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2024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推荐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

(共 6639 篇)

  • 曾国潘家书

    人生在世,谁都渴望成功,谁都企盼被认可。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被“认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他的许多作为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睿智,这是我们原来对曾国藩的关注中所忽略的。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值得参考!《曾国潘家书》读后感范文五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和心得体会。怎么才能防止将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值得参考!《曾国潘家书》读后感范文五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篇一)

    读完《曾国藩家书》,不得不佩服曾公为人处世的本领,难怪毛泽东和蒋介石独爱曾公文集。曾公的一生证明,不怕天资愚钝,不急少不得志,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做人、做事,读曾公家书后使我受益匪浅。

    勤学是立人之本

    人之初,如玉璞,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唯持之以恒、不苟不懈的学习,才能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学会养家糊口的本领。谨记进德修业,德是忠孝仁义礼,业是明史格物,仅仅明白怎么学还不够,还要的知道为什么学,君子立志,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如何成为优秀的人,勤学,勤实践,实践能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的循环,从中摸索,才知道为圣人,处对事。

    修身是一生的坚持

    我们常常抱怨不被人欣赏,对生活充满牢骚,抱怨这、抱怨那,却不愿静下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出了错。

    只问积劳不问成名,看似需要一个人无欲无求,然男子汉顶天立地,做事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父母,如不希望成名,动力从何而来,不投入追求,兴趣又如何培养。但不是无止境的表现,还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锋芒毕露,半斛满子,由人去刮平,人自满了,由天去刮平,或许应该这样理解问积劳不求名才准确。我们应该心怀远志,脚踏实地,即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符合现实的目标,然后投入工作,兢兢业业,勤劳谦虚,才是成事的栋梁。

    最败人的两个字,傲和惰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自持天之骄子,总是夸夸其谈,现在回想起来,就感觉自己像小丑一般可笑,工作以后,处处节制,沉默寡言,拜读曾公文集后,才明白自己依然可笑,凡激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的以面色凌者矣,从此后,痛改前非,为人稳重,处事低调,从形外到心里对自己都要约束。或许有人说不表现出才能,如何在职场中获得丰收,我却赞同曾公所言,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乏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这是比喻只要有能力,总会遇到伯乐,不用心急,耐心等待,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即使有才也要勤奋,懒惰总是毁人一生,要好好的规

  • 2、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一)

    选玖【曾国藩家书】一书,原本很是偶然,做为单位里一名通讯员,主管要求自一由选玖一本有关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书籍,并写出读后感。徘徊间,好友许君参与的一次写作大赛得了二等奖,奖品是价值300元的文学书籍,他向我推荐了其中的这本由吉林出版社出版、中国读书网鼎力推荐的【曾国藩家书】。

    家书?还是那种古文式的(好在有白话译文),按照很多时髦同学的标准来看,家书嘛,没什么刻意复杂的行文结构,也没有现代感的写作文字技巧,平平淡淡到白开水地步的166封家信(一精一选出的经典部分)而已。可是,可是当我耐一性一的读完,没有哪一回读完一本书有如此的感怀,且又有如此的语塞,在名家着作面前,自己的文字的力量显得十分孱弱,怎样下笔写这篇读后感呢?

    实际上,抛开曾国藩从小竣愤苦学,6岁入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1846年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10年之中连升10级官至二品,誉为晚清第一重臣,一部家书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乃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一精一神偶像的历史背景不谈;或者抛开【曾国藩家书】中与父辈与诸弟所谈的立志、勤劳、俭朴、修身、治军、做官为政等等书信也不谈;就论【曾国藩家书】中的教子弟的读书做文之法;就论曾国藩读过的浩如烟海的书之经历,让我肃然起敬!

    为什么我不能够熟练地遣词造句,运用典故?为什么我写不出的优秀的文章,文字呆板?根源呢?读书少,不学习,贪婪,投机。曾国藩努力读书的严肃足以令一性一喜热烈漂浮的我凛凛然。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二)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一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着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一精一神偶像。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

  • 3、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2020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2020(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蒋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着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准确的。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

  • 4、 曾国潘家书读书笔记800字范文(优秀3篇)

    曾国藩,作为中国自孔子以后的一个半完人中的半个,其在立言立德立功这三个中国传统文人中的三大标准方面几乎都做到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摩曾国潘家书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曾国潘家书的读书笔记一

    假期里,我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感受颇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人们可以不惜重金付诸于孩子,给孩子买最好的服装和玩具,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特长班,但是教育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身上出现了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

  • 5、 《曾国潘传》读后感

    《曾国潘传》读后感

    文/谢雨岑

    北宋理学家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堪称理学的精髓所在,而在数百年后将其贯彻至今的却是一名不喜理学但却足够伟大的清代官员。虽然他在历史上的记载不讨人喜爱,但他却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他便是曾国潘。

    近日读了由萧一山先生呕心沥血所创作出来的《曾国潘传》后,令我感慨万分,对曾国藩这样的人物刮目相看。此书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影响,同时也概述了以曾国藩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和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萧一山先生还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并重点记述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的过程,同时还系统客观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作用,是第一部全面评述曾国藩的历史著作。

    那么曾国藩究竟何许人也呢?曾国藩在1811年出生于湖南双峰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热爱书文,后来只身一人进京赴考,凭自己的才华斩获进士之名并且在京师任职,年仅37岁便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留下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美誉。在我看来,陆游的这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便是对曾国藩一生最好的评价了。本是胸怀大志的一代鸿儒,却因硝烟四起的国土毅然选择了弃笔从戎。当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国肆虐华夏大地之时,心怀天下的曾国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战斗中磨炼自我,逐步掌握了用兵的精髓所在,最终得以崛起,为平定动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样兢兢业业的他却被皇上所猜疑,借口曾国藩汉人身份而将已然许诺的王位贬成了毅勇侯,他忠实的将士门为其抱打不平,甚至一致拥戴曾国藩自立为王。熟读史书的曾国藩焉能不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呢?但君为臣纲的儒家思想已然融入了曾国藩的骨肉之中,他的内心不准许他作出这样违背道德的事情。所以在如此巨大的权力诱惑之前,他始终不忘初心,不存半分怠慢之心地服务于当朝圣上,可谓是无愧于国家了。

    而曾国藩之所以能有如此令人侧目的成就都离不开他严以律己的高尚品质。而除了对自己严格之外,曾国藩对于自己的后辈更是有着诸多期望和劝诫。他所作的《家书》中不仅有着: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散,一国之中,廉则兴,贪则败。这样的话语,更是有着: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这样的教诲。他让我了解了为人处世的三个最重要的地方,一是读书之勤唯有专注才可以有所作为,富贵功名只是过眼云烟,

  • 6、 曾国潘传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曾国潘传读后感,欢迎来参考!

    (一)曾国潘传读后感

    初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

    (二)曾国潘传读后感

    闲来无事,喜欢读唐浩明写的《曾国藩全传》,昨天临睡觉时读到这段文

  • 7、 读曾氏家书有感:智慧灯塔

    智慧灯塔

    ——读曾氏家书有感

    走出象牙塔,进入大熔炉,生活和职场的考验接踵而来,在现实中我已有应接不暇之状,迷茫、错乱、焦躁、困惑等负面情绪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一位益友给了我指点,说“不妨读读国学,修炼情商,内圣外王嘛”,我恍然大悟,仿佛在黑夜的海面上寻到了灯塔,自此开始徜徉在卷帙浩繁的国学经典中。

    常言说凡事总有一个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浩如烟海的国学领域中找到落脚点也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阅读儒道经典到宋代苏轼,再到近代梁启超,直至折回晚清名臣曾国藩(以下称曾氏),历时两年,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国学归宿,这要得益于梁启超给其师康有为的信中所言:“弟子日间偶观曾文正公家书,猛然自省,觉得不如彼处甚多”。是什么样的文字可以让近代伟人梁启超抒发这般如获至宝的感慨,莫大的好奇心驱使我开始拜读曾氏文集,从此便与曾氏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们常说西方的达芬奇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宋代的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家,那么晚清曾氏也堪称社会科学的集大成者。因此,研读曾氏文字不失为一探国学究竟的终南捷径。曾氏家书融合了其一生的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可涵盖管理学、政治学、人才学、教育学、养生学等各个方面。尤其对于读书这一问题,曾氏亦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下面就以读书这一视角来窥见曾氏家书所蕴藏的广袤而深邃的智慧。

    首先,在同治元年四月曾氏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他提到了读书可以改变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属于本性之列,涵盖性情品质之义,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读书缘何可以改变气质呢。原来,书籍可以教给人们自然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知识,可以把前人的成败得失通过文字再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可以从中看出美丑善恶、优劣好坏,从而知道学习什么、弘扬什么、摒弃什么,久而久之,气质在扬弃的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有益的变化。比如性情暴躁的人,在看到《三国演义》中张飞因暴躁而鞭打下属,却最终被下属所杀,以致造成蜀国后来不可收拾的局面时应当有所触动,并反思自己的暴躁性格而力求改善。

    除上述提到的读书改变气质的观点外,曾氏还就如何读书也表达了自己的诸多见解。其一,读书应有所选择。在咸丰九年四月给儿子的家书中,曾氏提出读书“不可不知所择”。他列举了韩愈、柳宗元等人的例子,这些学问大家所读之书也不过二三十种,又谈到自己所读之书也不过十余种。众所周知,古代出版业较之今日极不发达,那时的读书

  • 8、 《彼得·潘》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达林先生和孩子们的激烈冲突,最终导致孩子们的离家出走,源于达林先生哄迈克尔吃药不守信用。

    当迈克尔不想吃药时,达林先生责备迈克尔说:“要像个男子汉,迈克尔。”他自以为他一生吃药从来都很勇敢,其实他最怕吃药。达林太太去给迈克尔拿了一块巧克力,达林先生认为,这是不坚定的表现。

    “迈克尔,我在你那么大的时候,吃药一声也不哼,我只是说:‘谢谢你们,慈爱的父母亲,谢谢你们给我药吃,让我的病快点好。’……要是我没有把药瓶子弄丢了,迈克尔,我现在就做个样子给你看。”

    其实,药瓶子并没有丢,温迪知道药瓶在哪儿,她找出了爸爸的药瓶。可是这位可爱的爸爸又和迈克尔就谁先吃药的问题发生争执。温迪想到一条绝妙的计策:“干吗不两个同时吃呢?”温迪数着,一,二,三,迈克尔吃下了他的药,可是达林先生却把他的药藏到背后了。最后他还捉弄和迁怒狗保姆娜娜。

    三个孩子望着达林先生的那种眼神,真是怪可怕的,就像他们不佩服他似的。是的,父亲的高大形象,在这一刻轰然倒塌。

    诚信乃立身之本!诚信教育,从娃娃抓起!诚信教育,从父母对孩子言而有信开始。

    想起中国古代最典型的事例——曾子“杀猪立信”的故事。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傍晚,妈妈回来了,却说自己的承诺是哄孩子玩儿的。曾子知道了,二话没说,他拿着刀径直奔向猪圈。曾子严肃地说:“你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

    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现在有不少同学,不想跑操就捂肚子,想上街就说有病,上课迟到说自行车掉了链子,想上厕所就说闹肚子,上课玩手机说自己上网查资料,考试时用手机作弊传递答案,考分不好时会说答题卡涂错了……

    想想有没有家长的责任?家长欺骗孩子的次数有多少?是不是每次都会有理由,有原因,有苦衷?仅仅因为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点来讲,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显得格外重要。父母要坚守诚信,言必信,行必果。

    同时,为了做到言而有信,就要注意不要轻易承诺。

    《弟子规》中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讲的也是不要轻易承诺这个道理。这里不轻易承诺主要指那些不合适的承诺,如果答应了,做吧,

  • 9、 彼得潘读后感800字

    永恒的童年——读《彼得·潘》有感

    利用假期闲余时间,我读完了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巴瑞的《彼得·看》。彼得一个不愿长大也不会长大的孩了,他和很多走失的孩子一起住在永无岛。

    一天,彼得带回来个小女孩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岛上的孩子们把温迪当作自己的母亲,因为温迪每天给他们讲故事、补袜子。一天,温迪发现两个弟弟已经开始遗忘他们的父母了,她很担心,决定立刻回家,孩子们也想和他们一起离开永无岛。可是他们的计划被坏人胡克发现了并抓住了他们。凶狠的胡克还想杀害彼得,并且给他下了毒药。幸好叮叮铃发现了胡克的阴谋救下了彼得。最后彼得追踪到海盗船并和胡克进行了生死决斗,最终彼得战胜了胡克,温迪他们也顺利回到了家。

    彼得选择回到永无岛,临走时答应温迪每年来接他去岛上打扫卫生,可是健忘的彼得总是忘记他们之间的约定。但只有温迪一直坚守者诺言并让自己的女儿代替她继续履行约定。

    文中的“爱”是各种各样的,有达林太太与达林先生对温迪和弟弟们的爱;有叮叮铃对彼得的爱;有温迪对孩子们的爱……达林太太和达林先生团为弄丢了孩子而很自责;叮叮铃为了救彼得抢先喝了那碗有毒的药……无论哪一位,都不希望对方不快乐。文中那个神秘又奇妙的永无岛令我向往;叮叮铃奋不顾身喝下毒药救了彼得,让我感到惋惜;彼得没心没肺忘记誓言使我气恼,这一切的一切只因我喜欢读达本书。

    彼得·潘这个半仙半人的小男孩,他有着普通孩子的可爱和小毛病,他的骄傲,跋窟,不谦虚,还有一点儿健忘。他象征着永恒的童年,是人们对童年的怀念。温迪虽然不乐意长大但也必定会长大,作者用书中孩子的说法、做法表达现实人们对童趣的怀念和回味。表达了孩子们对于长大的不同态度,影响着广大读者的心态。

    相信,只要你永怀童心,相信彼此,坚守承诺、心怀善良,永无岛与仙子们就会一直存在,他们永远都在你的心中。

  • 10、 《曾许诺》读后感
    《曾许诺》读后感 中考后,爸爸送给我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此我就开始喜欢上读小说。但是我读小说都是只注重情节,书中的辞藻、写作的手法被我一概忽略。我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对我的语文学习也没有起到任何帮助。再加上本人天生语言表达能力稍软,故而对说话、写作十分心虚,头疼。上学时语文成绩时高时低,最高在班中也是平均水平而已。甚至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语文阅读专项考试中还考过不及格。 上学时,我就一直认为语文没什么用,不用学我照样不是能说话会写字吗。但是上班以后,越发觉得文字是一门艺术,比起数理化要重要得多。写得一手好字、能说会道、写作辞藻华美都是我望眼欲穿的能力。何以引起我这种想法?是因为看新闻、电视剧中有所作为的人都具备这些能力;是在第一份工作中写会议纪要,总是被领导要求再改;是和人在沟通中总觉得很难让人理解;最重要的是读了桐华老师的《曾许诺》中那些华丽的辞藻、各种人物的内心描写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高中时就读了《步步惊心》,由于以前的阅读方式,当时也只觉得故事真是引人入胜,再无他想。 说到《曾许诺》,我真的是感受颇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将纯美的思想感情挤到了心脏的角落中,每天都只是想着工作挣钱。是朋友的一句话让我又拿起书籍,她说的大概意思是如果不读书的话会很快迷失自我。《曾许诺》中的爱情是纯美、绝世的。阿珩对蚩尤的信任、爱他的勇气让人佩服,也让本性多疑的蚩尤彻底学会相信他人。而在战火中,两个人属于完全对立的国家却能永不变心地爱着对方。在阿珩深陷即将会成为火海的洵山,蚩尤能不顾背上背叛神农国的罪名,毫不犹豫、正大光明地救她。这种坦荡的胸怀和为心爱的人不顾一切的勇气应该只存在于书中。 书中对轩辕黄帝在神农和轩辕两国第一次阪泉之战所设的计谋通过少昊阐述呈现,看到少昊破解黄帝阴谋之时,心中很是惊叹。不光是惊叹黄帝原来是如此计划的,更是惊叹言情小说中还有如此激荡人心、大气磅礴的战争描写。这也验证了桐华老师的非比寻常,她笔下的爱情就不只是细腻动人的,更是纯美大气的。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0-12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1

  • 2023-01-15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20

  • 2021-08-13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0-04-26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0-09

  • 2021-12-20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2024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