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陆小曼传读后感 > 地图 > 陆小曼传读后感,2024陆小曼传读后感
陆小曼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陆小曼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陆小曼传读后感推荐
陆小曼传读后感

(共 7370 篇)

  • 1、 读《陆小曼传》有感
    读《陆小曼传》有感 王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名将爱哦《陆小曼传》的书,拿起随便翻了几页,但黎明的语言共和故事一下就吸引你了我。了解一代历史名流的轶事也是很有趣的。读完后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其中人物纠葛盘根错节,人物性格鲜明,情感多样,再加上后人评说纷纭,在令人感慨万千之余,实感有趣。以陆小曼为主线,牵出许多与她关系较密切的人物网,道出了一个个引人眼球的精彩轶事。徐志摩,林徽因,胡适,翁瑞午,梁思成,张幼仪,张歆海,凌叔华,梁启超,还有她那可怜的前夫—王赓,等等,这些人之间的故事似乎讲都讲不完…… 陆小曼,出生于上海孔家弄的一个官宦家庭,母亲吴曼华多才多艺,接受过早期教育,父亲陆定毕业于帝国大学,后任赋税司长多年。小曼是他们夫妻众多孩子中唯一存活下来的一个,但也体弱多病,常年服药。父母对她甚是溺爱,因此也养成了她挥霍无度,任性放恣的坏习惯。 陆小曼从小就娇媚可人,聪明伶俐。由于父亲就职于北京,六岁时小曼就随母亲从上海来到北京,开始了她的精彩生活。当时社会风气已经相当开化,有钱人家都将子女送入最好的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小曼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她先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女中,法国人开办的“圣心学堂”读书,认识了许多上流社会的公子小姐,自己也被培养成一个淑女名媛。她追求自由,但又举止优雅,于是在圣心学堂里就如一颗明星般冉冉升起,鹤立鸡群。十六七岁时她就精通英法两国文字,受到许多公子哥的巴结讨好。一时间,陆小曼在北京上流社会芳名远播。可是,在父母的安排下,不谙男女之事的小曼被包办了婚姻,与一位颇有前途的将军—王赓结为夫妻。在小曼的父母看来,王赓年轻有为,身居高职,定会为女儿提供一个美好的未来。没想到,婚后没多久,小曼就开始感到厌烦。丈夫常年疲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她的爱好与兴趣,更没有空陪她出去游玩找乐。如果是一般的女人,倒会引以为傲,认为丈夫积极工作,前途无量,会欣慰无比,可小曼是一个追求自由与无拘无束的不平凡生活的新思想女人,她爱热闹,享受那种被人围绕,捧在手心的感觉。她怎能满足于这种无聊的现状? 直到她在一次交际舞会上遇到了徐志摩。他们俩一见倾心,共同起舞。当时徐沉浸于苦追林徽因无果的悲伤中,而陆则痛恨丈夫的呆滞木讷不浪漫,于是两个年轻人毫无忌讳的爱上了,她们冲破重重阻力,不顾外界的流言蜚语在一起了。陆
  • 2、 《致陆小曼》的读书笔记

    我觉得我是纯粹无聊才想跑来读这本书信集。

    本身就已经知道徐志摩是顶矫情的人了,毕竟学过他的《再别康桥》,像我这种大老粗对于一切抒情都只会觉得矫揉造作。于是他就自然而然地被我扣上了一顶矫情的大帽子。

    对于陆小曼女士,曾经读过一些写她的文章,基本毁誉参半,嗯也许毁已过半。不过像我这种净喜欢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的人,对她的恶感并不深。

    不过总体而言,对这两号人物我的兴趣都不大,而且对于徐志摩先生腻腻歪歪的性格也有所了解,所以只是出于无聊和吐槽和想找乐子的心情来读这些书信的。也许还有那么一丝窥探别人隐私的兴奋感作祟。

    开始时和我想的一样。徐先生各种腻腻歪歪,小龙长小龙短的,那个时候你可是还没有离婚呐徐先生。几乎每天一封信给他的小龙,但是鲜少回信,几乎每封都在表达他的拳拳爱意,但是少有对等的回应。一切都和我的预料一致。

    可是,看到后来,我突然觉得,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徐先生真的有这么关心他的小龙吗?不知为何,从字里行间,我逐渐感受到一些自私的气息。徐先生他常常出差,出差的人很无聊,每天写些信也很正常。而且他要不就是连着几天写好多封,要不就是好多天不写。这让我觉得他只是把他的小龙当成闲时的打发时间而已,至于那些没信的时间,当然就是徐先生高高兴兴浪的时间。好像我这也是有些恶意推测,大概我对徐先生的刻板印象太难消除了吧。

    目前还没有读完,这种甜甜腻腻黏黏乎乎的玩意儿,还是非常需要挑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间来读的。

  • 3、 陆游传读后感

    陆游传读后感(一)

    我非常喜欢读传记文学作品。最近我抽空读了两本,一本是美国着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另一本是中国着名学术大师朱东润的《陆游传》。我深刻地感觉到两点,即传记文学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坚实的史料和艺术技巧的有机结合;历史中的伟人确实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在读《陆游传》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朱东润先生的《陆游传》一书是公认的宋朝名人传记的颠峰巨制,是他花费整整二十年心血的结晶。整部书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历史地再现陆游的生平,科学地评价他的行为,客观地确立他的成就;整部书以陆游的诗篇贯穿,始终围绕他爱国事业的沉浮和人生命运的坎坷来写,不仅做到了史料翔实,考证严密,而且文笔流畅,能够正确、全面而纵深地把握住陆游一生的思想脉络,让我深深佩服。当然,陆游那种坚定的志向和强烈的爱国之心更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有道是,一个人少有大志并不难,难在终身坚持不懈而且无悔。陆游自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名人的指点和个人的努力,达到能文能武的境地。他不愿意做诗人,却成为了诗人。他曾为了心爱的人沉痛不已,但他能够忍悲明志,毅然提出学者当以经论天下自期、个人之上还有国家,恋爱之上还有事业。他本想在政治上一心报效国家,执着进取,誓死恢复中原,却遭到统治者的冷遇。他虽然有怨恨,但是他无悔,即便在晚年看到朝廷苟安,山河破碎,主战的忠臣良将被害被逐而自己能幸免,自叹一腔壮志空飞腾,他还是将满腔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寄托于诗文中,满腔期待自己能有机会奔赴沙场去杀敌,直到弥留之际,还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难怪清末着名思想家梁启超高度赞誉他: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还写诗赞扬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陆游的确是一位世间非常罕见的豪气、雅致、多情奇男子。在朱东润先生的这本书中有如此评价:我们看到陆游的爱是如何的忠贞不渝,始终如一。对于恋人的爱是如此,对于民族国家的爱也是如此。惟有忠贞不渝,始终如一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也惟有这样的爱,才能想起死去五十余年的唐琬,便看到美人的倩影;也才能对危在旦暮的国家,发生无穷的恋慕。

    这让我想到现在从事的教育

  • 4、 《陆游传》读后感

    特殊年代背景下的特殊学术产物

    ——《陆游传》读后感

    依烟

    那天去图书馆本想借几本近代词学大家的传记,却无意间瞥见了朱东润先生的《陆游传》,想起以前文学史课老师曾讲过,朱先生的人物传记是学术史料与文学性结合的典范,一并借了抱回宿舍。

    借的时候,发现该书并无很好的版本,随手挑了一本分量略轻者带回。手上看的这本,出自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年版,错字极多,繁简字问题亦复不少,作为一个古代文学出身的人,虽硌眼但尚不致影响阅读。

    (今人画陆游像)

    先看目录,理不出任何头绪;次看作者自序,也没有期望之中的学术水准与平实文笔。遂阅读正文,前后花了一周左右,断断续续一字一句读完了。有先入为主的印象,知道朱先生是学问大家,也是学术界泰斗级复旦中文系元老级的学者,阅读之初,心中充满敬畏。尴尬的是,阅读中并无快感,开篇写陆游的出生,像极了笨拙的文学小说。不惟文字描述不易使人感同身受,文字背后也不易察觉作者的情感;叙述中也见不出核心与关键,令我一度怀疑自己水平太烂,看不出作者功力深厚之处。通篇,充斥了大量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人民、敌人、封建统治者这种扎眼的文字,令人反感,翻到自序发现该书写成于1959年国庆,果不其然,这是一部特殊时代的学术作品。

    朱先生在自序的结尾说道,这部作品“无论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上,都必然有若干的错误与缺点,可是因为受到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限制,一时还没有看清,因此也不及订正。希望同志们指示出来,给我一个修订的机会”。这样小心翼翼的文字,正可见出朱先生当时的心理压力。1959年,百花齐放已经结束,“引蛇出洞”初见成效,政治的寒冰正在袭来,三年自然灾害刚刚开始,这样的环境下,朱先生这本《陆游传》以政治为指导也就不足为奇。

    豆瓣上看大家关于此书的评论,否定者多,一方面我暗自松了一口气,发觉不单是自己学术水准太低,看不出朱先生文章的好处,大家多有此感;一方面,也觉得大家批评太过,以朱先生的学术功力,这本书可读性虽差,在史料运用与一些史实考证方面,却十分严谨;比如其中对陆游诗歌总数的考证、对金主完颜亮死后南宋军队不即刻进攻的分析,以及对宁宗政变、庆元党禁等复杂的政治背景梳理和南宋帝王年号的改换与政治转向的关系,均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有人说,写的不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正见出作家所写传记与学者所写传记之不同。作家往往注入大量个人情感,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引人入胜

  • 5、 《投行陆小杜》读后感2000字

    收到《投行陆小杜》一书时,我刚离开投行,带着一些遗憾与好奇阅读了这本书。

    在这之前读了公众号陆续连载的小说《投行陆小杜》部分章节后,回想既往工作经历,真切感受到这份工作的要求与价值。

    而读了书后,对于主人公陆小杜又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主人公投行女生陆小杜是一位简单纯粹的北漂女生,和千千万万选择去超一线城市奋斗的女生一样,住着很简陋的房子,工作备考特别辛苦,独自一人承受着职场、工作与生活的多重考验和各种压力。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她在面对多个项目的挫败,生活的现实选择和利益诱惑时,始终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简单专注忘我持久地真正努力着。

    最打动的地方也是我曾经未做好的地方,关于毅力。

    对于投行的辛劳,从业者们都有深切体会,项目关键阶段和最后环节通宵加班再正常不过了,平日里工作日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业务学习,基本没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看电影是每周难得的放松。

    面对这样的高强度,我其实没有做好。记得有位多年从事管理咨询行业的资深顾问辞职后,转行去一家公立学校教授7年级的学生数学,后在ted上分享过,成功的钥匙不是智商也非情商,而是毅力。

    聪明的人有很多,处世灵活的人也有很多,然而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毅力超常的人。

    用心做好投行工作,会收获这种品质。

    因为无论从公转书还是招股书中一遍又一遍地寻找错别字,还是面对不断迭代更新的考试资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需要毅力,不是散漫可以完成的。

    陆小杜看似文静柔弱的外表,其实内心是倔强和不服输的,这点我很欣赏和佩服。

    客观地看,其实投行工作是特别琐碎和辛苦的,但真正热爱和无比自律会让一份看似很艰辛的工作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无数努力的白天黑夜,最后收获充实和满足。即使离开了投行,回到了医疗行业,这份职业精神也会继续保持。

    这份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局限,在现实不乏残酷的职场中加速成长,很感恩这份工作教会我快速学习、吃苦耐劳、沉稳睿智和自律充实的生存法则。

    不同于偶像剧华尔街金融高管女主的闪亮登场,《投行陆小杜》描述了最真实的国内投行从业经历,从最初入行的底稿整理到参加项目协调会沟通法律、财务和业务资质等各类问题,再到前往各地经销商等相关企业现场尽调,生动地描绘了一位从业者工作中遇到的重重挑战和心路历程。

    从身体到心灵,从知识到技能。

    因为这份工作的门槛较高,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前辈和同龄人。不仅履历优秀,还特坚

  • 6、 小编分享:费曼学习法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一些决心和理想。怎么才能防止将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编分享:费曼学习法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费曼学习法读后感【篇一】

    最近,我发现妈妈总是沉迷于一本书,爱不释手。那本书是《别闹了,费曼先生》。我一看到书名就有好多问题:费曼先生是谁?他干了什么事?是谁让费曼先生别闹了……?我带着疑问,看起了书。

    费曼全名: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他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费曼在高中毕业后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他还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费曼在24岁时加入了美国原子弹研究小组,参与秘密研制原子弹项目“曼哈顿计划”。费曼是一个头脑聪明,性格幽默的人,他经常做出一些有趣的事,同时还能告诫别人一些道理。

    这本书中许多精彩的内容都在第三部“从军记”中。里面写到了费曼如何撬开同事、领导以及长官的保险柜的趣事。他把耳朵贴近柜子,开始试号码,用他的方法试,听到“咔哩”一声,柜子就开了。有一位同事的办公室中有6个柜子,费曼便一个个撬开,打开后还在柜子中留下纸条---“费曼借你的……一用”、“要加强防护,小心资料被偷”等等。同事回去后看到柜门大开,吓了一跳。当他看到费曼留下的纸条,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但是通过这件事,同事们都加强了防范意识。还有一次,一位同事出去旅游了,别人要用他保险柜的资料,找到了费曼。因为同事们都知道,就算上了锁的柜子在费曼这里,那都不是事。

    费曼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茶会。艾森赫夫人问费曼,需要在茶水中加牛奶还是柠檬?当时费曼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压根没听清艾森赫夫人的问题,不假思索地回答:“都要。”艾森赫夫人惊讶地说道:“别闹了,费曼先生。”原来这本书的书名就是这样来的。

    多年来,费曼经常和同事的儿子拉夫.雷顿一起玩鼓。玩鼓时,费曼就聊他的故事。后来,雷顿开始录音,他一直鼓励费曼说下去。经过整理后,成为这本书。费曼不认为这是一本自传,但他亲自参与,就连书名也是费曼坚持的。书中的对话方式完全保留了,他的风格和自我形象。他最有趣的智慧游戏,多半出现在本书里。物理学家拉比曾说:“物理学家是人类中的小飞侠,他们从不长大,永葆赤子之

  • 7、 《路曼曼的灵丹妙药》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的是《淘气包马小跳》(同桌冤家)里的第三章《路曼曼的灵丹妙药》。

    老师让马小跳去看望路曼曼,谁知道马小跳一去,就像一颗神药把路曼曼治好了。路曼曼的奶奶想请马小跳吃晚饭,让他等一会,于是马小跳就在房间准备找漫画等等。于是路曼曼看见了,不让他动,那马小跳只好坐在床上不动,路曼曼也不让他坐。结果马小跳起身就要走,可是路曼曼的奶奶看见了,从厨房里跑了出来:“你不可以走,还要吃晚饭呢”。这才没走成。吃饭的时候,一直给他夹菜。

    看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啊,别人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应该尊重别人。更不应该做一个小气的人,要学会宽容。

  • 8、 曼巴精神读后感

    “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吗?”当记者问科比为何如此成功时,科比如是说。

    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篮球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绰号黑曼巴。《曼巴精神》是科比退役后的写的自传,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总结,以“曼巴精神”为主旨,将读者带入科比的精神世界,以此激励更多拥有梦想的人。

    读完此书,我深深的被这位篮球巨星所折服。他在赛场上算不上最顶级的天赋,但是他对成功的执著以及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收获,你必须懂的付出”,这是科比在书中经常穿插的话,而他也的确是将其贯穿自己的生命中。为了更好的磨合自己的技术和身体,他凌晨4点就起床训练,只是为了比正常从11点开始训练的球员每天多做一组4小时的训练,20年的职业生涯,他比其他人多付出的是成千上万个小时。直到他职业生涯末期依旧如此。他是球队老大,他拿着几千万美元的年薪,他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他完全可以就此享受人生,放纵自我,这在nba的圈子里再正常不过了。但是他没有,他有他的执著与理想,他要去攀登那最高的顶峰。有天赋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天赋的人还比你更努力。因此在科比的职业生涯中,他对成功的执著与对胜利的渴望,一直激励着身边的队友,以及无数爱着他的粉丝们。20年来,他收获了5次总冠军、2次fmvp、1次mvp等等荣誉,让全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甚至让人想到篮球就联想到科比。他知道这一切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是黑暗的,但那是黎明前的黑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就是曼巴精神。以此献给所有怀揣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

  • 9、 霍小玉传读后感

    霍小玉传读后感(一)

    霍王小女,字2020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相信读过蒋防《全唐诗》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是他那名篇《霍小玉传》中的句子。《霍小玉传》之所以那么着名是它反应了封建门阀制度的腐朽,抨击了封建思想,文中霍小玉虽聪明,美丽,善良,却终因母亲身份卑微而沦为名妓,在鲍十一娘的撮合下虽与李益结成连理,却最终难逃背弃的痛苦,最终含恨而死。

    在文章开头就为她与李益的这段恋情埋下了伏笔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喈。这就为霍小玉的出场做了铺垫。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主人公霍小玉。

    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这句话描画出了霍小玉的美丽,而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这两点加起来就使得李益这位才子不得不爱上眼前这位姑娘。而霍小玉的聪明之处更是在于她能预见未来这在文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论点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从这一点出发霍小玉对她与李益的这段爱情的结果已经预想到了,而后李益又是写保证书又是哄霍小玉开心是为了后文李益如何如何负心寡意,始乱终弃做了一个小的伏笔。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封建社会的缩影,而在主人公霍小玉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封建门阀制度对于一个普通女子的压制,(.org)霍小玉应该是旧社会妇女的翻版,她应该是一位谨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典型。然而她所不同于她们的大度与宽容在李益上京之前她与李益有过这么一段对话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途虚语耳。然妾有短愿,欲辄指陈。永委君心,负能听否?生惊怪曰:有何罪过忽发此辞?试说听言,必当敬奉。玉曰: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士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必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喈秦晋,亦未为晚。从霍小玉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女子能有如此觉悟确是难能可贵的。而李益的负情寡意则体现了在那个男权社会多是妻妾成群从这一点足见封建制度的腐朽。在见到李益之后霍小玉痛斥到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痛佂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决,我死之后,必为历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小玉既无泼妇的乱叫行为,同时又发誓报复李益使其终生不安,足见主人公对李生的痛恨已达极点。

    《霍小

  • 10、 曼斯菲尔德庄园读后感

    曼斯菲尔德庄园读后感(一)

    胡说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提到简奥斯汀,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她,但是只要你说到“傲慢与偏见”这五个字,即便是在中国,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傲慢与偏见》太著名了,这或许有书名的原因。总之,《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出名,有点吊诡。

    我相信并不是每一个引用“傲慢与偏见”这五个字的人都是《傲慢与偏见》的读者,因为我就不是。但是《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简奥斯汀,确确实实很出名,至少在英国是家喻户晓的。简奥斯汀在英伦的地位,与曹雪芹在中国的地位仿佛。巧合的是,简奥斯汀和曹雪芹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其实,如果非要在中国作家中找一个和简奥斯汀相似的人的话,张爱玲更合适。两人同为女作家,关于爱情的小说同样出类拔萃。可惜张爱玲在中国的知名程度似乎不如简奥斯汀在英国的知名度。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充满少女心的小说,它一看就知道是女性作家的作品。因为它的语言是那么地细腻,充满了英伦戏剧式的古典优雅。这种优雅体现在语言文字的纷繁复杂上,能够一句话说清楚的事,一定要用十句话来描述。这种语言上的纷繁复杂,就像维多利亚时代英伦女士的衣着一样——夸张的帽子,金丝镶边的帽檐上点缀着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珍珠,帽顶插着珍禽的羽毛和颜色鲜艳的花朵;宽大而蓬松的鲸骨裙,由木架子支撑着裙底,袖口一定要蕾丝边的,像一朵盛开的花,衣襟一定是千层褶,加上各式各样的胸针……不得不说,纷繁复杂是一种经典的美。

    语言精准简练是一种美,纷繁复杂无疑也是另一种美。简奥斯汀的纷繁复杂,有时候就如同在“啰嗦”,具有神奇的催眠效果,让人昏昏欲睡。但我知道它是美的。

    小说讲述了女主角芬妮在曼斯菲尔德庄园成长、恋爱的故事。芬妮有两个姨妈,二姨妈伯特伦太太是个贵妇,姨夫托马斯爵士是个议员,在英属殖民地安提瓜也有着自己的产业。二姨妈一家住在北安普顿乡下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二姨妈伯特伦太太是一个和蔼可亲、脾气温顺的人。大姨妈一家得到托马斯爵士的照顾,成为庄园的牧师,住在牧师府。牧师死得早,大姨妈就将曼斯菲尔德庄园作为了依靠。芬妮的妈妈是姨妈们最小的妹妹,也是家境最不好的一个。在工业时代之前的英国,曼斯菲尔德这种乡下的条件比芬妮家所在的城市朴茨茅斯好得多。于是芬妮被送到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寄养。

    从城里来到庄园的芬妮,就像现代的乡下人来到大都市一样。什么都是新奇的,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3-01-06

  • 2019-10-20

  • 2019-11-08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12-22

  • 2019-10-23

  • 2019-09-23

  • 2021-09-11

  • 2019-10-19

  • 2022-04-07

  • 2019-10-19

  • 2023-06-06

  • 2019-09-23

  • 2022-04-15

  • 2022-05-15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2

  • 2019-09-28

  • 2021-07-12

  • 2019-10-24

  • 2022-11-21

  • 2019-10-22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1-10-30

  • 2019-11-06

陆小曼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陆小曼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陆小曼传读后感、2024陆小曼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