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 地图 > 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2024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范文
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相关栏目
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热门栏目
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推荐
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共 9104 篇)

  • 1、 班主任成长计划之教育故事教育感悟: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班主任成长计划之教育故事教育感悟: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 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 ,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 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 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 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 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读后感悟二: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缘分,在读这则小故事前,我曾经在解决自习课上有纪律问题的 三个学生之前,首先每人发了一块儿糖,然后说今天咱们几个人,为班集体出了不少 力啊,谢谢你们啦。这时,三个孩子一下子就脸红了,很不好意思的非要把糖还给我 ,但是我还是把糖塞回了他们的手里。然后,再要求他们说说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当孩 子们承认完错误后,我并没有去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并鼓励说下周自习课,你们 三个人一定是班上最守纪律的好孩子,我相信你们。果然三个学生的纪律比以前好了 很多。当时就是想用这种形式先去触动一下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心理上过意不去,然后 再去教育和给予期待。发现自己错误,并会自责的学生,我们并不需要去过多的指责批 评,给他们更多的反思和表现的机会不是更好吗。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冲突,同时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度。

    总之,教育是要用心去做的,而不是长篇大论的说。只有师生的心达成共识,才能 使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利于我们的教育工作。

    教育需要智慧,当你和学生的心灵触碰到一起的时候,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最 棒的!相信自己,相信学生,努力努力再努力!

  • 2、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篇一: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热情地让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给她,问道:怎么不带儿子一起来玩?

    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今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这表成色还很新,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

    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怎么修,怎么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孩子高兴地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让我学习拆装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

    陶行知

  • 3、 《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靠自己——读《陶行知故事》有感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却认为:我要靠自己。

    以前的我,事事靠别人。

    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妈妈总是六点半叫我起床,所以我上学一直都没有迟到过。慢慢的,我变得懒惰起来。每天等着妈妈来喊我。有一天,妈妈有急事先走了,我竟然一口气睡到了八点!我哭哭泣泣的走去学校,早饭也没吃,还一个劲埋怨妈妈。

    那时我有个坏毛病,就是不愿意用笔记作业,但又怕忘记某件家庭作业,所以每次星期天,我就让同桌帮我记作业。有一次,也许是同桌不小心,少记了一项家庭作业。星期一课代表收作业我自然是交不出来,我不仅被老师数落了一顿,而且站在教室前面罚站。我心里愤愤不平,与同桌大吵了一架,课后,他对我说:“你不能总是让我帮你记作业呀,你不能自己记吗?”我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有一次考试,我的数学考的一塌糊涂,我很难过,也很生气,我埋怨老师。为什么不多给我们讲题,这张试卷上有许多题老师都没讲过。老师看着我,语重心长的说:“老师不可能教的面面俱到,这完全靠你们自己,去多读题,多做题,多来问题。”

    最后老师告诉我:“你不能事事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你要学会独立,要靠自己多努力!”

    于是,我终于明白——我,要靠自己!

    于是,我养成了独立记作业的习惯,并且每次把作业都完成的很好。

    于是,我学会了自觉学习,主动做题。办公室里也经常有了我的身影,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成绩是全班第一!

    于是,我变得勤劳、勤奋。我不仅学会了做饭,而且在学习上也变得独立,主动。

    陶行知老师说的真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 4、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通用

    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献上《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读书是人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读了作者写作的作品之后有颇多感受。写一篇读后感,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读后感 篇1

    我读了《陶行知文集》,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特别他的乡村贫民教育践行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阅读《陶行知文集》,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有许多误区,需要调整与改进的地方,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下面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如下:

    首先,陶行知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一名教师一定要真诚、热情、具备奉献精神。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的“五心”:用爱心温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关心照顾孩子,用信心鼓励孩子,用细心观察孩子。

    陶行知先生的另一个教育理念:“生活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课改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对学生爱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与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与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就是偏爱,偏爱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她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她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就是真正的爱。”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

  • 5、 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

    【篇一:读《陶行知的故事》有感1000字】

    陶行知爷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革命家,教育家。他虽然离开我们已半个世纪了,但通过阅读《陶行知的故事》后,我们似乎能够聆听他的声音,那声音铿锵有力,看到他的身影,那身影高大无比,领略到他的精神,那精神光照千秋。陶行知爷爷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话都给我深深的启发,永远的珍藏在我的心里,给我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陶行知爷爷虽然家境贫穷,但是胸怀祖国,志向高远。年少时代他经常和同学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其中一个同学说:我长大了要到外国去,先留学,然后在国外当专家,做教授。陶先生问他:你为什么不愿回中国做事?而那个同学却回答说:什么?我辛辛苦苦地读书,出去留学,还回国?中国这么穷,这么落后,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陶爷爷非常生气,并且在纸上写下了: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做贡献。贴在自己的床头,作为座右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啊,作为中国人,怎可丢下和抛弃生我,养我的祖国?既然,是中国人,那就得做出一番好的业绩,好的成就,报效祖国,使祖国不再落后,不再受人欺压,永远都有辉煌灿烂的一天。

    毕业后的陶爷爷,建起了晓庄师范,但不久后,问题又出现了。陶爷爷听一个车夫说:有一个女中学生乘他的车到燕子矶,然后把剩下的钱全给了我。陶爷爷听后时刻为那女生的性命担忧。几天后,有人在江边发现了一具女尸。陶爷爷为此在燕子矶休息亭边挂了一块木牌,写了想一想,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怎可轻生!而另一块插在山头的险要处,写着:死不得,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你与其为个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农民努力而死呢?告别当年,回到现实生活,陶爷爷说得一点也没错,不要为生活中的不开心的事而自寻短见,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为一大事去,自己的一片大好前途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还没报效祖国,可自己的生命却这样结束。那大家何不想一想,死就不能死得没有价值?为何不为国家而死?为国家而捐躯?

    陶行知爷爷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与人民。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茅盾称他为战斗的巨人,郭沫若称他为一代人师,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而我称他为爱国爱民的教育家!

    陶行知爱国爱民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我决心今后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要克服胆小的毛病,学会与人交流,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学会反思,常动脑

  • 6、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一)

    徐州市贾汪区团结小学六(1)班 王俊杰

    今天,我读了一本能教育我们知识的书-------《陶行知教育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他写的这本书不仅能教我们知识,也能教我们怎样做真人。《四块糖的故事》让我感慨颇深。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陶行知担任学校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已的同学,立即制止了王友,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到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王友哭了,说:“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四块糖的故事》让我感到陶老先生的伟大在平常之处。陶老先生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语,却让那个犯错误的男孩真心地感受到了自已的错误,这难道不是一种宽容的爱吗?正是这种宽容的爱,又转化成一种前进的动力,鼓舞着孩子们不断前进,健康地成长。(指导老师:杨晓黎)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二)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褚天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所以他十分重视国民教育,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来,为教育付出了许多,然而他的教育故事更使人对他更加佩服。

    在陶行知做校长时,有一个男孩与别人打架,陶行知知道后,请他去了一趟办公室。但另男孩惊讶的是,校长没有责备他,反而先后给他四颗糖果,最后男孩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认真的道了歉,成了一名好学生。从此可见,陶行知的教育方法多么独特,也多么深入孩子的心。

    有一次,陶行知去做一个关于教育的报告,报告刚开始只见他拎了一只鸡上了讲台,然后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将鸡的头使劲儿往桌子上按,可是鸡就是不吃,一直在叫,翅膀扑腾,鸡爪狂抓....

    几分钟后他把鸡放在了地上,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鸡自由的走了一会,开始悠闲地吃起米来。陶行知走到话筒前说了声报告完毕,所有人都很惊讶,然后就是一阵阵的掌声

  • 7、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400字

    读了陶行知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才大才和天才》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陶校长收留了一些因为战乱影响而流落流离失所的孩子,并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些孩子在不同方面,也显现出不同的天分。可是外界却有很多人反对,最终陶校长以“天才”的独到见解,使他们心服口服。

    文中的这些孩子,个个都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父母,但他们也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拥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成为天才。而我们都有爸爸、也有妈妈,我们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既然他们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呢?我们当然也可以,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机会,借陶校长的话说:“天才绝不是天生而成的,除了白痴以外,每一个孩子只要培养,引导得当,社会关心,环境适宜,再加上他们自己的不断努力,都可以成为天才。”

    读完了这个《人才大才和天才》这个故事以后,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了天才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权利,而是大多数人都有机会。

  • 8、 读后感陶行知

    读后感陶行知(一)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着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种精神,各种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2020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

    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读后感陶行知(二)

    陶行知是近代着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我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brbr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

  • 9、 读《陶行知故事》有感500字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著名的一句名言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在他的人生里,这件大事就是为中国的孩子能够读书。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烧扑克牌和拆表的故事。

    “火烧扑克牌”主要讲的是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下,为了放松心情,开始玩扑克牌。陶行知校长知道以后,十分气愤。为此他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给同学们讲清了道理。同学们听后主动上交了扑克牌,令人没想到的事,他竟然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扑克牌都给烧掉了。

    为什么要烧掉呢?原来在当时抗日需要人才,建国也需要人才!所以他要求同学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学习,累了,可以唱歌跳舞下象棋……

    “拆表的故事”主要讲了陶行知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拆东西,甚至连家里新买来的表也给拆了,这令他妈妈很生气,特别想把他的“坏毛病”给改掉,甚至还经常动手打孩子,陶行知校长知道后便专门来到朋友家,告诉他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但不能阻止孩子,还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这一爱好,说不定还能培养出一个中国的小爱迪生呢!

    这两个故事给了我深深的感触,那就是:一要充分利用时间读书学习,以免造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后果,二是告诉家长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和发展孩子,而不是阻止孩子。

    多么优秀的校长啊!多么伟大的人民 教育家啊!我多想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读一读陶行知校长的故事啊!

  • 10、 陶行知读后感

    【篇一:陶行知读后感】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篇二: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曾经也拜读过。这回,看完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对我这个才从学校毕业,又来到学校的师范生来说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5

  • 2023-02-21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1-20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1-02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9

  • 2021-07-29

  • 2022-12-1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1-13

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2024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范文等,带您走进初中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