儿子学习,了解儿子的思想,“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就是说从和你相处而反映出我的缺点)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把我自己继续改造。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傅雷给予了儿子充分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围,通过以身作则使得儿子拥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榜样,最终促使儿子学有所成。 第四分,我要加给傅雷丰富的学识,正是他渊博的艺术及文学知识引导了傅聪对学术更深刻的理解。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经常与儿子探讨学术问题,从古代诗歌文学到钢琴的艺术与技术,无所不谈。同时,他还运用自己的学识给儿子提了许多学习的方法,例如儿子学外语时他说:“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
  • 9、 《雷梦拉八岁》读后感

    《雷梦拉八岁》读后感(一)

    暑假里,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雷梦拉八岁》这本书。这本书用一次又一次有趣的事情写出了雷梦拉是那么的真实、聪明和可爱。

    雷梦拉在学校里,是个最爱出风头的小鬼。有一次,她得到了一双崭新的凉鞋,这可不是一双普通的凉鞋,这是一双会奏乐的凉鞋。一走起路来,就会响起嘎吱嘎吱、嘎吱嘎吱的响声。为了让同学看到和听到,她使凉鞋发出了最大的响声,这声音,简直让人震耳欲聋!尽管她是这么的爱出风头,但雷梦拉还是害怕别人叫她风头鬼。

    雷梦拉和姐姐碧翠西在家也会对食物挑挑拣拣。她们家有次吃炖牛舌。雷梦拉和碧翠西以为那是炖瘦牛肉,所以吃得津津有味,直说好吃。突然,碧翠西发现她和妹妹吃的不是牛肉,其实是有着许多凹凸不平小肿块的牛舌!碧翠西马上厌恶地推开了盘子。雷梦拉也对爸爸妈妈说:我最讨厌吃牛舌头了,牛舌头好恶心哦!然后学着姐姐推开了盘子。尽管如此,但却在自己被罚亲手做了一顿晚餐后了解了妈妈的辛苦,知道做一顿饭有多么的不容易。

    当然,我有时候也会这样。我喜欢吃的就一下吃很多,不喜欢吃的就一口都不碰。

    当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雷梦拉就像自己身边的人。她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同样是长大,那是多么的不一样!

    《雷梦拉八岁》读后感(二)

    这个暑假,我可终于读完了《雷梦拉8岁》这本书呀。书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位8岁的雷梦拉同志啦。

    雷梦拉,是一个顽皮的小女孩,但她也很活泼、机灵;她最喜欢的签名就是:ramona . quimby ,age 8 。好了,现在该轮到我来说说我最喜欢的一章吧!

    我最喜欢的章节就要属最后一章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部分就是这一段:请问是谁付的钱呢?昆比太太问。服务员:是一位刚走的老先生。昆比太太:可我们并不认识他呀,他为什么要帮我们付钱呢?服务员回答:哦,他呀,他说他看到你们这个美满的家庭,就想起了他自己的儿女们。

    这段话让我觉得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是很重要的,并不是说你的家庭要多么有钱,房子多么大,汽车多么贵其实,钱财乃身外之物,我认为钱财并不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所必需的,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就算这个家很贫穷,就算这个家条件再恶劣,只要和家人在一起,这个家就是幸福的。

    《雷梦拉8岁》这本书体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这几种不同的味道。雷梦拉也给我带来了真实的校园生活。这本书仿佛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故事,虽然雷梦拉是

  • 10、 六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是一个真诚的人,能有这样一个父亲,我想当子女的应该是荣幸的,因为他把子女看成是独立的个体,有错就认,而且非常真诚。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1

    俗话说的好:“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读完了《傅雷家书》本书后,我充分感受到了父母对儿女的爱。信中的傅雷流露出对儿子的深情,同时也不乏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信中的父子,似乎已成了朋友。他们谈论着艺术,生活,学习,做人修养等。一封封的书信,一次次的爱,作为父亲的傅雷用父爱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会了他如何在这世上生存。

    其实,傅雷只是这千千万万的父母之一而已,同时他也是这千千万万的父母的代表之一。他拥有着这世上最普通,最平常的爱,同时这也是这世上最伟大,最圣洁的爱,但其实我们的父母也和傅雷一样拥有着如此伟大的父母爱。

    父爱母爱是伟大的。母亲孕育了我们,而父亲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母亲就像避风港,外面再风大雨大,母亲也会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把我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

    你不要说你没有感受到父母带给你的爱,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它们等着你去发现它们。

    从我们儿时的呀呀学语,到姗姗学步,到现在,父爱母爱就包围着我们。当我们生病时,母亲在旁细心照顾我们,父亲为我们担心。当我们尝遍喜怒哀乐时,父母可能比我们所尝的却比我们多得更多。虽然有时候父母会责骂我们的不是,甚至会动手打我们,但请记住,父母打骂我们时,其实心里比我们更痛。也请记住,父母永远都是为我们好,永远都是爱我们的。

    父母之爱,应没齿难忘。我们应当知恩图报,做一位孝顺的儿女。

    六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2

    傅雷是一个真诚的人,能有这样一个父亲,我想当子女的应该是荣幸的,因为他把子女看成是独立的个体,有错就认,而且非常真诚。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十九日晚的信中写到: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效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十八日晚。我想任何一个看到身为父亲的写出这样道歉的话,不论受到多大的委屈都会释然的。

    傅雷是一个尊敬的长者,能够给孩子提出批评和要求,也是在温和而鲜明中指出,在一九五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3-05-05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3-06-21

  • 2023-05-14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23-04-29

  • 2023-04-15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3-06-01

  • 2019-10-24

  • 2021-06-25

  • 2023-06-0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5-17

  • 2019-11-04

  • 2021-07-22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21-07-03

  • 2019-09-23

  • 2019-10-19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大全,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2024,更多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