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 > 地图 > 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2024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
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相关栏目
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热门栏目
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推荐
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

(共 6895 篇)

  • 1、 读《战争中的武器》有感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一本名叫《战争中的武器》的书,这本书是放假前,因为上学时没有时间借阅完,所以就借来寒假度。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关于战争的故事,介绍了许多稀奇的武器,其中有无声枪、鱼雷、音乐枪这些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还是第一个故事:上个世纪,有一个外国士兵在一片树林中散步,突然,他偶然看见了一间破旧的小木屋,木屋里有一堆稻草,稻草下面仿佛有着什么东西。士兵好奇的走过去,撩开稻草发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弃的大炮,当时那士兵的军队正缺这种武器。士兵兴奋万分,连忙向首领汇报,这个大炮有个毛病:当开始运行的时候就会跳几下然后向前跳个两米多,因为这个毛病有一个士兵还被撞死了。士兵们掌握了这个大炮的特别,每次开炮他们就先是后退两米多。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如果在树林里要注意观察,只有会观察才会收获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掌握事物的本质,然后根据事物的本质去运用它。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上世纪的军事武器,知道了更多有趣额军事故事,我以后会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新鲜事。

  • 2、 读《战争中的武器》有感400字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一本名叫《战争中的武器》的书,这本书是放假前,因为上学时没有时间借阅完,所以就借来寒假度。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关于战争的故事,介绍了许多稀奇的武器,其中有无声枪、鱼雷、音乐枪这些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还是第一个故事:上个世纪,有一个外国士兵在一片树林中散步,突然,他偶然看见了一间破旧的小木屋,木屋里有一堆稻草,稻草下面仿佛有着什么东西。士兵好奇的走过去,撩开稻草发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弃的大炮,当时那士兵的军队正缺这种武器。士兵兴奋万分,连忙向首领汇报,这个大炮有个毛病:当开始运行的时候就会跳几下然后向前跳个两米多,因为这个毛病有一个士兵还被撞死了。士兵们掌握了这个大炮的特别,每次开炮他们就先是后退两米多。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如果在树林里要注意观察,只有会观察才会收获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掌握事物的本质,然后根据事物的本质去运用它。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上世纪的军。

  • 3、 《战争中的回形针》读后感

    《战争中的回形针》读后感

    《战争中的回形针》这个故事是讲:在20世纪曾经爆发过一场战争,一个叫丽娜的普通家庭主妇,她从报纸上看到参战的士兵因为思念亲人而倍感孤单和寂寞,她便决定以士兵亲人的身份写信给他们,给士兵打气。信的内容各式各样,有时是一首小诗,有时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有时是几句勉励的话语。

    可是丽娜觉得光写信不够,总想找一些新颖的方法表达对士兵真切的关爱!偶然,她看到书桌上散落着几枚五颜六色的回形针,于是便灵机一动,给信封都加上了黄色的回形针,并附言道:回形针代表我给你的一个拥抱,当你情绪低落时,摸一摸它,就会知道有人在关心你,惦记你,轻轻地拥抱你!黄色也代表胜利,我们在家乡期盼你的凯旋!

    很快,丽娜一共寄走了大约60封信。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眼间,已经是战争结束10周年了,丽娜早就淡忘了当初寄信的事。

    某天早晨,当丽娜打开自家的房门时,感到万分惊诧。她家的门前笔直地站立着一排穿戴整齐的男士,大约有500名,每人手里拿着一束鲜花,齐声对丽娜喊着:我们爱你,丽娜女士!

    原来战争结束后,参战士兵举办了战争中最难忘的事评选活动,回形针关爱被老兵列为首选,最后他们一致决定,一定要找到寄信人。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丽娜的住址。在战争结束10周年纪念日当天,他们聚集到丽娜家,给她送上鲜花和惊喜。

    读了这个故事,我思绪万千,一个小小的回形针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其实带给士兵们希望的是丽娜那颗充满着爱意的心,就好比给在冰天雪地行走的人点燃了一把火,给黑暗中的人送去一束阳光。这一枚枚普通的回形针,给战士带来了温暖和希望,鼓舞了战士的信心,让战士有信心活下去。所以,我认为跟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你的善意,你的真诚,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 4、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篇一:《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读了《永别了,武器》使人明白战争是一个屠宰场,人们在战争中看不到任何光荣、辉煌的事。

    这部作品在美国当代战争题材作品中有着一定地位,在纷繁复杂的新世纪,我们可以从它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战争是人类文明史不可分割的部分,帮助我们解读历史,认识人类发展的轨迹。他在作品里主人公的勇敢与情感中表现了对人性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平也是由战争收获来的,战争的胜利不仅表现在战争本身的胜利,也表现在一种自由民主对一种邪恶专制的胜利,从而使其走向理性的道路。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战争史,期间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战争二字的含义较为宽广。

    如今提倡和平与发展的氛围下,怎样看待战争这个概念以及它的生存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所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海明威擅于描绘战争,读了《永别了,武器》使人明白战争是一个屠宰场,人们在战争中看不到任何光荣、辉煌的事。揭示了那场荒唐战争留给青年一代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这部小说在美国两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许多大学成了专门研究的课题、作品让人们感觉到美与恶,给人以感情上和意识上的认可与否定。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它依然焕发着永不泯灭的光辉,在我们的精神里共鸣。海明威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对战争除了诅咒之外无法指出消灭帝国主义战争的正确途径,关于全世界人民如何团结起来彻底消灭帝国主义战争根源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体现,给读者留下一些遗憾。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篇二:《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在海明威看来,战争本来就是一种荒诞的行为,是黑暗的政府对人们的一种欺骗和利用,政府用正义的名义骗大众去前线奋战,但结果只是牺牲。

  • 5、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阅读了小说《永别了,武器》,我的心中激起了很多感受,并且对于生命与人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感悟。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作品,小说讲述了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的经历,讲述了弗瑞德里克从参战到受伤再到撤退过程当中经历种种的残酷,再到最后感伤自己深爱的人的难产死亡的故事。海明威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恰恰是根据他自身真实的参战经历,并且以战争与爱情作为写作主线,演绎了一篇动容的文学作品。

    我在阅读《永别了,武器》以后,深深地受到了感动。也明白了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人这个生命在战争当中显得是多么的渺小与脆弱。而人最宝贵的恰恰是生命,面对生命的逝去,我们不得不为之感伤与难过。

    而《永别了,武器》这小说的名称也很有意思,一个放弃武器的人,不应该是战俘,而应该是爱的俘虏。战争是不会让人放弃武器的,只有一颗美好的关爱的心才会让人真正的放弃武器、永别武器。

    总的来说,《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真的给我很多感动。

  • 6、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作者海明威是位思想特立独行,观察视角敏锐的作家.用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战争,描写人性的硬朗一面的海明威.他人生的最终结局却选择了自杀.对此不思其解,隐隐的有些对他的铁性形象大打折扣.对他的文章也提不起兴趣了.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漠然忽视,那么他的作品中体现的生命力不会是海市蜃楼吗?年少时不喜欢消沉,更喜欢月朗星稀,风花雪月,阳光明媚的文章小说.

    时隔多年,再次拿起了海明威的书.年纪渐长终于感知了生命及人生的不可抵抗性.对别人的反抗感到了瞪大眼睛后的惊讶!

    海明威小说中的文字读起来很美.特别是景物描写非常的令人神往,即使是战争也不可改变大自然季节的变换.

    他描写的战争读起来让你回味又回味!

    最普通的士兵及军官其实都是战争中的棋子,你根本不清楚你为何而战,不清楚周边的军情.只是一味的一级听一级...

    其中有段读起来最为郁闷:当命令撤退时,主人公弗雷德中尉在过拥拥挤挤的大桥时,被所谓的战地警察拉出去,要把撤退士兵里的军官枪毙的情景.

    就在我们走到他们对面以前,他们又拉出一个人来.我看见那个人.他是个中校.他们用手电筒照他的时候,我看到他袖子上花边框里的星星.他的头发已经灰白,身材又矮又胖.

    我留神看军官们正在审讯的那个人.他就是他们从纵队里拉出来的那个胖胖的个头小的头发灰白的中校.那些审讯的人是能开枪打人而自己不会挨子弹的那种意大利人,他们具有一切所需要的效率,冷酷和刚愎自用.

    "你属于哪个旅?"

    "哪个团?"

    "你知不知道一个军官应该跟他的部队在一起?" 中校一一告诉了他们.

    这就够啦.另一个军官说.

    "让那些野蛮人践踏祖国的神圣土地的,就是你和像你这样的人."

    "对不起."中校说.

    "就因为像你这种背叛行为,我们才失去了胜利的果实."

    "你参加过一次撤退没有?"中校问道.

    "意大利决不会撤退."

    "如果你们要枪毙我,"中校说"那就请立即枪毙我,不必多问了,这种审问很愚蠢."他画着十字.军官们凑在一起交谈.一个军官在拍纸簿上写着什么.

    "他丢弃了自己的部队,命令立即予以枪决."他说.

    读到这里深深厌恶战争,也为战争中无知的人气愤.

    头发都灰白了,应是老人了,战争的失利和一个或者说几个低级军官有关吗?撤退不是命令吗?而且撤退时还有德军的进攻,阻击.

  • 7、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一)

    战争是什么?在读这篇文章前,除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于我这个炎黄子孙来说给予我了深深的震撼与悲痛,其他的战争似乎大部分只是历史书上的白纸黑字2020,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记录在书上,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无太多其他的色彩。直至读了这篇文章,战争,才残酷而真实地褪去它的光彩外衣,鲜血淋淋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在意大利的战场上,血肉横飞,子弹从枪口中发射,冷酷地命中目标,炮弹轰然而降,无情地爆炸。伴随着这些冰冷的武器的开动,哀嚎,悲鸣,笼罩在一战的战场上,成为挥之不去的阴霾。亨利中尉在战场上受了伤,在被抬去治疗时,他目睹了与他出生入死的战友们的伤亡。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啊,坚强的士兵疼到窒息,颤抖着,在无尽的痛苦中慢慢死去。战场犹如一个屠宰场,只是屠杀的是人类这个活生生的物种啊。

    战争,不只是记录在史书上的史料,也不是只能用那些白纸黑字2020的 时间地点 意义评价所可以简单描绘的。它的真相就是由血与肉与泪交织而成,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其胜利的代价是千万家庭的破碎,是成千上万生命的消逝。

    所以我想,战争的一些积极性,虽说在正义战争中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战争所弑杀的生命的可贵,是什么也比不上的,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任何借口轻易剥夺。

    在我看来,战争是用人的鲜血写成的二字2020血书。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二)

    我从未经历过战争,战争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敏感也不可怕的词。可读了海明威笔下的战争,我发现战争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好玩,相反它令人毛骨悚然,它冷酷无情到极致。

    战争中的人们,是身不由己的。战争一旦被挑起,不打得你死我活生灵涂炭,谁也别想从中脱身。它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一个个家庭被无情的战火拆散,一条条生命被混乱的战争毁灭,人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无法决定战争的停止,人们像是洪水中的泥沙,随着激流,被随意的冲刷,漫无目的,毫无方向。

    战争会改变人们的思想。长期生存于战火中的人们变得消极,他们甚至开始抱怨统治者,他们的心中开始充斥着憎恨。可这又怎能怪他们呢?试想一下,炮火、子弹随时会落在你身边,甚至落到你的身上,人们居无定所,丧失亲人,家庭破碎,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人们,如何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战争是冷酷无情的。在战争中,生命是多么不值钱的东西,死亡又是多么平常的事情。海明威在文章中用平淡冷酷的笔调描写死亡当伤员的血

  • 8、 【热门】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6篇

    有关“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是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整理的内容,读者们都对作品一书赞不绝口。写读后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来写,你最近在写作品的读后感吗?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篇1】

    “我刚打电话到旅馆去找你,”护士说。我心里好像有样什么东西沉了下去。

    护士开了门,用手指示意叫我进去。我跟她进入房间,我进去时,凯瑟琳并没有抬眼来望。

    医生站在床的另一边。凯瑟琳望着我,笑了一下。我俯伏在床上哭起来。

    “我就要死了,”她说;等了一会儿,又说,“我憎恨死。”我抓住她的手。

    “你有什么事要我做的,凯特?”凯瑟琳 笑笑, “没有。”

    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们做的事你不至于再和别的女人做吧?不会把我们的话又重复一遍的吧?”

    “永远不会。”

    ……

    这是《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幕,也是因为这一幕我才拿起这本海明威的小说细细品味。

    这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遇到两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一是大腿中弹,几乎成为残废,当时的思想是痛恨政客在报刊杂志上的宣传,认为什么 “神圣”、 “光荣”等等,全是骗人的鬼话。

    又一件大事是初恋。他在意大利疗养时期,结识了一位比他大几岁的美国护士,战后她嫁了他人,海明威觉得受了人家的玩弄。

    小说的内容也如此,大致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告别战争;第二部分是告别爱情。整本小说有强烈的反战情绪,作者透过主角的朋友以及对话中表露出这份对战争的不满。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看一部自己不喜欢看的电影、听一首不喜欢听的歌曲,即使它对你来说无聊透顶。但你还是会去花时间去品味,只是为了怀念某人,因为这部电影、这首歌曲你和某个人曾经一起看过、听过。

    我就是这样一个怀旧到骨子里的人,即使我反复告诉自己,无须沉迷过去。

    即使我表面装着不在乎,但有太多感情放不下。亲人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感觉,儿时的伙伴也变得陌生起来。

    如何洒脱的处理感情的流逝呢?有时候我们想抓紧它,企图找回过去的那种感情,不过那只是枉然,甚至把美好的回忆都给撕裂。

    曾今看过一个故事 描写一个中年男人,一天收到老情人的电话,说要路过他住的这个小镇。这个小镇正是他们当年旧游之地,如今男婚女嫁,颇思旧梦重温,于是相约一见。不料那天到来,两人却阴错阳差,老是碰不到:男的到甲处,女的竞刚离开;女的到乙处,男的又方才走。最后交错了一下午,也绿怪一面。到了晚上,男的收到

  • 9、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1000字

    挣脱枷锁,拥抱自由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读罢《永别了,武器》,感想颇多。我看到了主人公亨利作为一个战士的笑与泪,也看到了亨利的理性与果敢,为了挣脱不义之战的枷锁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作为战争文学,它颇有些“另类”,其他的作品在描绘战争时,都在歌颂那些冲锋陷阵的英雄。而这本书写的却是一位一战时期逃兵的故事。主人公亨利,在经历了腥风血雨,理性的思考,激烈的思想斗争过后毅然选择逃离战场,选择追求和平安宁的生活。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吗?事实证明是正确的。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亨利经受着死亡的威胁。战争的枷锁束缚着他的身心。他没有钢铁之躯,却有着爱好和平的坚定信念信念。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霸。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了一己之利,将本过无数年轻的生命绑上了他们的战车,让无数祖国的未来,葬身在他们共同制造的战争——这个巨大的“绞肉机”里。他们开动宣传机器,企图将军国主义的毒素灌输到青年的头脑中。在他们的鼓动下,许多懵懂无知的男儿开赴前线,在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中化为炮灰,死得毫无意义。

    但人终归是人,不是机器。在本书中多次表现了战士们强烈的厌战情绪。在战争的末期,许许多多的士兵哗变,天天喊着“我不要在这里,我要回家!”。甚至有士兵绑架了自己的长官,不顾宪兵的追捕,逃离前线。 许许多多人清醒的青年人看清了这场战争的本质。他们为帝国主义感到失望,为自己的人生感到彷徨和失落。“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就地掩埋。”战争给他们所带来的,不是所谓的功名利禄,而是悲伤,死亡,无家可归和痛失亲人的痛苦。他们不想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捍卫和平,不为侵略战争白白流血是对的,给帝国主义当炮灰是不值得的。他用逃离战场的实际行动向帝国主义抗议,这也是一种宣战!

    这部作品用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了一种对和平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积极的。

    亨利所代表的,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不是帝国主义驯良的奴才,他们有血有肉,他们厌恶战争,他们爱好和平。他们没有被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蒙住双眼。他们选择了冷静,远离武器。在那个战争的晕笼罩着人们的年代,他们的精神是那一束穿破黑暗的耀眼的阳光。他们是战场上的逃兵,但这恰恰证明了他们不是生活中的逃兵。他们选择远离战场,远离杀戮,是为家庭负责,为自己负责。亨利在

  • 10、 《朝花夕拾》读后感400字:最伤人的武器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 2019-10-11

  • 2023-05-27

  • 2019-10-29

  • 2023-03-04

  • 2019-09-20

  • 2019-10-04

  • 2019-09-19

  • 2022-04-13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09-19

  • 2022-11-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3-17

  • 2023-04-06

  • 2019-11-11

  • 2019-11-04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3-01-22

  • 2023-04-25

  • 2022-09-17

  • 2022-09-18

  • 2022-04-14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3-02-0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01-14

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2024战争中的武器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