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 > 地图 >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2024鞑靼人沙漠读后感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相关栏目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热门栏目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推荐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

(共 6465 篇)

  • 1、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范文欣赏

    《鞑靼人沙漠》是一部由意大利作家迪诺布扎蒂著作的书籍,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看过呢?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乔瓦尼德罗戈渴望和鞑靼人作战证明自己的价值的故事。网友们对这本书有怎样的感受呢?一起来看看吧!

    在上下班的地铁上,断断续续地看完了《鞑靼人沙漠》这本书。

    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是要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虽然是本非常著名的小说,但是并没有很生动的情节,甚至都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情节冲突。有的只是从主人德罗戈中尉的视角看出去的大段大段景物描写和非常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

    直到看到中间处,第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主角乔瓦尼德罗戈中尉在母亲的要求下,跟负责管辖的司令面谈要求退伍,从将军的口中看到,原来他以为所有跟他一样无奈但安心待在驻地的同僚们早已经各尽所能提出了调离申请。看到这里,有一种脊背发冷的感觉。

    另外就是结尾处,年老的德罗戈少校被迫离开城堡,在一个不知名村庄不知名小旅馆的房间里,由满腔的愤怒和悔恨,到全然抛却了理想和野心,坦然的、勇敢的面对死亡。

    算是全部小说的一个高潮。

    整个故事,读来有一种虚拟和荒诞的感觉。首先是德罗戈从最开始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到竟然因为所谓的野心,莫名其妙地决定留下。这是一处比较荒诞的地方第二处给人感觉荒诞的地方是,所有的人对北方敌国入侵的强烈渴望和对北方敌国的行动一致性的视而不见,也像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一个情节。

    也许,这整个故事就是一种虚拟和象征吧?沙漠和敌国象征着生活当中日复一日的平淡无趣,和摆脱平淡无趣生活的各种艰难挑战。大多数的人不都是一边不甘于平凡地抱怨着生活的无聊和平淡,一边又是自欺欺人地逃避着生活给我们的艰难挑战吗?

    读完做一个冒昧的揣测:这部小说之所以赢得了如此多的赞誉和名气,大概就是因为它生动、细腻的描绘除了大多数人的人生际遇,就连时间的流逝仿佛都被描述成了一种可以看见、可以感知的抛弃。只是结尾部分德罗戈面对死亡时感情的升华,让整个看似悲剧的人生有了合理的解释,给了人继续生活在这凡俗人世间的勇气吧所有的人,在时间的流逝面前都是平等的。受尽命运的嘲弄之后,战胜内心的挣扎、孤独和虚无,平静的接受最终的归宿,无一例外。而活着的全部意义在于活着,并内心体面的死去。

  • 2、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200字

    这是本悲情色彩浓烈的小说,深深感到个人在对抗命运的无力感。

    时间会改变所有事,能淡化模糊了人的希望和信念,能淡化人曾经强烈真挚的情感。有谁能在长期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坚持自己曾经的希望和信念?

    如果可能,把自己的希望建立在基于自己的道路上。把自己的希望和信念寄托在他人或平台上,奔溃的概率更高。构建自己的平台,哪怕是微小的,但命运的机会至少还在自己手上。

    当然,保持好身心健康很重要,能活就尽量活久点吧。

  • 3、 鞑靼人沙漠 读后感(3)篇

    逆行枝蔓n子皿 20190416n德罗戈死了,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旅馆的黑暗的小房间里。他死了,输给了时间,输给了命运。没有期待中的大干一场,没有在战场上体面的死去,没有儿女绕膝,没有有人哭天抢地。勇敢点儿,再勇敢一点儿,德罗戈最终和自己的命运握手言和。一边读一边恨其不幸怒其不争,及至读到德罗戈的死几乎想要痛哭一场。那种无力感也常常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淹没了我,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是德罗戈本人,靠一日一日的想象支撑着自己靠近理想,为了传说中的黑天鹅耗尽整个青春。在塔勒布的《黑天鹅》中读到《鞑靼人的沙漠》就迷上了这个寓言故事。《黑天鹅》中描述德罗戈最后死在一个小酒馆,我误以为是他喝醉了错过了那场期待已久的战争;其实在《鞑靼人的沙漠》中德罗戈死在一个小旅馆,只是因为生病老死而已。我倒宁愿他是因为喝醉而错过战争,那样至少可以怨酒醉人。我无法原谅德罗戈的死法。统观德罗戈的一生,像小径分叉的花园,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德罗戈的分身,他们共处一堡,却互相保留,互不相认:n一号德罗戈:他本人,等了35年战争,最后身体虚弱,死在异乡的小旅馆n二号德罗戈:他本人,等了四个月回老家娶了心爱的玛利亚,儿孙满堂n三号德罗戈:他本人,等了15年,回老家,心爱的姑娘已嫁给别人,德罗戈在自己家孤独终老n四号德罗戈:拉扎里,不谙世事,被自己人射杀,当了炮灰n五号德罗戈:安古斯提纳,想要大干一场,用力过猛,冻死n六号德罗戈:裁缝,因腿脚受伤,会察言观色,在城堡安全待到晚年n七号德罗戈:奥尔蒂斯上校,安全退休n八号德罗戈:西梅奥尼,城堡司令,命运的佼佼者,等到了战争,指挥战争n九号德罗戈:中尉莫罗,不用等很久就好运碰到战争,战死n也许永远有+1 种死法,无法穷举。但是沿枝蔓逆行,在此之前他们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开始在巴斯蒂亚尼城堡服役,被相同的心理战术预处理。再之前他们在军事院校度过几年的美好的青春,毕业后踌躇满志穿过蜿蜒曲折的山谷来到巴斯蒂亚尼城堡。再之前,他们是襁褓之中做梦的男孩,没有期待,也没有忧愁。可惜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在一种可能里,所以德罗戈只能是第一号那个被命运耍弄了的失败者德罗戈,永远不可能从头开始。有个读者拿了买股票的例子来形容德罗戈的人生是怎么被套牢的;对我们搞学术的人也适用。所谓万丈深渊,走下去并没有前程万里。好不容易熬到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才发现什么都不会。前辈们说:“搞咱们这行至少得博士毕业才行

  • 4、 沙漠悲歌读后感

    沙漠悲歌读后感(一)

    今天,我从网上看到了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名为《沙漠悲歌》。作者是周振亚。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石油部地球物理勘探局下属勘探队的三位队员在从勘探地点运送重要资料去乌鲁木齐的沙漠公路上,突遇强大沙暴,被困在了茫茫的沙漠。但是有一位知情的教师随勘探局同志登上救援直升飞机,目的要找到这三位受困的队员。经过了一番周折,他们终于找到了被困人员,但却因为时间过久而导致了这三位勇士牺牲在了一望无际的沙漠

    事后,人们通过了一张记录着全过程的香烟纸了解了他们这几天的生活。他们虽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但是,大自然是冷酷无情的。一群毛骨悚然的食金蚁结束了他们短暂的生命。但是由于他们坚强不屈的意志,保护住了珍贵的资料和岩芯样本,自己却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牺牲了。

    看到了这样的文章,我不禁地惊呆了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人肯为祖国献身!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被三位烈士不惜性命保护国家重要资料的英雄行为震撼。他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境界。我决定,一定要把这个感动的故事告诉同学和老师们,让这个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支乌鲁木齐石油勘测队在一次考查过程中,在沙漠里被狼群包围,在请求总部支援时,狼群被赶走后食金蚁来了,它们连金属都能吃。眼看蚁群渐渐逼近,考查队员们为了保存勘测得来的重要资料---一个软盘,由俩个队员手拿软盘,并在手在涂上一种药水,这个药水是食金蚁的克星。最终当救援人员来的时候,汽车已经不见了,剩下3俱白骨,还有两只完整的手和一个软盘。密码厢被打开后,里面有一张纸写着:永别了,希望你们能把资料找回

    读完了这个故事后,使我非常敬佩这3个人,在生命与国家财产面前,他们毅然选择了国家,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生命在勇敢中绽放光彩!

    在寒假里,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童年玩与学》中的《沙漠悲歌》。

    这篇文章主要讲地球物理勘探局下属勘探队的二名职工和一名司机不幸被困在了沙漠上,为了保护勘探资料而被食金蚁吞吃,英勇牺牲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许多感受。

    我感到勘探队三名队员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沙漠里面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而三名勘探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忘我工作,取得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我还感觉到三名队员为了祖国的利益,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有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在珍贵的勘探资料受到食金蚁的侵害时,他们献

  • 5、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篇一: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书,是三毛写的。是讲三毛和荷西结婚后,她要求荷西带她去撒哈拉沙漠呆段时间。荷西答应了后,他们带着衣服和一些别的东西去了沙漠玩。三毛在那里有了很多的经验,写得非常精彩。对,那一本书的名字就是《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三毛开车时,只要见到弱小的人时,看他们可怜,就会请他们上车。有一次,三毛见到了一个老年人和他的一只山羊。她停下了车,叫老爷爷上车。老爷爷抱着他的山羊,叫着那我的山羊呢?三毛回答说,山羊跟着一起上来吧!于是,老爷爷坐在了三毛的边上,山羊呢,它就坐在后位里,三毛都可以感觉到山羊的呼吸在她的脖子上,痒死了!老爷爷下车时,高高兴兴地谢了她,就走了。

    还有一次挺有趣的,是像这样的。一天,三毛去散步时见到了两个男孩在打架。在三毛弯下腰时,她发现了一个小牌子,和别的几个东西挂在一起。那一个牌子非常象撒哈拉人穿在脖子上的牌子。三毛拿起牌子,问了一下两个男孩们他们有没有掉这些东西。那两个男孩吓得架都不打了,摇了摇头,就跑掉了。三毛喊道,如果你们要来找的话,它在我门口哦!三毛和荷西去吃饭时,三毛穿了一件黑色的长裙。荷西说她捡到的牌子挺配三毛的衣服的。三毛把牌子边上挂着的别的东西都去掉了,小心翼翼的把一根线穿过了卡片后,挂上了头,她突然有了一大堆毛病。奇怪的是,这些毛病三毛本来就有一点的,但这次放大了好多。后来,有人说这是有坏魔法在里面的,如果三毛把全部三样东西一起戴起来的话,她会立刻死掉的。

    我非常喜欢《撒哈拉沙漠》,因为撒哈拉沙漠里的那些我无意想象的一些东西与事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里面还有很多好笑的细节,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可怕的事的。你想要自己读吗?

    【篇二: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三毛全集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撒哈拉沙漠》这一本描写在沙漠发生的故事的书本。三毛与尤金都是写沙漠的高手,这一本书与尤今的《沙漠里的小白屋》有着很大的共同点。

    尤今的那一本书总是以调皮与开朗的叙述方法带着读者进入沙漠的奇妙之处,而三毛却以忧郁的情绪带着我们进入撒哈拉沙漠,让我们看到很多关于落后的故事悲剧,让我们看到很多沙漠里的人们在远离知识的情况下是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

    《撒哈拉的沙漠》是一个冷淡的沙漠,三毛用一颗善良的心将一个黑暗的社会用轻松的笔调描写出来,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部落。沙漠里的人们都不识字,妇女病了也

  • 6、 沙漠隐泉读后感

    沙漠隐泉读后感(一)

    《沙原隐泉》是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看似一篇游记,一篇散文,其实通篇都是人生之哲理。

    人生,尤如在沙漠中行走,尤如在鸣沙山攀登,只有用自己的脚,才能走出一条新路,每当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无论是深、是浅、规则的、不规则的,心中都会为自己留下的脚印而高兴,才发现,自己竟然走了这么长,爬了那么高,留下了一条飘逸的波动的曲线,无论是挫折、无论是成功、无论是辉煌,无论是,都是人生之经历,都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如泰戈尔的中诗中所言: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足已。

    人生并不是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暴风骤雨,有时也有阴霾,有时更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像无边无际的沙漠,还有的看似平坦的一片,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下就松松的下滑,用力由大,陷得由深,下滑也就由厉害,不由感叹人生如此之复杂,让你茫然、让你在无所适从。

    可是,不管鸣沙山多么高,沙漠之行是如何的难,人生之路如何的复杂、曲折,时间也在一分一秒的消逝,路还是要走的,你不可能只停留在你的脚下,更不可能往回走,只有认了,只有往前走,不为那山顶,不为名利、不为地位、不为金钱,只为能在人生之途上留下美丽的飘逸的曲线,不管你走到了人生的那一步,不管是辉煌、不管是平谈,不管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只为已耗去的生命,只为不枉此生来到了人间。这样,你就能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远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认清人之路的之真谛,把脚底放松,与它厮魔,给浮器以宁静、给急躁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

    此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清人生之真谛,永远不停地攀登、攀登、攀登!

    昨夜,再次翻开这篇《沙原隐泉》,再一次细细品读鸣沙山的狡黠与月牙泉的静谧,感悟人生的起伏跌宕。

    秋雨先生与沙的厮磨正如我们与成长中日渐增加的惰性互搏: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磕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松,与它厮磨。随着岁月一点点的流逝,心中的惰性也在一天天增强,消磨你的意志,散去你的功力年少时的意气风发、鸿鹄之志已成为一种回忆。

    我们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仿佛秋雨先生登鸣沙山。沙山的顶越看越

  • 7、 《在沙漠中心》读后感

    在这篇文章中,主人公一度十分挣扎,因为他就快死了。沙漠恶劣的环境和他的心理环境让圣埃克絮佩里无比痛苦。经历了绝望、不甘心,再慢慢到平静,反布让他在这短短几个小时,在这绝望的深渊中获得了宁静,平时的时光过得太匆忙,反而没有时间好好思考人生的价值,在这濒死边缘,才能获得片刻宁静。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死而无憾呢?他是一个飞行员,毕生都要为人类作贡献的飞行员。他或许去看过海,呼吸过海风,或许见识过层层云上的那种精彩,甚少他没有虚度自己的时光。在文中,作者说了:“当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这种人,如同寄生虫一样生活着,整天没有目标,虚度光阴,唯一的追求就是吃喝玩乐,他们是被别人所不耻的。人往往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才知道有多宝贵。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作者这样问心无愧,向死而生,人们往往会在这时候想,如果能活下去,我一定好好活,活得精彩。但如果就死在这里了呢?拿什么后悔,拿什么重来呢?

    比起整天玩游戏,不如多看两本书;比起宅在家里,不如到外面走走;比起为了多休息一会儿,在工作时偷懒,不如好好完成工作。作者无疑是值得我们去钦佩的,他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为人类作贡献,谋发展的精神也值得学习。

    每个人都要有梦想和追求,才会真正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 8、 向沙漠进军读后感

    向沙漠进军读后感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有了绿色才有了文化发源,有了绿色才有了蓬勃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绿色对人类的重要性。学完课文《向沙漠进军》,我才深刻认识到,沙漠作为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一直与人类不断地斗争着。目前,它更肆无忌惮,正恶狠狠地向绿洲扑来。因此,在新形势下,珍惜绿色,严防、严治沙化已经成为我国建设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我认为,这也是我们青少年应该清醒意识到的重要问题。

    千百年来,沙漠一直存在,并以惊人的速度扩展着它的势力范围。楼兰古城―唐朝的繁华都市,已埋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西方文明的摇篮―地中海沿岸,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部分地区已成荒漠,我国明末清初的天然草原―陕西榆林地区,目前关外30千米都成了沙漠。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据统计,全球已有3oo万平方千米的绿阴变成沙漠。显而易见,我们的生存空间正在急速缩减。面对如此睛景,不少科学家站起来大喊:人类一定要征服沙漠。然而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虽然,沙漠逞强、施威,破坏力强,所到之处森林被毁,田园被葬,但是,它并不是不可以征服的。我国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种树,把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葱笼的绿洲;我国绵延2万千米的东北防护林紧紧地扞卫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全国植林劳模的辛勤工作,换来了数千平方千米的繁茂林海。可见,要让沙漠变绿海,抵御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可以培植防护林,植树种草,还可以充分利用沙漠地区丰富的地下水源。看来,征服沙漠并不是没有可能。

    尽管,竺可祯从物理意义上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告诉我们沙漠地区风力很强,部分地区可利用风力资源发电、汲水、磨面;沙漠地区的日光照射特别强烈,可把日光转变为电能和热能,供人们取热、煮水、做饭。然而,我想,谁愿意终生住在寸草不生、荒芜又危险的地带呢?且不论没有了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光是解决吃喝等生存的基本问题就麻烦重重了。再说,风力发电,日光发电,哪比得上水力发电来得简洁、高效?不用说,风吹草低见牛羊总是胜过单调的狂风吹黄沙。绿色,总归比沙漠更得人心。

    2000年春,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沙暴现象。据气象部门报道。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北方沙化严重。试想,长江流域尚且遭了殃,毋庸置疑,北方的春天是何等模样,黄河断流也不足为奇了。由此,我想到了恩格斯说的那句话: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

  • 9、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一)

    最初把《撒哈拉沙漠》借回来阅读,就让我非常喜爱。真实的文字2020、动感的心灵、细腻的感情就如一首曲子,辽远悠长。其中的调子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说它沉郁忧伤、旷古悠长,都有。在辽阔的原野上,一只大雁的孤鸣;在晚风中,一个孤独者的守望;在沙漠中,一头骆驼的低呤在她的文字2020中间,我可以用心去触摸感应她的心灵。我才发现当你真正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语言是那么的脆弱无力。

    三毛以忧郁的情绪带着我们进入撒哈拉沙漠,让我们看到很多关于落后地区的故事悲剧,让我们看到很多沙漠里的人们在远离知识的情况下是过着的生活,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层次的文明的对比和碰撞。

    撒哈拉的沙漠是一片壮美而浩瀚的沙漠,却也是一片精神文明的荒漠。三毛用一颗善良的心将一个黑暗的社会用轻松的笔调描写出来,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迂腐愚昧的部落撒哈拉威人。这里的人们都不识字2020,妇女常年用深色的裹身布包住自己,面带黑纱,即使病了也不去医院,因为医院的医生是男人。于是好心的三毛只能将自己手边所有的食物和药留给了穷苦的撒哈拉威人。聪明的她用自己在书中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经验为邻居妇女们治好了一些小毛病,渐渐的邻居们有什么头晕身疼的都来找她取药。她说自己是非洲巫医,丈夫劝阻她不要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她只能无奈的笑笑,然后固执的跑到每一个需要她帮助的妇女家里。她也知道这样子很冒险,可是这里的文化禁锢了女人的自由,善良的她无论如何也没法眼睁睁的看着她们痛苦受折磨。于是,当姑卡的脚生疮时,她用中国的老药方黄豆医好了;当邻居的母羊生小羊衣胞下不来时,三毛用在书上看到的方法给羊灌酒救了它;当沙蒂的表妹就快饿死时,是三毛从她的脸上看到了饥饿,教她捡回了性命;还有帮法蒂玛生小孩,用指甲油帮别人补牙促使她大胆行医的是那些宁愿病死也不去看医生的妇女,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医生是男人。这些足以让我们看到远离文明的封建与文明中的智慧,有着令人心酸的反差和难以言说的疼痛。

    三毛总是想要帮助沙漠中的这些弱者。平日无事时,她就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免费女子学校,教当地的妇女数数字2020和认钱币,程度好点的便教点算术。然而这里的学生流动性很大,因为她们没有意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在她们的意识里,生活就应该是那个样子,依循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知识离她们太遥远。可是即使是最简单的数数,她们也没有什么心思学习

  • 10、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撒哈拉沙漠》,真实的笔墨、动感的心灵、精致的情感……就如一首曲子,辽远悠久。以下是《撒哈拉沙漠》读后感,欢迎阅览!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1】

    我读了一本书,是三毛写的。是讲三毛和荷西结婚后,她要求荷西带她去撒哈拉沙漠呆段时间。荷西答应了后,他们带着衣服和一些别的东西去了沙漠玩。三毛在那里有了很多的经验,写得非常精彩。对,那一本书的名字就是《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三毛开车时,只要见到弱小的人时,看他们可怜,就会请他们上车。有一次,三毛见到了一个老年人和他的一只山羊。她停下了车,叫老爷爷上车。老爷爷抱着他的山羊,叫着“那我的山羊呢?”三毛回答说,“山羊跟着一起上来吧!”于是,老爷爷坐在了三毛的边上,山羊呢,它就坐在后位里,三毛都可以感觉到山羊的呼吸在她的脖子上,痒死了!老爷爷下车时,高高兴兴地谢了她,就走了。

    还有一次挺有趣的,是像这样的。一天,三毛去散步时见到了两个男孩在打架。在三毛弯下腰时,她发现了一个小牌子,和别的几个东西挂在一起。那一个牌子非常象撒哈拉人穿在脖子上的牌子。三毛拿起牌子,问了一下两个男孩们他们有没有掉这些东西。那两个男孩吓得架都不打了,摇了摇头,就跑掉了。三毛喊道,“如果你们要来找的话,它在我门口哦!”三毛和荷西去吃饭时,三毛穿了一件黑色的长裙。荷西说她捡到的牌子挺配三毛的衣服的。三毛把牌子边上挂着的别的东西都去掉了,小心翼翼的把一根线穿过了卡片后,挂上了头,她突然有了一大堆毛病。奇怪的是,这些毛病三毛本来就有一点的,但这次放大了好多。后来,有人说这是有坏魔法在里面的,如果三毛把全部三样东西一起戴起来的话,她会立刻死掉的。

    我非常喜欢《撒哈拉沙漠》,因为撒哈拉沙漠里的那些我无意想象的一些东西与事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里面还有很多好笑的细节,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可怕的事的。你想要自己读吗?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2】

    最初把《撒哈拉沙漠》借回来阅读,就让我非常喜爱。真实的文字、动感的心灵、细腻的感情……就如一首曲子,辽远悠长。其中的调子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说它沉郁忧伤、旷古悠长,都有。在辽阔的原野上,一只大雁的孤鸣;在晚风中,一个孤独者的守望;在沙漠中,一头骆驼的低呤……在她的文字中间,我可以用心去触摸感应她的心灵。我才发现当你真正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语言是那么的脆弱无力。

    三毛以忧郁的情绪带着我们进入撒哈拉沙漠,让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09-25

  • 2023-02-15

  • 2019-10-28

  • 2023-04-25

  • 2019-11-11

  • 2022-05-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11

  • 2022-02-01

  • 2019-11-08

  • 2021-07-02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23-02-1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11-17

  • 2019-11-14

  • 2019-10-29

  • 2023-03-3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鞑靼人沙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鞑靼人沙漠读后感、2024鞑靼人沙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