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 > 地图 > 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2024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范文
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相关栏目
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热门栏目
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推荐
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

(共 7770 篇)

  • 1、 《铁杉之问》读后感

    《铁杉之问》读后感

    承蒙博友中华九鼎的厚爱,最近邮寄来她的两本大作,一本是《变化之道》,一本是《铁杉之问》。《变化之道》是关于《老子》篇章的时代阐述并结合《易经》全面系统地阐述宇宙间阴阳万物变化之规律及中华哲学的内核及智慧;另一本《铁杉之问》,是用哲学的思想诗体的形式用植物活化石铁杉之口问天,问苍茫大地,问浩瀚宇宙,问人间沧桑。

    当我手捧九鼎的《铁杉之问》细读其文的时候,内心的震撼和惊讶难于言表,可以说是相当的吃惊。第一次拜读她的《铁杉之问》,是她发表在自己博客里的断章,当时就感觉一股气浪扑面。后又拜读几篇,文字的豪迈,文风的浪漫,文笔的流畅,文韵的优雅似排山倒海的大风直面而来。

    从她言语中知道,她计划要写的是一部长篇诗作,但创作计划有多大章节有多少,她没有详谈我也没有细问。但就从她邮寄来的《铁杉之问》一书看,似乎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但已洋洋洒洒蔚为壮观。本人对其没有达到研磨细读的深度,不敢妄谈其精髓。对其文做个评论,感觉水平欠缺,但拜读后的一些看法油然而生,在此只好谈些体会,算是读后感吧。

    第一《铁杉之问》是当代少有的长篇哲理抒情诗。

    从九鼎的《铁杉之问》第一本书来看,已经是洋洋洒洒二百页,蔚为壮观四千行,据她说这只是写作计划的一部分,如此说来规模宏大,内容丰沛不在话下。作为九鼎为何要写如此长的诗作,是要弥补中华史诗的空白,还是要将自己对天地宇宙间的千百疑惑发问拷打,本人不得而知,但所涉猎的问题却是振聋发聩!

    我中华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万千江河飞流直下澎湃激昂地汇集形成了一个诗的海洋,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产生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诗,更不要说史诗了。虽然屈原的《离骚》和《孔雀东南飞》被我国文学史列为长篇,那只能是相对于我国诗坛自身而言。

    从五四开始,新文化人就开始创造适合于当代形式的新诗,尝试着拓墨新的格律诗和长诗的写作,郭沫若、胡适、闻一多许多诗人都在寻求探索。《女神》《凤凰涅盘》做了大胆的尝试但建树不大。

    建国后一些诗人更是有意识地谱写出许多当代的长诗,抒情、叙事的长篇诗作出现不少。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玉门颂》贺敬之的《放歌行》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是建国后长篇叙事诗的优秀作品,闻捷的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也是一部力作。但是,当代的抒情、叙事诗虽然较先秦清末的幅度加大,但与国外的长诗相比,总显单薄。与

  • 2、 论语读后感600字之人生感悟

    读《论语》有感 600字左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干什么?哈哈!这是我在背《论语》。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与他和弟子们的对话。它的核心概念是“仁”,“仁”就是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生,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它的意思是,孔子教育弟子,在家就得孝敬父母,出门对待朋友,就像对待自已的兄长一样尊重。友爱,说话谨慎,说了就守信。对众人有广泛的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去做了之后,若还有余力,就再学文献知识。这句话说明了孔子把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放在首位。不管是谁,在父母面前,都要尽孝。拿汉文帝来说,他可是皇帝,每天需处理的事务不记其数,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向母亲问候请安。他母亲生病了三年,他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甚至母亲喝的药,他都要先尝一尝。难道我们不该向汉文帝学习吗?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如果没有信用,根本不可以,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一样,怎么能走呢?春秋时期,季札出使晋国,路经徐国,徐君想要季札之剑,可又不便说,季札看出来了,在心里把剑送给了徐君。季札出使完晋国回来时徐君已死,他把剑送给了徐君的儿子,他儿子不敢接受,季札便把剑挂在徐君之墓上。如果我是季札,我就做不到这些,我认为徐君死了,我的约定就没了。像季札这么讲诚信之人真是太少见了。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讲诚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如果你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就不会有朋友,最终被淘汰。

    ......

    《论语》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都来读,受教育,有所得。

  • 3、 问青春读后感300字范文欣赏

    《问青春》一书由张闻昕所著,讲述了一群南方高中生的故事,真实地还原了十六七岁青春的生动与鲜活,作者用超越年龄的代沟写下这本小说,可以见文笔深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问青春读后感300字范文欣赏。

    昨日的下午,静坐于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一个座位。本只想写写笔记、刷刷网课,却还是未忍住,在文学区找到了这本比较有意思的小说。

    青春体裁的小说很多,大多是一些成年人的回忆,却是实实在在与读者所在时代有一点点脱节。以前看的大多是世纪之交背景下的青春校园故事,如《匆匆那年》之流,写的真的很好,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情感表露,都很漂亮,但是大多00后在读时肯定会感到一丝丝别扭。为什么呢?就是时代的脱节,虽然就隔了十几年,但就是差了一代了。现在流行于市场的大多青春文学作品作者,查了一下,大多都是八零后作者,他们青春是在九十年代上下,那时候是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所娱乐的方式也与现在是有区别的,那时候的思想也可能与现在青春期少年并不相同。

    但是,愈发思考这个问题,就会产生新的问题。文学这个东西是需要积淀的,不是你想,就会有一部人人称好的小说产生、就会立刻写出来一篇优美流畅的散文,就会怎样怎样。文学,需要时间。我们与上一代青春文学的前辈们隔了十几年,也意味着我们还有十几年的时间需要积淀。

    而这本《闻青春》的作者张闻昕,不过比我年长几岁,却切切实实写出来了一部还不赖的好小说,成功的记述了她的青春回忆。不过,她却是有了时间的积淀。查了一下,当别人还是懵懵懂懂度过童年时,她已经开始接触文学这个很神奇的事物。而她,也早在2008年便出版了童话《细菌国王秘密日记》,并凭借此书一鸣惊人,获得了诸多荣誉。

    而通过这本书,可以发现95后、00后等新生代作家已经出现,文学的周期性已经到来,下一个时代文学在最近几年可能就会发生新的变化。嗯,我可能也需要更加努力。虽然一本小说的构思到写作再到推广的确很难,但这个时代什么不难呢?可以靠自己喜欢的事闯出来,也不枉此生吧。

    再说说这本书吧。

    其实读完全本书,感觉结构是还是有似曾相识的地方。分了十八章,前面几章通过一个事件(学生会模拟联合国活动),先介绍本书中几个主要人物,使其出场并不干涩。然后,具体章节的介绍每个人。这种结构其实并不复杂,但具体的细节处理却尤为关键,如何将衔接变得天衣无缝,我觉得作者还是有待学习的。大体上都很好,一个一个的介绍,但有时

  • 4、 “青春护农”暑期社会实践之个人总结
    又是一年暑期社会实践时,回想去年社会实践,虽已过去了一年,但一年前实践中毅然投入西部建设的刘先生、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可可西里公司、银坑里乡朴实村民的脸庞等等仍历历在目。再次上路,我的心中满是期待,我想知道经过一年兰州西高铁站是否建设完成,是否为西部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我想知道去年对我们实践给过帮助的人们过的是否还好,我想知道去年崎岖的山路,是否已经修缮完成,大山深处的那群孩子,上学之路是否还是那么困难,而我也知道这是一次新的挑战,对我的大学之路更是一次新的成长。 当知道我要代表武汉纺织大学的一员进行青春护农暑期实践行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充满了兴奋、激动、紧张。与去年社会实践不同的是,今年除了负责社会实践的新闻宣传部分,更要着重于筹备初期的准备工作、实践队整体规划、实践队员间工作的协调,思想准备和实践准备。万事开头难。说的也是这个准备吧。我们首先确定了此次的目的,就要确定我们去往的路线,我们将要做采访宣讲的材料,准备好一颗诚恳勇于挑战的心。在选题部分,研讨完近年来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政策后,我们确定了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调研方向。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咱们这次社会实践怎样才能实实在在的帮助到西部农民。老师的点拨瞬间明确了进一步讨论的方向。 为了把互联网+精准扶贫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把实践地点定在了咸阳农村、天水农村、嘉峪关农村等这样的基层地点。让本次社会实践真正深入到农民身边,切实了解农民需求,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是此次社会实践的宗旨。我这样在日记中记着。 回想此次社会实践,我忘不了咸阳市曹家村陈大叔对自己桃园的热情介绍、忘不了天水朝阳村朝阳小学小学生们渴望求知的眼神、忘不了嘉峪关新城镇泥沟村制种致富新科技、忘不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亟需人才科技助力的发展现状;回想此次社会实践,我见识到了西部地区浩瀚辽阔的美景、见识到了西部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见解、见识到了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新形式新方法;回想此次社会实践,我收获了承担起一起实践活动的勇气、收获了与伙伴们一起苦一起累一起风吹日晒的勇气、收获了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心、收获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投入祖国西部建设的责任与担当。 暑期实践,给我是初步的社会经验积累,对于真正迈向社会是远远不够的。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要恪守吃苦精神。因此,在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拼搏,抓住每一个机遇,迎接每一个挑战,相信自己一定
  • 5、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之读后感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之读后感

    看到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这个书名,我不禁想能够改变千万人的一堂课除了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外,还能有什么感动着那些积极进取的人,更或者是一些无名之辈,使他们不断前进,以至于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我略读了《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后目光停留在了第五章培养好习惯。正如书中所说坏习惯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就向杂草一样,随时随地都能生长,使一片美丽的园地变成了杂草丛,并且难以清除。而好习惯是你的好帮手,会推着你不断的前进。

    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想一想,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几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然而,习惯还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因为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着命运。如果不加控制,习惯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所以我们不能放任坏习惯的形成,而应该有意识的构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习惯就像是道路上的车轮印,它们决定了你生活的方向,不论你驶向成功还是失败。一旦你选定了它们,你便会长久地身陷其中。因此,你必须谨慎地选择那些决定你一生的习惯。正如学生一样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逐渐厌倦学习,从而不写作业,甚至逃课。

    如果我们有目的地选取了好习惯去取代坏习惯,一步步完善自己的良好习惯,就会受益终身。

  • 6、 学与问的读后感

    学与问的读后感(一)

    我通过学习《学与问》这一课程,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让我感悟到了许多。

    在这次课程当中,我觉得对我们小学生最有益的是一句话:我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我能从这句话当中感受到学习和提问是密不可分的,和对生活以及学习当中所起到的重要性。在这里有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家兄弟,父亲去世了,留下了一块牌匾,上边有学问二字2020。兄弟两人一人拿到了一个字2020,都分别按照上面的意思去做。结果很多年后,两人依旧一贫如洗,原来老大只一个劲的埋头苦学,遇到问题了从不提问,老二却从不学习,天天问别人问题。后来兄弟二人将牌匾合在了一起,很快就发家致富了。

    大家在生活当中,只像故事中的老大一样埋头苦学不好,像老二一样一个劲的提问也不好。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中的问题提问出来,直到找到了答案再去学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计其数。而我们都一扫而过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从学习当中找到问题,首先就应该自己思考,思考不出来什么头绪再去问别人。

    学与问这一课为了更加帮助我们理解学习与提问当中密不可分的关系,给我们举了很恰当的两个例子: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提问父母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哥白尼的父母只能简略的说说,但是很含糊。小哥白尼就是在这样子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当中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天文学家的;

    我国古代的大学问家沈括,他小的时候学习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沈括对于这个有关于桃花的问题很感兴趣,就跑去问妈妈。妈妈说:可能是一个开花早,一个开花晚的问题吧。沈括对于妈妈的回答很不满意,于是就自己探索其中的奥妙。一次,大人们带沈括到山上去玩耍,沈括发现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温度低得多,这才明白其中的奥妙。他就是在探索一个个问题的答案成长着,最终成为我们受敬仰的人。

    从这些故事当中,能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习与提问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只有巧妙利用其中的微妙关系,最终才能成为像沈括一样的大学问家。

    学与问的读后感(二)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而今天,汪老师就带我们学习了第23课《学与问》。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说了学与问的观点。这篇课文是由提出观点、证实观点、举例论证、得出结果所组成的。

    首先,课文提出观点。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

  • 7、 每天四问的读后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每天四问”,你们一定想听听我的“每天四问”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每天四问的读后感,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每天四问的读后感(一)

    今天读了陶行知老先生的《每天四问》,觉得真是受益匪浅。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每一问都触及灵魂,发人深省。

    一问身体是否健康。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一切的基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健康的身体,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明天,而我们现在工作繁忙不注意自己的饮食,连续工作,这样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注意饮食,劳逸结合,健康生活每一天。

    二问学问是否进步。陶老先生就告诉我们其中深刻的道理:做每件事都应该专一,打好基础,认真分析,追求真知。所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相当重要。

    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凡事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多些宽容,少些斤斤计较,多些善意,少些敌意。我们就应该用这样的

    第一文库网心态做人做事。

    还有一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每天还应该做到四问:一问:课前还有哪些方面我没有准备好?细致地分析学生,精心地设计学法,恰当地选择教法你都做到了吗?因为课前准备越充分,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二问: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了吗?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三问:课堂上我投入激情了吗,我的应变能力如何?一位对自己专业充满兴趣的教师,才会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激情。学生喜欢充满激情的教师,喜欢充满活力的课堂。对教学充满激情的教师,一定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他的课堂也会充满阳光。教师的激情更多应体现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对学生学业兴趣的激发上,而不是独霸课堂、侃侃而谈。

    四问:我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实得怎么样?“得”与“失”在哪里?教学设计是对课堂实施的一个理想蓝图,课堂上要力争用这一设计来实施。因此,教学的课后反思,必须要对教学的实际过程与事前的设计,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课堂中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又是怎样应对,要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采取补救措施。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教训都记录下来,它是我们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

    面对忙碌而紧张的生活,面对每天

  • 8、 《朱镕基答记者问》之读后感1500字

    本书的出版让已经退休多年的朱镕基总理再次回归了公众的视野。书中收录了许多朱镕基总理的谈话采访,充分显示了朱总理爱国爱民,一心为公的博大情怀。一些精彩的语句,更是体现了他的坦诚、睿智和人格魅力。朱镕基总理极强的处事应变能力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以及他那崇高的牺牲精神,爱憎分明的道德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镕基在任总理时经常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他回答记者提问时,有的话雷霆万钧,有的话亲切朴实,还有的幽默风趣。他尊重记者,对记者的采访提问从不打官腔,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是对人民知情权的尊重。面对媒体采访,官员即席回答且令记者满意绝不是件容易事。在这方面,在位时的朱镕基总理不但掷地有声,而且几乎场场赢得赞赏。1999年4月2日,朱镕基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访问前说,我的秘书班子起草了回答你们这些问题的答案,我看了一下,这都是标准答案,恐怕对你们没有多少新闻价值,所以我也不把这个答案交给你们。我认为还由你们直接提问题,我即席回答,可能更能符合你们的要求。这不仅体现了朱镕基总理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渊博的学识、伶俐的口齿,更体现了总理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可以想象,面对世界各国记者,如不十分熟悉所管辖下的各方面的情况,不经过认真调研,是不可能从容作答的。

    当今社会,很多社会职能部门遇事推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办事风格十分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武汉市掀起了治庸风暴,让广大老百姓监督举报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种不良风气。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引以为戒,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学生是宗旨。严谨治学,让学生学有所长。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朱镕基总理这种勤政务实,经常调研的工作作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朱镕基总理与腐败分子势不两立的决心也着实令人钦佩。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然而腐败现象也迅速蔓延。朱镕基总理曾誓言:我这里准备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给贪官,一口留给自己。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绝誓言,不能不让民众动容,让腐败分子胆寒。朱镕基看似轻松的两句话,实际上是对如何为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这不仅反映了他对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也表现了他对人民群众所赋予权利的敬畏。

    朱镕基总理在位时反腐倡廉的决心和行动至今仍被广大民众所推崇。近年来,随着国家

  • 9、 读书.吃苦.青春.人生 (700字)

    青春之梦,是遥远的。想要触及如星星般的梦想,方法只有一个:用吃苦和读书做地基,建成一座通往青春之梦的希望之塔

    听完王桂兰校长的演讲,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又如一块烙印,烙在我心灵的深处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见书籍对一个人的青春,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的人生是何等重要,尤其是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更应多读书,多读好书。说到这一点,我相当惭愧,到书店时,我只看漫画书和一些无聊的小说,一看到一些中国名着,外国名着就头昏。这习惯可不好,我一定要好好改正,可不能快乐数十载,悲痛七十年啊!

    达尔文一生体弱多病,一天只能用一小时看书,他说:一小时至少能看10页好书,一年至少可以看3600页书,三十年至少可以看110000页书,看110000页书就可以让你当上一个学者了。一小时也可以看一本漫画,可以看一部电影,还可以搓几盘麻将。试问诸位把一个小时用在看好书上有意义些,还是看电影、漫画、搓麻将有意义些?

    马云曾经说过:不吃苦,你青春干嘛?如果你将你的青春放在玩电子游戏、搓麻将、看漫画上,你不觉得这样的青春是枯燥无味的吗?这些事儿,你七八十岁也能做啊!为什么要这样虚度青春,枉费青春哇!而像我们这些中小学生,却总将时间放在电脑上、电视上、追星上、打扮上。这些的青春是枯燥无味的,这难道不时虚度青春,浪费青春吗?

    人,就像一只将要破茧的蝴蝶,只有努力挣扎,发奋读书,感于吃苦,这才能破茧成蝶,飞向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草坪,与花草为伴,与蜂蝶为亲。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打磨,原石怎能成钻石;不经历磨炼,人怎能成大器?

    六年级:刘云霄

  • 10、 读后感大全:读书.吃苦.青春.人生

    青春之梦,是遥远的。想要触及如星星般的梦想,方法只有一个:用吃苦和读书做地基,建成一座通往青春之梦的希望之塔

    听完王桂兰校长的演讲,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又如一块烙印,烙在我心灵的深处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见书籍对一个人的青春,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的人生是何等重要,尤其是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更应多读书,多读好书。说到这一点,我相当惭愧,到书店时,我只看漫画书和一些无聊的小说,一看到一些中国名着,外国名着就头昏。这习惯可不好,我一定要好好改正,可不能快乐数十载,悲痛七十年啊!

    达尔文一生体弱多病,一天只能用一小时看书,他说:一小时至少能看10页好书,一年至少可以看3600页书,三十年至少可以看110000页书,看110000页书就可以让你当上一个学者了。一小时也可以看一本漫画,可以看一部电影,还可以搓几盘麻将。试问诸位把一个小时用在看好书上有意义些,还是看电影、漫画、搓麻将有意义些?

    马云曾经说过:不吃苦,你青春干嘛?如果你将你的青春放在玩电子游戏、搓麻将、看漫画上,你不觉得这样的青春是枯燥无味的吗?这些事儿,你七八十岁也能做啊!为什么要这样虚度青春,枉费青春哇!而像我们这些中小学生,却总将时间放在电脑上、电视上、追星上、打扮上。这些的青春是枯燥无味的,这难道不时虚度青春,浪费青春吗?

    人,就像一只将要破茧的蝴蝶,只有努力挣扎,发奋读书,感于吃苦,这才能破茧成蝶,飞向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草坪,与花草为伴,与蜂蝶为亲。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打磨,原石怎能成钻石;不经历磨炼,人怎能成大器?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1-04-22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4-22

  • 2019-10-11

  • 2022-05-05

  • 2019-11-04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1-12

  • 2023-01-12

  • 2019-11-12

  • 2019-10-17

  • 2019-11-12

  • 2019-10-28

  • 2022-06-1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22-08-24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12-16

  • 2019-09-25

  • 2019-10-19

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
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2024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教您怎么写人生的青春之问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