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 > 地图 > 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2024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范文
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相关栏目
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热门栏目
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推荐
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

(共 4609 篇)

  • 1、 《深海里的星星2》读后感
    《深海里的星星2》读后感 ——王晓诗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对于《深海》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有看到1,如今,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决定就《深海2》写一篇读后感。 我想故事大概是从程落薰离开长沙的那一刻起吧,命运的齿轮悄悄转,我们在彼此不同的命运上缓缓而行。康婕遇到了她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因为爱,李珊珊也不再介意她被毁容后的容貌了,和宋远在一起平平安安的过起了小日子,许至君,最终还是辜负了唐熙。至于程落薰,她终于从失去林逸舟的悲伤中走了出来,在旅行的时候她认识了陆知遥。那个幽默风趣喜欢跟她作对却不时开导她,使她勇敢面对一切的少年。她的好朋友,好知己,素然姐也生下了她的宝贝女儿浅浅。程落薰回来的时候,是康婕的婚礼,她看到她的朋友们都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来了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知道迟早有那么一天她也会走出来。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一定会有的。我不知道程落薰和许至君能不能在一起,但我知道程落薰和林逸舟就属于这个标题的名字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我想,程落薰一定会找到她自己所合适的那个可以陪她携手一生的人! 有一幕在我的脑子里从我开始写这篇文章开始他就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我记得在箫航和康婕的婚礼上箫航在说婚礼致词时说着说着就卡壳了,他就说了一句,让其他人笑,让程落薰感动了的话。 他说:“妈的,我忘词了!”这不是一句好话,在婚礼上来说这可能是一句很搞笑的话,但对我来说,它是一句最质朴,最真诚的语言。 我不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矫情的人。我不成熟,我也不是小孩子,我还在成长,我还有未来,我还没有经历青春,更没有经历那些美好的令人怀念的岁月。我知道,我不完美,不美好,我一直在做一个我心中完美的美好的自己,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但是,我只要知道我爱我自己,我喜欢我自己就好,我知道这个世界上由我爱的,和爱我的人,这样我的人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这就是好的,这就是完美,我一个人内心中的完美。 我知道这篇文章我写晚了,但我也知道,我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我成长了,成熟了。我不再懵懂无知,哪怕我还被列入小孩子的程序列表。 我感悟的,我幻想的,一切一切,深海都告诉我了,告诉我什么叫青春,什么是成长。这一切都是 因为深海,因为舟舟。 感谢深海,让我成长! 我的深海,你的星星。  
  • 2、 小岛惊魂影评

    小岛惊魂影评(一)

    爱是电影永恒的主题,也是最能温暖人心理由。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当所有这些美好在电影中被导演和编剧艺术性地放大之后,我们总能在繁杂的人情世故冷暖炎凉之间回归人性最纯洁最本质的一面,被最真挚的爱所打动。人,不能放弃对美好的追求,不能放弃爱。所以,在种族,宗教,战争等一系列的问题横亘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时,我们一代一代仍然生生不息,从不失去对未来信心。无论人再怎么虚伪,社会再怎么功利,在独自被寂静和黑暗包围的深夜,卸掉自己身上沉重的伪装,我们会发现,支撑我们生活的唯一信仰,是爱。

    对于《小岛惊魂》这部影片,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它那天马行空的结局。其实,《小岛》并不是此种故事结局的鼻祖,在此片之前,印度裔悬疑片导演奈特沙马兰的《第六感》已然开了先河。所以,我不再赘述它的结局,我关注的恰恰是这部片子中被人忽略的关于爱的主题。

    影片的背景发生在二战战火中的英国泽西岛。泽西岛是英吉利海峡中距英伦三岛最远的英属岛屿,距法国诺曼底海岸线只有24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泽西岛与根西岛曾遭德军占领,占领期自1940年5月1日到1945年5月9日止,是二战期间唯一被德国掌控过的英国领土。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格蕾丝是泽西岛上的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英语中格蕾丝grace是一个宗教色彩较浓重的名字,它有上帝的仁慈,宽恕的意思,同时也有基督徒们在饭前饭后祷告的意思。如今美国南部一直存在着几个州连在一起的被称作圣经带(biblebelt)的区域,这些州份的民风非常保守,对宗教非常狂热,至今仍然坚持以圣经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仍然严格执行grace即餐前后的祷告。以上的这些都只是为了说明当时泽西岛的处境和以及导演通过格蕾丝的名字给我们暗示她是一个恪守基督教义的虔诚的信徒。这对透彻理解整部电影意义重大。

    格蕾丝除了基督徒的身份之外,影片中还有另一个同等重要甚至更甚的角色两个孩子的母亲。母亲和基督徒这双重身份在影片中从始至终都是处于对立共存的局面。做为母亲,格蕾丝对于一双儿女尼古拉斯和安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她从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的伤害。由于自己的儿女对阳光过敏,格蕾丝对自己以及仆人设置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时刻提醒自己和仆人进出每个房间都要拉窗帘,锁门。于是乎,整个影片就在阴暗的房间内发展,高潮,一直到最终的结束,给人压抑甚至有些阴森之感。然而,母亲的母性在格蕾丝身上似乎有被她那虔诚的基

  • 3、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后感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后感(一)

    我总觉得海子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不说别的,有几个想自尽的人会选择卧轨自杀?在我眼里,海子不仅是个扑朔迷离的诗人,更是最接近灵魂的人,他好像能感受到一般人感受不到的东西。百度一下,一句他是中国9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概括得多么简洁明了啊。

    通读全诗,给我感觉特别清新温暖,通过查阅资料,不禁让我有了个疑问,为什么在写完读来如此温馨的诗后诗人便卧轨自杀了呢?带着疑问我又细细品读全诗,发现从明天起这四个字2020出现了三遍。我想,诗人把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明天,是因为他觉得现在的灵魂受到了束缚吧。慢慢感受,温暖之意不再,悲伤和忧郁却扑面而来,他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他无法解答他脑海中的种种困惑,他内在发生了种种分离和矛盾,他无法解脱、无法释然、无法赎回自己原本自由的灵魂。全诗都是将来时,他盼望解脱,可又无法逾越心中的那道道坎。他想要过的是没有尘世纷扰的生活,超脱的生活,理想中的生活。诗的最后一段,他把美好的尘世的祝愿都给了人们,他自己却无法接受现代生活的喧嚣,只是一味地保持着坚守自我的姿态。于是,他不堪内心的追问与拷打,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作为一个现代人,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我无法完全理解他的心境。但是我明白,一个深深陷入精神泥沼的人是很难找到出路的。他思考的孤独感和焦虑感让他一步一步越陷越深,最后导致自杀也并不奇怪。

    回到原诗,海子的愿望其实很简单,他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现实却容不下这一个小小的愿望。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时代在飞速发展,累一点也是难免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海子一样,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逃避现实,那一个国家靠什么来运转?海子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但他把自己的青春都用来冥思苦想,用来把自己的灵魂圈禁起来,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喜欢海子的诗,但我希望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就像向日葵总是朝着有太阳的地方微笑,热爱我们的生活吧,它来之不易。

    突然间想起了海子这首诗,诗中对幸福生活的诠释简单而浪漫,以致于迎来了太多人的共鸣与向往。

    面对大海,无论惊涛骇浪还是宁静广藵都会震憾你的心使之释怀一切的纷扰,更还有着春暖花开的温暖和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那时的海子应该是幸福的,即便他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但他曾编织过一种他理想中想要的幸福生活。

    而我在之前的岁月里是混沌

  • 4、 深海里的星星读后感

    深海里的星星读后感范文一

    有时候,我的心里有万千思绪,都是胡思乱想而来的;有时候,万千思绪在我心里凝结成一句句连贯的言语,我却没有地方可以开口诉说。

    这两天一直在看《深海里的星星》,今天总算看完了。我也不免感叹,这一次,我总算庆幸没有浪费那18元我连买饭都舍不得的钱。

    以前那些小说,无非都是说男女主角之间复杂的感情,摆动不定的心绪,接踵摩肩的误会,真相解开后的冰弃前嫌很狗血的剧情!

    可独木舟的《深海里的星星》把我震憾了。我看到独木舟在用她的心和她全身心的情在写,也许还伴随着她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过去。

    我在想,独木舟到底有怎样的经历,让她能写出那么现实的人生,那么残酷的命运。

    我知道《星星》里有很多情节是她亲身经历的,有很多内容她都深有感悟的。比如16个耳洞,比如青春中无形的伤痕。

    但我不懂青春是一个怎样的词,该如何去诠释。

    很多大人摇着头对我们说,你们这群年轻人,不懂得抓住青春的大好时机,这样挥霍着过去了。

    我不知道他们说得是不是对,我们是不是挥霍着青春的时光走过,还是青春以一道无声无形的气息摧残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抱着头手足无措,连眼泪都是多余的

    《星星》让我看到,真的是什么都只要忍一忍就会过去的。

    就算我们带着不甘。

    就算我们带着不屈。

    就算我们带着伤口。

    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活着。

    即使不是很好的活着。

    我们都活着,意味着我们还要活着承受很多青春带来的伤口,承受命运给我们戴上的枷锁,承受除去一切我们还是一个人在黑暗中的孤单。

    我明白自己还太年轻,没有独木舟那么那么多的阅历能让她有那么那么多的感悟,也没有独木舟那么才华横溢地把故事努力写出来来感动那么多人。

    但我知道我得活着。

    即使是以伤痕累累的姿态爬出青春的洞口,随即步入另一个无底黑洞,也得活着。

    就像《星星》里所言:就算这个世界没有人爱你,起码你还可以自己爱自己。

    是啊,就算我们挥霍青春如何?就算青春伤害我们又如何?我们依然可以张开双臂,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温暖拥抱!

    《深海里的星星》读后感范文二

    昨晚左手抱着snoopy, 右手拿着手机,看这部小说到两点多;从头到尾,给我的感觉,两个字可以概括压抑。

    而且是释放不出来的那种,骨子里憋屈人的压抑;我一直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不会让你走投无路,而看了《深海里的星星》,我只感叹,是女主角程落熏自己犯贱了,什么样的男人能让女人爱到疯狂,飙车、吸毒她都可以包容下,还

  • 5、 《深海里的星星》读后感500字

    有时候,我的心里有万千思绪,都是胡思乱想而来的;有时候,万千思绪在我心里凝结成一句句连贯的言语,我却没有地方可以开口诉说。

    这两天一直在看《深海里的星星》,今天总算看完了。我也不免感叹,这一次,我总算庆幸没有浪费那18元我连买饭都舍不得的钱。

    以前那些小说,无非都是说男女主角之间复杂的感情,摆动不定的心绪,接踵摩肩的误会,真相解开后的冰弃前嫌很狗血的剧情!

    可独木舟的《深海里的星星》把我震憾了。我看到独木舟在用她的心和她全身心的情在写,也许还伴随着她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过去。

    我在想,独木舟到底有怎样的经历,让她能写出那么现实的人生,那么残酷的命运。

    我知道《星星》里有很多情节是她亲身经历的,有很多内容她都深有感悟的。比如16个耳洞,比如青春中无形的伤痕。

    但我不懂青春是一个怎样的词,该如何去诠释。

    很多大人摇着头对我们说,你们这群年轻人,不懂得抓住青春的大好时机,这样挥霍着过去了。

    我不知道他们说得是不是对,我们是不是挥霍着青春的时光走过,还是青春以一道无声无形的气息摧残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抱着头手足无措,连眼泪都是多余的

    《星星》让我看到,真的是什么都只要忍一忍就会过去的。

    就算我们带着不甘。

    就算我们带着不屈。

    就算我们带着伤口。

    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活着。

    即使不是很好的活着。

    我们都活着,意味着我们还要活着承受很多青春带来的伤口,承受命运给我们戴上的枷锁,承受除去一切我们还是一个人在黑暗中的孤单。

    我明白自己还太年轻,没有独木舟那么那么多的阅历能让她有那么那么多的感悟,也没有独木舟那么才华横溢地把故事努力写出来来感动那么多人。

    但我知道我得活着。

    即使是以伤痕累累的姿态爬出青春的洞口,随即步入另一个无底黑洞,也得活着。

    就像《星星》里所言:就算这个世界没有人爱你,起码你还可以自己爱自己。

    是啊,就算我们挥霍青春如何?就算青春伤害我们又如何?我们依然可以张开双臂,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温暖拥抱!

  • 6、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后感

    粉红色的书皮,给人温馨感的书页,让人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依旧是在绚烂的水粉色融入澄澈的梦。

    突然间想起了海子这首诗,诗中对幸福生活的诠释简单而浪漫,以致于迎来了太多人的共鸣与向往。

    面对大海,无论惊涛骇浪还是宁静广藵都会震憾你的心使之释怀一切的纷扰,更还有着春暖花开的温暖和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那时的海子应该是幸福的,即便他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但他曾编织过一种他理想中想要的幸福生活。

    而我在之前的岁月里是混沌的,好象从未认真而细致的想过自己究归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过怎样的一种生活才会使自己幸福……

    没有认真的想过并不代表没有想过,只能说曾经的自己太小、曾经的自己无忧无虑、曾经的自己思想短浅,总之生活的漫无目的,仿佛没有筋骨存在,还总会阿q般的企图乘着命运的大船抵达自己的乌托邦,现在回想的确幼稚的可以。

    但相信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只是时间有长有短,更有甚者到老死也想不清楚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如果真有那样的人生,它将会是可悲的,因为一个人有可能一生过的都称不上幸福,但他却应该让自己知道、让自己憧景自己的幸福生活,否则他也永远不可能拥有幸福。

    终于有一天,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天脑子开了个窍,忽然间就看到自己未来生活的蓝图,没有惊喜只是感觉脑子轻轻爽爽,“咔嗒”一声,身体就搭载上了追求幸福目标的列车,冲着既订的方向奔跑前进,充满无限动力。

    通俗点的讲,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终于是着路了。

    对于我来说,生活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希望,那种感觉真的太妙了,不管今后自己认定的方向是对是错,会不会走到头,但告诉自己一定要去努力,为了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去努力。

  • 7、 《小岛书店》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个关于温暖与孤独,付出与接受的故事。它让我们,从中懂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题记

    “那块招牌挂在一栋维多利亚风格的紫色小屋的前廊上,已经褪色阿米莉亚差点错过……”故事就从这里拉开得帷幕。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年男人,a.j.fikry。他原本和爱妻妮可一起在艾利丝岛上经营着这个偏远小岛上唯一一家书店,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不算小的玩笑,让他并不强大的内心沦为“孤岛”:先是爱妻突然去世,紧接着又在精神不振的情况下丢掉了唯一值钱的宝贝,这简直就是人生的僵局。但在我看来,最初的他,只是没有理解什么是孤岛。

    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一座现实中的孤岛。”我想,现实中,我们的生活并不孤独,身边也并不缺少温暖,只是我们的内心是不是愿意接受,是否甘愿付出的问题。就像a.j.,在最失意的时刻,他感到自己的内心就是一座荒岛,四周水天茫茫,没有任何的温暖可言。不过事实是:这时他的身边也不乏关心他的人,比如他平时联络并不密切的妻姐,她经常去他的书店,帮他打扫卫生,照看生意,为喝醉后的他打扫呕吐物……但是那时的a.j.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无助的人,他自己封闭了自己,所以这时,他的内心沦为孤岛。

    当我们敞开心扉,去接受他人的温暖,付出行动,去付出自己的爱,我们就是大陆,便不再孤独。a.j.遇到了小女孩玛雅,玛雅童真可笑,a.j.给她 喂 饭,给她洗澡,为他付出爱,然后他得到了“爱你”。她又说了一遍这样的温暖,是因为他感受到,接收到,有个人在关心他。一个两岁的小孩的关心,终究源于他的付出。他收获了温暖。其实,那温暖一直都在,只是当我们付出,当我们接受,不再封闭自己,封闭自己在那个自己心中的荒岛里时,才能去收获到温暖。

    就像书中提到过很多次的那样“没有人是荒岛,或者说,我们谁也没有办法成为最理想的孤岛。故事到了结尾,本以为就会那样平淡的结束了,但是故事又一次转折。a.j.患上了一种很罕见的脑部肿瘤,那会让他渐渐丧失语言,无法阅读,最后在不痛不痒中走向死亡。这对他无疑是最痛苦的事情,这是只能让他自己去面对的、一座真正的孤岛。但是,仍然不是最理想的孤岛。在他逐渐丧失语言,走向死亡的道路上,他的女儿,他的妻子,都在一旁鼓舞着他,给他力量,虽然大脑一片空白,意识无法表达,但是当他想要说“爱”,但说成“手套”时,他的女儿走过来,关切的问:爸爸,是你手冷吗?……即使

  • 8、 《海里的针》读书笔记600字

    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梦想,而一个理想是不能随随便便改变的!故事主人公蒙迪就是这样。

    即使老师说的话语像针一样刺痛蒙迪的心,但是他没有放弃理想,他没有放弃他拥有了一个200余公亩的牧马场的这个梦想!他脑子里一直想着这样一句话:别人怎么看我没有关系,我要自己创造梦想的天地!

    这个老师也太狠心了点!蒙迪为什么不能完成理想,老师怎么会知道,他是神吗?即使蒙迪不能做到!但是当老师的也应该鼓励孩子,放弃理想!我觉得这个是不可取的方法!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故事:诺贝尔在1862年的夏天里,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是他的职业,他的理想。诺贝尔小的时侯总是在花园里玩弄一些爆炸,爸爸虽然很高兴,他能继承他的职业发明,但还是总是警告小诺贝尔,邻居和妈妈总是劝告他!但是没有用,诺贝尔最终完成了他的理想!他的愿望!他的梦想!

    别看别人!成功的道路上最会有些挫折!那些能走完这条危险的道路,就是最棒的!

  • 9、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

    从小岛开始,一个个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便在一个个故事中生动地体现出来。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学原来是这样的啊...... 从三人的蛮荒小岛,到一个巨大的城邦,再回到野蛮的原始部落。这本书给我们诠释了经济的发展规律,可谓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人民保护者 市场控制者 美索尼娅共和国的覆灭是什么时开始的呢?书中曾提到了一段,就是政府功能的转变,从人民的保护者到人民的管理者,从市场的监督者到市场的控制者。一切毁灭的种子都源自于此。 通鱼膨胀 覆灭 接下来便是政府一系列自作聪明的折腾,不许私藏鱼肉,广发鱼卷与官鱼,打破了“鱼本位”的市场。这种做法与解放前夕国民党没收黄金,发金圆券一样,对经济百害而无一利。接下来,政客们滥印鱼券,发放给人民或以此为他人提供贷款。这的确让民众们十分满意,但国家却没有足够的鱼去兑换鱼券。于是政客们就开始了自己“高明”的骗术,官鱼变得偷工减料,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通鱼膨胀。接下来市场就开始在两极间波动,经济泡沫破碎后物价暴跌。因为怕亏本,没有人购买商品。而这时,政府出面,当一个“好人”,大量印刷纸币,给企业做贷款,拉升物价,结束通货紧缩。然而,过量的钱和不足的鱼必将导致通货膨胀。然而,物价不可能居高不下,不久,泡沫破灭,又开始新的循环,直至一切的终点:覆灭。 美国 中国 文中的美索尼娅共和国实际上是美国的缩影,而中岛帝国并暗指中国。尽管本书意在指出美国的问题,但何尝不让中国人也眉头一紧。在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中,美国选了后者,苏联选了前者,而中国则两条都试过。最终,我们选了后者,并走向了繁荣。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能顺利地发展下去。我们可能被卷入民粹主义,掉入拉美陷阱,或被凯恩斯主义洗脑,甚至可能在自由市场经济道路上半途而废。可见,中国崛起之路,还很长很长。(黄可焓)

  • 10、 寻找深海里的宝藏(读后感)500字

    这几天,我读的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这是一本探险书名叫:寻找深海里的宝藏,它是美国作家爱德华.史崔特梅尔的著作,我一看就入了迷。

    一个叫汤姆、十几岁的男孩喜欢探险,也是一个小发明家,他经常发明飞机飞机、潜艇等。有一次,他听说有一艘名叫波德罗号的蒸汽船因风暴沉入海底,最可惜的是上面还有价值三十万的美国金条,汤姆喜欢挑战,于是与父亲一起制造潜水艇,在发明中,他遇到了种种困难,有的没有氧气,有的不能沉入海底,终于他造好了潜水艇,接着他与父亲、朋友一起去寻找波德罗号。

    路上,他们有经过了一段考验,但走到一半时,他们才发现还有一个小队也在寻找,于是两个小队的战斗从这里就开始了,你打我,我还你,谁都不看示弱,用电子炮、火炮、鱼雷来攻打对方,最后汤姆小队获胜了,可是,旁边的国家却认为他们想侵略自己,于是绑架了汤姆小队的队员,准备处死,但大家用了种种方法逃跑,最后终于逃出了死神的魔掌,他们又辛勤劳动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宝藏,可在取宝时,又遇到了鲨鱼的攻击,最后大家杀掉了鲨鱼,找到了宝藏。

    我觉得读这本很有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汤姆坚持不懈的精神,遇到了困难,永不放弃,做一个坚强的人。

  • 2019-11-1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4-21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6-04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3-06-03

  • 2019-10-29

  • 2023-04-25

  • 2023-05-08

  • 2021-07-08

  • 2019-11-03

  • 2019-09-21

  • 2023-06-02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3-05-09

  • 2022-12-17

  • 2019-10-11

  • 2019-09-23

  • 2022-10-09

  • 2023-06-27

  • 2019-10-20

  • 2019-10-24

  • 2023-04-26

  • 2023-01-27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
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2024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大海里的小岛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