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 > 地图 > 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2024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
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相关栏目
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热门栏目
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推荐
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

(共 9458 篇)

  • 1、 推荐参考: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本汇集七篇

    观赏一部影片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您也许正在观看作品,也为演员的演技所赞叹,我们也许会因为一个作品将彼此的距离拉近,感受这你我之间的共同点,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推荐参考: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本汇集七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一)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红极一时,其间的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评“清史”、张瑞芳说“聊斋”、刘心武谈“红楼”。虽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受,使其收视率大大提高。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不少启示,《百家讲坛》却能深受大众欢迎肯定有其优秀之处,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学习、借鉴《百家讲坛》的长处也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悬念化”就是值得历史教师学习的重要技巧。悬念的设置是为了引起观众紧张而期盼的心情,《百家讲坛》的学者充分利用悬念作为牵引,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历史教学中,悬念同样可以运用于新课导入、授课过程、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使授课场景波澜起伏,给学生留下无尽思考和品味。

    “场景生动化”也是值得历史教师借鉴的。所谓的场景,包括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情景表演等。《百家讲坛》大量运用上述这些元素,大大增加了讲座的幽默感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点,历史教师通过借鉴与钻研,一样可以做到。

    “知识故事化”是《百家讲坛》值得借鉴的另一大“法宝”。之所以现在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重要原因在于,历史教师将精彩的历史史实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条理论,完全消磨了学生的兴趣。相反,《百家讲坛》那种故事化的讲述却充满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情节,这也是其深受大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历史教师如果能尝试着将历史知识进行故事化的改造,并在讲故事的过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历史教学一定是非常成功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二)

    今天中午,我打开电视机,又开始看百家讲坛了。

    这次主要讲了对事情了解不够清楚明白时,不能轻易发表意见,不能任意传播不合仪礼的事,不要轻易答应。说话时,对于没有把握的事,千万不能乱讲乱说。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并且,对一

  • 2、 百家讲坛观后感简短 530字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一)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由王立群老师为我们解读《史记》———秦始皇之唐人论秦。

    本节主要讲了唐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他们评价秦始皇有什么特点。

    通过王立群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秦始皇在唐朝人的心目中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有批评也有肯定,但从很多评秦的史料来看,秦始皇备受唐人的关注。但他也成了一个警示皇帝教育的反面教员,王立群老师说,皇帝是需要人来约束,没有约束的皇朝都很短命,而皇帝都怕失去皇权,正是因为这点,大臣们才有机会教育皇帝,于是,教育皇帝的最佳人选,便是秦始皇。

    在秦始皇对许多皇帝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晚唐大诗人杜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提出,秦国的速亡,是因为秦王太过于骄奢淫逸,太重视自己的享乐了。而且,一个帝国的灭亡自身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只要对他的臣民不施仁义,不爱自己的老百姓,心里没有老百姓,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抛弃这个君王。在后人感叹秦国的速亡的时候,没有吸取到秦国速亡的经验,结果自己又亡国了。在秦朝,还有一件大事——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有两种记载,一是司马迁,二是卫宏,在卫宏的记载中,秦始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而在司马迁的记载中,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事出有因的。但唐朝的四位学者——颜师古、张守节、李善、李贤在为古书作注释的时候都选择了卫宏的说法。由此可见,在唐朝人的心中,秦始皇是一个及其阴险的暴君。

    在唐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与王立群老师的讲解中我明白了:事情是有多样性的,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不一样。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二】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真正的圣贤也是平易近人的。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这部儒家经典对为人处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大。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指有利的时令和气候,有利的地势,得人心和上下团结。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地人的和谐。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都说明了天地人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以及其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在自然之间立足,也就必须与自然融合,吸取天之灵气,地之精华,这样才能让个体的智慧无限扩大,发挥到极致。只有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他才会变得十分强大。苍天在上,高于一切,大地在下,厚重于一切。而人,则处于天和地之间,目睹着天地间的风云万变。人在自然的熏陶下不断成长,而“神

  • 3、 值得收藏!百家讲坛的观后感范文简短 140字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篇一】

    在这个假期里,我在电视这个万千世界里观看到了一个使我受益匪浅的节目——《百家讲坛》。这个节目是由钱文忠教授主持的,解说了《三字经》中的奥妙。

    其中,我观看了第5集,这集是讲孝和悌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它们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钱教授说:“百善孝为先,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人的本分。”古往今来,都有很多儿女都很孝顺父母,在这个节目中,钱教授告诉了我们一个感人的故事:《二十四孝》里的黄香在九岁的时候,就非常孝顺父母了。在炎炎夏日里,为父亲扇凉枕席;在天寒地冻的时候,黄香躺在父亲的床上为父亲温暖被褥,父亲睡在暖洋洋的床上,小黄香却浑身冷冰冰的,他真懂事啊!

    做人除了有孝心之外,还有一样重要的是“友爱兄弟”,《三字经》里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小孔融四岁就学会礼让和孝悌,学会把好的给别人,把坏的给自己,令人动容。

    看了这个节目,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孝和悌是永恒的,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它应是人人都具备的东西。这时,我回想起平时在生活中老和别人斤斤计较,什么事都不让别人,伤了人家的心!从今以后,我要孝顺父母,关爱他人,做个新一代的小黄香!

    让我们做个有爱心和孝心的人吧,只要你是一个这样的孝道之人,那么你就会拥有用不尽的财富!另外,要多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那么你一定会懂得很多的人生哲理!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篇二)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红极一时,其间的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评“清史”、张瑞芳说“聊斋”、刘心武谈“红楼”。虽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受,使其收视率大大提高。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不少启示,《百家讲坛》却能深受大众欢迎肯定有其优秀之处,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学习、借鉴《百家讲坛》的长处也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悬念化”就是值得历史教师学习的重要技巧。悬念的设置是为了引起观众紧张而期盼的心情,《百家讲坛》的学者充分利用悬念作为牵引,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历史教学中,悬念同样可以运用于新课导入、授课过程、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使授课场景波澜起伏,给学生留下无尽思考和品味。

    “场景生动化”也是值得历史教师借鉴的。所谓的场景,包括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情景表演等。《百家讲坛》大量运用上述这些元素,大大

  • 4、 《百家讲坛》观后感800字

    简介:《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百家讲坛》是个开放的节目。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形式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百家讲坛》800字观后感

    我们班一起看的这个节目,感觉相当精彩。因为《百家讲坛》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节目,在这里,教授们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演讲,常常使我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以前我看过了《百家讲坛》的一个系列片,是《跟司马懿学管理》,主讲是赵玉平。其中的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空城计”这个故事相比大家都熟悉。别人看了这个故事,都只为诸葛亮的机智勇敢而称赞不已,但谁会想到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一个特点——谨慎。他是因为害怕诸葛亮有埋伏,而令自己和十五万大军,被仅仅拥有两千余人给吓走了。这足以看出司马懿的谨慎,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去冒险去做任何事。若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整天靠领死工资过日子,积攒下来的钱,要么存银行,要么买国债,连房子有时都怕贬值不敢买。相反就是一些敢于投资的人,这种人占社会的小部分,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搏一搏,这种人要么落入人生中的最低谷,要么一举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这种人是敢于冒险的。司马懿就是现在的普通小市民,畏首畏尾,当他听说诸葛亮的实际兵力时,就像一个不肯投资的小市民,当听说自己不肯投资的东西现在能够赚一大笔钱一样,肠子都悔青了。

    司马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忍耐。《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是这样的: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于是便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司马懿的部下纷纷要求出战,可是司马懿却忍住了,一直等到诸葛亮死,司马懿才放心大胆地调兵攻击。同样,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司马懿是个能干大事的人,他能伸能缩。,有时能有大丈夫的气概,有时又能给人装孙子,等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再一拳把你打翻在地,反咬一口,这种人,用“心狠手辣”来形容毫不为过,可正是

  • 5、 关于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精选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关于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精选,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于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篇1】

    今天中午,我打开电视机,又开始看百家讲坛了。

    这次主要讲了对事情了解不够清楚明白时,不能轻易发表意见,不能任意传播不合仪礼的事,不要轻易答应。说话时,对于没有把握的事,千万不能乱讲乱说。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并且,对一些谣言,既不要相信,也不要传播。钱文忠教授说了一句话:“谣言止于智者。”谣言对于智者来说已经没有用了。所以,我们对那些了解不够清楚的事情千万不能传播,万一它是一句谣言呢?而对于做不到的事,不要去承诺别人。如果已经承诺了,那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做到,否则,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钱文忠教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荆棘刻猴》。从前,有一个皇帝,非常喜爱收藏各种奇珍异宝。有一天,一个卫国人来找到他,说他能在荆棘尖上刻一只猴子。其实他根本就刻不成。过了几天,皇帝问他刻好了没有?可是他根本就没有刻。他只好说:“刻好了,但是你必须半年不进后宫,半年不吃肉、不喝酒。还要赶上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并且要在那阴晴转换的一瞬间才能看见。”

    后来,一个铁匠听说了这件事,来问皇帝:“看见那只猴子了吗?”皇帝说没有,并不把那些卫国人说的要求说了一遍。铁匠听后说:“你可以问他有没有这把小刀。”皇帝照做了,卫国人便回去取。可一直都不来。原来早已逃跑了。承诺是沉重的,卫国人本来就做不到,可他还是承诺了,最后进入了进退都错这种地步。我们千万不能学他,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看完这期节目后,我学到了很多,以后一定按照《弟子规》上的要求去做。

    关于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篇2】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红极一时,其间的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评“清史”、张瑞芳说“聊斋”、刘心武谈“红楼”。虽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受,使其收视率大大提高。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不少启示,《百家讲坛》却能深受大众欢迎肯定有其优秀之处,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学习、借鉴《百家讲坛》的长处也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悬念化”就

  • 6、 《百家讲坛》观后感900字系列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百家讲坛》观后感900字系列”,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百家讲坛》观后感 篇1

    每天中午12点45分,我都会准时收看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是由一些大师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分析一些经典著作,告诉我们为人处理的道理。

    我是在妈妈的强迫下看的,那时,我喜爱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正在热播中,我自然是一万个不情愿,可是,妈妈可不管这么多,直接调到了十台,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没办法,我也只好忍气吞声地呆呆地看这“百家讲坛”。但是,渐渐地,我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从王立群读《史记》,我知道了一个朝代兴衰的历史原因有很多,明白时代是一步步前进的。从易中天讲诸子百家争鸣,我知道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思想的具体的内容,虽然有些我还不太明白,但我一定会读读这些经典,吸取里面的精华。

    从鲍鹏山《新说水浒》,我明白了故事中各个英雄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在以前,我还只是简单地认为《水浒传》只是一本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的书,通过鲍鹏山老师对里面细节的讲解,我知道了看名著是要细嚼慢咽地,里面108条好汉,个个性格不一,来历不同,作者能处理得这么好,每一个英雄好汉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各自的归宿安排得合情合理,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有时间,我一定再细细地咀嚼这部经典。从曾仕强教授讲胡雪岩的启示,胡雪岩能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个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我明白了诚信是人的第二性命。从钱文忠老师解读《三字经》,我知道了四书五经的一些大致情况,以后,我也会慢慢地去读这些经典。

    “百家讲坛”已经成了我的精神食粮,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一天如果没“吃”,我会觉得心里空空的。里面讲解的一些道理,必定会使我受益无穷。我会一直看下去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 篇2

    看了百家讲坛我知道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知道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

  • 7、 2022年百家讲坛观后感通用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观看完《左耳》后,我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为了将影片的美好和自身的感触珍藏于心,我们就要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的文章。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观后感呢?下面的内容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百家讲坛观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2022年百家讲坛观后感 篇1

    我们班一起看的这个节目,感觉相当精彩。因为《百家讲坛》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节目,在这里,教授们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演讲,常常使我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以前我看过了《百家讲坛》的一个系列片,是《跟司马懿学管理》,主讲是赵玉平。其中的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空城计”这个故事相比大家都熟悉。别人看了这个故事,都只为诸葛亮的机智勇敢而称赞不已,但谁会想到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一个特点——谨慎。他是因为害怕诸葛亮有埋伏,而令自己和十五万大军,被仅仅拥有两千余人给吓走了。这足以看出司马懿的谨慎,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去冒险去做任何事。若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整天靠领死工资过日子,积攒下来的钱,要么存银行,要么买国债,连房子有时都怕贬值不敢买。相反就是一些敢于投资的人,这种人占社会的小部分,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搏一搏,这种人要么落入人生中的最低谷,要么一举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这种人是敢于冒险的。司马懿就是现在的普通小市民,畏首畏尾,当他听说诸葛亮的实际兵力时,就像一个不肯投资的小市民,当听说自己不肯投资的东西现在能够赚一大笔钱一样,肠子都悔青了。

    司马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忍耐。《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是这样的: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于是便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司马懿的部下纷纷要求出战,可是司马懿却忍住了,一直等到诸葛亮死,司马懿才放心大胆地调兵攻击。同样,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司马懿是个能干大事的人,他能伸能缩。,有时能有大丈夫的气概,有时又能给人装孙子,等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再一拳把你打翻在地,反咬一口,这种人,用“心狠手辣”来形容毫不为过,可正是这种像司马懿一样心狠手辣,能伸能屈的,在当今社会才是干大事的人。

    2022年百家讲坛观后感 篇2

    这里所谓的布道,就是讲学,这也是王阳明人生经历的一大特点。他从年轻的时候就爱讲学,刚到京城任职,就在

  • 8、 观《百家讲坛》有感(三)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节目,在这里,教授们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演讲,常常使我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以前我看过了《百家讲坛》的一个系列片,是《跟司马懿学管理》,主讲是赵玉平。其中的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空城计这个故事相比大家都熟悉。别人看了这个故事,都只为诸葛亮的机智勇敢而称赞不已,但谁会想到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一个特点谨慎。他是因为害怕诸葛亮有埋伏,而令自己和十五万大军,被仅仅拥有两千余人给吓走了。这足以看出司马懿的谨慎,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去冒险去做任何事。若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整天靠领死工资过日子,积攒下来的钱,要么存银行,要么买国债,连房子有时都怕贬值不敢买。相反就是一些敢于投资的人,这种人占社会的小部分,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搏一搏,这种人要么落入人生中的最低谷,要么一举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这种人是敢于冒险的。司马懿就是现在的普通小市民,畏首畏尾,当他听说诸葛亮的实际兵力时,就像一个不肯投资的小市民,当听说自己不肯投资的东西现在能够赚一大笔钱一样,肠子都悔青了。

    司马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忍耐。《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是这样的: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于是便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司马懿的部下纷纷要求出战,可是司马懿却忍住了,一直等到诸葛亮死,司马懿才放心大胆地调兵攻击。同样,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司马懿是个能干大事的人,他能伸能缩.,有时能有大丈夫的气概,有时又能给人装孙子,等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再一拳把你打翻在地,反咬一口,这种人,用心狠手辣来形容毫不为过,可正是这种像司马懿一样心狠手辣,能伸能屈的,在当今社会才是干大事的人。

    《百家讲坛》是一个精彩的节目,它让我们收获知识,做人的道理,我爱看《百家讲坛》

  • 9、 [参考]百家讲坛论语观后感汇总

    请阅读以下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百家讲坛论语观后感,你是否在找一篇关于观后感范文呢?在看到好的影视作品时,我们不由会被情节和内容深深吸引。每个人对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回忆作品情节,保留当下感受,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百家讲坛论语观后感【篇1】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与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与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与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百家讲坛论语观后感【篇2】

    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觉得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里,又仍然那么实用.特别是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又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一种纯粹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对当今社会的人,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于丹《论语心得》中列举了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我感触很深

  • 10、 [荐]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通用

    看电影成了现代青年最热爱的社交方式之一,也可以让我们收获不一样的看法,我们要做的就是记录这些优秀的想法和见解。你是不是在想怎么避免写出一篇千篇一律的作品观后感呢?你是否在寻找作品的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 篇1

    以前我看过了《百家讲坛》的一个系列片,是《跟司马懿学管理》,主讲是赵玉平。其中的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空城计这个故事相比大家都熟悉。别人看了这个故事,都只为诸葛亮的机智勇敢而称赞不已,但谁会想到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一个特点谨慎。他是因为害怕诸葛亮有埋伏,而令自己和十五万大军,被仅仅拥有两千余人给吓走了。这足以看出司马懿的谨慎,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去冒险去做任何事。若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整天靠领死工资过日子,积攒下来的钱,要么存银行,要么买国债,连房子有时都怕贬值不敢买。相反就是一些敢于投资的人,这种人占社会的小部分,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搏一搏,这种人要么落入人生中的最低谷,要么一举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这种人是敢于冒险的。司马懿就是现在的普通小市民,畏首畏尾,当他听说诸葛亮的实际兵力时,就像一个不肯投资的小市民,当听说自己不肯投资的东西现在能够赚一大笔钱一样,肠子都悔青了。

    司马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忍耐。《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是这样的: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于是便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司马懿的部下纷纷要求出战,可是司马懿却忍住了,一直等到诸葛亮死,司马懿才放心大胆地调兵攻击。同样,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司马懿是个能干大事的人,他能伸能缩。,有时能有大丈夫的气概,有时又能给人装孙子,等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再一拳把你打翻在地,反咬一口,这种人,用心狠手辣来形容毫不为过,可正是这种像司马懿一样心狠手辣,能伸能屈的,在当今社会才是干大事的人。

    《百家讲坛》是一个精彩的节目,它让我们收获知识,做人的道理,我爱看《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 篇2

    我喜欢国学,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宝典。读过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我的心灵被震撼,我的精神被冲击,我的灵魂被牵引。远古时代的孔夫子似乎来到我们的身边,用温和的语气跟我们诉说着天地人之道、处世之道、为人之道、人生之道。

  • 2022-12-09

  • 2022-12-10

  • 2023-03-0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08

  • 2019-10-19

  • 2023-02-19

  • 2023-02-19

  • 2019-09-20

  • 2023-01-05

  • 2022-12-01

  • 2023-01-06

  • 2019-09-20

  • 2022-05-20

  • 2023-02-02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4

  • 2019-11-08

  • 2023-05-10

  • 2019-09-22

  • 2019-10-17

  • 2019-09-22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1-03

  • 2019-09-21

  • 2023-04-13

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2024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