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2024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范文大全
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推荐
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

(共 5383 篇)

  • 1、 让爱永恒 (3000字)

    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让人多么感动。相信大家对这首歌肯定非常熟,也感动了不少人。从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后,我便更深刻的理解了这首歌的含义。

    影片中,在孩子得了麻疹又因为感冒引起发烧后,经过医生诊断,说孩子很可能得失聪,失声等,似乎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但妈妈并没有因此放弃。为了祈祷上天可以保佑孩子,妈妈从家门口开始,三步一磕头,五步一叩首,一直拜到寺庙。尽管双手被石子磨破,头也被磕得直流血。那一刻,母亲的样子让我心痛不已。在第二天,小强奇迹般的退烧了,那些并发症也都消失了。我想应该是妈妈的诚心感动了上苍。

    妈妈为了小强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迫不得已把小强送到了爸爸家,当妈妈转身走的时候,小强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叫了声:妈无数人被这个镜头所感动。妈妈终于再也忍不住泪水了,但她还是没有让小强看见她的眼泪,用手捂着嘴巴跑了出去

    再想想我,我比小强好多了,家境比他好,爸爸妈妈还都陪着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妈妈拿起一个苹果,削了皮,一点一点地喂我吃。妈妈那温柔的话语,一声声亲切的鼓励,给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在影片的最后,小强用自己的实力当上了疗养院的院长,在精神病医院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妈妈,他边唱边凝视着妈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唤起了妈妈的记忆,他们母子二人终于重逢了。那感人的场面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母爱就是这么伟大,不顾自己的安危,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别无所求。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一份伟大而无私的爱吧!

    六年级:田宇欣

  • 2、 《简·爱》读后感3000字

    19世纪的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风靡全球,历经百年而不衰,可见其光华之璀璨。作为名著,它与流行书的区别在于其魅力持久。流行书只流行一时,名著却能流传千古。有句话说得好:“人的一生极其短促,我们只能穷尽有限的一生去阅读无限书籍中的精品。”当我们阅读时,我们不应一昧追求故事情节,而当寻求与作者在精神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舞。这正是我们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网络文化日益渗透、精神慰藉日益缺乏的社会迫切需要的。

    《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名叫简·爱的英国孤儿的成长经历。

    简自幼父母双亡,她的舅舅不顾家人反对将其收养。不久舅舅病死,尚且年幼的简·爱受尽舅妈及表兄、表姐妹的欺侮。后来,简·爱被舅妈送到一所慈善学校念书。毕业后,简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并倾慕于她的雇主。两人在历尽磨难后终成眷属。

    在这里,我只谈谈简·爱在寄宿学校时的好友海伦·彭斯以及她们的交往。

    我必须介绍一下这所学校的基本情况,以便读者能深刻体会到这段友谊对于简的重要性。这是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学生们都是孤儿。校长布罗克赫斯特先生是一个冷酷的伪君子,他为了“‘培养她们(学生们)艰苦朴素、克己耐劳的精神’”,搞得学校问题重重:教规苛刻而不近人情;学生的食物肮脏恶心甚至已经变质,分量还少得可怜;宿舍里六个女孩合用一个脸盆;学生们使用着粗劣的衣物和生活设施,身体瘦削,还时常忍饥挨饿、受寒受冻……即使是教师们也对这所学校感到丢脸。在这样一个条件恶劣、环境陌生的学校,简倍感失落孤独。海伦的出现给了简极大的安慰。

    简·爱刚入学时年仅十岁。海伦长简四岁,是一名相当出色的学生。她美丽文静、聪慧好学,待人接物善良友好,温柔而富于想象,简一入学便与她成为好朋友。她还是小说全面塑造的唯一一个简·爱在学校里的同学。海伦十分信奉基督教,她性情温和、坚忍,对他人格外宽容。一位名叫斯凯契尔德的老师对海伦吹毛求疵,常常因为一些细枝末节对她进行处罚。可是海伦总是默默忍受,严肃的脸上没有一丝不平。而简的性格却截然不同,她刚强、独立,极具正义感和自尊心,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激动时甚至有些泼辣尖刻。两人的性格特征主要由对话表现出来。

    有一次,斯凯契尔德小姐因为海伦怎么也改不了“邋遢”的毛病,用一根由一束小树枝捆成的鞭子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在她脖子上抽了十几下,“我”当时怒不可遏,可是

  • 3、 爱弥儿读后感

    一爱一弥儿读后感(一)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一爱一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一爱一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一爱一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一爱一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一性一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一爱一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

  • 4、 《爱弥儿》(精选)

    《爱弥儿》读后感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卢梭的《爱弥尔》,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

  • 5、 爱弥儿读后感3200字2024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于l762年发表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时,曾轰动了整个西欧,影响巨大。这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出现的论教育的专著。卢核透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要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就务必改造个人。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如何培养新社会(即资产阶级社会)的新人(摆脱封建影响的人)的教育计划。卢梭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主张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出发展的自然教育。

    卢梭认为,所谓自然教育,包括三方面:第一,自然的教育。实际上包括自然环境对于儿童的影响以及儿童的本性,也就是儿童所具有的遗传素质、身心发展特点等;第二,人为的教育。它包括母亲、保姆、教师等教育者对儿童的教育和影响;第二,事物的教育。

    指周围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卢梭很注意上述三方面教育的统一性。在他看来,对儿童施加数育,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丁人,或是受之于事物的教育,就像三个教师对一个学生进行教育一样。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石同教育相互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部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到达他的目标。怎样使三种教育协调一致呢?卢梭的答案是:人为的教育和卓物的教育,务必服从自然的发展。他说:往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lll=量墨jeli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万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所以受人支配的两种力量。务必服从那种不受人支配力量的领导。因此,卢梭主张务必依照儿堂自然的发展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透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这就是卢梭自然教育的要义。

    在《爱弥儿》中,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思想具体埃现为以下几个观点。一、儿童天性善良完美的观点卢梭是位性善论者。他在《爱弥儿》中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2于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坎坷了。在他看来,人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a心的。卢梭坚信人性本善,是腐化的社会使人丧失其天性,由善变忠的,基于这个观点,卢枝提出,教育的任务就应使人回到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他认为,教育者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手段使jl童避力:社会的习俗、权威、偏见

  • 6、 《爱弥儿》教师

    《爱弥儿》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范文: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针对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其法国种种腐败的社会状况,卢梭丝毫不畏惧地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揭露。《爱弥儿》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这本著作正是卢梭讨伐法国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新的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观。《爱弥儿》全书根据儿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划分,一共分为5卷,其中,他所阐释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正反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爱弥儿》的第一卷主要论述的是人出生到两岁,即婴儿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我觉得这句话极其富有哲理,也恰恰体现了卢梭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性本善”……紧接着,他指出了我们“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的三种不同的教育对人在婴儿时期的重要影响,是教育给予了我们生来软弱却可以拥有的力量,给予了我们生来一无所有却可以得到的帮助,生来愚昧却可以具备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他倡导人性本善,强调教育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然人”,通过“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用善念阻止各种恶念的生成,这样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他认为,身心能健康成长的婴儿应该是在四肢均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抚养起来的,而不是给予婴儿生长姿势的各种束缚。他极力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带来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务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正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性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联非常密切,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身躯,才能够具备健全的精神,才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灾难。因而,在婴儿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婴儿身心健康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二卷主要论述的是人2至12岁,即童年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开始便指出从婴幼儿时期过渡到童年时期,是人生一大重要进步所在,在这一阶段,卢梭得出一个基本原理,即“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在文中,他也呼吁将这一原理应用于儿童的自然教育之中,以便源源不断地得出各种教育的方法。在对儿童时期的教育观念上,卢梭重视的并不是儿童使用的措辞,而

  • 7、 爱弥儿读后感1000字2024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资料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再好但是的手段了。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孩子最正当但是的行为,在这点上我跟卢梭的看法是吻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就应透过游戏持续着活泼的性格。

    但是,我们此刻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我们学校的教育,无论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迎合社会、家长的一时之需。

    卢梭的《爱弥尔》,能够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向以来我坚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幸福。贯穿卢梭论教育的是自然教育的观点,即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进行教育。我们不妨将卢梭的自然教育拿来使用,让孩子顺从自然的发展,不要让他们过早地明白与他们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让他们尽情地游戏,这样才能到达需要和供给的平衡,才是自然地发展。

    我发现此刻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就应得到的是什么?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就应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够生活。

    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好处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虽然年满百岁才寿终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来就丧了命,如果他一向到临死的那一刻都过的是最没有好处的生活的话,他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就走进坟墓好哩。

    教会学生去体会生活,去思考,去发现美,去审视丑,能够透过思考发现活着的价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即使他将来做铁匠,也要是一位能够理性思考的铁匠。我想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

  • 8、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第2页

  • 9、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它所宣扬的自然的教育是那么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划越觉得不对劲,读完上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反驳他对爱弥儿的教育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弥儿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书心得篇1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针对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其法国种种腐败的社会状况,卢梭丝毫不畏惧地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揭露。《爱弥儿》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这本著作正是卢梭讨伐法国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新的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观。《爱弥儿》全书根据儿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划分,一共分为5卷,其中,他所阐释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正反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爱弥儿》的第一卷主要论述的是人出生到两岁,即婴儿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我觉得这句话极其富有哲理,也恰恰体现了卢梭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性本善紧接着,他指出了我们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的三种不同的教育对人在婴儿时期的重要影响,是教育给予了我们生来软弱却可以拥有的力量,给予了我们生来一无所有却可以得到的帮助,生来愚昧却可以具备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他倡导人性本善,强调教育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然人,通过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用善念阻止各种恶念的生成,这样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他认为,身心能健康成长的婴儿应该是在四肢均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抚养起来的,而不是给予婴儿生长姿势的各种束缚。他极力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带来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务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正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性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联非常密切,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身躯,才能够具备健全的精神,才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灾难。因而,在婴儿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婴儿身心健康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二卷主要论述的是人2至12岁,即童年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开始便指出从婴幼儿时期过渡到童年时期,是人生一大重要进步所在,在这一阶段,卢梭得出一个基本原理,即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在文中,他也呼吁将这一原理应用

  • 10、 《爱弥儿》读后感 (300字)

    近几天在看《爱弥儿》读后感,一张张的纸,一个个的观点,一个个的例子,正面的,反面的,赞同的,愤慨的......读着读着,我就想到了我唱歌的经历。

    本人天生五音不全--只不过,专家表示,唱歌不在调上,其实并不是嗓子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听不出音高。”我说呢,我的声音一再被人表扬好听,唱歌不行原来是听觉“有问题”(耳朵听进去后,自己想象出一种音高加以模仿,可因为开始就听得不对,因此模仿出来的也是错的。声乐老师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没有音乐的耳朵”,也就是天生的音准不行。)朋友小聚,结束后有人建议去歌厅,我内心实际是很不情愿的,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总是装着兴高采烈的样子。到了,我就忙着喝水,一可以润嗓,二可以频繁地上厕所排毒,以逃避被人叫唱的时刻。别人在唱时,我为了融入,就在旁边扭啊扭的,跟着节奏跳跳,可以抽空锻炼一下。有时,一个一个唱过了,朋友说,每个人必须唱一首,不能放过。我一听,头就大了。这个时候我是不接口的,怕被第一个叫上。我总是推托,让别人先来,也总希望多出现几个麦霸,这样就轮不到我了。有时,我知道逃不过,便在心里想,唱什么呢?儿歌?小朋友的歌曲?算了吧。记得有一年,刚毕业那会儿,单位开联欢会,我主持,在同事们的起哄中,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唱了首《小燕子》,我知道我唱不准的,唱时,台下的同事们笑得花枝乱颤。但我坚持唱完,谁让我是主持呢?我的任务是要让大家开心的,权当给大家讲个笑话吧,让大家乐一乐。就年轻时会有那样的勇气。后来,我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但在小范围,在亲密的好友一起时,我的胆子就在朋友们的鼓励声中渐渐大起来了。记得师范里的有一个暑假,我在听收音机,有一首歌重复听了好多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也跟着在心里哼,次数多了,歌词有点熟了,心里就有了一个跃跃欲试的念头。一个一个都轮过了,话筒就那样传到了眼前,没办法,得邀约上另外唱得准的陪我。还好,朋友唱得准,我就被人带着,手拿着话筒,让自己出声了!声音肯定是轻轻的,透着极度的不自信,有时,朋友不出声了,我就找不着北了。然后就很歉意地笑笑。大家也包容我,不笑话我,朋友依然接下去,我就有勇气再发出声音来。有时,夫陪着一起去,他比我有勇气,在大家的鼓动下,他要拉着我唱《选择》,虽然音不准,但情却是真的。我在心中默念歌词,跟着哼哼,夫唱得很投入,唱毕,掌声鼓励。家里也有唱歌的设备,新搬家那会儿,朋友们常来唱,有时,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09-06

  • 2019-09-19

  • 2022-12-09

  • 2022-04-21

  • 2019-09-19

  • 2019-10-17

  • 2019-11-06

  • 2021-06-25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06-05

  • 2019-11-12

  • 2021-12-24

  • 2021-11-08

  • 2019-10-20

  • 2023-01-23

  • 2023-01-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1-12

  • 2023-06-17

  • 2019-09-21

  • 2020-05-26

  • 2022-04-08

  • 2022-12-17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10-29

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
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大全,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2024,更多爱弥儿3000字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