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 > 地图 > 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2024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
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相关栏目
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热门栏目
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推荐
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

(共 7214 篇)

  • 1、 读《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有感500字

    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的书,把我的眼光带向那浩翰的太空,让我的思绪在星际驰骋。

    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第一个尝试坐火箭的人,还是来自中国呢。那个叫万户的官员,手持两个风筝做为翅膀,把47支最大号的升天炮竹绑在一起,自己坐在绑在火箭上的小座椅上,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胆的飞天实践。

    进入上个世纪,现代火箭诞生了,成为人类走向太空的天梯。俄罗斯的联盟号,美国的水星号等载人飞船都相继升空。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名航天员,耶科夫斯基创造了119小时的留空记录、阿波罗号则直接带着登上了人类梦寐以求的月球。

    神舟号系列飞船载着中国人的梦想升空了,从杨利伟到第一名女航天员刘洋,神舟飞船一次次抒写辉煌,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那一声声的点火口令;在星箭分离的那一刻,我们总是多么激动,多么庄严,多么豪迈。

    李白有诗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登天梦想已成现实,而探索永无止境。在不远的将来,长征五号、长征九号将会完成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太空工厂,在金星、火星、木星等星系建设太空港。也许下一代太空船的指令长,航天工程设计师就在你我之中,今天的青少年必将担负起祖国的重任,去创造更多更大的辉煌。

  • 2、 读《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有感

    科学技术简称就是科技,可以说如果没有科技,就没有我们人类现在的安逸生活。其实科技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既简单且又实用的科学,但对于我来说,我所想了解、探知的却是比科技更高深的高科技。

    寒假刚开始,我就买了一本名为《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它使我有幸探索梦寐以求的高科技世界。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最为辉煌的世纪。相对论、量子理论以及遗传密码的发现,是这个世纪人类科学智慧的三项伟大杰作。20世纪的成就,不仅大大超过了前一个世纪,而且也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高空物理、天体物理、放射化学等一批基础科学和航天技术、核能应用技术等一批高技术的诞生开辟了道路;普朗克、薛定谔等人创立的量子理论,为微电子、光电子、激光技术、新材料、核技术等高技术及其产业的问世打开了大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大千生物世界的遗传奥秘,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由此产生的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解决粮食、健康、环境和快捷。

    我们的21世纪,必定是信息时代,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是高效、洁净和安全利用新能源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代,是人类继续向空间、海洋和地球深处不断拓展的世纪,是生命科技的世纪,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大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必须需要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提高。高新科技科普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踏着21世纪高新科技发展和转化的鼓点不断前进。

    未来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越来越首先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在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进程中,我们少年儿童则更该多吸取科学知识,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强大供出一点力。

  • 3、 读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有感作文650字
    读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有感

    科学技术简称就是科技,可以说如果没有科技,就没有我们人类现在的安逸生活。其实科技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既简单且又实用的科学,但对于我来说,我所想了解、探知的却是比科技更高深的高科技。寒假刚开始,我就买了一本名为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它使我有幸探索梦寐以求的高科技世界。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最为辉煌的世纪。相对论、量子理论以及遗传密码的发现,是这个世纪人类科学智慧的三项伟大杰作。20世纪的成就,不仅大大超过了前一个世纪,而且也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高空物理、天体物理、放射化学等一批基础科学和航天技术、核能应用技术等一批高技术的诞生开辟了道路;普朗克、薛定谔等人创立的量子理论,为微电子、光电子、激光技术、新材料、核技术等高技术及其产业的问世打开了大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大千生物世界的遗传奥秘,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由此产生的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解决粮食、健康、环境和快捷。我们的21世纪,必定是信息时代,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是高效、洁净和安全利用新能源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代,是人类继续向空间、海洋和地球深处不断拓展的世纪,是生命科技的世纪,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大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必须需要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提高。高新科技科普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踏着21世纪高新科技发展和转化的鼓点不断前进。未来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越来越首先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在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进程中,我们少年儿童则更该多吸取科学知识,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强大供出一点力。

  • 4、 读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有感作文(精选优质读后感)

    本文《读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有感作文65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读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有感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泡桐树小学城北分校六、一熊斯亮科学技术简称就是科技,可以说如果没有科技,就没有我们人类现在的安逸生活。其实科技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既简单且又实用的科学,但对于我来说,我所想了解、探知的却是比科技更高深的高科技。寒假刚开始,我就买了一本名为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它使我有幸探索梦寐以求的高科技世界。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最为辉煌的世纪。相对论、量子理论以及遗传密码的发现,是这个世纪人类科学智慧的三项伟大杰作。20世纪的成就,不仅大大超过了前一个世纪,而且也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高空物理、天体物理、放射化学等一批基础科学和航天技术、核能应用技术等一批高技术的诞生开辟了道路;普朗克、薛定谔等人创立的量子理论,为微电子、光电子、激光技术、新材料、核技术等高技术及其产业的问世打开了大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大千生物世界的遗传奥秘,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由此产生的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解决粮食、健康、环境和快捷。我们的21世纪,必定是信息时代,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是高效、洁净和安全利用新能源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代,是人类继续向空间、海洋和地球深处不断拓展的世纪,是生命科技的世纪,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大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必须需要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提高。高新科技科普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踏着21世纪高新科技发展和转化的鼓点不断前进。未来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越来越首先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在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进程中,我们少年儿童则更该多吸取科学知识,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强大供出一点力。
  • 5、 高科技就在我的身边_读《党旗飘飘——党的一大到十八大》有感500字

    十八大,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似乎难以理解,认为那是大人要关注的东西。但你看了这本书对一切都明白了《党的一大到十八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前进。这是十八大的主题。每每我读到这里,心中便产生无限遐想: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里有这么一群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梦想和生命。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每天与骄阳风沙相博。在世界高科技的领域不懈奋斗。有了他们,才有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惊天一吻。

    我又不禁浮想联翩:在另外一个地方,那是一片海湾。他们整齐地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设计的问题如一个个面部狰狞的怪兽,迎面而来,闷热的空气时刻侵袭着他们,他们毫不惧怕,最终,成就了蛟龙号下水7000米的深度。

    走出联想,走出家门。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智能云电视,苹果三大件。大街上,人们开着小轿车穿梭于各处。耳朵里插着无线耳机休闲地听着音乐,一副悠然自得。曾经的小道,随着汽车的增加一次又一次扩宽。

    回到家中,肚子提出了抗议。来到厨房,按下电磁炉的蒸鱼键,它开始了工作,电饭煲显示在烧高,软,糯的粥。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党的英明领导下,高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提升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正走在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道上。

  • 6、 《遨游太空的航天材料》读后感1000字

    这个夏天很热也没有心情读书,无意中发现《遨游太空的航天材料》这本书,当时想航天材料不就是要耐高温,耐辐射吗!有什么好写的,带着好奇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航天的历史与发展。人类在两千多年里,不断找寻着登天的路径,从风筝、孔明灯、热气球到现代航天器凝聚了人类祖先多少汗水和智慧!我们中国从两弹一星计划到探月工程的成功完成,上一代航天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也许只有茫茫的戈壁荒滩见证着!

    在人类登天的过程中,为了克服太空中恶劣的环境,人类研制出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以及各种非金属材料;为了更好的观察太空,人类研制出气象卫星、空间站、宇宙飞船、哈勃望远镜等太空利器;这些都是了不起的科学成就,令人敬佩!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睡觉就像浮在空中,想怎么躺都行;饮食都要挤到嘴里,不然就在空中飞来飞去!不过这只是航天路上最小最小的困难了,怎么能难住聪明的人类呢?太空的生活和我们平时很不一样!

    在太空,因为浮力的作用,所以连在地球上最简单的吃饭都变得非常困难。在太空中对食物的要求也非常高,要尽可能得轻、体积小。

    古代人类在尝试飞行的初期,一直是很直观的模仿鸟类,用其他鸟羽或其他人造物,制成翅膀,“安装”在人的身上,试图来飞翔,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和技术有限,一直都没有取得成功。后来,随着人类的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冒险运用的技术手段逐渐提高,在春秋时代人们发明了风筝,风筝就是最早的飞行器。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就是如今航天材料的起源。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发明的热气球就是今天航天材料的发展。

    宇宙是地球之外的另一个宝库,所蕴含的无穷奥妙越来越吸引冒险者的注意力,冒险与科学结合将是探险成为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一把强有力的钥匙。随着科学的发展,更多航天器的制造,创造了航天史上的高峰。

    现已知浩瀚的太空是人类巨大的宝库,它含有丰富的资源,而载人航天事业是使人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试想航天员们在太空对地球居高临下,能以各种不同的手段对地球进行观测,这样可以获取地球更多的资料。

    载人航天材料有许多难点,比如说:环境的改变﹑速度的变化﹑摩擦生热等等。

    宇航员的方面选拔也很严格,要当飞行员要经过层层选拔—档案审查、疗养院初选、住院临床医学检查和特殊功能检查、评定录取四个阶段。幸运地被选上之后之后,又要进行魔鬼般的体能训练,例如:超重力适应性训练、飞船上升和返回

  • 7、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
  • 8、 关于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8篇

    下面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动笔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要注意什么呢?在观看完一部影片后,好的片段会一直在脑海中回放。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观后感可以有效的帮我们整理观看时内心的思绪,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3篇-初中日记500字

    神十成功发射了,承载着我们中国的梦,这是我们航天史上的巨大突破。而且,在这次神十发射后还进行了我们首次太空授课,作为一个将要升入初二开始学物理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观看了这次太空课。在这次授课中,王亚平老师讲解了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了解了在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这让我对将要学习的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在真正接触到物理的时候,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失重环境下物体的特点。初一2潘蕾

    太空授课观后感

    这一次观看这一篇视频,我有了非常大的感触。我接触到了平时我想都没有想过的在太空中进行的科学实验。他们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了太空中的生活,那些科学道理虽然复杂难解,但是确实绣人迷人的。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未来奋斗。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这样也许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到那些神秘诡异却又迷人的太空,甚至在太空中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也许我们还在那里代代繁衍下去,开始不一样的生活。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实验空间站。太空生活让我充满了无限憧憬。让我们一起向未来奔跑吧,一定向未来努力发展奋斗,向太空进发,向祖国美好生活努力奋勇献力。

    初一2雷玲玲

    太空授课观后感

    神舟十号飞船xx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道飞行十五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篇2)

    太空中有上下之分吗?

    航天员老师您好,我特别羡慕你们能漂浮在空中给我们讲课,我想知道你们在太空中有没有上和下的方位区别呢?

    回答: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先让人帮我一个忙,让我转90度。现在对于我来说,这边是上,这边是下。再把我转90度,对于我来说,这边又是上,这边又是下。在太空中,我们自身的感觉在方位上无所谓上和下的区别,无论我们头朝哪个方向,自身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不过在天宫里,为了便于工作和生活,我们也人为地定义了上和下,把朝向地球的一

  • 9、 致力于太空探索,学习航天精神的感悟

    我们对宇宙的探索的程度还不到千分之一,但是这也只是暂时的,中国的航天事业一直在发展进步,不管多久,相信未来终有一天,我们会实现宇宙自由!不知道你对航天精神有什么感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力于太空探索,学习航天精神的感悟,供大家参考。

    致力于太空探索,学习航天精神的感悟(一)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方兴未已到蓬勃发展,中华人民的奔赴浩瀚宇宙的步伐随民族的振奋崛起一同稳步向前。中华民族对于无限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尽,从古代神话的嫦娥奔月到如今新时代的神舟系列,承载着中国人对未知宇宙的无限探索与渴望。而这一伟大航天征程上的每一步创新与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攻坚克难、拼搏创新,为民族航天事业的倔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天事业的应用对全人类都影响重大,科技兴国是国之重策,神舟十三号的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进入了新的阶段,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而且由此我们也能发现,只有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科技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致力于太空探索,学习航天精神的感悟(二)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方兴未已到蓬勃发展,中华人民的奔赴浩瀚宇宙的步伐随民族的振奋崛起一同稳步向前。中华民族对于无限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尽,从古代神话的嫦娥奔月到如今新时代的神舟系列,承载着中国人对未知宇宙的无限探索与渴望。而这一伟大航天征程上的每一步创新与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攻坚克难、拼搏创新,为民族航天事业的倔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天事业的应用对全人类都影响重大,科技兴国是国之重策,神舟十三号的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进入了新的阶段,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而且由此我们也能发现,只有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科技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2022年4月16日三名太空出差183天的中国航天员终于顺利回家了,上午9点57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位于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并且是自神六以来返回舱首次落地后呈直立姿态,整个返航出舱过程令人振奋。观看过直播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回想起数百年前,人类借助车轮和风帆周游了世界;数十年前,人类借助火箭登临月球。而今

  • 10、 有关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800字系列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很多思维的火花在欣赏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观后感的素材。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800字系列》,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1

    今天我们在早上10:00看了航天员王老师给我们讲课。

    首先是称质量,其实具体的演示,王亚平给指令长聂海胜称了一下他的体重。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失重的单摆运动。在地球上,单摆小球会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晃荡,但是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会做圆周运动。现场的同学们见到这个现象,也感到眼睛一亮。

    第三个实验是王亚平手里拿了两个我们从小就玩的陀螺,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就会朝着一个方向去转动。

    第四个实验和水有关,是要验证表面液体的张力,捏出一个水泡之后,形成了一个水膜,后来紧接着的实验就是给一个水膜不断的注水,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最让大家惊喜的就是王亚平在后来就给这个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进去了一个红色的水滴,这个棉絮状的水滴就蔓延开来,弥漫了整个的水球。

    王亚平介绍说,在失重环境下,人们能够获取结构更加均匀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导体晶体,有利于开展材料学基础性研究,优化和改进地面生产工艺。失重条件下冷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会大大提高,可以应用于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神舟十号航天员20日上午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同样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

    实际上,太空科普教育活动也是世界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推行“教师在太空”等一系列太空教育计划。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刚刚开始,但历次神舟飞行在实现工程目标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航天、走近科学的热情。3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的技术骨干,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正是在航天员杨利伟首次登上太空那一幕的激励下走进航天行列的。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

  • 2022-05-13

  • 2022-05-07

  • 2023-05-30

  • 2019-11-04

  • 2019-10-23

  • 2019-11-0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04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3-01-09

  • 2023-03-2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4-24

  • 2023-06-17

  • 2021-05-26

  • 2019-10-19

  • 2023-03-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8

  • 2019-10-19

  • 2023-01-29

  • 2021-04-10

  • 2019-10-09

  • 2023-02-20

  • 2019-09-20

  • 2019-10-19

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2024闯入太空——高科技与航天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