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 > 地图 > 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
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推荐
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

(共 7537 篇)

  • 1、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通用5篇

    读完作品后,可以把读书感悟记录下来。是时候写篇读后感把收获总结一下了,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篇1】

    本书是《人类简史》的重要补充,可以更加丰富对人类演进的知识面。作者是一位地理决定论的论证者。将欧亚大陆东西走向(纬度和气候相近,有利于动植物的传播),与非洲、美洲的南北走向(纬度和气候差异大,不利于传播),气候变化差异,而带来的动植物演化的影响,结合考古证据和人类语言比较学推导出到人类农业化、现代化的影响。

    为更加充分论证,作者详细讲解了考古年代的测定方法。

    可驯化的哺乳动物供给强大劳动力征服贫瘠的土地,有利于农业的开垦,可驯化的植物有利于大量能量和蛋白质的稳定补给,两者的结合为进入农业社会奠定了基础,使得人口大爆发。使得社会分工成为可能,技能更专业化。

    农业社会的产生带来人口增长,而人的有效管理,被迫演化出对应的政治组织方式。同时,与家畜的密切接触以及人口的密集,演化出人类流行性病菌。

    作者用地理决定论的思考解释了人类居住的各洲的演化推导。

    美洲和澳洲的落后缘之于大型哺乳动物过早的在有人类登陆大陆时被捕杀灭绝,以致于没有可驯养的,而始终停留在较原始的采集社会。

    非洲的落后在于南北走向,各地区差异大,以及撒哈拉沙漠的存在,严重阻隔了欧亚大陆已驯养的动植物的引入(因为气候不适应),或本地已驯养的动植物的上下流动。当然,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在大航海前上千年就已有很密集的南岛人贸易的往来,带来基因和语言的融合。

    进一步论证了中国的长期统一和欧洲的长期分裂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因为中国海岸线平坦,层次分明,有利于人口的流动。而欧洲海岸线曲折,内陆又多森林,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人口流动,容易形成小邦国。前者的统一有利于稳定的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个人主义的政策失误带来的影响。后者的分裂有利于多元化的思想传播,思考会更加辩证客观(比如哥伦布探索新大陆前在各国游说,即使违背主流思想,但只要有一国支持,成功后就可以迅速传播开来),但也存在经济文化的不一致而边界之间斗争更多,导致对未来不确定性。

    在日本的起源上带来了更多思考,凡事都不能想当然的思考。比如绳文时代,朝鲜已经是农业社会了,而日本仍是狩猎采集社会,原因是此时传入朝鲜的水稻不耐寒,以致于在日本产量不高,反倒是日本的稳定的狩猎采集更有优势。

  • 2、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作者:星火一班·李静

    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从原本的没有氧气、没有生物,逐渐演化出原始海洋以及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地球上开始有了丰富多彩的物种与生命。人,是地球生物中最具智慧的存在。在现在的考古发现中,广为人知的较早的人类祖先是320万年前南非古猿lucy,其脑容量只有400ml,我们现在则达到了1300ml以上,虽然能够直立行走,或许已经能够使用简单工具,但生存依旧是早期人类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

    掌握了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人类进化的速度。和漫长的46亿年时间相比,这几百万年来,人类的进化速度可谓飞速。和其他物种相比,人类社会明显拥有更多更复杂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工具的使用和文明的发展相互促进,人类社会的进化在工业革命之后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速度,不同的社会之间也逐渐出现分化。从纵向的角度来说,以中国为例,我们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奴隶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以及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时期。而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以当今世界为例,欧洲北美地区普遍要比非洲、南美和亚洲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上要高得多。从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维度,我们都可以去尝试来解释这种差异。然而,《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则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入手。

    这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上次冰川期结束后的13000年间,世界上的某些地区发展成为使用金属工具的有文字的工业社会,另一些地区则仍然保留这使用石器的狩猎采集社会。”这种不同地区的社会分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文明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一种文明对待另外一种异己的文明,似乎总是有一种毁灭和吞噬的倾向。正如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他们的工业文明,他们需要攫取更多的财富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原始的资本。贾雷德·戴蒙德在前言中用非常生动的故事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归结起来,这个问题就是:为何原本来自于同一个祖先的人类,逐渐出现了不平等?进一步,贾雷德问到:为什么财富和权力分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而不是其它方式呢?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杀害、征服或者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历史为何呈现出它当前的这种模式。

    贾雷德试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和许多人类学家一样,他不只注意到了文明存在的差异,更想深刻探讨形成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 3、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有感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有感

    苏州现场班 朱从义

    这本书解答了我很多关于历史的疑惑,值得认真拜读。

    作者写书的起因是为了解答新几内亚人关于一个问题的疑惑:为什么同样是人,西方国家在近代却发展迅速,成为了优势人种,而新几内亚人仍然停留在原始的社会形态,落后很多。这个其实放到中国人身上也是一致的:为何我们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中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翻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人类起源及发展史,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答案:地理环境最终影响了人类的演进史。我们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而事实上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最早都来源于古巴比伦王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文明主要起源于中国(公元前7000年以前)和两河流域(公元前8000年)。可是据考古了解,地球上的人类祖先来自于500万年前的非洲,那为何不是非洲成为文明的中心,反而是其迁徙的后代在两河流域和黄河区域创建了璀璨的文明?经过对比,作者发现,在这两个区域有世界上最容易驯化的植物(大米、小麦等)和动物(牛、马、羊等),这些动植物的驯化使得农业发展,从而使原始狩猎部落的人开始定居。而居民的出现使得国家文明和其他手工艺者得到发展,反过来进一步促使文明进步。反过来,非洲地区缺乏可驯化的植物,动物尽管很多,但是大部分也只能驯服而不能驯化,因而最终阻碍了文明的出现和发展。

    同样,美洲、大洋洲也是一样的问题,特别是动物。人类早期的祖先迁徙到这些地区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狩猎技能,而那些从未接触过人类的动物并不知道害怕和防范人类,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遭到灭杀。可驯化动植物的缺乏使得美洲土著长期处于落后的社会形态之中。

    除了影响这些文明出现的因素,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两河流域的文明迅速扩散到了以色列、埃及、印度、希腊和西欧地区,却没能传播到非洲、美洲?仔细了解下,就会发现早期的人类传播手段是有限的,无法跨越时空的界限,这导致非洲、美洲本身是一个南北分布的地形,这使得在一个地区驯化的动植物往往无法快速传播,只能局限在一个局域内,从而阻碍了文明的交流和互动,降低了发展速度。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解释中国近代的落后:中国本身的地形不像西欧地区一样被分割成小块,使得中国较早的出现了统一的文明帝国,在几千年的帝国更替中,中央集权变得越来越牢固,一方面这个可以强化国家的力量,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国家由于缺乏外部竞争而失去了探索的压力,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 4、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模板

    作品这本书让很多人都爱不释手。这时候可以将自己昙花一现的感悟写成读后感了,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此话题的内容,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篇1】

    光看书名的话大家可能并不清楚这本书是关于什么内容,实际上书名和内容也没有多少关联。

    很多人应该会有这样的疑问,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领先地位,但为什么从近代开始被欧洲文明所超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有给出他自己的一家之言,中国统一的政治制度或许是一大重要原因,皇帝可以支持郑和七下西洋,也可以一声令下闭关锁国,统一的政治制度有着许多优点,但不利于新技术的发明。反观欧洲一直是许多个分裂国家的状态,哥伦布、麦哲伦都是先被葡萄牙皇室拒绝后,转而投向西班牙皇室从而得到了远洋航行的资助,从而开创了大航海时代,促进了世界贸易的繁荣,带动了资本主义和技术革命的产生。不过这个占全书很小的一部分内容。全书从主要更广泛的空间和更久远的时间角度,说明了一个观点:不同社会文明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地理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各大陆的地理特点影响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轨迹。

    书中从好几个方面来对这个观点进行详细论证,我只列举两个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方面:

    第一个是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欧亚大陆可驯化的物种最为丰富。可驯化的植物具体指的是粮食作物,粮食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使得人类从狩猎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可以形成众多的人口,并且能积累剩余粮食用以养活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专门人才,从而进一步发展出技术和政治上的优势。可驯化的动物具体指的是大型哺乳动物,比如牛、羊、马,从这些家畜身上发展出许多感染人类的流行病病菌,而这些病菌在欧洲殖民新大陆时发挥了重大影响,绝大多数的原住民都是死于这些殖民者所带去的流行病。

    第二个就是影响传播和迁移速度的地理因素,不同大陆的差异很大。在欧亚大陆速度最快,这是由于它的东西向的形状,导致作物和牲畜在同一纬度的气候下可以很容易传播,同时欧亚大陆也没有太大的地理障碍,战争、贸易等活动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技术可以迅速交流。而传播的速度在非洲就比较缓慢了,而在美洲就尤其缓慢,这是由于这两个大陆的南北向的主轴线和地理与生态障碍所造成的。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篇2】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读了快两个月的书我终

  • 5、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模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完作者写的作品,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满足,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什么样的作品读后感才算是高质量的读后感呢?请阅读由编辑为你编辑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篇1

    一句话总结本书: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不平衡发展有主导作用。(不是决定性作用,书中也提到了一点不同民族自身努力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

    “只有在能够积累粮食盈余的稠密定居人群中,也就是依赖公元前8500年左右出现的农业崛起作为粮食来源的人群中,才有可能诞生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和其他复杂社会特征。

    然而,对于农业崛起至关重要的可驯化野生动植物物种在各个大陆的分布却极为不均。最有价值的可驯化野生物种只集中在全球9个狭窄的区域,这些地区也因而成为最早的农业故乡。这些地方的原住民由此获得了发展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先机。这些原住民的语言和基因,随同他们的牲口作物技术和书写体系,成了古代和现代世界的主宰。”

    “过去10000年间的主要历史进程:拥有枪炮、病菌和钢铁,或是拥有较早的技术和军事优势的人类群体,以牺牲其他群体为代价进行扩张,直到后者被取代或者大家都开始分享这些新优势。”

    作者用了四大部分共十九章论证这个观点。例证很多,数据丰富,交叉引用了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研究成果。

    个人认为缺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重复的内容太多。当然这是来源于很多西方学者层层递进的严谨论证习惯。但是从对一本书的内容呈现来说,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每提出一个新论点,就要把前面所有的观点都重复一遍。这样一层层推进到最后,对读者来说是一遍遍的重复。二是读外文书籍要撞运气的翻译问题。这本书的翻译很不利索,各种莫名其妙的、没有锤炼过的、不通的长句子。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篇2

    毫无疑问,这本《枪炮、病菌与钢铁》是研究人类史的书籍中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我甚至想推荐给所有人阅读此书。

    总的来说,本书就论证了一个主题:为什么欧洲孕育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而不是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在反对了一些错误的理论之后,本书抛出了自己的结论,而几乎所有的章节,都是围绕着这一点逻辑展开:

    地理条件决定了文明的发展,决定了能更快地驯化动植物,继而让古文明摆

  • 6、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30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3000字:

    最近利用业余时间花大力气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andsteel》,作者是美国人贾雷德·戴蒙德(jareddiamond)。网上认识的一些大神都推荐过这本书,包括李笑来,的确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学术性较强,相比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历史小说,读起来自然是费力不少。再加上我读的中文版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相比原著有些偏差,影响到阅读。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给读者一个读书建议:尽量去读原著,不要读译本。

    由此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尝试着去读这本书的英文原著。

    上网查了作者戴蒙德的基本资料,他现在已经年过八旬,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研究人类史、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学者。作者能创作这样一部巨作,归功于他对历史学、生物学、地理学、语言文字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可见作者的学识之渊博。作者为了学术研究实地探访了全球很多地方,非洲、新几内亚、欧洲、澳洲等等。戴蒙德在美国至少也是中产阶级,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教师,他本人获得了博士学位,美国的院士,他的妻子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由此可以推断,父母对他从小悉心培养,能取得这么大的学术成就,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

    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写出这样一本具有上帝视角的书是欧美人,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呢?正如作者在书中的提问:为什么欧亚大陆领先于非洲、美洲?(美国是欧洲移民国家,这里的美洲指的是中美洲和南美。)又,为什么在领先的欧亚大陆上,欧洲人主导了世界,而不是中国人?

    我对我的疑问的思考答案是: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启了欧洲人对其他大陆的殖民时代,与此同时,欧洲文明开始和其他大陆的文明接触、碰撞、冲突、融合等,这包括中国人、印第安人、非洲人、新几内亚土著、澳洲土著等。在这个殖民的过程中,逐渐使欧美人具有了全球性的视野。

    而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中国处于明朝统治时期。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支持郑和下西洋,中国人还在和海洋接触。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清朝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中国人从此不再去探险海洋,错过了海洋时代。不再和其他文明接触,自然无法形成这种全球性的开放视野。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是欧美人而不是中国人,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在书中阐明:欧亚大陆领先美洲非洲,欧美主导全球,形成今天这种世界格局,并不是白人比黄种人、黑人天生就聪明,作者不赞成人种优势

  • 7、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6篇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6篇”,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篇1

    《人类简史》自问世以来便一直是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的畅销书。该书作者yuvalharari在前几章的观点,明显受到其师jareddiamond的巨大影响——人类先是通过进化获得了更大的脑容量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之后某些人类又发展了农业,于是造成了之后的一切差异。

    此外,师徒两人也都在作品中流露出了高度的人文关怀。不过,相比起《人类简史》的广博,《枪炮、病菌与钢铁》显得更为专业与深入。全书通过大量的实证例子,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作者先从不同地区之间可驯化的动植物的差异入手,证明欧洲的环境比其它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起农业,并接着运用其广博的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知识来说明这种农业上的优势是如何带来欧洲人在病菌、文字、技术、政治组织方面的优势的,并最终导致欧洲人对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征服。

    作者在书中没有过多讨论历史哲学。但我想,他一定会赞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本书第二章,作者便详细分析了波利尼西亚各岛屿。这些群岛上的人都有着同样的祖先,但不同岛屿的地理环境却造成了他们此后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自然环境更为恶劣的地区(如查塔姆群岛),人们延续着原始的狩猎采集模式,社会结构较为平等。而在自然环境更为优越的地区(如新西兰北岛、汤加、夏威夷群岛),人们则从事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社会出现了分工和等级分化。正是每个社会的物质基础不同,导致了它们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差异。

    人类学是一门较为冷门且枯燥的学科,然而,作者用其各领域的广博知识,让我深深地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类学的魅力。作者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拨开意识形态与传统的迷雾,将人类社会整体作为一个对象进行解剖、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惊奇地了解到我们所熟知的事物是如何被构建的。例如,作者在第十四章中提到了人类社会的四个阶段:族群、部落、酋长管辖地与国家。并在分析为什么国家阶段大部分人

  • 8、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8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800字: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于1997年第一次发表小说《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并且借此获得了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以及众多学者的关注。

    作者在小说内通过生物,地理,及其他领域的科学仔细探究了人类社会文明于历史的发展走向并且揭发了现今社会动态的根本缘由。

    为什么西班牙殖民军会如此简单的占领美洲?为什么欧洲的经济与人文发展能够超前于别的社会?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现代社会的不平等??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试图从人类最原始的时候开始通过生物及地理学的知识来解释所谓的“西方优势”。

    作者在小说中强调了欧亚大陆所拥有的优势—多种类的植物以及可驯服的动物,以及这些优势对古代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因为拥有了足够的资源,社会渐渐开始精英化。例如在中国,欧洲和中东等地区的发展相比于美洲及澳洲要快速许多。但是由于欧洲大陆的地理分割,使得欧洲的政权极度分散化,这样使其文化发展变得更加自由。

    相较而言,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貌平坦,政权集中,统治者更倾向于闭关锁国,导致了行为思想的发展缓慢。在小说被发表之前,社会普遍认为是欧洲工业革命造成了现代文化的差异与不平等,甚至一些理论含有种族歧视的成分。这本书的发表改变了世界对历史与社会的简介。

    对我而言,这本书使我学会了如何抛开历史中具有误导性的原因,去寻找事物发生的根源。根据这本书的总结,我在读完以后经常会把地理及生物的结论延展到更多事件上,比如—研究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正直系统—甚至可以试图去推断现代社会以后的走向。

    在阅读完一本长达五百页的逻辑推断以后,我学会了如果有效的在平时讨论中使用证据和推理,在生活琐碎的阅读—新闻,报纸,小说,课本—中找到异曲同工的地方,以及有效的分解一件复杂的时间从而找到造成事物的起因。这些生活中的智慧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让我意识到了单单一本书带有的内涵和能造成影响的能力。正如林语堂所说,看书就像是吃饭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爱,也会从不同食物中得到不同的营养。

    的确,读了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就像慢慢地吸收了一碗浓浓的鸡汤,不但在品尝的时候觉得味道鲜美,喝完过了很久也依然回味无穷。作者:徐若彤

  • 9、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优秀范文)

    介绍一下作者:这本书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一位社会学家,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m.dhb100.com

    东南亚有个黑人国家,叫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有个精明的政治家叫做耶利,他向戴蒙德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你们西方国家生产出那么多工业品,然后拉到我们这里,卖给我们,而我们不能生产这些工业品卖给你们”。

    作者为了回答了这个问题,写了这本书,也回答了很多类似的问题,为何历史悠久的非洲大陆相对落后,很多地区还是部落社会,为何欧亚大陆发展出了先进的城市文明。为何汉族发展成了今天的汉族,为何美国原住民印第安民族几尽灭绝,为何非洲成为黑人的非洲等等。

    作者有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欧亚大陆是个东西走向的大陆,地中海与到东亚地区处于相同的纬度,物种(人类和人类驯化的动植物)的迁徙相对容易,人口迁徙带来了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带来工具的改造。成就了欧亚大陆先进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非洲、美洲大陆是南北走向的大陆,这是最大的不同,南北迁徙处于不同的纬度,动植物的迁徙相对困难,所以没有发展出先进的文明。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人种的迁徙带来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带来工具的改造;《全球通史》告诉我们:人类能够生存下来,主宰万物,不是因为我们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而是不断的应用工具改造环境来适应自己。综上所述:人种的迁徙能够带来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带来工具的改造,工具帮助人种战胜环境的改变,生存下来并且越来越强大。几千年流亡世界的犹太人,生活在清朝唯一对外开放城市的广州人、生活在黄金水道出海口的上海人,生活在全国文化枢纽城市的北京人,他们比内陆人更聪明吗?不见得,但是他们确实近水楼台先得月,比我们西安人更早的接触了更先进的文化,他们创办了无数中国第一,比如发电站、铁路、造船厂、电灯、电话、银行、大学等。

    对于一个人,如果不想被淘汰,那我们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就应该选择一个文化交流更迅速的城市,就应该熟练掌握储存文化的一门外语,持续不断的学习新文化,就应该与时俱进,在基本生活有保障时,分出一定收入不断的投入到文化的交流、高等的教育中来了。

    初读这本书是因为读《穷查理宝典》有引荐,所以接触此书,说此书能够扩大人的视野,增加人们思考的角度与深度。抱着这样的心态当即下单买书,也正好是新冠疫情肆虐,所以加大了对于此书的兴趣

  • 10、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

    jared diamond是当代少有的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之所以少有,多半是因为这个问题太过复杂,牵涉层面甚广,所及领域又颇多,非是一般“专家”能够触碰的。作者抱着当医生的志向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还热情地投入过野鸟的观察和研究,后来在本科转向了生物研究;然而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语言、历史和写作方面的训练;取得生理学博士学位后,他进行了分子生理学、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这样的经历使得作者掌握了一些完成此种著作撰写的知识基础,接着在各洲进行现场调查中接触到的多个土著民族,不仅提供了写作素材,更是作者写作此书的直接原因,这本书最初只是为了回答一位土著朋友的“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

    作者将研究问题最终归结为“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呢?”。这样的表述非常有趣,倘不是翻译有误,那么在书中一再强调“并不想当然地认为工业化国家就一定比狩猎采集部落‘好’”,但在其不自觉说出的话语中,依旧认为“工业化”是“农耕社会”的“发展”。(当然,就个人来看,尽管存在“不适合工业化”的地区,但它相对于简单的农耕社会来说,就是毫无疑问的发展,就是更高层级的文明。)

    前言还提到了为什么有人会反对这类问题探讨的原因,“如果我们成功地说明了某个民族怎么会统治另一民族的,那么这会不会就是为这一统治辩护呢?这会不会就是说这种结果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在今天试图改变这种结果可能是徒劳无益的呢?这种反对意见的根据是一种把对原因的说明同为结果辩护或承认结果混为一谈的普遍倾向。怎样利用历史的阐述是一个和阐述本身完全不同的问题。为了努力改变这个结果,了解是比再现或保持这种结果更经常使用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要努力去了解杀人犯和强奸犯的心理,为什么社会历史学家要努力去了解灭绝种族的大屠杀,为什么精神病学家要努力去了解人类疾病的起因。这些人之所以去调查研究,并不是想要为谋杀、强奸、灭绝种族的大屠杀以及疾病进行辩护。相反,他们是想要利用他们对因果链的了解来打断这个锁链。”希望自己能一字不落地背过然后有时候就可以甩在桌面上了。但有时又能理解这种担忧,例如在此书(至少在自己看的前两部分)中,归结的最终原因成为了动植物驯化和粮食生产,进而到地形等自然因素之上,而这类因素则是我们作为人类,运用个人、集体甚

  • 2022-04-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4

  • 2023-0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1-14

  • 2022-05-15

  • 2022-12-1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11

  • 2022-11-24

  • 2019-09-21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3-02-02

  • 2019-09-22

  • 2019-09-20

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2024病菌与钢铁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