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心学的力量读后感 > 地图 > 心学的力量读后感,2024心学的力量读后感怎么写
心学的力量读后感相关栏目
心学的力量读后感热门栏目
心学的力量读后感推荐
心学的力量读后感

(共 1979 篇)

  • 1、 《心学的力量》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心学的力量》,里面讲的是关于王阳明的故事。王阳明是谁呢?他就是我们心学的创始人。心学就是类似于弟子规一样,教你做人的书,让人从里面可以悟出人生的道理。不要轻信权威,比如说我心即理,知行合一,要有主见,不要跟着别人,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比如人生是一条岔路口,如果你想走左边,那就走左边吧。假如别人要走右边,相信自己,你的心就是天理。如果人能领悟到心学,就能无欲无求,并生活得安然自得。

  • 2、 读后感大全:《心学的力量》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心学的力量》,里面讲的是关于王阳明的故事。王阳明是谁呢?他就是我们心学的创始人。心学就是类似于弟子规一样,教你做人的书,让人从里面可以悟出人生的道理。不要轻信权威,比如说我心即理,知行合一,要有主见,不要跟着别人,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比如人生是一条岔路口,如果你想走左边,那就走左边吧。假如别人要走右边,相信自己,你的心就是天理。如果人能领悟到心学,就能无欲无求,并生活得安然自得。

  • 3、 用点心学校读后感

    用点心学校读后感范文一

    《用点心学校》这本书挺有意思,非常的好看。

    这本书的主角是小小布丁人,他想让他的妈妈高兴,就来到了用点心学校烤试,在学校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终于变身成为了脆皮焦糖布丁。

    在小小布丁人的朋友中,我比较喜欢臭豆腐,他浑身很臭,大家都不喜欢他,也很排斥他,开始时他也很没有自信,可是后来,臭豆腐凭借自己外臭里香的特点,成为了最受大家喜爱的一种食品。

    我还喜欢看点心学校里汽水班的故事,班里的同学全都是汽水,但他们中很多人的关系都不好,可乐小子见到沙士弟弟马上怒气冲冲,沙士弟弟看到苏打水男孩也立刻杀气腾腾。任何事都可以引起斗气,什么话都可以拿来赌气,整个汽水班乌烟瘴气。但汽水班还有个香槟男孩,他从不和其它人一样,不跟人吵架,也不生气,他觉得高兴要比生气好很多,大家开开心心多好。后来,大家都听他的话,这个班就变成了喜气洋洋的班。

    这本书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故事,我也从里面学到了很多道理,做事要勇敢,对自己有信心,并且保持好心情,每天快快乐乐。

    《用点心学校》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我读了台湾作家林哲璋写的《用点心学校》这本书,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台湾的各种点心之间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耳目一新。

    点心学校里有许多同学车轮饼男孩、千层派小子、棉花糖弟弟、雪糕女孩除了这些点心学生之外,作者还让家用电器和餐具当上了老师,如烤箱教授、电冰箱老师、压力锅老师等。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人公全身香喷喷、亮晶晶、滑嫩嫩的小小布丁人,书中生动描写了主人公成为人见人爱的脆皮焦糖布丁之前所遭受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考验。和小小布丁人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很多食物,它们在成为当地著名的美食前,都有一个经历失败和挫折的过程。

    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在学习中很受鼓舞,学习也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进步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了,之前所受的失败和挫折将是我们步入成功的坚实基础。

  • 4、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600字

    前几天学习王阳明的心学,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他的知行合一、四句教 ,越品感觉越有滋味。检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感觉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需要慢慢来优化、弥补。

    一、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境界之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也无法做出明确的释义来,大家各自揣摩吧。不能理解的太狭义了,也不能理解的太宏观了。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坚持原则,可持续科学发展,每日自省,追求自我提升,追求社会和平 。

    就拿丢垃圾来说吧,垃圾需要放在不妨碍别人的地方,这是个基本常识,是所谓的我们心中的无善无恶。如果你懒惰,乱丢垃圾,是你的私欲、懒惰作祟,是恶;如果你发现别人乱丢垃圾,你帮他把垃圾放到应该放到的地方,是你的爱护环境、热爱生活在做主,是善。你知道乱丢垃圾是不对的,爱护环境是对的,这是良知。你为你乱丢垃圾的事情,感到自惭愧,主动捡起来放到应该放的地方,这是格物。人都是为善多了比较好,心所安。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个事情不能分开了说,知行应该是一起的。

    就说锻炼身体这件事情吧。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有助于身体健康,不生病;肥胖不好,会造成形象、体质都比较差。但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的去锻炼身体,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知行合一,也容易造成形式主义、走过场等情况发生,也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发生。为什么有人说坚持21天,你就会喜欢上锻炼身体,这就是行带来知的影响。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善去恶,磨炼自己的心之体,做到知行合一,我们一起前行,前方的路不难走。

  • 5、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300字

    终于读完这本书,但是要再拜读原著《传习录》才能进一步理解。总结下,身,心,意,知,行。肉体是身,灵魂是心,感觉是意,思维是知,行动是行。

    人心本无善无恶,因为意感受世界,进而知善恶,故而要致良知。知行合一,其实是良知与行合一。所谓善非善,恶也非恶,只是善是道义,恶乃实用。简单说就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故而没必要学人家清心寡欲;没必要学人贪得无厌;没必要满嘴巴仁义道德;没必要愤世嫉俗;没必要出家去修得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没必要朝堂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食欲,性欲,私欲乃人之常情。美食人皆爱,美色人皆好,金钱人皆欲。但唯有致良知,知行合一,则一切则豁然开朗,方能随性而为。

  • 6、 少年心学院观后感

    少年心学院观后感(一)

    看了视频,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

  • 7、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求圣于心,求圣于行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海蓄公司 杨彦青)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由其开创的阳明心学无论是在在哲学还是道德伦理体系的历史进程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朱熹理学之后三百余年,真正能与其学说相抗衡者,也正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建立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同时批判朱子理学,具有他们那个时代内容和精神的新型的一种道德哲学体系。这种新型的道德哲学将良知之心上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简化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心即理"为前提,以"致良知"为目标,通过"知行合一"动机论来解决传统儒家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互相脱节的问题,其学说的现实意旨在于实现"破心中贼"的道德净化目的与政治教化目标。那么,在阳明的心学之中我们就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王阳明主张"心即理",这里的心指的并不是物质性的心,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灵明",具体表现为人的认知能力、道德精神和道德本性。也就是说阳明心学中的"心"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感觉与认知之心;第二是人与物都共同具有的一种怜悯之情;第三是人本然具有的道德良知,是一种判断是非的道德理性。这里引用一段话来更简单的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於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这里王阳明所说的心既是一种我们感知外物的能力,也是我们与万物共有的怜悯之情,当我们去感知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才对我们而言具有了意义,由此也可见王阳明强调了人对于外物对于社会的一种价值,与西方著名的哲学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良知是指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也是至善本体在是非知觉上的当即呈现,也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具有价值上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联系上面所提到的心即理中"心"的三个方面的含义,这里的良知也可以看成是第三层关于道德理性的体现。致良知即指使良知致极致,也指依良知而行,这就与知行合一联系起来了。良知为知,致则有力行之义,致良知这一理论形式把心与理、知与行、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融合为一,是王阳明一生思想的总结。"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目标,本心是可以无善恶之分并且可以分辨善恶的,但具体的人会因

  • 8、 《用点心学校》读后感400字

    我读了一本非常好玩的书《用点心学校》。它的作者是林哲璋,主要内容是讲各种各样的小点心在学校学习知识,争取变得更好。我觉得这个学校学习知识,争取变得更好。我觉得这个学校一定特别香,千万不能被好吃嘴发现,否则会发生校园惨案。

    这个学校有各种各样的老师和同学,小小布丁人第一天来上课就认识了车轮饼男孩、千层饼小子、棉花糖弟弟、雪糕小女孩.老师也各种各样呢!比如烤箱教授、电冰箱老师、筷子老师、梅子粉老师

    有一天,学校来了一个新同学:糯米团小妹!她长得女白晳晳、软qq,而且特别黏她的爸爸妈妈。上学的第一天就出现了难题。糯米团小妹固执地黏在学校门口的地板上,不进学校上课。爸爸妈妈也没法把糯米团小妹拉进学校。这时,筷子老师来了,经过几番劝说糯米团小妹还是不动,筷子老师只好拉她。她依然不动,筷子老师用力过猛,把腿折断了,学校立即把他送进厨具医院。中午,梅子粉老师来照顾糯米团小妹,她给芭乐姐妹涂了点梅子粉,芭乐姐妹变得好美哦!糯米团小妹看见后也想要,梅子粉老师成功把糯米团小妹吸引进了教室。

    我觉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尝试一些办法,总有一个办法能解决问题。我的老师也尝试了很多办法增加我们对学习的兴趣,最后觉得电子设备教学更吸引我们,所以老师上课都用电子设备教学了。建议用点心学校招更多的老师,这样课程就会更全面了。

    而糯米团小妹呢,不仅要追求外表粉美,也要追求内涵哦!增加更多内在美,争取变成夹心糯米团。

    我相信世界上有用点心学校,它就在各个点心店的后厨里,厨师心灵手巧地制作点心吸引顾客的观注,这可真是要:用用点心呢!

  • 9、 《阳明心学》读书笔记2000字

    《阳明心学》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公元1508年,正是大明正德年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蛇鼠瘴气之地,于一天深夜,突然间仰天长啸,大喜过望,在那种残酷恶劣的环境下,以坚强的意志,旺盛地求学之心,悟出了闻名于后世的哲学思想——心学。

    他首先提出的观点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也就是说,那些成为圣人的道理,方法,我的心里已经有了,它本就一直在我心中,再也不需要去外界寻求了,我只需要发扬我自己的那颗心,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心,让心光明起来,在顺着自己的本心,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事,不断的为善去恶,就足够了。

    王阳明一生经历坎坷,从小就熟读儒家经典,对于孔孟之道,朱程之学,早已烂熟于胸,经历几次大起大落,又深陷锦衣卫的诏狱,险些丧命,直到37岁在蛮荒之地龙场悟道,这段传奇经历,也令他感慨良多,所以他可以做到不假外求,格物致知。

    而我们普通人,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觉得身在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大脑,在不断的摸索中搞清楚对我们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想要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心中目标明确了,面对日常的琐事,我们就要不断的练就自己的那颗心。当然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是合理的,是自己能够达到的,我们最应该确定的目标是:自己想要成长成什么样子,想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而不是一定要赚多少钱,要买什么车,要住什么样的房子。钱,车,房子这些东西都和你的成长是相匹配的。当你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就会跟着一起来到你的身边。

    这就是查理芒格说的那句话: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能够配不上它。

    当你的能力达不到的时候,你所追求的这些外在物质,就会被你刻意的贴上标签,它们会反过来影响你,会让你患得患失。当你的能力与你的财富,物质,不匹配时,你刻意追求的这些东西,也会逐渐的流逝,到那个时候,你是否会消沉,沮丧,甚至自暴自弃呢?

    所以以自身的成长为目标,以自己所能产生的价值为导向,这才是最合理的。确立了正确的目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除杂念,把那些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从内心里转化掉,不断的坚固自己的心,让正能量,充满自身。

    随后王阳明又提出了全新的格物致知。为什么说是全新的呢?之前是什么样的呢?

    王阳明17岁的时候,在江西巧遇了理学大师——娄谅。他向娄谅求教如何成为圣人,娄谅告诉他:圣人之学,人人都可以习得,并且只要潜心钻研,人人

  • 10、 晋城少年心学院观后感

    晋城少年心学院观后感(一)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3-05-12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09-26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5-04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09-22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心学的力量读后感
心学的力量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心学的力量读后感、2024心学的力量读后感、心学的力量读后感怎么写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好的表达自己对这书的感触,写出好的心学的力量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