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 地图 > 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24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推荐
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共 7433 篇)

  • 1、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集锦

    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我收获颇丰。读后感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你知道如何写出一篇有感染力的作品读后感吗?或许你需要"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篇1)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

    以前分享过一篇有关“呼吸式阅读法”和“流水式阅读法”的文章,文中还提到了一种葱鲔火锅读书法,有朋友给我发私信问:怎么有名字这么奇怪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好不好?

    葱鲔火锅读书法的名字虽然很奇怪,不过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说到读书的好方法,真是因人而异。

    我之前分享过一篇介绍《快速阅读术》的文章,书的作者印南敦史每个月能读60本书,并且写出高质量的书评,印南敦史对在阅读过程中勾勾画画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的,对于将书中有用的内容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的人,他更称之为“奇人”。

    台湾著名的学者李敖先生就是这样的“奇人”,他的“大卸八块读书法”就是看到书中有用的东西直接剪下来,所以他读完一本书,可能要剪掉两本,因为有时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都有他想要保存的内容。

    印南敦史和李敖两人读书的方法大相径庭,但不可否认,这两位都是阅读的高手,他们的故事让我认识到:好的读书方法没有固定的定义,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我最喜欢的读书方法主要是葱鲔火锅读书法,这是我在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学到的读书方法。

    这个方法以火锅命名,葱鲔火锅就是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奥野宣之以此命名的寓意就是提示我们要把摘抄和评论看得同等重要。

    奥野宣之的葱鲔火锅读书法,全程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书,把喜欢的那一页折角。

    在通读全书的时候,我借鉴了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方法,这个方法我昨天分享过,我用这个方法快速将书通读一遍,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感兴趣的内容,我就把这页书的上面折一个小角,为第二次阅读标注重点。

    采用折角的方式比单纯用笔在页面上做标记可以省去很多翻找内容的时间,自从使用了这个方法,我在读完书以后回过头来再查找有用信息的时候,我可以从书的侧面查看折角的痕迹,快速找到那一页,大大提高了第二次阅读的效率。

    第二步:通读之后,把折角的那些内容再读一遍,如果仍觉得好就再折一个角。

    经过第一个步骤以后,已经把自己喜欢的内容挑选了出来,这一次

  • 2、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集锦7篇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作者所写的作品一定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在写完作品读后感后你学习到了什么?由此,读后感大全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1

    女神上的第一节就是《读书之法》培根的论读书里面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为什么要阅读要怎么去阅读完整的阅读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去做读书笔记怎么去利用笔记这本书能帮你找到答案

    做笔记也是需要技巧的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的自己当时所想读书所得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我总结的平时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1.笔记一定要留白方便以后加笔记用活页笔记本会更好

    2.不同的parttopic之间要分开帮助区别

    3.在每一个大主题下要写出提纲就像课本的目录一样总体的提纲和part中的提纲这样以后看笔记的时候会很清晰也很容易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4.把你对于一句话的当下理解或不懂得地方写在旁边

    这里面讲的读书笔记更加专业更加长久条理清晰更加有逻辑地去做笔记这正是我所缺失的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篇2

    “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哲学家迪卡尔说过这样一段关于“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名言。

    人生白驹过隙,证明自己活过、存在过真的只能通过思考了吗?每天在群里闲聊刷屏行不行?不行,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不在于口水;靠感觉和情绪行不行?那我们和小猫小狗又有什么分别?“人因会思考而高于万物,统率万物,高贵得如同世间的王。”

    好吧,既然真的只有思考才能证明我们的存在,那具体要如何做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以下简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给出了很好的记录思考的方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倡用笔记整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通过“葱鲔火锅式”的摘抄方式,让原书的精髓和自身的思考互相擦出火花,让你真正通过读书带来思考上的神奇转变。

    作者奥野宣之在日本可是出了名的“笔记本专家”,他在工作和兴趣中都坚持用笔记本记录,在nhk和tbs电视台被报道后引起了热烈反响。除了本书,他还著有《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这么有创造力,和

  • 3、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其实已经读了有两周了,第一步是快速浏览过去的,第二遍原计划是一章一章跟着老师读,然后写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所以最后读的特别的无趣,还不如我第一遍读的时候感觉好。可能因为落后于队伍,有心里压力了,所以读书的感受反而不好了。

    现在调整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书,写笔记或者读后感,这样轻松些,至少不要让自己觉的写读后感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先让自己爱上读书,才可能写出跟书籍相关的文章吧。

    这有点像微习惯里说的了,先从练一个俯卧撑开始,没有压力,才可能坚持的久。

    说会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的笔记读书法》,书名已经说明了一起,这本书就是教我们用记笔记的方式,消化吸收书籍的内容。

    我觉得书中提到的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读书笔记一定要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这个坚持,要从开始不会写,一直到后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不会写,或者不知道该记录书籍什么东西的时候,那就记下阅读的时间,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基础信息,对这本书的简单评价,比如我觉得这本书很好,或者我觉得这本书不好,我没读懂等等,写下自己内心的真是感受就好了。这样就不会让自己觉得写读书笔记是件特别耗费精力去思考的事情。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坚持的另外一个元素就是不中断。必须每天都记录,每天都拿出你的读书笔记写两下,慢慢的读书笔记成为你的习惯以后,打开笔记本写笔记就不会是一件难事了,而且你会发现越写越多,越写越深刻。

    第二,用不同的符号标记照抄的原文和自己的评论。

    对某段文字有想法了,就摘抄下来,在前面用一种符号标记一下,作者用的圆圈,自己的评论在摘抄的下面一行,用另一种符号标记,作者用的五角星符号。这样你就知道当你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什么感想。

    第三,要定期重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书籍而写,那么,如果你不想让这些想法只是停留在纸面,就要重读笔记,再次复习一下书中的内容,与当时自己的思考融合在一起,让书籍的内容升华为自己的处事智慧。

    这三点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感受最大的,我要沉淀一下,我相信这本书还会给我不一样的感受,让我有不一样的收获的。

  • 4、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有感1500字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有感1500字

    zyf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这本书是我去年1月份买到手的,当时看了一遍,但看完后觉得很多内容没有消化掉,心里觉得一定要再细细看一遍,结果一拖再拖就拖到了今年才重新过了第二遍。

    乍一看书名,没看内容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样,误以为这本书是一本纯针对怎么阅读的技巧类书籍。读完以后,才发现自己对于“读书”这个概念太狭隘了,作者让我感受到了新的视角。

    全书中,有几个新颖的观点、方法让我很是受用,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一、关于读书。

    读书其实可以广义的包含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其实从选书,记录购书清单,读书的步骤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到做好读书笔记,还要重读活用笔记才行。

    二、关于选书。

    1、随时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冒出来的想法。比如想看什么书?记录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记录自己的知识需求等。

    2、真正的了解自己读书的目的和需求(要有目的的读书)。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明确目的后,就可以采取合适的阅读方式来阅读相对应的书籍,是精读、还是略读。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真正需要,对自己有帮助的书上。

    三、关于阅读和记录。

    在书中的第三章,作者展示了自己的阅读及笔记方法,这部分内容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来,让我们看看作者的读书、笔记方法是怎么样的把!

    1、“通读——重读——记录”阅读法。作者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阅读方法,来帮助我们分阶段筛选出真正重要的,和自己有共鸣的精选内容。大大避免了,我们以往在读书做笔记的过程中,什么都想摘录的误区,减轻了做笔记的工作量和压力。以下这段摘自原文。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 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3)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读起来有点绕,大致可以简单概括下,就是:

    第一遍从头到尾通读,把内容觉得好的那几页,书页上折一个角;

    第二遍只读有折角的那几页,思考筛选,把仍觉得内容好的几页,在书页上再折一个角(共两个角);

    第三遍只读折两个页脚的部分,再次筛选,把依然觉得好的内容做上记号(横

  • 5、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3000字

    近两年越来越喜欢看书,喜欢看书时候与自己的独处时光。尤其是今年工作上跨行,一切从零开始,内心经常会焦虑不安。睡前如果不看点书让自己静下来,估计会彻夜难免了。

    越是看书,越觉得自己不会看书。如果把书比作水,而大脑是容器。那我觉得我的大脑就像个竹篮,即使给我一个瀑布,我也存不住一点水。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买本有关阅读的书。本意买《如何阅读一本书》,结果下错单,买成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虽然买书是因为乌龙错,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却觉得非常庆幸自己买了这本书。虽然它废话有点多,内容重复太多,但依然不影响它给我提供了超实用的笔记读书法。

  • 6、 《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你是的读书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你是否常常忘了自己读过的书的内容呢?对于自己读过的书脑海里只剩下这本书好像读过。如果读过的书只剩残留的印象,那书中的知识没被吸收,那和没读又有什么区别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翻译:张晶晶 让你的阅读更有效率且解决了我们读书时遇到各种问题。

    书中从选书,购书,读书,活用一步一步为我们剖析了读书笔记的好处更重要性。

    或许我们根本没有思考如何选择一本自己想要阅读的书,当我们双脚站在书店的大门,眼睛所见玲琅满目的书籍,不知道从和入手。在书店中许多营销手段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觉得这本也需要,那本也需要。买回家中却束之高阁,或看了一两页书就在角落里积灰。寻找书籍的意义在于自己会去读和自己有需要。对于现今这个充满信息的时代,你想要任何信息通过互联网都能获得,而互联网也充满着各种诱惑的信息吸引你的注意。学会寻找书籍则能更好的达成自己的目标。

    阅读的方式很多重,有通读,重读,跳读,多读。

    我读书很慢,因为我觉得书中的从到到尾都很重要。这种错误的认知,不仅让读书慢而且因为没找寻书中的精髓使自己很混乱。通常读完一本书你分不清那些很重要。我记得又一次我跟一位朋友去分享我读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我将主人公的主线到结尾都介绍一遍。当他问我从这本书学到什么,我则很难想到一个重点,或者让我震撼的精神。奥宣野一则教会我要带有目的去读书,带着疑问,主动性获取信息就会比被动获取信息记的更牢固也有助于我们创造性思维。在《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提出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显然我们如果要吸收和更好的记忆书中的知识,读书时带着疑问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我们把知识内化到自身上去。通读过后把重要的内容下角折一下,再回头重读,再次感到重要在书页上角折一下,在回头多读。最后做下笔记将内容更好的输出式阅读。

    巧用标记区分对象

    1.直线2.波浪线3.圆圈。直线,客观上非常重要的内容。波浪线,主观上重要的内容。圆圈,各种重要的专业名词,句子,标题等。对于这样的详细的区分让我们脑中的脉络更清晰。对书中某些观点我们可以补充和作出自己的感想。作者的一句话很震撼我,你自己当下的感受和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对自己阅读中有自己个人观点的疑问观点记录下来。如果阅读食物的相关书籍我们可以从当中获取两条类似的信息,加上自己的观点可以产生一个新的视角或知识点。

  • 7、 《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

    01

    你是读书还是看书

    当我选择读书这件事情,都会经历选书、买书、读书的过程。当读完一本书,回想书里内容,好像什么都没记住。

    因为我么是在看书,而不是读书。读书的目的是思想的输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的多了自然可以写出漂亮的文章,是这样吗?

    作者告诉我们,读书除了选书、买书、读书,更重要的还有两点:读书笔记和活用。只有做好读书笔记并且活用,一本书的价值才能成为我所用。这就是读书和看书的区别。

    02

    一句话的读书笔记

    很多人说,读书笔记我知道啊,是不错,但是太耗费时间了,没有办法坚持。

    的确,每次读书让你写几百字的读书笔记会很难坚持。所以写好读书笔记首先是坚持,你只有坚持写读书笔记,它才会有价值。

    你跑步健身也好减肥也好,上来给自己定一个每天10公里,最终肯定会放弃,因为太难了。读书笔记也是一样,看到书里一段文字或者一个故事,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心得,这样就简单多了。

    读书笔记诀窍是,专注于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从一句话开始,写下自己心声

    读书笔记很难坚持,原因是笔记追求完美或者字数,写的少了感觉自己没有认真,甚至怀疑自己态度不端正,坚持几天就放弃了。简书就是要求你每天写100字就算是日更,因为简单,所以很多人能坚持下去。低要求、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才有价值。

    法国文学家鹿岛茂先生,这样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03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包括: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摘抄、评论

    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为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

    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加深理解。

    选择摘抄标准:选择摘抄,不是让人觉得理应如此而是这么一说有道理。当然选择摘抄的内容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做。

    评论,记录自己当下想法很重要,读书时获得感想正式你原创思考的源泉。

    亚瑟叔本华《读书论》中写道:如果你认为读书就是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所以,摘抄可以积累文字素材,而评论可以增加自己的原创素材。这也正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魅力所在。

    04

    读书笔记提

  • 8、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报纸上香港大学推荐的书单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闲来无事,就在网上下载了其中几本书的电子版来读,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初读此书,感觉讲得非常好,至于好在哪里,也说不大清楚,只是书里面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以往从来都是被忽视的阅读指导原则,让我如获至宝,并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去这样做,如拿到一本书,先浏览书名,前言,目录,后记,粗略的从整体把握本书的构架,知道讲了什么,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阅读。

    第二次拿到本书,是在双11网上购书的快递里。因为好书是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的,所以有不少书都是我之前在网上阅读或借阅之后,再次买来读的。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对于本书的阅读又提上了日程,并且此次阅读我也做了笔记,但这一笔记不成体系,比较零碎,只是涉及到相关感兴趣的语句记录了下来。所以阅读了几章后觉得还是没有掌握本书,读后收获的还是第一次阅读的体验,再加上比较忙没读完,此书便被再次搁置。(而通过这些年阅读经验的积累,我发现两个问题:1、很多书读第一遍的时候,印象是最深的,以后每次再读,当时会感觉形成了对本书的更细致的认识,可没过多久,便又忘得一干二净,体验仍旧是最初的,让人很困扰。2、对于一本需要认真阅读思考的书,一个是用时非常长,再一个就是一定要有规律的持续不断的阅读,如每天一章,否则一旦搁置,便前功尽弃,再拿起时,对前面的理解也忘的差不多了,很难再形成前后知识的整体的把握,所以就得重新从头来过。)

    第三次拿到新书阅读,便是学校的同读一本书活动指定下发的阅读书目。这样一来既有外在的压力,又有了自己想要重新阅读的内在动力。于是认真阅读每一个部分,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来做好理解与批注,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如注意每一句话的意思,分析整个段落的主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概括。进而形成对整个章节知识点的把握,在分析阅读完本章后,列出本章的知识框架。这一过程让我觉得本书成为了我自己,我获得了比初读本书时更多且更加透彻的体验。除此之外,也因分析思考获得了一些具体技巧,如在读一本水平高于自己的书时,不要边查字典边阅读,这样不利于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是否抓住主旨的检验办法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一点对于分析历史试题尤为重要;逗留与倒退的不良习惯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速度等等。

    正如翻译者所

  • 9、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早前看过。当时没有做阅读笔记,都忘记差不多了。昨天翻出来重读一番。 阅读的作用不外乎获取资讯、娱乐、理解与发展心智。 读书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层次递进,互为基础。基础阅读,我觉得自己还行。基本保持一周1——3本书(视书的厚度而定)。宝爸也曾说过我速度蛮快。检视阅读阶段,我想挑选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具体的应用。看看书名、前沿、书序和目录,以此来推断是否值得花心思进一步阅读。我原先比较注重目录,不太爱看前沿和后续。保持理智、中性的判断的前提下,其实看看别人的评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本书到底说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帮助。分析阅读阶段,我做的不太好。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看了许多书,却少有收获的原因吧。另外,我觉得分析阅读阶段的技巧和我的小学以及初中语文老师教的阅读技巧很相似。1.这本书谈的什么主题??是如何发展的?这个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关键主题?2.细部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3.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对你有什么意义?而主题阅读阶段则和写论文很相似,首先根据主题搜索相关书单,挑选精读的书单,略读非主要书单,精读主要参考书。给书籍分类:理论还是实用。实用的书主要在于实践应用。把他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选择好的,有益的书。不值得为烂书花时间。与人做朋友也是。向良师益友学习,在交往中提升自己;远离坑碰拐骗与吃喝嫖赌也是需要注意滴。
  • 10、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一)

    苏轼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题记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应当一生去追求,去秉持的习惯。然而读书不是认字,不是图个热闹,懂得如何去读书当是养成这个习惯最重要的事情。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看来好笑,可能大多数人看到都会觉得它近乎废纸,心中想着"我连读书都不会吗?"其实不然,读懂一本书还真的没那么就简单。

    书中说有许多人看书仅仅是打发时间,甚至看完就忘,"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当同情".这话看似冷酷,其实正是对读书而不得其法的我们最深刻的诠释。

    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对读者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所收获到东东西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顶级的读书方法了。

    以前资源有限,古人看书尚需"手自笔录",前辈看书也许四处淘选,而如今我们想要看书几乎是随手可得。现在不会有人再去以读书作为消遣,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别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所以依我看来,读书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所以,我在看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后觉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总是被一些所谓"畅销书"的噱头所吸引,而并未检视它究竟是否适合自己。由此看来,对于早已熟练基础阅读的我们而言,检视阅读是我们在挑选书籍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其次,现代人最需要的就是使自己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而连续的思考不失为静心的一个极佳途径。主动地去翻阅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在检视后以全局的眼光思考它的脉络,将全书连贯起来,这使得你会沉浸在自己的脑海中,不仅仅收起了平时的浮躁,更能帮助你解开在分散阅读时的疑惑,同时这种新的视角将会带给你一些原

  • 2019-09-20

  • 2023-05-24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2-01-04

  • 2023-06-28

  • 2019-11-12

  • 2023-01-27

  • 2019-10-29

  • 2019-10-09

  • 2023-01-18

  • 2023-03-11

  • 2021-09-03

  • 2023-03-08

  • 2023-04-05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1-21

  • 2023-04-06

  • 2021-05-27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3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1

  • 2023-02-02

  • 2023-03-31

  • 2023-04-04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1-16

  • 2022-04-0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24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