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 地图 >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2024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相关栏目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热门栏目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推荐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共 6538 篇)

  • 1、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1500字系列

    读后感大全专题“走近陶行知读后感”推荐内容。

    下面是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走近陶行知读后感”。阅读优秀的作品,总能让人停不下来,我们在阅读书籍之后,可以选择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须写出新意。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1】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初为人师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复杂的脑体复合劳动。为了上好那每一堂课,就需花费一倍、两倍、甚至数倍的时间来准备。上课时,我用最大的热情来带动孩子们的热情。几课下来,早已是身疲力尽,咽喉肿痛,但只要上课铃一响,又会以十足的劲头再次迈入课堂。因为在课堂上,我找到了那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因为当看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想到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时,我惟有真心地去爱、无私地去奉献才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无怨,我无悔。

    我国教育的发展确实需要教师的奉献,那教师应为教育奉献些什么?

    一、奉献专业的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一桶水。”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跟一般的专家不一样,他需要的知识,并非某一个方面,而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几乎无所不包的。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这样的教师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深受学生的爱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他们欢迎百科全书式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香甜的蜂蜜。

    当然,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应该有经历有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善于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反思。当一节课讲完后自己考虑一下,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是一个教师完善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那些实践中的火花,是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样做到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出现了一个矛盾,又是怎样解决

  • 2、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900字集锦

    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被感动了。写读后感时,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有没有可以借鉴的作品读后感模板呢?以下由读后感大全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走近陶行知读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篇1

    参加过多次论文比赛的我,从没参加过“行之杯”的比赛,这次偶然在苏州市教育学会的网站中发现有行之辈的比赛,我仔细的阅读了通知,论文选题范围及撰写要求度需要设计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看到此通知,我比较惭愧,因为我只知道陶行知的名字缺不知道他的理论思想,于是我就决定买一本关于陶行知的书。

    最近我读了《走进陶行知》的专题一:陶行知的教育人生后,感觉受益很多。“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幼儿,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幼儿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幼儿,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有时我们会对幼儿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幼儿的心态来看待幼儿,想想这些幼儿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幼儿,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幼儿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幼儿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幼儿的。对幼儿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热爱幼儿,喜欢幼儿,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

  • 3、 [参考范文]陶行知读后感精选(9篇)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参考范文]陶行知读后感精选(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陶行知读后感(篇1)

    陶行知,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明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引领我们学习做真人;他,教育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他,指引我们不断前进。自从阅读的《陶行知读本》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动人的名言震撼着我。从陶行知,这位“万世师表”的圣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明祖的传统美德,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

    从陶行知身上,我学到了尊敬师长。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近的以为塾师认定他长大以后必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学读书。有一天下大雪,路上、树上、屋顶上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放眼望去,就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衣服。当陶行知赶到学校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陶行知怕打扰他们就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学校的每一个人,也感动了我。这么寒冷的冬天,他在雪地里站了一节课,就是为了不影响老师讲课,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这是一种先人后己的精神,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心中时刻怀着对老师的尊敬。今天,尊师重道仍然是我们必须承继的传统美德,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本整洁的作业,一个深深的敬礼……都会把我们的爱师之情传递。当灿烂的笑容浮现在老师的脸上,那就是我们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

    从陶行知身上,我还懂得了乐于助人。陶行知小时候,曾经为隔壁家的程四奶奶买锅。那时,买什么东西都要跑到很远的镇上。回来时,天黑了,本来难走的山路就让他累的够呛,可老天偏偏下起了倾盆大雨。陶行知把锅背在背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他真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当他想到程四奶奶还等着他的锅炒菜时,他便加快了脚步。当他把锅送到程四奶奶手里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陶行知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平时生活中得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无尽关怀,渐渐变得自我中心起来,处处想别人勒索,去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当看到陶行知在那样恶劣的天气里为了程四奶奶而

  • 4、 读后感阅读:读《走近陶行知》有感

    “樱桃杨桃亦香甜,不如小陶乐开怀。学习行知好习惯,陶花朵朵沁心田。”读了《走近陶行知》,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对陶行知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教育家孟禄先生和杜威先生。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郭沫若说“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通过阅读、理解、思考,我了解到陶行知是一个爱国、爱满天下,求真、有思想的伟人。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为了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凭借着他爱满天下、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怀抱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接受到教育的梦想,毅然踏上了学习、实践的道路,创办了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等。

    我们都知道陶行知是个爱国人士,除了将毕生心血致力于教育外,还大力支持革命。在一次与同学的谈话中,陶行知和他们谈起长大后有什么志向时,有人说“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到外国当教授”。陶行知听了很不快:“为什么你不回中国?”那人说因为中国太穷太乱了。当时,陶行知就怀有胸怀大志:将来学成之后,回国让每个人都受到教育。可见,一颗报效祖国、爱国的心灵从小就深深地扎在他的心中。年少的他是多希望人们能免受战乱的影响,过上富足的好日子。他要让人们从封建的社会中解脱出来!

    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在与孩子的接触下,陶行知越来越爱孩子们,那无微不至的关爱包括对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有人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主人”,陶行知却说“孩子是现在祖国的主人,现在做不好主人,将来也做不好”。陶行知对孩子们的爱已经超越了对亲人的爱,对孩子的爱已经超越物质、精神了。一次,一个孩子做错事打人了,陶行知竟还给孩子四颗糖。第一颗糖是因为孩子准时来到;第二颗糖是因为他叫孩子住手那孩子就立即住手;第三颗糖是因为孩子之所以打人是因为打的那个人欺负女孩子;第四颗糖则因为那孩子主动认了错。相信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对孩子和蔼可亲的爱,错了也不责怪他,而是鼓励孩子的正直善良,用亲切的话语来引导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正是如此爱满天下,教导亲切……

    陶行知虽然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他的身影高大永驻,精神光照千秋。轻轻地您走了,留给人们的却是那满满的爱,永不磨灭;轻轻地您倒了,树立起来的那份爱国情怀,坚韧不拔……

    让我们走近陶行知,学做“小陶子”吧! 【作者:孙一鸣】

  • 5、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通用

    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献上《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读书是人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读了作者写作的作品之后有颇多感受。写一篇读后感,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 篇1

    我读了《陶行知文集》,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特别他的乡村贫民教育践行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阅读《陶行知文集》,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有许多误区,需要调整与改进的地方,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下面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如下:

    首先,陶行知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一名教师一定要真诚、热情、具备奉献精神。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的“五心”:用爱心温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关心照顾孩子,用信心鼓励孩子,用细心观察孩子。

    陶行知先生的另一个教育理念:“生活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课改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对学生爱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与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与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就是偏爱,偏爱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她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她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就是真正的爱。”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

  • 6、 走近陶行知的读后感1500字(精选4篇)

    读书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仔细看完了作者写的作品,心里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后感可以将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由此,我们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走近陶行知的读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走近陶行知的读后感 篇1

    当我在读《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前,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是只知陶公其名,不识陶公其人而已。但是当我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真是受益匪浅,走近陶行知,进而走进陶行知,让我能够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读完此书后,我的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详细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加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高尚灵魂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有时我们会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学生的心态来看待学生,想想这些学生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

  • 7、 读后感陶行知

    读后感陶行知(一)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着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种精神,各种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2020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

    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读后感陶行知(二)

    陶行知是近代着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我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brbr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

  • 8、 关于初三的读后感:《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对于一个人来说受益良多,《走近陶行知》,书虽然不厚,却用一个个小小的故事、片段记录了一位教育大家给祖国的宝贵馈赠,用质朴的言语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 “平民教育”、“学校观”、 “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这本书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不仅是精神上的引领,也是实践中的导航。

    全书的中心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这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来源于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实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来,“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为了考试而背一些默一些诗句啊、文章啊。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考试,因为这种考试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这也要求了学生从“要我学”的死胡同中解放出来,步入“我要学”的求知天地。

    读着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着他纯朴而又精深的理论,更让我震撼的是,像这样“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论,其实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

  • 9、 《陶行知》读后感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下面是《陶行知》读后感,仅供参考。

    《陶行知》读后感一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

    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

    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

    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

    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最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起来: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的思想,读来更加耐人寻味,让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学生死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领悟从

  • 10、 陶行知读后感

    【篇一:陶行知读后感】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篇二: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曾经也拜读过。这回,看完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对我这个才从学校毕业,又来到学校的师范生来说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8

  • 2023-02-21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1-20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7

  • 2021-07-2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走近陶行知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走近陶行知读后感、2024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