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 > 地图 > 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2024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
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相关栏目
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热门栏目
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推荐
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

(共 7532 篇)

  • 1、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820字)

    世界上的作品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鉴赏。在作品中用流畅的情节,叙述了一个令人感触良多的故事,大部分的人都是从喜欢开始,慢慢接触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怎么写作品的观后感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820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1

    最近优酷上热播的网剧莫过于《长安十二时辰》了,小编几乎是从来不追剧的。除了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小编会不自觉的瞄上一眼。记得是去年,优酷上热播的网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据说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小编看了一下剧照。依然是妥妥的影楼装,于是也是失去了去收看的热情。

    小编对历史类题材的影视作品是非常喜欢的,比如上段时间看过的《大佛开眼》《平清盛》《南汉山城》《三国机密》,这些作品拍的都非常不错,到底哪里好呢?首先是衣冠服饰特别讲究,基本上是照着出土文物一比一的复原。其次是环境的喧染很到位,不管是建筑风格,场景布置,道具细节,各个方面做的都非常出色。剧情倒还是其次,好的艺术作品最起码要做到形似,你连形似都做不到,那就别指望神似了。

    长安十二时辰,小编也是在微信朋友圈中得知有这么一部网剧的。朋友圈中的剧照,让人看起来耳目一新,于是勾起了小编的兴趣。小编就在优酷上看了一集,果然不错!

    首先是服饰特别讲究,暗纹缺胯圆领袍,唐制幞头,蹀躞带,唐制皂靴,唐刀,火石袋等等,高度还原唐朝的士庶服饰。

    第一集镜头,满满的唐风建筑,唐风审美。这才是我们记忆中的长安啊!

    上图为日本奈良时代(相当于中国盛唐时代)的朱雀门,除了金色的邸尾外,是不是和唐朝建筑高度一致。

    我们再来看看官员所着的圆领袍,是不是想到了汉语词汇:满门诸紫,大红大紫?

    仔细看上图,是不是连幞头的高度都完全一样呢?

    就连长安城各个里坊的名称,布局,住宅情况等等,都高度还原。

    与日本京都清水寺的建筑是不是高度契合?

    小编的好友野火兄,有心的查了一下《长安十二时辰》的艺术指导,原来是日本大导演黑泽明长女:黑泽和子女士。果然指导唐风场景,服饰的还原,还得从日本寻找专业人才。

    这部电视剧确实如导演所说的:真实地再现这个时代,做最朴实地描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剧中的主角,特别是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说着一口东北味的普通话。感觉有点出戏,其它的都还好,演员的选择很重要,小编认为演员应该多找些说粤语,

  • 2、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不管别人看到的是什么,我看到的,是一个朝代的转折点所出现的治理与用人的种种利与弊的交锋。

    剧中之利,大唐开元盛世之前打下的厚实基础,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精致的,流光溢彩的盛唐景象。人们对于岗位的热爱与敬业,已深入骨髓,这点,从高楼上的传信使的忠于职守,报辰官的不愿离岗坚守岗位,可以看出一斑。正是由于他们平凡的坚守,老百姓才感觉到生活的有序与安全,也正如那个理发匠所言:看着他们每天这样努力照看,你不觉得安心多了吗?这让我想到有些人说政府管理:本来他们就应该出来管,他们有管我们就听。谁都不想乱乱的。老百姓还是喜欢被照看的感觉的。

    我想所有的兴盛,正是由于有这些小人物的坚持岗位,把自己的工作负责到极致,才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正能量,实现了大唐的繁华--要向这些小人物致敬。

    明皇不能葆初心,妃子又不能约束自己的亲戚,任他们胡为,于是,盛唐日渐衰落就成必然。若非还有忠诚者力挽狂澜,如李必,张小敬等,徐宾等,若非还有坚实基础但任是有坚实基础,自己的懈怠心必然造成一切链条渐渐断链,这也就是剧中管理档案的徐宾的愁肠百结:记录用的藤纸因藤供应不上洛阳纸贵而不得不压缩,权贵们又安于享受,无心想着更新纸张,他于是不愿升迁,并为此自卖田地出资用南方遍处都有的竹来造纸,以求物美价廉的纸张来恢复记档人员的积极性--一再因为纸张缺乏没办法把所了解的全部记下,渐渐就让记档人员怠工了!现实里是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件事本想好好去做,却因为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便消了热情,从而变成懒散,造成数字缺失,无法真实体现大唐真实面貌。这些档案管理人如同史官一样的重视他们看到的一切,孜孜不倦地记录着大唐百姓的一切,力图让后世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大唐。可是,却因为朝庭呆滞了,没有时时新的意念了,他们也就被迫一样呆滞了!

    这是必须防止的,而防止这样的事情出现,从上到下,都不能忘了你是为什么而工作的,不能一有点成绩就想享乐了,那样等于自挖坟墓。

    李必与张小敬的可敬之处在于,为了百姓,可以忍受屈辱,忍受默默无闻,也可以舍自己的名声抱负与生命,张小敬在查案的前方孤身搏斗,李必不惜以自身为诱饵,把冲向百姓的危险马车引到偏僻处。当一切安全下来的时候,百姓乐呵呵地在灯下观灯游聚,都不知道曾经发生过的危险。可是张小敬对此感到高兴,因为看到百姓的快乐,他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史上记载,杨国忠的头最后是被他枭了的!

    而与他们

  • 3、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精选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相关内容。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1)

    《长安十二时辰》给我的想象

    看历史书,经常会这样假设,如果秦始皇没有死在灵丘,而是任命扶苏为太子后,秦会怎么样?赵高这孙子会被车裂吗?唐太宗要是把安禄山杀了,早点当太上皇。盛唐会如何?当然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是没有假设的,但历史车轮在某个时间段,比如24小时,是允许遐想的。用李开元的话,那就是第4历史,根据第一历史(真实发生的),第二历史,历史留下的文物,第三历史,后人写的史书,合理里加入一些想象,成为阅读性、趣味性极强的第四历史—小说。

    我更愿意把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归类于第四历史。虽然这是我看马王爷的第一本小说。(落伍点)

    因为马王爷合理地猜想当时的贺知章已经看到李隆基的惰政,还有整个官僚体系的臃肿腐败,马王爷想让贺老爷子策划一起政变,以保大唐兴盛。《长安十二时辰》就这样,被“二月春风似剪刀”般剪开了时间窗口。

    喜欢马伯庸的阴谋论,这是他的自谦!看《史记》,太史公活在汉武帝时代,但他写汉朝开国高祖刘邦的发家史也有很有计谋地用二个本纪来互相印证,一个是《项羽本纪》,另一个是《高祖本纪》,其中“鸿门宴”中樊哙与项羽的对话,之前项伯与张良的通风报信对话,有很大理由相信。也是司马迁自己凭想象或者民间传说做了一些节选,创作。所以才会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即使电影《鸿门宴》如何演绎人物性格,都是有可能,却没有影响历史的发展。《长安十二时辰》也是如此。

    肯福莱特写《世纪三部曲》,也是如此,将其书中的主人公代入到世界一战、二战,冷战中去。让我们看到在宏观叙事的历史大部头书下,有怎么样的平凡人,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世界的文明努力地耕耘着。

    马伯庸可以与肯福莱特一论高下。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2)

    《长安十二时辰》是由文学鬼才马伯庸先生创作的一本长篇历史小说,以天宝三年的长安城为背景,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主义对平民老百姓的迫害。在激烈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时不时涌现出一些极为感人的事,展现了人性的本质,抨击了唐玄宗统治之下外强中干的唐朝。

    整篇故事以张小敬的破案为线索。死囚张小敬被李泌破格任用,为追捕突厥狼卫,阻止突厥可汗的焚城计划而不惜生命代价四处奔走。然而,狼卫猛火雷的硝烟还未散去,一个名为蚍蜉的组织浮出水面,张小敬借着老战友的名义,卧底藏在蚍蜉,终于在最后时刻拯救了整个

  • 4、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1200字

    《长安十二时辰》一书由马伯庸所著,讲述了主人公潜入长安城破解阴谋,最终解救苍生的故事,这本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形象,这也让很多人作出英雄之举,你读这本书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1200字。

    因此,下面说说几点个人不满足的地方:

    一、主角名字。嗯,除了一般的小明、小红,我们的主角名字叫小敬,全名张小敬当读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名字让人有点出戏。尽管文末作者说过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缘由,但是全篇读下来,每次总感觉略微怪异。或许,作者是为了体现出这一类小人物的平凡吧,于是乎把名字给有意弄成更加的平凡。

    二、作者的自我剧情解答。在文中很多话语需要细细品味,才能理解出人物说话的意图、剧情的疑点、人物思维活动等,但是作者可能是为了担心读者读不懂,居然直接把意图都说出来了,和我们读者解释一两句。这让我很是别扭,心里硌得慌。作者的苦心可以理解,是为了小说更加亲民,为了通俗易懂,为了读者着想,但是此种做法未免可以,斧凿之痕过于明显,反而让整部小说没有自然的感觉,人为操作的意图太明显了。

    三、文字语言使用方面,发现了作者有未消化透的地方,使用字词出现了与前文的断裂前后对比不是一个风格。我猜是作者后面写的急,或许是被催稿了,导致写起来直接大白话出来,甚至有点现代网络语言的味道,当时读到的时候有点诧异。具体出现之处,我这里没有指出,因为是在车上用电子阅读器看的,就没有做书签记录下来。个人觉得对于字词使用挺敏感的,所以这里就提出这个瑕疵。

    四、整部小说,作者的意图太明显了,人工斧凿之痕太重了。在关键直接切换场景,吊人胃口可以理解,这个没有什么。读完整部小说,会发现作者是在煮八宝粥,把各种材料整合在一起,这个方式很厉害,但是没用好就会出现问题。其实,每个作家的创作就是正和,区别就是创造力和整合能力的大小了。

    是的,有人看到我列出的槽点,就会说:吹毛求疵啊,你行你上啊!

    我承认我没作者这样写出这样的小说,也没什么自己的作品,所以作者做到了别人没做的成就,那也是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了,所以作者还是厉害的。这里向作者表达感谢,写出《长安十二夜》这样的作品,给大伙儿带来了一次文学上的享受。

  • 5、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600字

    我只读完了书和看了十二集的剧,会有剧透,不喜勿读。

    1.读完这本小说,有一种一脚踏空的感觉。

    这个故事源于一场危机,在舞台上活跃的人无论是拯救者张小敬和李必,还是破坏者曹破延和龙波都有自己的理想、理念和行动力。

    为什么终极boss是一个存在感近乎于零的孝子?而且我真的不理解他的动机。

    为了完成养父的政治理想,捧一个懦弱的太子做皇上?就因为这个理由致使全城危机,并不顾自己的生命?

    我只能说怪不得电视剧里这个人是个傻子,是要有多愚忠多愚孝啊!

    虽说理想不分大小,原谅我也不支持这么自私的理想。

    2.这个故事的前提是为了救一城的人,可以不守规矩,可以牺牲一些人。

    矛盾的高潮是小乙的牺牲吧。喜欢剧中的表现,小乙不再是路人甲乙丙丁,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

    在哲学和辩论里,这被讨论了无数次了。在辩论的假设中,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坚决不牺牲。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我们也知道如何去衡量结果的好坏。

    可如果这两者矛盾呢?谁又会担当起责任呢?张小敬的断指也很让人震撼。当午夜梦回时,只能告诉自己,我问心无愧吧。

    我们会为理想牺牲什么?因为害怕牺牲我们有很多事情没有开始,或是没有坚持到底。

    我们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愚蠢不光给自己带来危机,也会连带影响周围的人。读这本书的时候,因我的愚蠢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也因这个麻烦我逼迫自己快速成长。成长的剧痛时,张小敬的每一次绝处拼搏给了我很多力量。人活着就不能让自己绝望,总会有出路的,总能再走一步,哪怕就是停下来吃口饼,也是为了后来拼搏时多有一点力气。

    结局可能不尽如人意,不过这比不努力的结局好了太多。突然开始理解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 6、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5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长安十二时辰》,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本书的时代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前夕,讲述了主人公张小敬运用自己的智慧几次解救长安于无形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张小敬是一个死囚犯,因靖安司司承李泌发现突厥人想在上元街炸毁长安,而调动最熟悉长安的前长安不良帅张小敬来阻止这次阴谋。其中静安寺中的每个人都为了拯救长安,不顾自己的一切,而这场战斗即将胜利的时候,静安寺被人侵入,一把火烧了靖安寺原班人马,死的死伤的伤,一些只为官权的新静安寺人马因为找不到事件真正的元凶,就将此事件嫁祸于张小敬。他由于受到了多方压力而一度想放弃,但他想到那些无辜的长安人民而坚持了下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就是主人公张小敬对李泌说“我帮助你不是为了权,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长安这千千万万条生命”。这句话让我感受到,虽然张小敬是长安不良帅,但是他深深爱着长安,并且想拯救长安的所有人民。他变成死囚犯,也是因为他为了人民而与官府作斗争,因此杀了自己的上级而被判死刑。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坚持不懈。记得那次我们班在一次同舟共济比赛中,尽管我们组的队员多次都从高跷上摔下来,但我们的队员坚持不懈奋起直追,最后得到了第三名的成绩。

    还有一次,我在语文考试的时候看到阅读题那么长,还那么多的横线,我就一度不想做,但是我咬牙坚持下来,做完了整张卷子,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所以当经过努力坚持后得到的成功,才真正让我感到由衷的喜悦与自豪。

  • 7、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1000字

    近期最热的一部电视剧就是优酷播出的《长安十二时辰》了,因为该剧导致优酷会员数激增,我个人有个习惯,如果电视剧是根据同名书改编的,我还是喜欢先看书,再欣赏剧集,又由于这次网剧更新更慢,所以更没有追剧的耐心了,在看完前三集后,我就开始看原著了,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我用了5天时间阅读完毕,结果发现原著比改编后的电视剧更加精彩,阅后更感觉这是一部奇书。

    首先,本书选择的历史背景是唐玄宗年间的元宵节(书中的中元节),而且书中的人物除了有当朝皇帝唐玄宗、太子李泌外,还出现了杨玉环、安禄山,以及后朝的宰相元载等人,我之所以能够记住这些人物,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真的对书中历史人物进行了一一查找,查看其简历介绍,看到全书的末尾,竟然觉得这就是历史上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因为作者马伯庸深厚的历史功底,竟然能够把该故事完美的嵌入到其历史背景中,让人产生亦真亦幻的感觉。

    其次,是在读本书的过程中,也看了作者起初的想法无非就是想写着玩的,计划只是写一篇描述古代奇侠的短篇小说,谁成想竟然文思如泉涌、一发不可收拾,在查阅了大量相关历史文献后,作者写就了一部长篇小说。因此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任何事不要仅仅停留在想法上,要动起来,当你动起来以后,就会发现很多想法、思路会随着你的动作纷沓而至,所以不一定要想好再去做,我们完全可以边做边想,回头看看会发现自己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俱乐部写作成员陆续退出了几个人,不知道具体原因如何,但是我想每周一篇800字的小文,无论如何繁忙,总是可以完成的,这不仅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通过这一动作逼迫自己思考、输出,也希望我们写作俱乐部的其他同学可以继续坚持下来。

    再次,读本书的收获,是让自己熟悉了一些唐朝的历史,例如京兆尹的官职是相当于北京市长;不良人是指捕快;圣人即指皇帝;金鱼袋的功用。当然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仍然是走马观花,很多细节并没有细细品读,只是看了热闹,知道了大致的故事情节,如果能够细细阅读,是能够收获更多知识的。就像《红楼梦》一书通过诸多细节,可以令人感受清朝的家族结构,学习到清人的生活细节、品味等,相信如果对《长安十二时辰》细细研读,我们也会有很多类似收获的。

    最后,再谈下对电视剧的感受,据说本剧前后拍摄四年,剧中对于细节打磨甚是用心,撇开剧中人物装扮(网上有很多类似的介绍)、场景精良不说,单是剧情就非常紧凑,我本来想按

  • 8、 读《长安十二时辰》有感:梦回唐朝

    梦回唐朝

    ——读《长安十二时辰》有感

    刘晓刚

    个人感觉历史小说并不好写,有时为了介绍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剧中人物关系和常识,作者会让人物说出一些不太像当时人说的话,顿时跳出感强烈。同时要把一些很重要的历史信息安排进情节,让它很自然的呈现出来,这是件挺难的事。更难的是,如何让读者感觉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与那些人物一起看当下时局风云变幻。这个角度讲,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算是不错的长篇著作。

    故事从天宝三载元月十四巳时说起,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第三年的正月十四上午十点。此时的长安城时值开元盛世,是唐朝极盛的缩影。而在盛世之下,暗潮涌动,边境不安,党争愈烈,城市安庆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的表面现象背后的阴暗、邪恶、阴险、绝望无处不在。一伙突厥人正在酝酿着一起毁灭长安城的恐怖事件……

    如果你喜欢看紧张刺激的历史小说,那么《长安二十四时辰》很对胃口。从书名不难联想到,这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展开的故事,像极了美剧《反恐二十四小时》。同样是跌宕紧凑的故事架构、反脸谱化的英雄人物、波澜诡异的深宫权斗,还有堪比美剧主人公怎么也打不死的人物设定和让人瞠目结舌的剧情发展。不同的是年代、国度和文化背景。在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fbi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武器装备,而在这部书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唐朝封建社会大背景下的政治制度、人文环境、边贸往来、市井街巷等等。我想这本书绝对是虚构的情节,但如果你熟悉这段历史,便会不自觉的寻找与当时帝王将相历史事件的契合点,去再次寻觅李泌、李林甫、元载、杨贵妃等等这些被后人无数评说、无数演绎却在历史上真真切切存在的人和事,在真实与虚构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写主人公张小敬,一句"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承载了很多。换做当今,张小敬应该特种部队退役下来的现役帝都某区刑警队长或资深片儿警形象,三教九流黑白两道通吃,因替曾经共赴生死的战友抱打不平而杀死自己的上司被判死刑。恰逢城市危难之际作为不二人选被获释,肩负拯救城市重任不畏生死、不择手段,誓死保卫帝都百姓的孤胆英雄。

    客观的讲,《长安十二时辰》上部,从一开始突厥人进入长安城导致的恐怖事件发生,到张小敬运用各种手段翻遍长安寻找线索小有成果,剧情连贯合理。张小敬的人物性格日渐清晰,一个心系百姓、维护正义、有情有义却不按常理出牌的不良帅形象呼之欲出。同时随着书中辅佐东宫的李泌、姚汝能、檀棋等人

  • 9、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11篇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观后感就是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写出一份优秀的观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为作品撰写一份全面的观后感呢?你可以读一下编辑整理的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1】

    看这本书,让我有之前看达芬奇密码的感觉,整本书层层相扣,跌宕起伏,能感受到整个寻找真相的紧迫感,不过还是没有达芬奇密码那样令人着急。在人物刻画上,感受到了张小敬多彩的性格特点,他的决心,他的孤独,他的绝望,他的疯,还有李必的慧眼,信任,估计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情节终将忘记,不过,我觉得需要记着的应该是自己做的选择,跪着都要走完,而除了目标之外的一切,都不需要考虑,不能使其成为阻碍自己道路的绊脚石。目标明确,不断前行估计是这本书里头张小敬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吧!宁可牺牲自己,也不会食言,也是他骨子里透对百姓的一种爱。书中的环境描写也是非常的细腻,可以看出当时的长安是多么的繁华,不过更为细腻的是人物的心理。整本书里头,感觉对线索的透露少了一些,毕竟最后实在是让人大吃一惊的幕后黑手,在前面基本没有怎么露面,这也是我觉得长安十二辰与达芬奇密码的差距了,毕竟人家的幕后黑手可是在身边的啊!整本书确实让人看了就不想停下来,估计电视剧对那种心理的刻画,线索的释放会更细腻一些。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2】

    奇怪什么上下全集的介绍括号里写的是主演的名字,让人觉得评论的不是一本书,而只是一个剧本,怪怪的。

    整部说来,结局的硬伤不言而喻,逻辑问题稍微有些混乱,主角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在整部作品里散发着无处安放的英雄主义。读者们都很清楚,结局的走向其实非常明了,作者也没想让你猜,大唐不会就此灭亡,蜉蝣终究会败。只是用怎样的故事转折让主人公出色的完成任务,并让人信服,这一点成为了重中之重。可越是这样反而阻挡了事情真正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下篇,巧合的设置,每一位人物都物尽其用,有些牵强。如,闻染和岑参为了给张报仇设计了既简单又有效的方式,去找封大伦准备杀了他,却意外的重逢了差点被杀的张小敬,而刚好元载一行在同一时刻也来到了封大伦家里,三股势力焦灼在一起,最后张被奇迹的救出,让人出戏。

    但无疑,还是值得五星。整部作品的文字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我曾在一个细细的片段,大概是闻染被封大伦的实力抓

  • 10、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1200字

    于是我问:和谁一起演的?女儿说:雷佳音。好呀,这个我喜欢!因为我看过他与佟丽娅演的《超时空同居》和《我爱男保姆》,非常厚道的一个男人,眼睛不大,看起来很会被人算计,却依然傻嘿嘿的。

    由此,《长安十二时辰》被我追剧着。那天,看到旅贲军崔器战死,大哭一场,想着这个傻瓜一股傻相,却忠贞不渝。这个由哥哥用钱买来的兵,一身武艺和赤心,只想报孝于朝廷,由不服张小儆,数次阻挠,后来因靖安司被血洗,单枪匹马护卫,连蜉蝣的头龙波也敬佩他的忠义,最后战死。

    说过崔器,话得从头说起:

    上元灯节是唐朝最热闹的节,圣人与民一起观灯,巧匠们制造出不同的灯,有的高度能与城楼比肩,由此斗灯。

    离上元灯节还有一天时间,长安城门将大开,迎接各方朋友大展唐朝之繁华。

    靖安司是太子最得力的助手李必主持,得一信息,说是突厥人派狼卫已入长安,准备在上元节阙勒霍多,将毁灭长安。

    阙勒霍多是什么?狼卫有多少人?他们要的长安城图又在哪?谁组织的?幕后是谁?这一切的一切由谁去办?

    崔器的哥哥派去被狼卫杀了,那又该派谁去?

    靖安司八品小史徐宾,用《大案牍术》选出了死犯张小儆,这个当了十年兵的弩手,守卫西域边线的第八团的一员,强悍而精干,忠诚而有情义。

    西域大战由于朝廷援兵迟迟不到,几乎全军覆没,仅留九人,一个是队长闻无忌,一个是箭手萧规,一个是张小儆。。。。。。

    闻无忌在长安城和女儿闻染开了个香铺,由于被皇亲国戚看中地方,被熊火帮杀死。从西域大战回来当了九年不良人的张小儆怒杀熊火帮34人,和万年县县令,被判死刑

    这么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为了长安百姓的安全,以武艺战胜狼卫领头曹破延,帮其找回那串天上的星星,让他有所寄托;以热枕温暖闻染,让其感受家人的存在,明白自己所爱的人可以为她放弃自己的生命,含笑而死;以敏锐和风趣感染檀棋,让她从流于他的决定和行为,从不后悔;以骁勇和忠义感化少年老成的李必,使其答应为其赦免死刑,成为忘掉之交;以赤心和不退诠释一个长安大兵的初心。。。。。。

    张小儆为了长安城的安全,嘴往下一拉,怒气上涌,杀心便起,十二个时辰,由不良人的暗桩、第八团的兄弟以及各方面的信息找线索,终于明白阙勒霍多就是石脂,他们将通过最大的灯伸出灯臂的同时点燃石脂,爆炸整个长安城。由此,出现了崔器的孤战、暗桩小乙的被出卖、闻染的自刎、战友萧规成为蜉蝣首领的龙波也众箭穿身。。。。。。以及徐宾被箭射死,最终谁又是幕后操纵者?让历史

  • 2019-11-16

  • 2022-11-25

  • 2022-12-26

  • 2021-12-18

  • 2022-12-29

  • 2019-09-26

  • 2019-10-29

  • 2023-01-22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8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1-12

  • 2019-11-04

  • 2019-11-06

  • 2023-03-2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4

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2024长安十二时辰(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