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 > 地图 > 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2024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
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相关栏目
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热门栏目
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推荐
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

(共 5961 篇)

  • 1、 读《爱上我的课堂》有感

    记得冰心老人有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觉得这样一句话也是非常适合教师这个行业的。相信每一个从业者初登讲台时内心都有一个“名师”的愿望,但是很多人在别人的随波逐流下渐渐的忘却了自己的初心。

    我的毕业院校并不是很出色,虽然自己大学的时候参加很多有关教学的比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来到郑州自己的内心是自卑的。但是我同样记得一句话“勤能补拙”,所以刚来到农业路小学我就下定决心做出一番成绩,所以我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这时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一个老师写十年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的反思就可以。”所以从上课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写教学反思,但是写着写着自己放弃了,因为不知道写什么,而且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没有内涵。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刘善娜老师的《爱上我的课堂》。在书中刘老师记录了自己教学心得、学生错例、自己与学生的成长幸福。

    看了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写教学反思原来还可以这样写,看到她记录的一个个典型错例我就在想,这样的情况是否会出现在我的学生身上,如果出现了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一部分知识特别难学,我是否应该格外关注?她的班上也有这样的学生,我是否可以学习她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都不一样,但是同龄孩子学习同样的知识总有共通之处。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刚上班的有追求的年轻教师阅读。

    就这样在刘老师的影响下,我开始自己的写作之旅。为了让自己坚持下去,我开通郑州教育博客,并把自己写的内容发上去,有时候得到同行的点评自己就会很高兴。现在自己还记得自己的第一篇反思被评为“精华帖”时的兴奋。一线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经常要上交很多资料,但是不写反思的人这时候就会特备的被动,但是我就不会,每当这时候我都会从自己的反思中寻找。其中自己整理的两篇反思一篇获得了“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二等奖”一篇获得“郑州市论文一等奖”。但是我觉得这些是我写作的“附属品”成长才是自己内心最渴求的东西。

    书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对寒假作业的思考。提起寒假作业你都想到了什么?想想自己布置的寒假作业是不是总是一本厚厚的“寒假作业”。当学校“逼”着你布置特色作业的时候,你是否也只是想起了“数学小报、数学日记”呢?以前自己也是这样的,但是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能收获什么呢?有的学生对于那本“寒假作业”没放假的时候就已经写完了,这样的话,孩

  • 2、 读《爱上我的课堂》有感600字

    读《爱上我的课堂》有感600字

    袁江萍

    《爱上我的课堂》是一本关于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翻阅此书后,让我知道:数学不仅仅是数学,更多的是一种数学教育思想;精彩的课堂源于课堂之外的修炼与反思。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每一个教育者:爱教育,从爱课堂开始。

    封面上的一段推荐语写道:用1000个日日夜夜见证一段教师成长之路,用226篇教学日志记录教学相长之旅,这里有教学方法,有教学智慧,更有对教学的浓浓之情。它背后承载的是刘老师对数学课堂的执着、热爱与坚持。

    拿到这本书时,我正好在教五年级的简易方程,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认识方程。认识方程,代表着孩子们将重新审视“=”。刘老师先借助课件让孩子们认识天平,通过天平上的摆放列出式子,再将得到的这些式子分类:①20+30=50;②20+x=100;③50×2=100;④50+2x>180;⑤80<2x;⑥3x=180;⑦100+20<100+50;⑧100+x=3×50

    思考:你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孩子会呈现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等式和不等式分,一种是按是否含有未知数来分。接着发现等式和方程的特点,再思考两者的关系,两者的关系类似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就从认识方程, 我就深切感受到刘老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刘老师还根据教材灵活组织练习, 哪些知识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的有针对性地练习,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掌握,尽量拓展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比如,孩子们认识方程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得懂得“=”不仅表示运算的结果,也表示左右两边相等。所以有针对性得出了练习:7+5=()+4,5×9=3×(),80÷4=20÷()。

    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是我今后教学工作前进道路上的明灯,它教会了我要有一个求真务实,不懈追求创新的教育情怀!我将会铭记这些,激励自己,争取使以后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 3、 我爱上了《论语》

    孔夫子的《论语》语言艰深,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只知道《论语》是一本孔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语录,其它的一概不知。即使人们常说:“半部《论语》,行天下。”但是以前我对它一点也不感兴趣。

    可是在2007年,我偶然在中央十套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看到于丹老师讲《论语》。由于于丹老师讲的太精彩了,从此我每天中午准时收看“百家讲坛”,慢慢地喜欢上了《论语》。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种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于丹老师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

    孔夫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大地上生长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脱胎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发现《论语》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让人一看就明白。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贷》)这则语录意思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

    是啊,《论语》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我们今天也会说,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迪。

    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于《论语》的博大精深,终于有了点滴的感悟。我相信这本书会陪伴我的一生,我爱上了《论语》。

    亚洲中国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李惠征

  • 4、 《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

    现在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只一次地听说,并自己也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没法教。我们更会无意识地给学生加上一个个标签,而有一些往往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尽管我们也曾满腔热情地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倾注关爱,信任,但事实却是,我们被一次次的失望而击溃,我们可能也因此而选择放弃。“不变的学生身后站着的是不变的老师。”当老师在抱怨学生基础差,不喜欢学习,不听话时,是否反思过自己。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不能触动学生心灵和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彼此信任,彼此心灵相通对于教育极其重要。在引导学生承认自己真正内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让学生大胆剖析自身的问题。有哪些缺点,哪些不足,甚至是陋习。

    “我一点不喜欢现在的我”。这是一个“双差生”说的一句话。当时我告诉他:老师喜欢你,父母喜欢你,同学们也喜欢你,大家都喜欢你,只要你变成你自己。

    当我们鼓励学生学会了正视自我,承认自我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如果只是描绘蓝图,而没有实际的行动,摩天大楼是永远成为不了现实的。久而久之,描绘蓝图的兴趣和动力也会逐渐消退。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切合实际地制定目标,逐渐地改掉已经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慢慢地争取点滴的进步;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被人关注,被人重视的幸福。最终,那内心真正的自我才会完全地展现在他人面前。

    真、善、美,相信这些都是世人所追求的,但同样还存在着许多的假、恶、丑。让我们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去发现真善美,在心里拥抱每一个学生吧!

  • 5、 我也爱上低碳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作者描写了笨小孩和他的好朋友华汪德、秦超逸组建了青蛙军团,并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悟来一点点地了解低碳生活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词语,孩子们用自己纯洁美好的心灵及实际行动渐渐地融入到低碳绿色生活中来。

    书中通过一个又一个实际生动的小故事来解释了什么是低碳绿色生活,而不像电视、新闻上所播放的那样古板,例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动物灭绝、土地沙漠化、浑浊的长江和黄河、日益短缺和紧张的水资源很难令人真正理解,只能发出叹息。但是这本书写的很不一样,它以孩子们的视角去解释并教会了我什么是低碳生活,怎样才能低碳生活。论起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孩子并不亚于大人。很多人还沉浸在贪婪的物欲中忘乎所以,而一些孩子们却已十分清醒地看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处在极度危机中了。孩子是未来世界的希望,他们的成长需要融入低碳生活。

    印象比较深的是主人公黄金鑫第一次用废弃的易拉罐来改造了一个台灯,最终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褒奖。还介绍了学校里使用双面纸避免浪费;使用墨水代替签字笔的推广计划。三个孩子一台戏,他们不仅自身积极奉风行低碳环保,还把自己的青蛙军团像其他同学宣传,最后感染了胡老师,青蛙军团的力量壮大了。

    孩子们用天生的求知欲望对生活进行了思考,书中有不少描写过去与现在,农村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对比,孩子们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隐隐的担忧。不要让他们对:闻着大自然的气息,踏着坚实的土地,满目都是青山绿水,还有金黄色的油菜花的愿望成为一种奢望。

    这本书不仅仅是本妙趣横生的故事书,它更像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教会了我很多关于低碳生活的知识,让我自觉地爱上了充满乐趣又非常有意义的低碳生活。

  • 6、 名著读后感:我也爱上低碳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作者描写了笨小孩和他的好朋友华汪德、秦超逸组建了青蛙军团,并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悟来一点点地了解低碳生活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词语,孩子们用自己纯洁美好的心灵及实际行动渐渐地融入到低碳绿色生活中来。

    书中通过一个又一个实际生动的小故事来解释了什么是低碳绿色生活,而不像电视、新闻上所播放的那样古板,例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动物灭绝、土地沙漠化、浑浊的长江和黄河、日益短缺和紧张的水资源很难令人真正理解,只能发出叹息。但是这本书写的很不一样,它以孩子们的视角去解释并教会了我什么是低碳生活,怎样才能低碳生活。论起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孩子并不亚于大人。很多人还沉浸在贪婪的物欲中忘乎所以,而一些孩子们却已十分清醒地看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处在极度危机中了。孩子是未来世界的希望,他们的成长需要融入低碳生活。

    印象比较深的是主人公黄金鑫第一次用废弃的易拉罐来改造了一个台灯,最终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褒奖。还介绍了学校里使用双面纸避免浪费;使用墨水代替签字笔的推广计划。三个孩子一台戏,他们不仅自身积极奉风行低碳环保,还把自己的青蛙军团像其他同学宣传,最后感染了胡老师,青蛙军团的力量壮大了。

    孩子们用天生的求知欲望对生活进行了思考,书中有不少描写过去与现在,农村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对比,孩子们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隐隐的担忧。不要让他们对:闻着大自然的气息,踏着坚实的土地,满目都是青山绿水,还有金黄色的油菜花的愿望成为一种奢望。

    这本书不仅仅是本妙趣横生的故事书,它更像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教会了我很多关于低碳生活的知识,让我自觉地爱上了充满乐趣又非常有意义的低碳生活。

  • 7、 《我就这样爱上了你》读后感

    《我就这样爱上了你》读后感

    金兰儿

    《我就这样爱上了你》读后感

    ●老师的要求让我很自然地开启了第二个小目标:把日志坚持到10月31日。

    ●读了《我就这样爱上了你》,我脑海里就冒出了这样一句话:谁进了周老师的课堂,谁就爱上了她。

    2016年3月第一次走进许老师的课堂,就听说了周老师。也开始了进不进周老师课堂的纠结。每周要回老家照顾年迈的父母,每周有一天要值班,说不定到时候学校还会有其他安排,总得以工作为重吧?要多少理由就有多少理由。许老师静静地听着,看着。每当我说“我再考虑考虑……”之类的话,老师每次的回复都是:“好”,没有评判,没有建议,有的只是默默的期盼,期盼我自己去发现。后来我知道:“你想来,只有一个需求;你不想来,有千万个理由”。庆幸我最终走进了周老师的课堂,同时也成了许老师的弟子,毋庸置疑,我爱上了两位老师。从此,我的身体里不断注入新的力量,让我有能量透过外面的人和事,去遇见那个受伤的自己,去遇见那个最美的自己。

    那些曾经的担忧再也没有成为我学习的障碍,我也没有因为学习而减少了对父母的关爱,也没有因为学习耽误了工作。相反地,我懂得了如何陪伴父母才能让他们幸福快乐,懂得了如何和我的学生相处才能让师生关系和谐,懂得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懂得了自己要什么、如何做。纠结的成分明显少了很多,也尝试着适时忍耐、适时表达。心变得越来越柔软,心情也变得越来越美。有同事在我的朋友圈里留言:“心情像美景一样”,我回复到:“美景像心情一样。相由心生。”景色美不美,关键在内心。外面没有别人,只是遇见了自己。

    以前的我,只有一条线路,那就是:由家走到学校,由学校走到家。因为家就在校内,所以可以说,我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孤陋寡闻,视野狭窄。走进了许老师和周老师的课堂,同时也迎来了充满大爱的家人们。我的朋友圈大了,感受到的爱多了。原先总以为是工作和家务事困住了我,现在知道,困住自己的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决定我做什么,那就是我自己。

    认识了许老师和周老师,就认识了动中禅和内观,就了解了舞动和《心平健康学》。也是因缘合和,我不似有些人谈“佛”色变。老师们让我们了解的这些我很坦然地接受,没有一丝恐惧。明明可以借助它们净化自己的心灵、增大自己的心量、增强自己的体魄,何乐而不为?

    认识了许老师,就认识了张敏。认识了张敏,也就接触了古筝。许老师让我明白我的人生目标是发

  • 8、 《读懂课堂》读后感:理想的课堂

    《读懂课堂》读后感:理想的课堂

    读钟启泉先生撰写的《读懂课堂》这本书,给我们教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我第一次知道,教师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断倾听教育呼唤的生涯。呼唤,是一种内在的灵性的声音。教师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承受来自三方的诉求:来自学生的呼唤、来自教育内容的呼唤和来自制度的呼唤。

    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应作出三种回应:回应学生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爱;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真理;回应制度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正义。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追求的,并不是教学技术,而是如何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成长。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也是教师的培养基。好的教师应当是双料的专家;研究学问的学科专家和研究儿童的发展专家。他们不仅读懂教材、读懂儿童,而且读懂课堂。读懂课堂,是每一个教师成长的标识。

    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20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就是:新意盎然,情绪高涨。

  • 9、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

    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和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分别立足于理论与实践,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课堂的实质,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来归纳的话,其实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尊重

    钟教授在《读懂课堂》开篇序言中便直接提出: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追求的并不是教学技术,而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成长。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也有类似的阐述: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保障(实现)学生的学习权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要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落实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个人认为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尊重儿童的选择,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分析各种选择可能出现的结果,让他们明白自己选择之后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看,尊重儿童的选择,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成就独立人格与精神的人,成就符合不同领域不同阶层需求的人才,甚至可以成就独立创造与引领新领域的领袖。

    然而现实中,如何将尊重儿童的选择权与应试体制下急功近利的普遍社会心态进行有效融合,这对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依旧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佐藤学对实验学校的教师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无论学生怎样调皮,课怎么上不下去,在教员室和学校以外的地方,绝对不说学生的坏话。反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在应试成绩的高压下,能做到佐藤学不说学生坏话这个简单要求的能有几个?急躁情绪常常让我们口不择言。

    二、倾听

    钟教授专门用一个专辑特别强调倾听儿童的声音,他认为这种倾听不仅听取儿童的言说,而且听取儿童的内心世界。佐藤学也全力主张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

    课堂沟通的实质是师生交互解释各自的认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倾听的习惯养成和技术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佐藤学用一个比喻对教师倾听的意义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得心情也是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地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然而现实的课堂中,学生倾听却是常态。我们常常也很委屈或迷惑:

  • 10、 《父母课堂》,我的社会大学

    作为一名学生家长,《父母课堂》就像是我的社会大学,时时给予我教育孩子方面的解惑。

    从孩子出生直到上学,每个家长作为初学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是摸索着前进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也有望子成龙的理想,可是怎么教育却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好在《父母课堂》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犹如一缕春风吹开了我一直以来在教育孩子方面迷茫和困惑。

    《父母课堂》告诉我: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她以循循善诱的语言告诉我们,作为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字里行间洋溢着指路明灯似的爱。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她。

    《父母课堂》告诉我:儿童心灵的启蒙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是如此。在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从孩子出生以后甚至于在母亲的身体里孕育开始,母亲就会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粒粒语言的种子。当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建立起的亲密关系是无法切断的。所以让语言,特别是带有感情的温暖的、生动的的语言,深植于孩子的心中,会促进孩子心智的健全发展,而不是机械的语言。

    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件事给我印象最深刻。孩子放学后照例写作业拖拖拉拉,直到吃晚饭也没写完。由于之前正好读了《父母课堂》中惩罚的第一原则对成长有利,饭后我强压怒火,用最平常的语调和他交谈,告诉他他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我不希望明天再看到今天这个结果。孩子非常痛快地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改掉了做事拖拉的毛病。事后孩子告诉我,当时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迎接妈妈的暴风骤雨,但是由于我首先没有发火,使得孩子对自己的错误产生了深刻地反省,从而改掉了坏习惯。

    直到现在我都非常庆幸,如果我当时发了火,如果没有《父母课堂》,我的孩子会不会是今天这样的优秀

    我把《父母课堂》当作我的社会大学,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她给所有的父母以启迪,烛照我们模糊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 2019-11-06

  • 2021-08-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1-04

  • 2021-12-25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1-04-13

  • 2022-12-20

  • 2023-01-11

  • 2019-10-20

  • 2022-04-25

  • 2019-09-25

  • 2023-02-02

  • 2019-10-19

  • 2021-06-03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6

  • 2022-12-23

  • 2019-10-20

  • 2021-11-27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4

  • 2019-10-24

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2024爱上我的课堂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