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民主四讲读后感 > 地图 > 民主四讲读后感,2024民主四讲读后感
民主四讲读后感相关栏目
民主四讲读后感热门栏目
民主四讲读后感推荐
民主四讲读后感

(共 8801 篇)

  • 1、 《民主四讲》读后感

    《民主四讲》读后感

    星火二班 王丹阳

    《民主四讲》之作者为王绍光,全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前言、民主的起源于演化、现代民主兴起的条件、现代民主的机制与运作、实效余反思。《民主四讲》这本书属于“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丛书。

    在缘起部分,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近百年来我们过于迫切地想把自己纳入这样那样的普遍性模式,实际忽视了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同时,我们以过于急功近利的实用心态去了解学习西方文明,也往往妨碍了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明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1世纪的中国人应该已经有条件以更为从容不迫的心态、更为雍容大气的胸襟去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这一观点可以很好地体现在《民主四讲》这本书中,通过批判和反思,我们能更好地发展适合我国的民主模式。

    民主其含义是“统治归于人民”或人民主权。更准确地说,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这是民主最原始、最简单的含义。卢梭自己说,“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因为“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的秩序的”。 在古罗马,由于公民对民主的重视,开始最先诞生了民主政体的雏形。然而,彻底的“民主”精神,使选举罗马最高执政者的最初的选举成为了一场规矩特别繁复的抽签仪式。是的,是“抽签”,这就是现在西方媒体所宣扬的民主政治的真正历史由来。因为只有“抽签”,才能保证选举过程和效果符合“民主精神”:针对每一位公民在政治权利上,完全能保证机会和程序上的公平。随后,众所周知,在古罗马建立初期,由于周边蛮族入侵和国内贵族政治的双重压力,低效的政治几乎让国家机器运转崩溃,这样的民主制度还未曾持续两三代人,就被选取贵族和元老院代表们的共和制所取代。这样的民主政治其可持续性是极端值得怀疑的,并且在其施行期间,罗马本身并未有受到民主政治带来的好处,反而由于缓慢的决策反应速度,使罗马军队在蛮族面前吃了几次败仗。即使是执政效率更好一些的共和制,在民众生存压力极大的上古时代,也仍存在可延续性不强,执政效率低的缺点,以至于无法维持。因此,在施行后不久,罗马政权就被“第一公民”屋大维所掌握,共和国变成了罗马帝国。相应的,罗马的政治效率也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罗马的公民阶层普遍受惠,帝国的长久辉煌甚至照耀了整个西方古代史的天空。

    《民主四讲》仅仅通

  • 2、 美学四讲读后感

    美学四讲读后感范文一

    《美学四讲》是李泽厚全面系统地论述自己美学思想的专着。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立足于人类学本体论,建立宏观理论体系,结构严密,气魄恢宏,不单回应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而且从哲学高度,以主体的实践和积淀,统一社会与自然,探讨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等问题提出美学与人类命运相关联的前景。

    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问题。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李泽厚把它解释为: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即情感思想上的同意,才能产生美。例如椅子只有被人坐,才成为椅子。然而,对象还必须有客观性质,也就审美性质问题。作者在此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解释客观刚面的条件、因素等是如何成为审美性质的。一定的形式结构,因为同构感应,引发人们特定的知觉情感,从而具有审美素质。 但它与动物的同构反映不同,因为人打通够反映是在长期生活实践,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形成的。这里又涉及了美的本质问题。以上三方面是美的三层含义。但是作者认为只有从美的根源,而不是从审美对象或审美性质来规定或探索美的本质,才是美是什么作为哲学问题的真正提出。

    李泽厚认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实践。所谓自然的人化是物质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美的本质(即自由的形式)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③它属于一种现代意义的新的客观论,亦即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美的客观论。也可以说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不是个人的本质力量,而是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同时,李泽厚认为: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④合规律性是社会美的方面,而从客观对象说,合目的性则是自然美的方面。他从社会美到自然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

    社会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示。它经历了从动态过程到静态成果,也就是由于主体实践力量强大并征服自然对象之后的成果。如大桥、高楼等有气势,就是具有善的形式力量,它们也是为人服务的,这又成了真的内容,两者是统一的。社会美具有历史尺度,历史的沉

  • 3、 美学四讲读后感1000字

    《美学四讲》是李泽厚全面系统地论述自己美学思想的专着。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立足于人类学本体论,建立宏观理论体系,结构严密,气魄恢宏,不单回应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而且从哲学高度,以主体的实践和积淀,统一社会与自然,探讨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等问题提出美学与人类命运相关联的前景。

    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问题。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李泽厚把它解释为: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即情感思想上的同意,才能产生美。例如椅子只有被人坐,才成为椅子。然而,对象还必须有客观性质,也就审美性质问题。作者在此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解释客观刚面的条件、因素等是如何成为审美性质的。一定的形式结构,因为同构感应,引发人们特定的知觉情感,从而具有审美素质。 但它与动物的同构反映不同,因为人打通够反映是在长期生活实践,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形成的。这里又涉及了美的本质问题。以上三方面是美的三层含义。但是作者认为只有从美的根源,而不是从审美对象或审美性质来规定或探索美的本质,才是美是什么作为哲学问题的真正提出。

    李泽厚认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实践。所谓自然的人化是物质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美的本质(即自由的形式)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③它属于一种现代意义的新的客观论,亦即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美的客观论。也可以说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不是个人的本质力量,而是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同时,李泽厚认为: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④合规律性是社会美的方面,而从客观对象说,合目的性则是自然美的方面。他从社会美到自然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

    社会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示。它经历了从动态过程到静态成果,也就是由于主体实践力量强大并征服自然对象之后的成果。如大桥、高楼等有气势,就是具有善的形式力量,它们也是为人服务的,这又成了真的内容,两者是统一的。社会美具有历史尺度,历史的沉埋使社会美更深沉的力量

  • 4、 美学四讲读后感1000字精选4篇

    读后感就是阅读完书籍之后所得到的心得与感悟。作品这本书激发了无数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这时我们更应该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我们对作品主题的理解。那么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也许下面的“美学四讲读后感”正合你意!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美学四讲读后感 篇1

    李泽厚《美学四讲》,麦坚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其中课题讲到的是几种美的本质论。到此课题的时候应该仔细的阅读并加于记录。

    书本第一节谈美学是什么的内容,解释美学从无到有,至今为止有一部分学者特别是作家和艺术家认为美学不能作为艺术学科而存在,究竟美学能不能在为一种艺术呢,美学研究的又是什么内容呢?

    美学不能作为艺术理论,人类美不能凭着理论来研究美,但是美学他是一门艺术哲学,现阶段来说他是哲学里面的一种,研究美学的学者都是哲学家,黑格尔,鲍姆嘉通,休谟

    而哲学是研究人类词语,人生的诗的研究人的一种学科,所以美学与人的生活悉悉相关,从而得出美学的存在与时代。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在自然资本主义时期,艺术和美学领域是以浪漫主义(包括批判的现实主义)到印象派的自我表现为特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引起世界大战的时期,艺术和美学领域是抽象主义以丑为美以苦为乐的自我抗议的异化理论和艺术符号为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则进入后帝国主义时期,殖民地已纷纷独立,构成了庞大的第三世界,现代化科技和生产力的猛增,跨国公司的强大,中小型企业的繁荣,白领工人的扩大使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艺术美学领域,则以多元化的不拘一格,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空前广泛地渗透,花样翻新的加速度和商业文化与反商业文化的对抗和对流等为特征。

    美学四讲读后感 篇2

    《美学四讲》中,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倡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说,立宏观理论体系,结构严密,气魄恢宏,不单回应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而且从哲学高度,以主体的实践和积淀,统一社会与自然,探讨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艺术产品与艺术作品、后现代等等问题,提出美与与人类命运相关连的前景。

    全书分四部分,依次回答四个问题:美学是什么?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作者基于这些问题意识,分别在四讲中探讨了美学领域的诸多复杂命题。这里既有对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观点的评析,又有自己的一家之见。由于引入了大量生动贴切的例证,文字风格也浅显畅达,所以这本书虽然要

  • 5、 《美学四讲》读后感
    《美学四讲》读后感 通过课下阅读《美学四讲》这本书籍,我对“美”以及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了解。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从“美学的对象与范围”、“谈美”、“美感谈”和“艺术杂谈”这四方面探索了美学领域的诸多复杂命题。这里既有对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观点的评析,又有作者自己的一家之见。 在《美学四讲》中,我收益最大的是李泽厚先生对美和美感的见解。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问题。李泽厚把它解释为: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李泽厚认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实践。所谓“自然的人化”是物质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美的本质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社会美的方面,而从客观对象说,合目的性则是自然美的方面。他从社会美到自然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 李泽厚认为美感问题属于心理科学范围,是审美心理学所专门研究的课题。西方美学家认为美是美感所创造出来的,而这个过程有一个中介,就是主观的审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从审美心理研究。美感首先是悦耳悦目,这里耳目不只是认知而是享受,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悦。其次是悦心悦意,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悦志悦神,它是道德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还是整个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黑格尔认为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而在中国则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所讲的美学是哲学美学,是美的哲学。美属于哲学范畴,研究的是美的本质问题,而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研究的是审美心理的问题。但是它们都可以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类学本体论出发,用“自然的人化”观念来探讨,于是,归根到底关于美与美感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与美感的出发点,又是美与美感的归宿。 这本书的内容理解起来有点儿偏理论,在今后继
  • 6、 关于《美学四讲》的读后感

    通过课下阅读《美学四讲》这本书籍,我对“美”以及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了解。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从“美学的对象与范围”、“谈美”、“美感谈”和“艺术杂谈”这四方面探索了美学领域的诸多复杂命题。这里既有对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观点的评析,又有作者自己的一家之见。

    在《美学四讲》中,我收益最大的是李泽厚先生对美和美感的见解。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问题。李泽厚把它解释为: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李泽厚认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实践。所谓“自然的人化”是物质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美的本质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社会美的方面,而从客观对象说,合目的性则是自然美的方面。他从社会美到自然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

    李泽厚认为美感问题属于心理科学范围,是审美心理学所专门研究的课题。西方美学家认为美是美感所创造出来的,而这个过程有一个中介,就是主观的审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从审美心理研究。美感首先是悦耳悦目,这里耳目不只是认知而是享受,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悦。其次是悦心悦意,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悦志悦神,它是道德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还是整个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黑格尔认为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而在中国则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所讲的美学是哲学美学,是美的哲学。美属于哲学范畴,研究的是美的本质问题,而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研究的是审美心理的问题。但是它们都可以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类学本体论出发,用“自然的人化”观念来探讨,于是,归根到底关于美与美感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与美感的出发点,又是美与美感的归宿。

    这本书的内容理解起来有点儿偏理论,在今后继续学习美学课程中,我要将设计和美学理论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入地体验美学的

  • 7、 《美学四讲》读后感1500字

    由于假期闲时无聊,便在放假前在图书馆里拿了《美学四讲》、《沟通人神》两本书回家阅读。

    在上学期,我听了一场马来西亚设计大师设计人,神,生,死的精彩讲座,之后产生了好奇之心,想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奥秘,知道在形式上人和神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于是找到了《沟通人神》一书阅读。

    而读《美学四讲》,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各任课老师推荐书目之中,想必它一定是本良书,所以在图书馆里找到了它。

    《美学四讲》中,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倡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说,立宏观理论体系,结构严密,气魄恢宏,不单回应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而且从哲学高度,以主体的实践和积淀,统一社会与自然,探讨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艺术产品与艺术作品、后现代等等问题,提出美与与人类命运相关连的前景。

    全书分四部分,依次回答四个问题:美学是什么?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作者基于这些问题意识,分别在四讲中探讨了美学领域的诸多复杂命题。这里既有对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观点的评析,又有自己的一家之见。由于引入了大量生动贴切的例证,文字风格也浅显畅达,所以这本书虽然要作美概论看,但读来又丝毫不觉得繁琐可畏。整体上作者以简洁有力、极为浓缩的文笔,旁征博引,娓娓而谈,引领读者通过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辉煌的美学宫殿。

    在四讲中,我收益最大的是李泽厚先生对美和美感的见解。

    关于美

    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问题。李泽厚把它解释为: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的统一,才能产生美。

    李泽厚认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实践。所谓自然的人化是物质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美的本质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

    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社会美的方面,而从客观对象说,合目的性则是自然美的方面。他从社会美到自然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

    关于美感

    李泽厚认为美感问题属于心理科学范围,是审美心理学所专门研究的课题。西方美学家认为美是美感所创造出来的,而这个过程有一个中介,就是主观的审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从审美

  • 8、 大学生读四讲四爱有感

    大学生读"四讲四爱"有感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也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回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程—九十七载风雨兼程,九十七载辉煌伟业,党像一颗璀璨的明三珠,点亮了夜空。九十七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苦难深重的国家,有多少寻求富强民主的青年志士躺在了血泊中,人民饱受摧残着。但是,重重的困难却令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中国共产党,她犹如雨后破竹而出的春笋,经受住了种种严峻的考验,正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这个词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绝对不陌生,对于党的革命史也有一定的了解。1840年的鸦片战争,旧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此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中国一批又一批爱国知识和人民大众不甘心国家沦亡,奋起抗争,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等等,孙中山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1921年以前,中国内外交困,军阀混乱,各种外来主义不断在兴起。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一个可以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政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当前,我区迎来自治区建立60年,也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广西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地干、一砖一瓦地筑,需要我们坚守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焕发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活力,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讲贡献爱家园铺就梦想之路。要通过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 9、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父母法与民主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父母法与民主

    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未出过国门,甚至连国门是什么样都没亲眼见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孤陋寡闻。正因为如此,我曾经很自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太失败了。但是,在思考“父母法”的过程中,我不再自卑了,因为我懂得生命的真谛!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就是每个人最大的价值!国家是人的国家,我不懂国家大事,我对国家大事的理解都是通过对人的理解推导过去的。之所以很多人说美国好,在我看来,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国是第一强国,这是客观事实,谁也无法否认。问题是,强国就是好国吗?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始终还是在“成王败寇”的游戏规则下运行。一个人,如果成功了,说话就有分量,哪怕是歪理邪说,也被奉为至理名言;如果失败了,说话很难有分量,即使是真理,也很难产生社会影响力。国家是人的国家,道理相通。

    美国能成为第一强国,一定有可取之处,但并不等于都是对的。强盗就很强大,不强大做不了强盗,强盗是学习的榜样吗?强盗也会有文明之举,也会行善,并非时时都在作恶,我这么说,只是比喻,不是说美国就是强盗,而是希望学者分析探讨问题多一些理性再多一些理性!!!

    历史悲剧不断重演,谁都痛心,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人性都是相通的,没有本质区别。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从人心和人性问题上分析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呢?每个人都是父母生,都会自然死,都有一个在父母抚养教育下从儿童到成人的成长过程,都只有一辈子,父母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什么学术界始终避而不谈呢?

    我也是母亲,孩子是我带来人间,如果孩子不幸福,我就是第一责任人!如果我都可以心安理得,凭什么要求别人不心安理得?如果我都不愿意帮助孩子,凭什么要求国家帮助孩子?请别忘了,国家是每个人的国家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

    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这么看:如果说美国比中国好,根本原因不在于两党执政而在于美国父母比中国父母尊重孩子;如果说中国不如美国好,根本原因不在于一党执政而在于中国父母比美国父母专制孩子。我说的是如果,我说的是父母整体状况。美国比中国强大,这是客观事实,但美国是否就比中国好,我觉得见仁见智。也有中国父母尊重孩子,也许只是不如美国普遍而已,但也有美国父母专制孩子,也是只是不如中国普遍而已。

    既然大家都是人,父母专制孩子居然合法,怎么可能真正民主?民主的定义说清楚了吗?连民主的定义都没说清楚,谈民主的细节有意义吗?请恕我直言

  • 10、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篇一:《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如果按照我自己对于书的喜好,我是觉得不会自主的选择这样一本名看似很理论的书来读的。不过,由于之前阅读过他的书以后,并且前一本他的书,还是一本偏感性方面的书,说的是审视生活的细节。他的语言风格就不做多说,总是是我很容易接受的,不生硬不死板,接近那些不喜欢理论著作的人的口味。

    其实,我最想说的还是,读完他的这本书以后,我更加的喜欢他的文字了,他是一个文字里无时无刻不透漏着对理性的思考,但是他却可以将那些很理性的东西,通过他的文字感性地表达出来,不是说他的文字矫情,而是他会在他的文字里面注射一点点温情但不矫情的情绪,让你能够理解他对于我们社会的担忧,在他的骨子里,永远都是一个热血的青年,虽然他已不在年轻。

    作者刘瑜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同时兼备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还是剑桥大学的讲师,在美国求学的日子里,他了解他们的民主,大到制度,小到生活。在他描绘的民主的西方国家里面,我们看到了他对于民主的急切渴望,政治是理性的,但是作者确实个感性的人。高中时候甚至现在大学我们学习的政治课里面,让我觉得那时的我们是如此的愚蠢,所谓真正的洗脑,就是让你相信央视的新闻联播,让你相信地震灾难中上演的生命奇迹,让你去相信我们生活得很姓福。

    思想家总是热衷于指出道德制高点低下的陷阱,所以煽动家总是在语言的盛宴中觥羮交错,而思想家总是惴惴不安地担心谁来为这场盛宴买单。腐败丑闻虽然败坏一个国家的声誉,但是丑闻之所以成为丑闻,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新闻自由在起作用。相比之下,比丑闻更可怕的是潜规则已经变成规则,人们对丑恶已经充耳不闻。民主是什么,我们国家的民主是今天我向西部拨款多少个亿,但是却始终未见那几百块钱落到我们的口袋;民主是什么,是嘴巴上我说着我自己姓福,但是我们一毕业混了四年拿了文凭,还是要出去社会讨一口艰难地饭,而那些有钱的有权的,也只会打打口水战,什么实事都干不了。物价依然飞涨,工资依旧不涨,就业依然困难,生活依旧苦难。

    【篇二: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作者书题为《民主的细节》那自然全书便围绕民主展开。谈到美国的民主,许多国人都会拿之与中国的民主相比较。于是乎也有了那些所谓的愤青对中国的现状进行抨击。诚然在中国的我们是无法清除的体会到民主的力量的。似乎我们在高举民主大旗,高喊民主口号的同时,却还没有美国这样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

    然而事实上我们或多或少的

  • 2021-07-10

  • 2019-10-09

  • 2019-09-28

  • 2021-08-28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1-08-18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2-12-17

  • 2019-11-06

  • 2022-04-05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22-12-3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09

民主四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民主四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民主四讲读后感、2024民主四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