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班固与汉书读后感 > 地图 > 班固与汉书读后感,2024班固与汉书读后感范文大全
班固与汉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班固与汉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班固与汉书读后感推荐
班固与汉书读后感

(共 9599 篇)

  • 1、 汉书读后感

    汉书读后感(一)

    《大地汉书》读后感

    《大地汉书》,一本好书。缓缓地读,沉浸在思绪的流。

    同样生活在河北,熟悉的方言土语,熟悉的运河,熟悉的农村生活气息,贯穿始终,无处不在。我爱读这些大白话。以前很少读到这样别致这样亲切的文字2020,散发着泥土新鲜的气息,采撷自民间,又返归至民间,找寻最美好的心灵契合。

    文中深埋了作者深沉的爱。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对爱,进行一场异常精彩的角逐。大朝的红琴,是美好的理想,而美好的理想成为书中的现实,而张惠玲,是大朝的初恋,那种朦胧而纯真的梦,永远转化不成现实,那梦也在不断改换着味道。那些家族之间的恩怨,对爱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真爱,都经得起考验。真爱,能跨越一切障碍。有爱,才会有完美的人生,才会有有滋有味的人间生活。

    理不清文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张慧玲和大朝,和李六根,和王国刚,和三朝,和那些杂七杂八的男人,成就了张慧玲的事业,造就了她乱七八糟的生活,她逃脱不了世俗的语言和眼光,她只是装作什么都不在乎。而李六根和三朝的改变,让我们领略到人性的虚伪与多变。也许,他们是真变好了,也许,他们本质根本没变坏。在小说中,我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凡人。人都有执着与追求,人都会变老,在这种生老病死的轮回中,我们或成就或放弃,总有行动,总有完成,譬如董子祠;总有希冀,总有继承,譬如龙。

    《大地汉书》好,是一本值得深思的书,面对土地,面对河流,有作者太多诗样的情绪,有作者充满哲理的思考,我爱读这样的句子,我爱读来自乡间泥土凝结出的纯净的露滴。只是,同样出自黄土地的我,道不出万一,只是在一遍遍的阅读里汲取,再汲取。珍存,再珍存。

    汉书读后感(二)

    《生命的三分之一》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生命的三分之一》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何为生命的三分之一?《汉书食货志》有一句话: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夜得四十五日。这就奇怪了,一月如何能有四十五日,再看注解: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原来,古人把每个夜晚算作半天,那么,夜晚的时间岂不是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在古代,不仅是劳动人民对这三分之一的时间十分珍惜,一些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汉书刑法志》里写道: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始皇白天断定刑罚,夜晚读书。《北史吕思礼传》中记载周朝政治家吕思礼生平勤学的情形:虽务兼军国

  • 2、 汉书读后感(集合8篇)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汉书读后感(集合8篇),欢迎你的品鉴!

    汉书读后感 篇1

    没有掌声,没有溺爱,生活在风雨中,生活在挫折中。这,就是成功人士的英雄;在逆境中走过的人,才受得住挫折的考验,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去奉献,他们是伟大的。

    张衡的背后是什么?

    成功!

    一提起张衡,人们就会想起他发明的比欧洲还早1700多年的地动仪。可是你是否知道,张衡是天文学家的同时还是一位文学家,画家,真可谓是饱学多识,才华横溢。那么张衡成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逆境,就没有成功!

    《张衡传》一书告诉我们,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这固然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最主要的是他具有严谨的学习方法和顽强的毅力。他呕心沥血作《二京赋》,“精思附会,十年乃成。”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也表现在他以后的科学研究上。在他开始制造侯风地动仪时,曾遭到一些人的讽刺,但他持之以恒,毫不动摇,终于制成了地动仪,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赢得了骄傲。其实,纵观中外历史,类似张衡的例子不胜枚举。诸多成功,哪一项不是在逆境中奋发,哪一项不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的结晶呢?

    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战斗,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也是一张人生的答卷,一张洁白的纸。不过,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我们迎着阳光,披着雨露,沐浴着春风,只要奋斗,便可绘出美丽的图画,就能把生命的答卷答得圆满优秀。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要想取得成功,那么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严谨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础,而坚韧的意志培养,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

    成功永远只属于坚忍不拔的强者。现在,我们知道张衡成功的秘诀;明天,勤勉而顽强的钻研,将使我们更进一步!

    阅读完你的一腔热枕,遥想你的短暂一生苦难经历,我一直相信你是用诗章来抒写自己奋苦的人生!诗章中那严谨、奋发的态度,不正寄寓了你成功的血汗吗?每日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祖国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学地以此来对照我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书籍杂志充斥了的社

  • 3、 汉书读后感2000字(3)篇
    汉书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趁着毕业季闲的一两天,查了一些秦统一时的一些郡县、地名对应今天的大致位置,供大家阅读秦汉之际的历史时粗略对照。鄙人工科男,文学历史素养底,查找的方式与结果必定有很多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后面有时间了,再把西汉时的侯国、郡县、及地理志中其它山川河流地名,对应今天的地区及地名查找出来,以方便大家阅读汉书。

    秦统一时地名粗考

    1. 九原郡:辖今内蒙古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郡治九原在今包头西北、乌拉特前旗西南、国道g6京藏高速附近,秦时修直道通九原与咸阳。秦末为匈奴所占,西汉时夺回改为五原。

    2. 北地郡:辖今内蒙西南角(宁夏省、内蒙省、陕西省交界那一片)、宁夏省南部(银川到固原一带)、甘肃东北角(宁夏省、甘肃省、陕西省交界那一片),郡治义渠在甘肃宁县西北、庆阳东南、国道g22青兰高速附近,西汉时治所移马岭(今庆阳西北),东汉时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3. 陇西郡:辖今临洮、兰州、天水等地,渭河上游,郡治狄道在今临洮县南、国道g75兰海高速附近。西汉武帝时分陇西郡东为天水郡。

    4. 蜀郡:辖今四川盆地、云贵等地,郡治在今成都,秦时修五尺道通云南滇池与成都。

    5. 巴郡:辖今四川东部、重庆部分地区,郡治江州在今重庆江北区。

    6. 桂林郡:辖今广西省大部,郡治布山在今桂平市西南、省道s40苍硕高速附近。

    7. 南海郡:辖今广东省大部,郡治番禺在今广州市。

    8. 象郡:辖今越南中部北部(大约河内市及红河以北、红河南岸部分地区)、广西西部,郡治临埃在今广西崇左市。

    9. 闽中郡:辖今福建省、浙江省东南部等地,郡治东治在今福州市。

    10. 会稽郡:辖今浙江中部北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长江南),郡治吴县在今苏州。额,那时貌似还没有上海、崇明岛、南通这一片地,可能后来长江口冲刷出来的吧。

    11. 长沙郡:辖今湖南大部(西接沅江,北起洞庭,南逾五岭)、江西西北部(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郡治临湘在今长沙市。

    12. 九江郡:辖今江西省(除去属长沙郡那一片)、安徽省(大别山脉东,淮河南,除去会稽郡的那一片),郡治寿春在今寿县。

    13. 衡山郡:河南南部(淮河南,大别山西,安徽安庆西)、湖南东北部(大概黄冈那一线东),郡治邾县在今黄冈北。秦时天柱山称为衡山,故名衡山郡,汉时改为天柱山。

    14. 黔中郡:辖今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大概在乌江东、长江

  • 4、 《汉书·艺文志》读后感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大型国家文献分类目录。东汉史学家班固作《汉书》以记载自秦以来到王莽篡汉之断代史,该书中记载律历、礼乐、刑法等“十志”,是对西汉及先秦社会的典章制度、风俗文化的总结,《汉书·艺文志》是“十志”之一,是据刘歆《七略》增补、删削而成的,是对西汉先秦时书目的目录著录。

    把天下图书分为:(1)六艺略,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2)诸子略, 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3)诗赋略, 著录了辞、赋、歌诗等五类文学作品。(4)兵书略, 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 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5)数术略, 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图书。(6)方技略, 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 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 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 《十七史商榷》中评价《汉书·艺文志》“不通《汉书·艺文志》, 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 学术之眉目, 著述之门户也。”《汉志》不仅是我国史志目录的开山鼻祖, 其中也包含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目录。“方技略”就是专为医药文献专门编定的目录, 其中把方技类的文献书目列为四大类, 又把每类医籍的具体篇目详细开列,即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及其下各目。《汉志》不仅以“六分法”为核心, 以文献内涵功能进行著录分类, 还以总论、 叙录为辅助手段, 揭示了先秦至汉代包括医史文献在内的中华文化学术总体发展脉络。

    通过研究《汉志》中的医学文献目录, 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反映当时医药活动的医史资料信息。而其中所体现的医学史观及所蕴涵的医学思想理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官方的正统观念, 同时也留下了作者班固医学史观和医学思想的深深烙印。由于医学特别是早期中国传统医学具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继承性强, 其发展进步建立在人类世代薪火相传基础上的特点, 医药典籍在医学传习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医史文献也就成为了历代医学传习者最为重要的传授、接收和研习的工具以《七略》、《汉志》为代表的早期医史文献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将前代和所处时代繁多庞杂的医学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精

  • 5、 飞将军李广_《汉书》读后感赏析

    飞将军李广_《汉书》读后感赏析:

    余日读汉书,常今日诵之,明日即忘,不得书中之要领,收效甚微,为加深印象,对纪传人物线条勾勒,又做练笔之余事,希冀坚持下去,以补余之愚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朝诗人王昌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歌颂的是汉代名将李广抗击匈奴,一生戎马的卓越事迹。

    李广,甘肃秦安县人,出生在一个擅长射箭的世家,自幼习得射箭之法,他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他的一生与抗击匈奴紧密相连,与匈奴大小战争七十多次,在司马迁和班固的笔下,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称赞李广有才气,天下无双,借匈奴之口称赞他为“汉飞将军”,但终究没有晋封诸侯,最后落得刎颈自杀的下场。

    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原因还要从李广自身说起,从史料中看出,李广的确为一名猛士。李广被匈奴军队生擒,身负重伤,能在生死关头,一跃而起,跳上胡儿战马,从数百匈奴追兵中逃出来,不得不称之为勇;李广在右北平(笔者家乡一带)与匈奴军队交战过程中,以四千军队对抗匈奴四万,博望侯张骞那一万人又没有及时赶到,在强敌面前,他手下的士兵吓得面如土色,体似筛糠,但李广能持弓箭意气自如,以一当百,士兵不得不服其勇。

    这样一名在汉代声名显赫的将军,却未被封侯,最后刎颈自杀,李广自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李广自己虽然英勇无敌,但缺乏治军方法。在冲锋陷阵上,他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但带兵打仗上,他显然缺乏治军方法。《汉书》中记载,李广担任未央卫尉,程不识担任长乐卫尉,两人官职大小一样,曾经又一起为边疆太守,可谓相互了解。程不识治军严格,军队休息有管理,晚上有人巡夜,远处有人站岗;李广治军松散,人人自便,晚上无人巡更,文书做不到上通下达,虽然也有远哨,作为行军将领,这种悉听尊便的作风不是打仗的阵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靠蛮力,因此李广在带兵打仗中,英勇杀敌的情况居多,排兵布阵的情况很少,甚至在带兵途中迷路,这也是他身经数战却胜者无几的原因。

    其次,李广勇有余而谋不足。在上郡战役中,三个匈奴的人射伤中贵人,李广不顾一切去追赶射雕人,一定要把他们杀之而后快,也许是自认为是神射手无人能敌。事实证明,他是一名神射手,也的确无人能敌。这三个神射手都败在了自己的箭下,但作为一名统帅,不顾自己将军的身份,放下身后的部队,结果被敌兵数千人包围,险些遇难。虽然他故作镇定,迷惑敌人,显示了他的勇敢

  • 6、 《汉书.高帝纪》读书笔记200字

    《汉书.高帝纪》读书笔记200字

    读《汉书·高帝纪》。韩信被称为一代名将,可纵观其战史,从没有和项王从正面交手。总是攻赵、略齐,最后与彭越合围项王于垓下。真正攖项王锋锐的往往是刘邦自己,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也就是说,是刘邦自己吸引了项王主力,把危险也留给自己,而放手让诸将开辟第二战场第三战场。刘邦在正面吃亏,然而却在全局战略上胜出。刘邦还占据了道德制高点(项王杀宋义,杀怀王,焚秦宫室,屠城,背约),且不吝惜给诸将封王。

    用人上,刘邦拥张良、萧何、韩信,项王有一范增而不用。彭越背叛,英布背叛,项伯背叛。可见,项王非帝王之才也。司马迁为他立本纪,私心作祟耳。作者:胡为乎来哉

  • 7、 2024最新读后感:读《汉书》有感

    汉朝起于公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在历史上分为西、东两个朝代。西汉在公元6年因王莽篡权,这个昔日庞大的帝国灭亡了。《汉帝》的记载本该至此结束,但因后来刘秀推翻王莽专政,建立东汉,这部记录汉朝历史的史书又重新开始修编,主要修东汉的历史。所以《汉书》分为两部,一部是西汉的《汉书》,另一部则为东汉的《后汉书》。

    西汉时,刘邦称帝去世不久,吕后便开始排除异己,老臣陈平、周勃等力挽狂澜,迎代王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西汉开始复兴,到孝文帝,已十分强盛。再到汉武帝已开始与西域交流,此后数百年,西汉已是安定强盛的雄大帝国。但因王莽夺取,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了。

    但不久,刘秀成为东汉首位帝王,此时东汉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项科技成果问世,东汉在那时已是百姓兴旺、城镇繁荣,万余城池、百余座郡县。百郡千县,都卷入了商品流通的范围。首都洛阳车船贾贩,周于四方,货物积贮,满于都城。因邓晨修复了鸿谷陂,王景修通了芍陂,王景、王吴疏竣黄河,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水陆运输,数月间,几十万艘船只,几万乘车辆,将百万袋粮食、千万匹布帛及各类物资达千万之多,全部运往正在饱受旱涝之难的洛阳,使洛阳一夜之间最富有的城市。但末年,宦官掌握朝政,发生了“党人之祸“,黄巾军起义,东汉也灭亡了。

    看两汉的兴起,我感叹两汉灭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两汉大业都因为帝王身边的人而亡,汉朝兴旺时因为有贤臣明君,败落时也因为臣子君王自己。

  • 8、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

    我们应该把阅读看得和吃饭一样重要。阅读完老人与海后,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作品的情节走向,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读了老人与海之后,您有什么收获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篇1】

    一叶扁舟,茫茫大海。老人划着桨,撒着网。看似老人不停地在为生活奔波,倒不如认为老人在品位生活的同时,在追求生命的真谛。

    老人是孤独的。粗糙的双手挽着缆绳,远处的蓝天和大海已经连成了一片,只有偶尔有一两只海燕从头顶飞过,但老人没有感到一丝恐惧,他早已把自己看成了大海的一部分了,漂浮在大海上就等于投入母亲的怀抱。

    老人是无奈的。出去连续数月,却一无所获,连唯一的徒弟也跟着别人出海去了。老人是无奈的,但没有叹息,他仍然收拾自己的行装,继续向深海中划去……鲸鱼一口口地在吞噬他的劳动成果,老人奋力地在与鲸鱼抗争,可劳动成果仍在一点点地消失。他感到无奈,可他没有停止与生活的抗争。

    老人是坚强的。每次出海,老人都空手而归。但老人没有退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是运道差了一点罢了。老人没有为此消耗时间和精力。第二天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出海。老人用一根鱼叉与虎鲸抗争,虎鲸的鲜血染红了海水,又激来了更多的虎鲸飞踪而至,但老人没有气馁,他用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却仍然只得到了一付白骨。但老人没有被击垮。他相信:人生下来不是被击垮的。老人睡着了,他的徒弟在一旁咽咽啜泣。但老人安心的面容上却挂着一丝微笑。也许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老人已经划着船沐浴在海天一色的晨霭中了。

    人生下来不是被击垮的,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品味生活。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篇2】

    海平面上,旭日东升,海水泛着点点金光。天的尽头,与大海相交,海天一色。那片金光,是胜利的呼唤!

    海边,一幢小木屋。残破,摇摇欲坠。里面住着一位老人,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小男孩、一艘破船,还有梦中的狮子。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捕到鱼了。一天,他修补着渔网,目光锐利的穿过窗口,眺望远方。拿起略有锈迹却依然锋利的鱼叉,他再次出海。

    人是不会一直走霉运的,上天终于垂青于他,他成功的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可命运总是和他开玩笑,他出海太远了,回去的路上要经过一片鲨鱼带。老人虽凭借丰富的经验,但最终寡不敌众,拖回海滩的,只剩下一副白色的挂着零星碎肉的骨架。

    看了这

  • 9、 与和平读后感

    与和平读后感范文一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让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积极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应该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爱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应该曾经想过,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很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说服自己的明确答案。我想,这个我们苦苦追寻的、左右我们的生活态度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个人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却颇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现在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

  • 10、 读后感大全:《战争与和平》与托尔斯泰

    读《战争与和平》,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此作品的深意,我并未完全读懂。

    初读《战争与和平》,唯一吸引我的只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托尔斯泰-把故事安排在战争与和平间穿梭,和谐的宴谈与混乱的战争场面交替呈现,整个故事却仍井然有序,分毫不乱。托尔斯泰对高难度大场面的描绘似乎把握自如,无论是宴会,舞会,或是战争,描写都极其细致入微。每每一读,总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他善用精简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心理充分表现。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始终透出质朴之气却又与众不同,从而造就了他作品的独特。

    再次细读《和平与战争》,渐渐地,我发现其涉及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各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思想结晶所在。托尔斯泰一生始终在思索和探寻,环境的变迁使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信仰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和平美好的环境中,他追求善和美;在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他的思想又一次经历着洗礼,他曾把美好的情感屈从于战争的现实。然而,始终不变的是,即使面对战争,他的内心仍在关心那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关于精神与永恒的问题,他多次借以作品中皮埃尔和安德烈的大脑来探索,借以他们的谈论来商讨。然而他们的谈论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托尔斯泰没有告诉我们最终结果,似乎是更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思索来得出答案。

    作为思想家,托尔斯泰也矛盾与彷徨过,他的思想的逐渐成熟,也像《战争与和平》的小女孩,经历过几场所谓爱情后成了一位不修边幅却更成熟沉稳的母亲;随和善良、无贵族架子的皮埃尔,有私生子变成继承人,由不敢爱变成婚后幸福的丈夫,也更有责任和担当;安德烈冷峻聪明,但欠缺宽容,在经历爱情失败后,他在战争中死去,在死前,他也得到彻底的醒悟。

    其实,思想的产生与提升,是需要磨练的。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蔑视贵族的腐朽享乐,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思想觉悟使他意识到世界的不公,他希望能帮助农民等下层阶级,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连家人也同他产生了隔阂。托尔斯泰不如意的经历,似乎是成就他不平凡的思想的关键,也成就了他的多部文学巨着。

    于我而言,《战争与和平》是更胜于文学的思想结晶,托尔斯泰则是更胜于作家的思想英雄!

  • 2019-09-19

  • 2019-10-23

  • 2022-06-04

  • 2023-02-18

  • 2022-12-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3-05-16

  • 2021-11-1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09

班固与汉书读后感
班固与汉书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班固与汉书读后感,班固与汉书读后感大全,班固与汉书读后感2024,更多班固与汉书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